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教案 《为了他的尊严》
为了他的尊严教案(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4篇)

为了他的尊严教案(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4篇)2022-12-15为了他的尊严教案(精选4篇)为了他的尊严教案篇1教材简介《为了他的尊严》记叙的是一位老妇人毫不客气地让乞丐搬砖,使乞丐获取劳动所得,从而获得了自信和做人的尊严,并依靠自己的劳动取得成功的故事。
教学设计理念1、本文篇幅较长,教学中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努力开发教材,通过感情朗读、想象、补写等方式,深入体会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与主人公、作者产生心灵共鸣。
2、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体水平差异,进行分层教学。
真正做到了既面向全体又照顾差异,有利于各层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
3、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在理解文章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抓住文章中的空白点,进行合理丰富的想象进行读写结合,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并把知识迁移到写作中。
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懂得只有靠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才能有尊严的道理。
3、拓展练习与积累:发散学生思维,想象、扩写乞丐搬砖的过程中几次心理活动及进行人物的片断描写。
教学重难点抓住独臂乞丐搬砖是的言行、神态,体会其由不情愿到搬砖后的复杂心理变化并进行写作指导。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脉络,初步感悟人物性格)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再现情境1、叙述《嗟来之食》的故事。
师:那个人为什么会饿死?(为了不吃嗟来之食,捍卫自己的尊严,宁愿饿死也不愿意让别人认为自己是乞丐)展示课件:故事《嗟来之食》2、板书课题:为了他的尊严齐读课题。
3、示课件词语:指名读、齐读,分析记忆理解字词。
师:从课题中你有哪些疑问?(为了谁的尊严?)二、初读感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思考问题:谁了谁的尊严?2、交流:女主人为了乞丐的尊严,没有施舍让他搬砖,使他找回了自己的尊严。
三、研读文本,理解课文。
《为了他的尊严》教学教案(精选9篇)

《为了他的尊严》教学教案《为了他的尊严》教学教案(精选9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为了他的尊严》教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为了他的尊严》教学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体会正是妇人的尊重,使乞丐得到做人的尊严,懂得了自尊,从而有信心与勇气去克服困难,从而成为一名自信、自重的成功人士。
2、引导学生独立学习生字词,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
掌握10个生字。
3、鼓励学生自读自悟,合作交流体会课文意思,把握文章的特色,了解文章中孩子与双手健全的乞丐这两个人物在表达中心时所起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课文1~8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正是妇人的尊重,使乞丐得到做人的尊严,懂得了自尊,从而有信心与勇气去克服困难,从而成为一名自信、自重的成功人士。
三、教学难点“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师:《为了他的尊严》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
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顺。
注意读书姿势,开始吧!1、对学生的读书稍作评价。
2、整体感知课文师:请几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
1~8自然段9~12自然段13~21自然段(按照课文主要讲述的几个大块儿指名读,引导学生在读书中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师:其他同学认真听,继续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指名读课文读完课文后(教师指着课题)谁能说说“他”在这里指的是谁?(生:乞丐。
教师引导:课文写了几个乞丐,主要写了哪个乞丐?)生:独臂乞丐。
(师板书。
)师:课文写了独臂乞丐什么事?谁来说说?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2人)生1:乞丐乞讨,女主人不施舍,却让他搬砖,乞丐做到了,最后满怀感激地离开了。
若干年后他成为了一位自尊自重的成功人士。
《为了他的尊严》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为了他的尊严》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人物的心理变化。
(3)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品质。
(2)教育学生珍惜友谊,勇于面对困境。
(3)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学会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尊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2)重点词汇和句型的运用。
(3)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1)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2)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准备课文相关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准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教具。
2. 课堂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
3.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互相交流。
4.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问题,如人物形象、心理变化等。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点评。
5. 课堂巩固:(1)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体验课文内容。
(2)进行口语练习,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课文中的优秀品质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 写一篇关于课文主题的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
3. 结合课文内容,与家人或朋友分享一个人物形象及心理变化的故事。
《为了他的尊严》教案与简评

《为了他的尊严》教案与简评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精神风貌。
3. 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关注他人的需求,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4.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力,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体会主人公为了他人的尊严而付出的努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分析主人公的优秀品质,并联系实际生活进行践行。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文本中的情感。
2. 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案例教学法:分析文本中的案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提升自身品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为了他的尊严》文本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图片等3. 教学卡片:用于小组讨论时记录要点4. 课堂练习册:用于巩固所学知识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课文封面,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主人公的品质。
3.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案例,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炼经验。
4. 分享感悟: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5. 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关注他人的需求,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尊重他人尊严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简评:六、教学拓展1. 延伸阅读:推荐与本课主题相关的文章,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2. 实践活动:组织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尊严的实例。
3. 家庭作业:鼓励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分享课文内容,探讨如何在生活中尊重他人。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表达能力。
2. 课后练习:评估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验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主题班会:通过班会分享,了解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实际践行情况。
《为了他的尊严》教学设计8篇

《为了他的尊严》教学设计8篇《为了他的尊严》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本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叙述故事,记叙的是一位老妇人毫不客气地让乞丐搬砖头获得,使乞丐获得了人的尊严,从而依靠自身的劳动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识字1.借助学过的识字方法独立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
能熟练连词认读,掌控多音字。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体会独臂乞丐由不情愿搬砖到搬砖的复杂心理变化,从而从女主人那儿获得做人的尊严,懂得了自尊。
3.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自读自悟中体会两乞丐的不同,从而感悟到只有体会依靠劳动才能创造幸福。
三.教学重难点1.抓住重点词,体会独臂乞丐由不情愿搬砖到搬砖的复杂心理变化,从而从女主人那儿获得做人的尊严,懂得了自尊。
2.理解老妇人为什么让乞丐搬砖,以及为什么说搬与不搬对乞丐来讲不一样。
四.教学课时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见过乞丐吗?你是怎样做的?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妇女,她的做法和一般的人的做法可不一样。
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为了他的尊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课题中的他指的是谁?谁为了他的尊严?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3.同桌互读摘录笔记,抽读,齐读。
(抓住学生有困难的生字,重点指导。
)4.有信心把课文读好吗?(抽学生读几个自然段)5.预习中有不理解的问题吗?(学生提问题,老师归纳总结学生的问题,板书学生提到的关键问题,作为本课的一个切入点。
教给学生的读书的方法,抓住关键的问题进行研究,其他的问题说不定也会迎刃而解的。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1.出示妇人的话:“砖放到屋前和放到屋后都一样,可搬与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
”齐读这句话,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乞丐?是是两个怎样的乞丐?他们中谁搬了砖,谁不搬砖?2.那个独臂乞丐开始就情愿搬吗?后来搬了吗?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中的有关段落,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
1)集体交流:学生抓住句子体会,独臂乞丐觉得自身是个残疾人,已经非常可怜,妇人却让他搬砖,他很生气很不情愿。
《为了他的尊严》教学设计3篇

《为了他的尊严》教学设计1我执教的是第八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文记叙的是一位老妇人毫不客气地让乞丐搬砖获取所得,使乞丐获得了自信和做人的尊严,从而依靠自己的劳动取得成功的故事。
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叙述故事,主要写了妇人帮助过的两个不同的乞丐。
一个是独臂乞丐,当妇人让他搬砖挣20元时,开始他很生气,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可怜的残疾人了,是没有劳动能力的,只能靠别人的施舍生活。
后来妇人的做法感染了独臂乞丐,他辛苦的搬完砖后,明白了自己也是可以靠劳动生活,也是有尊严的,从而靠劳动变成了一位自信、自重的董事长。
另一位乞丐是一位双臂健全的乞丐,他虽然有劳动能力,但他宁可不要20元钱也不肯搬砖,因为他觉得靠劳动挣钱不如乞讨来得容易。
两个乞丐从外形到内心到做法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另外在故事的每一个环节中都隐含着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的确需要下一番工夫去思考探究。
要理解这样一篇情节复杂的故事,并悟出文章的中心,对生活阅历较浅的四年级的孩子的确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我在备课中反复钻研教材,准确把握课文的中心,找出了本文的一个主要的矛盾点加以突破。
并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1、学会认读本课17个生字;会写11生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慷慨”、“鄙夷”的意思;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知道孩子、双臂健全的乞丐在文中起到的作用(第二课时)。
3、通过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进一步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能力;锻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4、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懂得只有靠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才能有尊严的道理。
教学设计: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因为本课是这个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学生已对“尊严”有了初步的了解,另外我班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预习能力,他们能通过预习,自学生字,积累对自己有用的词语和句子,提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因此我采用检查预习的方法导入新课。
设计了课题中的“他”指的是谁?谁为了他的尊严?围绕着“妇人”和“乞丐”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几个问题。
课文为了他的尊严教案

《为了他的尊严》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文化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理解人物形象。
(2)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仿写,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品质。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3)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课文情节的分析与人物形象的把握。
3. 课文中的传统文化知识点的解读。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文化背景的理解。
2. 课文情节的深入分析与人物内心的把握。
3. 课文句子的仿写与创作。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注释。
2. 与课文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
3. 课文中的生字词卡片。
4. 写作纸张与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其背景。
(2)提问学生对课文题目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尊严的重要性。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与词义。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的大意。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情节,理解人物形象。
(2)每组选取一个角度,进行探讨,分享心得。
4. 文化解读:(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文化背景。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5. 写作练习:(1)教师给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主题,引导学生进行写作。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尊严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完成课后练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收集与课文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为了他的尊严》教案

《为了他的尊严》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2. 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3. 通过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4. 教育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提高同理心。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明白尊严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2. 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三、教学难点1. 如何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尊重和关爱。
2. 培养学生具备换位思考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情感,培养道德观念。
2. 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 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深刻理解尊重和关爱的重要性。
五、教学准备1. 故事视频:《为了他的尊严》2. 讨论话题:如何在生活中尊重他人?如何关爱他人?3. 案例材料:有关尊重和关爱的真实案例教案内容请继续补充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故事视频《为了他的尊严》,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感受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 讲述故事:简要讲述故事内容,强调主人公在面对困境时,他人尊重和关爱的重要性。
3.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看法,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尊重和关爱他人。
4. 案例分析:分享有关尊重和关爱的真实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尊重和关爱的重要性。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设想自己处于故事主人公的角色,体会尊严对于自己的意义。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尊重和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七、课堂练习1. 完成练习题:谈谈你在生活中如何尊重和关爱他人。
2. 编写关爱他人的实际行动:制定一个关爱他人的计划,为期一周。
八、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观看一部关于尊重和关爱的电影,写一篇观后感。
2. 长期作业:持续践行尊重和关爱他人的行动计划,记录自己的改变和收获。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互动环节的表现,评价其道德观念和人际交往能力。
2. 练习题:评估学生在练习题中的回答,了解其对尊重和关爱的理解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他的尊严》教学设计教材版本:五年级下册(北师大版)P73页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7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单元主题为“尊严”,《为了他的尊严》就是以这个中心意义命题的。
本文是一个蕴涵哲理的小故事,故事记叙的是一位妇人毫不客气地让乞丐搬砖获取所得,使独臂乞丐获得了自信和做人的尊严,懂得只有靠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才是有尊严的道理,从而依靠自己的劳动取得成功的故事。
课标对五年级的要求是搞清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本文分三大段,每一段中都隐含着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
特别是第一段独臂乞丐在搬砖前后复杂的心理变化,更是学生理解上的重点和难点。
从搬砖前的生气到搬砖后的感激,是独臂乞丐对尊严的认识变化过程。
独臂乞丐在妇人的帮助下,通过劳动获得了尊严,懂得只有靠劳动获取的报酬才是有尊严的道理,文中妇人不仅善良,她更是一位有尊严的人,这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教学指导思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有熏陶感染的作用,应重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
这就要求我们构建一种平等、民主、合作、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质疑 , 以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出发点,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变被动参与为主动获取。
据此本课针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以读为主,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质疑问难,以学定教。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独臂乞丐和女主人之间对话的含义。
2、通过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合作交流,理解独臂乞丐搬砖前后复杂的心理变化。
3、感悟“只有靠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才是有尊严的”的道理。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体会独臂乞丐和女主人之间对话的含义。
2、通过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合作交流,理解独臂乞丐搬砖前后复杂的心理变化,以及“搬不搬砖”对于两个乞丐的不同意味。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感悟“只有靠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才是有尊严的”的道理。
学生情况分析1、在学习课文之前,尽管学生已经学完了本单元的前两课《囚歌》、《晏子使楚》,已经对尊严已经有了一定认识,但理解“尊严”对生活阅历较浅的五年级孩子来说仍有一定的困难。
2、《为了他的尊严》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里面值得挖掘和品味的语段很多,教师要主要把握主要教学内容,避免面面俱到的分析和理解。
文章中出现了有多处对比,比如:两个乞丐不同行为的对比,乞丐搬砖前后神态的对比等同时,文中还有很多词句对人物神态、心理、动作的细节描写,没有必要都进行详细的分析,可以结合学生的朗读进行理解,也可以在学生展开问题讨论时进行把握。
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理解两个主要的人物形象上面。
比如:如何看待女主人对待乞丐的做法;如何理解“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
”这句话等等。
懂得尊重自己从而赢得别人的尊重,维护自己尊严的可贵。
教学准备本节课准备15张教学屏幕片、书上插图。
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3分钟)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为了他的尊严》,上节课我们已经初学了这篇课文,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谁为了谁的尊严?(师指板书)(板书:(女主人)为了他的尊严)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独臂乞丐成功人士)搬砖(设计意图:阅读教学应从整体入手,站在整体的高度,初步培养学生概括课文的能力。
)3.(老师指板书)你有什么疑问吗?(板书:画问号)生:这个独臂乞丐怎么就变成成功人士了呢?是谁或什么事情改变了他?(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习惯,学生会产生主动探究的愿望。
)二、探究课文,读中感悟:(31分钟)(一)引发对照,读中理解:(5分钟)1.就让我们带着共同关注的问题,再次走进在课文,请同学们打开书73页,略读课文,找出描写乞丐乞讨时和若干年后成为成功人士外貌的语句。
汇报:乞丐乞讨时: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袖子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过,碰上谁都会慷慨施舍的。
成功人士: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那些自信、自重的成功人士一模一样。
美中不足的是,这人只有一只左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2.谁找到了描写乞丐乞讨时外貌的句子?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课件)(评:读出你的怜悯之情。
可怜兮兮、令人同情、破衣烂衫,穷困潦倒,衣衫褴褛,我们看到他一定会慷慨施舍的。
)3.谁找到描写乞丐若干年后成为成功人士外貌的句子?又给你什么感受?(课件)(评:读出你的高兴,自豪吧!真是令人羡慕!惊叹,佩服。
他很精神,很体面。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因为读是阅读教学的核心,通过朗读学生会对独臂乞丐的巨大变化产生更大的疑惑,不断引导学生深入质疑,以学定教。
)(二)找寻原因,读中细悟:(7分钟)1.真是天壤之别的变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触动了他呢?生:女主人让他搬砖这件事。
师:就让我们也走进女主人的家中,亲眼看看发生的事情,请同学们看自学提示。
谁来读一读?自学提示:(1)、轻声读1----8自然段,找出描写搬砖前后女主人和独臂乞丐的对话内容。
(2)、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在感受深的词句旁进行批注。
(3)、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汇报(1)师:谁读一读搬砖前的对话内容:(女主人毫不客气地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些砖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施舍罢了,何必捉弄nong人呢?”女主人并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
她只用一只手搬了一趟说:“你看,并不是非两只手才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师:谈一谈他们的内心变化。
(女主人)毫不客气:女主人没有把它当成乞丐,认为他是可以劳动获取报酬的。
(乞丐)生气:独臂乞丐开始很不愿意搬砖,他满腔愤怒。
(原来没有做过这样的事,别人没有这样对待过他,认为自己不行,没有信心。
)捉弄:女主人要告诉他你可以自食其力,你也有尊严,而他自甘堕落,还认为女主人是在戏弄他,不尊重他。
他不能理解女主人。
(女主人)不生气:因为他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她的真正目的并没有达到。
师:“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我能干,你也能干。
”师:课文中为什么不这样写?(反问句更强调你也能干,女主人用自己的行为向乞丐证明了一只手同样可以搬砖。
语气坚定。
我一个弱女子都能干,更何况你一个男人了,没有把它当成残疾人,通过行动来教育他。
老妇人对他的改变充满着期待。
师:就让我们和女主人一起通过朗读给独臂乞丐以自信吧。
(合作读,一生读旁白,其他同学读女这人的话)(2)师:谁来读一读搬砖后他们的对话内容?(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
”妇人说:“你不用谢我,这是凭你自己的力气挣的工钱。
”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这条毛巾也留给我作纪念吧。
”)师:谁来汇报你感受深的词句?感激:由衷的谢意,理解了女主人的良苦用心,充实自尊。
(妇人):目的达到了,很欣慰,用自己的行动唤醒了一个人的尊严,心里舒服,觉得值得。
师:“我不会忘记的是什么?”(课件)生:1、擦满血汗的、擦去自卑的白毛巾,2、这次搬砖的经历。
3.女主人对他的帮助,重拾自尊,对今后生活的憧憬,做人的尊严,重生的自尊,前途和希望。
)(板书:自信自重)(板书的时候:是乞丐的觉醒,是重塑自尊心,是重塑灵魂,是获得新生)(设计意图:阅读教学的第一教务就是让学生读课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有目的、有层次、适时适量多种形式的读,感悟文章的情感,品出语言的韵味。
)3.师:他是毫不犹豫就意识到可以做一个自信自重的人吗?生:不是。
师:课文中哪一自然段写他的复杂心里的?(4自然段)标出重点词语,体会独臂乞丐的变化。
(第四自然段)(课件)(2生)(略谈)生:①怔住了:愣住了、呆住了,哑口无言,老妇人说的有道理,看见妇人的行动,听见她的言语,觉得施舍是没有道理的,正是看和听引起了他的思考,“生气”认为施舍是应该的,“怔住”是理亏的表现。
搬与不搬心里在矛盾斗争着。
②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两下:内心受到了触动;被震撼了;突然醒悟;觉醒了;自己也是可以劳动的;别人没有以这种方式帮助过他。
③他把自己的想法化成了实际行动,他终于……(指名读)(辛苦课件:终于,他俯下身子,用惟一的手搬起砖来。
他一次只能搬一块,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
他累得气喘如牛,脸上布满灰尘,几绺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歪贴在额头上。
)④搬砖对健全的人来说都不是件简单的事,更何况对于独臂乞丐,更是辛苦、不容易。
师:你是从些词体会到的?(简单谈,只说词,不读句)汇报:唯一的手(动作不便)只能搬一块(来来回回,趟数多)整整、两个小时(时间长,砖多2、3百块)气喘如牛(气喘吁吁,他可是饿着肚子在搬砖啊,难度更大了)布满灰尘(满面尘灰,他饿呀,疲惫呀)濡湿、歪贴(汗流浃背)(辛苦填空课件)(评,我听出了独臂乞丐的辛苦、疲惫,不容易)师:他为什么中途不放弃呢?师: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
(指名读)(评:1、你读出了独臂乞丐的醒悟,2、你读出了独臂乞丐对生活的信心。
3、你的朗读,让我看到了乞丐由惊奇、到犹豫、到坚定,到付诸实践的过程。
4、通过你的朗读,我听出来乞丐勇敢面临生活的决心;5、20元钱是有价的,获得了尊严确实无价的;6、他擦掉了汗水与泪水擦掉了懦弱与懒惰。
)(设计意图:本段学习是请学生在这段的发散点写下自己的感悟,然后有感情地朗读。
这样巧妙的处理,使理解、感悟、表达融为一体,让学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觉的“读悟”中发生微妙的变化,从而懂得劳动可以使人获得尊严的道理。
当学生理解了重点,再理解妇人的话就轻而易举了,从而也就突破了难点。
)师:就让我们一齐把他的心理变化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
生:齐读。
(课件:终于……)(三)、独立探究,升华主题:(7分钟)1.师:若干年后,女主人已经两鬓斑白,步履蹒跚了,而那个独臂乞丐却变成一个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自信、自重的成功人士。
他们之间又有一段对话,自由读课文的第三部分,结合词句谈谈你又读懂了什么?(14-21自然段)(设计意图:这个故事的明线是写乞丐,而暗线则是在赞扬这位睿智的老妇人。
让学生评价老妇人,实质是对文章总体的回顾和总结。
从而简约时间,发挥语文教学的以读带讲、以读为本用的作用,又凸现了语文课的工具性。
)汇报:(1)(来人俯下身)独臂乞丐知恩图报,他靠自尊成功了。
(2)(淡淡地说……)女主人善良,把帮助别人找回尊严是一件平常事。
不仅善良,而且有尊严。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是意外的收获。
(课件)(3)(有两只手……)女主人是最懂的自尊自重的人,“手”不是用来伸手接受的,而是用来劳动的,做人要有尊严,不可以接受别人无故的赠予;有手就可以劳动,就能够自食其力,就能够用双手,凭自己的力气创造财富;最重要的一点,你一只手都能够通过努力如此成功,我们人人两只手,更应该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