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各项指标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医院财务分析指标及公式

医院财务分析指标及公式

医院财务分析指标及公式引言概述:医院作为一个特殊的组织机构,其财务分析指标和公式与其他行业有所不同。

正确的财务分析可以帮助医院管理层更好地了解机构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进而制定有效的经营策略和决策。

本文将介绍医院财务分析中常用的指标和公式,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医院财务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一、收入指标1.1 医疗服务收入:医院主要通过提供医疗服务来获得收入,医疗服务收入是医院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计算公式为:医疗服务收入 = 门诊收入 + 住院收入 + 急诊收入。

1.2 药品收入比例:药品收入在医院总收入中所占比例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可以反映医院的药品经营情况。

计算公式为:药品收入比例 = 药品收入 / 总收入。

1.3 医保收入比例:医院通过医保结算来获取医保收入,医保收入比例可以反映医院的医保业务占比情况。

计算公式为:医保收入比例 = 医保收入 / 总收入。

二、成本指标2.1 人员成本比例:医院的人员成本是一个重要的支出项目,人员成本比例可以反映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情况。

计算公式为:人员成本比例 = 人员成本 / 总收入。

2.2 药品成本比例:药品成本是医院的主要支出项目之一,药品成本比例可以反映医院的药品经营成本情况。

计算公式为:药品成本比例 = 药品成本 / 总收入。

2.3 资产利用率:资产利用率是衡量医院资产利用效率的指标,可以反映医院的资产管理水平。

计算公式为:资产利用率 = 总收入 / 总资产。

三、盈利能力指标3.1 利润率:利润率是衡量医院盈利能力的指标,可以反映医院的经营状况。

计算公式为:利润率 = 净利润 / 总收入。

3.2 资产收益率:资产收益率可以反映医院对资产的有效利用程度,是一个重要的盈利能力指标。

计算公式为:资产收益率 = 净利润 / 总资产。

3.3 财务杠杆倍数:财务杠杆倍数可以反映医院的财务风险程度,是一个重要的盈利能力指标。

计算公式为:财务杠杆倍数 = 总资产 / 净资产。

四、偿债能力指标4.1 偿债比率:偿债比率可以反映医院的偿债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财务指标。

医疗行业主要指标计算公式

医疗行业主要指标计算公式

主要指标计算公式一、卫生资源:1. 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 = 年末卫生技术人员数/年末常住人口数×10002.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 = 年末执业(助理)医师数/年末常住人口数×10003. 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 = 年末注册护士数/年末常住人口数×10004. 每千农业人口村卫生室人员数 = 年末村卫生室人员数/ 年末农业人口数×1000,年末农业人口数为户籍人口数5. 每万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人) = 年末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年末常住人口数×100006. 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人) = 年末全科医师数/年末常住人口数×100007. 每千人口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编制人数 = 年末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人数/年末常住人口数×10008. 医护比 = 1: (年末注册护士总数/ 年末执业(助理)医师总数)9. 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 = 某年中央和地方财政拨付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年末常住人口数10. 财政补助收入占总支出的比例 = 某年医疗卫生机构财政补助收入/该年医疗卫生机构总支出×100%11. 医疗收入构成 =某年某项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收入/该年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收入总额×100%12. 门诊收入成本率 = 某年医疗卫生机构每门诊人次支出/该年医疗卫生机构每门诊人次收入×100%13. 住院收入成本率 = 某年医疗卫生机构每住院人次支出/该年医疗卫生机构每住院人次收入×100%14. 医疗业务成本构成(医疗支出构成)= 某年医疗卫生机构某项医疗业务成本(医疗支出)/该年医疗卫生机构医疗业务成本(医疗支出)总额×100%15. 平均每床固定资产 = 年末医疗卫生机构固定资产原值/年末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16. 资产负债率 = 年末医疗卫生机构负债总额/年末医疗卫生机构资产总额×100%17. 流动比率 = 年末医疗卫生机构流动资产/年末医疗卫生机构流动负债×100%18. 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 = 某年医疗卫生机构在岗职工工资总额/该年医疗卫生机构在岗职工数19. 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 = 某年医疗卫生机构药品收入/该年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收入×100%20. 总资产增长率 =医疗卫生机构(年末总资产-年初总资产)/医疗卫生机构年初总资产×100%21. 净资产增长率 = 医疗卫生机构(年末净资产-年初净资产)/医疗卫生机构年初净资产×100%22. 固定资产净值率 = 年末医疗卫生机构固定资产净值/年末医疗卫生机构固定资产原值×l00%23. 公共卫生支出占总支出比例 = 某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支出/该年医疗卫生机构总支出×100%24. 非公医疗机构占医疗机构床位总数的比例 = 年末非公医疗机构床位数/年末医疗机构床位总数×100%25. 民营医院床位数占医院床位数的比例 = 年末民营医院床位数/年末医院床位总数×100%26. 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 = 年末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年末常住人口数×100027. 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数 = 年末乡镇卫生院床位数/年末农业人口数×100028. 医师与床位之比 = 1:(年末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年末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助理)医师数)29. 护士与床位之比 = 1:(年末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年末医疗卫生机构注册护士数)30. 设备配置率 = 年末配置某种医用设备的机构数/年末同类机构总数×100% 31. 每床占用业务用房面积 = 年末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面积/年末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32. 危房所占比例 = 年末医疗卫生机构危房面积/年末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面积×100%33. 提供中医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所占比例 = 年末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或社区卫生服务站数、乡镇卫生院数、村卫生室数)/年末同类机构总数×100%34. 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达标率 = 报告期末由主管部门审核达到建设标准的某类医疗卫生机构数/同期该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100%35. 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所占比例 = 年末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数/ 年末村卫生室总数×100%36. 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的乡镇卫生院所占比例 = 年末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的乡镇卫生院数/年末乡镇卫生院总数×100%二、医疗服务:1. 每百门急诊入院人数 = 报告期内入院人数/同期(门诊人次+急诊人次)×1002. 非公医疗机构门诊量占门诊总量的比例 = 报告期内非公医疗机构诊疗人次数/ 同期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数×100%3. 平均就诊次数 = 年末总诊疗人次数/年末常住人口数4. 年住院率 = 年内入院人数/同年末常住人口数×100%5. 出院病人疾病构成 = 报告期内某病种出院人数/同期出院人数×100%6. 非公医疗机构住院量占住院总量的比例 = 报告期内非公医疗机构出院人数/同期医疗卫生机构出院人数×100%7. 民营医院住院量占医院住院量的比例 = 年内民营医院出院人数/同期医院出院人数×100%8. 病床使用率 = 报告期内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同期实际开放总床日数×100%9. 平均住院日 = 报告期内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同期出院人数10. 病床周转次数 = 报告期内出院人数/同期平均开放病床数11. 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 = 报告期内诊疗人次数/同期平均执业(助理)医师数/同期工作日数12. 医师日均担负住院床日 = 报告期内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同期平均执业(助理)医师人数/36513. 急诊死亡率 = 报告期内急诊死亡人数/同期医疗卫生机构急诊人次数×100%14. 住院死亡率 = 报告期内住院死亡人数/同期医疗卫生机构出院人数×100%15. 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率 = 报告期内医院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人数/同期医院出院人数×100%16. I类切口甲级率 = 报告期内医院I类切口甲级愈合例数/同期医院I类切口愈合例数×100%17. I类切口感染率 = 报告期医院I类切口丙级愈合例数/同期医院I类切口愈合例数×100%。

医疗行业主要指标计算公式

医疗行业主要指标计算公式

医疗行业主要指标计算公式医疗行业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行业,涉及到很多指标和计算公式。

下面我将介绍医疗行业中一些主要的指标和计算公式。

1.医疗服务利用率医疗服务利用率指的是患者使用医疗服务的频率和程度。

计算公式如下:医疗服务利用率=(就诊次数或住院天数)/患者总人数*100%2.医院床位使用率医院床位使用率是衡量医院床位利用率的指标。

计算公式如下:医院床位使用率=(住院天数/总床位数)*100%3.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日是衡量疾病治疗所需时间的指标。

计算公式如下:平均住院日=住院天数/出院人次4.门诊量门诊量指的是医院门诊部门接待的患者人次。

计算公式如下:门诊量=门诊患者人次5.百人医生数百人医生数是指每百人口所拥有的医生人数。

计算公式如下:百人医生数=(医生总数/总人口)*1006.百人注册护士数百人注册护士数是指每百人口所拥有的注册护士人数。

计算公式如下:百人注册护士数=(护士总数/总人口)*1007.新生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每千名新生儿死亡的比例。

计算公式如下:新生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人数/新生儿总人数)*10008.门急诊收入比门急诊收入比是指门诊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例。

计算公式如下:门急诊收入比=(门诊收入/总收入)*100%9.成本收入比成本收入比是指医院的运营成本占总收入的比例。

计算公式如下:成本收入比=(运营成本/总收入)*100%10.医疗费用比医疗费用比是指医疗费用占总收入的比例。

医疗费用比=(医疗费用/总收入)*100%11.门急诊人均费用门急诊人均费用是指每位门急诊患者就诊平均费用。

计算公式如下:门急诊人均费用=门诊费用/门诊患者人次12.住院人均费用住院人均费用是指每位住院患者就诊平均费用。

计算公式如下:住院人均费用=住院费用/住院人次以上是医疗行业中一些主要的指标和计算公式,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计算与分析,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和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和评估机构的运营情况以及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医疗服务各项指标计算公式

医疗服务各项指标计算公式

医疗服务各项指标计算公式
医疗服务的各项指标计算公式是用来衡量和评估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一种方法。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医疗服务指标及其计算公式:
1.生存率计算公式:
生存率指标用于衡量医疗服务在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对患者生命的保护能力。

生存率=(存活人数/总人数)×100%
2.术后并发症率计算公式:
术后并发症率反映了手术操作过程中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

术后并发症率=(术后并发症数/总手术数)×100%
3.床位利用率计算公式:
床位利用率用于评估医院病床的使用效率。

床位利用率=(平均入院天数/床位总数)×100%
4.手术等候时间计算公式:
手术等候时间指患者从手术安排到手术执行之间的时间间隔。

手术等候时间=手术执行日期-手术安排日期
5.门诊等待时间计算公式:
门诊等待时间指患者在门诊部排队等候就诊的时间。

门诊等待时间=就诊开始时间-患者到达时间
6.医疗费用计算公式:
医疗费用用于评估患者就医过程中的经济负担。

医疗费用=药品费+检查费+检验费+手术费+床位费+护理费+其他费用
7.住院平均费用计算公式:
住院平均费用用于衡量住院患者的平均经济负担水平。

住院平均费用=住院总费用/住院人数
8.住院平均天数计算公式:
住院平均天数计算用于衡量患者在医院内住院的平均时间长度。

住院平均天数=住院总天数/住院人数
这些指标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更好地反映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在计算指标时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保证分析结论的可靠性。

医院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医院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医院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1.门诊量和住院量:门诊量是指医院每天、每周或每月接待的门诊人次,包括普通门诊、专家门诊等各类门诊。

住院量是指医院每天、每周或每月实际收治的住院患者人次。

这两个指标可以衡量医院的规模和服务需求。

门诊量计算公式:门诊量=门诊人次1+门诊人次2+...+门诊人次n住院量计算公式:住院量=住院人次1+住院人次2+...+住院人次n 2.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日是指每位住院患者在医院住院的平均天数,它可以反映医疗服务效率和床位周转情况。

平均住院日计算公式:平均住院日=住院天数总和/住院患者人次3.手术量:手术量是指医院每天、每周或每月实际进行的手术次数,包括各类手术、大中型手术和微创手术。

手术量计算公式:手术量=手术次数1+手术次数2+...+手术次数n 4.医疗费用总额:医疗费用总额是指医院在一定时间内实际收取的患者医疗费用总和,包括挂号费、检查费、治疗费、手术费、药品费等各项费用。

医疗费用总额计算公式:医疗费用总额=医疗费用1+医疗费用2+...+医疗费用n5.药占比:药占比是指医疗费用中药品费用在总费用中的占比,它可以反映医院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和药品费用的支出情况。

药占比计算公式:药占比=药品费/医疗费用总额*100%6.病床使用率:病床使用率是指医院实际使用的病床数与可开放病床数之间的比值,它可以反映医院病床资源的利用情况。

病床使用率计算公式:病床使用率=实际使用的病床数/可开放病床数*100%7.疾病种类和分布:疾病种类和分布是指医院每天、每周或每月实际接诊的各类疾病种类和分布情况,包括传染病、慢性病、急性病等。

这些统计指标不仅可以反映医院的经营状况和服务质量,也能为医院的决策制定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帮助医院提高管理效率和优化服务流程。

医疗统计计算公式

医疗统计计算公式

门诊主要统计指标实际门诊工作日:一般以月为统计周期日平均门诊人次:分为院日均门诊人次和科日均门诊人次医疗质量统计一、诊断质量二、治疗质量三、工作效率指标汇总表计算公式一、 医疗服务1. 平均开放病床数张=)本年日历日数(实际开放总床日数365 2. 治愈率%=出院人数治愈人数100 3. 好转率%=出院人数好转人数100 4. 病死率%=出院人数死亡人数100 5. 住院病危病人抢救成功率%=数住院危重病人抢救人次抢救成功人次数1006. 病床周转次数次=平均开放病床数出院人数7. 病床工作日日=平均开放病床数实际占用总床日数8. 病床使用率%=实际开放总床日数实际占用总床日数1009. 出院者平均住院日日=出院人数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10. 每床与每日门、急诊诊次之比=)年工作日数(门诊人次数251+)年日历日数(急诊人次数365/平均开放病床数11. 每百门、急诊的入院人数人=急诊人次数门诊人次数入院人数+100 12. 门、急诊诊次占总诊次的百分比%=总诊疗人次数急诊人次数门诊人次数+100 13. 急诊死亡率%=急诊人次数急诊死亡人数100 14. 观察室死亡率%=观察室收容病人数观察室死亡人数100 二、 业务收入和支出1. 平均每所医院年内病人欠费率%=年业务收入年内病人欠费总额1002. 平均每所医院每天诊疗人次=)年工作日数(门诊人次数251+)年日历日数(急诊人次数365/医院数3. 平均每诊疗人次医疗费用元=总诊疗人次数药品门诊收入医疗门诊收入 1000 4. 平均每诊疗人次挂号费元=总诊疗人次数门诊挂号收入1000 5. 平均每诊疗人次药费元=总诊疗人次数药品门诊收入1000 6. 平均每诊疗人次检查费元=总诊疗人次数门诊检查收入10007. 平均每诊疗人次治疗费元=总诊疗人次数门诊治疗收入1000 8. 平均每一出院者住院医疗费元=出院人数药品住院收入医疗住院收入 1000 9. 平均每一出院者床位费元=出院人数住院床位收入1000 10. 平均每一出院者药费元=出院人数药品住院收入1000 11. 平均每一出院者检查费元=出院人数住院检查收入100012. 平均每一出院者治疗费元=出院人数住院治疗收入1000 13. 平均每一出院者手术费元=出院人数住院手术收入1000 14. 出院者平均每天住院医疗费元=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药品住院收入医疗住院收入 1000 15. 平均每一职工每年负担的诊疗人次数人次=年平均职工人数总诊疗人次数 16. 平均每一职工每年负担的住院床日数床日=年平均职工人数实际占用总床日数17. 平均每一职工年业务收入元=年平均职工人数年业务收入1000 18. 平均每一医师每年负担的诊疗人次数人次=年平均医师人数诊疗人次数 19. 平均每一医师每年负担的住院床日数床日=年平均医师人数实际占用总床日数 20. 平均每一医师年业务收入元=年平均医师人数年业务收入1000。

医疗统计指标计算公式

医疗统计指标计算公式

1、总诊疗人次数:是指所有诊疗工作的总人次数。

诊疗人次数按挂号人次数统计,包括:a病人来院就诊的门诊、急诊人次;b出诊人次数;c单项健康检查及健康咨询指导人次数;d未挂号就诊、本单位职工就诊及外出诊疗不收取挂号费的,按实际诊疗次数进行统计,不包括根据医嘱进行的各项检查、治疗、处置工作量。

2、出院人数:指所有住院后出院的人数,包括治愈、好转、未愈、死亡及其他人数。

其他人数指正常分娩、未产出院、住院经检查无病出院、未治出院及健康人进行人工流产或节育手术后正常出院者。

3、每百门、急诊入院人次数=入院人数/(门诊人次+急诊人次)×100。

4、实际开放总床日数:指年内医院各科每日夜晚12点开放病床数总和,不论该床是否被病人占用,都计算在内。

包括消毒和小修理暂停使用的病床,超过半年的加床。

不包括因病房扩建或大修而停用的病房及临时增设病房。

5、实际占用总床日数:指医院各科每日夜晚12点实际占用病床数(即每日夜晚12点住院病人数)总和。

包括实际占用的临时加床在内。

病人入院后于当日12点以前死亡或因故出院的病人,作为实际占用床位1天进行统计,同时亦应统计“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1天,入院及出院人数各1人。

6、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是指所有出院人数的住院床日之总和。

包括正常分娩、未产出院、住院经检查无病出院、未治出院及健康人进行人工流产或绝育手术后正常出院者的住院床日数。

7、平均开放病床数=实际开放总床日数/本年日历日数(365天)。

8、病床使用率=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实际开放总床日数×100%。

9、病床周转次数=出院人数/平均开放床位数。

10、病床工作日=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平均开放病床数。

11、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出院人数。

12、治愈率=出院人数中的(治愈人数+其他人数)/出院人数×100%。

13、好转率=出院人数中的好转人数/出院人数×100%。

14、住院病死率=出院人数中的死亡人数/出院人数×100%。

卫生统计医疗服务主要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卫生统计医疗服务主要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卫生统计医疗服务主要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1.总诊疗人次数:指所有诊疗工作的总人次数。

诊疗人次数按挂号数统计,包括:①病人来院就诊的门诊、急诊人次;②出诊人次数;③单项健康检查及健康咨询指导人次;④未挂号就诊、本单位职工就诊及外出诊疗不收取挂号费的,按实际诊疗人次统计。

患者一次就诊多次挂号,按实际诊疗次数进行统计,不包括根据医嘱进行的各项检查、治疗、处置工作量。

2.急诊病死率=急诊死亡人数/急诊人次数×100%。

3.观察室病死率=观察室死亡人数/观察室留观人次数×100%。

4.出院人数:指所有住院后出院的人数,包括治愈、好转、未愈、死亡及其他人数。

其他人数指正常分娩、未产出院、住院经检查无病出院、未治出院及健康人进行人工流产或绝育手术后正常出院者。

5.每百门、急诊入院人数=入院人数/(门诊人次+急诊人次)×100。

6.住院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住院危重病人抢救成功人次数/住院危重病人抢救人次数×100%。

7.实际开放总床日数:指年内医院各科每日夜晚12点开放病床数总和,不论该床是否被病人占用,都应计算在内。

包括消毒和小修理等暂停使用的病床,超过半年的加床。

不包括因病房扩建或大修而停用的病床及临时增设病床。

8.实际占用总床日数:指医院各科每日夜晚12点实际占用病床数(即每日夜晚12点住院人数)总和。

包括实际占用的临时加床在内。

病人入院后于当晚12点前死亡或因故出院的病人,作为实际占用床位1天进行统计,同时亦应统计“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1天,入院及出院人数各1人。

9.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指所有出院人数的住院床日之总和。

包括正常分娩、未产出院、住院经检查无病出院、未治出院及健康人进行人工流产或绝育手术后正常出院者的住院床日数。

10.平均开放病床数=实际开放总床日数/本年日历日数(365)。

11.病床使用率=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实际开放总床日数×100%。

12.病床周转次数=出院人数/平均开放病床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住院手术前后诊断符合人次数/(住院手术前后诊断(符合人次+不符合人次)×100%
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
(急诊抢救成功人次数+住院危重病人抢救成功人次数)/(急诊抢救人次数+住院危重病人抢救人次数)×100%
医院感染率(%)
医院感染例数/出院病人数×100%
无菌手术感染率(%)
无菌手术丙级愈合例数/无菌手术愈合例数×100%
出院病人人均药费(元)
住院药品收入/出院人数
出院病人日均医药费(元)
(住院医疗收入+住院药品收入)/出院者占(%)
急诊死亡人数/急诊人次数×100%
出院病人病死率(%)
出院死亡人数/出院人数×100%
四、病人医药费用
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元)
(门诊医疗收入+门诊药品收入)/(总诊疗人次数+健康检查人数)
门诊病人次均药费(元)
门诊药品收入/总诊疗人次数
出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元)
(住院医疗收入+住院药品收入)/出院人数
医疗服务各项指标计算公式
医疗服务各项指标计算公式
分类
监测指标
计算公式
一、医疗资源
实有床位数(张)
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注册护士数(人)
二、服务效率
总诊疗人次数(人次)
出院人数(人)
病床使用率(%)
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实际开放总床日数
出院者平均住院日(日)
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出院人数
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
诊疗人次数/执业(助理)医师人数/本月日历天数
医师日均担负住院床日
实际占用总床日数/执业(助理)医师人数/本月日历天数
三、服务质量
入院3日确诊率(%)
入院3日诊断符合人数/出院人数×100%
入出院诊断符合率(%)
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人数/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人数+不符合人数)×100%
住院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