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骨折教案

合集下载

骨折康复教案模板及范文

骨折康复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骨折康复的基本原则和治疗方法,掌握骨折康复的护理技巧。

2. 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指导患者进行骨折康复锻炼,提高患者康复效果。

3. 情感目标:培养患者积极面对疾病的信心,增强康复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骨折康复的基本原则2. 骨折康复的治疗方法3. 骨折康复的护理技巧4. 骨折康复锻炼的具体操作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骨折康复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或他人骨折康复的经历,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二)讲授新课1. 骨折康复的基本原则(1)循序渐进: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康复需求,逐步增加康复训练强度。

(2)个体化:针对不同患者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3)持之以恒:鼓励患者长期坚持康复训练,提高康复效果。

2. 骨折康复的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根据医生指导,合理使用止痛、消炎、抗凝等药物。

(2)物理治疗:采用按摩、针灸、电疗等方法,促进骨折部位血液循环,加速愈合。

(3)功能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关节活动、肌肉力量训练等,提高关节功能和肌肉力量。

3. 骨折康复的护理技巧(1)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心理护理:关注患者心理状态,给予鼓励和支持,增强康复信心。

(3)生活护理: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不良刺激。

4. 骨折康复锻炼的具体操作(1)关节活动:指导患者进行关节被动活动,促进关节活动度。

(2)肌肉力量训练: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进行针对性的肌肉力量训练。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骨折康复的基本原则、治疗方法、护理技巧和锻炼方法。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四)课后作业1.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骨折康复的新进展。

2. 设计一套针对某一种骨折的康复方案,并阐述其可行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等。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和完成情况。

幼儿园安全教育骨折教案(3篇)

幼儿园安全教育骨折教案(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骨折的基本概念,知道骨折的常见原因和预防措施。

2. 技能目标:学会在发生骨折时进行简单的自救和互救方法。

3. 情感目标: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骨折的基本概念、骨折的常见原因和预防措施。

难点:骨折时的自救和互救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骨折的相关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二)讲授新课1. 骨折的基本概念教师讲解骨折的定义,即骨头的断裂。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幼儿直观地了解骨折。

2. 骨折的常见原因(1)跌倒:在日常生活中,跌倒是最常见的导致骨折的原因。

例如,从高处跌落、楼梯上滑倒等。

(2)碰撞:在户外活动中,碰撞也是导致骨折的原因之一。

例如,与同伴碰撞、与物体碰撞等。

(3)运动损伤:在运动过程中,不当的动作和过度用力可能导致骨折。

3. 骨折的预防措施(1)加强安全教育:让幼儿了解骨折的危害,提高安全意识。

(2)改善环境:确保活动场所安全,消除安全隐患。

(3)正确运动:在运动过程中,注意动作规范,避免过度用力。

(4)学会自救和互救:在发生骨折时,能够及时进行自救和互救。

4. 骨折时的自救和互救方法(1)自救方法:在发生骨折时,应立即停止活动,避免二次伤害。

如疼痛剧烈,可用冰块敷在受伤部位,减轻疼痛。

(2)互救方法:在发现同伴骨折时,应立即呼叫成人,同时用柔软的物品固定受伤部位,避免移动。

(三)巩固练习1. 教师提问:如果遇到骨折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2. 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骨折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2. 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提出改进意见。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骨折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评价幼儿在自救和互救方面的能力,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实际操作能力。

骨折治疗教案模板范文

骨折治疗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骨折的基本概念、病因、分类及治疗方法。

2. 能力目标:掌握骨折的急救措施、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方法。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点1. 骨折的基本概念、病因及分类。

2. 骨折的急救措施、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骨折的急救措施和治疗方法的选择。

2. 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骨折?骨折有哪些常见症状?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1. 骨折的基本概念、病因及分类- 骨折是指骨的连续性或完整性部分或全部中断。

- 骨折的病因:外力作用、病理性骨折等。

- 骨折的分类:根据骨折部位、骨折形态、骨折程度等进行分类。

2. 骨折的急救措施- 冷敷:在骨折部位进行冷敷,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 固定:用夹板、绷带等将骨折部位固定,防止骨折移位。

- 运送: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3. 骨折的保守治疗- 骨折复位:通过手法或器械将骨折复位。

- 外固定:使用夹板、石膏等将骨折部位固定。

- 功能锻炼: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

4. 骨折的手术治疗- 内固定:通过手术将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固定骨折部位。

- 外固定:使用外固定架固定骨折部位。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骨折的急救措施、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方法。

2. 学生复述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实际案例,分析骨折的治疗方法。

2. 请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掌握骨折的治疗方法。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关爱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

骨折康复教案小学生模板

骨折康复教案小学生模板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骨折的基本知识,包括骨折的原因、症状和治疗方法。

2. 培养学生骨折后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预防骨折。

3. 提高学生骨折康复训练的积极性,掌握正确的康复训练方法。

二、教学内容1. 骨折的基本知识2. 骨折的症状及治疗方法3. 骨折康复训练的方法4. 骨折预防措施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提问或故事引入骨折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什么是骨折?骨折有哪些原因?(二)讲授新课1. 骨折的基本知识- 解释骨折的定义、原因、症状等。

- 结合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直观了解骨折的情况。

2. 骨折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讲解骨折的症状,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

- 介绍骨折的治疗方法,如石膏固定、手术等。

3. 骨折康复训练的方法- 介绍骨折康复训练的目的和重要性。

- 详细讲解康复训练的具体方法,如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等。

4. 骨折预防措施- 讲解如何预防骨折,如注意安全、加强锻炼、合理饮食等。

(三)课堂互动1. 分组讨论:如何预防骨折?2. 学生展示自己的骨折康复训练方法。

(四)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骨折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骨折康复训练计划。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骨折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骨折康复训练方法的了解程度。

3. 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的表现。

五、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2. 骨折康复训练器材,如弹力带、哑铃等。

六、教学时间1. 本教案适用于一节40分钟的课堂。

七、教学注意事项1. 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 讲解骨折康复训练方法时,注意安全,避免学生模仿错误动作。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

骨折康复教案大全

骨折康复教案大全

骨折康复教案大全教案标题:骨折康复教案大全教案目标:1. 了解骨折的定义、分类和常见原因。

2. 了解骨折康复的原则和步骤。

3. 掌握骨折康复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4. 培养学生对骨折康复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教案一:骨折基础知识介绍教学目标:1. 学习骨折的定义和分类。

2. 了解骨折的常见原因和症状。

3. 掌握常见骨折的名称和特征。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X光片或图片,引起学生对骨折的兴趣。

2. 讲解:介绍骨折的定义,即骨骼的断裂或破裂。

解释骨折的分类,如完全骨折、不完全骨折、开放性骨折等。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骨折的常见原因和症状,并汇报给全班。

4. 案例分析:给学生提供几个常见骨折的案例,让他们根据症状和特征进行识别和分类。

教案二:骨折康复原则和步骤教学目标:1. 了解骨折康复的基本原则。

2. 掌握骨折康复的步骤和时间安排。

3. 培养学生对骨折康复的重要性的认识。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康复成功的案例,引起学生对骨折康复的重视。

2. 讲解:介绍骨折康复的基本原则,如保护骨折部位、控制疼痛、促进血液循环等。

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骨折康复的步骤和时间安排,并制作一个康复计划。

4. 案例分析:给学生提供几个骨折康复的案例,让他们根据原则和步骤进行分析和评估。

教案三:骨折康复常用方法和技巧教学目标:1. 了解骨折康复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2. 掌握骨折康复中常见的体育锻炼和物理治疗方法。

3. 培养学生对骨折康复方法选择的能力。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康复设备和器材,引起学生对骨折康复方法的兴趣。

2. 讲解:介绍骨折康复的常用方法和技巧,如按摩、理疗、牵引等。

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骨折康复方法进行研究和展示。

4. 案例分析:给学生提供几个骨折康复的案例,让他们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康复方法。

教案四:骨折康复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培养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骨折康复的安全意识。

下肢骨折教案范文

下肢骨折教案范文

下肢骨折教案范文教案:下肢骨折一、教学目标:1.理解下肢骨折的定义、病因和常见类型。

2.掌握对下肢骨折的初步急救处理方法。

3.了解下肢骨折的康复训练和预防措施。

二、教学内容:1.下肢骨折的定义和病因。

2.常见的下肢骨折类型。

3.对下肢骨折的急救处理方法。

4.下肢骨折的康复训练和预防措施。

三、教学过程:1.下肢骨折的定义和病因(15分钟)下肢骨折是指下肢骨骼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骨折的病症。

下肢骨折的病因有外伤、骨质疏松、肿瘤或炎症等。

2.常见的下肢骨折类型(15分钟)常见的下肢骨折类型包括股骨骨折、胫骨骨折、腓骨骨折和足骨骨折等。

3.对下肢骨折的急救处理方法(30分钟)(1)保持患者处于安全位置,及时将患者转移至平坦地面上。

(2)确定是否有出血,如果有出血,应采取止血措施。

(3)固定骨折部位,可以使用夹板或固定器固定患者的下肢。

(4)如果患者需要搬运,应采取正确的搬运方法。

(5)及时就医。

4.下肢骨折的康复训练和预防措施(30分钟)(1)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功能锻炼、肌力训练和平衡训练等。

(2)预防措施:加强骨密度,提高骨折的抵抗能力,包括适量的运动、合理的营养和避免外伤等。

四、教学方法:1.讲授教学:讲解下肢骨折的定义、病因和类型,并介绍急救处理方法、康复训练和预防措施。

2.示范教学:教师示范急救处理的方法和康复训练的动作,并要求学生模仿练习。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下肢骨折的常见问题展开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评价:1.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下肢骨折的康复训练计划,并根据实例分析应该采取的急救措施。

2.考试:对学生进行下肢骨折知识的考试,测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1.讲义:准备好下肢骨折的讲义,便于学生课堂学习和复习。

2.视频资料:展示下肢骨折的急救处理和康复训练的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可以了解到下肢骨折的定义、病因和类型,可以掌握对下肢骨折的初步急救处理方法,并且了解下肢骨折的康复训练和预防措施。

骨折治疗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骨折治疗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一、教案名称:骨折治疗基本知识及护理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骨折的定义、分类及常见部位。

(2)掌握骨折的治疗原则和基本方法。

(3)熟悉骨折的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

2. 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判断骨折患者的病情。

(2)掌握骨折患者的护理操作技能。

(3)提高对骨折患者的沟通能力和心理护理水平。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患者的职业道德。

(2)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提高职业素养。

(3)激发学生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和追求。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骨折的治疗原则和基本方法。

(2)骨折患者的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

2. 教学难点:(1)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

(2)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骨折治疗的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骨折病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实操演示法:演示骨折患者的护理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骨折的定义、分类及常见部位。

2. 讲解内容:(1)骨折的定义、分类及常见部位。

(2)骨折的治疗原则:复位、固定、功能锻炼。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骨折病例,让学生了解骨折治疗的基本方法。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内容:提问学生关于骨折治疗的基本知识。

2. 讲解内容:(1)骨折的护理措施:观察病情、伤口护理、饮食护理等。

(2)骨折的注意事项:预防并发症、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等。

3. 实操演示:演示骨折患者的护理操作,如伤口护理、翻身、拍背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等。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骨折治疗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幼儿园关于骨折教案

幼儿园关于骨折教案

幼儿园关于骨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骨折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类型;
2.掌握正确的施救方法,能够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正确措施;
3.掌握预防骨折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1.骨折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类型;
2.骨折的施救方法;
3.骨折的预防方法。

三、教学方法
1.讲授;
2.视频演示;
3.实践操作。

四、教学步骤
1. 骨折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类型
讲师通过图片和文字等形式向幼儿介绍骨折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类型,包括以下内容:
1.骨折是指骨头的折断或破裂。

2.骨折按照断裂部位不同可分为手臂、腿部、脊椎等多种类型。

3.骨折症状表现为疼痛、肿胀、不能正常活动等。

2. 骨折的施救方法
1.拨打急救电话;
2.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之前,要保持受伤者的镇定,尽快将其安置在受
伤位置;
3.如果受伤者没有昏迷,要让他保持平躺状态,用毛巾或衣服等物品缓
解伤口处的压力;
4.如果受伤者没有头部、颈部等其他部位的受伤,可施行简单的预紧止
血法;
5.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

3. 骨折的预防方法
1.及时参加饮食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和骨密度;
2.注意安全,避免发生跌倒、碰撞等意外事故;
3.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

五、教学心得
幼儿园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传授正确的安全知识是幼儿园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正确的预防和施救方法,对于避免骨折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次学习,幼儿能够了解到骨折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类型,了解正确的施救方法,和预防骨折的方法,有助于幼儿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第次课
授课时数
1学时
授课班级
专业(本科□专科□)级班
教学课型
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讨论课□实习(践)课□其它□
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外科学》陈孝平,汪建平 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03月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掌握髋关节脱位的分类、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2、掌握股骨颈骨折、股骨干骨折、胫腓骨干骨折、踝部骨折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骨折类型及移位
•股骨颈骨折大多数是外旋暴力所引起的螺旋形骨折或斜形骨折。分为四种类型,与治疗和预后有较密切的关系。
•按骨折两端的关系分为:外展型,股骨头外展,骨折上部嵌插,头与颈呈外展关系,侧位片股骨头无移位和旋转,又称嵌入型,最为稳定;中间型,X线侧位片可见股骨头后倾,骨折线前方有裂隙,实为过渡到内收型的中间阶段;内收型,两骨折端完全错位,又称错位型。
•Garden分类法:依错位程度分为:Ⅰ型,无错位;Ⅱ型,轻度错位;Ⅲ型,头外展,远端上移并轻度外旋;Ⅳ型,远端明显上移并外旋。
临床表现及诊断
•老年人跌倒后诉髋部疼痛,不敢站立和走路,应首先想到可能。
•体征方面有以下几种表现:
•畸形:屈髋屈膝及外旋畸形。
•疼痛:髋部除有自发疼痛外,活动患肢时疼痛较明显。
•股骨颈长约5厘米,中段细,基底部粗。股骨颈与股骨干构成的角度叫颈干角或称内倾角,约为125°~130°。颈干角大于正常为髋外翻,小于正常为髋内翻。股骨颈的长轴与股骨的冠状面形成的角度称为前倾角,正常为12°~15°。
•股骨头的血液供给有三个来源:①园韧带支:园韧带内小动脉,来自闭孔动脉,供应头内下小部分血运,又称内上骺动脉。②骨干滋养动脉升支。③关节囊支:来自旋股内、外侧动脉的分支,是主要血液供给来源。旋股内侧动脉来自股深动脉,旋股内侧动脉损伤是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主要因素。
•①Smith-Petersen三刃钉内固定:1929年Smith-Petersen首次创用三刃钉。
•②滑动式内固定:有各种不同式样的压缩钉或针。压缩钉或针可在套筒内滑动,当骨折线两侧有吸收时,钉向套筒内滑动缩短以保持骨折端密切接触,早期承重更利于骨折端的嵌插。
•③加压式内固定:压缩装置能使骨折端互相嵌紧以利愈合。常用的有Charnley带有弹簧的压缩螺丝钉和Siffert使用的螺丝栓(Corkscrew Bolt)等。
教案
~学年第学期
课程名称外科学
开课学院广州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开课教研室外科学教研室
授课教师秦础强
职称讲师
授课班级
学生人数
广州医科大学教务处制
广州医科大学教案
课程名称
外科学
授课题目(章节或主题)
常见下肢骨折及关节损伤
授课教师
秦础强
所属二级学院
广州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所属教研室
外科学
职称
讲师
授课时间
教具:PowerPoint课件、骨折复位图片、骨折X线片图、教材
讲授内容:
股骨颈骨折
•由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称股骨颈骨折,以老年女性较多。老年人骨质疏松脆弱,且承受应力较大,只需很小的旋转外力,就能引起骨折。老年人的股骨颈骨折几乎全由间接暴力引起,少数青壮年则由强大的直接暴力致伤。
•一、解剖特点
•肿胀:股骨颈骨折多系囊内骨折,骨折后出血不多,外观不易看到肿胀。
•功能障碍:移位骨折病人在伤后就不能坐起或站立。
•患肢短缩:远段受肌群牵引而向上移位,因而患肢变短。
•其他检查方法:患侧大粗隆升高,表现在:大粗隆在髂一坐骨结节联线之上;大粗隆与髂前上棘间的水平距离缩短,短于腱侧。X线照片能明确诊断。特别是髋坐关节正、侧位片,可确定骨折类型、部位、移位情况以及治疗方法的选择。
•④多针(或钉)内固定:根据股骨上端骨结构和生物力学原则分别插入2~4根螺丝钉或钢钉,不但固定牢靠,而且可减少对股骨头的损伤。如Moore或Hagia针等。
3.内固定同时植骨:
•对于愈合较困难或陈旧性骨折,可内固定同时植骨。
•植骨方法有两种:
•①游离植骨:如取腓骨或胫骨条由大转子下插入股骨头,或用松质骨填充骨缺损等。
•适应于老年人的头下型股骨颈骨折。陈旧性股骨颈骨折,骨折不愈合,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如病变局限在头或颈部,可行股骨头置换术,如病变已损坏髋臼,需行全髋置换术。
•按骨折部位分为:头下型、头颈型、经颈型均系囊内骨折;基底型系囊外骨折,因其血运好,愈合佳,应列入股骨粗隆部骨折。
•Pauwels分类法:依骨折线与股骨干垂直线所成的角度分为:Ⅰ型<30°;Ⅱ型30°~50°,>50°。骨折线之倾斜度愈大,愈不稳定。小于30°,骨折面互相嵌压,位置稳定,易愈合;Ⅲ型大于50°者,承受剪式应力较大,位置不稳,预后不佳。
PBL(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案例法□其他□
教学媒体(请打√选择):
教材□板书□实物□标本□挂图□模型□投影□幻灯□录像□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包括讲授内容、讲授方法、时间分配、媒体选用、板书设计等):
教学活动:通过教师对幻灯片的精细讲解,让学生掌握股骨颈骨折、股骨干骨折、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特点。观看骨折复位图片以突破难点。
治疗
•1.外固定:
•适用于外展型和中间型骨折,一般多采用患肢牵引或抗足外旋鞋8~12周,防止患肢外旋和内收,约需3~4个月愈合,极少发生不愈合或股骨头坏死。
2.内固定:
•电视X光机配合,闭合复位内固定,也可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
•在内固定术之前先行手法复位,证实骨折断端解剖复位后再行内固定术。
•内固定的形式类型:
3、熟悉膝关节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4、了解股骨转子间骨折、髌骨骨折、胫骨平台骨折、跟骨骨折和足部骨折
主要知识点、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肱骨髁上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干骨折、胫腓骨骨折
教学难点:肱骨髁上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干骨折、胫腓骨骨折的复位固定方法
教学方法(请打√选择):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自学辅导法□练习法(习题或操作)读书指导法□
•②带蒂植骨:较常用的是缝匠肌蒂骨瓣植骨术。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进展,已开展带血管蒂植骨术。如旋髂深动脉骨瓣的骨移植术。
4.截骨术:
•对于愈合较为困难或一些陈旧骨折可有选择施行截骨术,如转子间截骨术或转子下截骨术。
•截骨术具有手术操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患肢缩短少,有利于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等优点。
5.人工关节置换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