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范与旧规范的不同
钢材新标准与旧标准比较

钢材新标准与旧标准比较钢材新标准与旧标准比较钢材新标准与旧标准比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从2008年3月1日起执行《热轧带肋钢筋》新标准(GB1499.2-2007),原标准(GB1499-1998)同时废止。
将新旧标准进行对比,存在以下几点变化:一、新的国家标准为强制性标准,而且不设过度期,3月1日起正式实施,同时废除旧标准,以往一般有两年的过度期。
二、新标准在内容方面变化较大,在适用范围、牌号、尺寸要求、力学性能、表面质量、标志、检测及判定方法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的要求。
如新标准在分类、牌号上增加了细晶粒热轧钢筋:HRBF335、HRBF500;在订货合同上增加了“标准编号、产品名称、钢筋牌号、钢筋公称直径、长度及重量、特殊要求。
”在螺纹钢长度规定上,也有新的变化。
旧标准规定“允许偏差不得大于+50mm”,而新标准则规定“正常交货时偏差为±50mm,当要求最大长度时,其偏差为-50mm,当要求最小长度时,其偏差为+50mm。
”这就意味着,现在9米定尺的螺纹钢,可以短25mm,也可以长出25mm,都是符合标准的。
三、新标准在钢筋的标志识别上作了改变,“标志”就是刻在钢筋上的标记,旧标准HRB335用“2”表示(通常称为:二级钢);HRB400用“3”表示(通常称为:三级钢);HRB500用“4”表示。
而新标准的标志作了变动:HRB335用“3”表示;HRB400用“4”表示;HRB500用“5”表示;HRBF335用“C3”表示;HRBF400用“C4”表示;HRBF500用“C5”表示。
牌号带F的抗震钢筋在标牌和“质保书”上要明示。
今后看到钢筋表面刻着“4”,就是HRB400,也就是之前说的Ⅲ级螺纹。
四、新标准对钢筋性能的一些指标进行调整。
比如新标准对钢筋的抗拉强度降低了,旧标准(HRB335、HRBF335)为490Mpa,新标准改为≥455Mpa;旧标准(HRB400、HRBF400)为570Mpa,新标准则下降到≥540Mpa。
新旧消防规范对比

新旧消防规范对比篇一:火灾报警新旧规范比较2014年5月1号,新《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开始实施,对比原来旧规有些内容改变不小,现总结几个改动较大的地方如下:一、地址容量减少。
现任一台火灾报警控制器所连接的设备总数和地址总数均不应超过3200点;每一总线回路连接设备总数,即地址总数不应超过200点。
任一台消防联动控制器地址总数不应超过1600点(正好一半),每一联动总线回路连接设备总数不宜超过100点(也正好一半)。
如果是选用联动型火灾控制器来控制消防联动的话,则这台联动型火灾控制器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所控制的模块总数不超过1600点,2、所连接的设备+模块总数不超过3200点;当然,每一总线回路需预留10%的余量,这是为了保证系统稳定性和灵活应对建筑相应的修改。
值得提醒的是:新《火规》实施后,不再允许采用一个编址中继器接多个非编址探测器,即多个探测器占用一个回路地址,现必须一个回路地址点对应一个独立的设备。
二、增加总线短路隔离器的设置要求。
系统总线上应设置总线短路隔离器,每只隔离器保护的总数不应超过32点。
总线穿越防火分区时,应在穿越处设置总线短路隔离器。
下面是老杨画的系统图,保证了每只短路隔离器保护的设备数量都小于32点。
三、车库由感温探测器改为感烟探测器。
估计是早年中国贫困,汽车真乃高大上产品,那个年代再冒农烟的车都是宝贝,旧规是迫于国情和社会现实而规定车库选用感温探测器。
可是现代不一样了,汽车不再是那么的珍稀,冒浓烟就差不多要报废了,因此新《火规》要求车库选用感烟探测器。
反正不管怎么样,这是好事!因为感烟探测器保护面积比感温探测器保护面积大,所以制图时探测器布置点数减少了,连线变少了,工作量也会有所减少。
四、增加住宅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据公安部消防局的数据统计,住宅火灾起数占总火灾起数的40%左右,但死亡人数却占总死亡人数的近70%。
可以看出住宅火灾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火灾死亡人数多的最大元凶祸首,住宅建筑的火灾提前预警设施理应要被重视起来。
浅谈土工试验方法新老规范对比

浅谈土工试验方法新老规范对比发表时间:2020-04-03T13:52:25.180Z 来源:《建筑实践》2019年38卷23期作者:许瑶[导读] 土工试验是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组成部分摘要:土工试验是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勘察地区土层分层提供很大的保障。
本文详细解读了新出台的《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2019,通过对新老规范的对比,研究新规范对现在土工试验要求,并总结土工试验在未来岩土工程勘察的位置,对从事土工试验人员的工作有一定指导性意义。
关键词:土工试验方法;岩土勘察;规范研究;1引言土工试验是岩土工程勘察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的主要作用是为勘察地区地下土层提供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和力学性能指标,为土层分层提供依据。
它关系到工程勘察报告最后的准确性,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试验,保证土工试验成果的正确性。
新的《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2019(简称新规范)已于2019年10月实施,原GB/T 50123-199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简称老规范)中土工试验部分正文只有182页,包含35个试验,现在土工试验部分正文有363页,包含69个试验,变化很大。
本文通过新旧规范对比,总结新规范对土工试验方法的要求变化,为掌握新的土工试验方法提供一定的便利。
2新旧规范对比新规范在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水利、交通等各类工程的地基土及填筑土料的基础工程性质试验的基础上,新增了适用于电力工程,同时对试验用水及试验用试剂的标准作了明确规定。
对新规范本文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区分了规范变化。
2.1新增试验2.1.1新增室内土工试验新规范在老规范的基础上新增了崩解试验、毛管水上升高度试验、无黏性土休止角试验、土的静止侧压力系数试验、振动三轴试验、共振柱试验、土的基床系数试验、冻土含水率试验、化学分析试样风干含水率试验、反滤试验等室内土工试验。
同时增加了粗颗粒土的相关试验,包括粗颗粒土的试样制备、粗颗粒土相对密度试验、粗颗粒土击实试验、粗颗粒土的渗透及渗透变形试验、粗颗粒土固结试验、粗颗粒土直接剪切试验、粗颗粒土三轴压缩试验、粗颗粒土三轴蠕变试验和粗颗粒土三轴湿化变形试验。
新版防火规范与旧规的区别

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在2015年5月1日执行。
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相比,新版的变动较大,设计师和工程师们必须注意了!新版进行了哪些变化和调整?一、增加了两个章节,补充了建筑外保温系统的防火要求新版《建规》合并了旧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调整了两项标准间不协调的要求,将住宅建筑的分类统一按照建筑高度划分;同时,增加了灭火救援设施和木结构建筑两章,完善了有关灭火救援的要求,系统规范了木结构建筑的防火要求,并补充了建筑外保温系统的防火要求;不仅如此,新《建规》将消防设施的设置独立成章并完善有关内容,还适当提高了高层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技术要求,并补充了利用有顶步行街进行安全疏散时的防火要求,完善了防止建筑火灾竖向或水平蔓延的相关要求。
二、外保温系统的5个关注点1.设置人员密集场所的建筑,其外墙外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 级。
注释:A级材料属于不燃材料,火灾危险性很低,不会导致火焰蔓延,因此在建筑内外保温系统中,尽量选用A级保温材料。
2.对于与基层墙体、装饰层之间无空腔的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3.对于与基层墙体、装饰层之间有空腔的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4.当建筑的外墙外保温系统采用燃烧性能为B1、B2级的保温材料时,除采用B1级保温材料且建筑高度不大于24米的公共建筑或采用B1级保温材料且建筑高度不大于27米的住宅建筑外,建筑外墙上门、窗的耐火完整性不应低于0.5小时。
5.在保温系统中每层应设置高度不小于300毫米且燃烧性能为A级的水平防火隔离带。
防护层厚度首层不应小于15毫米,其它层不应小于5毫米。
三、独设的“灭火救援设施”专章,补充了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供消防人员救援进入的窗口等内容1.下列建筑应设置消防电梯:2.消防电梯应分别设置在不同防火分区内,且每个防火分区不应少于1台,并对消防电梯的技术指标等提出要求;3.补充的灭火救援设施内容:1)高层建筑应至少沿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l/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的底边连续布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该范围内的裙房进深不应大于4米;2)建筑高度不大于50米的建筑,连续布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确有困难时,可间隔布置,但间隔距离和场地的总长度要符合规范规定。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 2013版与98版的新旧变化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 2013版与98版的新旧变化《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新规范)和GB50116-98(旧规范)相比较,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变化:变化一:减小系统容量,增强系统稳定性。
2013版(新规范)3.1.5条提到:任一台火灾报警控制器所连接的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和模块等设备总数和地址总数,均不应超过3200点,其中每一总线回路连结设备的总数不宜超过200点,且应留有不少于额定容量10%的余量;任一台消防联动控制器地址总数或火灾报警控制器(联动型)所控制的各类模块总数不应超过1600点,每一联动总线回路连结设备的总数不宜超过100点,且应留有不少于额定容量10%的余量。
这一条在网上传的山寨的08版规范上面也有见到,看来这个是将来的一个趋势,搜罗国内各种类型火灾报警控制器,大多数产品都不能满足这一规范。
改变是痛苦的,前景是美好的。
报警控制器的容量如果没有受到一定的限制,点位带的过多,系统的稳定性势必会下降,在实际情况中也使很多报警系统在用户那边成为了“摆设”,所以新的设计规范里面加上这一条是很有必要的。
变化二:增加住宅火灾自动报警设置相关规定。
2013版(新规范)第七章增加了住宅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这一部分内容,这对于整个火灾自动报警行业来说是一次质的飞跃,98版(旧规范)侧重于公共建筑的保护,随着社会的发展,旧规范已经无法与社会现状相适应,加上如今住宅火灾的多发,修改规范也成了必然。
变化三:细化重点防范区域设置的规定。
2013版(新规范)对道路隧道、油罐区、电缆隧道以及高度大于12米的空间场所等重点火灾保护场所的火灾报警系统设置进行了细化的规定。
这些场所都是火灾较难扑救场所,很多设计人员在设计上面也存在盲区,细化了这些规定也为设计人员开辟了设计的新思路。
变化四:增加特种火灾探测器的设置规定。
目前市场上除了通用的感烟、感温等常用的火灾探测器外,特种探测器也在一些领域逐渐占领市场。
GB50303-2015规范新旧对比

GB50303-2015电气工程验收规范与老规范对比目录一、新旧规范对比概述 (1)二、新旧规范总则及基本规定细部对比 (2)1、总则 (2)2、术语 (2)3、基本规定 (4)三、新规范4-25章分项工程与原规范改增对比 (7)1、第4章变压器、箱式变电所安装 (7)2、第5章成套配电柜、控制柜(台、箱)和配电箱(盘)的安装 (7)3、第6章电动机、电加热器及电动执行机构检查接线 (8)4、第7章柴油发电机组安装 (8)5、第8章UPS及EPS安装 (9)6、第9章电气设备试验和试运行 (9)7、第10章母线槽安装 (9)8、第11章梯架、托盘和槽盒安装 (11)9、第12章导管敷设 (12)10、第13章电缆敷设 (14)11、第14章导管内穿线和槽盒内敷线 (16)12、第15章塑料护套线直敷布线 (17)13、第16章钢索配线 (17)14、第17章电缆头制作、导线连接及线路绝缘测试 (17)15、第18章普通灯具安装 (18)16、第19章专用灯具安装 (19)17、第20章开关、插座、风扇安装 (19)18、第21章建筑物照明通电试运行 (20)19、第22章接地装置安装 (21)20、第23章变配电室及电气竖井内接地干线敷设 (22)21、第24章防雷引下线及接闪器安装 (23)22、第25章建筑物等电位联结 (23)GB50303-2015电气工程验收规范与老规范对比一、新旧规范对比概述1、GB50303-2015电气工程验收规范分25个章节,7个附录。
2、原来旧版规范是28个章节,5个附录。
3、新规范取消了架空线路及杆上电气设备安装和槽板配线章节,裸母线安装,配电(控制)屏盘安装,及部分属于设计规范的内容。
4、将原规范第28章“分部(子分部)工程验收”合并至新规范第3章“基本规定”中第四节“分部(子分部)工程划分及验收”并结合规范要求增加了相关质量控制资料。
5、将原规范的第25章“避雷引下线和变配电室接干敷设“拆分为两个章节,将避雷引下线的安装纳人接闪器安装内容中,为第24章“防雷引下线及接闪器安装",变配电室接地干线敷设内容中增加了电气竖井内的接地干线敷设要求,修改后为第23章“变配电室及电气竖井内接地干线敷设"。
新、旧《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中汽车荷载作用的比较分析

新、旧《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中汽车荷载作用的比较分析刘兵;潘芳【摘要】2015年实施的《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将各等级公路的设计荷载及安全等级等进行重新修订.修订后原有部颁空心板通用图在新标准下适用度及已建的各等级公路中小跨度桥梁安全度,一直被设计者和桥梁管养部门所关心.文章以部颁的10m、13m、16m、20 m标准跨径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空心板跨中承载能力的变化,评价已建成的中、小跨径空心板安全度.研究表明10m、13m跨径空心板的部分中、边板通用图已不能适应新规范的变化;已建成的二、三、四级公路上的中桥及二级公路上的小桥的承载能力已无法满足新规范的要求.【期刊名称】《现代交通技术》【年(卷),期】2017(014)003【总页数】5页(P57-61)【关键词】桥梁工程;设计规范;车道荷载;承载能力【作者】刘兵;潘芳【作者单位】中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4;江苏东交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41+.2随着公路桥梁的大规模建设,已使用了11年的《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以下简称《老规范》)进行了修订,新规范(JTG D60—2015)于2015-12正式实施[1-2],《新规范》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老规范》进行了补充和修改:(1)增加了桥涵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规定,有利于提升公路桥涵耐久性,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2)明确了各类公路桥涵结构设计安全等级,对除特大桥外的其他公路桥涵设计安全等级的要求加以提高;(3)改进了作用组合分类及计算方法;(4)调整了公路桥梁设计汽车荷载标准。
设计使用年限是体现桥涵结构耐久性的重要指标,美国、英国、新西兰和日本等多国的桥梁设计规范对桥梁设计使用年限均有明确的规定[3]。
日本提出桥梁的设计使用年限大约为100年;英国规定桥梁的设计年限为120年;美国要求对桥梁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少于75~100年;欧洲共同体在桥梁设计规范中规定桥梁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
新旧《房地产估价规范》各部分内容的差异

时隔16年,更新的房地产估价规范主要内容如下:1、整体来说,调整了章节划分,更加全面细化完善各章节内容;2、删除了原规范的第二章术语,先行单独发布《房地产估价基本术语标准》(GB/T50899—2013),对房地产估价术语进行了更全面的解析;3、删除了旧版《房地产估价规范》附录A估价报告的规范格式;4、方法的新增:增加了路线价法、标准价调整法、多元回归分析法、修复成本法、损失资本化法、价差法等方法;5、估价目的的新增:增加了房地产损害赔偿估价、房地产投资基金物业估价、为财务报告服务的房地产估价等目的的估价;以下就以章节形式分述《房地产估价规范》各部分内容的差异(仅涉及房地产估价基本术语调整的部分不再赘述):一、估价原则1、强化独立客观公正原则,将其提至各原则之首,“独立、客观、公正”不再作为估价的通用原则,而是房地产估价中应遵循的原则之一,将价值时点原则与最高最佳利用原则顺序调整;2、吸收房地产抵押估价指导意见,将谨慎原则正式列入房地产估价规范;3、明确规范中所载5大原则仅为市场价值评估的原则,其他估价目的和价值类型的评估可以相应增减,但不得随意;4、最高最佳利用原则中,区分权利人和意向取得者对估价对象依法享有的开发利用权利;5、增加估价对象的实际用途、登记用途和规划用途之间不一致时的处理规定.二、估价程序1、增加受理估价委托、审核估价报告、交付估价报告三个步骤;2、估价委托中,明确估价委托书、估价委托合同的签订要求,明确除采用批量估价的项目外,可以只有一名估价师全程参与、实地查勘、撰写报告,但报告签署必须两名;3、明确价值时点在回顾性估价和预测性估价中可以到周、旬、月、季、半年、年等;4、新增估价对象实地查勘的方式和内容规定;5、增加估价人员未能进入估价对象内部查勘时的处理方式;6、内部审核流程正式纳入房地产估价规范中;7、存档材料的增加:新增估价对象来源和沟通情况记录、估价中的不同意见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规范与旧规范的不同
1剪力墙柱的构造要求
1.1柱截面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的加强
新规范
.90.8
柱
于
1.3
1.4柱箍筋加密范围的变化
•底层柱、柱根不小于柱净高的1/3。
•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取全高。
•一级及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
1.5柱箍筋加密区的最小体积配箍明显增加
应符合下列要求:
ρν≥λνfc/fyν
式中ρν柱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一级不应小于0.8%,二级不应小于0.6%,三、四级不应小于0.4%;计算复合箍的体积配箍率时,应扣除重叠部分的箍筋体积;
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强度等级低于C35时应按C35计算;
fyν
λν
度)时
2
2.1
将原规范的设计近远震改为设计地震分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有更详细的规定。
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应根据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和结构自振周期以及阻尼比确定。
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按表1采用;特征周期应根据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按表2采用,计算8、9度罕遇地震作用时,特征周期应增加0.05s。
表1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地震影响6度7度8度9度多遇地震0.040.08(0.12)0.16(0.24)0.32罕遇地震--0.50(0.72)0.90(1.20)1.40表2特征周期值
设计地震分组场地类别一二三四第一组0.250.350.450.65第二组0.300.400.550.75第三组0.350.450.650.902.2反应谱的范围增加
3
3.1C50时为
3.2
3.3
4
4.1
4.2
系数
VEKi
式中
VEKi——第i层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标准值。
对于竖向不规则结构的薄弱层,尚应按本规程5.1.14条的规定乘以1.15的增大系数;
λ——水平地震剪力系数,不应小于下表规定的最小值;
Gj——第j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n——结构计算总层数。
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
类别7度8度9度扭转效应明显或基本周期小于3.5s的结构0.016(0.024)0.032(0.048)0.064基本周期大于5.0s的结构0.012(0.018)0.024(0.032)0.040 4.3无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恒载分项系数的增大
,现对
4.4
4.5
4.6增加三级框架结构的底层柱底截面的弯矩的放大
抗震设计时三级框架结构的底层柱底截面的弯矩设计值采用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值与1.15的乘积,89规范只对一、二级放大。
4.7剪力和配筋公式有所变化
4.8抗震时各级内力调整系数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