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工程及人体工学评估程序
人体工程学评估操作指导[规范]
![人体工程学评估操作指导[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39623a1f7ec4afe05a1df45.png)
1. 目的依据人因工程学,评估作业员生产工作条件与工作环境是否设计合理、是否舒适,从而改善减少人员作业受力疲劳,提高生产效率。
2. 概述人体工程学评估操作指导(人因工程)用来评估设计点检各生产现场的工作方法、工作姿势与现场布置等方面的相互作业关系,从而找到会影响到人的事务环境加以改善优化。
3. 术语4. 操作说明4.1 工作方法设计4.1.1 作业员关节保持自然平直,按下图所示应使用合适的。
4.1.2 工作台面与物体尽可能靠近身体,避免惯性累积造成的伤害;4.1.3 使用的治工具,选用合适的直径与方向的握柄,有助于耐肌力维持与手腕平直,按下图所示应使用合适的。
4.1.4 采用坐姿作业时,确认满足如下要求:* 所有物料、辅料、工具、设备能就近拿取/操作;*作业时双手抬起不超过桌面15CM,特殊工位除外;*作业时双手用力不大,且拿取的物品重量不超过4.5kg;*生产的产品应以精密细小组装加工为主。
4.2 工作姿势设计4.2.1 采用坐姿作业时,作业员的膝、脚应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例如下图:4.2.2 站立作业时,避免高于肩膀的操作,例如下图正确的为OK;4.2.3 作业时避免手在身后的操作,例如下图操作NG;4.3 工作现场布置设计4.3.1 作业现场应使用适当的辅助治工具,降低作业疲劳强度,例如下图:4.3.2 物品应放置在作业员易于取放的地方,例如下图:4.3.3 根据人体工作范围分布原则,将经常使用的物料、工具、辅料等放置在正常范围内,将不常使用的工具、物料等放在正常范围与最大范围之间,将特殊易引起危害的物料设备工具等放在最大范围之外正常工作范围即指肘靠在身体的一侧,前后左右移动前臂,左右手能够够得着的范围;最大工作范围即指以肩为支点,前后左右移动整条手臂,左右手能够够得着的范围。
(以上为身体保持不动的前提下)如下图:4.3.4 在工作场所布置时物料、工具、设备需要水平中间放置,禁止员工扭身拿取作业,降低员工疲劳度例下图正常为OK。
人体工程学识别评价控制程序

-是否产生新的风险值
-是否已选定投资效果最佳的解决方案
-计划的措施是否已完全被应用等
5.5职业安全健康危险记录
公司应建立并维持辨识和评价职业安全健康风险值和重大职业安全健康风险值的记录,
并保持记录的更新。
6.参考文件
《GB3869-1997《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办公室计算机工作者
风险原因:
重复性
不正确的姿势
用力过度
振动
依据GB3869-1997《体力劳动强度分级》与GBZ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的法律法规进行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体力劳动强度指标
Ⅰ
≤15
Ⅱ
>15~20
Ⅲ
>20~25
Ⅳ
>25
人体工程学评估小组将评估结果记录在《人体工程学评估表》
累计:在一定时间周期如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甚至几年时间内组建的加剧(如腕隧道症侯群、上踝炎、肩周炎、液囊炎症等);
损伤:神经、组织等身体部位的伤害;
混乱:身体非自然或反常情形;
4、职责
4.1人体工程学评估小组负责对本公司内所有工序活动及场所进行人体工程学风险识别与评估;
4.2被评估部分负责本部门不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工段进行整改;
1、目的
对公司从事体力劳动给员工带来的影响进行识别,对其可能与人体工程学风险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相应的控制,为公司选定适当的人体工程学提供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2、范围
本公司人工搬运材料和举起重物、长时间站立和高度重复或者强力的装备工作的识别与评价。
3、定义
3.1人体工程学:为员工提供合适的工作环境,而非强迫员工去适应工作环境;
44人体工程学风险评估识别程序(人权验厂)

1.目的为确保员工安全与健康,预防从事高体力工作(包括搬运、清洗、装配等)人员的重复提举重物、长时间站立或人体来回弯曲运动等强力工作,受到危害或影响身体健康进行评估与有效控制。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从事高体力劳动工作人员识别并预防影响身体健康有效控制。
3.职责3.1行政部:负责重体力工作人员相关培训,并定期/不定期进行工厂稽查与督导重体力工作安全教育的执行情况。
3.2各部门:负责体力工作人员统计,并全面识别、评估做好现场重体力工作人员管理:4.定义4.1重体力劳动:按照《重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3869-1997》标准规定的第三级以上体力劳动。
4.2第三级体力劳动:劳动强度指数大于20小于25的体力劳动,即指8小時工作日平均耗能为7310.2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73%,净劳动时间为350分钟,相当于重强度的劳动。
4.3.第四級体力劳动:劳动強度指数>25,即指8小时日平均耗能值为11304.4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77%,净劳动时间为370分钟,相当于“很重”强度的劳动。
5.工作程序5.1重体力作业安全管理5.1.1本公司将致力于作业方法的改善、作业频率的減低、搬运距离的缩短、搬运物体重量的減少及适当搬运速度的调整,并尽量以机械代替人力。
5.1.2女工和未成年工严禁参加第四級体力劳动的作业和单人连续负重量(指每小时负重次数在6次以上)每次超过20公斤,间接负重每次超过25公斤的作业;女工在经期、怀孕期、哺乳严禁参加第三級体力以上劳动作业。
5.1.3从事重力劳动时,应考虑员工的体能负荷情形,減少工作时间给予充分休息。
5.1.4在危险工作区域,应尽量避免重体力处理操作;若不能避免时,要作进一步评估減少因体力的处理操作对员工造成的伤害。
5.1.5制定重体力劳作作业规范,并向员工提供有关体力的处理操作的风险和安全措施资料,确保员工的安全及健康。
5.1.6所有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员工应参加公司的安全教育训练。
RBA6.0人机工程风险评估管理程序

人机工程风险评估管理程序版本:A0版适用部门:公司所有部门文件编号: COP-018生效日期:修订记录版本改版者日期改版原因改版内容说明1 .目的对本公司人机工程学评估、工作姿势、工作设备、工具、工作环境、工作过程及人工搬运等内容进行评估,特制本程序。
2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人机工程学的要求和内容。
3 . 术语和定义3.1 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是一门技术科学。
它在系统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机器、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评价人-机-环境系统的总体性能的安全,从而解决职工的健康和安全问题。
人机工程学通过技术和人的协调关系,把使用者作为工作设备、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等设计的出发点,围绕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来设计,最终目的是设计合适的机械,创造最舒适的劳动条件,改善作业环境,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作业中的差错,最大限度地避免事故的发生,让使用者更健康、高效、愉快地工作和生活。
3.2 工作环境在工作空间中,人周围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社会和文化的因素。
3.3 工作设备在工作系统中,所使用的工具、机器、运载工具、器件、设施、装置和其他要素。
3.4 工作过程在工作系统中,人、工作设备、材料、能量和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作用的顺序。
4 .职责和权限4.1 生产部门4.1.1 生产部对人机工程学进行调查,做出公司年度人机工程学风险概述。
4.1.2生产部根据公司年度人机工程学风险概述需改进项目,跟踪各部门整改的完成情况。
4.2 人事行政部门4.2.1 各区域代表在月度安健环检查内容中应包括对管辖区域的人机工程学的调查。
4.2.2 对员工受伤或疾病的安健环事故(件)记录的原因分析应包括人机工程学内容。
4.2.3 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对不符合人机工程学的不符合项进行整。
人因工程评估控制程序

195.5
193.4
164.9
157.8
158.7
154.1
149.0
女性
172.5
181.7
154.1
146.5
146.9
142.3
138.6
劳动能量代谢率(M)=劳动相对代谢率(RMR)*基础代谢率(B)
安静代谢率的物理量符号为R,R=1.2B
平均能量代谢率=(单项劳动代谢率*单项劳动占用时间)…/工作总时间+(休息能量代谢率*休息占用时间)/工作总时间
一般动作方式
3.0~4.0
开始不习惯时劳累习惯后不太困难
摆动虽然大些,但用力不大
轻筛为3.0
电焊为3.0
稍用力动作方式
4.0~5.5
局部疲劳,不能长时间连续动作
使用整个上肢,用力明显
装汽车轮胎为4.5
全身动作
一般动作方式
5.5~6.5
要求工作30~40min后休息
作业者呼吸急促
拉锯为5.8
和泥为6.0
5.2人力资源部
5.2.1收集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标准,构建执行制度,督导各单位的培训工作;
5.2.2汇总编制公司所有劳动岗位、工站名称、评述岗位技能,操作方式清单;
5.2.3对劳动强度评估工作及管理作业执行工作进行稽核监督并提出改善意见,配合及完善本程序文件推动。
6.作业程序:
6.1由各生产单位工程部对产品、工站的资料进行收集,掌握生产的工作状况。
人因工程评估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SA-OP-2064
文件版本:A0
制定部门:人力资源部
发行日期:2015-12-29
分发部门:
受控状态:
核准:审核:制定:王再胜
人体工学评估及其改善

5.1.5公司提供合格的个人劳动保护,并在员工初次使用听力保护用品前,应对员工进行有关听力保护用品佩戴方法的培训。
5.1.6对接触噪声值超标的员工,每年进行听力测试。并对听力异常员工进行医疗跟踪,并对听力下降的员工采取积极的康复行动。
5.3颈腰椎
5.2.2根据实际情况安装风机、除尘罩、风管等通风除尘设施。清洁工加强对车间地面粉尘的清扫。
5.2.3依据《环境监测控制程序》对粉尘进行监测,并更新、保留监测记录。
5.2.4定期向粉尘工作场所的员工提供适当的劳动保护用品,如防尘口罩等
5.2.5公司提供合格的个人劳动保护,并对员工进行有关粉尘保护用品佩戴方法的培训。
5.1听力:
5.1.1各部门应做好设备维修保养工作,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减少异常音响以降低噪声影响。
5.1.2正常生产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在各主要噪声源处加装防尘隔音罩或其他噪声消除装置,以满足《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中的噪声标准要求,并保证装置的完好。
5.1.3依据《环境监测控制程序》对噪声进行监测,并更新、保留监测记录。
5.2.6对接触粉尘超标的员工,每年进行粉尘测试。并对呼吸系统等异常的员工进行医疗跟踪,并对其采取积极的康复行动。
5.2.7培训员工对呼吸系统损伤的控制和相关控制措施。
5.2.8行政部根据国家工伤与职业病管理有关规定,对呼吸系统有损伤的员工妥善安置,包括调岗等措施。
5.2.9呼吸系统损伤人员的处理流程表,具体参照工伤与意外事故处理流程图。
5.1.7培训员工相关听力损伤控制和相关控制措施。
5.1.8行政部根据国家工伤与职业病管理有关规定,对听力损伤员工妥善安置。包括调岗等措施。
SA-064 人体工学和风险评估程序

1)体能/生理结构能力不足,例如体高、体重、伸展不足,对物质敏感或有过敏症等;
2)思维/心理能力不足,例如情绪困扰,心理病,理解能力不足,判断不良,方向感不良等;
3)生理或心理压力,例如受伤或疾病,感官过度负荷而疲劳,接触极端的温度,移动受阻,氧气不足等;
4)思维或心理压力,例如感情过度负荷,由于工作负荷或速度而疲劳,要求极端集中注意力,重复、呆板、要求呆滞的注意等;
三、确定损失的范围和程度
风险引发事故造成的损失是各种各样的,损失一般来自于以下几方面:
1职工本人及其他人的生命伤害;
2职工本人及其他人的健康伤害(包括心理伤害);
3资料、设备设施的损坏、损失,(包括一定时期内长时间无法正常工作);
4处理事故的费用(包括停工停产、事故调查及其他间接费用);
5企业、职工经济负担的增加;
组织可以跟据自身特点、关注的优先事项及事故损失类别,来设定安卫事故影响的严重程度评分标准。此标准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只要能较准确地评估和比较各种风险引发事故的严重程度即可。
四、评估风险引发事故的几率
风险引发事故的必备条件除危险源外,还需要外因的触发。评估风险引发事故的几率,首先要找出可能触发事故的外因。外因分为个人因素和工作/系统因素两类。
组织用于危险识别、风险评估的方法应根据其范围、性质和时限加以界定,以确保方法是有计划的而不是临时性的。适当而足够的风险评估应包括以下内容:
1)识别所有的危险源;
2)评估事故出现的机会和频率;
3)对事故可能引发的后果进行分析、分级;
4)判断风险是否可以被容忍,辨别事关重大的风险;
5)如果风险或潜在后果不可以被容忍的话,辨别出必须做些什么;
2)进行危险性与操作性研究;
人机工程评估

日本
人间工学;
中国
人类工效学、人因工程。
心理学家 Engineering Psychology(工程心理学);
4
原理概述
英国 1950年成立英国人机学研究会,1957年创办会刊 《Ergonomics》。
美国 1957年成立人因工程学会,发行会刊 《Human Factors》。
日本于1963年成立日本人间工学研究会。 1960年成立国际人机学协会。
LiftRight App
52
风险评估
定量-综合风险因素评估表
风险分数 1-10 11-20 21-39 40-78
级别 很低 低 中等 高
综合风险因素评估 表
53
半定量
半定量评估方法:
ACGIH 提升限值 RULA REBA
其他工具: 罗杰斯肌肉疲劳评估 应变指数
风险评估
54
风险评估
快速的运动
高
在不断的快速运动中, 很高
难以跟上
35
风险识别
用力/负荷
当身体施加的力量来执行一个动作,力量越高,发生伤害的 可能性就越大。
适用力量的分类
低 中 高
0~1公斤 1~5公斤 5~15公斤
36
不自然的姿势
风险识别
37
不自然的姿势
风险识别
腰背部
颈部
38
不自然的姿势
风险识别
胳膊 肩部
34
风险识别
重复性/频率、用力/负荷与风险可能性的相互关系
风
险
发
生
概
率
低负荷/
低负荷/
低重复
高重复
高负荷/ 低重复
高负荷/ 高重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机工程及人体工学评估程序
一、目的:
本程序规定了公司在制造/生产过程中对现有操作和过程效果的评价方法,使工厂的布局最大限度地减少材料的交转和搬运,便于材料的同步流动以及最大限度地使场地空间得到增值使用,以达到持续改进和不断提高制造过程能力之目的。
合理减少员工由于不适当的人、机关系、工作环境或手工处理操作所引起的精神压力、身体疾病和伤害。
二、参照法律法规:
1.GB/T12330-90 体力搬运重量限值
2.GB/T3869-83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3.GB/T13379-92 视觉工效原则室内工作系统照明
4.GB/T14790-93 人体手传振动的测量与评价方法
5.GB1251.3-1996 人类工效学险情和非险情声光信号体系
6.GB1251.2-1996 人类工效学危险视觉信号一般要求设计和检验
7. GB/T 14774-93 工作座椅一般人类工效
学要求
8. GB/T 14775-93 人类工效学工作岗位尺
寸设计原则及其数值
9. GB/T 15241-94 人类工效学与心理负荷
相关的术语
10. GB/T 16251-96 工作系统设计的工效学
原则
三、进行人机工程及人体工学调查评价
1、由技术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评估小组,对工作场所的所有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人机因素,流通周转及岗位人体工学进行一次彻底的调查评估,以确认是否存在任何需改善的内容。
2、由评估小组填写相关的《评价表》进行评分,将分数进行汇总分析;确定重要因素项目并向总经理提出改善的措施。
3、总经理确认所有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人机因素,流通周转及岗位人体工学等重要因素整改措施的确认。
4、评估小组按要求进行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人机因素,流通周转及岗位人体工学等重要因素整改措施的落实。
四、跟进行动
1. 应至少每12个月对工作场所进行一次跟进调查,但当工作环境出现实际转变或人员调动,而导致现有的调查结果不再有效时,亦应进行跟进调查。
2. 评估部在进行每月检查时,也应对人机工程及人体工学问题进行抽样检查。
3. 负责部门应采取跟进行动,以改进调查中所发现的人体工效问题。
4.技术部应执行并监察所有尚待进行的人体工效变动/改
善项目。
五、意外事故跟踪
行政部应记录因人机工程及人体工学问题而引发的意外事故资料,分析并要求改善。
六、附件
相关《评价表》、
《人机工程及人体工学重要因素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