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美术下册《传神写照——人物画》教案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案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案魏晋时期的哲学思想对中国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顾恺之因而在人物绘画上提出了以形写神和传神写照的传神论。
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案,一起来看看吧!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案篇1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培养目标:了解古代人物画,进一步深入了解人物画的特点和时代背景。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感受到古代艺术的博大精深以及现代人的继承和发扬、创新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3、创新能力目标: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开阔眼界。
教学重点:古代肖像画理论的深刻认识和价值教学难点:现代人物画对古代的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调试多媒体、检查教具、师生问候。
二、导入: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穿着现代的服装,课余时间可以上上网、打打游戏和看看电影等。
但有没有想过距离我们几千年的古代人,他们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就让我们怀着一颗真诚而渴盼的心,走进他们的世界。
三、新授:老师简介古代人物画发展的脉络及特点,引出古代传神写照典范作品《韩熙载夜宴图》并简介其背景(学生课前已预习)。
1、古代人物画典范作品:《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五代)第1组问题:韩熙载夜宴图描绘了什么内容?第2组问题:这幅画分为几个部分?采用了怎样的构图?第3组问题:画中的韩熙载是谁?他出现了几次?他在做什么?他的表情怎样?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第4组问题:画中还有哪些人?他们都在干什么?他们的表情如何?第5组问题:这幅画的色彩和技法有什么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得出结论。
2、分组讨论,欣赏古代传神写照人物作品:步辇图---阎立本唐簪花仕女图---周昉唐古代帝王图---阎立本唐太白行吟图---梁楷宋明代画家徐渭像关天培像孔昭靳清结果:学生能够把每幅画的特点基本上说出来,还能把有关历史上有关人物功绩说出,能够把部分画的内容通过动作演示。
初中美术教案 传神写照

初中美术教案传神写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物画像的基本技巧,如观察、比例、线条运用等。
2. 培养学生对人物特征的敏感度,能够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进行描绘。
3. 引导学生通过画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人物的理解,达到传神写照的效果。
教学重点:1. 人物画像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对人物特征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进行描绘。
2. 如何通过画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人物的理解。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人物画像的范例。
2. 学生准备画纸、铅笔、橡皮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人物画像的范例,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这些画像的特点,让学生初步了解人物画像的基本技巧。
Step 2:基本技巧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人物画像的基本技巧,包括观察、比例、线条运用等。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示范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些技巧的应用。
Step 3:学生实践(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基本技巧,自己尝试进行人物画像。
教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巧。
Step 4: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人物画像展示给全班同学,让大家一起评价。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表扬和指导。
Step 5: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让学生反思自己在画像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人物画像的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用其他方式表达人物,如雕塑、剪纸等,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人物画像的基本技巧,能够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进行描绘,并能够通过画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人物的理解。
第1课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1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为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中国人物画》中的第一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介绍中国人物画的历史和特点,以及演示如何掌握传神写照的技法。
同时,还引导学生学会以艺术的眼光去观察和理解人物形态、特征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中国人物画的历史和特点,理解传神写照的涵义;掌握传神写照的技法,如人物肖像的精细处理、构图和色彩的运用;通过分层练习,提高人物画的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了解如何细致观察,去发现和抓住人物形态特征;了解如何在画面上构建准确比例的人物形象;了解如何选好适当的颜色和使用技法,使肖像画的形象更加立体明快。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对人性尊重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1.中国人物画的历史和特点;2.传神写照的技法及肖像画的构图和色彩运用。
1.如何观察人物的形态特征,去发现和抓住细节;2.如何掌握传神写照的技法,将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五、教学内容1. 中国人物画的历史和特点•中华文化悠久,人物画也源远流长;•中国人物画的特点,包含了“形神兼备”和“意境表现”;•精神的人物特征是中国人物画的重要表现方式。
2. 传神写照的技法•传神写照的含义;•传神写照的构图技巧;•传神写照的色彩运用方法;•分层练习人像画技巧。
3. 练习与实践•学习通过对名人的形态特征分析和练习,掌握传神写照的技法;•观察身边的人物,提高观察能力和想象力,了解形态特征。
六、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导读、案例分析、分层练习、拓展延伸等教学方法。
七、教学资源黑板、粉笔、画板、颜料、画笔等。
八、教学评价方法通过分层练习作品、口述或书面作品分析和评论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1.介绍中国人物画的历史和特点;2.分析传神写照的技法及肖像画的构图和色彩运用方法;3.分层练习人像画技巧,并让学生观察身边人物形态特征;4.总结课程内容,进行交流和反馈。
岭南版初中美术 《传神写照的人物画》教案

《传神写照的人物画》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优良传统和部分代表性作品。
2、了解宋代以来肖像画的理论精华。
3、了解当代人物画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结合作品讲授古代肖像画理论的深刻认识和价值。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两个学生到讲台演示人物画的常用创作手段——面对面写生。
揭示今天的课题传神写照——人物画。
体验过程回想刚才的一幕,让学生讨论如果让你来画这位同学,你会如何去表现?讲述郭子仪如何明白唐代两位著名画家的水平高低的故事,引出人物画的灵魂——传神写照。
二、鉴赏过程1、通过多媒体,师生共同鉴赏古代人物画作品:(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唐·阎立本《步辇图》历史故事画这幅画描写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李世民接见远道前来迎文成公主入藏的吐蕃使者禄东赞时的情景。
李世民坐在宫女们抬着的步辇之上,他穿的是平常的装束,但眉宇间很有神采。
禄东赞身穿团花衣,立于一名朱衣执笏引班的官员之后,神情恭谨而机警。
不画背景,以人物身躯的大小标示社会地位的高低贵贱,这是早期人物画所常用的表现手法。
唐·阎立本《古帝王图卷》历史故事画表现的是自汉至隋十三个帝王:汉昭帝刘弗陵、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吴大帝孙权、蜀昭烈帝刘备、晋武帝司马炎、陈文帝陈蒨、陈废帝陈伯宗、陈宣帝陈顼、陈后主陈叔宝、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
图卷以每一位帝王及男女侍从为一组,每位帝王的上角都有墨笔楷书庙号、姓名及在位年数等。
(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艺术特点全方面进行鉴赏,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艺术特点。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默画典范反映了五代时期人物画创作所达到的成就。
它以连环图画形式表现了五个互相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情节,以展现夜宴活动的丰富内容,即听乐、观舞、休息、清吹、送别。
画中主要人物有十余人,反复出现于五个情节之中,合共46人次。
其中多数是见于记载的真实人物,即韩熙载与他的宾客太常博士陈雍、门生舒雅、紫微朱铣、状元朗粲、和尚德明、教坊副使李家明及其妹、女伎王屋山等。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学设计-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对中国历代人物画作的欣赏,初步了解我国人物画佳作以笔墨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的绘画特征和传神写照的艺术特色。
2.技能目标:通过欣赏,提高鉴赏审美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对作品发表见解.3.情感目标: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感受人物画作品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4.创造目标:通过欣赏学习先贤的绘画佳作,希望能继续传承,发扬光大,并古为今用,勇于创新.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中国人物画的艺术特点.教学难点:理解中国人物画传神写照的内涵.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中国人文化相关图片以及视频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课前查找相关文字、图片资料,可制成课件用于课堂展示交流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国时期“七步成诗”的才子曹植,梦中在洛水与洛神相会,醒来之后写下千古名篇《洛神赋》。
东晋画家顾恺之的画作《洛神赋图》即取材于此。
二、新授课程(一)欣赏感悟多媒体课件放映《洛神赋图》。
1. 看(画面内容):画作以具体生动的形象,完整地表现了赋中内容。
画面内容:画作以具体生动的形象,完整地表现了赋中内容。
画面中紫色伞下站立的就是曹植,他表情肃穆,双眼望着水面,仿佛见到了思念已久,变成洛水女神的甄氏,远处凌波而来的洛水女神,衣带飘逸,婉约动人。
2. 析(绘画特色):全图以人物活动为中心,将绘画艺术与历史的美学融为一体,向我们形象生动地讲述了那个真挚纯洁而又凄美感人的爱情故事。
构图:顾恺之在这幅长卷的构图上采用了连环画的形式,展现各种情景。
画中以人物为中心,安排了各个场景,有分、有连、有起、有伏,洛神多次反复以不同姿态出现,给人以漂浮、游离不定之感。
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在空间和时间上给人一种不断的“运动感”。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案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案教案名称: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学年级:初中二、三年级教学科目:美术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理解传神写照的含义和重要性。
3.学习人物画的构图、造型、线条和色彩运用。
4.通过观看名家作品,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传神写照的含义和重要性。
2.人物画的构图、造型、线条和色彩运用。
教学难点:1.理解人物画与传神写照的关系。
2.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1.板书法、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
2.通过观看名家作品,促进学生的学习和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一、传神写照人物画是绘画的重要部分,它不仅是时代和社会的记录,更是传达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一种表现方式。
传神写照是人物画中最核心的理念,它强调画家要通过形象的表现来传达人物内在的精神状态和外在的特征。
二、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历程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5世纪的南北朝时期,最初是通过在墓室内壁上绘制天神等形象来表达精神信仰和宗教信仰。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物画越来越成为表现世俗生活和历史故事的主要方式。
在唐代,人物画的水平达到了一个高峰,很多优秀画家如吴道子、顾恺之、皮日休、张萱等人的作品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到了宋代,人物画的发展更加繁荣。
宋代画家赵伯驹、李唐、马远等人的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而且富有文化内涵。
元代又先后出现了僧人画、民间画和宫廷画等不同的流派,标志着中国人物画的多元化发展。
明清时期,人物画再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为这一时期的画家更加注重真实的表现和细节的描绘。
明代画家阮元的《仪容图册》和清代画家石涛的《清明上河图》都是中国人物画的代表作品。
三、人物画的构图、造型、线条和色彩运用1.构图好的构图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观赏起来也更加有感染力。
在画人物时需要注意场景的安排、人物的排列等因素。
例如在中国传统戏曲中,打斗场面通常采用斜线构图的方式,而文艺戏曲则采用直线构图的方式。
《传神写照——人物画》教学设计

传神写照——人物画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人物画,是绘画中的一大类别,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审美形式。
人物画作为一种绘画形式,需要学生掌握人体结构、肌肉构造、角度和神态等相关知识,并能够在创作过程中灵活运用。
因此,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人物画的学习与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目标本次教学旨在通过学生对人物画的学习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形象思维和绘画技能,具体实现以下目标:1.掌握人体基本结构知识和技法;2.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与思维能力;3.以人物画为基础,拓宽学生的审美领域,让学生学会欣赏优秀的人物画作品;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创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人体结构与构图的基本知识;2.用线条和色彩表现人物的特点和气质;3.人物肢体动态的表现。
2. 教学难点1.人体结构与肌肉构造的表现;2.人物的表情、动作和形象特征的表现;3.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讲授法通过讲解人体结构、肌肉构造及构图等基础知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人物画的要领。
2.指导法老师对学生进行绘画技法及创作技巧的指导,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绘画水平和技巧。
3.示范法教师现场作画以示范合理的绘画思路和技巧,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创作示范。
五、教学流程1. 教学前期准备1.准备教学材料:画纸、颜料、调色盘、画笔等。
2.给学生简单介绍人物画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对人物画有更深入的了解。
2. 步骤讲解1.讲授人体结构知识,比如头、手、身体和腿等各个部位的比例和构造。
2.讲解人物画的基本构图,包括面部特征、身体的骨架和重心、人物的气质等。
3.通过示范和指导,让学生学会如何用线条表现人物的形象特点,如人物的轮廓、肌肉、衣服和发型等。
4.通过给学生布置一些练习作业,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与自主创作能力。
3. 教学总结在教学的最后,教师为学生总结人物画的基本要素,这样学生才能在今后的创作和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
六、教学评价1.学生绘画作品的评价2.学生对于人物画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七、教学后期反思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七年级美术下册《传神写照——人物画》教案

《传神写照——人物画》课时: 1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深入理解中国画传神写照的内涵及中国古代人物画艺术传统。
2、能力:运用欣赏方法,欣赏分析其他作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韩熙载夜宴图》对韩熙载性格的刻画,及生平的介绍,使学生体会韩熙载少年励志读书习武胸怀远大抱负,年老时南唐统治岌岌可危政治抱负和理想完全破灭时郁郁寡欢,忧国忧民的心理状态。
促进学生形成良好价值观。
教学重点: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画传神写照的内涵。
教学难点:运用欣赏方法,欣赏分析其他作品。
类型:欣赏课教学方法:讲授,演示法,提问探究教具学具:教材,ppt教学过程:一、欣赏《洛神赋图》《历代帝王图》《韩熙载夜宴图》重点分析《韩熙载夜宴图》提问2:猜猜韩熙载是谁?介绍韩熙载生平了解主人公的性格志向。
问题3:猜想一下夜宴应该是什么样子?夜宴只是家里人吗?表现的是一个场面吗?猜猜画家画了多少个人?宴会上都做什么事情?气氛什么样子?欣赏《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五代,绢本,宽28.7——长335.5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提问1:顾闳中为什么要画这幅画?想一想:细致观察人物的表情,心理状态。
试分析南唐危难之际,为什么韩熙载还经常夜宴宾客、歌舞升平?第一段欣赏:琵琶曲音频配合欣赏学生讨论交流总结:第二段——观舞提问1:刚才是听琴,现在看情节是什么内容?提问2:韩熙载在干吗?——韩熙载脱去外袍,挽起双袖亲自为舞伎王屋山击鼓伴奏。
提问3:一般击鼓心情是什么样子的?韩熙载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心情?——寡欢问题4:找找画中有没有什么不合常理的?好友德明和尚不期而遇此景,他的动态表情是什么样的?问题5:传神从那里表现出来的?眼神、表情、手势、身体动作、服装轻浅…呼之欲出描绘的是宴会进行中间的休息场面。
第四段是“清吹”。
韩熙载换了便服盘膝坐在椅子上,正跟一个侍女说话。
似乎画面中迷漫着清澈悦耳的音乐。
第五段——送别小结:画面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韩熙载夜宴宾客的情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传神,深刻表现人物的内在性情
二:善于运用长卷的形式,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真实而细致地描绘现实生活的场景及人物活动。
三:高度的笔墨技巧和技法的多样化
四、《女娲补天图》和《九方皋》
学生分组欣赏
交流自己的意见
五、分析现代人物画
《开国大典》重点分析
书、画、石相结合,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出示中国画、年画挂历)而西洋画中的主要画种----油画,却以丰富、能表现复杂的色调层次,能绘声绘色地表现人物形象。今天让我们来欣赏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开国大典》(出示油画《开国大典》)
这就是艺术家大胆而高超的构图技巧,从而体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艺术不是生活毫不走样的“复制”,艺术的真实,不是生活的真实。艺术的表现,是由主题的需要而决定的。
画家在此画中努力使西方的油画技法与我们民族的审美观相适应,特别在色彩处理上,强调色彩的单纯,对比强烈。红地毯、红灯笼、红柱子及远处红旗的海洋与蓝天、绿树形成对比基调,使画面热烈而明快的;金黄色的菊花与蓝天、白云的对比。既点明了秋高气爽的季节,又与黄色的灯穗相呼应,增强了华贵灿烂、富丽堂皇的欢庆气氛。总之,画中强调了物体的固有色,减弱了随光线、环境而异的西方画法用色法。柔进了中国画法的工笔重彩绘画技巧和敦煌壁画用色的特点。画家在描绘红地毯时,还独具匠心地在颜料中加入砂粒而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底,使这幅画成为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
《泼墨仙人图》(立轴、纸本、墨笔、纵48.7厘米、横27.7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画一位仙人袒胸露怀,宽衣大肚,步履蹒跚,憨态可掬。通体都以泼洒般的淋漓水墨抒写,那浑重而清秀、粗阔而含蓄的大片泼墨,那双小眼醉意朦胧,仿佛看透世间一切,嘴角边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
总结:中国古代人物画艺术传统:
问题3:猜想一下夜宴应该是什么样子?夜宴只是家里人吗?表现的是一个场面吗?猜猜画家画了多少个人?宴会上都做什么事情? 气氛什么样子?
欣赏《韩熙载 夜宴图》
顾闳中五代,绢本,宽28.7——长335.5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提问1:顾闳中为什么要画这幅画?
想一想:细致观察人物的表情,心理状态。试分析南唐危难之际,为什么韩熙载还经常夜宴宾客、歌舞升平?
第一段欣赏:琵琶曲音频配合欣赏
学生讨论交流
总结:
第二段——观舞
提问1:刚才是听琴,现在看情节是什么内容?
提问2:韩熙载在干吗?——韩熙载脱去外袍,挽起双袖亲自为舞伎王屋山击鼓伴奏。
提问3:一般击鼓心情是什么样子的?韩熙载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心情?——寡欢
问题4:找找画中有没有什么不合常理的?好友德明和尚不期而遇此景,他的动态表情是什么样的?
教学重点: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画传神写照的内涵。
教学难点:运用欣赏方法,欣赏分析其他作品。
类型:欣赏课
教学方法:讲授,演示法,提问探究
教具学具:教材,ppt
教学过程:
一、欣赏《洛神赋图》《历代帝王图》《韩熙载 夜宴图》重点分析《韩熙载夜宴图》
提问2:猜猜韩熙载是谁?
介绍韩熙载生平了解主人公的性格志向。
对比《李白行吟图》《泼墨仙人图》对比笔墨技法。
最好让学生自主交流。
《李白行吟图》用笔简练豪放,纯以线描表现。但诗人疏放不羁的个性,以及边吟边行的姿态却刻划得生动传神,令人叫绝。舍弃一切背景,简单数笔,就勾勒出李白游吟飘然潇洒的神情,以少胜多,而寓意深远,令人寻味。用极简洁的几笔勾出了诗人李白的性格特点,而成为绘画史上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
问题5:传神从那里表现出来的?
眼神、表情、手势、身体动作、服装轻浅 …呼之欲出
描绘的是宴会进行中间的休息场面。
第四段是“清吹”。
韩熙载换了便服盘膝坐在椅子上,正跟一个侍女说话。似乎画面中迷漫着清澈悦耳的音乐。
第五段——送别
小结:画面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韩熙载夜宴宾客的情景。由“听乐”、“观舞”、“休息”、“清吹”和“送别”五个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画面构成,每一个画面以屏风相隔。
《传神写照——人物画》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
2、能力:运用欣赏方法,欣赏分析其他作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韩熙载夜宴图》对韩熙载性格的刻画,及生平的介绍,使学生体会韩熙载少年励志读书习武胸怀远大抱负,年老时南唐统治岌岌可危政治抱负和理想完全破灭时郁郁寡欢,忧国忧民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形成良好价值观。
学生讨论交流:谈谈你对《开国大典》的感想
主题思想:作品是一幅深为群众欢迎的革命历史画。它表现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宏伟壮阔的场面,再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划时代的一刻。
作品欣赏:
1)《开国大典》概括:画宽4.05米,高2.3米,油画。1952年至于953年作,现藏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画面主体为毛泽东主席和其它中央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代表着亿万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这庄严的声音,响彻天安门广场,回响在祖国大地,震撼着全世界。
三、中国古代人物画艺术传统
小结中国绘画任务的艺术特点
中国绘画
西方绘画
观察方法
散点透视
焦点透视
意图
空间连接让时间流动
突出主体,引人注意
特点
注重整体
强调个体
空间形式
突破空间限制,
扩大想象
静止的画面,局限的空间
效果
形式起伏,情感连贯。富有音乐节奏感
形式静止,情感凝结在画面中
中国古代人物画艺术传统之:高度的笔墨技巧和技法的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