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钢筋笼制作及安装技术交底【最新版】

钻孔灌注桩钢筋笼制作及安装技术交底【最新版】
钻孔灌注桩钢筋笼制作及安装技术交底【最新版】

钻孔灌注桩钢筋笼制作及安装技术交底施工准备

钢筋已到达现场,其品种、级别和规格符合设计要求,并附有产品合格证、附件清单和有关材质报告单或检查报告,现场质检员已按要求进行外观检查,并进行力学抽检。

每批钢筋应由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同一交货状态组成,并不得大于60t。

检查每批钢筋的外观质量。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和折叠;表面的凸块和其它缺陷度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于所在部位尺寸的允许偏差。

在外观经检查合格的每批钢筋中任选两根钢筋,在其上截取1组试样,每组试样各制试件,分别做拉伸(含抗拉强度、屈服点、伸长率)和冷弯试验,当试样中有1个试验项目不符合要求时,应另取2倍数量的试件对不合格项目做第二次试验。当仍有1根试件不合格时,则该批钢筋应判为不合格。

对进场钢筋,做拉伸(抗拉强度、屈服点、伸长率)和冷弯试验,

并报检。

钢筋的级别、直径是否与设计相符,查验出厂证明书及复试报告单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要求。

钢筋加工棚,对场地进行硬化,修整完排水系统,规划场地。

钢筋笼制作及安装

钢筋笼制作

⑴钢筋笼在钢筋加工棚制作,以定尺钢筋长度为宜。主筋采用闪光对焊,主筋在制作前必须整直,没有局部的弯折。主筋的钢筋接头应相互错开,保证同一截面内的接头数目不超过主筋总数的50%,接头错开间距不小于35d(d为钢筋直径),且不得小于50cm。

⑵钢筋笼的焊接、绑扎必须牢固,应保证焊缝长度和饱满度。加劲筋接头采用双面搭接焊,焊缝长度为20cm。焊缝要求清除焊渣、焊缝饱满。在主筋下料时应考虑搭接长度,钢筋接头应满足上述第(1)中接头错开要求的规定。

⑷钢筋笼制作允许误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规定:

钢筋笼制作允许误差和检验方法

钢筋笼的安装

⑴钢筋笼顶端应根据孔顶标高设置吊筋。

⑵起吊时,吊点应拴牢并布置于直径方向,起吊过程中必须防止钢筋笼变型,使钢筋笼吊起后呈自然铅直状态。

⑶吊入钢筋笼时对准孔位轻放、慢放。若遇阻碍,随起随落和正反旋转使之下放。不高起猛落,强行下放,以防碰坏孔壁而引起塌孔。

⑸下放过程中,时刻注意观察孔内水位情况,如发现异常现象,马上停放,检查是否坍孔。

⑹钢筋笼骨架外侧应绑扎控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混凝土垫块,其间距竖向为2m,横向圆周均匀布置8处。

⑺钢筋笼下放至标高后,要检查钢筋笼是否中心偏位,使之满足规范要求,并用4根φ20钢筋将其与钢护筒焊接,或与灌注平台连成一体,以防止钢筋笼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下沉或上浮。

质量控制及检验

质量控制

1.钢筋原材料质量:钢筋进场后必须按照规定的频次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合格材料禁止使用。

2.钢筋接头质量:钢筋焊接质量频次检验合格,钢筋焊接接头符合规范及设计的规定。

3.钢筋笼主筋间距:严格控制主筋间距,间距偏差控制在±0.5d 以内。

4.钢筋笼保护层厚度:按照施工图的要求均匀布置好混凝土垫块。确保桩体保护层符合设计要求。

5.钢筋笼标高和平面定位:钢筋笼安装定位时,根据护筒标高准确计算吊筋长度,并根据护筒埋设时的偏差合理调整钢筋笼的位置。

6.钢筋存放现场时,采用等高度方木垫高,确保钢筋顺直不变形。遇有灰尘污染或雨水时必须覆盖。

7.钢筋笼吊装及运输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防止钢筋笼变形。

8.钢筋笼运输过程中,防止保护层掉落。

质量检验

钢筋加工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钢筋加工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表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按钢筋编号各抽检10﹪,且各件不少于3件。

钻孔桩钢筋骨架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9.2.2-2的规定。钻(挖)孔桩钢筋骨架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表

安全及环保要求

安全要求

基本作业及技术措施

施工现场的布置符合防火、防雷击、防洪、防触电等安全规定,施工现场的生产、库房、材料堆放场、修理间、停车等要按业主批准的总平面布置图进行同一布置。

现场道路平整、坚实、畅通,危险地点要悬挂安全警示标志,施工现场设置大幅安全宣传标语。

施工中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通过安全技术培训,并经考试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作业,其他人员也要求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

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并按规定佩戴个人劳动保护用具。

加工机具设备必须定期检查保养,及时维修。

钢筋笼运输过程,在运输车辆上悬挂好交通警示,专人看守路口,

做好交通疏导。

钢筋笼吊装前要对吊点、吊绳进行复核检算,必须满足吊装安全要求;钢筋笼吊装中,由专职安全员维持好现场吊装作业环境秩序,吊装作业半径下严禁站人,并会同现场技术员检查吊点,必须待钢筋笼到位后,才准靠近;遇大风、雷雨等异常天气,应停止吊装;各吊点、加接部件要牢固无损,并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理,以确保安全。

用电安全保护措施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严格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GJJ46-2005)规定执行;配电系统分级配电,配电箱,开关箱外观完整、牢固、防雨、防尘。外涂安全色并统一编号。其安装形式符合有关规定,箱内电气可靠、完好、造型、定值符合规定,并标明用途;电气设备及金属外壳或构架均按规定设置可靠的接零及接地保护;用电设备的安装、保管和维修由专人负责,非专职电气值班人员,不得操作电气设备。

消防措施

制定消费安全制度、消费安全操作规程;实行防护安全责任制,确定岗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对职工进行消防宣传教育;组织防火检查,

及时消除火灾隐患;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查、维修,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

闪光对焊现场要用防火设施,闪光区内不准站人,附近有易燃、易爆等物品,焊接场必须设挡火板,操作人员佩戴防护用品,防止烫伤和失火。

氧气瓶、乙块瓶工作间距不小于5m,两瓶同明火作业距离不小于10cm。禁止在工程内使用液化石油气“钢瓶”、乙炔发生器作业。

定期进行以防火、防盗、防爆为中心的安全检查,堵塞漏洞,发现隐患及时进行整改。

环保要求

(1)施工现场垃圾分类堆放并覆盖,随时清运。

(2)钢筋加工厂机械设备噪音应采取封闭措施,施工时应控制噪声,并按照规定时间施工。

(3)施工易扬尘的地点应采取封闭、覆盖和降尘措施。

(4)施工及运输车辆经过道路应洒水降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