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面机巷沿空掘巷小煤柱防火安全技术措施

合集下载

官地矿28412工作面采空区综合防灭火技术

官地矿28412工作面采空区综合防灭火技术

官地矿28412工作面采空区综合防灭火技术李 强(山西西山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官地矿,山西 吕梁 033000)摘 要 针对官地矿28412工作面采用无煤柱开采技术,沿空留巷过程中采空区易漏风供氧,造成采空区遗煤自燃安全事故,采用了堵漏风、灌浆、“三位一体”预测预报等综合防灭火技术。

综合防灭火技术的应用将工作面危险区域沿空侧CO 浓度均控制在15 ppm 以下,有效消除了采空区遗煤自燃事故的发生,为实现28412无煤柱工作面安全开采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 无煤柱开采;沿空留巷;漏风;防灭火中图分类号 TD75+2.2 文献标识码 B doi:10.3969/j.issn.1005-2801.2021.02.038Comprehensive Fire Prevention and Extinguishing Technology in Goaf of 28412 Working Facein Guandi Coal MineLi Qiang(Guandi Coal Mine of Shanxi Xishan Coal and Power Co., Ltd., Shanxi Lvliang 033000)Abstract : In view of the coal pillar-free mining technology used in the 28412 working face of Guandi Mine, the goaf is easy to leak air and supply oxygen in the process of gob side entry retaining, which results in the safety accident of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f coal left in the goaf. The comprehensive fire prevention and extinguishing techniques such as air leakage plugging, grouting "Trinity " prediction and forecast are adopted. The application of comprehensive fire prevention and extinguishing technology controls the CO concentration of dangerous area along the goaf below 15 ppm, effectively eliminates the occurrence of spontaneous combustion accident of coal left in goaf, and provides a guarantee for the safe mining of the 28412 coal-free working face.Key words : coal pillar-free mining; gob side entry retaining; air leakage; fire prevention收稿日期 2020-09-04作者简介 李强(1994—),男,山西霍州人,2018年7月毕业于吕梁学院采矿工程专业。

近距离煤层群开采沿空留巷工作面防灭火技术研究

近距离煤层群开采沿空留巷工作面防灭火技术研究

收稿日期:2023 06 10作者简介:辛宗泽(1989-),男,辽宁建平人,工程师,从事煤矿安全管理工作㊂doi:10.3969/j.issn.1005-2798.2023.12.016近距离煤层群开采沿空留巷工作面防灭火技术研究辛宗泽(山西汾西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孝义㊀032300)摘㊀要:针对3506综采工作面沿空留巷期间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危险性大的问题,结合现场情况制定以减少漏风㊁注氮㊁灌浆以及强化监测为主的防灭火技术措施,并进行工程应用㊂通过留巷段缝隙封堵及喷浆㊁地面漏风裂隙封堵以及采面上下端头砌筑挡墙等方式减少采空区内漏风量;回采期间综合人工监测㊁安全监控系统以及束管监测等方式实现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预警;当有自然发火征兆时即快速进行注氮㊁灌浆㊂现场应用后,3506综采工作面回采期间回风流中CO 体积分数最高控制在10ˑ10-6以内,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问题得以较好解决,采用的防灭火技术措施可为采面煤炭安全高效回采创造良好条件㊂关键词:近距离煤层群;采空区漏风;自燃煤层;沿空留巷;防灭火技术中图分类号:TD752.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5 2798(2023)12 0061 03㊀㊀沿空留巷在减少巷道掘进工程量㊁提升煤炭资源采收率㊁缓解矿井采掘接替紧张局面等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1-2]㊂但是受留巷工艺限制,沿空留巷工作面面临漏风严重问题,当开采煤层有自然发火倾向,工作开展时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就是防止采空区遗煤自燃[3]㊂采空区内遗煤自燃的因素包括采空区内有遗煤㊁采空区口风以及遗煤蓄热氧化等[4]㊂众多学者对沿空留巷工作面防灭火技术展开研究,并提出综合采用均压通风㊁减少留巷段漏风㊁灌浆㊁注浆㊁喷洒阻化剂等方式进行灭火,现场也取得较好应用成果[5-8]㊂山西某矿井田开采范围内有多层煤层,属近距离煤层群开采,所采煤层均有自然发火倾向性㊂3506综采工作面回采5号煤层,煤层自然发火倾向性为I 类,采面运输巷采用无煤柱留巷方式并通过浇筑柔性混凝土墙提高留巷效果,但留巷期间受漏风量大㊁采空区遗煤量大等因素影响,采空区遗煤存在较大的自然发火危险性,因此需针对3506综采工作面现场情况针对性制定防灭火技术,确保采面得以安全高效回采㊂1㊀工程概况3506综采工作面设计走向推进长度为1880m㊁倾向斜长为230m,采面上覆15m 为4号煤层3403㊁3405采空区,下覆25m 为未回采的7号煤层㊂3506综采工作面设回采的5号煤层赋存稳定,厚度均值为4.3m,采用大采高开采工艺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㊂5号煤层自然发火倾向性为I 类,自然发火期最短为52d,煤层顶底板岩性以粉砂岩㊁砂质泥岩以及炭质泥岩等为主㊂3506材料巷采用沿空留巷技术保留下来为下一采面生产服务,巷道设计净宽为5.4m㊁净高为3.6m,采面回采时在运输巷正帮浇筑柔性混凝土墙体进行留巷㊂留巷段巷道净宽为4.4m㊁砌筑的混凝土墙体为1.2m,具体在柔性混凝土墙体在采空区内㊁材料巷内宽度分别为0.2m㊁1.0m.留巷后采面采用Y 型两进一回通风方式,采面供风量为1800m 3/min,其中进风巷㊁材料巷配风量分别为1320m 3/min㊁480m 3/min.具体采面通风路线见图1.采用Y 型通风时,采面通风负压点位于留巷段内,从而导致采空区漏风严重,加之采面上覆3403㊁3405采空区,容易诱发采空区内遗煤自燃,因此应针对3506综采工作面现场情况制定防灭火技术措施㊂图1㊀采面通风线路2㊀采面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因素分析3506综采工作面采用沿空留巷技术后会增大采空区漏风量,为采空区遗煤氧化自燃持续供氧,极㊀㊀㊀㊀㊀㊀㊀第32卷㊀第12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3年12月易导致采空区遗煤自燃㊂结合3506综采工作面回采工艺㊁煤层赋存条件㊁上覆4号煤层采空区等情况,分析采面推进速度慢㊁柔性混凝土墙体漏风㊁地表漏风以及采空区内遗煤量大等是导致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的主要诱因㊂具体为:1)㊀在留巷段柔模混凝土墙体施工期间,墙体部位位置与采空区间存在漏风缝隙,如两段柔模混凝土墙体连接处㊁墙体与留巷段顶板连接处㊁预埋件与墙体间缝隙等㊂同时随着采面推进,柔模混凝土墙体孔隙在矿压作用下增大,在通风负压影响下采空区漏风量增大会导致上覆4号煤层采空区漏风,为采空区内遗煤氧化提供了氧气㊂2)㊀3506综采工作面回采的5号煤层自然发火期最短为52d,而采面在回采期间受柔模混凝土墙体施工以及地质构造等影响,导致局部推进速度缓慢,从而为采空区遗煤蓄热氧化提供了时间;当采面推进速度小于采面最小安全推进速度时,极易引起采空区内遗煤自燃㊂3)㊀3506综采工作面设计采高为4.3m,采面回采巷道高度均为3.6m,在靠近采面两端头10架内采面采高逐渐降低,从而导致采空区内靠近回采巷道附近存在大量遗煤;同时在部分构造影响区内通过留顶煤方式回采,增大了采空区内遗煤量㊂4)㊀3506综采工作面埋深均值为190m,埋深较大,同时采面上覆有4号煤层采空区,采面回采后会导致地面沉陷并容易形成与地表联通的漏风裂隙㊂漏风裂隙为采空区遗煤持续供氧,从而增大了遗煤自然发火危险性㊂3㊀综合防灭火技术应用分析3.1㊀综合防灭火技术措施为预防3506综采工作面留巷期间采空区遗煤出现自燃问题,提出下述综合防灭火措施㊂3.1.1㊀采空区注氮通过留巷段柔模混凝土墙体上预留的注氮孔(或注浆孔)㊁气体观测孔进行注氮,布置的注氮管管长为1700mm㊁管径108mm,距留巷段底板400mm㊁外露长度为200mm;留巷段间隔150m布置1组注氮孔㊂在柔模混凝土墙上留设的观测管孔径为40mm㊁孔长1700mm㊁端头外露长度为300mm,在观测管端头布置2道阀门,按照150mm 间距布置1组观测孔㊂具体注氮管路布置情况见图2.在3506综采工作面推进期间,若发现采空区出现氧气体积分数超过7%或者遗煤温度升高㊁CO超限等情况时,即通过预埋的注氮管向采空区内持续注氮㊂图2㊀注氮管路布置3.1.2㊀灌浆灌浆系统是向采空区内进行持续灌浆,通过浆液覆盖采空区内遗煤,起到隔绝氧气与遗煤接触㊁降低遗煤温度效果㊂在3506综采工作面留巷回采期间,若采空区存在遗煤自然发火征兆时,则立即对不接顶区进行灌浆封堵并对采空区进行持续注浆,避免采空区内高浓度瓦斯㊁CO等有害气体通过缝隙进入留巷段内㊂采空区灌浆采用的浆液主要成分包括促凝剂㊁水及基料,具体质量配比为0.4ʒ8.6ʒ1,灌浆采用型号NJB-100/10-G灌浆泵,并通过施工Φ93mm 灌浆孔实现采空区大范围灌浆,具体布置的灌浆孔间隔为6m㊁孔深为50m,布置情况见图3.图3㊀采空区灌浆示意3.1.3㊀井上下漏风裂隙封堵1)㊀对柔模混凝土墙体容易出现缝隙漏风裂隙的位置(如接顶位置㊁预埋件与墙体间缝隙以及混凝土墙体接缝处等)通过人工涂抹水泥砂浆封堵,封堵完成后采用喷浆机进行全断面喷浆,喷浆层厚度为100mm;在采面回采期间对留巷段质量进行检测,发现有漏风裂隙时进行人工封堵及喷浆㊂2)㊀安排专人负责采面地表裂隙回填封堵工作,发现裂隙后进行封堵,滞后采面距离不应超过50m.3)㊀封堵采面上下端头位置,具体在采面上下端头直接与巷道壁间通过错缝砌筑由沙袋构成的墙体,墙体宽度在2m以上并应确保墙体与顶底板接触密实;采面推进过程中按照30~50m间隔布置1道封堵墙体㊂3.1.4㊀强化监测1)㊀人工监测㊂在留巷期间,每班均需安排1名专职瓦检员对留巷作业点㊁采面及回风流等位26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32卷置的瓦斯体积分数进行跟踪检测;监测留巷段内及采空区内温度㊁风流㊁CO及瓦斯等参数㊂2)㊀留巷段质量检查㊂对留巷段柔模混凝土墙体质量进行检查,重点对墙体接顶及接底情况㊁两段混凝土墙体间是否存在缝隙㊁巷道顶底板是否有缝隙等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后组织专人进行喷浆处理㊂3)㊀防灭火监控㊂应强化采面㊁留巷段㊁回风隅角等处瓦斯㊁温度㊁CO传感器维护,监测的数据应报总工程师审阅,出现异常时应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强化井下束管监测系统维护以及气体成分分析㊂3.2㊀防灭火效果分析在3506综采工作面留巷回采期间跟踪监测采面内瓦斯㊁CO体积分数及温度,采空区内O2㊁CO体积分数,当发现采空区遗煤有自然发火征兆时即进行注氮㊁灌浆等防灭火措施㊂采面回采推进期间,采空区内O2㊁CO体积分数变化情况见图4.图4㊀O2㊁CO体积分数变化曲线从图中看出,受采空区遗煤量大以及漏风等多重因素影响,在推进至100~200m范围(即监测0~ 18d时间)内采空区CO体积分数快速增加,后通过采用注氮㊁灌浆等防灭火技术措施后,采空区遗煤自燃氧化进程得以较好抑制,采空区内CO体积分数虽然在短期增加但是之后快速降低,同时采空区内O2㊁CO体积分数整体呈现下降趋势㊂在整个采面回采期间,回风流中CO体积分数始终在10ˑ10-6以内,表明现场采用的防灭火技术措施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成果㊂4㊀结㊀语1)㊀对3506综采工作面对采面沿空留巷开展期间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留巷段柔模混凝土墙体漏风㊁采空区遗煤量大㊁回采煤层具有自然发火倾向性㊁地表漏风裂隙等是诱发采空区内遗煤自然发火的主要因素㊂2)㊀在矿井已有的防灭火技术措施基础上,提出以减少采空区漏风为主的防灭火技术措施,并通过采用注氮㊁灌浆等措施进行遗煤自然发火防治,通过封堵留巷段漏风裂隙㊁采面端头布置挡墙㊁封堵地面漏风裂隙等减少采空区漏风量;当有遗煤自然发火征兆时则及时进行注氮㊁灌浆㊂现场应用后,3506综采工作面回采期间回风流中仅有局部位置监测到CO,且采取防灭火技术措施后,回风流中CO体积分数最高仅为10ˑ10-6,表明现场采用的防灭火技术措施可有效抑制采空区遗煤自燃,为采面煤炭安全高效回采创造良好条件㊂参考文献:[1]㊀郭明生,王㊀文,程志斌.自燃煤层切顶卸压沿空留巷防灭火技术研究[J].煤炭技术,2023,42(6):117-122.[2]㊀张广杰,芦晓伟,王㊀文.自燃煤层沿空留巷采空区遗煤自燃规律及防控技术研究[J].煤炭技术,2023,42(4):108-113.[3]㊀张㊀博.复杂条件下沿空留巷通防技术研究与实践[J].煤炭与化工,2023,46(2):105-108,115. [4]㊀孙㊀伟.高瓦斯突出煤层沿空留巷综合防灭火技术研究[J].山东煤炭科技,2022,40(12):88-90,94. [5]㊀于永宁.大柳塔煤矿52605沿空留巷工作面防灭火技术研究[J].中国煤炭,2022,48(S1):111-117. [6]㊀查庭棚.自燃煤层沿空留巷防灭火技术研究与应用[J].煤炭与化工,2022,45(9):99-101.[7]㊀刘玉锋.矿井切顶卸压沿空留巷关键技术及应用实践[J].当代化工研究,2022(18):108-110. [8]㊀褚衍伟.3102综采工作面沿空留巷技术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2(16):64-66.[本期编辑:王伟瑾]36第12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辛宗泽:近距离煤层群开采沿空留巷工作面防灭火技术研究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

预防采空区、冒高处、煤柱破坏区自然发火措施

预防采空区、冒高处、煤柱破坏区自然发火措施

预防采空区、冒高处、煤柱破坏区自然发火措施预防采空区、冒高处、煤柱破坏区自然发火安全技术措施为预防井下采空区、冒高处、煤柱破坏区自然发火事故的发生,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和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如下安全技术措施。

一、预防采空区自然发火(一)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的原因1、煤炭的自燃性能是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的基本因素。

①煤炭的自燃性能够发生化学变化而产生热量且不易散出,因而逐渐积聚形成高温。

②煤炭与氧气接触后,氧能使煤炭与之发生氧化作用产生热量,热量积聚时温度不断升高,逐渐促成煤炭自然发火。

③煤炭自燃后,遇氧再助燃,使火势继续扩大形成火灾。

2、采空区内遗留的大量遗煤为自然发火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由于下分层工作面放顶煤回收率低、丢煤多,造成采空区内留有大量遗煤,而且煤体呈破碎状态,增大了与氧接触的面积,使遗煤更易氧化,加速了遗煤的氧化生热进程,从而增加了自然发火的可能性。

3、漏风通道的存在为遗煤自然发火提供了良好的供氧条件。

分层开采不仅导致上下分层工作面之间存在漏风通道而直接漏风,而且相邻工作面之间的隔离煤柱由于集中压力大,其完整性遭到严重破坏,使煤柱压裂压碎,导致相邻工作面采空区之间相互连通,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漏风裂隙,为采空区创造了良好的漏风通道,为遗煤自然发火提供了良好的连续充足供氧条件,进一步增大了遗煤自然发火的可能性。

4、采空区漏风是遗煤自然发火的决定因素。

根据煤炭自然发火的规律性,采空区漏风量大小决定着遗煤自然发火低温氧化阶段和自热阶段,也就是说决定着引起发火的内热源温度能否达到自然发火界限。

如果漏风量太大遗煤氧化热量不易积聚,漏风量很小则氧化条件不良,这两种漏风情况均不易发生自然发火。

因此,抑制遗煤自然发火的技术措施就是尽可能增大漏风风阻和降低漏风风路两端的风压差。

5、采矿技术决定着自然发火的基本因素和决定因素。

采矿技术包括开拓方式、开采方法和通风方式,采矿技术是煤炭自然发火的外在因素,采矿时若采取正确的开拓方式、科学的采煤方法和合理的通风方式,并加强生产技术管理,就可以提高回采率,加快回采速度,减少煤体破坏和漏风等,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煤炭自然发火,防患于未然。

采煤工作面内因火灾的防治措施

采煤工作面内因火灾的防治措施

采煤工作面内因火灾的防治措施1>加强采煤高度管理,提高回采速度及回采率,减少浮煤丢失,采煤工作面不得留有设计或规程措施允许外的煤皮和煤柱。

采煤面必须采取后退式开采,严禁前进式开采。

2、严格掘进工程质量,减少煤巷掘进高冒。

出现高冒时,必须用不燃材料接顶。

必要时设引风板,以利散热和吹散瓦斯,或封堵密闭,所有高冒点实行编号管理。

3、实行严格的漏风管理。

新采空区必须按规定采空区应及时封闭,回采结束后应封闭所有与空区相通的影响正常通风的巷道。

4、井下各采掘工作面均要按照规定配备消防水头和消防水龙带。

5、建立完善的消防洒水系统和防灭火注浆系统。

6、加强采煤工作面的管理,提高回采速度及回采率,减少浮煤丢失,采煤工作面不得留有设计或措施允许以外的煤皮和煤柱,采煤工作面必须采取后退式开采,前进式开采必须有相应的规程措施。

7、加强预测预报工作,配备足够的仪器仪表及人员,加强分析研究,及时掌握自燃发火动向,超前采取措施处理。

8、实行严格的漏风管理制度,新采空区按规定及时进行封闭,防火墙的质量附合标准,工作面采用初采灌浆和采后灌浆的灭火方法。

老采空区防火墙不附合质量标准的必须及时维修,确保质量达标。

9、井下主要工作场所设立消防器材设备要齐全,数量应符合有关规定,并定期检查和更换,材料及工具不得挪作他用。

10、定期检查各煤层采空区火墙外的空气温度、瓦斯浓度、防火墙内外空气压差以及防火墙体,发现封闭不严或有其他被压坏或火区有异常变化时,必须采取措施及时处理。

11、采区一旦发生火灾时,在救护队未到达之前,现场人员视火灾的性质、灾区通风和瓦斯情况,立即采取一切工具和防灭火器材直接灭火,控制火势,抢救人员在灭火过程中,必须指定专人检查瓦斯、一氧化碳、煤尘及其它有害气体和风向、风量的变化情况,还必须采取防止瓦斯、煤尘爆炸和人员中毒的安全措施。

12、当井下火灾无法直接扑灭时,必须采取封闭火区的措施,由矿总工程师领导封闭火区的工作。

13、在火区被隔绝后,还要向火区灌泥浆和调节火区两侧的风压,使火熄灭。

工作面防灭火专项措施规程

工作面防灭火专项措施规程

工作面防灭火专项措施规程一、背景随着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各类建筑物也不断涌现,矿山、化工、油站等特殊行业所建房屋也大量增加。

而各类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设施、设备等不同,火灾发生的可能性也大不相同。

因此,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消防安全水平,必须认真制定防火专项措施规程,规范安全防范行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所有建筑、矿山、化工、油站等特殊行业。

三、防火组织与管理1.设置专门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组建防火联检组,落实日常防火管理工作。

2.建立防火档案,每个建筑分别制作防火档案,防止由于行政分散没有尽到安全管理责任。

档案应包含建筑物的设计图、防火技术措施、防火维修和检查记录、应急疏散预案等相关内容。

3.建筑物内统一设置消防员,确保日常检查和抢险工作。

并设置消防设备物资库房,维护物资,落实申购、领用、归还制度。

4.加强内部制度建设,确保消防工作的执行力,制定明确的消防工作责任制和奖惩制度,确保各项防火安全工作顺利进行。

五、日常防火检查1.定期组织工作人员检查消防器材、灭火器、疏散通道、照明、电气设备、地下小室等防火器材和设备是否符合要求,及时发现隐患,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2.定期进行安全演练和消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增强应急响应能力。

3.加强巡逻巡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确保安全生产。

四、工作面灭火装备要求1.在所有高温、火源聚集环境内,配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必要时引进灭火卫星等大型灭火设备。

2.配置摄影机、探照灯、手持对讲机等便携式通讯设备,便于第一时间与指挥中心联系、发布救援任务。

3.对于需要在火源周围进行操作的作业人员,要求其佩戴大容量空气呼吸器或其他防护工具,在保障生命的同时,尽可能减少经济损失。

4.在采煤、掘进作业时,准备充足的灭火液体、灭火器材、安全毛巾等防火救援设备,确保燃烧场所的灭火能力。

五、应急预案1.针对不同的火灾情况,制定不同的疏散预案,并且定期演练,确保疏散方案的准确无误。

综采工作面防火安全技术措施

综采工作面防火安全技术措施

综采工作面防火安全技术措施
1. 背景介绍
为了防范煤矿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矿工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煤炭
生产的正常进行,综采工作面防火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至关重要。


文将介绍综采工作面防火安全技术措施的具体内容。

2. 综采工作面防火安全技术措施
2.1 防火设施
综采工作面应根据防火安全规定配备防火器材、设备和通风设备,保证综采工作面内部环境良好,煤尘浓度不超标。

2.2 防火管理
对于煤矿企业来说,以防火安全规定为基础,根据煤矿本身的实
际情况,制定细则、流程和方案,确立责任分工和考核措施,健全防
火管理体系,规范综采工作面防火安全管理行为。

2.3 防火检测系统
综采工作面应安装火灾监测系统、煤尘防爆监测系统、甲烷检测
系统等,做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2.4 灭火系统
在综采工作面配备自动灭火系统、手提式灭火器、灭火堵口等设备,保证在火灾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控制火势,有效保护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矿山的资产安全。

2.5 培训教育
为确保综采工作面防火安全技术措施的有效实施,煤矿企业应当组织开展岗位安全教育和技术交流,提高矿工防火意识和技能水平,确保新人员能够合格、熟练地从事相关工作。

3. 结论
以上是针对综采工作面防火安全技术措施的详细介绍,对于煤矿企业来说,维护综采工作面防火安全极为重要。

只有加强对防火安全的管理、配备先进的防火器材和设备、建立完善的防火措施、加强矿工的防火知识培训等措施,才能让综采工作面真正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采煤工作面运输巷沿空留巷安全技术措施

采煤工作面运输巷沿空留巷安全技术措施

采煤工作面运输巷沿空留巷安全技术措施由于我矿煤层瓦斯含量较大,煤层具有突出危险性,造成掘进单进水平低,采面接替紧张。

为了缓和这种矛盾,经矿领导研究决定,在3095工作面运输巷采取沿空留巷技术,用作3093工作面回风。

为保证3095运输巷沿空留巷的成功,特制定3095运输巷沿空留巷安全技术措施。

一、概况3095工作面位于309采区+375m水平~+400m水平之间的东翼,处于309采区东翼上段,工作面平均走向长137m(运输巷可采长度150m、回风巷可采长度125m),倾斜宽90m,回采煤量3.8万t,可采期5个月,煤层赋存较稳定,煤层厚度1.6-2.9m,平均煤厚2.0m,煤层倾角平均27。

直接顶为灰至黑色泥质粉砂岩,厚1.13m-3.28m,老顶为深灰色厚层状石灰岩, 夹一层厚1.06m泥质粉砂岩。

底板为白灰粘土岩,遇水易膨胀。

3095运输巷支护方式为工字钢架棚支护,梯形断面,上净宽1.9m、下净宽3.0m,高2.2m,巷道净断面5.2m2。

对3095采面运输巷采用沿空留巷技术,其作用一是少掘一条3093回风巷,将以3095运输巷作为3094回风巷,可缓解采掘接替紧张局面。

二是少损失3094回风巷与3095运输巷的保安煤柱近1万吨。

三是3095工作面煤层稳定,无构造,顶板坚硬,容易维护,适宜沿空留巷技术的采用。

二、3095采煤工作面运输巷沿空留巷安全技术措施(一)3095采煤工作面沿空留巷只对3095运输巷进行沿空留巷,对3095回风巷则随回采而报废。

(二)沿空留巷方法:1、自3095工作面开切眼开始回采至135m处开始进行沿空留巷,一直留到工作面停采线位置。

2、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运输巷原架设的工字钢三节棚不撤出,按照《3095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的要求,设置超前支护。

3、施工工艺及顺序沿空巷道主要是保留3095运输巷,回采后原架设的工字钢棚不损坏,保持巷道的完整性,在出山邦打切顶(切顶(密集))支柱保护支架(在原工字钢支架中间的两根圆木加蓝竹板背接到巷顶,打一根单体支柱切顶)。

留小煤柱沿空掘巷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留小煤柱沿空掘巷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留小煤柱沿空掘巷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留小煤柱的目的是将巷道与采空区隔离,防止采空区的水与有害气体串入巷道,危及安全生产,合理的小煤柱尺寸不仅对提高煤炭采出率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关系到采区巷道能否稳定这一重要问题。

大量的实践证明,合理的小煤柱尺寸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该类巷道的稳定性。

如何根据巷道围岩的具体条件,合理确定沿空巷道煤柱的尺寸,对于巷道安全和工作面正常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红岭煤矿在总结1500工作面和1503工作面采用留小煤柱沿空掘巷的经验上,通过对其掘进期间顶底板变化分析,确定更合理的煤柱,在1505下巷进行沿空掘巷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十分值得推广使用。

二、成果内容(一)工作面概况1505工作面上部FB57断层保护煤柱,下部为1507工作面采空区,南部为14采区采空区,北部连接15采区轨道二平巷、15采区胶带下山(二平巷)、15采区专用回风下山。

煤层平均厚度7.0m,煤层倾角平均18°,1505下巷沿煤层底板掘进,采用型号为EBZ-160型悬臂式掘进机掘进。

坚持“一掘一支”和“多工序平行作业”的正规循环作业方式,一次成巷,不留尾工,采用“三八”制作业方式。

(二)煤层顶底板情况煤层在工作面直接顶为砂质泥岩,平均厚度4.16m;基本顶为中-细粒砂岩,平均厚度15.07m,直接底为细粒砂岩,平均厚度1.58m;基本底为细粒砂岩,平均厚度4.8m,硅质胶结,较坚硬,难垮落。

(三)地质构造该工作面二1煤层结构简单,煤层倾角14~22°,平均18°,煤层厚度6.8~7.1m,平均7.0m。

煤种为贫煤,呈黑、灰黑色,玻璃~强玻璃光泽,条痕为黑褐色,阶梯状,参差状断口,以碎块状为主,局部为层状及条带状结构,内生裂隙发育。

存在一层厚度0.03~0.1m的泥岩夹矸,属稳定厚煤层。

1505工作面下巷:掘进后期将揭露F401断层,该断层走向189°,倾向99°,倾角84°,落差0~2.5m,对工作面下巷掘进有一定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SM-ZD-88370
工作面机巷沿空掘巷小煤柱防火安全技术措施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工作面机巷沿空掘巷小煤柱防火安
全技术措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

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为强化1024机巷沿空掘巷期间防火管理,按照《袁店一井煤矿防治煤层自然发火管理模式》要求,特编制该防火安全技术措施。

一、工作面概况
1、1024工作面概况:
1024工作面为102采区1025工作面的接替面,东为-470m水平大巷保护煤柱,南为DF14断层保护煤柱,西靠近F4断层保护煤柱与106采区相邻,北邻1023工作面(已回采)。

煤层赋存较稳定,煤层厚度4.0-4.6m,平均4.5m。

煤岩层倾角较缓3~10°,总体倾角7°左右。

煤层结构简单。

工作面走向长1090m(煤巷),里段倾斜宽88m,外段倾斜宽195m,工作面下限标高-470m,上限标高-332m。

1024机巷为沿空掘巷,沿1023机巷布置,留设的净煤柱4m。

10煤层属Ⅱ类自燃煤层,最短自然发火期为77d,采空区自燃“三带”范围为:散热带:0-18.8m,自燃带:18.8-71.1m,窒息带:>71.1m。

2、1023收作面概况
1023工作面煤层厚度4.0~5.4m,平均4.5m。

煤层倾角平均6°。

工作面煤层赋存稳定。

走向长为1176m,倾斜长170m。

1023收作面风巷于20xx年8月17日封闭,机巷于20xx年9月24日封闭;1023改造风巷于20xx年5月5日封闭,1023改造机巷于20xx年5月21日封闭。

1023收作面采空区有少量遗煤。

二、防治自然发火措施
1、稳定通风系统措施
1)在施工过程中巷道内尽量减少堆积物,降低巷道内通风阻力,减少内部漏风。

2)要保证1024机巷通风系统稳定,严禁随意调节通风系统。

3)1023风巷封闭墙及墙前5米巷道重新喷浆、注浆,保证墙体及墙前巷道严密,防止1023采空区漏风。

4)利用1023风巷车场风门及回风侧挡风墙对1023采空区进行均压;每天利用水柱计对1023机巷、1023风巷墙内外压差进行检查,要严格控制墙内外压差,压差超过50Pa 应立即采取措施调节风压。

2、控制漏风措施
1)巷道施工时要严格按措施要求掌握好中线,防止综掘机破坏沿空煤柱,同时要及时支护确保顶板完整。

2)施工过程中要及时根据1023机巷地质资料准确分析1024机巷地质信息,及时掌握煤层变化情况,防止遇断层等导致片帮掉顶。

3)如巷道顶板较为破碎,施工前采取打撞楔等顶板超前管理措施,防止漏冒现象发生。

4)沿空侧巷帮必须打设木点柱,沿空侧顶、帮必须采取喷浆及注浆封堵处理,喷浆厚度不小于100mm,保证封堵严密,喷浆紧跟迎头,注浆滞后迎头不大于30米。

5)对过断层处、冒高区为煤顶的实行“班记录、日报告、周分析”管理。

施工单位要在现场冒高区域做好标记,及时记录冒高台帐;技术员做好冒高隐蔽工程报告工作,详细记
录冒高地点、位置等相关技术参数,绘制现状描述图,及时报送通风区、技术科等相关单位备案,并采取注凝胶进行处理。

通风区要加强对冒高区的预测预报工作。

3、注胶等预防措施
1)根据防火观测点取样分析情况,采取对1023采空区注凝胶进行预防。

在煤柱上打孔下直径为1.5吋、长度为4.5米注胶管,管口安装闸阀,管子与孔之间用黄泥与封孔剂封堵,要求封堵严实不漏风。

2)根据现场情况采用凝胶时间15分钟、10分钟、5分钟三种方式进行注胶。

3)1023机巷封闭墙前原注氮管路整理敷设好作为备用,一旦1023采空区有发火预兆可利用该管路对1023采空区注氮气、液态CO2。

4、预测预报
1)每天由测气员进行一次防火检查,及时记录防火台帐,每天进行一次气体取样,色谱仪化验,并及时进行分析与趋势预报,必要时加密取样化验频率。

2)采空区侧每隔50米布置一个防火观测孔,管径4分
并在管口加装闸阀,撞管长度为4.5m,挂牌、编号管理,特殊情况适当增加观测孔数量。

3)在工作面T2位置(全风压混合处以里10~15m)安装CO传感器,进行实时监测。

5、其他
1)加强现场检查,每班由瓦检员随身携带便携式CO报警仪和温度计,随时对1023采空区及1024机巷回风流进行检查。

当发现CO气体超标、CO浓度上升速度较快,温度有升高趋势或其它自然发火征兆以及瓦斯涌出异常时,必须停止一切工作,撤出人员,及时向通风区、安全生产信息中心汇报,以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加强1024机巷局部通风管理,确保工作面有足够风量。

施工单位人员要爱护通风设施,严禁任何人员破坏通风设施,通风区加强通风设施检查。

3)加强监测监控管理,通风区负责对1024机巷甲烷传感器、CO传感器定期调校,确保探头灵敏、可靠,并保证做到连续实时检测回风流中的CH4、CO浓度。

4)加快掘进贯通,尽快形成全负压通风,贯通后要及时
预筑防火门墙,并有充足的备用封闭材料。

5)1024工作面防治煤层自然发火措施另行编制上报。

这里填写您的企业名字
Name of an enterpris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