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物态变化

合集下载

专题03物态变化(真题训练)-人教版物理中考一轮复习资料(原卷版)

专题03物态变化(真题训练)-人教版物理中考一轮复习资料(原卷版)

专题03 物态变化一、选择题1.(2022·上海·统考中考真题)人体的正常体温为()A.0℃B.20℃C.37℃D.45℃2.(2023·西藏·统考中考真题)自然界中的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转化情况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知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霜的形成是熔化现象B.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C.雪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雾的形成是凝华现象3.(2023·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卫星发射时,火箭点火升空刹那间,可看到发射平台升腾起大量白雾,这是喷水系统前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仅液化B.仅汽化C.先液化后汽化D.先汽化后液化4.(2023·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雨、露、雾、霜、雪等千姿百态的奇观。

关于图中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小草上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B.图乙中,树叶上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图丙中,河面上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图丁中,群山间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5. (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将某种金属制成的勺放入15℃的水中,金属勺没有熔化;将该金属勺放入45℃的水中,发现金属勺逐渐熔化。

该金属的熔点可能是()A.10℃B.30℃C.50℃D.60℃6.(2023·四川甘孜·统考中考真题)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中涉及到很多物理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飞雪迎春到——雪是凝华形成的B.疑是地上霜——霜是凝固形成的C.露从今夜白——露是升华形成的D.岚雾今朝重——雾是汽化形成的7.(2023·四川攀枝花·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关于地球水循环的部分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A.地表水蒸发到空中B.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C.小水滴凝固成小冰晶D.水蒸气凝华成霜8. (2023·哈尔滨·统考中考真题)关于“水沸腾规律”实验,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水沸腾时,大量气泡在水中生成,上升、变小B.水沸腾时吸热且温度不变C.水的沸点可能低于100℃D.提高水的初温,可缩短实验时间第8题图第9题图9.(2023·四川凉山·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烧杯里装着水,试管中装着酒精,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为78℃,给烧杯加热使水沸腾,继续加热,则试管中的酒精()A.能沸腾B.温度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C.温度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10. (2023·辽宁阜新·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像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A B C D11.(多选题)(2023·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早在公元前21世纪左右,我国劳动人民就掌握了青铜器铸造技术。

2023年湖北省 中考备考物理一轮复习------ 物态变化 练习题

2023年湖北省 中考备考物理一轮复习------ 物态变化 练习题

湖北省2023年中考备考物理一轮复习物态变化练习题一、单选题1.(2022·湖北荆州·统考中考真题)“双减”之后,荆州市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

某学校开办了“厨艺”兴趣班,学生煮菜后提起锅盖,发现水从锅盖上流下,锅盖上的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A.先升华后凝华B.先凝固后汽化C.先熔化后液化D.先汽化后液化2.(2022·湖北恩施·统考中考真题)吃雪糕解暑,雪糕在口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汽化C.液化D.凝固3.(2022·湖北十堰·统考中考真题)中华古诗文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

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A.“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蜡烛“流泪”是熔化现象B.“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4.(2022·湖北鄂州·统考中考真题)妈妈对你说,今天降温了,看看墙上挂的寒暑表,自己选择合适的衣服。

如图所示,关于该寒暑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寒暑表的量程是﹣50~50℃B.寒暑表的分度值是0.1℃C.寒暑表的示数是21℃D.寒暑表的示数是39℃5.(2022·湖北鄂州·统考中考真题)喝上一杯由妈妈自制的热乎乎的奶茶,你戴的眼镜镜片变模糊了。

关于这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奶茶中的水先汽化,后在镜片上液化成小水珠B.空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C.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的过程要吸收热量D.水蒸气凝华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6.(2022·湖北宜昌·中考真题)“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下列关于这首唐诗中蕴含着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乌鸦的啼叫声频率低于20HzB.霜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C.月亮落下的参照物是江边的枫树D.钟声传到客船的速度是340km/h7.(2022·湖北宜昌·中考真题)下列现象中与汽化有关的是()A.战士口中呼出的“白气”B.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C.用久了的白炽灯钨丝变细D.游泳上岸的人感到冷8.(2022·湖北黄冈·统考中考真题)下列自然现象由液化形成的是()A.河面的冰B.地上的霜C.山上的雪D.山间的雾9.(2022·湖北襄阳·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固的是()A.湖水结冰B.叶尖上形成露珠C.冰雪消融D.草叶上形成白霜10.(2021·湖北十堰·统考中考真题)今年十堰市部分区域气温高达36℃,小明在教室使用电风扇吹风,感到凉爽,是因为()A.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吸收人体的热量B.电风扇吹出的风,能降低教室内的气温C.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加快人体表面汗液的蒸发D.电风扇吹出的风,能把人体周围的热空气带走11.(2021·湖北随州·统考中考真题)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学科素养。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 物态变化》ppt课件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 物态变化》ppt课件

3.常见的三种温度计
构造 体温计 玻璃泡与直玻 璃管间有缩口 量程 35 ℃~42 ℃ 分度值 0.1 ℃ 用法 可离开人体 读数;使用前 要甩一甩 水银 测温液体
实验室 玻璃泡与直玻
温度计 璃管相连 寒暑表 相同点 玻璃泡与直玻
不能离开被
-20 ℃~110 ℃ 1 ℃ 测物体读数; 不能甩
煤油
璃管相连
B.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液化
C.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凝固
D.冰箱冷冻室内壁的霜——汽化
2.2011年春季,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发生大 面积旱情.抗旱指挥部采用人工降雨缓解旱情.人工降雨时, 升华 成气 飞机将干冰撒入高空的冷云层中,干冰很快从固态______
吸收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 态,并从周围空气______(
固液共存状态 填“固态 ”、“液态”或“固液 物质处于________________(
共存状态”). 不变 . (2)该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不断吸热,温度________ (3)该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全部熔化完共用时间为____ 4 分钟.
4.环戊烷是一种既容易液化又容易汽化的物 质,而且环保,一种新型环保电冰箱就是利用环戊烷代替氟利 昂进行工作的.如图 4-9 所示,环戊烷在管子里流动,当它流 经冷冻室时就会发生_______( 汽化 填“液化”或“汽化”)现象,并 _______( 吸收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从冷冻室出来的环戊烷 到达冷凝室后,发生_______( 液化 填“液化”或“汽化”)现象,并 放出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这样就可以使冰箱内的食 ______( 物温度逐渐下降,起到保鲜的作用.

(
)
思维点拨:(1)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要研究水的

2024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第2章物态变化

2024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第2章物态变化

2024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第2章物态变化一、设计意图我设计这节课的思路是以生活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物态变化的概念和特点。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物态变化的基本原理,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物态变化的概念和种类,理解物态变化的原因和过程,能够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态变化的概念和种类,能够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物态变化的原因和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准备:PPT、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学具准备:笔记本、笔。

五、活动过程1. 生活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冬天户外冰冻的水管、夏天户外出汗的饮料瓶等现象,引发学生对物态变化的兴趣。

2. 知识讲解:通过PPT展示物态变化的定义和种类,讲解物态变化的原因和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物态变化的概念。

3. 实验演示:进行物态变化的实验,如冰冻、融化、蒸发等,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物态变化的过程,加深对物态变化的理解。

4. 课堂练习:给出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进行解释,巩固所学知识。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态变化的概念和种类,能够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活动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物态变化的原因和过程。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学生们可以通过观察和体验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进一步深入理解物态变化的知识,也可以进行一些小实验,如自制冰棍、观察水的沸腾等,增强对物态变化的理解和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生活实践情景引入我选择冬天户外冰冻的水管和夏天户外出汗的饮料瓶作为生活实践情景,是因为这些现象学生们都曾经经历过,能够引起他们的共鸣。

通过观察和描述这些现象,学生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物态变化的存在,从而引发他们对物态变化的兴趣。

这种引入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2024年中考物理三轮复习突破-物态变化

2024年中考物理三轮复习突破-物态变化

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物态变化知识点梳理1.温度:(1)温度:表示物体程度的物理量。

(2)摄氏温度规定:把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沸水的温度定为℃,0℃和100℃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

(3)常考温度估测:①人的正常体温约为℃;②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5℃;③洗澡时合适的水温约为40℃;(1个标准大气压下)。

2.温度计:(1)原理: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2)使用和读数:①估:在测量之前要先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②看:看温度计的量程和;③选:根据估测温度选用合适的温度计;④放: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在被测物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⑤读: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与液柱的相平,如图中视线。

(注:若液面所在处刻度由下至上变大,则为“零上温度”,反之为“零下温度”)⑥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3.体温计的使用方法:读数时可从腋下或口腔中拿出来,因为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温度很低,水银从缩口处断开,水银不会自动流回玻璃泡内,因此使用前需用力向下甩,使液柱回到玻璃泡内。

4.六种物态变化:注意:“白气”实际是(选填“小水珠”或“水蒸气”),是由高温水蒸气遇到低温物体(气体) 形成的。

5.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非晶体定义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有确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不断上升,没有确定熔化温度的固体例子海波、冰、水晶、石英、食盐、各种金属等蜡、松香、玻璃、沥青等熔点熔点熔点熔化图像性质(1)OA 之间为熔化前,物质处于固态,是晶体吸热升温过程; (2)AB 之间为熔化时,物质处于 态, 是晶体熔化过程,吸热内能 ,但温度 ,此温度为熔点(如图中T 1); (3)BC 之间为熔化后,物质处于液态,表示液体吸热升温过程。

吸热熔化,温度不断升高,内能不断 ,无确定熔点。

6.汽化的两种方式:(1)沸腾:达到一定温度,在液体 和 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梳理与训练—物态变化(含解析)

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梳理与训练—物态变化(含解析)

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梳理与训练—物态变化(含解析)知识点1:温度与温度计1.温度(1)概念:表示物体_________的物理量叫做温度;(2)常用单位:摄氏度(℃)在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___的温度为0℃,_________的温度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1等份就是℃。

(3)读数:4℃读作__________,-4℃读作__________或___________;(4)估测:人的正常体温是37℃;2.温度计(1)原理:液体的_____________;(2)使用方法①使用前:观察温度计的_______和________,认清温度计的__________;②使用时:a.放——温度计的玻璃泡要_________被测液体中,不能接触;b.看——不能在温度计的玻璃泡离开_________时读数,且要等示数______后再读数,视线应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________;【提示】体温计与温度计使用不同之处:(1)______离开人体读数.(2)使用前应用力将细管中水银柱______回玻璃泡.知识点2:熔化和凝固1.2.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和凝固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提示】(1)图像中若有一段线段与“时间轴”平行,则该物体是晶体,否则是非晶体;(2)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_________.知识点3:汽化与液化1.汽化和液化2.蒸发和沸腾【提示】“白雾”“白气”,都是小水滴,它们是液化形成的.知识点4:升华与凝华【提示】物态变化与热量的关系图:【答案】知识点11.冷热程度冰水混合物沸水4摄氏度负4摄氏度零下4摄氏度2.热胀冷缩零刻线量程分度值全部浸入容器壁和容器底被测液体稳定相平可以甩知识点22.有没有吸热放热相同知识点31.液态吸蒸发沸腾液态放加压降温温度计秒表防止热量的散失下上小升高大水蒸气不变沸点吸热高低2.表面内部表面缓慢剧烈温度表面积空气流速气压不变汽化吸知识点4固态气态吸气态固态放考点一温度和温度计【典例1】(2023·呼和浩特·中考真题)笑笑同学在做“探究水在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当水温超过80℃时每隔2min记录一次温度,如下表所示:时间/min0246810水的温度/℃808692989898(1)水沸腾前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该时刻温度是℃;(2)水在持续沸腾过程中(选填“质量”或“温度”或“内能”)保持不变;(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乙的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第三章 物态变化(高频考点精讲)(解析版)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全国通用)

第三章 物态变化(高频考点精讲)(解析版)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全国通用)

第三章物态变化(高频考点精讲)考点01温度【高频考点精讲】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单位:摄氏度(℃)。

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沸水的温度定为100℃。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

常用温度计: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

3.温度计使用注意事项:①明确量程和分度值;②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不能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侧壁;③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面相平。

4.体温计①量程:35℃—42℃,分度值:0.1℃;②使用前用力向下甩,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经典试题】1.监测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系统传染病时要测量体温。

若用如图所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另一个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可能是()A.37.0℃B.37.5℃C.38.0℃D.38.5℃解:①由图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温度计的示数是38.5℃;②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8.5℃,没有甩直接用来测量人的体温,若体温高于38.5℃,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体温低于38.5℃,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8.5℃。

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答案:D。

2.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解:A、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考场内的气温感觉舒适,在23℃左右。

不符合实际;B、水的凝固点在0℃左右,冰箱内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应该高于0℃,在4℃左右。

不符合实际;C、人的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不可能达到70℃.不符合实际;D、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

符合实际。

答案:D。

3.图为伽利略制造的第一个温度计,它可以测量气体的温度。

[名师导航]科学中考一轮复习第一讲 物态变化(考纲分析思维导图重点归纳难点突破易错点拨)

[名师导航]科学中考一轮复习第一讲  物态变化(考纲分析思维导图重点归纳难点突破易错点拨)

第一讲物态变化l.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2.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3.用水的物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知识点一:熔化和凝固1.晶体和非晶体: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

2.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晶体熔液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3.晶体和非晶体的比较晶体非晶体物质举例海波、冰、食盐、水晶、明矾、萘、各种金属松香、蜡、玻璃、沥青相同点状态固体固体熔化过程吸热吸热凝固过程放热放热不同点熔化过程中的温度保持不变不断升高凝固过程中的温度保持不变不断降低熔点和凝固点有无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持续吸热凝固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持续放热知识点二:汽化和液化1.汽化方式: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液体沸腾的温度叫沸点,液体沸腾的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液体的沸点与液面上的气压、液体含有的杂质等有关。

2.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蒸发沸腾发生部位只在液体表面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不同点发生条件任何温度下达到沸点;继续吸热剧烈程度缓慢剧烈影响因素液体表面积、液面上空气流速、液体温度供热快慢温度变化降温致冷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共同特点都属汽化现象,都要吸热3.液化方式:气体液化通常有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气体液化要放热。

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是水蒸气液化为水,气体液化的好处是便于贮存和运输。

知识点三: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有致冷作用;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要放热。

生活中利用升华吸热达到致冷。

2.了解生产生活中的物态变化: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人工降雨、电冰箱、航天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若水的沸点为 100℃,酒精的沸点为 78.5℃,则将白酒(为酒精和水的混合物)用容器
盛好后放入到始终是 100℃的水浴中,则
()
A.酒精不会沸腾,水会沸腾
B.酒精会沸腾,水不会沸腾
C.酒精和水都会沸腾
D.酒精和水都不会沸腾
11.关于水蒸气的温度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一定高于 100℃
B.一定高于 0℃
② 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方法:⑴ 降低温度;⑵ 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 放 热
1.由于水能够溶解多种物质,因此天然水总是溶有杂质,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除去水中 的杂质,得到纯净的水.如图是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发生的 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长征二号 FT2 运载火箭外表涂有一层特殊物质 ,可利用该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要
________热,从而避免高速运行的火箭温度过高。
2.人们在高温的天气里大汗淋漓,这是人体一种自我保护的生理现象。因为体表汗液蒸发
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体温不致升得太高。
3.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水污染日益加剧,因此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图所示为
于__________状态. 3.人们通常用钨这种金属制造电灯的灯丝,是因为钨的________高. 14.炎热的夏天,人们发现中暑患者后,常常把患者扶到通风处,并在患者身上 擦酒精,这里用到的主要物理道理是: (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
3.汽化和液化: ① 汽化:
1.在熔化过程中,______有一定的熔点,________没有一定的熔点.
2.如图所示,为某晶体的凝固图象,从A到D整个过程是________的(选填“吸热 ”或“放热”),在AB段物质处于_________状态,BC段是个________过程,物质 处于_______状态,其对应的温度48℃代表此晶体熔液的_________,CD段物质处

16.小明家装了空调,夏天小明有时发现窗户玻璃上有雾珠,这些雾珠应该出现在窗户的
(填“内侧”或“外侧”)。冬天小明发现窗户玻璃上也有雾珠,这些雾珠应该出现在窗户

(填“内侧”或“外侧”)。这些雾珠的形成都是由于水蒸气
的结果。
17.在发高烧的人的手心、脚心、额头上涂抹酒精可以起到致冷作用,有效地控制病情,这
T1/℃ 80 64 55 50 41 … 21
20
棉絮组水温
T2/℃ 80 56 43 32 28 … 20
20
分析上表数据可知:他们实验时的室内温度是______℃.经过 40 分钟后,泡沫塑料包的
烧瓶水温降低了_______℃;而棉絮包的烧瓶水温降低了_____℃,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
论是:_________.
7.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B.早晨有浓雾
C.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水结成了冰
8.冷天,在暖和的室内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外的一面 C.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B.冰花结在玻璃上室内的一面 D.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练习:☆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
(1)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⑵将衣服挂在通风处。 ⑶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教高处。 ⑷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
☆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
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
2.一支体温计的示数为39.5℃,一位同学没有甩过就给体温正常的自己测量,这时体温计的示数是
___________.
3.一只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5℃,放在冰水混
合物中,示数为5℃.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墙上,其示数为32℃.教室内的实际温度是()
(3)除了采用相同的时间内观察水降低的温度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外,根据上
表数据你还可以采用_______方法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
3.如图所示为某液体的
曲线,从曲线上可
以看出:物质在 AB 段处于
态;在 CD 段处

态;在 BC 段要不断
且温度

温度/℃
A B C
时间/min D O 4.实验小组在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得到下列的实验数据。
知识拓展: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
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基础知识训练:
1.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的物理量.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性质来测量温度的.温度
计上的符号℃表示采用的是__________温度,它把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
5.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保鲜,这是因为干冰()
A.蒸发时从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
B.升华时吸收大量的
C.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
D.液化时吸收大量的热
6.寒冷的冬天,在玻璃门窗上常常会结出冰花,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C.冰花是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冰花是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
A.背风的那一侧
B.迎风的那一侧
C.侧风的那一侧
D.都有可能
14.晶体在熔化时会有一个特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晶体的
,有些液体在凝
固的过程中也会有一个特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液体的
;同种物质的熔化
时的温度与凝固时的温度

15.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
,需要不断从外界
;非晶体在熔化的过
程中温度
,需要不断从外界
物态变化
初中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0 度,
沸水的温度为 100 度,它们之间分成 100 等份,每一等份叫 1 摄氏度 某地气温-
3℃读做:零下 3 摄氏度或负 3 摄氏度
2.某同学在“研究水沸腾”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如图所示的图线,由图可知,反映了 水沸腾的过程是__________段图线,在此过程中水的温度__________(选填“上升”“下降” 或“不变”),此实验中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
4.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 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 热。 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 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 热

500
体积/ml
499 498 •A
496
495
494
493
•B
492
•C 温度/℃
O1 2 3 4 5 6 7 8 9
2.小明与小芳同学为了研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好坏,两人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他
们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
时测量两烧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 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 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35℃~42℃
分度值
1℃
1℃
0.1℃
所 用液 体
水 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构造
无特殊结构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 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 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 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B.大雾
C.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汽
D.草地上的露珠
9.夏天我们在吃冰棍儿时,会发现从冰棍儿上冒出“白汽”,而在冬天我们哈气时,一样也
可以看到这种白汽,关于这两种白汽的形成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
A.都是液化现象
B.都是汽化现象
C.夏天的“白汽”是液化现象,冬天的“白汽”是汽化现象
D.夏天的“白汽”是汽化现象,冬天的“白汽”是液化现象
(1)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实验前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
虑影响水温变化的其它因素,即保持烧瓶相同、水的初温相同、环境因素相同和_______
相同.
(2)按照计划操作,小明与小芳同学把实验测得的时间和温度数据填在下列表格中:
时间
t/分
0
10 20 30 40 … 150 180
泡沫塑料组水温
C.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
D.雪花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