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中考复习文体和文学常识教案

中考复习文体和文学常识教案

中考复习文体和文学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特点,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2. 使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分类,如小说、诗歌、散文等。

3. 培养学生对文学及文体知识的兴趣,提高复习效率。

二、教学内容:1. 文体的概念与分类2. 文学作品的类型及特点3. 常见文体的写作技巧4. 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5. 文体与文学常识的结合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文体的概念、特点及写作技巧。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和文体特点。

3. 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不同文体的特点。

四、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文体知识,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2. 讲解文学作品的分类,让学生了解小说、诗歌、散文等的特点。

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感受不同文体的语言特色。

4.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总结文体的特点及写作技巧。

5. 对学生进行测试,检查他们对文体和文学常识的掌握程度。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文体和文学常识。

2. 选取一部文学作品,分析其文体特点及语言特色。

3. 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运用所学的文体知识,进行一篇习作。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学生对文体和文学常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课堂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六、教学内容:1. 文学史的基本脉络2.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3. 现代文学重要作家及作品4. 当代文学发展概况5. 外国文学经典及影响七、教学方法:1. 采用时间线教学法,梳理文学史的基本脉络。

2. 运用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现代文学重要作家及作品、当代文学发展概况和外国文学经典。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解析,探讨其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八、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文学史的基本脉络,让学生了解文学发展的整体趋势。

2. 详细讲解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等,分析其文学特点和历史地位。

3. 讲解现代文学重要作家及作品,如鲁迅的《呐喊》、郭沫若的《女神》等,探讨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教案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教案

文学常识专题复习教学目标:1.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2.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3.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4.体验作品中人的情境和形象。

教学重点:了解作品的作者、国籍、作品中的主要人物、重要的故事情节、主题思想。

教学难点:体验作品中人的情境和形象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考点特点:分值不高,却年年考!(从10年到2020年,一共考了十一次,可谓是年年考。

)看似简单,容易丢分!(文学常识题题型都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分值为3分)名著阅读放到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部分,单独设题,分值逐年增加(去年6分,今年10分)二、内容分析(一)、近些年的考题涉及内容:1、考作家2、考人物形象3、考主题4、考作品5、考情节6、考文体7、考文化常识(二)今年要求:识记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掌握《语文课程标准》所推荐名著的相关内容。

(2021年应该和往年的要求相同)三、历年考题看例题,找出问题所在,看看它们错在哪?1、《名人传》中的贝多芬(托尔斯泰)用如火的青春与饱满的热情创作了小说《战争与和平》。

2、李清照,唐代(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词大多收在《漱玉词》中。

3、英国大作家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通过格列佛和“星期五”(《鲁滨逊漂游记》里的人物)在海上诸岛的经历,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个怪异的世界。

4、《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道家(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5、《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小说集(散文集)6、《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纪传体)史书,被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作者是西汉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7、“说”(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不用韵,内容多含颂扬、鉴戒之意。

中考复习文体和文学常识教案

中考复习文体和文学常识教案

中考复习文体和文学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常见文体的特点和结构;(2)了解文学常识,包括作家、作品、文学流派等;(3)提高学生分析、判断和运用文学知识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分析不同文体的文章,培养学生对文体的识别能力;(2)通过查阅资料和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文学常识;(3)运用所学的文学知识,进行文学作品的鉴赏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提高文学素养;(2)培养学生尊重作家、珍惜文化遗产的意识;(3)通过学习文学常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文体的概念和特点: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2. 文学常识:作家生平、作品特点、文学流派等;3. 文学作品鉴赏:分析经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常见文体的特点和结构,了解文学常识;2. 难点:运用文学知识进行文学作品的鉴赏和评价。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体的概念、特点和文学常识;2. 阅读法:分析经典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3.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文学常识;4. 实践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文学知识进行文学作品的鉴赏和评价。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文体的概念和特点,分析小说的特点和结构;2. 第二课时:介绍散文的特点和结构,分析经典散文作品;3. 第三课时:介绍诗歌的特点和结构,分析经典诗歌作品;4. 第四课时:介绍戏剧的特点和结构,分析经典戏剧作品;5. 第五课时:介绍文学常识,包括作家、作品、文学流派等。

六、教学内容与目标1. 教学内容:小说文体的深入分析,包括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等;散文的分类和特点,如叙事散文、抒情散文、杂文等;诗歌的韵律、节奏、意象等元素的分析;戏剧的剧本结构、角色塑造、舞台说明等;文学常识的系统复习,包括中外著名作家、作品、文学史实等。

2. 教学目标:能够详细分析小说中的各种元素,理解其表达效果;能够辨别不同类型的散文,并分析其艺术特色;能够欣赏诗歌的韵律和意象,理解其深层含义;能够理解戏剧的结构和表现手法,分析其主题和艺术成就;能够掌握基本的文学常识,运用到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欣赏中。

中考复习文体和文学常识教案

中考复习文体和文学常识教案

中考复习文体和文学常识教案第一章:小说1.1 小说概念:小说是一种以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环境描写为主要手段的文学作品,通过虚构的故事反映现实生活。

1.2 小说类型:1.2.1 现实主义小说:以现实生活为背景,反映社会现象和人物命运。

1.2.2 浪漫主义小说:以想象力丰富、情感夸张、手法独特为特点,表现作者对理想的追求。

1.2.3 科幻小说:以科学技术为背景,探索未来世界和人类命运。

1.2.4 悬疑小说:以悬疑情节为主线,引发读者思考和推理。

1.3 小说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

1.4 小说阅读方法:1.4.1 把握主题:理解小说所要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

1.4.2 分析人物:关注人物性格、动机、发展变化。

1.4.3 梳理情节:理清故事发展、高潮、结局。

1.4.4 描述环境:感受作者创设的氛围和背景。

第二章:散文2.1 散文概念:散文是一种以抒发作者情感、表达思想为主要手段的文学作品,形式多样,注重抒发真实感受。

2.2 散文类型:2.2.1 叙事散文:以叙述事件、描绘人物为主,展示作者对生活的感悟。

2.2.2 抒情散文:以表达作者情感为主,注重抒发内心世界。

2.2.3 哲理散文:以阐述道理、启示思考为主,提升读者的人生观念。

2.3 散文三要素:观点、材料、结构。

2.4 散文阅读方法:2.4.1 理解观点:把握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

2.4.2 分析材料:关注文章中所用的事例、引用等材料。

2.4.3 梳理结构:理清文章的布局、论证方法等。

2.4.4 感悟情感:感受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

第三章:诗歌3.1 诗歌概念:诗歌是一种以节奏、韵律为主要特征,抒发作者情感、表达思想的文学体裁。

3.2 诗歌类型:3.2.1 抒情诗:以表达作者情感为主,注重抒发内心世界。

3.2.2 叙事诗:以叙述事件、描绘人物为主,展示作者对生活的感悟。

3.2.3 哲理诗:以阐述道理、启示思考为主,提升读者的人生观念。

3.3 诗歌三要素:意象、节奏、韵律。

文学常识中考教案设计模板

文学常识中考教案设计模板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文学常识的基本概念,了解文学作品的作者、作品内容、艺术特色等;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文学常识的基本概念;2. 文学作品的作者、作品内容、艺术特色等;3. 文学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1. 文学鉴赏方法的运用;2. 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回顾已学过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谈谈对文学的认识;2. 引出文学常识的概念,强调文学常识在中考中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课1. 文学常识的基本概念:文学常识是指与文学相关的知识,包括作者、作品内容、艺术特色等;2. 文学作品的作者:介绍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如鲁迅、茅盾、巴金等;3. 文学作品的内容:以具体作品为例,分析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等;4. 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分析作品的语言、结构、表现手法等。

三、课堂练习1. 小组讨论:选择一部文学作品,共同分析其作者、内容、艺术特色;2. 课堂提问:针对课堂讲解内容,提问学生,检验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 强调文学常识在中考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加强复习。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掌握文学鉴赏方法。

二、讲授新课1. 文学鉴赏方法:介绍几种常见的文学鉴赏方法,如分析人物形象、分析情节、分析主题等;2. 案例分析:以具体作品为例,讲解如何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分析作品。

三、课堂练习1. 学生自主分析一部文学作品,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鉴赏;2. 课堂讨论:针对学生的分析,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接触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授文学常识的基本概念、作品分析、文学鉴赏方法等内容,旨在提高学生对文学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七篇

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七篇

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七篇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七篇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如何写?为了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1、理解剧本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写法。

2、学习用语言、动作、表情描写表现人物。

3、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

4、体会课文的画面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剧本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写法。

2、学习用语言、动作、表情描写表现人物。

三、课前准备1、(教师)多媒体课件《音乐之声》视频、音频2、(学生)自学课文字词反复朗读课文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音乐之声》中的插曲《铃儿响叮当》。

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主人玛丽亚热爱歌唱,并以音乐的形式表达出她对祖国的热爱,今天,我们共同走进玛丽亚的音乐世界,体会她无拘无束的快乐天性及伟大的爱国情怀。

(二)简介影片根据音乐剧改编而成的电影《音乐之声》取材于1938年法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萨尔茨堡地方有个冯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师的妻子玛丽亚,在德国并吞奥地利之后,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曲。

影片以善良美丽的玛丽娅,奥地利美丽迷人的秀丽风光,及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打动了全世界观众的心,本片获得了1965年第3__届奥斯卡影片奖。

(三)、了解剧情思考:课文可分为几个场景?每个场景写什么?明确:全文共有两个场景:第一场景:(开头至“急速地跑下山来”)在萨尔茨堡的野外,玛丽亚忘情于山上的风光,纵情歌唱。

第二场景:(“古老的修道院”至结尾)在修道院内,写众嬷嬷对玛丽亚的议论。

(四)、剧情表演第一个场景表演:由一个女学生表演主角“玛丽亚在萨尔茨堡的野外,玛丽亚忘情于山上的风光,纵情歌唱”的情景。

(歌词可以读)(播放背景音乐《音乐之声》主题曲)第二个场景表演:由八名女同学分别表演玛丽亚、修道院院长、贝尔塔、玛格丽塔、贝尔尼斯、卡塔林、阿格塔、索菲亚在修道院内的情形。

2024年届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教案

2024年届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教案

2024年届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教案第一章:词语理解与运用1.1 教学目标能够准确理解文章中的词语含义。

能够正确运用词语进行表达。

1.2 教学内容重点词语的释义与运用。

词语的搭配与辨析。

1.3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导学生预习课文,自主查找不理解的词语。

步骤二:课堂上讲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步骤三:通过例句练习,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词语。

步骤四:课后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二章:句子理解与运用2.1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句子的含义和结构。

能够正确运用各种句子进行表达。

2.2 教学内容句子的类型与结构。

句子的理解与分析。

2.3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的结构和类型。

步骤二:讲解句子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步骤三: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各种句子。

步骤四:课后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三章:文言文阅读与理解3.1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能够正确解读文言文。

3.2 教学内容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文言文的理解与分析。

3.3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导学生预习文言文,自主查找不理解的内容。

步骤二:课堂上讲解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理解要点。

步骤三: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学会正确解读文言文。

步骤四:课后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四章:现代文阅读与理解4.1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现代文的基本内容。

能够正确解读现代文。

4.2 教学内容现代文的阅读技巧。

现代文的理解与分析。

4.3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导学生预习现代文,自主查找不理解的内容。

步骤二:课堂上讲解现代文的阅读技巧和理解要点。

步骤三: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学会正确解读现代文。

步骤四:课后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五章:作文写作技巧与训练5.1 教学目标能够掌握作文的基本写作技巧。

能够独立完成一篇作文。

5.2 教学内容作文的写作技巧。

作文的训练与修改。

5.3 教学步骤步骤一:讲解作文的基本写作技巧和要点。

步骤二:进行作文训练,让学生独立完成一篇作文。

步骤三: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修改和指导。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七篇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七篇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七篇中考语文复习教案最新七篇中考语文复习教案都有哪些?教案不能面面俱到。

而是要以学科的基础知识框架为基础,对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和阐述,能够体现教师对相关学科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和研究经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考语文复习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中考语文复习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掌握作者的论点及论证方法。

3.体会作者舍生取义的观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的内涵。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人生在世不过短短百年,但是在这短暂的一生中,我们会遇到无数需要做出选择的事情,小到选择今天吃什么,去哪里玩,大到可能会面临生与义的选择,当你们面临这样的选择时,又会把自己心中的天平倾向哪一边呢有同学说了文天祥的一句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还有的同学说到夏明翰曾经说过“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看来大家在生与义之间都选择了后者,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孟子的《鱼我所欲也》,看看在生与义之间孟子是如何进行选择的。

(板书:鱼我所欲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注意字音、停顿、节奏等。

明确:字音规范,语气适中,节奏准确,重音恰当。

2.学生自读,解决重点字词。

明确:①得:通“德”,恩惠,感激。

②为:今为(介词,为了)宫室之美而为(接受)之;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动词,做)也。

(三)品析语句,合作交流1.同桌交流,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找出文章中的中心论点。

明确: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板书:生、义)2.文章的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明确: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美味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常识专题复习教学目标:1. 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2. 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3. 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4. 体验作品中人的情境和形象。

教学重点:了解作品的作者、国籍、作品中的主要人物、重要的故事情节、主题思想。

课时安排:3课时一、春秋时期1、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后世称“圣人”。

《论语》是一部辑录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的书,共20篇,是语录体散文,南宋朱熹把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编为“四书”。

明代以后成为科举考试的必读书。

“五经”包括:《诗》《书》《礼》《易》《春秋》2、《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诗经》的第一首诗是《关雎》。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3、《左传》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一部文学名著和史学名著,又叫《春秋左氏传》所学《曹刿论战》记述了长勺之战的情形。

二、战国1、孟子名轲,字子舆。

邹(今山东邹城)人,思想家,教育家。

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

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

“孔孟”并称,人们尊称“亚圣”,主张施行仁政,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现存7篇。

课文《得道多助,失首寡助》《生于忧患,列于安乐》《鱼我所欲也》。

2、墨子名翟,相传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战国时期的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现存53篇,所学课文《公输》。

3、《庄子》,庄周及其弟子所作,道家学派著作。

《庖丁解牛》三、西汉1、司马迁字子长,史学家,文学家。

人称“太史公”。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130篇,10表8书12本纪30世家70列传,“世家”主要记诸侯之事,鲁迅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陈涉世家》选自《史记》记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浩大的声势。

2、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了《战国策》共33篇,共12策,这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唐雎不辱使命》。

四、东汉三国1、曹操字孟德,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诗歌以“慷慨悲壮”见称。

“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所学《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

2、诸葛亮字孔明,蜀国丞相,为蜀汉基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政治家、军事家。

《出师表》五、西晋陈寿字承祚,史学家。

写《三国志》,记载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隆中对》六、东晋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一说字潜,字渊明)。

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人称“靖节先生”,又号“五柳先生”。

《桃花源记》《五柳先生》诗《归田园居》《饮酒》七、明清代(四大名著)《红楼梦》曹雪芹,清代小说家。

名霑,字梦阮,雪芹是其号。

内容简介:《红楼梦》一书,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

人们称《红楼梦》内蕴着一个时代的历史容量,是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

人物性格:林黛玉:生性孤傲,天真率直,蔑视功名权贵,与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

王熙凤:精明强干,贾府的实际大管家,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

贾宝玉:封建叛逆者。

他厌恶封建社会的仕宦道路,反对“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薛宝钗: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

她热衷于“仕途经济”,劝宝玉去会会做官的。

她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

事件:1.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2.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3.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4 刘姥姥初进大观园。

《西游记》吴承恩,明代小说家。

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怀安山阳(江苏淮安)人。

内容简介:孙悟空与猪八戒、沙僧一起保护唐僧取经。

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功成圆满,终成正果唐僧:身材高大,举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经造诣极高。

他西行取经遇到九九八十一难,始终痴心不改,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

最后被封为“旃檀功德佛”。

孙悟空:他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忍不拔,英勇无畏,取经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猪八戒:性格温和,憨厚单纯,力气大,但又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他对师兄的话言听计从,对师父忠心耿耿,为唐僧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最后被封为“净坛使者”。

是个被人们喜爱同情的喜剧人物。

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路上,任劳任怨,忠心不二,取经后被封为“金身罗汉”。

事件:1.孙悟空打闹天宫 2.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3. 八戒大战流沙河 4.孙行者三调芭蕉扇5.孙行者大闹黑风山《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名本,字贯中。

杭州人,祖籍太原。

内容简介:《三国演义》通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

人物简介:曹操:自幼放任荡不羁,但很有才华,又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

当年,汝南有个善于评论人物的名士,名叫许劭,评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诸葛亮:智者和智慧的象征,清忠耿直,用人唯贤,谦虚、谨慎、认真又尽职鞠躬尽瘁。

刘备:一代枭雄,宽厚仁爱,求贤若渴。

俗话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关公:忠义,智勇双全事件:1.桃园三结义 2. 火烧赤壁 3.草船借剑 4.孔明借东风 5.关公五关斩六将 6.诸葛亮智用空城计《水浒》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内容简介:宋朝统治者腐朽凶残,宋江、鲁智深等众多好汉最终都因为种种不同原因而被迫在梁山落草为寇,揭杆起义。

他们举起义旗,打着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的口号,杀遍大江南北,沉重地打击了反动统治者的嚣张气焰,张扬了人民群众的神勇斗志,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人物简介:宋江:豪爽,义气,仗义疏财李逵:鲁莽,孝顺,勇猛武松:有勇又谋,打抱不平,是一位英雄好汉事件:1、林冲雪夜上梁山2、鲁提辖拳打镇关西3、花和尚倒拔垂杨柳4、吴用智取生辰纲5、景阳冈武松打虎2、蒲松龄清代字留仙,一字剑臣,世称“聊斋先生”,郭沫若称赞曰:画人画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山市》《狼》选自志怪小说《聊斋志异》3、吴敬梓清代字敏轩,安徽全椒人,小说家。

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风貌。

《范进中举》八、现当代1、鲁迅现代,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散文集《朝花夕拾》,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三海经>》、《藤野先生》散文诗集《野草》,课文:《风筝》、《雪》小说集《呐喊》《彷徨》,课文:《故乡》《社戏》《孔乙己》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课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2、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诗人、学者、考古学家。

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

课文:《天上的街市》《静夜》《雷电颂》3、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散文集《龙·虎·狗》,文革后作品《随想录》。

课文:《日》《月》4、冰心原名谢婉莹,作品歌颂母爱、童真、自然,代表作《繁星》《春水》(深受印度诗人泰戈尔影响),《寄小读者》课文:《纸船》《谈生命》5、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江苏扬州人。

课文:《春》6、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著名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课文《济南的冬天》外国:一、苏俄(1)普希金俄国诗人,有“俄罗斯文学之父”的美称,代表作《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

课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2)契诃夫俄国作家,与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一起被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代表作《装在套子里的人》。

课文《变色龙》主人公奥楚蔑洛夫(3)高尔基苏联,“无产阶级最伟大的代表”(列宁语),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主人公名字是阿寥莎。

课文《海燕》节选自《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

(4)苏霍姆林斯基苏联教育家,代表作《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课文《致女儿的信》二、英国(1)笛福《鲁宾孙漂流记》课文《荒岛余生》(2)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诗人、戏剧家。

四大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李尔王》《奥赛罗》喜剧《威尼斯商人》三、法国(1)莫泊桑世界短篇小说巨匠。

代表作《羊脂球》,课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我的叔叔于勒》(2)雨果十九世纪浪漫主义作家。

代表作《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九三年》课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3)都德《最后一课》主人公:小弗朗士韩麦尔先生(4)法布尔生物学家,《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他被鲁迅赞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绿色蝈蝈》四、美国(1)海伦·凯勒聋哑盲女作家,1964年获得“总统自由勋章”,致力于救助伤残儿童、保护妇女权益、争取种族平等。

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课文《再塑生命》,再塑她生命的老师是莎莉文。

五、其他(1)丹麦安徒生童话作家课文《皇帝的新装》《丑小鸭》(2)印度泰戈尔亚洲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文学巨匠。

主要诗集《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课文《金色花》练习:一、填空题1、有一位作家曾对他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位作家是()。

2、“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提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

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美玉无暇”指的是()。

3、“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老去,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出自《红楼梦》中人物()之手。

4、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一事。

5,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

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六出:();七擒:();排八阵:()6、“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淘尽英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