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

部编人教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地震中的父与子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
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
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有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
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到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是儿子的声音__父亲大喊__阿曼达__我的儿子__(1)给文章的最后一段加上标点符号。
是儿子的声音________ 父亲大喊________ 阿曼达________ 我的儿子________(2)“失”的意思有:①失掉;过失;②没有把握住;③找不着;④改变常态;⑤没有达到目的。
文中有两个划线的“失”字,第一个取意思________,第二个取意思________。
(3)找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
你从父亲的外貌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4)读一读文中画线的句子,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答案】(1)!;:“;!;!”(2)②;④(3)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父亲的心中只有儿子,他一直在坚持地挖着,他要亲手救出自己的儿子。
(4)父亲为了救儿子,整整挖了36小时,突出了挖的时间之长,之艰难。
这样写,表现出艰难的过程,更能体现父亲执着的信念和父救子所克服的巨大困难。
【10篇】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10篇】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1.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按要求做。
五位壮士顺利地完成掩护任务,准备转移。
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容易暴露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另一条是通向三面悬崖的莲花瓣、棋盘陀顶峰。
走哪一条路呢?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莲花瓣走去。
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1)给下面的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壮士________①强壮;②雄壮;③加强,使壮大绝路________①断绝;②完全没有了;③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
(2)概括写出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3)读了这段话,五壮士的________精神深深感动了我。
【答案】(1)③;②(2)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五壮士不顾自身危险,把敌人引上绝路——棋盘陀顶峰。
(3)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字多义的理解掌握情况,要结合语境去理解。
壮士:加强,使壮大。
绝路:完全没有了;(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记人的文章要抓住,课文写的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然后概括主要内容,(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多义字的理解,先理解字义,然后根据词语的意思再一一对号座。
(2)此题考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能力。
(3)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2.中国老一辈革命家把自己当成普通老百姓的不乏其人。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普通的人,伟大的心我的家住在西郊一个叫挂甲屯的幽静的小村,离我的住宅不远有一处荒废了多年的吴家花园。
1959年下半年,吴家花园搬来了一个新住户。
不久,人们就常常看到一位老人背着双手在村街的土路上沉思漫步。
后来,也不知谁走露了“风声”,小村子里的人们都知道了这个新住户就是被罢了官的彭老总。
【10篇】新版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10篇】新版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水滴”船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是生活在海洋里的哺乳动物——鲸。
其中,最大的蓝鲸身长约几十米,体重一百吨左右,相当于十几头大象或三十多头公牛。
谁能想到,如此庞大的鲸,_____(竟竞)是海洋中最优秀的游泳健将之一。
“海上霸王”——虎鲸,每小时可游五十五千米;抹香鲸还是海洋中的潜水冠军呢!另外,大鲸还有这样一些本领:从静止不动,立_____(即既)达到全速游动,又能立即“刹车”;既能快速下潜,也能快速上浮。
这些本领,是任何舰艇都望尘莫及的。
鲸的体形特殊:硕大的头部,急速收缩的尾部,前肢演变成不大的鳍,后肢已经退化,整个身体像一_____(棵颗)拉长的“水滴”。
这类体形能大大减少水的阻力,十分适应在水中活动,这样就给舰船设计师们带来了灵感。
他们由大鲸的体形联想到船舶,设计了多种水滴似的鲸形船。
(已以)_____往的一些客轮、货轮的水下部分都是刀形,现在都改成鲸形,有的超级油轮也模(仿妨)_____鲸的体形,因而加快了航速。
原先的核潜艇是雪茄形的,现在,出现了一些水滴形的现代化水下核潜艇。
与雪茄形的核潜艇相比,水滴形核潜艇所受到的水的阻力可以减少很多,再加上核动力装置,功率有所增加,在水下航行时,速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1)用选择文中的括号内用得正确的字。
________(竟竞)是立________(即既)一________(棵颗)(已以)________往模________(仿妨)(2)“这些本领,是任何舰艇都望尘莫及的。
”这句话中“望尘莫及”的意思是:________。
“这些本领”指的是________(多选)A.从静止不动,立即达到全速游动,又能立即“刹车”。
B.捕食技巧。
C.既能快速下潜,也能快速上浮。
D.伪装能力。
(3)选择正确的说法________①鲸的体形适宜游泳。
②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
③鲸有蓝鲸、白鲨、虎鲸、抹香鲸等种类。
【10篇】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

【10篇】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时,我已饿(的地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如果口袋里有钱该多好!去吃一碗热热的面条,回到这里时,已经有人给摆上了一张沙发,坐上去舒舒服服地接着看。
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持支撑)着,有时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每当书店的日光灯忽然(的地得)亮了起来,我才发觉已经站在这里读了两个多钟头了。
我合上书,咽(yè yān yàn)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力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hún hùn)身轻松。
这时____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____记住____你们是吃饭长大的____也是读书长大的____(1)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字、词和读音。
饿________(的地得)(支持支撑)________着忽然________(的地得)咽________(yè yān yàn)了所有的________(智力智慧)浑________(hún hùn)身轻松(2)请给第三段中缺少标点的语句填上标点。
这时________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________记住________你们是吃饭长大的________也是读书长大的________(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当“我”饥肠辘辘时,“我”________。
当“我”腿真酸时,“我”________。
(4)你是如何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把你的感受、理解用几句话写出来。
【答案】(1)得;支撑;地;yàn;智慧;hún(2),;:“;,;,;!”(3)做白日梦;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靠存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4)“吃饭长大”指的是人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指的是人精神、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真正健康的人。
【10篇】新部编人教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

【10篇】新部编人教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1.阅读文章,完成文后练习。
敬重卑微①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
它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
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
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
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流动:我仿佛听见噼哩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假如没有抱成团的智慧,假如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绝对全军覆没。
生命的渺小、体力的(单薄卑微微薄)并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单薄卑微微薄)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单薄卑微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表,刺痛我的灵魂。
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②?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_______体积,_______精神。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注释】①卑微:地位低下而渺小。
②玩世不恭:不把现实社会放在眼里,对什么事都采取不严肃的态度。
(1)把短文括号中合适的词语选出来。
体力的________(单薄卑微微薄)命运的________(单薄卑微微薄)(单薄卑微微薄)________的力量(2)在第八自然段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________体积,________精神。
(3)联系短文内容理解句子,然后回答问题。
①在第七自然段中共有两个问句。
第一个是反问句,改为陈述句:________第二个也是反问句,这句话实际上是启发我们:碰到困难,受到挫折时,________②文章的最后一句话运用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个成语。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鲸是胎生的,幼鲸靠吃母鲸的奶长大。
这些特征也说明鲸是哺乳动物。
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十多米长,七吨重,一天能长三十千克到五十千克,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
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年到一百年。
(1)这段话运用________的说明方法。
(2)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鲸的两个明显特点:一是:________。
二是:________。
(3)说鲸是哺乳动物,其根据是:________。
(4)对划线的词“就”“一般”在文中的作用解说正确的是()A. “就”表明长须鲸刚一出生就很大。
B. “一般”表明鲸鱼的寿命都不会超过一百岁。
C. 这两个词没有什么作用,可以删去。
【答案】(1)列数字(2)鲸的哺乳动物;鲸的生长速度快、寿命长(3)鲸是胎生的,幼鲸靠吃母鲸的奶长大(4)A【解析】【分析】(1)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
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语段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十多米长、七吨重、一天、长三十千克到五十千克、两三年、几十年到一百年”,这些都是列数字。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语段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列数字(2)1、鲸的哺乳动物2、鲸的生长速度快、寿命长(3)鲸是胎生的,幼鲸靠吃母鲸的奶长大(4)A【点评】(1)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语段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语段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
新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

新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学字与做人(节选)五岁那年,我开始学写汉字。
读和认字并不难,没过多久,我就能认好多汉字了,但是写汉字就没那么容易了。
我写的字不是上下脱节(jiējié)就是左右分家,很难合到一块儿去。
一天,妈妈让我抄一首唐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她指着我写的字说:“看你写的字真成了‘相见时难’了。
”我总是把那些合体字拆(chāi cāi)得七零八落,这次还是这样,“相”写成了“木目”,“难”写成了“又佳”,所有的部件都互不相让,各自为政。
“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因为你写字时从不想着其(qīqí)他的部分。
写字的原则是要时时想着它的邻居。
这个‘相’字,写时,‘木’字的右脚不能伸得太长,它还有个邻居‘目’呢!”妈妈一边在纸上写,一边讲着道理。
“凡事替他人想,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写汉字也同样。
”我学会汉字,更学会了做人。
(1)我能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脱节________(jiē jié)拆________(chāi cāi)得其________(qī qí)他(2)联系上下文,理解“各自为政”的意思,并用它写一句话。
(3)画出你感受最深的话,再谈一谈你的想法。
(4)你的字写得怎么样?展示一下吧!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你还知道李商隐的哪首诗?________【答案】(1)jié;chāi;qí(2)各自按自己的主张行事,互不配合。
(3)略(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登乐游原》等。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我会认的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
脱节(jié)、拆(chāi)得、其(qí)他。
【10篇】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10篇】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最大的麦穗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
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
那正是成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了麦地。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
看看这一株,摇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
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麦穗还在前面呢。
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
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
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到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我能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沉甸甸的________ 苍老的________ 准确的________不失时机地________ 用心地________ 一再地________(2)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用曲线画出一个拟人句。
(3)瞧,短文怎么没有结尾?快来试一试给它加个结尾吧!(4)此时此刻,你想说点什么?【答案】(1)麦穗;声音;判断;摘下;挑挑捡捡;错失良机(2)比喻句:大家听到了……的声音拟人句:无数株小麦……嘲笑他们。
(3)人的一生仿佛也是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
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学字与做人(节选)五岁那年,我开始学写汉字。
读和认字并不难,没过多久,我就能认好多汉字了,但是写汉字就没那么容易了。
我写的字不是上下脱节(jiējié)就是左右分家,很难合到一块儿去。
一天,妈妈让我抄一首唐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她指着我写的字说:“看你写的字真成了‘相见时难’了。
”我总是把那些合体字拆(chāi cāi)得七零八落,这次还是这样,“相”写成了“木目”,“难”写成了“又佳”,所有的部件都互不相让,各自为政。
“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因为你写字时从不想着其(qīqí)他的部分。
写字的原则是要时时想着它的邻居。
这个‘相’字,写时,‘木’字的右脚不能伸得太长,它还有个邻居‘目’呢!”妈妈一边在纸上写,一边讲着道理。
“凡事替他人想,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写汉字也同样。
”我学会汉字,更学会了做人。
(1)我能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脱节________(jiē jié)拆________(chāi cāi)得其________(qī qí)他(2)联系上下文,理解“各自为政”的意思,并用它写一句话。
(3)画出你感受最深的话,再谈一谈你的想法。
(4)你的字写得怎么样?展示一下吧!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你还知道李商隐的哪首诗?________【答案】(1)jié;chāi;qí(2)各自按自己的主张行事,互不配合。
(3)略(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登乐游原》等。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我会认的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
脱节(jié)、拆(chāi)得、其(qí)他。
(2)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各自为政:各自按自己的主张行事,互不配合。
造句:那群人做事情总是各自为政,结果总是十分糟糕(3)谈自己的看法,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主旨和哲理,合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4)考查对古诗背诵积累。
注重对名家名作名句的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如:蚕、蜡、炬、镜、蓬、殷。
【点评】(1)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解词义。
(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正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4)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位住在山中茅屋修行的禅师,有一天趁夜色到林中散步,在皎洁的月光下,他突然开悟了自性的般若(“般若”读“bō rě”,智慧).他喜悦地走回住处,眼见到自己的茅屋遭小偷光顾。
找不到任何财物的小偷要离开时候,在门口遇见了禅师。
原来,禅师怕甲小偷,一直站在门口乙,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早就把自己的外衣脱掉拿在手上。
小偷遇见禅师,正感到惊愕的时候,禅师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决不能你空手而回呀!夜凉了,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说着,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
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穿过明亮的月光,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
”禅师丙小偷走了以后,回到茅屋赤身打坐,他看着窗外的明月,进入空境。
第二天,他在阳光温暖的抚触下,从极深的禅室里睁开眼睛,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
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1)文中甲、乙、丙三处所填写的词最恰当的一组应是()A. 打扰窥视目送B. 惊动窥视护送C. 惊动等待目送D. 打扰等待护送(2)文中的小偷自始至终,一言不发,但我们仍可以清楚地看见他转变前后的心路历程。
请结合全文填空。
小偷初遇禅师感到________,在禅师的感召下,________,最后迷途知返________。
(3)作者对老禅师主要采用了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描写,塑造出禅师________的性格特点。
也正是这种人格力量,唤醒了小偷迷失的灵魂,使小偷________(成语)、迷途知返。
(4)结合上下文,解释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①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绐他。
②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5)给这篇小小说加一个题目。
【答案】(1)C(2)惊愕;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将禅师披在自己身上的外衣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3)语言;动作;善良宽容;翻然悔悟(4)①小偷是个灵魂堕落的人。
②象征禅师如明月一样善良的品行、高尚的人格。
(5)送一轮明月【解析】【分析】(1)填充题,一般要注意补写的内容与所给出的内容一致。
原来,禅师怕(惊动)小偷,一直站在门口(等待)。
禅师(目送)小偷走了以后,回到茅屋赤身打坐,他看着窗外的明月,进入空境。
(2)考查对课文的理解。
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就能从文中找到答案。
小偷初遇禅师感到(惊愕),在禅师的感召下,(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最后迷途知返(将禅师披在自己身上的外衣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
(3)考查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和人物性格的塑造。
常见的人物描写有:肖像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结合句子来判断。
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4)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撇开表面意思;找到在文章中的深层的意思。
依据课文内容可知,①可怜的人呀!小偷是个灵魂堕落的人。
②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象征禅师如明月一样善良的品行、高尚的人格。
(5)考查拟定标题。
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点评】(1)此题考查了词语填充。
(2)此题考查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3)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4)考查对重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5)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圆明园·残柱几支残柱,兀立着。
有人说,这是历史的历史的耻辱柱。
我说,不,侵略者的野心焚去了一卷诗章,却留下了民族心中的惊叹号!(1)“几支残柱,兀立着。
”这句诗带给你的感觉是________(2)“一卷诗章”在这里是指________(3)“惊叹号”不仅是________的形状像惊叹号,更表明了中华民族________【答案】(1)非常孤独、凄凉(2)圆明园曾经有过的辉煌和美丽(3)残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决心【解析】【分析】(1)考查对诗句的感悟能力,“几支残柱,兀立着。
”这句诗带给你的感觉是非常孤独、凄凉。
(2)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
“一卷诗章”在这里是指圆明园曾经有过的辉煌和美丽。
(3)考查感叹号的作用,“惊叹号”不仅是残柱的形状像惊叹号,更表明了中华民族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决心。
【点评】(1)此题考查对诗句的感悟能力。
(2)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
(3)此题考查对感叹号作用的把握能力。
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成”与“功”失败者对于成功,一方面是羡慕不已,另一方面是急躁不安,巴不得一口吃成个大胖子。
殊不知成功是由“成”与“功”两字组成的,成是功的积累,叫做“功到自然成”。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20年临池习书,洗笔把池水都染成黑色了,才有在书法上炉火纯青的造诣。
功是成的基础,一个人_________想取得成功,_________必须经过艰苦的奋斗,这个过程也就是功的积累过程。
一滴水从檐楣上掉下来,重重地落在石头上,“啪”的一声炸出一朵水花,可是石头上看不到丝毫的痕迹。
_________,经过一年,两年……坚硬的石头终于被水滴滴穿了。
如果成功很容易,无需奋斗就能达到的话,如果成功不是需要功的积累,不需要努力攀登的话,那成功就会变得廉价,失去了它原有的耀人的色泽,那我们还要成功干嘛?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地搜集、整理资料,笔耕不息,才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司马迁游历名山大川,博览经典秘籍,遭受宫刑,忍辱负重,笔耕不辍,才有《史记》的诞生。
在通向成功的路上,既无捷径,也没有宝葫芦,所以_______坐着羡慕别人“成”,倒_______站起来积累自己的“功”。
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需要花苞长期孕育;任何一枚勋章都要成功者付出相应的代价。
成功是自私的,它绝不会将辉煌施舍给懒汉,成功又是公平的,它会毫无保留地将满天的灿烂星光照在坚持不懈的奋斗者身上。
(1)“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需要花苞长期孕育”,“鲜花的盛开”是指________,“花苞长期孕育”是指________。
(2)在文中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①一个人________想取得成功,________必须经过艰苦的奋斗,这个过程也就是功的积累过程。
②________,经过一年,两年……坚硬的石头终于被水滴滴穿了。
③在通向成功的路上,既无捷径,也没有宝葫芦,所以________坐着羡慕别人“成”,倒________站起来积累自己的“功”。
(3)“水滴石穿”最恰当的解释是()A. 水滴能穿透石头。
B. 水不停地滴,石头能被滴穿。
C. 水不停地滴,石头能被滴穿。
比喻只要有信心,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4)请结合自己学习、生活的真实体验,围绕“成功是什么”的话题简单谈谈看法。
(100——150字)【答案】(1)成功;为获得成功而付出的努力(2)如果;就;可是;与其;不如(3)C(4)略【解析】【分析】(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撇开表面意思;找到在文章中的深层的意思。
依据课文内容可知“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需要花苞长期孕育”,“鲜花的盛开”是指成功,“花苞长期孕育”是指为获得成功而付出的努力。
(2)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之间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填写。
①分句前后之间是假设关系。
故选“如果……就……”;②分句前后之间是转折关系。
故选“可是”;③分句前后之间是因果关系。
故选“与其……不如……”(3)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水滴石穿”最恰当的解释是水不停地滴,石头能被滴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