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老人应不应该去养老院(立论稿)
辩论赛老了把父母送到了养老院作文

辩论赛老了把父母送到了养老院作文最近参加了一场特别有意思的辩论赛,辩题是“老了应不应该把父母送到
养老院”。
这可真是个让人纠结又现实的话题啊!
正方观点认为,把父母送到养老院是个不错的选择。
他们说养老院有专业
的护理人员,能给父母提供更科学、更周到的照顾。
毕竟咱们普通人可能没那
么专业,万一照顾不好,那不是好心办坏事嘛。
而且养老院里还有很多同龄人,老人们能一起聊天、下棋、参加活动,生活也能更丰富有趣,不会孤单寂寞。
反方呢,则坚决反对把父母送到养老院。
他们觉得把父母送进去,那就是
不孝顺,是抛弃了父母。
一家人就应该生活在一起,哪怕照顾得辛苦点,那也
是天伦之乐。
父母在身边,心里踏实,亲情的温暖可不是养老院能替代的。
我在台下听着,心里那叫一个纠结。
要说正方吧,确实有道理,专业的护
理能让父母的生活更有质量。
可反方说的也没错,亲情无价啊,怎么能把父母
往外推呢?
后来我仔细一想,其实这事儿啊,还得看具体情况。
要是父母身体不好,
需要特别专业的照顾,而自己又实在没那个能力,送养老院也许是为了他们好。
但要是父母就想和子女呆在一起,那咱就得咬咬牙,多付出点,让他们在家安
享晚年。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非黑即白的问题。
不管送不送养老院,最重要的是要真心关爱父母,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爱和尊重。
这场辩论赛虽然没有得出一个绝对的结论,但让我们都更深入地思考了这个问题,也算是收获满满啦!。
赞成送父母去养老院还是不赞成送父母去养老院辩论赛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赞成送父母去养老院还是不赞成送父母去养老院辩论赛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正方辩词一辩发言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们认为,送父母去养老院是一种必要的选择,尤其是在当今社会中,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家庭等各种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年迈的父母。
同时,现代养老院设施先进,护理人员专业,能够为父母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医疗保障,更好地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而且,现在的养老院也不再是以前那种单调的场所,相反,现代养老院的环境优美、设备齐全,还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和社交活动,可以让父母有更多的社交机会和娱乐方式,有利于他们充实自己的生活。
因此,我们认为,送父母去养老院并不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而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是对父母尊重和关爱的体现,更是为了他们的幸福和健康着想。
正方辩词二辩发言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们认为,送父母去养老院是一种必要的选择,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养老院不仅能够提供完善的医疗保障和生活设施,还能够提供专业的护理人员,为父母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同时,养老院也能够提供更丰富的社交活动和娱乐方式,让父母不再感到孤独和寂寞,让他们有更好的生活体验和幸福感。
而且,现代养老院的管理也越来越规范和专业,保证了父母在养老院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性。
当然,我们也认识到,送父母去养老院也需要考虑父母的意愿和感受,不能简单地视为一种强制性的选择。
因此,我们应该在充分尊重父母意愿的前提下,全面评估自身的时间和精力,选择最适合自己家庭的养老方式,确保父母的安康和幸福。
正方辩词三辩发言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送父母去养老院,是一种更加现代化和人性化的养老方式,也是一种更加负责任和尊重父母的行为。
现代养老院设施齐全、护理专业、管理规范,可以为父母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医疗保障。
而且,养老院的社交活动和娱乐方式也越来越丰富多彩,能够让父母不再感到孤独和寂寞,更好地享受晚年生活。
是否该送老人进入养老院 立论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今天的辨题是该不该送老人入养老院,一个“送”字,说明这个辩题的前提是老人有儿女。
在这个老年人日渐增多的社会里,是否将老人送入养老院成为年青一代人共有的问题。
我们讨论是否该送老人进养老院,就是应充分考虑那种做法对老人更好,能让老人安心的度过晚年。
我方认为,不应该将老人送入养老院。
原因如下。
其一,根据马勒斯的理论,人的需求除了吃穿以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尊重的需求,也就是精神上的需求。
试想,老人为儿女操劳了一辈子,到头来却无法享受儿女绕膝的欢乐,这对于老年人来说是很大的伤害。
俗话说“乌鸦反哺,羔羊跪乳。
”各位可有看过大多数普通老人在养老院中的生活,虽然有充足的饭菜和一定的照顾,但老人的眼神却是空洞无神的。
他们最多谈论的便是自己的儿女,最欢喜的事情便是与儿女们齐聚。
当年老人愿意在自己谋求生计的时候抚养我们长大,我们没有理由因为所谓的工作繁忙,家庭负累的原因将老人送至养老院,使老人整天浑浑噩噩度日,仿佛被自己的儿女遗弃,无法享天伦之乐。
其二,由于年轻人工作的繁忙,许多家庭成为“空巢”,但是许多老人宁愿住在儿女的家中也不愿去养老院,这是有原因的。
虽然我国的养老产业日渐发展,但是许多地方仍处在落后状态。
养老院设施的不完备以及养老院数量不足,使得老人在养老院的生活条件远不及家里生活的舒适,老人不仅没有享受到应有的福利和医疗保障,反而要为床位的争抢大伤脑筋。
而且,即使是在福利条件优越如德国,在养老院中养老的老人也只占5%到7%,五大养老方式中,仍是居家养老最多。
其三,养老院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许多养老院因为资金不足倒闭,即使承办人有很好的初衷,最后也只能让计划付诸东流,而老人也只好在不快乐的养老院度过不快乐的余生,做儿女的于心何忍!由于公办养老院人数太多,而民营的又太贵,养老院的选择很容一出现偏差。
其四,对于年轻人而言,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年人有一生的生活经验,我们年轻人所最缺的就是生活经验,老年人正好可以弥补我们年轻人生活经验的不足。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涉及老年人健康养老?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涉及老年人健康养老?正方,应该涉及老年人健康养老。
老年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应该得到社会的关爱和照顾。
首先,老年人健康养老是社会责任的体现。
作为一个文明社会,我们应该关心弱势群体,老年人是其中之一。
正如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所说,“一个国家的道德水平,可以从它对老年人的照顾中看出来。
”对老年人的健康养老是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
其次,老年人健康养老也是道德和伦理的要求。
我们应该尊重老年人的权利和尊严,给予他们应有的关怀和照顾。
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言,“对老年人的尊重,是一种文明程度的体现。
”我们应该通过政策和法律来保障老年人的健康养老权益。
最后,老年人健康养老也是符合经济利益的。
老年人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他们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如果我们能够给予老年人良好的健康养老服务,他们将能够保持健康、活力,甚至继续为社会做出贡献。
这对社会的发展是有利的。
综上所述,老年人健康养老是社会责任的体现,是道德和伦理的要求,也是符合经济利益的。
因此,我们应该涉及老年人健康养老,给予他们应有的关怀和照顾。
反方,不应该涉及老年人健康养老。
老年人健康养老应该是家庭和个人的责任,而不是社会的责任。
首先,老年人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积累养老金来应对养老问题的。
正如英国哲学家罗素所说,“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应该由他们自己来解决,而不是依赖社会。
”社会应该鼓励老年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养老问题,而不是依赖社会的支持。
其次,社会应该更多地关注年轻人和未来的发展。
年轻人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才是国家的根本。
如果社会过多地关注老年人的健康养老,很可能会忽视年轻人的需求。
正如美国前总统里根所说,“我们不能忽视年轻一代的需求,他们才是国家的未来。
”因此,社会不应该过多地涉及老年人的健康养老。
最后,社会资源有限,应该更多地用于解决当前的问题。
老年人的健康养老问题是一个长期的问题,而社会资源是有限的。
老人该不该去养老院

29拜读名家大作,可造就雄辩之才。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老人养老的问题既困扰着老人本人,也困扰着他们的子女,是每家每户都绕不过去的一个现实问题。
老人该不该去养老院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
为此,主持者主持了这场辩论。
支持者说把老人送去养老院,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老人跟老人有很多共同话题,也有很多共同爱好。
在那里,他们打牌、聊天会很舒心,符合老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和需要。
与此同时,子女不需要为老人操心,无论是精神、精力都有了舒展的空间,可以集中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
所以,把老人送到养老院,老人子女都开心。
然而,有一种观点认为,老人是以菜市场、孩子、家务为乐的,剥夺了他们的这种权力,就是不孝顺。
其实,现在的父母大多不跟孩子们住在一起。
既然这样,为何不让老人们有个清静?为何不支持老人这种新的人生体验?为什么要把这条路毁掉?送老人到养老院,就是这个时代尽孝的一种更好的方式。
要强制老人留在家里买菜做饭带孩子,不就是一种绑架吗?支持者认为把老人送到养老院,既符合老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又符合子女的客观需要。
支持者的立论从老人需求、子女孝心的角度和子女自身客观需求的角度切入和展开;一方面从老人和子女的“利益”上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从子女的从孝上进行剖析,进而得出了客观的论点,使论证有据、论点坚挺。
反对者说把老人送去养老院,是一种不明智的选择。
老人是子女情感的挡风墙和遮雨伞,老人成天想着的是孩子、念着的是孩子。
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的内心会愿意离开子女吗?不会!只有那种不孝的子女,才让父母无奈地去了养老院。
要不,老人怎么愿意离开暖意融融的家而去养老院呢?老人就像孩子一样,他们很敏感,就算你提供了再专业的养老院护理,他们也会发现,这里面离骨肉亲情还是有很远的距离。
到了垂暮时刻,老人的生理心理都很脆弱,是“不萌还作”的小孩,即便有更专业的人更好地照顾老人,但幼儿园的小孩是牵念父母多一些还是牵念老师多一些?毫无疑问,亲情是任何感情无可代替的。
复赛四辩总结陈词【应不应该将老人送到养老院去】

谢谢主席我们今天辩论的题目,该不该将老人送到养老院去,实际本质是送老人到养老院是否是孝顺的表现。
百善孝为先,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哺育了上下五千年的中华儿女,那么何为孝,何为顺,翻过悠悠历史长册,立足现在,我们不得不赋予它新的含义。
“儿女膝下欢,坐看庭前花”,固然是一种天伦之乐。
但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一些新兴事物应运而生,养老院作为新的养老形式为老人提供了更和谐、更健康的养老环境。
我方强调在当代社会把父母送进养老院是孝顺的表现。
但对方辩友认为①老人最大的愿望是享受亲情,送老人去养老院破坏了这种天伦之乐。
这是不可取的。
对方辩友值得注意的是送并不代表割断亲情。
②对方辩友认为父母留在家中,即使儿女不经常在身边,他们也可享受家的温馨,也可与多年的邻居谈笑风生。
那养老院住的是老人的同龄人,难道同源文化不可以建立新朋友吗?说不定还会找到晚年的另一半。
即可交新朋友,又不失老朋友。
事实是老人在养老院里更舒服……对方辩友对孝顺内涵的理解过于肤浅,我们无法赞同。
今天,我方已从多层次,多角度阐述了“应该将老人送到养老院去的观点”。
在此,我在从以下几点重申我方观点。
第一,我方并不排斥让老人留住家中,但更强调送是应该的。
请注意,送并非逼。
正规的养老院有先进的医疗设备,科学的作息时间,专业的看护人员,更多的同龄朋友,更全的娱乐活动。
在父母同意的前提下,送是为了他们享受更高的待遇,更好的精神生活。
这当然是孝顺的表现。
第二,我们之所以强调送更重要的是基于当今社会老龄化的国情而定的,老人留在家中无非是干干家务,看看电视,又成了典型的家庭保姆。
试想父母已为我们辛苦了大半辈子,难道在他们晚年,我们还要吸他们的血吗?还有一点不容忽视家庭矛盾不可避免,婆媳关系最难处理。
而且家有小辈,老人难免受到约束,一个不留神,“为老不尊”便爬上头顶。
反而在养老院老人更自在,返老还童是他们的夕阳红。
第三,面对着生存压力,子女不可能天天陪父母,或尽心照料父母。
该不该送老人去养老院 一辩稿

一辩稿当今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峻,养老问题也更加引起大家的重视.我国到底是该以社会养老还是家庭养老为主?开宗明义,首都师范大学傅桦教授给出定义:社会养老指以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和场所为主体,为老年人提供各种生活服务的养老模式,包括养老院、敬老院、老年公寓等。
而家庭养老则是指以家庭为主要养老场所,以满足老人各种需要的养老模式。
判断中国应以何者为主的标准则是:何者能更好的满足老人需求以及在当今国情下更具有可行性。
我方观点是:中国应以家庭养老为主,原因有三:第一,从社会现状来看,现有社会养老模式存在多方面缺陷,无力承担迅速增加的老龄化压力.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3.6%。
然而,2011年底全国各类养老机构的养老床位仅315万张,床位数占老人总数比例仅为1.77%。
同时大多数养老机构在基础设施方面无法达到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和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要求。
养老机构队伍也呈现出年龄大、学历低、专业人员少、专业水平低、流动性大等特点。
全国30万养老护理人员中,具有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的只有2万多人。
第二、从老人自身的情感需求方面看,家庭养老促进了代际交流,给予老年人精神归属感。
家庭是老年人毕生精力和努力的结晶,保留了他们整个生命历程的印记,“叶落归根”、“儿女孝顺,含饴弄孙”是中国老年人晚年生活的最高理想和最大精神寄托,社会养老更偏重于物质层面的养护,而忽视精神层面的抚慰,情感层面的交流。
但对于老年人更需要的恰恰是精神层面的抚慰和情感层面的交流。
第三,“百善孝为先“,古有王祥卧冰求鲤,今有孟佩杰照料瘫痪养母。
孝是中华民族最为古老的道德规范,是一种伦理道德观念,它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社会基础。
家庭养老正是中国孝文化的体现。
昨天父母在艰难的时代养育了我们,明天我们怎么忍心把年迈的老人从家里送出去?最后,我方并不否认社会养老有它的优势,但更加符合国情的选择应是家庭养老为主。
父母提出住养老院支持吗辩论赛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父母提出住养老院支持吗辩论赛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一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我是正方第一辩,今天我要为住养老院这一立场进行辩论。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随着社会的发展,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养老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而住养老院,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养老方式,应该得到支持和推广。
其次,住养老院不仅可以为老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还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全面的护理服务。
在住养老院里,老人们可以享受到医疗、饮食、安全等方面的全方位保障,这对于身体虚弱、需要特殊照顾的老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住养老院还可以为老人提供更多的社交机会。
在养老院里,老人们可以结交更多的朋友,参加各种活动,享受到更多的生活乐趣。
综上所述,住养老院是一种现代化的养老方式,可以为老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更全面的护理服务和更多的社交机会。
因此,我们应该支持住养老院这一立场。
二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我是正方第二辩,我将从经济、社会和心理健康三个方面为住养老院这一立场进行辩论。
首先,住养老院可以为社会减轻负担。
如今,随着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了国家的一大难题。
而住养老院的出现,可以为社会减轻部分养老负担,减少社会各方面的压力。
其次,住养老院可以为老人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支持。
在养老院里,老人们可以和其他老人一起生活,分享彼此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减轻孤独感和抑郁感,有助于老人们保持心理健康。
最后,住养老院还可以为老人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在住养老院里,老人们可以享受到更全面的医疗服务,包括定期体检、疾病治疗等,这可以为老人们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综上所述,住养老院可以为社会减轻负担、为老人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支持和医疗保障。
因此,我们应该支持住养老院这一立场。
三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我是正方第三辩,我将从老人自身的角度为住养老院这一立场进行辩论。
首先,住养老院可以为老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在养老院里,老人们可以享受到更舒适、更安全的生活环境,这可以为老人们的身体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主席,大家好!
我们本次辩题是:老人应不应该去养老院,中心是应不应该,就不能单凭感性进行主观选择,也不能只从老人的角度说明问题,而要从社会,家庭,现实,发展趋势多角度理性的权衡利弊,用长远的眼光立足于现实,实现利益均衡化合理化。
据资料显示,中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截止2015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接近两亿,空巢老人达半。
据测到2030年,空巢老人的比例将高达90%。
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家庭养老极不具备周到性,而养老院养老的模式正在逐步被接受和发展。
数据分析,这种现象已是一种必然趋势。
我方赞同送老人去养老院,理由有四:
第一:从社会的角度来讲,现代生活的高节奏和使老人身体生理功能逐渐衰退,亚健康和慢性病比例飞速增长,对他人帮助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且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其次,由于社会竞争的激烈和巨大的压力,众多年轻人极难有能力和精力满足老人的多元化需求,使老人生理和心理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而养老院能缓解这种压力,以专业的服务满足老人的需求,使社会持续发展而不会被阻碍和停滞。
第二:从老人的角度来讲,老人的观念有了巨大的改变,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进养老院,越来越注重身体健康、文化娱乐,他们更希望能有自己的生活,而不仅仅是子女的供养。
第三:从儿女的角度来讲,年轻人要有家庭的整体观念,要兼顾自身,老人,和自己儿女各代人之间的利益平衡,实现家庭和谐,不能单顾一方而断了整个家庭的平衡。
第四:从发展的角度来讲,民进2015两会提案:大力扶持我国养老院建设,国营和民营养老院齐头并进,没有需求就没有供求,可见这是社会的必然发展趋势。
从2014、15年养老院的调查来看,由于政府的支持,现在养老院越来越优惠,已经大部分实现社区普及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服务科学化完备化,经营模式多元化,不同需求的老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院模式,甚至有可以白天住在养老院,晚上回家享天伦的“托老所”模式,即便现在养老院存在不足,但只占少数,国家的政策和人民思想的开放和改变让我看到养老院光明的未来,为了给老人更好的生活和社会更快的发展,需要每个人的理解和改变,孝的观念要继承和传扬,但孝的方式要随时代不断改进,提倡机构养老,打消人们心中的顾虑,能够让大家理智的选择真正有利于各代人的养老模式。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当下中国应该送老人去养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