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和混凝剂

合集下载

混凝的过程

混凝的过程

混凝的过程混凝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式将悬浮在水中的细小颗粒(包括固体和液体),聚集成较大和较重的颗粒,以便于沉淀和过滤。

在水资源处理、废水处理、饮用水净化、工业生产等领域广泛应用。

混凝的过程包括了混凝剂的投加、混合、快速升华和沉淀,其中混凝剂是决定混凝作用效果的关键因素。

混凝剂的分类及特点混凝剂是混凝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一般分为无机混凝剂和有机混凝剂两大类。

其中,无机混凝剂以铁盐、铝盐、钙盐等的氢氧化物、磷酸盐和硅酸盐等为主要原料,有机混凝剂则主要由有机高聚物、聚合物和高分子化合物制成。

两种混凝剂在应用上各有优劣。

无机混凝剂在高碱度条件下能够形成大量的沉淀,并且对胶体颗粒、溶解有机物和杂质高效地去除。

此外,在处理水中暴露出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方面也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但无机混凝剂需要在高碱度条件下操作,需加入较多的混凝剂才能达到较好的混凝效果,消耗的药剂较多,大量沉淀物的处理也会增加后续工序的难度和成本。

有机混凝剂能够形成比无机混凝剂更大的沉淀颗粒,对胶体颗粒和溶解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较好。

此外,有机混凝剂对水的pH值和盐度影响较小,处理后废水的综合效果也比较好。

但有机混凝剂的耗量较大,而且药剂的质量和稳定性有时难以保证,应用范围相对有限。

混凝剂的选择需要结合实际的水质情况、混凝效果和环保要求等因素作出合理的决策。

在市场上也可以采用多种混凝剂的组合,比如将无机混凝剂和有机混凝剂,或不同类型的无机混凝剂进行混合使用,以更好地解决废水和水资源处理中的问题。

混凝的步骤及影响因素混凝的过程一般包括混凝剂物料投加、混合、快速升华和沉淀等几个阶段。

混合阶段是混凝的关键步骤,需要充分搅拌混合以便于混凝剂与水中颗粒的有效接触,形成稳定的凝聚物。

混合时间等操作参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包括水质、混凝剂种类和投加量、pH值、温度、搅拌速度等因素确定。

在混合阶段,混凝剂的性质和特点也会对混合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快速升华阶段通常是靠气泡或其他升华工具来实现。

常用的混凝剂是什么

常用的混凝剂是什么

常用的混凝剂是什么
1、硫酸铝,含有不同数量的结晶水外观为白色,光泽结晶。

硫酸铝易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
2、聚合氯化铝,这是一种无机高分子混凝剂。

六十年代,日本在制造与应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逐步取代硫酸铝的趋势;
3、三氯化铁三氯化铁是一种常用的混凝剂,是黑褐色的结晶体,有强烈吸水性,极易溶于水,其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增加,形成的矾花,沉淀性能好,处理低温水或低浊水效果比铝盐好;
4、硫酸亚铁,使用硫酸亚铁时应将二价铁先氧化为三价铁,然后再起混凝作用;
5、碳酸镁,铝盐与铁盐作为混凝剂加入水中形成絮体随水中杂质一起沉淀于池底,作为污泥要进行适当处理以免造成污染;
6、有机合成高分子混凝剂高分子混凝剂一般都是线型高分子聚合物,它们的分子呈链状,并由很多链节组成,每一链节为一化学单体,各单体以共价键结合。

聚合物的分子量是各单体的分子量的总和,单体的总数称聚合度。

第三节 混凝

第三节 混凝
第三节 混凝



混凝原理 混凝剂与助凝剂 混凝工艺过程及设备 操作管理 澄清池
钱意
一、混凝原理

混凝就是通过向水中投加一些药剂(常称混凝剂)使水中 难以沉淀的细小颗粒(粒径大致在1~100μ m)及及胶体颗 粒脱稳并互相聚集成粗大的颗粒而沉降,从而实现与水分 离,达到水质的净化。

混凝的原理:双电层作用(低分子电解质对胶体微粒产生 电中和以引起胶体微粒凝聚)和化学架桥作用(胶体微粒对 高分子物质具有强烈的吸附作用,各微粒依靠高分子的连 接作用构成某种聚集体,结合成为絮状物)。
混凝机理简介

压缩双电层机理 吸附电中和机理 吸附架桥机理 沉淀物网捕机理



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


PH值 水中pH值对混凝剂的水解及其形成的难溶盐溶解度、凝聚 效果等有直接影响,不同的混凝剂,对其产生混凝作用时 的最佳pH值有不同的要求。 水温 水温以 20℃~30℃ 为宜。水温低时,因无机盐类混凝剂 的水解是吸热反应,不利于混凝剂如硫酸铝的水解,且水 温低时水的粘度大,颗粒的布朗运动强度减弱,不利于胶 体脱稳和絮凝物的成长。铝盐作为混凝剂时,水温对混凝 效果有较大影响;铁盐作为混凝剂时,水温对混凝效果影 响不大。
胶体粒子的结构及其电位分布
电泳与电渗

电泳现象是指在电场作用下,胶体微粒能向一个电极方向 移动的现象。也可认为有一部分液体渗透过了胶体微粒间 的孔隙而移向相反的电极,这种液体在电场中透过多孔性 固体的现象称为电渗。电泳现象说明胶体微粒是带电的。 当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体微粒向阴极运动,说明该类胶 体微粒带正电;向阳极运动,则说明该类胶体微粒带负电。

W—溶液池的容积,m³ a—混凝剂最大用量,mg/L Q—处理的水量,m³/h c—溶液浓度,一般用10%~20% n—每昼夜配制溶液的次数,一般为2~6次 溶药池容积:W1=(0.2~0.3)W

水处理的混凝方法与混凝剂

水处理的混凝方法与混凝剂

水处理的混凝方法与混凝剂发表时间:2009-05-22T09:15:35.263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5月上旬刊供稿作者:张丽娟[导读] 在诸多的水处理方法中,混凝法是一种最常用的水处理物化方法。

摘要:在诸多的水处理方法中,混凝法是一种最常用的水处理物化方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向水中加入混凝剂而使胶体脱稳产生絮凝,从而去除污染物的方法。

影响混凝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温度、PH值、水力条件、絮凝剂投加量和性质等,调节好这些因素能达到很高的去除效果。

关键词:水处理混凝硫酸铝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聚丙烯酰胺0 引言在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处理中,有一种很重要的物化处理方法:混凝法。

这种水处理方法应用广泛,各种污染指标去除率高。

下面对这一方法进行简单介绍。

1 混凝法1.1 混凝法的概念在天然水中和各种废水中,物质在水中存在的形式有三种:离子状态、胶体状态和悬浮状态。

一般认为,颗粒粒径小于1nm的为溶解物质,颗粒粒径在1~100nm的为胶体物质,颗粒粒径在100nm~1mm为悬浮物质。

其中的悬浮物质是肉眼可见物,可以通过自然沉淀法进行去除;溶解物质在水中是离子状态存在的,可以向水中加入一种药剂使之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物质,然后用自然沉淀法去除掉;而胶体物质由于胶粒具有双电层结构而具有稳定性,不能用自然沉淀法去除,需要向水中投加一些药剂,使水中难以沉淀的胶体颗粒脱稳而互相聚合,增加至能自然沉淀的程度而去除。

这种通过向水中加入药剂而使胶体脱稳形成沉淀的方法叫混凝法,所投加的药剂叫混凝剂。

1.2 混凝的基本原理废水中的胶体物质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可以吸附液体介质中的正离子或负离子或极性分子等,使固液两相界面上的电荷呈不平衡分布,在界面两边产生电位差,这就是胶体微粒的双电层结构。

形成双电层结构的微粒的整个胶体结构就称为胶团,整个胶团是电中性的。

胶团中心是带有电荷的固体微粒本身,称为胶核。

胶核所带电荷的符号就是胶体所带电荷的符号。

混凝和混凝剂

混凝和混凝剂

混凝和混凝剂混凝的目的在于通过向水中投加一些药剂(通常称为混凝剂及助凝剂),使水中难以沉淀的胶体颗粒能互相聚合,长大至能自然沉淀的程度。

这个方法称作混凝沉淀。

在给水处理和废水处理中混凝沉淀都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混凝处理中包括凝聚和絮凝两个阶段。

在凝聚阶段水中的胶体双电层被压缩失去稳定而形成较小的微粒;在絮凝阶段这些微粒互相聚结(或由于高分子物质的吸附架桥作用相助)形成大颗粒絮体,这些絮体在一定的沉淀条件下可以从水中分离去除。

一、混凝剂与助凝剂(一)常用的无机盐类混凝剂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常用的无机盐类混凝剂见表1-1。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表1-1 常用的无机盐类混凝剂(二)常用的有机合成高分子混凝剂及天然絮凝剂常用的有机合成高分子混凝剂(又称絮凝剂)及天然絮凝剂见表1-2。

表1-2 常用有机合成高分子混凝剂及天然絮凝剂(三)常用的助凝剂常用的助凝剂见表1-3。

表1-3 常用的助凝剂二、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与混凝剂的选择(一)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比较复杂,其中主要由水质本身的复杂变化引起,其次还要受到混凝过程中水力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1.水质工业废水中的污染物成分及含量随行业、工厂的不同而千变万化,而且通常情况下同一废水中往往含有多种污染物。

废水中的污染物在化学组成、带电性能、亲水性能、吸咐性能等方面都可能不同,因此某一种混凝剂对不同废水的混凝效果可能相关很大。

另外有机物对于水中的憎水胶体具有保护作用,因此对于高浓度有机废水采用混凝沉淀方法处理效果往往不好。

有些废水中含有表面活性剂或活性染料一类污染物质,通常使用的混凝剂对它们的去除效果也大多不理想。

2.pH值pH值也是影响混凝的一个主要因素。

常用的混凝剂有哪些

常用的混凝剂有哪些

常用的混凝剂有哪些1、无机混(絮)凝剂无机低分子絮凝剂有氯化铝、硫酸铝、硫酸铁、氯化铁等。

其聚集速度慢,形成的絮状物小,腐蚀性强,在水处理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问题,而逐渐被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所取代。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是在传统铝盐、铁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水处理剂,价格较低廉,净水效果好。

PAC聚合氯化铝的混凝性能好,生成的矾花大,投药量少,效率高,沉降快,适合水质范围较宽。

主要用于饮用水和工业给水的净化。

同时还能用于去除水中所含的铁、锰、铬、铅等重金属,以及氟化物和水中含油等,故可用于处理多种工业废水。

PAFC聚合氯化铝铁是一种新型的无机高分子净水剂,产品中铝铁二者的配比是可调的,以适应不同水质的需求,已分别在石化、钢铁、煤炭工业等废水的净化处理中得到应用。

结果表明,该药剂质优、价廉,是一种新型、高效、稳定的净水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有人通过实验比较得出PAFC的净水效果稍好于PAC,但PAFC加药成本比PAC 少得多。

PFS聚合硫酸铁具有良好的絮凝和吸附作用,广泛应用于原水,饮用水、自来水、工业用水、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处理。

聚合硫酸铝(PAS)是一种使用最广的混凝剂,主要用于饮用水和工业用水的净化处理。

2、有机高分子混凝剂与无机絮凝剂相比,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用量少,絮凝速度快,受共存盐类、介质pH及环境温度影响小,生成污泥量也少;而且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分子可带—COO、—NH—、SO3、—OH等亲电基团,可具链状、环状等多种结构,利于污染物进入絮体,脱色性好。

一般有机絮凝剂的色度去除较无机絮凝剂高20%左右。

3、微生物混凝剂微生物絮凝剂是利用生物技术,从微生物或其分泌物提取、纯化而获得的一种安全、高效、能自然降解的新型水处理剂,至今发现具有絮凝性的微生物已超过17种,包括霉菌、细菌、放线菌和酵母菌等。

它分为:(1)直接利用微生物细胞的絮凝剂,如某些细菌、霉菌、放线菌和酵母,他们大量存在于土壤、活性污泥和沉积物中;(2)利用微生物细胞壁提取物的絮凝剂,如酵母细胞壁的葡聚糖、甘露聚糖、蛋白质和N-乙酰葡萄糖胺等成分;(3)利用微生物细胞代谢产物的絮凝剂,微生物细胞分泌到细胞外的代谢产物是细胞的荚膜和粘液质,除水外,其主要成分为多糖及少量多肽、蛋白质、脂类及其复合物。

混凝絮凝凝聚三者关系

混凝絮凝凝聚三者关系

混凝絮凝凝聚三者关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水是个无处不在的东西,洗脸、喝水、游泳,甚至是做饭,都少不了它的身影。

但是,有时候水里的杂质、污染物就像不速之客,让人头疼。

于是,这里就要提到三个“小伙伴”:混凝、絮凝和凝聚。

听起来可能有点陌生,但其实它们就像水处理的三位英雄,各有各的绝活,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绝对让你大开眼界!1. 什么是混凝?首先,我们得说说混凝。

这个词听起来有点复杂,其实就像是把水里的小颗粒、杂质聚集在一起,让它们不再四处游荡。

就好比你在学校里,班里的小伙伴们不小心分散了,老师让大家聚在一起,形成一个“队伍”。

在水处理的过程中,混凝剂就像老师的指挥棒,把那些小颗粒聚集到一起,形成比较大的“团体”,这样一来,后面的处理就容易多了。

1.1 混凝剂的作用混凝剂的作用就像调味品,让水的味道和质量瞬间提升。

最常用的混凝剂是铝盐和铁盐,这些东西一旦投入水中,就开始发挥魔法,让那些小颗粒们相互吸引,像是“牵手”一样,一点点聚拢起来,直到形成了大块的“凝聚物”。

1.2 混凝的步骤混凝的步骤也很简单。

首先,把混凝剂加入水中,然后搅拌,接着就静静等待。

就像煮面一样,先把面条放进去,再加水,最后耐心等待它煮熟。

这一过程只需要一小会儿,结果就会让你惊喜。

2. 再说说絮凝接下来咱们聊聊絮凝。

刚才说到混凝是把小颗粒聚到一起,而絮凝就是进一步把这些已经聚集在一起的颗粒,变得更大、更稳固。

就像是把积木搭建得更高更稳,免得一碰就倒。

这个过程可是相当关键,毕竟在水处理过程中,颗粒要足够大,才能顺利沉淀下来。

2.1 絮凝剂的角色絮凝剂就像是调皮的小孩子,专门用来让已经聚集的颗粒更进一步亲密无间。

它的工作就是把这些颗粒再粘合在一起,形成更大的“絮体”。

这样一来,水变得更清澈,处理起来也更简单。

常见的絮凝剂有一些高分子聚合物,它们就像水中的胶水,拉近颗粒间的距离。

2.2 影响絮凝的因素不过,絮凝可不是随便就能做到的哦!温度、pH值、混凝剂的种类等等,都能影响到絮凝的效果。

混凝剂

混凝剂

混凝剂编辑词条目录1用途2选用原则3投加方式4应用5产品种类编辑本段用途混凝剂主要用于生活饮用水的净化和工业废水,特殊水质的处理(如含油污水,印染造纸污水、冶炼污水,含放射性特质,含Pb,Cr等毒性重金属和含F污水等)。

此外在精密铸造、石油钻探、制革、冶金造纸等方面也有广泛用途。

混凝剂就是在水处理过程中可以将水中的胶体微粒子相互粘结和聚集在一起的物质,通常混凝剂分为有机混凝剂和无机混凝剂两大类。

混凝的过程就是在水处理的过程中加入药剂,使杂质产生凝聚、絮凝的过程。

给水处理:以地面水为水源时,去除浊度和细菌。

经混凝沉淀后一般浊度小于10 度。

废水处理工业废水:用于处理一些特殊的废水,脱色、去除悬浮物等印染废水处理:适用于含颜料、分散染料、水溶性分子量较大的等染料废水处理。

混凝剂的选择与染料种类有关,需做混凝试验。

可以单独用无机混凝剂,也可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联用。

采用PAC 混凝剂,投加量为140mg/L 时,TO C 去除率为68%。

含油废水处理:乳化油颗粒小、表面带电荷,加混凝剂,压缩双电层。

通常采用混凝气浮工艺。

混凝剂作为水处理药剂的具体用途:1、不需加其它助剂,絮凝体形成快而粗大,活性高,沉性高,沉淀快。

因而对高浊度水的净化效果特别明显。

2、适应PH值范围宽,降低原水中PH值小,因而对管道设备无腐蚀作用。

3、脱色、去污力强。

净水效果是AL2(SO4)3的4-6倍,ALCL3的3-5倍。

用量小,效力大;成本低,效益高。

编辑本段选用原则混凝剂种类繁多,如何根据水处理厂工艺条件、原水水质情况和处理后水质目标选用合适的混凝药剂,是十分重要的。

混凝剂品种的选择应遵循以下一般原则:(1)混凝效果好。

在特定的原水水质、处理后水质要求和特定的处理工艺条件下,可以获得满意的混凝效果。

(2)无毒害作用。

当用于处理生活饮用水时,所选用混凝剂不得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成分;当用于工业生产时,所选用混凝药剂不得含有对生产有害的成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和混凝剂
混凝的目的在于通过向水中投加一些药剂(通常称为混凝剂及助凝剂),使水中难以沉淀的胶体颗粒能互相聚合,长大至能自然沉淀的程度。

这个方法称作混凝沉淀。

在给水处理和废水处理中混凝沉淀都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混凝处理中包括凝聚和絮凝两个阶段。

在凝聚阶段水中的胶体双电层被压缩失去稳定而形成较小的微粒;在絮凝阶段这些微粒互相聚结(或由于高分子物质的吸附架桥作用相助)形成大颗粒絮体,这些絮体在一定的沉淀条件下可以从水中分离去除。

一、混凝剂与助凝剂
(一)常用的无机盐类混凝剂
常用的无机盐类混凝剂见表1-1。

表1-1 常用的无机盐类混凝剂
名称分子式一般介绍
精制硫酸
铝Al2(SO4)3·18H2O
(1)含无水硫酸铝50%~52%
(2)适用于水温为20~40℃
(3)当pH=4~7时,主要去除水中有机物
pH=5.7~7.8时,主要去除水中悬浮物
pH=6.4~7.8时,处理浊度高、色度低
(小于30度)的水
(4)湿式投加时一般先溶解成10%~20%的溶液
工业硫酸
铝Al2(SO4)3·18H2O
(1)制造工艺较简单
(2)无水硫酸铝含量各地产品不同,设计时一般可采
用20%~25%
(3)价格比精制硫酸铝便宜
(4)用于废水处理时,投加量一般为50~200mg/L
(5)其他同精制硫酸铝
明矾
Al2(SO4)3·
K2SO4·24H2O
(1)同精制硫酸铝(2)、(3)
(2)现已大部分被硫酸铝所代替
硫酸亚铁(绿矾)FeSO4·7H2O
(1)腐蚀性较高(2)矾花形成较快,较稳定,沉淀时
间短(3)适用于碱度高,浊度高,pH=8.1~9.6的水,
不论在冬季或夏季使用都很稳定,混凝作用良好,当pH
值较低时(<8.0),常使用氯来氧化,使二价铁氧化成
三价铁,也可以用同时投加石灰的方法解决
三氯化铁FeCl3·6H2O (1)对金属(尤其对铁器)腐蚀性大,对混凝土亦腐蚀,对塑料管也会因发热而引起变形
(2)不受温度影响,矾花结得大,沉淀速度快,效果较好
(3)易溶解,易混合,渣滓少
(4)适用最佳pH值为6.0~8.4
聚合氯化
铝[Al n(OH)m Cl3n-m]
(通式)
简写PAC
(1)净化效率高,耗药量少,过滤性能好,对各种工
业废水适应性较广
(2)温度适应性高,pH适用范围宽(可在pH=5~9的
范围内),因而可不投加碱剂
(3)使用时操作方便,腐蚀性小,劳动条件好
(4)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成本较三氯化铁低
(5)是无机高分子化合物
(二)常用的有机合成高分子混凝剂及天然絮凝剂
常用的有机合成高分子混凝剂(又称絮凝剂)及天然絮凝剂见表1-2。

表1-2 常用有机合成高分子混凝剂及天然絮凝剂
名称分子式或代

一般介绍
聚丙烯酰胺代号PAM (1)目前被认为是最有效的高分子之一,在废水处
理中常被用作助凝剂,与铝盐或铁盐配合使用
(2)与常用混凝剂配合使用时,应按一定的顺序先
后投加,以发挥两种药剂的最大效果
(3)聚丙烯酰胺固体产品不易溶解,宜在有机械搅
拌的溶解槽内配制成0.1%~0.2%的溶液再进行投加,稀释后的溶液保存期不宜超过1~2周
(4)聚丙烯酰胺有极微弱的毒性,用于生活饮用水
净化时,应注意控制投加量
(5)是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为非离子型;通过
水解构成阴离子型,也可通过引入基团制成阳离子型;目前市场上已有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产品出售
脱色絮凝剂代号脱色I号(1)属于聚胺类高度阳离子化的有机高分子混凝剂,液体产品固含量70%,无色或浅黄色透明粘稠液体(2)贮存温度5~45℃,使用pH值7~9,按
1:50~1:100稀释后投加,投加量一般为
20~100mg/L,也可与其他混凝剂配合使用
(3)对于印染厂、染料厂、油墨厂等工业废水处理具有其他混凝剂不能达到的脱色效果
天然植物改性高分子絮凝剂
(1)由691化学改性制得,取材于野生植物,制备
方便,成本较低
(2)宜溶于水,适用水质范围广,沉降速度快,处
理水澄清度好
(3)性能稳定,不易降解变质
(4)安全无毒
F691刨花木、白胶粉
天然絮凝剂
F703绒稿(灌木类、皮、根、叶亦可)(三)常用的助凝剂
常用的助凝剂见表1-3。

表1-3 常用的助凝剂
名称分子式一般介绍
氯Cl2(1)当处理高色度废水及用作破坏水中有机物或去除臭味时,可在投混凝剂前先投氯,以减少混凝剂用量
(2)用硫酸亚铁作混凝剂时,为使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可在水中投氯
生石灰CaO (1)用于原水碱度不足
(2)用于去除水中的CO2,调整pH值(3)对于印染废水等有一定的脱色作用
活化硅酸、活化水玻璃、泡花碱Na2O·xSiO2·y
H2O
(1)适用于硫酸亚铁与铝盐混凝剂,可缩短混凝
沉淀时间,节省混凝剂用量
(2)原水浑浊度低、悬浮物含量少及水温较低
(约在14℃以下)时使用,效果更为显著
(3)可提高滤池滤速,必须注意加注点
(4)要有适宜的酸化度和活化时间
二、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与混凝剂的选择
(一)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
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比较复杂,其中主要由水质本身的复杂变化引起,其次还要受到混凝过程中水力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1.水质
工业废水中的污染物成分及含量随行业、工厂的不同而千变万化,而且通常情况下同一废水中往往含有多种污染物。

废水中的污染物在化学组成、带电性能、亲水性能、吸咐性能等方面都可能不同,因此某一种混凝剂对不同废水的混凝效果可能相关很大。

另外有机物对于水中的憎水胶体具有保护作用,因此对于高浓度有机废水采用混凝沉淀方法处理效果往往不好。

有些废水中含有表面活性剂或活性染料一类污染物质,通常使用的混凝剂对它们的去除效果也大多不理想。

2.pH值
pH值也是影响混凝的一个主要因素。

在不同的pH值条件下,铝盐与铁盐的水解产物形态不一样,产生的混凝效果也会不同。

由于混凝剂水解反应过程中不断产生H+,因此要保持水解反应充分进行,水中必须有碱去中和H+,如碱不足,水的pH值将下降,水解反应不充分,对混凝过程不利。

3.水温对混凝效果也有影响,无机盐混凝剂的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水温低
时不利于混凝剂水解。

水的粘度也与水温有关,水温低时水的粘度大,致使水
分子的布朗运动减弱,不利于水中污染物质胶粒的脱稳和聚集,因而絮凝体形
成不易。

4.水力学条件及混凝反应的时间
把一定的混凝剂投加到废水中后,首先要使混凝剂迅速、均匀地扩散到水中。

混凝剂充分溶解后,所产生的胶体与水中原有的胶体及悬浮物接触后,会
形成许许多多微小的矾花,这个过程又称为混合。

混合过程要求水流产生激烈
的湍流,在较快的时间内使药剂与水充分混合,混合时间一般要求几十秒至2
分钟。

混合作用一般靠水力或机械方法来完成。

在完成混合后,水中胶体等微小颗粒已经产生初步凝聚现象,生成了细小
的矾花,其尺寸可达5μm以上,但还不能达到靠重力可以下沉的尺寸(通常需要0.6~1.0mm以上)。

因此还要靠絮凝过程使矾花逐渐长大。

在絮凝阶段,要求水流有适当的紊流程度,为细小矾花提供相碰接触和互相吸附的机会,并且
随着矾花的长大这种紊流应该逐渐减弱下来。

反应时间(T)一般控制在10~30mim。

反应中平均速度梯度(G)一般取30~60s-1,并应控制GT值在104~10 5
范围内。

(二)混凝剂的选择
针对处理某种特定的废水选择适应的混凝剂时,通常由综合以下几方面的
考虑来确定。

(1)处理效果好,对希望去除的污染物有较高的去除率,能满足设计要求。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有时需要两种或多种混凝剂及助凝剂同时配合使用。

(2)混凝剂及助凝剂的价格应适当便宜,需要的投加量应当适中,以防止由于价格昂贵造成处理运行费用过高。

(3)混凝剂的来源应当可靠,产品性能比较稳定,并应宜于储存和投加方便。

(4)所有的混凝剂都不应对处理出水产生二次污染。

当处理出水有回用要求时,要适当考虑出水中混凝残余量所造成的轻微色度等影响(例如采用铁盐
作混凝剂时)。

结合以上因素的考虑,通常采用实际废水水样由实验室烧杯试验,对宜于采用的混凝剂及投加量来进行初步筛选确定。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一般还应对初步确定的结果进行扩大的动态连续试验,以求取得可靠的设计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