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偶工作原理.

合集下载

热电偶工作原理范文

热电偶工作原理范文

热电偶工作原理范文热电偶是一种用于温度测量的传感器,其工作原理基于热电效应。

热电效应是指当两个不同材料的接触点形成温差时,在这个接触点处会产生电势差。

热电偶利用这种效应来测量温度。

热电偶一般由两根不同金属线组成,它们相互交叉或连接在一起的一端形成接点。

这两根金属线的选择主要基于其热电性能,如电动势系数、线性范围、耐高温等。

一般使用的金属有铜和常见的许多铂族金属(如铂、铑、钯、铱)。

在实际应用中,最常用的是铂铑合金制成的“K型热电偶”。

当热电偶的接点处存在温差时,两根金属线之间会产生电动势。

这个电动势的大小与温差成正比。

一般情况下,热电偶的一条线被称为“热电偶头”,另一端接上一个电流计或测温仪。

电流计根据电动势的大小来测量温度。

热电偶工作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动势的变化来推断温度的变化。

热电偶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塔林效应”来解释。

“塔林效应”是指当一个闭合回路中存在温差时,铜电解液表面会出现磁流量的变化。

这个现象发现于1821年由塔林发现,后来经过研究发现,这个电流的产生是由于金属导体上的自由电子在受到热激励后发生了扩散。

在热电偶中,两个不同金属的接触点形成了一个闭合回路。

当接头处的温度不一致时,两个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会受到热激励,而这会导致电荷的扩散。

由于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具有负电荷,因此扩散会导致正负电荷间的电势差产生。

这个电势差就是热电偶所测得的电动势。

为了减小温度梯度对温度测量的影响,热电偶的导线通常被保护在一根外壳中。

外壳可以是金属套管或者石英管。

外壳的作用是保护导线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并提供热平衡。

然而,热电偶的测量结果可能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梯度、电磁干扰等。

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通常会使用冷端补偿来校正测量结果。

冷端补偿是指在热电偶的冷端引入一个参考温度,来抵消由于热电偶冷端的温度变化所引起的误差。

总而言之,热电偶利用热电效应来测量温度。

当两个不同金属的接触点处存在温差时,会产生电动势。

热电偶的工作原理及结构

热电偶的工作原理及结构

热电偶工作原理及结构检修岗位1.懂工作原理1.1热电偶测温原理两种电子密度不同的导体构成闭合回路,如果两接头的温度不同,回路中就有电流产生,这种现象成为热电现象,相应的电动势成为温差电势或者热电势,它与温度有一定的函数关系,利用此关系就可测量温度。

这种现象包含的原理有:帕尔帖定理----不同材料结合在一起,在其结合面产生电势。

汤姆逊定理---由温差引起的电势。

当组成热电偶的导体材料均匀时,其热电势的大小与导体本身的长度与直径大小无关,只与导体材料的成份及两端的温度有关。

因此,用各种不同的导体或者半导体可做成各种用途的热电偶, 以满足不同温度对象测量的需要。

1.2热电偶三大定律均质导体定律由单一均质金属所形成之封闭回路,沿回路上每一点即使改变温度也不11 会有电流产生。

亦即,E = Oo由2种均质金属材料A与B所形成的热电偶回路中,热电势E与接点处温度t、t的相关函%1 2数关系,不受A与B 之中间温度t与t3 4之影响。

中间金属定律在由A与B所形成之热电偶回路两接合点以外的任意点插入均质的第h三金属C, C之两端接合点之温度七3若为相同的话,E不受c 插入之影响。

在由A 与B 所 形成之热电偶回路, 将A 与B 的接合点 打开并插入均质的 金属C 时,A 与C 接合点的温度与打 开前接合点的温度 相等的话,E 不受C 插入的影响。

之中间金属C,形成C点温度保持t 与t12的情况下,E +ACE = E oCB AB中间温度定律如右图所示, 对由A 与B 所形成 之热电偶插入第3由A 与C 、C 与B 之2组热电偶。

接合 AB如右图所本任意数的异种金属A、B、c・• • G 所形成的封闭回路,封闭回路之全体或者是全部的接合点保持在相等的温度时,此回路的E=0o如右图所示,A与B所形成之热电偶,两接合点之温度为tl与t2时之E门为E12,12与t3时之E 为E13的话,E12 + E23 = E13o此时,称t2为中间温度。

热电偶的四种原理

热电偶的四种原理

热电偶的四种原理热电偶是一种用来测量温度的仪器,它由两个不同的金属接触片组成,一段金属放入环境中,另一段放入表盘。

当金属接触片受热时,根据四种原理可以产生电信号,可以通过测量电信号来确定温度:第一种原理:自发电阻原理这种原理是使用自发电阻原理,即基于物质可以自发电阻的原理来测量温度的方法。

热电偶的作用是利用金属接触片的电阻受温度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进而将该变化化为电信号。

当温度变化时,金属接触片的电阻也会随之变化。

这种变化的电阻可以测量出温度变化。

第二种原理:热电效应原理这种原理是基于热电效应原理,特别是Seebeck效应原理,即当两种不同的金属接触片置于不同温度下时,会引起电势差,从而产生一种温度依赖性的电信号,就是热电效应。

根据该原理,接触片之间的温度差异会改变电势差,进而产生温度依赖性的电信号,以此来测量温度。

第三种原理:电热原理这种原理是基于电热原理,即在电流和元件之间存在热损失,这种热损失是可以测量出来的,可以用来测量温度。

热电偶内部会有一根接触片与一根电源绝缘,仅允许电流通过一段接触片,接触片上引出的电热损失流入表盘,从而产生一种温度依赖性的电信号,便可以用来测量温度。

第四种原理:光驱动原理这种原理是基于光驱动原理,即利用光来激发金属接触片上的电子,产生温度依赖性的电信号,从而测量温度。

热电偶内部会有一根接触片固定在光驱动器上,当光驱动器激发接触片上的电子时,便产生了一种温度依赖性的电信号,以此来测量温度。

总之,热电偶是一种常见的温度测量仪器。

热电偶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它是利用金属接触片的电阻受温度辐射引起的变化而产生电信号来测量温度的方法,其中包括自发电阻原理、热电效应原理、电热原理和光驱动原理。

它们都是以各种方式将温度的变化化为温度依赖性的电信号,以此来测量温度。

简述热电偶的工作原理

简述热电偶的工作原理

简述热电偶的工作原理热电偶是一种常用的温度测量仪器,它利用热电效应来实现温度的测量。

热电偶由两种不同金属导线组成,当两种不同金属导线的接触处形成温差时,就会产生热电动势,从而产生电流。

这种电流与温差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来测量温度。

热电偶的工作原理可以用热电效应和电热转换原理来解释。

首先,我们来看热电效应。

热电效应是指当两种不同金属导线的接触处形成温差时,就会产生热电动势。

这是因为不同金属导线的电子云结构不同,当温度发生变化时,导致电子云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从而产生了电动势。

这种现象被称为塞贝克效应和泊松效应,它们是热电效应的基础。

其次,我们来看电热转换原理。

当热电偶的两端分别连接到测量仪器时,由于两种金属导线的接触处存在温差,就会产生热电动势,从而产生电流。

这个电流与温差之间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可以通过测量电流的大小来确定温度的大小。

这就是热电偶实现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

总的来说,热电偶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利用热电效应和电热转换原理来实现温度的测量。

当热电偶的两端分别连接到测量仪器时,由于温差的存在,就会产生热电动势,从而产生电流。

测量仪器可以通过测量电流的大小来确定温度的大小。

这种原理简单而有效,因此热电偶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总的来说,热电偶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利用热电效应和电热转换原理来实现温度的测量。

当热电偶的两端分别连接到测量仪器时,由于温差的存在,就会产生热电动势,从而产生电流。

测量仪器可以通过测量电流的大小来确定温度的大小。

这种原理简单而有效,因此热电偶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热电偶的四种原理

热电偶的四种原理

热电偶的四种原理热电偶是一种用于测量和控制电力工程中的温度的传感器,它的作用非常重要,多年来热电偶在工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热电偶的原理是什么?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讨论,分别是辐射原理、接触原理、重量原理和封闭原理。

首先,辐射原理是指,热电偶内部存在两个不同的金属片,其中一个片子会收集温度变化所产生的热量,而另一个片子则是从热源(例如工作液体)中收集热量,热量交换使片子表面温度发生变化,从而使变化后的金属温度产生电流,这就是辐射原理。

其次,接触原理是指,热电偶内部包含两块金属片,当金属片接触到另一片金属或电性热液体时,它们之间的温度会相互影响,产生温度变化,从而使两块金属间产生电流,这就是接触原理。

第三,重量原理是指,热电偶由一个内循环结构和一个外循环结构组成,分别装有两个金属片。

当外循环中的金属片接触到温度变化的热源(例如工作液体)时,它的温度会升高,而内循环中的金属片则会在另一片金属的影响下降温,这样两块金属片的温度差也会改变,从而使两块金属间产生电流,这就是重量原理。

最后,封闭原理是指,热电偶内部有一个封闭的框架,里面放入两块金属片,也就是它的工作原理。

当温度发生变化时,框架内的两块金属片会自动调节,从而使电路中的电压产生变化,从而使两块金属间产生电流,这就是封闭原理。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热电偶的四种原理都是基于物理热量变化的,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热电偶的内部结构是如何实现的,而且由于金属本身的热传导特性,热电偶可以快速响应温度变化,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温度测量与控制能力,使得工业生产变得更加安全和可靠。

热电偶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用途也很广泛,它可以用来检测各种介质的温度,并可靠地控制它们的工作温度,从而保证诸如电厂、化工厂、石油、航空航天等行业的安全运行。

例如,用热电偶检测某些电机的温度,可以准确地记录电机的工作情况,从而及时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它还可以用来检测有毒有害物质,从而避免环境污染。

热电偶工作原理

热电偶工作原理
实验原理
背景资料
实验仪器
实验内容
数据处理
为了测定温差电动势,需在闭合回路中接入测量仪表,如图3所示,这相当于把第三种金属(如电位差计的电阻丝)串入回路。理论上可以证明,在A、B两种金属之间插入任何一种金属C,只要维持它和A、B的联接点在同一个温度,这个闭合电路中的温差电动势总是和由A、B两种金属组成的温差热电偶中的温差电动势一样。这一性质在实际应用中是很重要的,图3所示为常用的测温线路,即用铜丝C将温差电动势接送电位差计是常见的用法。
实验原理
背景资料
实验仪器
实验内容
数据处理
1.热电偶与温差电效应 若将A、B两根不同的金属或合金丝的端点互相连接(接点焊接或熔接)成为一闭合回路,并使两接点处于不同温度如图1所示,则由于温差电效应,回路中将产生电动势,称为温差电动势。这种闭合回路称为热电偶。
图1 接触电势差原理图
热电偶回路中产生的温差电动势是由佩尔捷电动势和汤姆逊电动势联合组成的
数据处理
因此,热电偶回路中温差电动势的大小除了和组成电偶的材料有关,还决定于两接触点的温度差,当制作电偶的材料确定后,温差电动势的大小就只决定于两个接触点的温度差,一般说,电动势和温差的关系非常复杂,若取二级近似,可表为如下形式
式中, 为热端温度; 是冷端温度;而 、 是电偶常数,它们的大小仅决定于组成电偶的材料。粗略测量时,可取一级近似
拓展计
在热电偶的分度表中或分度检定时,冷端温度都保持在0 ℃ ,在使用时,往往由于环境和现场条件等原因,冷端温度不能维持在0 ℃ ,使热电偶输出的电势值产生误差,因此需要对热电偶冷端温度进行处理。 能否提出对热电偶冷端温度进行处理的具体措施?
数据处理
背景资料
实验原理

热电偶工作原理及温度范围

热电偶工作原理及温度范围

热电偶工作原理及温度范围热电偶是一种常用的温度测量装置,其工作原理基于热电效应。

它由两种不同材料的导线组成,这两种导线的接触处形成了一个热电接头。

当热电接头的两端存在温度差时,就会产生一个电动势,这个电动势与温度差成正比。

通过测量这个电动势,我们可以间接地得到温度信息。

热电偶的工作原理基于两个重要的热电效应:塞贝克效应和泰贝克效应。

塞贝克效应是指当两个不同材料的接触点存在温度差时,会产生一个电动势。

而泰贝克效应是指当一个闭合回路中存在两个不同温度的接点时,会产生一个电动势。

热电偶通常由铂铑合金和铜铳合金两种材料组成。

铂铑合金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高温性能,适用于高温测量。

铜铳合金则具有较低的成本和良好的导电性能,适用于低温测量。

这两种材料的导线被焊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热电接头。

热电偶的温度范围通常由其材料的特性决定。

铂铑合金热电偶可以测量的温度范围较宽,一般可达到-200℃至1800℃。

而铜铳合金热电偶的温度范围相对较窄,一般为-200℃至200℃。

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我们可以选择适合的热电偶来进行温度测量。

热电偶的测量原理是通过测量热电接头产生的电动势来间接测量温度。

热电偶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温度差产生、电动势生成和电信号测量。

热电偶的两端存在温度差。

这个温度差可以是热电偶的一端与环境的温度差,也可以是热电偶的两端分别与不同物体的温度差。

接下来,温度差会导致热电接头产生一个电动势。

这个电动势的大小与温度差成正比。

热电偶的热敏感部分就是热电接头,它是根据材料的热电特性设计的,可以将温度变化转化为电信号。

热电偶的电动势会通过导线传输到测量仪器中进行测量。

测量仪器会将电动势转化为与温度成正比的数字或模拟信号。

通过这个信号,我们可以得到温度的数值。

总结一下,热电偶是一种基于热电效应的温度测量装置。

它由两种不同材料的导线组成,利用热电接头产生的电动势来间接测量温度。

热电偶的温度范围通常由其材料的特性决定,一般可达到-200℃至1800℃。

热电偶的工作原理是

热电偶的工作原理是

热电偶的工作原理是
热电偶是一种测量温度的装置,利用的是热电效应的原理。

其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热电效应:根据热电效应原理,当两个不同金属连接形成一个闭合回路时,并且两个连接点温度不同时,会在回路中产生一种电势差。

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

2. Seebeck效应:热电偶利用了Seebeck效应,即当热电偶两端的温度不一样时,会产生一个电动势。

3. 金属的选择:热电偶通常由两种不同的金属导线组成,如铜和常规使用的测温金属铁素体。

不同的金属对热电效应的响应不同,确定了热电偶的灵敏度和测量温度范围。

4. 环境温度的测量:热电偶中的两个金属导线与环境中的温度发生接触,导致两个连接点之间存在温度差。

这时,根据热电效应的原理,会在热电偶中形成一个电势差。

5. 电势差测量:测量热电偶中产生的电势差可以得到热电偶两端的温度差,由于热电偶的一端通常连接到参考温度源,因此可以通过测量电势差来计算环境的温度。

总的来说,热电偶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热电效应的利用,通过测量热电偶两端产生的电势差来计算环境温度的一种测温装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电偶的最小插入深度应不小于其保护管外径的8~10倍(特殊产品例外。
3、热电偶绝缘电阻
常温绝缘电阻的试验电压为直流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V±50V,测量常温绝缘电阻的大气条件为温 度15~35C,相对湿度45%~75%,大气压力86~106kPa放置时间不小于2小时。
a、对于长度超过1米的热电偶,它的常温绝缘电阻值与其长度的乘积不小于100M即
热电偶测温线路有两种接法,如图1—2所示。t1为冷端,t2为热端,A、B为热电 偶的正负极,热电偶电极的极性由每种热电偶电极的材料决定,表1—1中给出了每种 热电偶电极的极性。C为第三种仪表导线,测温度时要求仪表导线与热电偶电极的 两接点温度相同,否则会影响热电势的数值。
热电偶回路的几个性质:
(1用两种相同材料组成的热电偶,无论两个接点温度如何,热电偶回路中电势均 为零。
Rr•L>100MQL>1m
式中Rr--热电偶的常温绝缘电阻值MQ
L--热电偶的长度m
b、对于长度等于或不足1米的热电偶,它的常温绝缘电阻值应不小于
100MQ。
4、上限温度绝缘电阻工业热电偶技术条件
Specification for in dustrial thermocouple assemblies代 替ZBY 026-81本标准适用 于分度表符合ZBY300-85《工业热电偶分度表及允差》的可拆卸的工业热电偶。
热电偶测温是基于热电效应这一物理现象实现的。用两种不同的金属导线A、
B焊接而成的闭合回路称为热电偶”当它的两个接点1、2的温度t1、t2不同时,
回路中将产生热电动势,简称热电势,这种现象称为 热点效应”。热电势的大小与两 接点的温度差(t2—11和组成回路的导线材料有关。对于给定的热电偶,则只与两接 点的温差有关。如果保持t1不变(t仁0C,那么热电势只与t2有关。t2越大,热电势 越大且有确定的关系。只要用电位差计G测出回路中的热电势,就可以通过热电势
2.差测温线路
如图1—2所示,若把热电偶的冷端和热端分别置于两种不同温度的介质中,测出
的热电势反映了两种介质的温差。
3•点测温线路
用切换开关可实现一台电位差计测量多点的温度。测试方法是,通过切换开关
把每一个热电偶的热端与公用的冰点热偶线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单点测温线路,这样 用一个冰点可以组成多个测温线路,既节省了热偶线和测温仪表,又提高了测试速度 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测温线路。(如图1—4所示图中tO为冷端温度,
(2热电偶两接点温度相同时,无论热电偶电极材料是否相同,热电偶回路中电势 均为零。
(3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势的大小与热电偶电极的几何形状(如长短、粗细等无
关,与热电极中间温度分布无关。
四、热电偶测温线路
热电偶测温线路可根据需要做多种设计。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测温线路。
1•单点测温线路
单点测温线路由一个热电偶组成(如图1—2所示,冷端放在冰瓶里,保持t1为0摄氏度,热端置于被测介质中或物体表面上,测出的热电势即反映了物体的实际温 度。
串联测温线路测出的热电势应先除以热电偶的个数n后,再由温度一电势表查
出温度。热电偶技术指标
1、热电偶公称压力
一般是指在工作温度下保护管所能承受的静态外压而不破裂。允许的工作压力 不仅与保护管材料、直径、壁厚有关,还与其结构形式、安装方法、插入深度以及 被测介质的流速与种类有关。
2、热电偶最小插入深度
对于其他形式的工业热电偶,可以参照采用本标准的部分或全部条款。
1术语及定义
ZBY300规定的术语及定义和以下术语及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1.1可拆卸的工业热电偶(industrial thermocoule assembly
热电极组件可以从保护管中取出的工业热电偶(以下简称"热电偶"。
1.1.1热电极组件(thermocoule element
t1、t2为待测温度。
4.它测温线路
工程中常用的测温线路还有串联和并联测温线路(如图1—5,图1—6所示。
串联测温线路是把n个热电偶的正极-正极相接,负极-负极相接。串联测温线路 测出的热电势是n个热电偶的电势之和。若n个热电偶的热端均放在待测的同一温 度的物质中,冷端均放在冰瓶内,则测出的热电势是单个热电偶所测电势的n倍。因 此,串联测温线路可以起到放大电势的作用,常在温差较小的场合中使用,以减少测量 误差。并联测温线路测得的电势是n个热电偶所测电势的平均值,常在测量一个区 域的平均温度时使用。

6.95
镍铬一镍铝

4.10
+
铂铑一铂
—20—1300C
0.64
+
热电偶的电极A、B两接点通常用电弧焊、电熔焊、锡焊等焊接在一起。焊点 要求圆滑、直径小、接触好、牢固,增强热电偶的灵敏度和耐用性。测温时,接点1放在盛有冰水混合物的冰瓶中,维持接点1的温度恒为零摄氏度,称为参比端(或冷 端。接点2置于待测温度场中,或焊接在被测物体的表面上,称为测量端(或热端。回 路中接入测量热电势的仪表G(通常使用电位差计或数字电压表,测出电路中的热电 势,再由热电势与温度的关系曲线或表格查出被测温度。
与温度的关系球出被测温度t2。
理论上,任何两种不同的金属导线均可组成热电偶,但实际上为了使热电偶回路 有较大的热电势,能耐高温,而且热电势与温度基本上呈线性关系,通常采用下列金属 或合金导线配对组成热电偶(见表1—1
材料名称
使用温度范围
热电势(mv/100C
极性
铜一康铜
—20—400°C
4.15
+
镍铬一考铜
由一对或多对热电极与绝缘物组成的组件。
1.1.2绝缘物(insulation material
用来防止热电极之间和(或热电极与保护管之间短路的零件或材料
1.1.3保护管(protective tube
用来保护热电极组件免受环境有害影响的管状物。
1.2补偿导线(extension or compensating cables
热电偶工作原理
两种不同成份的导体两端接合成回路时,当两接合点温度不同时,就会在回路内 产生热电势。如果热电偶的测量端(感受被测温度的端叫测量端与参比端(处于已知 温度的端叫参比端或叫冷端存有温差时,显示仪表将会显示出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 所对应的温度值。
热电偶的热电势将随着测量端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热电势的大小只和热电偶导 体材质和两端的温度有关,与热电极的长度、直径无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