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矿床地质特征简介

内蒙古矿床地质特征简介
内蒙古矿床地质特征简介

内蒙古矿床地质特征简介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内蒙古二连矿床地质特征简介

联系人:吴铁军

E-mail:

内蒙古二连矿床地质特征简介

二连矿床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境内,矿床属内蒙古高原二连—苏崩风蚀平台地貌,地势平坦,海拔为910m~1055m,属高原低丘陵草原地貌景观,为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冬寒夏热,多风少雨,气候干燥。

二连矿床分为努和南和苏北两个矿床,两矿床相距11km。矿床工作区中新生代沉积盖层有:上侏罗统查干诺尔组(J3c)、下白垩统巴彦花群(K1B)、上白垩统二连组(K2e)、古新统脑木根组(E1n)、下始新统巴彦乌兰组(E2b)、中始新统阿山头组(E2a)和伊尔丁曼哈组(E2y)、渐新统呼尔井组(E3h)、上新统宝格达乌拉组(N2b)和第四系(Q)等,其中二连组(K2e)是努和南和苏北矿床的赋矿层位。

两矿床均为非煤矿床,矿体为层状产出,沉积型矿床,埋藏浅,主矿体形态简单,矿石类型为砂岩、泥岩或泥质砂岩等,两矿床矿石成因相同,矿体的赋存状态相同,矿石的性质相近,只是埋藏深度与矿体厚度略有不同。所以,请专家在进行矿床地质资料分析时,可比照参考借鉴两矿床的地质资料,相互补充,相互完善。

以下是两矿床的地质特征资料,请专家审阅。

一、努和南矿床

1、地层及构造

二连组地层在本矿床大面积出露,上与古新统脑木根组不整合接触,下与下白垩统巴彦花群不整合接触,该组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主要发育湖泊沉积体系,岩性为绿黄色、灰黄色泥岩,具纹状层理;下段发育冲积扇—湖泊沉积体系,其中下部岩性为砖红色砂质砾岩、砂岩、泥质砂岩、粉砂岩、泥岩,上部岩性为蓝灰色—深灰色细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顶部为膏岩层。

其中,二连组下段是本矿床主要的含矿层位,具有矿床周边薄、中间厚的特点。根据地层特点划分为4个成因地层单元,现分述如下:Ⅰ亚层:厚度0~32m,平均22m。岩性为砖红色—褐色砂质砾岩、砂岩、泥质砂岩、粉砂岩、泥岩等,构成下粗上细的正韵律层,块状构造,属冲积扇沉积的岩性组合。

Ⅱ亚层:厚度0~52m,平均23m。岩性为蓝灰色、灰绿色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夹灰色、深灰色泥岩、泥灰岩等,构成下粗上细的正韵律层,层理构造不明显,属滨湖沉积的岩性组合。

Ⅲ亚层:厚度0~8m,平均5m。岩性为蓝灰色、深灰色、灰黑色泥岩,钙质泥岩、砂质泥岩,夹浅灰色、绿灰色泥灰岩,多具水平纹层理构造,属浅湖沉积的岩性组合。该亚层的上、下界面附近时矿体的主要产出部位。

Ⅳ亚层:厚度0~8m,平均6m。下部岩性为灰色、深灰色含石膏泥质粉砂岩,中部为灰白色砂泥质石膏岩,上部为灰色、灰绿色钙质或泥质胶

结砂岩,构成下细上粗的反韵律层,层理构造不明显,属滨湖沉积的岩性组合。

本矿床构造层位位于二连组底板的上白垩统构造层,具从矿床周边向中部倾斜的特点,倾角1~2°。该构造层中断裂构造不发育。

图示:努和南矿床上白垩统二连组下段层序地层划分图(苏北与努和南相近)

2、矿体特征

主矿体规模较大,形态简单,具有矿体周边高、中间低的特点,同时具有矿体中段高、南段次之、北段最低的规律,基本反映了湖泊扩张时期或主成矿时期的古地貌特点。矿体埋深~100.8m,平均埋深49.6m,均方差18m,变化系数%,呈薄层状,倾角1~2°;矿体厚度~7.67m,平均厚度1.51m,均方差0.85m,变化系数%。矿体从中部向两侧逐渐变薄,矿体单工程厚度总体具有北厚、南薄的特点,~2.3m区间分布较广(可作为综采设备选型的主要区间范围),厚度大于2.00m范围集中分布在E288~

E336勘探线与纵367~纵447线区间(厚度在~3.50 m可作为综采设备选型的次要区间范围),其余大于2.00m范围的则零星分布;沉积型矿床。

图示:努和南矿床勘探线地质剖面示意图(苏北剖面同努和南)1-古近系;2-二连组上段;3-二连组下段;4-赛汉组;5-砂岩;6-泥岩、粉砂岩;7-岩性界线;8-地层整合界线;9-地层不整合界线;10-工业矿体及矿体号

3、矿石及围岩特征

⑴、矿石类型

根据岩性、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划分为5种矿石类型。

①泥岩类矿石:该类矿石中泥质成分大于80%,含不等量的石英、长石、方解石、白云母等矿物碎屑;泥质成分主要为伊利石、水云母。该类矿石约占矿床总资源量的47%。

②粉砂岩类矿石:该类矿石中粉砂含量在60%~95%,粉砂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该类矿石约占矿床总资源量的37%。

③砂岩类矿石:砂岩碎屑占60%~90%,其中石英占77%,长石占15%左右。该类矿石约占矿床总资源量的11%。

④石膏类矿石:矿石中石膏含量变化大,并见有方解石、白云石等。碎屑粒度为中细粒。该类矿石约占矿床总资源量的%。

⑤泥灰岩类矿石:该类矿石约占矿床总资源量的%。

上述5种矿石类型,米百分值占比分别为%、%、%、%、%。

⑵、矿石结构、构造

①矿石结构:主要为充填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和包含结构。

②矿石构造:主要为层状构造、裂隙构造和浸染状构造。

⑶、围岩特征

①顶板:泥岩类约占48%,砂岩类约占31%,泥灰岩类约占20%,石膏岩约占2%。

②底板:泥岩类约占21%,砂岩类约占57%,泥灰岩类约占23%。

4、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⑴、矿石密度m3;

⑵、矿石松散系数;砂岩类成岩度低,胶结差,遇水或受振动极易散解;

⑶、矿石自然安息角35°;

⑷、岩石的f硬度系数1~3;

⑸、矿石湿度13%;泥岩类透水性较差,遇水膨胀,体积增大;砂岩类透水性好;本矿床水文条件简单,地表无水源,地下水在矿层下部,且隔水层较好,矿石湿度较低,不作为重点考虑;

⑹、矿石及围岩力学参数

顶板:抗压强度、凝聚力、内摩擦角30°、容重 m3。

矿层:抗压强度、容重 t/m3。

底板:抗压强度、凝聚力、内摩擦角40°、容重 t/m3。

5、拟计划开采规模及相关建议

努和南矿床拟计划95%以上采用地下开采方式;采用综采长壁式采矿法;开采量约为120万t/年;2~3套的综采设备同时回采;综采作业面计划在100~150m之间;采煤机功率大一些;液压支架拟采用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液压支架顶板工作阻力大一些,液压支架底座面积大一些;综采成套设备自重轻一些,避免下陷;考虑工作面端头软岩支护问题。

请专家根据本矿床的赋存条件、岩石性质、矿体厚度以及顶底板岩石力学物理指标等数据,结合煤矿的开采设计思路,进行综采设备选型技术指导工作。综采设备选型报告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矿体开采的主要因素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回采工艺及方法的选择及确定,建议进行2~3套方案优缺点分析比较,最终确定适合本矿床开采的回采工艺及方法;

3、工作面设备选型,建议报告中体现出液压支架支架支护强度、支架工作阻力的确定、支架结构高度和采煤机的平均截割牵引速度、最大割煤速度、最大割煤能力、采煤机功率、刮板输送能力等的理论计算过程;同

时建议根据设备选型的理论计算依据,对每个矿体厚度区间选出1~2套的综采主要配套设备,体现设备参数、图片及初步预定价格,并提出优先推荐的设备。

二、苏北矿床

1、地层及构造

矿床出露白垩系上统二连达布苏组,北东部有第三系。

二连达布苏组分砂岩段和泥岩段,均含有机质和黄铁矿。

砂岩段:以灰白、灰、灰黑色砂岩、粉砂岩为主,夹泥岩,底部有一层红色泥岩、黄色砂岩。具斜层理、微斜层理。属河湖三角洲相沉积,向上渐变为泥岩段。砂岩段厚度大于60m。

泥岩段:灰、深灰色泥岩为主,夹砂岩、砂质泥岩透镜体及薄层石膏。具水平层理、微波状层理及波痕。属浅水盐湖相沉积,泥岩段厚度大于27m。

本矿床矿体主要受层位、岩性控制,控矿岩性为含有机质及细脉状、分散状胶黄铁矿的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长石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地层产状平缓,矿体及顶底板岩层较完整,均为成岩程度较低的砂泥岩层,水平层理发育。主矿体及顶板泥岩具有塑性和膨胀干缩性,主矿体及底板砂岩胶结差,较松散,属松散软弱岩层为主的似层状矿床。

本矿床主要矿体赋存于二连达布苏组砂岩段上部,倾角1~5°。构造多为单斜构造。矿床内无较大断层,节理裂隙发育。

2、矿体特征

主矿体规模较大,形态简单。矿体埋深10~36m,平均埋深27m,呈似层状,倾角1~2°;矿体厚度~1.55m,平均厚度0.6m,均方差为

0.32m,变化系数为54%。主矿体厚度区间分布情况如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本矿体~1.0m区间分布较广(可作为综采设备选型的主要区间范围)。沉积型矿床。

3、矿石及围岩特征

⑴、矿石类型

本矿床矿石类型主要为砂岩和泥岩两类。其中,砂岩类矿石约占62%,泥岩类矿石约占38%。

①砂岩类矿石:该类矿石中碎屑约占80%,其中主要为石英约占60%,其次为长石约占20%;该类矿石中胶结物约占20%,以钙质为主,其次为水云母、黄铁矿。

②泥岩类矿石:该类矿石中泥质成分占70%,以水云母为主,其次为方解石、黄铁矿、炭化植物碎屑。

⑵、矿石结构、构造

砂岩类矿石:为含泥质结构、砂质结构、不等粒砂质结构。

泥岩类矿石:为含砂泥质结构、砂泥质结构。

⑶、围岩特征

①顶板:泥岩类约占48%,砂岩类约占31%,泥灰岩类约占22%。②底

板:泥岩类约占21%,砂岩类约占57%,泥灰岩类约占23%。

4、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⑴、矿石密度m3;

⑵、矿石松散系数;砂岩类成岩度低,胶结差,遇水或受振动极易散解;

⑶、矿石自然安息角35°;

⑷、岩石的f硬度系数1~3;

⑸、矿石湿度%;泥岩类透水性较差,遇水膨胀,体积增大;砂岩类透水性好;本矿床水文条件简单,地表无水源,地下水在矿层下部,且隔水层较好,矿石湿度较低,不作为重点考虑;

⑹、矿石及围岩力学参数

顶板:抗压强度、凝聚力、内摩擦角33°、容重 m3。

矿层:抗压强度、容重 t/m3。

底板:抗压强度、凝聚力、内摩擦角35°、容重 t/m3。

5、拟计划开采规模及相关建议

苏北矿床拟计划90%采用地下开采方式;开采量约为20万t/年;综采作业面计划在100~150m之间;采煤机功率大一些;液压支架顶板工作阻力大一些,液压支架底座面积大一些;设备自重要轻一些,避免下陷;考虑工作面端头软岩支护问题。

请专家根据本矿床的赋存条件、岩石性质、矿体厚度以及顶底板岩石力学物理指标等数据,结合煤矿的开采设计思路,进行综采设备选型技术指导工作。设备选型报告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矿体开采的主要因素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回采工艺及方法的选择及确定,建议进行2~3套方案优缺点分析比较,最终确定适合本矿床开采的回采工艺及方法;

3、工作面设备选型,建议报告中体现出液压支架支架支护强度、支架工作阻力的确定、支架结构高度和采煤机的平均截割牵引速度、最大割煤速度、最大割煤能力、采煤机功率、刮板输送能力等的理论计算过程;同时建议根据设备选型的理论计算依据,对每个矿体厚度区间选出1~2套的综采主要配套设备,体现设备参数、图片及初步预定价格,并提出优先推荐的设备;

4、如果综采设备不适合苏北矿床的回采,请您提出适合本矿床合理开发的建设性意见。

以上资料为内蒙古二连矿床地质特征情况(非煤矿床),请专家根据资料简介进行内蒙古二连矿床综采设备的选型技术指导工作,并编制出设备选型报告。我们将虚心地听取贵公司专家提出的二连矿床合理开发的建设性意见(如采矿方法、回采工序和软岩支护等难题)。

竭诚期盼我们的业务项目合作,祝贵公司辉煌腾达、勇攀高峰!!

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联系人:吴铁军

e-mail:

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摘要】本文结合某铜金属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等方面的介绍,对该矿床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矿床成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地质特征;构造;化学成份;控矿因素;成因分析 随着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社会对有色金属资源的需求也不断上升,有色金属在现代社会发展与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对资源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将有助于资源矿藏的开发利用。 1.区域地质 某铜矿床区域构造位于华北地台北缘,地层具有层状构造,基底由晚太古-晚元古宙 变质火山岩系组成。区域内断裂构造发育,一般表现为走向断裂,规模大,相对生成时间早,多属韧性剪切滑动或层间走向滑动断裂性质。以糜棱岩带、挤压褶皱带、层间强揉皱带的形式出现。横向断裂除极少数具有区域分布外,一般规模较小,形成较晚。本区岩浆岩活动在元古宙,主要以火山喷(溢)活动方式为主,形成本区巨厚的火山沉积岩系;而侵入活动则主要出现在加里东-印支期,岩石从超基性——酸性皆有出露。 2.矿床地质 2.1 矿体地质特征 本次参加储量计算的矿体有12个,现以Ⅰ-9、Ⅰ-4为例重点描述: Ⅰ-9矿体:赋存于闪长岩体接触带中,为一半盲矿体。分布在1~16线之间,标高400~1 285m,长1 700m,延深近900m,控制深度840m,由五层坑道、29个钻孔及探槽控制。矿体呈脉状产于F13断裂旁侧的闪长岩片理化带内,走向近东西,局部变化为北东向,倾向南,倾角变化于45°~85°之间,从倾斜方向看,1 200m标高以上与900m标高以下倾角较陡,其间倾角较缓,说明矿体产状在延长、延深两个方向上均呈舒缓波状。矿体厚度一般在1~3m间,最薄处0.21m,最厚5.76m,总的规律是倾角变缓部位厚度增大。含铜品位一般变化于3%~9%之间,最低0.315%,最高可达20.9%,单脉富铜矿体与围岩接触界线清楚,局部在富脉的上、下盘有细脉浸染状矿化。 Ⅰ-4矿体:上部产于炭质板岩与闪长岩接触带附近或斜长绿帘岩中,下部产于闪长岩中。矿体走向北东东,倾向南,倾角50°~60°,在5~6线附近,倾角变缓,故在5线附近矿体厚度增大,品位相对较富。全矿体平均厚度2.06m,平

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发表时间:2018-10-01T13:56:00.9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作者:芦大超 [导读] 摘要:现阶段,我国矿产资源紧缺问题日益凸显,金矿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获取的矿产资源,其开采的整体质量和实际使用效率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重视。 长春黄金设计院有限公司吉林省长春市 130012 摘要:现阶段,我国矿产资源紧缺问题日益凸显,金矿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获取的矿产资源,其开采的整体质量和实际使用效率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重视。但由于我国金矿资源分布范围较为广泛,加之我国幅员辽阔,实际金矿地质情况较为复杂,直接导致金矿开采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因此,为从根本上提升金矿开采的整体质量和效率,加强金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研究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就金矿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并深入研究了金矿矿床成因,望对我国未来金矿开采作业提供相应借鉴。 关键词:金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 金矿作为我国矿产资源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整体挖掘开采质量和工业生产效率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重视。金矿资源主要指具有一定含金量的矿石,可以用于工业当中,经过冶炼提成,能成为精金及金制品。虽然现阶段我国的金矿开采工作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对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与成矿原因掌握的不够深入。 1 金矿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 1.1 矿体特征 金矿矿体特征主要是由地层特点、构造以及岩浆活动决定的,一般矿体主要集中在构造破碎带中,金矿矿体与矿体周期岩石是逐渐过渡的。矿体平面为弧形分布,剖面较规则;矿体平面为分支复合脉状,矿体局部呈透镜状,剖面为复合脉状;矿体总体为透镜状,平面为分支复合脉状,剖面呈“S”型,且矿体中部延伸较大,矿体厚度较大。 1.2 矿石特征 矿床矿石具有多种类型,常见的矿石类型有四种,石英、白云母、锡石呈灰白色,风化后呈褐黄色,主要分布在内接触带的云英岩化花岗岩中,数量少,较为罕见;褐铁矿-锡石是氧化型带矿石,主要成分包括褐铁矿、黄铁矿、锡石、云英以及其它矿物,主要分布在地表以及矿床浅部;黄铁矿-黄玉-锡石主要分布在构造角砾岩中,一般位于分布带或外带,矿石特征为云英岩与黄铁矿的混合矿物,一般由黄铁矿、锡石、黄玉以及石英等成分,是最为常见的矿石类型;萤石-石英-锡石多处于黄铁矿-黄玉-锡石矿石的裂隙晶洞中,一般呈短柱状,主要成分包括石英、白云母、黄铁矿以及锡石,是仅次于黄铁矿-黄玉-锡石的矿石类型。由于矿石的形成环境复杂,形成条件的差异造成矿石结构以及构造的不同,按照此类依据,矿石可以分为原生矿石和氧化矿石两类。其中,原生矿石多形成于热液成矿期,主要矿物包括黄铁矿、白铁矿、磁铁矿以及辉锑矿等,矿石中金矿呈微细粒侵染状分布,显微镜观察难以察觉,可用电子探针的方式确定是否含有金矿。原生矿石中,黄铁矿和辉锑矿是主要的载金矿物,黄铁矿中金的含量是由黄铁矿晶的形成决定的,五角十二晶体含金量最高、立方体晶体含金量最低,一般黄铁矿中金的含量与砷的含量呈正比。原生矿石发生氧化现象并在热液渗流的作用下逐渐形成氧化矿石,氧化矿石多形成于热液成矿后期,载金矿物多为褐铁矿和粘土矿物,这是由于褐铁矿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吸附原生矿石中的金并形成富集金矿体。 1.3 矿石构造及结构 原生矿石较常见的构造类型为脉状构造以及网脉构造,热液阶段形成的矿物例如黄铁矿、石英等一般为脉状构造,热液阶段形成的黄铁矿胶状构造也是较为普遍的。条带构造多见于围岩裂隙,条带构造矿物一般有黄铁矿以及石英。角砾状构造是热液早阶段或主阶段形成矿物收到外力作用发生断裂,并充填在断裂破碎带中形成的。原生矿石的矿石结构包括粒状结构、交代结构、包含结构以及纤维状结构四种,其中粒状结构又可以分为自形结构和半自形结构。交代结构是在矿石形成的热液蚀变期形成的,交代结构形成晚期,交代结构裂缝充填交代,形成早期石英,常见的交代结构矿石为交代黄铁矿。纤维结构出现在白铁矿中,结构分布无定向性,较为罕见。原生黄铁矿矿石结构为稀疏侵染或分散侵染,半自形晶粒状结构,矿石形成后期的黄铁矿多为自形晶粒状结构。石英矿石结构一般为它形晶粒状结构,石英颗粒较大时为半自形晶粒结构。氧化矿石的矿石结构包括填隙结构、假象结构、泥质结构以及隐晶质结构等,原生矿石在酸性环境中,经过酸性溶液的淋滤作用形成填隙结构,褐铁矿填隙结构形态为脉状或斑块状;隐晶质结构矿石是原生矿石酸性环境中逐渐发生变化,易溶于酸性溶液的不稳定矿物流失,留下的稳定矿物逐渐形成隐晶质矿石;假象结构矿石是在热液阶段或矿石表面氧化结算,黄铁矿与锑的硫化物发生氧化作用,矿石中既存在氧化后的晶体结构,同时也保留了一部分原生矿石结构。泥质结构是原生矿石中易溶于酸性溶液的物质在酸性溶液的淋滤作用下流失,留下的铁泥质或隐晶硅质以泥质填充物的形式在角砾间填充并沿着矿石裂缝方向分布。 2 金矿矿床成因研究 2.1 金矿矿床形成的作用因素 金矿矿床形成的作用因素包括岩性、构造、岩浆活动、地层等几种形式,地层主要是发生地层作用产生一定的物质,以矿体为基础,将岩浆填充在构造带当中,随时岩浆的移动,在岩石内部产生矿体,同时岩浆活动也为金矿的成矿提供了物质条件。岩性则是指岩石的特性,例如粉碎岩与角砾岩等,具有大量的裂缝与断层,为岩浆活动提供了基础。 2.2 金矿矿床形成的物质来源 金矿矿床是由金矿形成的,含有同位素以及微量元素两大化学特征。硫同位素是同位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它的特征可以分为地幔硫、地层硫、混合硫三种,其中地幔硫是硅镁层的同位素,两者之间的差异性不大,地层硫则是经过岩浆作用在漫长的时间里使得地表层下降,在这其中又由于地层种类的丰富多样,地层经历着大量的变化,因此地层硫也随着地层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多种形态,结构繁多。同时,微量元素也是矿床形成的重要元素之一,通过对金矿矿石中的微量元素进行检测与分析,根据微量元素的种类与特征,这样就可以得出金矿成型的原因。金矿矿石中含有大量的碱性物质,微量元素在碱性物质下就会发生变化,以易溶结合物的形式存在于矿石之中。 2.3 金矿成矿的条件 金矿成矿的条件一般包括物理条件和化学条件,气温的高低、气压的大小、附着物的特征特性、盐含量以及密度的大小等都是金矿矿石成矿的条件。矿体包裹体可以按照岩石形成的原因分为原生包裹体、假次生包裹体、次生包裹体三种形式,原生包裹体通常是排列在一起密密麻麻的形式,少数包裹体则是分散的形式。同时在成矿形成的因素当中,时间是必不可少的,金矿矿石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来发生

白银厂铜矿床地质特征

图1北祁连东段大地构造略图(据边千韬,1985) (1.后加里东段陷盆地;2.断坳及坳拉谷;3.前寒武纪残块;4.断块;5.超基性岩;6.加里东优地槽;7.石英闪长 岩。)

(图3),是白银厂矿床的主要部分。矿体与围岩呈整合关系,北西西向延长,向南西陡倾。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成群产在石英角斑凝灰岩中。矿体上部层位以块状层状矿体为主,为含矿热液在海底沉积而成,与围岩界限分明。矿体下部层位以浸染状、脉状矿体为主,与围岩界限不分明,是矿液经海底火山碎屑岩充填交代而成。这些矿床周围,有次火山岩相侵入体,有火山角砾岩、集块岩,并且有从中心向四周集块、角砾减少变细的趋势,显示出古火山中心特征,表明这种类型矿床为近火山通道相。 (1.喷发旋回;2.喷发亚旋回;3.近火山口亚相;4.过度亚相;5.火山劲相;6.断层;7.不整合;8.矿床; 9.主矿体及其编号。) (1.石英钠长斑岩;2.石英角斑岩;3.含角砾石英角斑岩;4.石英角斑凝灰熔岩;5.含角砾石英角斑凝灰熔岩;6.石英角斑凝灰岩;7.千枚岩;8.钙质绢云绿泥石英片岩;9.细碧玢岩;10.铁帽;11.块状含铜黄铁矿石;12.块状含铜、铅、锌黄铁矿石;13.块状黄铁矿石;14.浸染状铜矿石;15.钻孔;16.平推逆断层。) 矿田内矿床的矿石矿物成分种类繁多,总的可分为原生带矿物、氧化带矿物和次生富集带矿物(表1)。目前已知矿物达60余种,其中属于次生带、氧化带矿物约40种,常见20余种。 矿区内矿床的矿石构造主要有块状构造、次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条带状构造、角砾状构造(图4)、条纹状构造、纹层状构造,次之为网脉状构造、揉皱状构造、无定向浸染状、破碎角砾状构造等。 矿区内矿床的矿石结构主要有自形半自形结构、交代结构(图5)、压碎结构、变质结构、共边结构、揉皱结构等。 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 条带状构造角砾状构造 白银地区火山岩和次火山杂岩的围岩蚀变非常普遍。近矿围岩以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为主。远矿围岩在基性火山岩中为发育非常广泛的铁白云岩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其中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是最主要的蚀变作用,特别是绿泥石化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 绢云母化作用:交代晶屑长石,主要发育在含矿带的变质流纹英安凝灰岩等酸性岩石中,在矿区内,它的分布 图2白银厂矿床分布图(据福建有色地质勘探公司,陈文森) 图3折腰山、火焰山矿床矿体剖面图(据中国地质大学,1997) 图4白银厂矿区内矿床的矿石构造 2.2矿石特征2.3围岩蚀变 表1矿石的物质成分 (据641队、白银公司中心实验室、兰州地质研究所 1970、白银矿冶所1978资料。)22 中国西部科技2010年12月(中旬)第09卷第35期第232期 总

学术论文特征分析

学术论文特征分析--以《浅谈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国际贸易关系》为例学术论文是指对教育领域的某个问题,通过某种方法进行科学的探索和思考而写成的以论述为主的文章,是科学研究成果的文字表达。《浅谈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国际贸易关系》该论文由天津南开大学经济系李东发表于中国亚太经济期刊网月刊上,是一篇具有学术性的学术论文,就经济界对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国际贸易关系的两个不同的看法,即“雁行模式”和“贸易竞争关系”进行论述。从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出口份额,出口结构及决定各国出口贸易的因素上进行分析,认为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经贸关系更多程度上属于产业和技术引进的合作伙伴,良好的东亚经济关系环境是该地区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前提。 通过分析《浅谈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国际贸易关系》论文写作特点,我们可以看出该论文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创造性、科学性与实践性。另一方面,从整体文章的选题、内容、研究方向以及写作文笔来看,作者层层递进,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国际贸易关系的两个学术界看法进行阐述,然后用反证法从反面对着两个观点进行论述,最后得出结论,文章结构紧凑,论据充分。说服力强。以下我将从一些基本特征来分析该论文:研究目的: 在整篇论文中,作者只是验证理论,即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国际贸易关系呈现雁行模式(此范式是将日本作为雁头,处于技术开发和产品出口者为核心地位,亚洲东南亚国家为雁翅,中国与东盟四国为雁尾)。还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国际贸易关系为贸易竞争模式进行理论验证,所以从研究目的来看,这是一篇理论性的论文。比如文章第一部分讲述的两个范式的基本特点以及形成方式和对国际贸易外贸出口方面造成的影响。第二部分通过对两个观点的反面进行论证如果其中一个范式成立必然会导致某种现象进行分析,作者只是从理论上阐述了两种范式是否成立,并没有继续实验解决问题,所以,该论文为理论性的学术论文 数据来源 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使用了很多数据,如在提到出口贸易额的时候,“在1989年中国出口贸易额占到美国进口市场份额的1/4,到1993年中国对美国出口份额已占到1/3.”“亚洲国家队美国的出口份额逐年递减,从1989年的60%降到1999年44%”等等。这些较准确的数据并不是作者本人通过统计调查出来的,而是通过引用他人已经调查好的数据来为自己的理论提供依据,使他的理论更有说服力。所以该论文是二手研究(secondary research),通过参考他人文献,研究其特点,继而得出自己的观点论证。 写作风格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研究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研究 金矿矿产地质复杂,要充分挖掘矿产并进一步开展找矿工作,必须详细勘探矿产的分布特征,明确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成因,论文论述了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并对金矿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 标签:金矿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 金矿矿产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的分析是在大量地质勘探工作的基础上开展的,结合地质勘探资料对金矿矿床的地址特征与成因进行分析,研究工作主要包括矿体特征、矿石结构与构造、成矿物质因素、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等,是矿体分析与挖掘的重要依据。 1金矿矿床地质特征 1.1矿体特征 金矿矿体特征主要是由地层特点、构造以及岩浆活动决定的,一般矿体主要集中在构造破碎带中,金矿矿体与矿体周期岩石是逐渐过渡的。一般来讲,矿体平面为弧形分布,剖面较规则;矿体平面为分支复合脉状,矿体局部呈透镜状,剖面为复合脉状;矿体总体为透镜状,平面为分支复合脉状,剖面呈“S”型,且矿体中部延伸较大,矿体厚度较大。 1.2矿石特征 矿床矿石具有多种类型,常见的矿石类型有四种,其中,石英-白云母-锡石呈灰白色,风化后呈褐黄色,主要分布在内接触带的云英岩化花岗岩中,数量少,较为罕见;褐铁矿-锡石是氧化型带矿石,主要成分包括褐铁矿、黄铁矿、锡石、云英以及其它矿物,主要分布在地表以及矿床浅部;黄铁矿-黄玉-锡石主要分布在构造角砾岩中,一般位于分布带或外带,矿石特征为云英岩与黄铁矿的混合矿物,一般由黄铁矿、锡石、黄玉以及石英等成分,是最为常见的矿石类型;萤石-石英-锡石多处于黄铁矿-黄玉-锡石矿石的裂隙晶洞中,一般呈短柱状,主要成分包括石英、白云母、黄铁矿以及锡石,是仅次于黄铁矿-黄玉-锡石的矿石类型。 由于矿石的形成环境复杂,形成条件的差异造成矿石结构以及构造的不同,按照此类依据,矿石可以分为原生矿石和氧化矿石两类。其中,原生矿石多形成于热液成矿期,主要矿物包括黄铁矿、白铁矿、磁铁矿以及辉锑矿等,矿石中金矿呈微细粒侵染状分布,显微镜观察难以察觉,可用电子探针的方式确定是否含有金矿。原生矿石中,黄铁矿和辉锑矿是主要的载金矿物,黄铁矿中金的含量是由黄铁矿晶的形成决定的,五角十二晶体含金量最高、立方体晶体含金量最低,一般黄铁矿中金的含量与砷的含量呈正比。原生矿石发生氧化现象并在热液渗流的作用下逐渐形成氧化矿石,氧化矿石多形成于热液成矿后期,载金矿物多为褐铁矿和粘土矿物,这是由于褐铁矿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吸附原生矿石中的金并

金川铜镍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

金川铜镍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 本文通过对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各类矿石中伴生元素含量进行初步定量,结合各类金属矿物的产出特征及形态,讨论并分析了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发现金川铜镍矿体是在大陆裂谷发展前期拉张环境中成岩成矿,并随龙首山推覆构造转移到现今位置,并且发现深部熔离贯入作用是主要成矿机制,含矿岩浆的有序侵位显示岩浆在深部岩浆房停歇过程曾发生熔离分异,形成岩浆、含矿岩浆、富矿岩浆和矿浆分层结构,而且小岩体成大矿,剩余的含矿岩浆多次贯入同一空间成岩、成矿,区域存在其它超基性、基性岩体岩群或岩流。 标签:金川铜镍矿地质特征成矿模式 1金川铜镍矿概况 金川铜镍矿是世界著名的多金属共生的大型硫化铜镍矿床之一。镍和铂族金属居全国第一位,铜、钴储量居全国第二位,矿床中伴生的多金属品类之多,在国内外迄今尚属罕见。金川铜镍矿的发现与开发,从根本上结束了我国缺镍少铂的历史。 2区域地质 矿床位于中朝准地台阿拉善隆起区西南边缘的龙首山隆起,北为地台内部区,南为祁连山褶皱系。龙首山隆起夹于北缘和南缘两断裂带之间,北缘断裂带是隆起和潮水坳陷的分界,南缘断裂带是隆起和河西走廊过渡带的分界。 上图为金川超镁铁岩体地质图。金川超镁铁含矿岩体产出于北缘断裂带南侧,含矿岩体长约6500米,宽数10米至500余米,面积约1.34平方公里,侵位于前长城系龙首山群白家嘴子组中。矿区范围内的地层为向南西40度倾斜的单斜构造,倾角由北向南逐渐变缓,断裂构造十分发育,有的构造具有长期活动性质。金川岩体的直接围岩为蛇纹石化白云质大理岩、云母石英片岩、黑云母片麻岩、条带均质混合岩、斜长角闪岩等。 含矿岩体呈北西向展布,全长6000米,厚数10米至300余米,倾斜延伸数百至千米以上,呈岩墙状产出。岩体形态受储岩断裂性质的控制,以扭性为主的地段,岩体向下延伸较大,呈板状,以张性为主地段延伸较小,呈楔形、漏斗形。前者分异程度差,后者分异好。白家嘴子含镍超基性岩体为复式侵入体,不同期次岩浆形成的岩石粒度有明显差异,并且各自形成一定的岩相。岩体岩石平均化学成分相当于二辉橄榄岩。该矿床的工业矿体按成因分为岩浆就地熔离、岩浆深部熔离-贯入。晚期贯入和接触交代四种类型。工业意义最大的是深部熔离-贯入矿体,规模巨大,厚数十至百余米,长数百至上千米;次之是熔离矿体,长数米至数百米,厚一至数十米。从就地熔离矿体到接触交代矿体,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中的镍矿物相对含量依次减少,而磁黄铁矿和铜矿物含量依次增多。

学术论文的特点

一、学术论文的特点 1.学术性 所谓学术是指较为专门的、有系统性的学问,学术论文是学术成果的载体,它的内容是作者在某一科学领域中对某一课题进行潜心研究而获得的结果,具有系统性和专门性,而不是点滴所得。 学术性可以体现在推翻某一学位领域中的某种陈旧的观点,提出新的见解; 可以是将分散的材料系统化,用新的观点或新的方法加以论证得出新的结论; 还可以在某个学科领域中经过自己的观察、调查、实验,有新的发现、发明或创造。 2.理论性 学术论文应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要提示事物的本质,反映客观规律。在写作中,作者须用大量的可靠材料,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本质的东西加以剖析,对规律性的进行探讨。这就要求作者不仅要对所研究的对象有全面的认识,而且还要通过论证、阐发,将自己的发现和认识提高到理论的高度。 例:网络对人际传播的影响 3.科学性 学术论文的科学性,主要是指作者能用科学的思想方法进行论文,并得出科学的结论。它要求作者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对待研究工作,尊重客观实际,坚持实事求是。科学性是学术论文的灵魂,没有科学性的“学术论文”是没有生命力的。 二、学术论文基本特点 ? 1.学术性。有理论价值的学术论文,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①提出新见解。提出前人没有提出的教育观点; ?②对某一理论进行补充或完善。在教学实践中经过自己的思考、摸索,提出有创造性的教法、学法,或者对某学科领域的专业问题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③对某一理论质疑,提出不同的意见和观点。 ?④全面总结前人的研究结果,丰富了该研究领域的理论知识。如文献综述也算是学术论文的一种形式。 ? 2.创造性。要想论文具有创造性,要做到: ?①要问题进行长时间的、周密细致的分析研究,从中发现别人还没有发现到、涉及到、认识到的成分,言他人所未言;

述我省某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论文

论述我省某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摘要:笔者主要结合某金矿床成矿地质背景以及地质特征,深入分析了该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的因素,在野外实地调查、取样的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出金矿体品位和厚度的变化系数,研究了金矿体的空间分布规律;应用xrd分析、扫描电镜等方法,发现了au与pt、pb共生,并呈互为消长关系,探讨了金的主要物质来源;最后总结了金矿床的成矿作用和矿化富集规律。 关键词:金矿;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 中图分类号: p61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author in this paper, with a gold deposits and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e-forming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analyzed the deposit is the source of ore-forming materials, the mineralization of factors, in the field survey, sampling, and on the basis of using the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gold ore body grade and thickness of the coefficient of chang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law of the gold ore body; application xrd analysi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method, found that the au and pt, pb symbiosis, and with the pendulum between each other, and probes into the main material source of gold; finally summarized the gold deposits of mineralization and mineralization enrichment regularity.

内蒙古某矿床地质特征简介

内蒙古二连矿床地质特征简介 联系人:吴铁军 电 E-mail: 内蒙古二连矿床地质特征简介 二连矿床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境内,矿床属内蒙古高原二连—苏崩风蚀平台地貌,地势平坦,海拔为910m~1055m,属高原低丘陵草原地貌景观,为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冬寒夏热,多风少雨,气候干燥。 二连矿床分为努和南和苏北两个矿床,两矿床相距11km。矿床工作区中新生代沉积盖层有:上侏罗统查干诺尔组(J3c)、下白垩统巴彦花群(K1B)、上白垩统二连组(K2e)、古新统脑木根组(E1n)、下始新统巴彦乌兰组(E2b)、中始新统阿山头组(E2a)和伊尔丁曼哈组(E2y)、渐新统呼尔井组(E3h)、上新统宝格达乌拉组(N2b)和第四系(Q)等,其中二连组(K2e)是努和南和苏北矿床的赋矿层位。 两矿床均为非煤矿床,矿体为层状产出,沉积型矿床,埋藏浅,主矿体形态简单,矿石类型为砂岩、泥岩或泥质砂岩等,两矿床矿石成因相同,矿体的赋存状态相同,矿石的性质相近,只是埋藏深度与矿体厚度略有不同。所以,请专家在进行矿床地质资料分析时,可比照参考借鉴两矿床的地质资料,相互补充,相互完善。 以下是两矿床的地质特征资料,请专家审阅。 一、努和南矿床 1、地层及构造

二连组地层在本矿床大面积出露,上与古新统脑木根组不整合接触,下与下白垩统巴彦花群不整合接触,该组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主要发育湖泊沉积体系,岩性为绿黄色、灰黄色泥岩,具纹状层理;下段发育冲积扇—湖泊沉积体系,其中下部岩性为砖红色砂质砾岩、砂岩、泥质砂岩、粉砂岩、泥岩,上部岩性为蓝灰色—深灰色细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顶部为膏岩层。 其中,二连组下段是本矿床主要的含矿层位,具有矿床周边薄、中间厚的特点。根据地层特点划分为4个成因地层单元,现分述如下:Ⅰ亚层:厚度0~32m,平均22m。岩性为砖红色—褐色砂质砾岩、砂岩、泥质砂岩、粉砂岩、泥岩等,构成下粗上细的正韵律层,块状构造,属冲积扇沉积的岩性组合。 Ⅱ亚层:厚度0~52m,平均23m。岩性为蓝灰色、灰绿色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夹灰色、深灰色泥岩、泥灰岩等,构成下粗上细的正韵律层,层理构造不明显,属滨湖沉积的岩性组合。 Ⅲ亚层:厚度0~8m,平均5m。岩性为蓝灰色、深灰色、灰黑色泥岩,钙质泥岩、砂质泥岩,夹浅灰色、绿灰色泥灰岩,多具水平纹层理构造,属浅湖沉积的岩性组合。该亚层的上、下界面附近时矿体的主要产出部位。 Ⅳ亚层:厚度0~8m,平均6m。下部岩性为灰色、深灰色含石膏泥质粉砂岩,中部为灰白色砂泥质石膏岩,上部为灰色、灰绿色钙质或泥质胶结砂岩,构成下细上粗的反韵律层,层理构造不明显,属滨湖沉积的岩性组合。 本矿床构造层位位于二连组底板的上白垩统构造层,具从矿床周边向中部倾斜的特点,倾角1~2°。该构造层中断裂构造不发育。

论某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论某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金矿床是金的主要矿石矿物,以自然金为主,金银矿、碲金矿及针碲金矿等次之形成的大型金矿产区,金矿的形成条件复杂,不同的金矿种类生成的条件也不尽相同,除要有矿源层以外,还需要有较强的构造活动和岩浆活动。该金矿床位于雪峰弧形构造成矿带上,是该成矿区近年来新发现的比较重要的金矿床。本文通过简单介绍该金矿床区域的概况以及该矿区地质特征,对该金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找矿标志。 标签:金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标志 矿床的开采工作是比较复杂的工作,需要运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及科学技术。对于金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研究及找矿标志的探索,是金矿床开采工作的前提和首要条件,需要提起重视。找矿标志即矿产可能存在的一切现象和线索,是找矿的重要信息,直接或者间接的找到矿体和矿床需要研究和探索找矿标志。 1该区域地质概况 1.1地层概况 该区域主要分布于上元古界芙蓉溪群至新生界第四系,地层的岩性为陆源碎屑沉积岩,其构成含有浅变质的含火山凝灰质,属于陆间裂陷复理事活动型建造,由于该区域的地层特点,该区域具备金矿床的地层形成条件,成为金矿的重要矿源层。 1.2构造概况 该区域构造错综复杂,大致结构分为北西向和北东向构造体系,该区域的主要构造骨架为北西向,主要组成包括韧性断裂和张扭性剪切带、复杂的冲断裂层及复杂的重叠褶皱,这种组成特点对于金矿的成矿提供了基础条件并起到了导向作用。北东向构造主要分布伸展于北西向断裂带,其组成包括片化带、断裂带、融化,这种组成特点确定其重要地位,构成了该区域主要的容矿构造。 1.3岩浆岩概况 该地区内部岩浆活动频繁,活动时期主要集中于燕山期至印支期,并在南西方向及北东方向发育。北东部主要以复式黄茅花岗岩体组成,南西部主要构成成分为东华山花岗岩。根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显示,北东部和南西部之间存在一种对地层形成存在促进作用的物质,为隐伏岩体。成矿的原因与岩浆活动息息相关,围岩构造的改变是岩浆热运动作用的结果,同时岩浆的热液会导致矿物内部元素化学性质的改变,对成矿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除此之外,区域内的热力梯度和水源也参与了成矿作用。

阿西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研究

阿西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研究 阿西金矿位于西秦岭金矿富集区的南缘,通过对阿西金矿的地质特征,矿床富集规律以及成因分析。认为阿西金矿赋矿岩性为中三叠统扎尕山组的内外接触带内,岩浆侵位活动不但为金矿提供了热源及矿源,而且控制了矿床的空间产出部位,为今后地质找矿指明工作方向。 标签:阿西金地质特征 0引言 阿西金矿区位于若尔盖县城NE35°方向,平距约20km,属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草地阿西乡管辖。矿区在区域上跨及松潘——甘孜印支造山带与西秦岭印支造山带,位处岷江断裂和哲波——巴西断裂与玛曲——略阳断裂带交汇部位矿区岩浆岩较发育,主要为晚印支——燕山期的中酸性岩体,以浅成相岩株状及超浅成相岩脉产出。金矿体赋存于石英闪长岩及闪长岩体的内、外接触带,受NW 向断裂带控制,矿床成因属岩浆及(期后)热液改造型。 1区域地质概况 若尔盖地区位于扬子、印度、华北三大板块会聚所形成的独特的“倒三角形”构造区域内,系巴颜喀拉推覆造山带与南秦岭推覆造山带的复合部位,区域内出露地层较全,包括震旦系至第三系。区内酸性岩浆沿断裂侵位,呈岩脉产出。主要褶皱构造为降扎复背斜:系降扎岩片的主体,属白龙江复背斜的西端,其南界受玛曲——略阳断裂控制。复背斜总体呈近东西走向,核部由震旦纪和下古生代地层组成,两翼主要为上古生代地层对称分布。次级褶皱构造以两翼陡倾的紧密褶皱形式为主,并不同程度地被伴生的走向断裂切割。 2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在区域上跨及松潘——甘孜印支造山带与西秦岭印支造山带,位处岷江断裂和哲波——巴西断裂与玛曲——略阳断裂带交汇部位。区内出露地层除第四系外,皆为中三叠统扎尕山组灰至深灰色中至厚层状变质中至细粒砂岩、粉砂岩、板岩及薄层结晶灰岩的韵律式互层。 矿区褶皱构造属北西向巴西复式背斜的西段部分,包括达果主背斜、格日破向斜和且让破向斜。矿区断裂构造最发育的有NW向和NE向两组,其次为SN 向断裂。NW向断裂为成矿前或成矿期构造,NE向及SN向断裂为成矿后断裂。 矿区岩浆岩较发育,主要为晚印支——燕山期的中酸性岩体,以浅成相岩株状及超浅成相岩脉产出。规模较大的有阿西矿段的求让岩体,团结矿段的架干沟岩体。

语言学学术论文结论部分的语篇连贯性特征分析

语言学学术论文结论部分的语篇连贯性特征分析 语言学学术论文结论部分的语篇连贯性特征分析 一、引言 语篇连贯是一个大家熟知的概念,我们写的文章必须是连贯的才能被理解,这是我们学习写作时重点训练的技能,也是评判写作质量的重要标准。语篇连贯理论的研究大致始于20 世纪70 年代。Hall-iday 和Hasan(1976)的经典著作Cohesion in English系统地讨论了英语的衔接机制。虽然这是一部关于衔接的著作,但很多研究者将其视为早期的连贯性研究之作。后来,多位学者对衔接和连贯的概念进行了更为系统的界定。例如,Van Dijk(1977,1980)研究实现连贯的条件,并提出了经典的宏观结构理论。DeBeaugrande 和Dressle(r1981)把连贯性作为最重要的语篇特征之一,并讨论了连贯性与其他语篇特征的关系。Mann 和Thompson(1986,1987,1988)提出了修辞结构理论,从逻辑语义关系来讨论实现语篇连贯的条件。还有其他很多研究者(如Hobbs 1990;Eg-gins 1994;Givon 1995;Kehler 2002) 都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连贯的本质及其实现条件。 虽然当今出现了多种语篇连贯性的研究视角,但是我们认为系统功能的视角为语篇连贯性的研究提供了较具体、切实可行、可操作性强的分析程序和步骤,使得出的分析结果更可靠、全面、实用。因此,本文旨在通过系统功能视角下的连贯理论来尝试性地分析语言学学术论文结论部分的语篇连贯性特征,以增强中国学生在进行该部分写作上的语篇连贯性意识。

二、系统功能语法视角下的语篇连贯性理论 Halliday 和Hasan(1976)在《英语的衔接》一书中指出:“语篇就是在两个方面都连贯的一段话语,即它从情景语境方面考虑是连贯的,故在语域上是一致的;同时它本身是连贯的,故它是前后衔接的。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在他们看来,语篇连贯性可以通过衔接和语域一致两方面的条件来保证。同时,他们还指出了英语中五种最典型的衔接类型,即指称、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虽然该理论为语篇连贯性研究的实践提供了较为具体的理论框架,但是衔接的范围和语域一致性的定义仍没有得到清楚的解释。 国内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家们针对这点做了有力的论证和补充。朱永生(1997)进一步阐明了语域一致性的含义,即语域一致性具体指以下几个方面: (1) 上下文组织符合该类语篇通常的组织方式;(2)语篇的线性联系,即句际之间的语义联系;(3)语篇的整体联系,即能把全篇的内容置于其中的认知框架。另外,张德禄和刘汝山(2003)认为,语篇连贯是一个语义概念,因此语篇衔接机制的范围应该扩大到所有语义联系机制,包括结构性衔接、话语语义结构、外指性衔接机制和隐性信息衔接等。基于Halli-day 和Hasan 的连贯性理论、朱永生对语域一致性的界定和张德禄对衔接机制的扩展,我们初步得出了一个系统功能视角下的语篇连贯性研究模式,并要将其应用于语言学学术论文结论部分的语篇研究。 三、研究方法

内蒙古矿床地质特征简介

内蒙古矿床地质特征简介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内蒙古二连矿床地质特征简介 联系人:吴铁军 电 E-mail: 内蒙古二连矿床地质特征简介 二连矿床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境内,矿床属内蒙古高原二连—苏崩风蚀平台地貌,地势平坦,海拔为910m~1055m,属高原低丘陵草原地貌景观,为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冬寒夏热,多风少雨,气候干燥。 二连矿床分为努和南和苏北两个矿床,两矿床相距11km。矿床工作区中新生代沉积盖层有:上侏罗统查干诺尔组(J3c)、下白垩统巴彦花群(K1B)、上白垩统二连组(K2e)、古新统脑木根组(E1n)、下始新统巴彦乌兰组(E2b)、中始新统阿山头组(E2a)和伊尔丁曼哈组(E2y)、渐新统呼尔井组(E3h)、上新统宝格达乌拉组(N2b)和第四系(Q)等,其中二连组(K2e)是努和南和苏北矿床的赋矿层位。 两矿床均为非煤矿床,矿体为层状产出,沉积型矿床,埋藏浅,主矿体形态简单,矿石类型为砂岩、泥岩或泥质砂岩等,两矿床矿石成因相同,矿体的赋存状态相同,矿石的性质相近,只是埋藏深度与矿体厚度略有不同。所以,请专家在进行矿床地质资料分析时,可比照参考借鉴两矿床的地质资料,相互补充,相互完善。 以下是两矿床的地质特征资料,请专家审阅。 一、努和南矿床

1、地层及构造 二连组地层在本矿床大面积出露,上与古新统脑木根组不整合接触,下与下白垩统巴彦花群不整合接触,该组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主要发育湖泊沉积体系,岩性为绿黄色、灰黄色泥岩,具纹状层理;下段发育冲积扇—湖泊沉积体系,其中下部岩性为砖红色砂质砾岩、砂岩、泥质砂岩、粉砂岩、泥岩,上部岩性为蓝灰色—深灰色细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顶部为膏岩层。 其中,二连组下段是本矿床主要的含矿层位,具有矿床周边薄、中间厚的特点。根据地层特点划分为4个成因地层单元,现分述如下:Ⅰ亚层:厚度0~32m,平均22m。岩性为砖红色—褐色砂质砾岩、砂岩、泥质砂岩、粉砂岩、泥岩等,构成下粗上细的正韵律层,块状构造,属冲积扇沉积的岩性组合。 Ⅱ亚层:厚度0~52m,平均23m。岩性为蓝灰色、灰绿色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夹灰色、深灰色泥岩、泥灰岩等,构成下粗上细的正韵律层,层理构造不明显,属滨湖沉积的岩性组合。 Ⅲ亚层:厚度0~8m,平均5m。岩性为蓝灰色、深灰色、灰黑色泥岩,钙质泥岩、砂质泥岩,夹浅灰色、绿灰色泥灰岩,多具水平纹层理构造,属浅湖沉积的岩性组合。该亚层的上、下界面附近时矿体的主要产出部位。 Ⅳ亚层:厚度0~8m,平均6m。下部岩性为灰色、深灰色含石膏泥质粉砂岩,中部为灰白色砂泥质石膏岩,上部为灰色、灰绿色钙质或泥质胶

河南省砂金矿床地质特征_程书乐

第26卷 第1期2011年3月:46-50 地 质 找 矿 论 丛 Contr ibutio ns to Geo log y and M ineral Reso urces R esear ch Vol.26 No.1 M ar.2011:46-50 收稿日期: 2010-01-31 作者简介: 程书乐(1959-),男,湖北武汉人,工程师,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通信地址:河南省许昌市许继大道12号,河南省地质矿产 局第二地质勘查院;邮政编码:461000;E -mail:chyp222@sin https://www.360docs.net/doc/566339781.html, 河南省砂金矿床地质特征 程书乐,王怀智,胡 静,傅志国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勘查院,河南许昌461000) 摘 要: 河南省砂金矿床广泛分布于黄河、长江两大水系的支流中,具代表性的有淅川寺湾及嵩县高都川两矿床,其成因类型分属于河床-河漫滩型与阶地型两大类。矿体展布形态与全新统地层分布状态一致,为近水平沿现代河流边部赋存的长条带状。在地质找矿方面,在两大水系交汇处、河流地形的缓坡以及河流的内湾一侧均为寻找砂金矿床的有利区段。关键词: 砂金矿床;矿床地质;找矿有利区段;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 P613;P 618.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1412(2011)01-0046-05 0 引言 河南省砂金探明资源量在全省金矿资源总量中虽然所占比例不大,但分布范围很广(图1),在豫西的 嵩县、栾川、卢氏、灵宝及豫西南的淅川、西峡等地均有分布。黄河水系的伊河、洛河、颍河、朱阳河流域和长江水系的丹江、淇河、老鹳河流域为砂金的两大集中产区,矿点很多,探明资源量的有嵩县高都川、淅川寺湾、下集、荆紫关)下湾、西簧等砂金矿床。 河南省的砂金矿均产于第四纪河流冲积层中,分为阶地砂金、河床-河漫滩砂金两种类型。阶地砂金在豫西、豫西南地区的黄河、长江水系二、三级支流中均有分布。嵩县高都川砂金矿床即以阶地砂金为主,在淅川的丹江、淇河、老鹳河流域,阶地砂金分布虽广,但多未形成规模,成为民采的主要对象。阶地砂金矿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更新统中,部分则为第四系全新统。河床-河漫滩砂金矿在豫西的伊河、洛河和豫西南的丹江、淇河、老鹳河广泛分布,但探明的矿床多集中在淅川县境内。河床-河漫滩砂金矿的赋矿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属现代河床冲洪积层。 1 砂金矿床总体特征 河南省砂金矿的规模小且分布不均衡,已探明 图1 河南省砂金矿分布示意图F ig.1 Distributio n o f placer g old depo sits 1.中型矿床 2.小型矿床 3.矿点 矿床(点)名称: 1.灵宝朱阳2.卢氏范里3.栾川东庄4.嵩县德亭 5.嵩县高都川 6.临汝金沟 7.淅川荆紫关 8.淅川寺湾 9.淅川西簧10.西峡拱坊河11.淅川下集 资源量且具代表性的矿床有淅川寺湾、嵩县高都川2处,均为中型规模,其余均为小型或矿点。这一情 况与岩金的大部分探明资源量为大型矿床形成鲜明

大红山铁铜矿床地质特征-最新文档资料

大红山铁铜矿床地质特征 言:康滇地轴位于扬子准地台西南缘,是我国重要的元古 宙铁铜矿床集中分布区,产有大量赋存于元古宙变质火山沉积岩中的Fe-Cu 多金属矿床,其中大红山铁铜矿床为该区南部的代表性矿床。大红山矿床既是大型铁矿又是大型铜矿,两者密切共生,但又各自富集成独立矿体,所以它的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就特别引人注意。三十多年来,人们纷纷提出许多不同的认识,先后有岩浆热液成矿,火山喷发沉积成矿,火山喷发沉积―后期变质改 造成矿,火山喷发沉积一多阶段复合改造富集成矿等观点。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总结前人对矿床地质特征认识,为进一步研究矿床成因及矿区远景区勘查开发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成矿地质背景 大红山铁铜矿床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滇?_坳南端,介于红 河断裂与绿汁江断裂所夹持的三角地区。区内构造运动强烈,处于东?西向、南?北向及北?西向三组主要构造线的交汇地带。 从太古代末期开始,不同时期和不同阶段的构造运动在本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反映。所形成的构造线、构造形态和伴随的岩浆活动、变质作用自成体系,相互继承和干扰,致使本区地质构造趋于复杂化,对“大红山式"铁、铜矿的形成、富化和发展变化有着定的依存关系。矿床的形成与早元古代的海相基性岩浆喷发作用关系密切,在火山作用的过程中形成了较为丰富的以铜、铁为主,伴随有金、银、钒、钴、镍等元素的矿床。矿床具有火山喷溢和火山喷发沉积的特点,后期又经历了区域变质作用的改造,是经过多次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多成因复合型矿床。 二、矿床地质特征 2.1 地层 矿区仅出露两套地层,盖层为晚三叠世干海子组及舍资组;基底为早元古代大红山群,是一套古海底火山喷发?沉积变质岩系。大红山群主要见于大红山矿区及外围东么、河口等地,在矿区内赋存的大红山群地层出露比较完整,自下而上由老厂河组、曼岗河组、红山组、肥味河组及坡头组构成。矿段内铁、铜矿体产于大红山群曼岗河组、红山组地层中,简述含矿地层如下:

大红山铁铜矿床地质特征

大红山铁铜矿床地质特征 引言:康滇地轴位于扬子准地台西南缘,是我国重要的元古宙铁铜矿床集中分布区,产有大量赋存于元古宙变质火山沉积岩中的Fe-Cu多金属矿床,其中大红山铁铜矿床为该区南部的代表性矿床。大红山矿床既是大型铁矿又是大型铜矿,两者密切共生,但又各自富集成独立矿体,所以它的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就特别引人注意。三十多年来,人们纷纷提出许多不同的认识,先后有岩浆热液成矿,火山喷发沉积成矿,火山喷发沉积―后期变质改造成矿,火山喷发沉积一多阶段复合改造富集成矿等观点。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总结前人对矿床地质特征认识,为进一步研究矿床成因及矿区远景区勘查开发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一、成矿地质背景大红山铁铜矿床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滇中中?_坳南端,介于红河断裂与绿汁江断裂所夹持的三角地区。区内构造运动强烈,处于东?西向、南?北向及北?西向三组主要构造线的交汇地带。从太古代末期开始,不同时期和不同阶段的构造运动在本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反映。所形成的构造线、构造形态和伴随的岩浆活动、变质作用自成体系,相互继承和干扰,致使本区地质构造趋于复杂化,对“大红山式"铁、铜矿的形成、富化和发展变化有着一定的依存关系。矿床的形成与早元古代的海相基性岩浆喷发作用关系密切,在火山作用的过程中形成了较为丰富的以铜、铁为主,伴随有金、银、钒、钴、镍等元素的矿床。矿床具有火山喷溢和火山喷发沉积的特点,后期又经历了区

域变质作用的改造,是经过多次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多成因复合型矿床。 二、矿床地质特征 2.1 地层矿区仅出露两套地层,盖层为晚三叠世干海子组及舍资组;基底为早元古代大红山群,是一套古海底火山喷发?沉积变质岩系。大红山群主要见于大红山矿区及外围东么、河口等地,在矿区内赋存的大红山群地层出露比较完整,自下而上由老厂河组、曼岗河组、红山组、肥味河组及坡头组构成。矿段内铁、铜矿体产于大红山群曼岗河组、红山组地层中,简述含矿地层如下: 2.1.1曼岗河组(Ptdm):是大红山铜矿的产出层位。其组成以钠质火山沉积岩为特征,火山岩以凝灰岩为主,全组构成一火山沉积旋回。自下而上分为四个岩段,下部一、二岩段以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为主,笫三岩段为火山沉积变质的绿片岩段,其间产大型的贫铁黄铜矿体(I号矿体),第四岩段为大理岩。 2.1.2红山组(Ptdh):大红山式铁矿即赋存与红山组地层中,自下至上分为三段。第一段为浅灰色变钠质熔岩及火山角砾岩,厚大的H1铁矿体产于其中;第二段为绿色片岩,产铁铜共生的山号铜铁矿;第三段为角闪变钠质熔岩,其顶部赋存V号铁矿,下部产有W号铁矿。 2.2 矿区岩浆岩 矿区变质火山岩种类较多,其中较主要的有角斑岩、角斑质火山凝灰岩、角斑质凝灰角砾岩,细碧岩、细碧质凝灰岩等。次火山岩则有石英钠长斑岩、变斑状辉绿岩、辉长辉绿岩及石英钠长白云石岩等。 综合本区各类火山岩和次火山岩的岩石特征,并结合其化学成分特点,可知本区各类火山岩具有以下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