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勤工资计算方法
法定假日前入职离职缺勤时数计算公式

法定假日前入职离职缺勤时数计算公式
法定假日前入职离职缺勤时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1.计算入职缺勤时数:
入职缺勤时数=入职前工作日的法定假日天数
入职前工作日是指入职日期之前的工作日(排除法定假日和
周末)。
2.计算离职缺勤时数:
离职缺勤时数=离职后工作日的法定假日天数
离职后工作日是指离职日期之后的工作日(排除法定假日和
周末)。
3.总计缺勤时数:
总计缺勤时数=入职缺勤时数+离职缺勤时数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你计算法定假日前入职离职期间的缺勤时数。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公式只计算法定假日的缺勤时数,不
包括其他原因(如病假、事假等)引起的缺勤时数。
如果需要
计算其他类型的缺勤时数,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新劳动法下缺勤工资的计算

新劳动法下缺勤工资的计算随着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劳动力市场也在不断变化。
新劳动法作为一个适应新形势下的法律规定,对于许多劳动力相关的事项进行了新的规定。
其中,缺勤工资的计算是一个颇受注意的话题。
本文将介绍新劳动法对缺勤工资的规定,并对其计算方法进行详细的解释。
新劳动法对缺勤工资的规定新劳动法的一个最重要的变化是:原定的居间劳务经营者有一定的素质标准要求。
除此之外,新劳动法也授权了全国各地政府机构对于劳动报酬和劳动标准的管理,同时也全面提高了劳动者们的权益。
其中,缺勤工资的计算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
新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在工作期间因故缺勤的日数,用人单位应当按下列标准支付工资:1、法定休假期间,按劳动者工资的日计算标准支付工资;2、因病或非工伤的原因,经本人提供证明并经用人单位或者劳动者所在单位认可,缺勤的工作日,按照劳动者工资的日计算标准支付工资;3、因非以上指定原因,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或者劳动者应当意识到的通知缺勤,用人单位按劳动者工资的日计算标准从第一日起不支付工资。
4、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但按照有关规定应当继续支付工资的除外。
以上规定表明,除了劳动者自己的责任,用人单位也须对劳动者缺勤的原因进行考察,并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不同的支付标准。
这相较于过去的规定有着更多的保障和权益。
新劳动法下缺勤工资的计算方法关注缺勤工资的话题时,最关键的便是如何计算缺勤工资。
新劳动法对此也做了相应的规定,具体计算公式可以如下:1、法定休假期间,缺勤工资= (劳动者工资/工作日天数)× 计划休假日数;2、因病或非工伤原因,缺勤工资=(劳动者工资/工作日天数)× 缺勤天数;3、因非以上指定原因,不支付工资。
通过以上计算公式,我们可以看到,新劳动法对缺勤工资做出了比较科学的安排。
仅体现了合理的工资水平,同时如实地支付了缺勤工资,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总之,新劳动法下缺勤工资的计算方法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复杂但又十分合理的规定。
财务工资计算方法

财务工资计算方法财务工资计算方法财务工资计算方法正算法:工资=月薪÷21.75×月计薪天数×(出勤天数比例)反算法:工资=月薪-月薪÷21.75x缺勤天数×(出勤天数比例)月计薪天数=(月出勤天数 + 法定节假日天数)出勤天数比例= 21.75÷(当月应出勤天数+法定节假日天数)同样举上面的案例:案例一:某员工月薪2175元,7月份有23个工作日,员工缺勤1天,出勤是22天,本月月薪多少?正算法:2175÷21.75×22×(21.75÷23)=2080.4元反算法:2175―2175÷21.75×1×(21.75÷23)=2080.4元案例二:某员工月薪2175元, 5月份有21个工作日,5.1为法定节假日,员工缺勤1天,出勤是20天,本月月薪多少?正算法:2175÷21.75×(20+1)×(21.75÷(21+1))=2076.14元反算法:2175―2175÷21.75×1×(21.75÷(21+1))=2076.14元正、反算法结果都为一致了。
目前也有一些实行6天工作制之类的民营或私人企业不使用21.75计算月薪的,而是直接用实际出勤天数进行计算。
这也可行。
法律法规并不强制要求企业一定按21.75来计算月薪。
最普遍的算法就是用“工资=月薪÷应出勤天数×实际出勤天数”,这种算法错就错在没把“带薪法定节假日”天数算进去。
正确的应该为“工资=月薪÷(应出勤天数+法定节假日天数)×(实际出勤天数+法定节假日天数)”。
也有企业是使用“工资=月薪÷30天×实际出勤天数” 此类算法来计算月薪的企业。
这种算法又会出现上述所说的正、反算法结果不一致,而且这种把休息日算成带薪工作日的方式也存在着争议,如果遇到有员工月初辞职的,企业是否会将剩下的带薪休息日天数算还给员工呢?第一种对老员工有利第二种对新员工有利1、第二种对新员工有利第一种月薪2500 当月是30天如果新员工当月16号开始上班那么他这个月工资按照15天计算就是1250第二种月薪2500 当月是30天假如应出勤25天如果新员工当月16号开始上班那么他这个月工资其实不是按15天计算是按照上班13天来(可能的情况) 工资就>12502、第一种对老员工有利第一种月薪2500 当月是30天如果请假1天就扣工资2500/30=83.33多第二种月薪2500 当月是30天应出勤26天如果请假1天就扣工资2500/26=96.15多伤停工留薪期工资计算方法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员工工伤期间如何计算工资如下:第三十三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缺勤工资计算方法月工资计算方法

缺勤工资计算方法月工资计算方法月工资计算方法计算月工资的天数工资计算公式和方法法定假日工资=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21.75-300%双休日加班工资=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21.75-200% 工作日加班工资=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21.75-150% 休息及法定假日规定:每周休息2天,每年11天的法定节假日。
一、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注:休息日的计算方法 (365天÷7天/周=52周 52周-2天/周=104天)年工作小时数:250天-8小时/天=2000小时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 (一年有4个季,3个月/季)季工作小时数:62.5天/季-8小时/天=500小时/季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一年有12个月)月工作小时数:20.83天/月-8小时/天=166.64小时/月二、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节假日加班工资=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 21.75- 300% 休息日加班工资=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 ÷21.75- 200% 按照目前北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3008元计算,如果某劳动者08年春节长假七天都加班,那么前三天是法定节假日(即除夕、春节、初二)拿三薪,每天加班费为3008÷21.75-300%=414.9元,后四天是双休日调休(即初三至初六)拿双薪,每天加班费为3008÷21.75-200%=276.6元。
缺勤扣款计算公式

缺勤扣款计算公式
在企业中,缺勤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因为缺勤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运营。
因此,很多企业都会实行缺勤扣款制度,以鼓励员工按时到岗工作。
那么,如何计算缺勤扣款呢?下面就来介绍一下缺勤扣款计算公式。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每个员工每天的工资标准,这个是企业制定的。
然后,我们需要知道员工缺勤的天数,这个是人力资源部门记录的。
最后,我们需要知道每天的缺勤扣款标准,这个也是企业制定的。
那么,缺勤扣款计算公式就是:每日缺勤扣款 = 每日工资标准÷工作天数×缺勤天数
举个例子,假设某个员工的每日工资标准是200元,工作天数为30天,每天的缺勤扣款标准是20元,如果该员工缺勤了3天,那么他的缺勤扣款就是:
每日缺勤扣款 = 200 ÷ 30 × 3 × 20 = 40元
也就是说,该员工的缺勤扣款为40元。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在制定缺勤扣款标准时,要考虑到员工的实际情况,不要过高或过低,以免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同时,也要注意在制定制度时,要公平、公正、透明,让员工明确知道缺勤扣款的具体计算方式。
- 1 -。
工资计算方法

工资计算方法正算法:工资=月薪÷21.75×月计薪天数×(出勤天数比例)反算法:工资=月薪-月薪÷21.75x缺勤天数×(出勤天数比例)月计薪天数=(月出勤天数 + 法定节假日天数)出勤天数比例= 21.75÷(当月应出勤天数+法定节假日天数)同样举上面的案例:案例一:某员工月薪2175元,7月份有23个工作日,员工缺勤1天,出勤是22天,本月月薪多少?正算法:2175÷21.75×22×(21.75÷23)=2080.4元反算法: 2175—2175÷21.75×1×(21.75÷23)=2080.4元案例二:某员工月薪2175元, 5月份有21个工作日,5.1为法定节假日,员工缺勤1天,出勤是20天,本月月薪多少?正算法:2175÷21.75×(20+1)×(21.75÷(21+1))=2 076.14元反算法: 2175—2175÷21.75×1×(21.75÷(21+1))=2076.1 4元目前也有一些实行6天工作制之类的民营或私人企业不使用21.75计算月薪的,而是直接用实际出勤天数进行计算。
这也可行。
法律法规并不强制要求企业一定按21.75来计算月薪。
最普遍的算法就是用“工资=月薪÷应出勤天数×实际出勤天数”,这种算法错就错在没把“带薪法定节假日”天数算进去。
正确的应该为“工资=月薪÷(应出勤天数+法定节假日天数)×(实际出勤天数+法定节假日天数)”。
计算员工非满勤月的工资方法

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
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计算员工非满勤月的工资方法1、员工非满勤月份中,如果如果员工实际出勤天数少于11天,则可以采用计算方式三:实际出勤天数/21.75×月标准工资;2、员工非满勤月份中,如果如果员工实际出勤天数多于11天,则可以采用计算方式二:月标准工资-月标准工资/21.75×(应出勤天数-实际出勤天数);3、以上计算方式,《员工手册》或集体合同或劳动合同中进行约定;当然,以11天作为拐点,主要是考虑11天为劳社部发[2008]3号文中规定之计薪日21.75的一半值,当然,各个公司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约定。
如:2011年2月,应出勤天数(含法定节假日)仅为20天;2011年8月,应出勤天数则为23天。
如果员工甲、乙工资均为10K,分别在2月与8月离职,且均在离职当月缺勤一天。
则双方的离职当月工资结算分别为(甲)10000-10000/20×1=9500(乙)10000-10000/23×1=9565.2采用计算方式一一般不大为很多企业的薪资负责人所接受,一来,此种计算方式中日工资的计算方式没有法律支撑,二来会造成不同月份之间的差异,作为薪资负责人也很难向员工进行解释。
按照计算方式二,如果当月的缺勤天数超过21.75天,则员工工资为负数如:员工丙工资为10K,2011年8月1日公司工作最后一天,办理离职手续。
当月的工资结算为10000-10000/21.75×(23-1)=(—114.9)这显然也不合理。
按照计算方式三,上述丙员工员工情况如果此种方式的话,当月工资结算应为1/21.75×10000=459.8元,此种方式尚合理。
工资计算方法

日工资计算标准正算法:工资=月薪÷21.75×月计薪天数×(出勤天数比例)反算法:工资=月薪-月薪÷21.75x缺勤天数×(出勤天数比例)月计薪天数=(月出勤天数+ 法定节假日天数)出勤天数比例= 21.75÷(当月应出勤天数+法定节假日天数)同样举上面的案例:案例一:某员工月薪2175元,7月份有23个工作日,员工缺勤1天,出勤是22天,本月月薪多少?正算法:2175÷21.75×22×(21.75÷23)=2080.4元反算法:2175—2175÷21.75×1×(21.75÷23)=2080.4元案例二:某员工月薪2175元,5月份有21个工作日,5.1为法定节假日,员工缺勤1天,出勤是20天,本月月薪多少?正算法:2175÷21.75×(20+1)×(21.75÷(21+1))=2076.14元反算法:2175—2175÷21.75×1×(21.75÷(21+1))=2076.14元目前也有一些实行6天工作制之类的民营或私人企业不使用21.75计算月薪的,而是直接用实际出勤天数进行计算。
这也可行。
法律法规并不强制要求企业一定按21.75来计算月薪。
最普遍的算法就是用“工资=月薪÷应出勤天数×实际出勤天数”,这种算法错就错在没把“带薪法定节假日”天数算进去。
正确的应该为“工资=月薪÷(应出勤天数+法定节假日天数)×(实际出勤天数+法定节假日天数)”。
也有企业是使用“工资=月薪÷30天×实际出勤天数”此类算法来计算月薪的企业。
日工资计算的方法A、每月按平均法定工作天数21.75天计算。
日工资=月标准工资÷21.7520.83天是按全年365天减去104个公休假日,再除以12个月计算求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勤工资计算方法
缺勤工资的计算
考勤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日常事务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效的出勤率是保证组织正常运行内部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
然而要实现100%的出勤率几乎是不可能的,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者就必然要面对如何处理缺勤,以及与之相应的缺勤工资核算问题。
薪酬作为劳动关系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也往往是最容易出现劳动纠纷的部分,所以别看这是一件小事,实际上“小事”不小。
一、缺勤的概念与缺勤认定
缺勤是与出勤直接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指劳动者在正常工作时间内没有出现在相应工作岗位上的现象,正常工作时间是指企业根据《劳动法》“八小时工作制”的要求自行约定的工作时间。
缺勤的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五类,分别是事假、病假、旷工(故意旷工和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非故意旷工)、迟到/早退和其他休假(比如产假、探亲假、婚假、丧假等等)。
由于缺勤的统计周期与工资支付周期基本是一致的,所以为了分析的方便,本文所指的缺勤都是按月统计。
目前对于员工缺勤的认定,在《劳动法》及相关法律体系中并未做出明确规定,在企业执行的过程中,通常结合自身的实际,在不违背法律法规相关强制性规定的前提下,制定员工考勤内部管理制度,作为计算员工缺勤的内部规范或标准。
所以在企业日常管理过程中,缺勤的认定和统计还是相对比较容易的。
二、缺勤工资的含义
缺勤的认定与缺勤工资的核算还是有很大差异的,在进行缺勤工资核算时,需要具体考虑造成缺勤的原因,由不同原因造成的缺勤,其适用的工资核算标准也是有很大差异的。
在此需要特别提醒各位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是不管企业采取什么样的核算标准,都需要在相关制度中进行明确说明,并向所有员工明示使其知晓。
虽然具体的执行办法由企业自行确定,但在制定的过程中需要体现企业的管理思想和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比如强调“以人为本”,体现“人性关怀”理念的企业里,在制定缺勤工资核算标准的时候,就
不宜把标准制定的过于严格和苛刻。
三、缺勤工资核算影响因素的说明
1、当月员工个人总收入的含义:是指经考核后员工个人当月应得的收入总额(含固定部分和浮动部分)。
2、员工月度固定收入的含义:通常是指基本工资、岗位工资、职务工资和各类现金补贴等每月固定收入之和(即不含绩效工资、奖金等变动收入)。
3、调整后实际缺勤天数:企业根据自身考勤管理办法和休假管理办法约定,对由不同原因造成的缺勤进行分别核算处理。
4、调整后部分缺勤天数:企业根据自身考勤管理办法和休假管理办法约定,扣除允许员工带薪休假的时间以外的缺勤天数。
缺勤工资基数的选择,缺勤工资核算适用的工资基数,相关法律约定也是缺乏明确说明的,
不同的企业根据自身条件所选择的基数也有所不同的,比如有的企业选择每个月的固定收入部分作为基数,是考虑到员工变动部分的收入是对员工当月完成工作业绩的认可,已经通过考核的方式进行过一次评价,无需通过考勤来确认,这种方式的缺勤扣款绝对数额相对较小;与之相对应的是选择员工月度总收入作为核算基数,把出勤当作重要的考核方式,以此达到尽可能降低人工成本的目的,考虑企业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计薪标准的明确,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司法解释规定,计算日工资的公式为: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同时提出了一个平均的月计薪天数21.75天。
选择21.75天作为标准时考虑到月工资收入不会因为月份的大小而有所差异,所以每月的日工资标准也应该是相同的。
但在企业具体实践中,由于大小月份的差异,实际计薪天数会大于或小于21.75天,员工毕竟是按实际计薪天数提供了劳动,选择实际工作日天数作为月计薪天数也是合理合法的。
两种选择都是可以的,且实际工作中其计算结果的差异也不是很大,所以企业选择哪一种作为计薪标准都可
以,关键是要向员工做出明确说明。
核算系数的选择,由不同原因造成的缺勤,其相应的核算系数也有很大差异,各个企业基本都在考勤管理制度或休假管理制度中进行明确,具体比较见下表。
四、不同管理模式下,缺勤工资核算案例
案例描述:A企业员工甲,月度基本工资1000元,职位工资1500元,经过考核后的绩效奖金为1000元。
在2009年10月份考勤记录显示,12日(周一)因个人原因请事假1天,13日未向任何人请假而缺勤,14日正常上班,未对13日的事情进行解释说明,被认定为旷工,23日因去医院看病请假1天,因10月1日至3日为国家法定假日,视为正常出勤,其他时间均为正常出勤。
1、企业利益最大化管理模式
该类企业对于人工成本的控制比较严,其核
心理念是干一天活付一天酬,对于员工考勤执行的非常严格,薪酬核算的标准也是很严格的,其典型规定如下:事假1天扣全天工资,病假1天扣全天工资,无故旷工1天扣3天工资,在选择缺勤工资核算基数时,通常是选择员工的月度总收入。
按此标准,案例中员工甲10月份的工资应为2704.55元,具体核算过程如下10月份实际工作日天数为22天,计算日工资为159.09元(3500元/22天)。
作为工资核算依据的缺勤天数为5天(1天事假+1天病假+3天旷工)。
则当月实际工资为2704.55元(3500-159.09*5),再在此基础上扣除社保(按以前确定的社保基数)及个人所得税后,为员工甲在10月份的实发工资。
2、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相对平衡的管理模式
该类企业对人工成本的控制相对宽松,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薪酬核算的标准通常是
比较中庸的(既不过于严苛也不过于宽松),对于缺勤的规定其典型要求如下:事假1天扣0.5天工资,病假1天扣0.5天工资,无故旷工1天扣2天工资,在选择缺勤工资核算基数时,通常是选择员工的月度总收入。
按此标准,案例中员工甲10月份的工资应为3022.73元,具体核算过程如下10月份实际工作日天数为22天,计算日工资为159.09元(3500元/22天)。
作为工资核算依据的缺勤天数为3天(0.5天事假+0.5天病假+2天旷工)。
则当月实际工资为3022.73元(3500-159.09*3),再在此基础上扣除社保(按以前确定的社保基数)及个人所得税后,为员工甲在10月份的实发工资。
3、员工利益优先的管理模式
该类企业薪酬核算的标准通常是有利于员工的,体现企业的人文关怀,认为每个人有一些个人的私事是正常的,满意的员工才能创造出满意的业绩。
所以对于考勤的规定比较宽松,其典型要求如下:每个月允许员工有2天的有薪假期
(含事假和病假,不含旷工),超出部分按以下标准计算,事假1天扣1天工资,病假1天扣半天工资,旷工1天扣2天工资(对于旷工,不管是何种管理模式的企业都控制的非常严格,体现员工对组织纪律的服从性),若当月全勤则额外增加XX元全勤奖。
在选择缺勤工资核算基数时,通常是选择员工的月度固定收入部分。
按此标准,案例中员工甲10月份的工资应为3272.72元,具体核算过程如下10月份实际工作日天数为22天,计算日工资为113.64元(2500元/22天)。
作为工资核算依据的缺勤天数为2天(0天事假+0天病假+2天旷工)。
则当月实际工资为3272.72元(2500-113.64*2+1000),再在此基础上扣除社保(按以前确定的社保基数)及个人所得税后,为员工甲在10月份的实发工资。
综上可见,三种管理模式下,对最终的核算结果差异还是比较大的,但每一种核算方式从国家强制性规定方面来看都是合法的,其差异主要体现在企业自身对管理制度的定位与选择上,因
此也可以看作是企业管理理念的差异。
五、几种特殊情况的处理
1、实行计件工资制的人员,若是完全的计件工资则不存在缺勤工资核算的问题,若是有底薪的计件工资制,则通常情况下核算的基数是其底薪,缺勤天数的认定按休假管理制度进行。
但如果缺勤问题比较严重,影响到生产正常进行时,可采用其他特殊的方法,比如提高底薪,降低单件产品的计件标准等方法进行引导。
2、实行日工资制的人员,一些企业由于行业性质的原因,实行日工资制,按日核算工资,即出勤一天则核算一天的工资,每月按实际出勤的天数计算其当月工资,不存在缺勤工资核算的问题。
3、营销人员的缺勤工资核算,首先营销人员的考勤比较难做,通常是按业绩说话的,实际通常是无底薪或仅有当地最低工资水平的底薪,要做好缺勤的统计和认定比较困难,同时缺勤工资核算的工资基数也是非常小的,就算有扣款也
起不到相应的激励约束作用。
所以对营销人员重点在于做好日常沟通、协调与指导工作,而缺勤核算还是不要的好。
总之,缺勤工资的核算只要把握好两个关键点就可以比较轻松的确定,一是薪酬制度与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理念相结合,明确自身定位;二是核算基数与标准的明确规定之后,让员工了解、认可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