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产品开发的EFT 整改案例解析

合集下载

行业整改对策的成功实施事例

行业整改对策的成功实施事例

行业整改对策的成功实施事例一、成功实施行业整改对策的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各个行业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与挑战。

为了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采取了行业整改对策。

下面将以中国汽车制造行业为例,探讨其成功实施行业整改对策的案例。

中国汽车制造行业在2018年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包括供给过剩、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促进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整改对策,如优化产能布局、提升技术水平、推动清洁能源汽车发展等。

1. 优化产能布局为了解决供给过剩和产能过剩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优化产能布局的措施。

首先,政府对小型企业进行整合和淘汰,并鼓励大型企业扩大规模。

其次,在不同地区之间进行资源重新配置,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资源。

这些措施有效地调整了汽车制造行业的产能布局,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并降低了生产成本。

2. 提升技术水平提升技术水平是中国汽车制造行业实施整改对策的重要方向之一。

政府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此外,政府还为企业提供了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以鼓励企业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

通过这些措施,中国汽车制造行业的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也大幅度增强。

3. 推动清洁能源汽车发展环境污染是中国汽车制造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并促进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积极推动清洁能源汽车的发展。

政府出台了多项支持政策,如购车补贴、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并加大对清洁能源汽车研发的资金支持力度。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技术突破。

二、成功实施行业整改对策的启示以上提到的中国汽车制造行业成功实施行业整改对策的案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可以为其他行业提供借鉴与启示。

首先,合理优化产能布局是解决供给过剩和产能过剩问题的有效措施。

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案例分析

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案例分析

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新产品开发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本文将通过对某企业新产品开发的案例分析,探讨企业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策略和实施方法。

一、项目背景某企业为了满足市场对绿色环保产品的需求,决定开发一款高效清洁剂。

此项目的目标是开发一种安全环保、清洁效果好且价格适中的产品。

市场调研表明,这样的产品将具有巨大的销售潜力。

二、需求分析在项目开始之前,企业对市场需求进行了详细的调研。

调研结果显示,消费者对于清洁剂的主要需求包括:环保安全、清洁效果好、使用方便、物美价廉等。

因此,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中需要重点考虑这些需求。

三、团队组建针对该项目,企业组建了一个跨部门的团队,包括市场调研人员、研发工程师、生产专家以及销售代表等。

每个团队成员都担任着不同的角色,共同为新产品的开发贡献自己的专业能力。

四、产品规划基于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团队确定了产品的规划方向。

首先,产品必须符合环保要求,采用绿色原材料,并具备较低的污染风险。

其次,清洁效果必须突出,能够迅速去除污渍,同时避免对物体表面造成损伤。

最后,产品的价格应该适中,能够满足大众消费的需求。

五、研发过程研发工程师根据产品规划,在对环保原材料进行筛选后制定了配方,并进行了多次试验和优化。

通过不断调整配比和工艺流程,研发团队最终确定了最佳的配方和生产工艺。

六、生产过程生产专家根据研发团队的要求,搭建了相应的生产线,并进行了试生产。

通过不断调整生产参数和控制质量,最终实现了产品的稳定生产。

在生产过程中,企业还充分考虑了节约能源和减少废物排放等环保因素。

七、市场推广新产品开发完成后,企业进行了全面的市场推广。

首先,通过与合作伙伴建立渠道,扩大产品的销售范围。

其次,利用各种媒体渠道进行广告宣传,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与消费者建立互动,收集用户反馈,以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

八、效果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推广,新产品逐渐获得了良好的反响。

销售额稳步增长,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产品改进案例

产品改进案例

产品改进案例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持续改进产品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个产品改进的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如何利用改进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本案例的产品是一款名为“智能门锁”的电子产品,它的前身是传统的机械门锁。

由于人们对安全性和便利性的需求不断增长,传统门锁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期望。

因此,该企业决定对产品进行改进,以提升其竞争力。

一、市场调研在进行产品改进之前,企业首先进行了市场调研,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竞争对手的情况。

通过调研发现,消费者对于门锁产品有以下几点诉求:安全、便利、智能化。

此外,市场上已经有几家企业推出了智能门锁产品,竞争压力较大。

二、功能改进基于市场调研的结果,企业决定在产品的功能上进行改进,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首先,他们引入了密码解锁功能,使得用户可以通过输入特定的密码来开启门锁,提高了安全性。

其次,他们增加了指纹解锁功能,让用户只需轻触门把手即可实现开锁,大大增加了便利性。

最后,他们还加入了远程控制功能,让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随时随地控制门锁的开启与关闭,实现了智能化。

三、设计改进除了功能改进,企业还对产品的外观进行了设计改进。

他们选择了简约而富有科技感的外观设计,使产品更具吸引力。

此外,他们还注意到了用户对于产品颜色的偏好,提供了多种颜色的选择,满足了不同用户的审美需求。

四、性能改进在功能和设计改进的基础上,企业还对产品的性能进行了改进,以提升产品的可靠性和持久性。

他们采用了更先进的材料和制造工艺,增加了产品的耐用性和防水性能。

此外,他们还改进了电池续航能力,减少了更换电池的频率,提高了使用体验。

五、市场推广改进后的产品投入市场后,企业进行了充分的市场推广。

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宣传产品的独特卖点和改进之处,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关注。

此外,他们还与房地产开发商合作,将智能门锁作为房屋的附加配置,进一步扩大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六、用户反馈改进后的产品受到了消费者的积极反馈。

产品改良设计唐智 15案例分析 1 新

产品改良设计唐智 15案例分析 1 新

35
11/11/2019
36
11/11/2019
37
11/11/2019
38
11/11/2019
39
11/11/2019
40
11/11/2019
41
11/11/2019
42
11/11/2019
PPT研究院
POWERPOINT ACADEMY
43
11/11/2019
44
11/11/2019
4.基于网格法的研究
(8)步骤八 手持电钻的形体轴测三维重建的完成和完善。
4.基于网格法的研究
利用网格法完成对产品改良前由实体到三视图的转换,在对各三视图做以对应改良后,再 以此方法倒推得到产品等轴测视图
Thank you !
谢谢观赏
更多课程配套课件资源请访问在线教务辅导网 在线教务辅导网:shangfuwang
4.基于网格法的研究
网格法定义
网格法是在单元法的基础上将产品二维的工程图利用描点法,利用点的空间投影法,转换成正等 轴测坐标系中的产品线框图。网格法是利用空间投影曲线的关系,完成产品的轴测三维重建的过程。
在对产品进行改良过程中,应用网格法,将实际产品的主要轮廓线条提出,并利用空间几何关系将 三维产品的轮廓转换为平面三视图。通过分析改良不同视图的产品轮廓线条完成三维产品的改良设计 。
锐奇手持电钻型号
1.研究背景
对于中国市场而言,手动工具市场的对象大部分是工厂以及专业技术人员, 极少数的白领与上班族会也会有针对于手动工具的消费。
而对于欧美市场,由于人工手工费成本昂贵,大部分家庭在家居用品方面 会选择自己购置材料与工具完成成品制作或维修工作。
国外用户针对电钻产品需求

项目管理之新产品质量评分细则

项目管理之新产品质量评分细则

新产品质量评分细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产品研发、小批量试生产各阶段的设计评审的内容和评分要求,作为设计质量评审的一般性指导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国营第七五○厂的产品研发、小批量试生产各阶段的设计质量评审。

2.引用标准GB/T 3178 –1994 可靠性、维修性名词术语GJB 451-1990 可靠性、维修性术语3.定义可信性:系统可靠性水平的置信程度。

可达性:维修产品时,接近维修部位的难易程度。

ESD:静电防护。

EFT:脉冲串干扰信号。

EMC:电磁兼容TVS:瞬态过电压抑制器件BIT:自动测试3W原则:是指两根印制线的中心距大于等于3倍印制线的宽度〔M〕时,即线间距是2倍线的宽度,可以有效地减少信号之间的耦合,使信号有较“干净”的回流路径。

一般对高速时钟线、控制线使用3W原则。

高速总线不强求使用3W原则。

4.应用指南评审人员针对产品的情况,按照各阶段的评审要求,对本细则第5条中规定的对应阶段评审项目和要点内容进行检查。

研发人员也可以按照该阶段规定的评审项目和要点内容进行自检。

在评审表中对应的项目完成的评审结果为“是”,没有完成的评审结果为“否”,对于评审结果为“否”的项目,评审人员需在备注中说明问题及原因。

如不存在该项目,评审结果为“—”,表示本产品没有该项目。

若设计过程不进行正样评审,由项目组提供评审资料,总师办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内部评审。

◆各阶段的评审工作可结合产品研发各阶段的评审程序进行,也可按研发节点,组织内部评审。

◆评分结果作为对项目组考核的依据。

◆各阶段评审结果不通过,原则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工作,如需继续,须经申请说明原因并报质量部审核、产品经理同意后方可继续。

5.各阶段评审项目和要点5.1产品项目可行性评审中设计评审要点产品项目可行性评审中可信性评审要点如表1所示。

拟制:审核:会签:批准:第 2 页共17页表11.1产品方案评审中可信性评审要点产品方案评审中可信性评审要点如表2所示。

哈佛案例吉列公司在新产品开发上的失误

哈佛案例吉列公司在新产品开发上的失误

精心整理哈佛案例吉列公司在新产品开发上的失误有些公司,尽管它昔日的行为无可挑剔,它所获得的利润整个美国工业界都垂涎三尺,但也能败于一时的失误,经不起对手的竞争。

60年代早期,历史悠久的吉列公司错误地估计了本行业中的新产品(不锈钢刀片)对它的影响,它不愿与同行的重"市场专家"身上呢?数年来,--利润率达1600家最大工业公司的利润率中,吉列0%--美国其1962年75亿美元,而1946年的市场占有率只有40%,零售额8600万美元。

高级蓝色刀片是吉列刀片的核心和最高级的产品,也是创利最大的产品,最受消费者青睐。

一些比较有经济头脑的消费者乐于使用"薄刀片"或"蓝色刀片",这两种刀片在市场上销售的历史比其他刀片要长得多。

高级蓝色刀片是在经过5年的试验和研究的基础上,1960年正式引入市场的。

这种刀片表面覆盖有一层硅,防止因头发屑粘附刀片而妨碍剃须。

高级蓝色刀片剃须极为方便,使它立即获得了成功。

高级蓝色刀片的价格要比老式的蓝色刀片高出40%,尽管它有硅层覆盖并经过一些很有必要的热处理,但它的生产成本同其他刀片比较起来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高,因此高级蓝色刀片马上就成了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

19?62年,这种刀片创造的利润大约有151.威尔金森:小菜一盘,但是一把整枝剪刀零售价12. 75美元,而一般的碳素刀片平均只能使用3.5次左右。

当然,不锈钢刀片成本更高。

大多数双刃刀片用碳素钢片做成,这种钢片每吨成本约1900美元,而制作不锈钢刀片用的不锈钢每吨成本约3700美元。

就制造过程本身来讲,它的费用也更高。

磨薄、磨光、特殊的热处理及质量控制管理工序的费用较高,并且复杂的工艺限制了产量。

结果是威尔金森刀片每只售价15美元,而吉列的高级蓝色刀片只卖约6.9美元,蓝色刀片卖5美元,薄刀片卖3.5美元。

1961年夏天,威尔金森开始在美国出售刀片。

然而这样一种还没有打开销路的刀片,其售价又是美国刀片价格的2-3倍,要打进市场是相当困难的。

青岛伊斯特机械有限公司质量改进案例

青岛伊斯特机械有限公司质量改进案例

青岛伊斯特机械有限公司质量改进案例青岛伊斯特机械有限公司严格按照ISO9001要求加强质量管理,同时公司还采取如下途径进行质量改进:(一)项目质量管理甘特图青岛伊斯特机械有限公司上下都很重视项目的进展情况,因此质检部为每个项目的如期顺利完成而制定了详细的项目质量管理甘特图。

从基础工程开始,经过框架安装、外部装饰、外部粉刷、内壁作业、排管工程、电缆安装、设备安装、内壁油漆、内部粉刷,直至检验交货都标注出详细的时间或完成阶段。

通过项目质量管理甘特图,公司的项目质量管理阶段目标和规划条例,能在很大程度上确保项目质量管理的有效执行。

(二)不合格项目检查表从上表可见,这两日不合格项目集中在表面瑕疵、使用面黑点较多、变形和来料投涨以及裂纹等六项。

通过对不合格及时进行分类统计,能很快找到查明影响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便于以后工作中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改进产品质量。

(三)关系图公司采用关系图,能比较明确地分清各元素之间是否存在着因果关系,便于理清质量问题中较混乱的因果联系,从而解决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问题。

通过关系图,我们能很容易地了解导致产品出现问题的原因有设备有故障、电器故障、厚箔剪-7/-8卷在1000米卸下、设备故障断带和开卷坏五个方面,而开卷坏、设备故障断带和电器故障又造成设备有故障。

通过关系图还能看出,电器故障又直接影响厚箔剪-7/-8卷在1000米卸下。

有关报表作业时间太长的关联图分析:(四)因果图(鱼刺图)通过因果图,能很迅速地找到质量问题出现的原因,从而能有效地整理质量问题的结果与影响因素原因之间的关系图。

流程图就是将一个过程(如工艺过程、检验过程和质量改进过程等)的步骤用图的形式表示出来的一种图示技术。

为了加强质量改进,青岛通用铝业有限公司,完善质量管理体系青岛伊斯特机械有限公司依据流程科学化和标准化来加强质量改进工作,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六)分层法通过调研,所搜集到的原始质量改进的意见如下:提供最佳服务、最优质的产品品质、追求最卓越的先进技术、不断提供新型服务、不断更新新产品、不断更新新技术、安排顾客服务代表、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如何降低新产品样件质量故障(含事例)

如何降低新产品样件质量故障(含事例)

如何降低新产品样件质量故障率一、为什么提出这样的问题?1、引用一些质量标语,“设计决定产品质量的80%”,“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设计阶段遗漏1%的问题,生产阶段变成10%的问题,到客户变成100%的问题”。

2、设计(产品设计和过程设计)这么重要,那我们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会疏忽哪些工作,导致设计问题遗留到后面的生产、客户或最终用户端?3、在设计开发阶段,什么措施可以明显减少或降低新产品样件质量故障率?等等。

二、主要失败事例。

1、管路接头加工错误,导致报废损失万元以上,经查发现设计的图纸有问题,未经过样件确认就安排供应商批量生产。

2、42只控制器从客户退回,需要重新刷写程序,拆开外壳、刷程序、涂胶装配,客户未对A、B样件进行确认。

3、气轨进气道加工,尺寸干涉,经查发现图纸设计尺寸有问题,供应商也不明白合格品判定规则,未进行样件确认,加工后发现该问题也未重视,导致9只报废。

气轨出气道少加工两个安装配合通孔,供应商出厂检验、我们入厂检验、生产、包装出厂、客户验收都未发现该问题,直至装发动机时才发现。

经查,客户在B样件未确认就要求紧急备货40套,供应商不清楚关键尺寸、配合尺寸(必检),现场无受控版图纸,导致首样检验、出厂检验未确认该通孔;我公司也未对样件进行检验确认,为了赶进度,直接入装配车间,装完直接包装发货,未抽样检验,质量控制依据的图纸、作业指导书、检验夹具也没有及时到位。

4、双燃料改装后,客户期望很高,实际替代率、省钱率未达到预期;调试、维修时司机抵触情绪大;司机反应动力不足、爬坡退出双燃料、2缸不喷油、高原反应等。

市场、研发多次派人到现场,但无法根本解决问题,质量损失成本很高。

试点工程未完成,样件(系统)确认不足,(系统失效模式SFMEA未评估)就多点推广。

5、客户抱怨ECU密封胶溢出,铭牌贴反,要求退货返工。

全检15只ECU(B 样件,但客户说是小批量),发现6只沾着气泡袋、4只有块状胶溢出壳体端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产品开发的EFT整改案例
主要内容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了解产品的概况 了解客戶的测试要求与标准 关注测试结果与现象 分析原因, 采取对策 小结 问题反馈与收集
新产品开发的EFT整改案例
一.产品的概况
A. 电路原理图 (工作原理)
B. PCB Layout (布局与布线) C. EMC component (关注的重点)
新产品开发的EFT整改案例
四.原因分析與對策
3. 仔细分析电路, 觉得很有可能是温度检测输入部分I/O受到了干扰, 因为 温度检测的引线跟马达的引线一同从马达壳内引出來的, 且同电源线捆绑 在一起,这样就很容易耦合到电源线上的干扰信号, 就此在I/O口旁边增加 了一个1nF的电容并把温控引线分开布线. 效果立竿见影: ±2KV条件下测 试时不再停机和死机. 但是马达频繁变速的问题依然存在. 4. 因为马达的速度与其驱动控制信号(采用了PWM调速原理)息息相关,据此 怀疑马达的驱动控制信号(源于IC的第二脚)受到了干扰, 所以我在驱动信 号的线路上(R16和R20之间)增加了一个磁珠, 没有实际效果. 看来并不是 驱动控制信号本身在输出线路上受到了干扰. 我们不能忽略一点的是: 驱 动控制信号本身由程序决定, 而程序与速度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关系密切, 所以有理由怀疑速度传感器给IC的输入信号I/O口受到了干扰, 让IC错误地 判断了马达的转速, 采取了不应该有的调速行动, 导致了马达的速度变化 异常. 从而在IC的 I/O口(第六脚)旁边就近增加了一个1nF的电容, 结果测 试的效果非常好, 马达的速度总算是稳住了. 至此,问题A已被解决掉了。
新产品开发的EFT整改案例
原理图
新产品开发的EFT整改案例
PCB Layout
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品开发的EFT整改案例
二.客戶的測試要求與標準
A. 客戶的測試要求: All Electrical Powered Products with Microprocessor Control ;±2 kV and ±4 kV per IEC61000-4-4 B. C.
測試方法:
EN 61000-4-4: 2004+A1:2010
客戶接受的判斷標準 (Acceptance Criteria) :
During testing at ±2 kV, there shall be no deviation from an appliance’s normal operation, no product damage, or unsafe or potentially unsafe conditions. During testing at ±4 kV, a sample may exhibit abnormal operation or become inoperative but must not present an unsafe or a potentially unsafe condition to the user.
Remark: 测试时务必要瞪大火眼金睛, 不放过蛛丝马迹
新产品开发的EFT整改案例
四.原因分析与对策
1. 针对问题A中的停机和死机现象,根据经验判断,首先怀疑是IC的电源 部分(+5V电源网络,IC的第十四脚)受到严重的干扰, 因为测试用的 干扰脉冲群就是通过电源线加入的.通过查看IC的电源部分的Layout, 发现电路上已经加了不少的滤波与去藕电容(如其电路图所示), 但 是其布局很差, 位置不当, 且有三个相同容值的小贴片电容(0.1uF) 并列排放. 于是加大了电解电容的容量,并就近替换了一个0.1uF的 电容(换成了10nF, 拓宽滤波频带). 结果没有改善.由此可见, 最主 要的受干扰源并不在此. 2. 由于遭遇频繁的停机现象, 有可能是IC的复位电路信号(IC的第四脚) 遭到了干扰脉冲群的袭击. 但是即便是在此增加了电阻和磁珠, 也 没见明显的效果. 所以由此排除了这个极有可能的受干扰源.
新产品开发的EFT整改案例
四.原因分析与对策
新产品开发的EFT整改案例
四.原因分析与对策
5. 问题的解决太激动人心了(已经耗費了我约三天的時間),可是好景不长, 不久又发现在Pulse模式下(一直按住Pulse 按鍵), 出现了停机和死机的现 象(即问题B). 有了前面的经历之后,这个时候就已经能处变不惊了. 很明显的是干扰 信号通过IC 的I/O(第十脚)混入了IC ,引起了程序出差.决定在此I/O的线 路上给它动点手术,将R32直接移到了I/O的旁边。果不其然,再次测试,马 达工作正常,停机和死机现象立即消除,说明前面的判断是准确的。此种方 案效果很好,但是却不可行,为什么呢?因为如果这样做,需要改动PCB的 Layout,这将大大影响产品的开发进度,从时间上已经来不及了。 如此我们只好另辟蹊径了。因为移动电阻R32的位置产生的效果很好,所 以我们大胆地推测如果增大R32的阻值应该也会很有好处的,于是尝试把它 加大到了5.6K,经过测试验证此方法的确有效果。紧接着又多改了两台机, 测试时发现这两台机失去了Pulse模式(即按Pulse键无响应),经查阅IC的 规格书发现,IC的I/O口内部存在弱上拉阻抗(大约12K-50K),它与5.6K的 R32产生分压,越过了IC的动作门槛电压,让IC对此I/O口失去了响应。我们 显然不能接受这种结果,这条途径要被否决。
新产品开发的EFT整改案例
三.測試結果与现象
A. HI和LOW模式下, 只要一开始加载干扰脉冲群,±2KV条件 下, 马达就开始出现变速的现象, 并会频繁地停机, 甚至会 死机,且无法自动恢复,必須重新插拔电之后再上电才能开 机正常工作(它病得不轻,呵呵). B. 在改善A問題之后又发现在Pulse模式下(一直按住Pulse 按 鍵), 也极其容易出现上述停机和死机的現象。 C. 改善问题AB之后,在测试过程中还是发现有少量的机子会 随机出现停机的现象(不可重复的现象最令人头痛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