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目标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高层次。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国家的富强和人民富裕培养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的职业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既区别于高等教育又不同于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模式应是“以科学体系为中心”向“以实用技能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模式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综合素质;能力培养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发展起来的,它是在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它与中等职业教育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又不同于一般的中等职业教育,由于

培养目标的差异,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学模式与普通院校也有明显的差异。因此,我国高

等职业教育在类型上看,属于高等教育范畴,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培养目标上看,属于职业教育范畴,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高层次。也就是说,高等职业教育在类型上属于高

等教育,在体系上属于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显著

特征。

那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呢?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任务,要求我们

不但必须放手使用和努力提高现有的人才,而且必须极大的提高全党对教育工作的认识,面

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为20世纪90年代以至21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大规模地准备新的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

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的富强和人民富

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知识,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

学精神。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

1995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

者和接班人。这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我国教育方针的科学表述,明确指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成长的根本规律。

高等职业教育既区别于高等教育又不同于职业教育,它的人才培养目标应是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熟练职业技能,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工作在职业岗位第一线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它培养出来的学生主要是充实在社会生产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层实用人才队伍,他们的工作

主要不是从事理论研究,也不是从事开发设计,而是把现有的规范、图纸和方案实现为产品、商品和财富。因此,高职生的成才目标应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三个面向”,将自己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

律的高级专门人才。第二,日益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自己培养成为具有创新意

识和竞争精神的人才。第三,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适应高科技迅猛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对人才的新要求,将自己培养成既有理论素养,更有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把学生培养成既有理论素养,更有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

定位。那么,高职院校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素质与能力应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是我们今天所要研讨的重要课题。在高举素质教育大旗的今天,学生的能力与素质理所当

然的成为了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高职院校要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作为主要的教

育模式,要具体体现对学生综合素质、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职业技能的训练,突出学生解

决问题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加快转变“以科学体系为中心”向“以实用技能为中心”的素

质教育模式发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