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马拉松赛事专业化运营模式分析

合集下载

(城市)马拉松赛策划方案分析(5篇)

(城市)马拉松赛策划方案分析(5篇)

(城市)马拉松赛策划方案分析(5篇)第一篇:(城市)马拉松赛策划方案分析(城市)马拉松赛策划方案一、马拉松市场分析(一)马拉松运动的发展概况及特点1、起源:“马拉松”是古希腊的一个地名,位于雅典城东北30公里。

马拉松比赛是雅典人民为了纪念公元490年,一位跑了42.195公里向希腊人民传递胜利的消息,随即倒地身亡的信使裴里匹底斯的。

马拉松从起源就有了生命的意义,它挑战自我、超越极限、坚忍不拔、永不放弃、同舟共济、要人助先自助,它忠诚、热爱、坚韧、崇高……2、全球马拉松运动的发展过程大致呈现三个特点:第一,范围不断扩大,赛事不断增加。

第二,马拉松运动的发展同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联系紧密。

第三,马拉松运动的参与群体日益增加,不仅参赛者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关注、支持和参与这项运动的其它社会主体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3、各城市马拉松:第一个城市马拉松是1897年在波士顿举行的,后来陆续诞生了纽约马拉松、芝加哥马拉松、伦敦马拉松、福冈马拉松、柏林马拉松、巴黎马拉松、鹿特丹马拉松、中国香港渣打马拉松、北京马拉松等。

由于各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差异,以及主办者不同的办赛思路,各马拉松赛事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以成绩著称,以规模著称,或以风景优美著称等,不一而足。

(二)中国马拉松发展概况及特点1、特点:一个城市举办马拉松赛,有三个前提条件,一是政府等公共部门的支持;二是有适合比赛的路线;三是企业的支持。

在中国马拉松运动发展过程中,政府等公共部门、大众传媒以及国内外一些有实力的企业都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电视台等媒体以及体育营销机构在中国马拉松赛的推广和筹资方面充分利用了自身的资源优势,作用不可忽视。

2、国内城市马拉松赛事:1981年,北京举办了首届国际马拉松赛,是中国第一个马拉松赛事,组委会通过设置奖金等方式努力吸引世界顶级选手参加,使得该赛事不断出现优秀成绩,赛事的水平和影响力也因此不断提升。

规模不断扩大,参赛人数接近3万。

中国城市马拉松赛事产业化动力机制分析

中国城市马拉松赛事产业化动力机制分析

中国城市马拉松赛事产业化动力机制分析1.马拉松赛事产业自身优势的内在动力马拉松比赛是一种其易参与性、低门槛的公路赛,主要集中在城市的街道上,这些街道是普通人发展起来的,贴近老百姓的生活。

伴随着比赛规模相对较大,以强烈的行为感来营造归属感,所以马拉松赛事展现出了极大的赛事魅力。

另外,马拉松运动在其运动条件方面,不需要有特殊的运动健身器材,不需要对运动场有特殊要求,相对容易普及。

因此,吸引更多的人参加这项运动,感受体育之美,更符合人们对健身运动的要求,丰富了公众的业余生活,为马拉松赛事的产业化提供强有力的内在动力。

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日益提升,同时对健身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大,体育健身已经成为了更多人选择的锻炼方式。

而城市举办大型马拉松比赛,可以有效的满足人们的健身活动需要,这种内在动力促使城市马拉松赛事举办呈井喷式发展。

2.马拉松赛事的发展是城市马拉松赛事产业化的主要推动力根据2017年中国田径协会发布的数据:在2012年、2013年两年一共才69场;在2014、2015年马拉松赛事场次分别增加到51场次和134场次,在2014、2015年马拉松赛参赛者分别为90万和200万,5年间增加了近10倍。

2016全国马拉松赛事达到328场,也就是平均每天举行一场马拉松赛事,全国超过280万人参与比赛,其中有82场赛事是获得国际和田协的认证,一(A)级认证的赛事有63场赛事,6场赛事取得二(B)级认证。

2017年全国马拉松赛事的举办场次再次出现爆炸式增长达到500多场次。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指出在2020年全国马拉松赛事将达到800场。

从覆盖面积上看,除西藏外,2016年度全国马拉松比赛覆盖了30个省、市、自治区133个城市;2015年全国23个省、自治区和4个直辖市参与举办,共有79个城市,比2014年城市增加了34个。

全国至少举办过1场或更多的马拉松赛事占全国的84%省和市区。

2016年,参赛人数国际化覆盖近90个国家和地区数量达到280万人。

中国城市马拉松赛事的产业规模分析

中国城市马拉松赛事的产业规模分析

中国城市马拉松赛事的产业规模分析中国城市马拉松赛事的产业规模分析根据相关资料显示,2010年全国举办的马拉松赛事场次只有13场,2014年全国举办马拉松赛事的场次为51场。

2015年正式注册的马拉松赛事和参赛人数迅速增加至134次。

2016年,马拉松赛事在田协登记注册数量翻了一番,达到328场比2010年场次增加了24倍。

据银银智库[48]的不完全统计,2016年在田协没有登记注册的其他类型马拉松赛事还有200余场。

仅2014年至2016年三年内,中国马拉松项目数目增加543%。

亚洲田径联合会亚洲田径联合会第一副主席杜占才预测,到2020年,全国马拉松赛事和各类各项道路跑赛事将超过800场。

马拉松赛事场次的“井喷式”发展,促进了马拉松赛事相关服务产品和行业的产生,为马拉松赛事产业化提供了物质消费基础,对推动马拉松赛事的产业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马拉松运动赛事在逐年的增加,国家对于赛事的重视度也在不断的增加,马拉松运动对于人们的身体素质的锻炼是有显著作用的,因此对于马拉松运动的开展也是非常的重视。

特别是在最近几年,人们对于自身的身体素质的锻炼更加的重视,马拉松运动的不断深入推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马拉松运动,并且乐意参与到马拉松运动之中,使马拉松运动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

每年人们对于马拉松运动的参与与赛事的组织也是更加的重视,在国际上对于马拉松赛事运动的举办也是一年比一年的频繁,马拉松比赛的火热举行,吸引着各个层次的人民的关注,良好的人数基础,使马拉松的发展更加快速,而马拉松赛事的快速发展,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状态。

在2011年、2012年参加全国马拉松赛事的参赛人数分别为40万和50万人,到2013年增加到75万人。

2014年,参加全国马拉松比赛的人数达到90万人。

到2015年,参加者人数达到150万人。

2016年,约有280万人参加了马拉松比赛。

比2011年增加了6倍,比2015年增加额87%,比2014年增加190万,增加211%。

关于马拉松赛事开展的现状分析及意义

关于马拉松赛事开展的现状分析及意义

关于马拉松赛事开展的现状分析及意义马拉松赛事是一项历史悠久的运动,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普及。

马拉松赛事的现状分析以及对社会的意义具体如下:一、现状分析1. 参与人数大幅增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参与马拉松赛事。

无论是专业运动员还是业余爱好者,都积极参与,取得很好的成绩。

很多城市每年都会举办一次或多次的马拉松赛事,参与人数甚至超过数万人。

2. 赛事规模扩大:伴随着参与人数的增加,马拉松赛事的规模也不断扩大。

比赛路线更长更具挑战性,参与者要面对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3. 赛事组织更为专业化:为了满足不断增加的参与人数,马拉松赛事的组织者也变得越来越专业。

组织者精心设计比赛路线和赛事规则,确保比赛的公正性和安全性。

赛事的宣传、报名、计时等方面也变得更加完善和专业化。

4. 赛事影响力增加:马拉松赛事通过电视直播、网络传播等方式,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关注。

各种社交媒体也成为参与者和观众交流、分享赛事心得的平台。

赛事的影响力逐渐扩大,成为推动体育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二、马拉松赛事的意义1. 健康促进:参与马拉松赛事是一种有氧运动,能够提高人体的心肺功能、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马拉松赛事的举办和推广,鼓励了人们参与运动,提高了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关注。

2. 增强社会凝聚力:马拉松赛事是一种大规模的集体活动,参与者来自不同的地区、背景和职业。

赛事的举办促进了社会各界的交流与合作,增加了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

3. 促进旅游业发展:马拉松赛事通常在城市的街道和景点举行,吸引了大量的参与者和观众。

赛事的举办有助于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形象,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4. 传承体育文化:马拉松赛事是体育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赛事的举办和传播,可以传递体育精神、培养体育意识,增强社会对体育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5. 推动经济发展:马拉松赛事的举办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参与和观摩赛事的人们会消费食品、住宿、交通等各种服务,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中国马拉松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趋势分析

中国马拉松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趋势分析

中国马拉松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趋势分析一、中国马拉松产业概括马拉松长跑是国际上非常普及的长跑比赛项目,全程距离26英里385码,折合为42.195公里(也有说法为42.193公里)。

马拉松可分为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和越野跑、迷你跑、10KM、垂直马拉松、团队接力赛、超级马拉松定向赛等其他。

以全程马拉松比赛最为普及,一般提及马拉松,即指全程马拉松。

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环节,中国马拉松产业形成了以跑者、赛事和城市为核心的成熟的产业链。

二、中国马拉松产业现状分析尽管非认证规模赛事从2016年才开始举办,但一开始举行,就较认证赛事来说数量巨大。

2011年以来,马拉松及相关路跑赛事继续保持增长,规模赛事以及认证赛事实现双增长。

2019年,全国范围内共举办规模赛事1828场,同比2018年增加15.62%;其中中国田径协会认证赛事357场,较2018年增长5.31%。

2019年全国马拉松总参赛规模为713万人次,较2018年增幅为22.22%。

认证赛事的总规模为424万人次,较2018年增长15.77%。

数据显示,中国田径协会认证赛事以五分之一不到的赛事数量吸引了超过半数以上的跑者,是中国马拉松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

赛事类型方面,2019年共计举办了249场马拉松赛、467场半程马拉松、481场越野跑,共计总场次1828场;其中认证赛事方面,2019年共举办173场马拉松,145场半程马拉松,这两者占2019年认证赛事场次的89.08%。

在赛事类型参赛规模中,2019年马拉松赛事各个项目总参赛规模为330.36万人次,半程马拉松赛事总规模为233.81万人次,马拉松赛事和半程马拉松赛事以39.17%的场次占比,在赛事总规模上却占据了79.17%,成为支撑路跑赛事发展的核心力量。

三、中国马拉松产业发展驱动力1、政策促进中国马拉松产业发展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出台了大量政策,规范、加强马拉松赛事组织管理,为马拉松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积极影响。

宜昌国际马拉松赛市场化运作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宜昌国际马拉松赛市场化运作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宜昌国际马拉松赛市场化运作及可持续发展研究随着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广和对体育运动的重视,马拉松赛事在中国已经逐渐成为一项受到大众关注的运动项目。

宜昌作为湖北省的重要城市,也举办了多届国际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多参与者和观众的关注和参与。

本文将对宜昌国际马拉松赛市场化运作及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分析当前市场化运作的情况,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市场化运作的现状1. 赛事规模的扩大宜昌国际马拉松赛事自首届举办以来,规模逐渐扩大,参与者数量逐年增加。

赛事吸引了来自全国甚至国际的选手和观众参与,成为宜昌市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

2. 赞助商的参与随着赛事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作为赞助商参与进来。

他们通过赛事赞助来提升自身品牌知名度,扩大市场影响力,实现市场宣传的效果,这也为赛事的市场化运作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3. 组织策划的专业化宜昌国际马拉松赛事的成功举办需要专业的组织策划和执行团队。

相关部门对赛事的组织策划和推广宣传都进行了专业化管理,确保了赛事的顺利进行和参与者的满意度。

二、可持续发展的建议1. 多样化的赛事体验为了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和观众,宜昌国际马拉松赛可以增加更多的特色活动和体验项目。

组织民俗文化展示、风味美食节等,让参与者和观众在赛事期间能够充分感受到宜昌的特色和魅力。

2. 提升赞助商的参与度赛事需要更多的赞助商支持,而赞助商也需要更多的回报。

赛事组织方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赛事赞助种类、赛事赞助权益和赞助商专属活动等方式,提升赞助商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3. 发展赛事周边产业除了赛事本身,还可以大力发展赛事周边产业,比如赛事服务、体育用品、健康营养品等。

这样不仅可以为赛事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还可以为周边产业的发展提供助力。

5. 注重环保和安全在赛事举办过程中,必须注重环保和安全,做好赛道环保、垃圾分类、用水用电节约等方面的工作。

同时还要保障参赛选手和观众的安全,制定完善的赛事安全预案,并做好相应的应急处理准备工作。

马拉松运营方案

马拉松运营方案

马拉松运营方案一、综述马拉松赛事作为一种受欢迎的体育运动形式,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

而作为一项大型体育活动,马拉松赛事的规模与参与者的数量不断增加,需要其运营方案也举一反三地进行着相应的调整与改进。

马拉松运营方案是保证赛事顺利进行的关键,它涵盖了赛事策划、组织、执行和后续服务等方方面面,对于提高赛事的专业性、规范性和安全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文将重点从这几个方面来谈论马拉松运营方案。

二、赛事策划1. 赛事定位在开始策划之前,首先要对赛事进行定位,明确赛事的目的和定位。

是通过赛事推广城市形象?还是让更多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或者是为了慈善和公益?明确了赛事的定位,才能对后续的策划和推广工作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2. 赛事规模根据赛事定位和目的,确定赛事的规模,包括参赛选手的数量、比赛项目的设置、赛事的时间和地点等,规划赛道的线路,以及相应的赛事预算。

3. 赛事宣传在赛事策划的过程中,同时也要进行赛事宣传的工作。

利用各种主流媒体渠道,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赛事的宣传推广,吸引更多的参赛选手和观众。

三、赛事组织1. 赛事注册针对赛事的宣传推广,开展合规的赛事注册工作。

注册包括参赛选手和志愿者两部分。

2. 赛事服务赛事服务包括选手包领取、装备检查、医疗救助、交通组织等。

为选手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保障选手参赛的便利和安全。

3. 赛事组织架构和人员安排赛事组织架构和人员安排是赛事组织的核心部分。

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分工,确保赛事顺利进行。

四、赛事执行1. 赛前准备包括赛道布置、医疗救助、志愿者培训和选手包领取等工作。

2. 赛中执行包括赛事安保、医疗救助、赛事监督等。

3. 赛后整理包括赛事数据整理、媒体报道、参赛选手回馈等。

五、后续服务1. 赛后反馈对赛事进行全面的反馈和总结,包括参赛选手、观众和志愿者的反馈,以及对赛事过程的总结与分析。

2. 赛事周边包括对赛事周边环境的整治和改善,如清理垃圾、修复设施等工作。

宜昌国际马拉松赛市场化运作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宜昌国际马拉松赛市场化运作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宜昌国际马拉松赛市场化运作及可持续发展研究宜昌国际马拉松赛是宜昌市举办的一项重要国际运动盛事,旨在推广宜昌旅游文化,提升宜昌城市形象。

为了实现赛事的市场化运作及可持续发展,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宜昌国际马拉松赛需要进行市场化运作。

市场化运作是指将赛事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进行策划、组织和推广,以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是赛事推广与品牌建设。

通过广告、新媒体等传媒渠道,宣传和推广宜昌国际马拉松赛,增加赛事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还需要加强对赛事品牌的建设,打造宜昌国际马拉松赛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的参赛者和观众。

二是赛事组织与赛道设计。

在赛事组织方面,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确保赛事的顺利进行。

赛道设计是影响赛事品质的重要因素,需要综合考虑赛道的美观性、挑战性和安全性,提升参赛者的体验。

三是赛事赞助与经济效益。

赛事赞助是赛事市场化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吸引企业和品牌的赞助,增加赛事的经济来源。

还可以通过赛事组织、城市推广等手段,带动宜昌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当地的经济效益。

宜昌国际马拉松赛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破坏资源环境,使赛事能够持续长久地发展下去。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是赛事环保与低碳发展。

在赛事组织过程中,要注重环境保护,减少赛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可以采取一些节能减排的举措,例如优化交通组织、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等,降低赛事对环境的影响。

二是社会责任与公益事业。

赛事举办方可以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关注参赛者和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注重赛事的社会效益。

还可以与公益机构合作开展一些公益活动,如慈善跑等,为当地的公益事业作出贡献。

三是产业链建设与合作发展。

宜昌国际马拉松赛的可持续发展还离不开相关产业的发展。

可以与旅游、酒店、餐饮等相关行业进行合作,建立赛事产业链,实现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推动宜昌国际马拉松赛及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城市马拉松赛事专业化运营模式分析
目前,北京马拉松赛、上海马拉松赛事、广州马拉松赛事、厦门马拉松赛事和扬州马拉松赛事在我国是最具影响力的马拉松赛事。

因此,马拉松赛事相关运营公司也应运而生,可以分为三个阵营:一个是私人资本,以智美体育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二是国有资本,以中奥路跑和东浩兰生赛事管理有限公司为代表,三是外国资本,以IMG和八方环球为代表。

此外,许多三、四线城市和县级市由协会和地方体育行政管理机构举办。

国有资产公司在资本赞助方面和赛事经验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也相对愿意赞助我国一线城市大型知名的马拉松赛事,而民营资本和外资资本克服就要资源壁垒,在个别一线城市难以继续参与的重要赛事。

随着马拉松赛事的不断深入的推广和发展,人们对于马拉松的认识和参与更进一步加深,马拉松赛事的运营也更加的专业化。

在马拉松赛事运营公司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参与马拉松比赛,更加注重团队间的合作。

每个马拉松参与者背后都有公司的专业团队的支持,团队为选手提供了专业的技术、医疗、设备的支持,保护着参赛选手安全,并为参赛选手提高物质保障。

通过这些越来越专业的运营公司,使得马拉松运动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马拉松比赛之中。

通过各方的协调配合使马拉松运动更加的专业化、系统化。

从而提高了马拉松运动的赛事质量。

马拉松运动是一项高消耗的运动项目,对于运动员的体力消耗非常大,因此在训练和运动比赛过程中,需要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通过这些马拉松赛事公司的服务,能够保证参与者的能量的输入和医疗的保障,这样更能够使马拉松运动更加的接近国际赛事的标准。

同时马拉松赛事专业化的运营还体现在与各个部门的沟通协调中。

马拉松运动是一项对体力要求很高的运动,参加比赛的人员,需要众多部门合作管理,在交通、安全措施、医疗等方面都要进行全方位的配合、协调。

所以在运动的过程中,需要团队的配合和运作,才能够使这一赛事正常的运行和发展。

因此,“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专业赛事公司承办。

”是目前马拉松赛事一般的运营模式,近年来,组织大规模的赛事活动,政府不仅从政策上支持,还需要协调的各项关系才能确保赛事举办的成功,这期间需要至少有十几个部门相互协调,涉及到交通,医疗,安防,媒体等各方面。

中国城市马拉松赛的组织和管理
具有一定政府与行政性,这是由于举办组织的性质是所决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