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孔子见老聃而语仁义素材语文版
小学语文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孔子之楚素材语文版

孔子之楚【原文】孔子之楚(1),舍于蚁丘之浆(2)。
其邻有夫妻臣妄登极者(3),子路曰:“是稯稯何为者邪(4)?”仲尼曰:“是圣人仆也。
是自埋于民,自藏于畔(5)。
其声销(6),其志无穷,其口虽言,其心未尝言,方且与世违而心不屑与之俱。
是陆沈者也(7),是其市南宜僚邪(8)?”子路请往召之。
孔子曰:“已矣!彼知丘之著于己也(9),知丘之适楚也,以丘为必使楚王之召己也,彼且以丘为佞人也(10)。
夫若然者,其于佞人也羞闻其言,而况亲见其身乎!而何以为存(11)?”子路往视之,其室虚矣。
【注释】1之:往。
①蚁左:山丘名。
浆:饮料,这里指卖水浆的人家。
②极:高/这里指屋顶。
一说“极”通作“褐(jie)”,指禾苗。
③稯稯(zong):聚集的样子。
④畔:田界,这里泛指田园。
⑤销:通作“消”,消散、消失的意思。
⑥沈(chen):同于“沉”。
“陆沈”喻指隐遁,生活在世人之中却虚淡寂寥。
⑦市南宜僚:楚国的隐士,已见于前文。
⑧著:明,这里是透彻了解的意思。
⑩佞人:这里指献媚的人。
11而:你。
○【译文】孔子到楚国去,寄宿在蚁丘的卖浆人家。
卖浆人家的邻居夫妻奴仆全都登上了屋顶观看孔子的车骑,子路说:“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是干什么呢?”孔子说:“这些人都是圣人的仆从。
这个圣哲之人把自己隐藏在百姓之中,藏身于田园生活里。
他的声音从世上消失了,他的志向却是伟大的,他嘴里虽然在说着话,心理却好像不曾说过什么,处处与世俗相违背而且心理总不屑与世俗为伍。
这是隐遁于世俗中的隐士,这个人恐怕就是楚国的市南宜僚吧?”子路请求前去召见他。
孔子说:“算了吧!他知道我对他十分了解,又知道我到了楚国,认为我必定会让楚王来召见他,他将把我看成是巧言献媚的人。
如果真是这样,他对于巧言献媚的人一定会羞于听其言谈,更何况是亲自见到其人呢!你凭什么认为他还会留在那里呢?”子路前往探视,市南宜僚的居室已经空无一人了。
小学语文 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孔子西游于卫素材 语文版

孔子西游于卫【原文】孔子西游于卫。
颜渊问师金曰(1):“以夫子之行为奚如?”师金曰:“惜乎,而夫子其穷哉!”颜渊曰:“何也?”师金曰:“夫刍狗之未陈也(2),盛以箧衍(3),巾以文繡(4),尸祝齐戒以将之(5)。
及其已陈也,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之而已(6);将复取而盛以箧衍,中以文繡,游居寝卧其下(7),彼不得梦,必且数眯焉(8)。
今而夫子,亦取先王已陈刍狗,聚弟子游居寝卧其下。
故伐树于宋(9),削迹于卫(10),穷于商周(11),是非其梦邪?围于陈蔡之间(12),七日不火食,死生相与邻,是非其眯邪?【注释】1师金:鲁国太师,名金。
2刍狗:用草扎成的狗,作为祭祀时使用。
《老子》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3箧衍箧”,即竹箧。
“衍”,笥(李颐注)。
4巾:“覆”。
5将:送。
和《应帝王》“不将不迎”的“将”,用法相同。
6苏者:樵人。
7寝卧其下:语见于《逍遥游》篇。
8眯(m]泌):梦餍。
9伐树于宋:孔子周游到宋国境内,和弟子们歇在一棵大树下,孔子叫弟子们温习所学过的礼节。
正在演习的时候,宋国的司马桓魋带了一伙人来,把大树砍倒了,还想杀孔子,孔子随即带着弟子逃退。
据说桓魋是个很奢侈的人,他要替自己造一个石椁,造了三年都没有造好,可是工匠都病倒了。
这事曾被孔子严厉的批评。
所以结怨于桓魋。
10削迹于卫:孔子离开鲁国时,走到卫国(河南北部),卫灵公对他不放心,派了公孙余假监视孔子。
孔子不得不离开卫国。
孔子离开卫国时,经过一个叫匡的地方(这地方被卫灵公驱逐的一个贵族公孙戍所占据)。
匡城人把孔子误认为阳虎,原来阳虎曾经带兵扰乱过这个地方,于是孔子被围困起来,围困了五天,才被放出来。
孔子被放出来的时候,占据匡城的公孙戍还警告他不许再到卫国来。
【译文】孔子向西边游历到卫国。
颜渊问师金道:“你认为夫子此次卫国之行怎么样?”师金说:“可惜呀,你的先生一定会遭遇困厄啊!”颜渊说:“为什么呢?”师金说:“用草扎成的狗还没有用于祭祀,一定会用竹制的箱笼来装着,用绣有图纹的饰物来披着,祭祀主持人斋戒后迎送着。
小学语文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孔子穷于陈蔡素材语文版

孔子穷于陈蔡【原文】孔子穷于陈蔡之间(1),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2),颜色甚惫,而弦歌于室。
颜回择菜。
子路子贡相与言曰:“夫子再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商周,围于陈蔡,杀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无禁(3)。
弦歌鼓琴,未尝绝音,君子之无耻也若此乎?”颜回无以应,入告孔子。
孔子推琴喟然而叹曰(4):“由与赐(5),细人也(6)。
召而来,吾语之。
”子路子贡入。
子路曰:“如此者可谓穷矣!”孔子曰:“是何言也!君子通于道之谓通,穷于道之谓穷。
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7)!故内省而不穷于道(8),临难而不失其德,天寒既至(9),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陈蔡之隘(10),于丘其幸乎!”孔子削然反琴而弦歌(11),子路扢然执干而舞(12)。
子贡曰:“吾不知天之高也,地之下也(13)。
”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
所乐非穷通也,道德于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
故许由娱于颍阳而共伯得乎共首(14)。
【注释】①穷:困厄,窘迫。
孔子被围于陈蔡,以及以下提到的“苒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商周”等,都是孔子周游列国时不受欢迎的故事,已多次见于前文。
②藜:野菜。
糁(san):小米粒,“不糁”是说没有一点米屑•③藉:凌辱,践踏。
④喟(kui)然:叹息声。
⑤由与赐:即子路与子贡。
⑥细人:不足称道的人,这里指见识浅薄的人。
⑦为(wdi):通作“谓”。
⑧省(xing):检查;“内省”即自我检查。
⑨天:当是“太”字之讹。
⑩隘(e):通作“阨”,困厄的意思⑪削然:取琴之声。
一说“削然”亦即“悄然”,安祥的样子。
译文从后说。
反琴:再次弹起琴来。
⑫扢(xi)然:勇武的样子。
干:盾牌。
⑬地之下:犹言地之厚。
一说喩指自己的浅薄,而“天之高”则喻指孔子的深远;亦可通。
⑭颍阳:颍水的北岸,许由隐居之处。
共伯:旧注指共伯和,西周末年人,怀道抱德,逍遥于丘首之山。
本句“得乎共首”一本作“得志乎丘首”,但句意无变化。
小学语文 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流水之审为渊素材 语文版

流水之审为渊【原文】明日,又与之见壶子。
出而谓列子曰:“幸矣,子之先生遇我也!有瘳矣(13),全然有生矣(14)!吾见其杜权矣(15)。
”列子入,以告壶子。
壶子曰:“乡吾示之以天壤(16),名实不入(17),而机发于踵(18)。
是殆见吾善者机也(19)。
尝又与来。
”明日,又与之见壶子。
出而谓列子曰:“子之先生不齐(20),吾无得而相焉。
试齐,且复相之。
”列子入,以告壶子。
壶子曰:“乡吾示之以太冲莫胜(21)。
是殆见吾衡气机也(22)。
鲵桓之审为渊(23),止水之审为渊,流水之审为渊。
渊有九名,此处三焉(24)。
尝又与来。
”【注释】(13)瘳(chōu):病愈,这里指病兆大大减轻。
(14)生:生气,这里指有了成活希望。
(15)权:机。
“杜权”即闭塞的生机,含有闭塞的生机出现活动的意思。
(16)天壤:天地,这里指像天与地之间那样的相对与感应。
(17)名实:名声和实利。
不入:指不为所动,不能进入到内心。
(18)踵:脚后根,这里指人的根基。
(19)者:用同“之”。
“善者机”亦即一线生机。
(20)齐:心迹稳定。
一说通作“斋”,“不齐”即没有斋戒。
(21)太冲:太虚。
“太冲莫胜”是说虚心凝寂、动静无别,阴阳之气均衡而又和谐。
(22)衡:平。
“衡气机”是说内气持平,应称生机,浑然凝一。
(23)鲵(ní):鲸鱼,这里泛指大鱼。
桓:盘桓。
审:水回流而聚积的地方。
一说“审”即“瀋”字,通作“沈”,水深的意思。
(24)此处三焉:意思是这里说了渊的三种情况。
所谓三“渊”,喻指前面提到的“杜德机”、“善者机”、“衡气机”三种神态。
“三”对于“九”来说是小数,从而暗示“道”深不可测,神巫所能看到的还只是皮毛。
【译文】第二天,列子又跟神巫季咸一道拜见壶子。
季咸走出门来就对列子说:“幸运啊,你的先生遇上了我!症兆减轻了,完全有救了,我已经观察到闭塞的生机中神气微动的情况。
”列子进到屋里,把季咸的话告诉给壶子。
壶子说:“刚才我将天与地那样相对而又相应的心态显露给他看,名声和实利等一切杂念都排除在外,而生机从脚跟发至全身。
小学语文 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孔子游于匡素材 语文版

孔子游于匡【原文】孔子游于匡(1),宋人围之数币(2),而弦歌不惙(3)。
子路入见,曰:“何夫子之娱也?”孔子曰:“来,吾语女!我讳穷久矣(4),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
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5),非知得也(6);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7),非知失也。
时势适然(8)。
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人之勇也。
陆行不避兕虎者(9),猎夫之勇也。
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
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
由,处矣(10)!吾命有所制矣(11)!”无几何,将甲者进(12),辞曰(13):“以为阳虎也(14),故围之;今非也,请辞而退。
”【译文】孔子周游到匡地,卫国人一层又一层地包围了他,可是孔子仍在不停地弹琴诵读。
子路入内见孔子说:“先生如此欢心是为什么呢?”孔子说:“来,我告诉你!我违忌困窘蔽塞已经很久很久了,可是始终不能免除,这是命运啊。
我寻求通达也已经很久很久了,可是始终未能达到,这是时运啊。
当尧、舜的时代,天下没有一个困顿潦倒的人,并非因为他们都才智超人;当桀、纣的时代,天下没有一个通达的人,并非因为他们都才智低下。
这都是时运所造成的。
在水里活动而不躲避蛟龙的,乃是渔夫的勇敢;在陆上活动而不躲避犀牛老虎的,乃是猎人的勇敢;刀剑交错地横于眼前,看待死亡犹如生还的,乃是壮烈之士的勇敢。
懂得困厄潦倒乃是命中注定,知道顺利通达乃是时运造成,面临大难而不畏惧的,这就是圣人的勇敢。
仲由啊,你还是安然处之吧!我命中注定要受制啊!”没有过多久,统带士卒的将官走了进来,深表歉意地说:“大家把你看作是阳虎,所以包围了你;现在知道了你不是阳虎,请让我向你表示歉意并且撤离部队。
”。
小学语文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二子贡还素材语文版

子贡还【原文】子贡还,报孔子。
孔子推琴而起曰:“其圣人与!”乃下求之,至于泽畔,方将杖拏而引其船(1),顾见孔子(2),还乡而立(3)。
孔子反走(4),再拜而进。
客曰:“子将何求?”孔子曰:“曩者先生有绪言而去(5),丘不肖(6),未知所谓,窃待于下风(7),幸闻咳唾之音以卒相丘也(8)!”客曰:“嘻!甚矣子之好学也!”孔子再拜而起曰:“丘少而脩学,以至于今,六十九岁矣,无所得闻至教,敢不虚心!”客曰:“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
吾请释吾之所有而经子之所以(9)。
子之所以者,人事也。
天子诸侯大夫庶人,此四者自正,治之美也,四者离位而乱莫大焉。
官治其职,人忧其事(10),乃无所陵(11)。
故田荒室露,衣食不足,征赋不属(12),妻妾不和,长少无序,庶人之忧也;能不胜任,官事不治(13),行不清白,群下荒怠,功美不有(14),爵禄不持,大夫之忧也;延无忠臣,国家昏乱(15),工技不巧,贡职不美(16),春秋后伦(17),不顺天子,诸侯之忧也;阴阳不和,寒暑不时,以伤庶物(18),诸侯暴乱,擅相攘伐(19),以残民人,礼乐不节,财用穷匿(20),人伦不饬(21),百姓淫乱,天子有司之忧也(22)。
今子既上无君侯有司之势而下无大臣职事之官,而擅饰礼乐(23),选人伦,以化齐民,不泰多事乎(24)!”【注释】①杖:持。
拏:通作“掳(橹)”,即船桨。
引:引发,划开。
②顾:回头。
③还(xuan):通作“旋”,掉转船头。
乡(鄉):向,相对;这个意义后代写作“嚮”,今又简化为“向”。
④反走:向后退行数步以表示谦敬的态度。
⑤囊(nang):以往,先前。
绪言:绪余之言,“有绪言”犹如今天讲,留下了话尾,没有把话说尽。
⑥不肖:不好。
⑦待:一本亦作“侍”。
下风:即下方,表示处于谦卑的地位。
⑧咳唾之音:喻指随意谈吐。
卒:终。
相:助。
⑨释:说解;“请释吾之所有”是说请让我说明我的看法和主张。
经:理,引审为分解、剖析之义。
小学语文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精诚之至素材语文版

小学语文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精诚之至素材语文版【原文】孔子愀然曰:“请问何谓真?”客曰:“真者,精诚之至也。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
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
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16)。
其用于人理也(17),事亲则慈孝(18),事君则忠贞,饮酒则欢乐,处丧则悲哀。
忠贞以功为主,饮酒以乐为主,处丧以哀为主,事亲以适为主。
功成之美,无一其迹矣。
事亲以适,不论所以矣(19);饮酒以乐,不选其具矣(20);处丧以哀,无问其礼矣。
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
故圣人法天贵真(21),不拘于俗。
愚者反此。
不能法天而恤于人(22),不知贵真,禄禄而受变于俗(23),故不足。
惜哉,子之蚤湛于人伪而晚闻大道也(24)!”孔子又再拜而起曰:“今者丘得遇也,若天幸然(25)。
先生不羞而比之服役(26),而身教之。
敢问舍所在(27),请因受业而卒学大道(28)。
”客曰:“吾闻之,可与往者与之(29),至于妙道(30);不可与往者,不知其道,慎勿与之,身乃无咎(31)。
子勉之!吾去子矣,吾去子矣!”乃刺船而去(32),延缘苇间(33)。
【注释】⑯贵真:以真为贵,看重纯真的本性。
⑰人理:人伦。
18慈:敬爱;“慈孝”即竭尽孝心。
○⑲不论所以:不必考虑使用什么方法。
一本“论”字之后还有一“其”20具,就餐的工具。
○21法天:效法自然。
○22恤:忧心.○23禄禄:即“碌碌”,急急忙忙而又无所作为。
○24蚤:通作“早”。
湛(chen):通作“沉”,沉溺的意思。
人伪:世俗的伪诈,这里指○虚伪的礼仪;一本“伪”字之前无“人”字。
25天幸:上天的宠幸。
○26服役:仆从,这里指代弟子。
“比之服役”即“比之于服役”,意思是把我当作弟子○一样教导。
27舍所在:住处在哪里,即居住的地点。
○28因:循,借此。
卒学:最终学成。
○29往者:指迷途知返的人。
小学语文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祸福无有素材语文版

祸福无有【原文】南荣趎曰:“里人有病,里人问之,病者能言其病,然其病病者(30),犹未病也。
若趎之闻大道,譬犹饮药以加病也,趎愿闻卫生之经而已矣(31)。
”老子曰:“卫生之经,能抱一乎(32)?能勿失乎(33)?能无卜筮而知吉凶乎(34)?能止乎?能已乎?能舍诸人而求诸己乎?能翛然乎(35)?能侗然乎(36)?能儿子乎(37)?儿子终日嗥而嗌不嗄(38),和之至也(39);终日握而手不掜(40),共其德也(41);终日视而目不瞚(42),偏不在外也(43)。
行不知所之,据不知所为,与物委蛇(44),而同其波(45):是卫生之经已。
”南荣趎曰:“然则是至人之德已乎?”曰:“非也。
是乃所谓冰解冰释者能乎?夫至人者,相与交食乎地而交乐乎天(46),不以人物利害相撄(47),不相与为怪,不相与为谋,不相与为事,翛然而往,侗然而来。
是谓卫生之经已。
”曰:“然则是至乎?”曰:“未也。
吾固告汝曰:‘能儿子乎?’儿子动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身若槁木之枝而心若死灰。
若是者,祸亦不至,福亦不来。
祸福无有,恶有人灾也!”【注释】○30病病者:前一“病”字甩如动词,而且是意动用法,意思是以病为病的人,即把自己的疾病看作是一种病状的人○31卫生:养护生命。
经:常,这里指常规、通常的办法。
下同此解。
○32一:浑一,这里指身形与精神世界的谐合。
○33失:这里栺失却真性。
○34卜筮(shi ):占卦。
○35翛(xiao )然:自由的、无拘无束的样子。
以下同此解。
○36侗(dong )然:心无执著的样子。
以下同此解。
○37儿子:幼儿,这里用如动词,“能儿子”是说能够像婴儿那样朴质、纯真。
○38嘷(hao ):号哭。
嗌(yi ):咽喉。
嗄(sha ):嘶哑。
○39靡之至:这里指声音谐和、自然。
○40掜(nie ):用同“捏”,拳曲的意思。
○41共(gong ):拱。
“共其德”是说听任手自然地握着乃是幼儿的天性 和常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见老聃而语仁义
【原文】
孔子见老聃而语仁义。
老聃曰:“夫播穅眯目(1)则天地四方易位矣;蚊虻噆肤(2),则通昔不寐矣(3)。
夫仁义憯然乃愤吾心(4),乱莫大焉。
吾子使天下无失其朴,吾子亦放风而动(5),总德而立矣(6),又奚杰然若负建鼓而求亡子者邪(7)?夫鹄不日浴而白(8),乌不日黔而黑(9)。
黑白之朴,不足以为辩(10),名誉之观(11),不足以为广(12)。
泉涸(13),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14),相濡以沫(15),不若相忘于江湖。
”
孔子见老聃归,三日不谈。
弟子问曰:“夫子见老聃,亦将何规哉(16)?”孔子曰:“吾乃今于是乎见龙!龙,合而成体,散而成章(17),乘云气而养乎阴阳。
予口张而不能嗋(18),予又何规老聃哉!”子贡曰:“然则人固有尸居而龙见(19),雷声而渊默(20),发动如天地者乎?赐亦可得而观乎(21)?”遂以孔子声见老聃(22)。
【译文】
孔子拜见老聃讨论仁义。
老聃说:“播扬的糠屑进入眼睛,也会颠倒天地四方,蚊虻之类的小虫叮咬皮肤,也会通宵不能入睡。
仁义给人的毒害就更为惨痛乃至令人昏愦糊涂,对人的祸乱没有什么比仁义更为厉害。
你要想让天下不至于丧失淳厚质朴,你就该纵任风起风落似地自然而然地行动,一切顺于自然规律行事,又何必那么卖力地去宣扬仁义,好像是敲着鼓去追赶逃亡的人似的呢?白色的天鹅不需要天天沐浴而毛色自然洁白,黑色的乌鸦不需要每天用黑色渍染而毛色自然乌黑,乌鸦的黑和天鹅的白都是出于本然,不足以分辨谁优谁劣;名声和荣誉那样的外在东西,更不足以播散张扬。
泉水干涸了,鱼儿相互依偎在陆地上,大口出气来取得一点儿湿气,靠唾沫来相互得到一点儿润湿,倒不如将过去江湖里的生活彻底忘怀。
”
孔子拜见老聃回来,整整三天不讲话。
弟子问道:“先生见到老聃,对他作了什么诲劝吗?”孔子说:“我直到如今才竟然在老聃那儿见到了真正的龙!龙,合在一起便成为一个整体,分散开来又成为华美的文采,乘驾云气而养息于阴阳之间。
我大张着口久久不能合拢,我又哪能对老聃作出诲劝呢!”子贡说:“这样说,那么人难道有像尸体一样安稳不动而又像龙一样神情飞扬地显现,像疾雷一样震响而又像深渊那样沉寂,发生和运动犹如天地运动变化的情况吗?我也能见到他并亲自加以体察吗?”于是借助孔子的名义前去拜见老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