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的复习题

合集下载

《哲学与人生》 复习题 完美打印版

《哲学与人生》 复习题 完美打印版

1、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类意识所反应的客观实在。

2、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人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从事任何工作,都要把客观实际作为出发点、立足点,把客观实际作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据。

3、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4、自觉能动性:1)概念:指人能动地反映世界,又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

2)表现:人的自觉能动性能够把握客观规律,把思想、计划和方案等观念的东西用于指导实践,以自己创造性的活动改造世界,达到预期的目的。

人的自觉能动性还表现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5、运动: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是物质存在的方式和根本属性。

6、自信:是自己相信自己,对自己所具有的现实力量持积极肯定的心理状态。

7、自强: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自立自主,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

8、联系: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9、矛盾:事物内部两个方面之间或事物之间既存在着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关系,又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

(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10、内因与外因1)概念: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对立统一,即外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即事物的内部矛盾。

2)辩证关系: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引起作用。

11、认识与实践1)认识:人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实践:是人们有目的地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是人类的存在方式。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2、如何做到知行统一:1)必须终身勤于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重要前提)2)必须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增长才干(必由之路)3)必须既要学习书本科学知识,又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成功关键)4)必须在实践与认识相互作用和统一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快乐(必然要求)。

哲学与人生 期末复习

哲学与人生 期末复习

《哲学与人生》期末练习卷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C )A理论和实际的关系问题 B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D唯物和唯心的关系问题2.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A )。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3.以爱因斯坦的观点看来:支配着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是( C)。

A.物质 B.意识C.社会 D.精神4.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 C)。

A.物质是运动的 B.运动是绝对的C.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5、(B)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A联系B运动C静止D发展6.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B )A自觉性 B 能动性 C意识性 D 主动性7.规律是客观的,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意味着(A )A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B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是被动无为的C规律虽然是客观的,但人是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D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程度和范围,变不利为有利8.“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字是指( B )。

A. 客观实际B. 客观规律C. 主观愿望D. 正确观点9.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日14时起,启用8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境内的险情。

这说明( A )。

A.人可以认识、利用自然规律 B.人可以任意改变和废除自然规律C.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受限制的 D.人可以创造自然规律10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它体现了( C )。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11.“一发不可牵,牵之动全身”这是用(B )A.发展的观点看问题B.联系的观点看问题C.孤立的观点看问题D.规律客观性看问题12.下列关于顺境或逆境的论述中,能够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的是( A )A顺境、逆境都只是一种外力,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B逆境对青年人的成长最有利C顺境绝不能造就强者D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与人的成长都无关13.下列对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D )A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片面的、多变的,本质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所以二者是根本对立的B事物都有现象和本质,本质离不开现象,现象也离不开本质,所以二者是完全统一的C现象能为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而本质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所以二者是毫不相干的D现象与本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所以二者既对立又统一14.哲学上讲的矛盾是指(D )A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B事物之间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关系C事物内部两个方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关系D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15.某同学由于自身努力不够,成绩不好,到处抱怨老师、班风、校风。

《哲学与人生》 课程 期末复习

《哲学与人生》 课程 期末复习

《哲学与人生》课程期末复习高明区职业技术学校2022—2023 学年第一学期《哲学与人生》课程期末复习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5分)--抽35题选择题1、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是() [单选题] *A、有神论和无神论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正确答案)C、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物质和意识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单选题] *A.有没有神的问题B.物质是否运动的问题C.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正确答案)D.对主观和客观有没有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3、根据唯物主义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基本出发点是() [单选题] *A、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愿望出发B、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正确答案)C、一切从领导的决策出发D、一切从书本出发4、“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字是指()。

[单选题] *A、客观实际B、客观规律(正确答案)C、主观愿望D、正确观点5、齐恒公“讳疾忌医”的故事说明了()①看问题做事情要实事求是②要客观和正确地看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与批评③只要是专家说的我们都要接受④任何事物都只能在运动中存在和发展 [单选题] *A、①②(正确答案)B、②③C、③④D、①④6、“纸上谈兵”的故事对我们人生行动的启发是 ( )。

[单选题] *A、要注重实际调查研究(正确答案)B、要重视量的积累C、要重视内因的作用D、要从运动中认识事物7、要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应该() [单选题] *A、自己想怎样选就怎样选B、客观地认识自己,使主观愿望符合客观实际(正确答案)C、由父母或家中亲人决定D、顺应时代,紧跟成功者的脚步8、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能从自己的基础和条件出发。

这个观点表明() [单选题] *A、人生选择、人的活动要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正确答案)B、人不能改善人自身在整个世界中的地位C、人的自身条件是先天形成的,不可能得到改变D、只要外部条件具备,人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发展9、下列哪一项内容属于个人自身实际中的主观条件( ) [单选题] *A、自己的体质B、自己的学业基础C、自己的家庭情况D、自身的性格(正确答案)10、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单选题] *A、运动(正确答案)B、静止C、时间D、空间11、信息科技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中职哲学与人生答案复习题

中职哲学与人生答案复习题

中职哲学与人生答案复习题一、选择题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存在与思维的关系问题B.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C.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D. 知与行的关系问题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A. 精神B. 物质C. 能量D. 信息3. 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A. 个人努力B. 社会环境C. 个人与社会相结合D. 以上都不是二、填空题4. 哲学是_________的学问,它关注人类存在的意义和目的。

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_________,它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简答题6. 简述中职生如何通过学习哲学来提升自己的人生观。

四、论述题7. 论述哲学在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中的作用。

五、案例分析题8. 阅读以下案例,分析案例中人物的行为是否符合哲学的指导原则,并给出你的观点。

案例:张三是一名中职生,他在学校学习了哲学课程后,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和人生目标。

他决定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并开始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来检验自己的理论知识。

参考答案:1. B2. B3. C4. 智慧5. 实践简答题参考答案:6. 中职生通过学习哲学,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哲学的学习有助于中职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和个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论述题参考答案:7. 哲学在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哲学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指导我们如何看待世界和人生。

其次,哲学培养我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我们能够独立思考,不盲从他人。

此外,哲学还能提升我们的道德素养,帮助我们成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公民。

在职业发展中,哲学的学习可以提高我们的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使我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做出明智的选择。

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8. 张三的行为符合哲学的指导原则。

他通过学习哲学,不仅提升了自我认知,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体现了哲学对个人成长的积极影响。

哲学与人生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一词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其含义是什么?A. 爱智慧B. 爱知识C. 爱自然D. 爱艺术2. 以下哪位哲学家不是存在主义者?A. 萨特B. 海德格尔C. 柏拉图D. 尼采3. 柏拉图的“理念论”认为,真实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A. 物质B. 形式C. 感觉D. 经验4. 以下哪个命题不属于康德的“先验哲学”?A. 先验知识B. 先验判断C. 先验逻辑D. 经验知识5. 庄子的“逍遥游”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A. 追求物质享受B. 追求精神自由C. 追求社会地位D. 追求个人权力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7. 解释什么是“道德哲学”。

8. 描述庄子的“无为而治”思想。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康德的“道德律”与“自由意志”之间的关系。

10. 论述尼采的“超人哲学”对现代人生观念的影响。

答案一、选择题1. A. 爱智慧2. C. 柏拉图3. B. 形式4. D. 经验知识5. B. 追求精神自由二、简答题6. 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认为,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四个原因:形式因(事物的本质形态)、质料因(构成事物的物质)、动力因(事物变化的推动力)、目的因(事物存在的目的或目标)。

7. 道德哲学是研究道德行为、道德规范、道德价值和道德判断的哲学分支。

它探讨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以及为什么某些行为被认为是道德的或不道德的。

8. 庄子的“无为而治”思想认为,最好的治理是顺应自然,不强制干预,让万物按照自己的本性自然发展,从而达到社会和谐与秩序。

三、论述题9. 康德的“道德律”是指普遍的道德原则,它要求人们的行为必须遵循理性的法则,即“行为的准则能够成为普遍法则”。

而“自由意志”是指人们有能力根据自己的理性判断来选择行为,不受外在因素的强制。

康德认为,道德律是自由意志的体现,因为只有当人们自由地遵循道德律时,他们的行为才具有道德价值。

哲学与人生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一词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其含义是:A. 爱智慧B. 爱生活C. 爱艺术D. 爱自然2.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观点?A. 苏格拉底B. 柏拉图C. 笛卡尔D. 康德3. 庄子的“逍遥游”思想体现了哪种哲学思想?A. 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存在主义D. 辩证法4. 康德认为,人的行为应该遵循什么原则?A. 快乐原则B. 自由原则C. 道德原则D. 利益原则5. 以下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组成部分?A. 唯物论B. 辩证法C. 历史唯物主义D. 形而上学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柏拉图的“理念论”主要内容。

7. 阐述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中的核心观点。

8.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如何解释人与劳动的关系的?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尼采的“超人”哲学思想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10. 分析庄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在当代社会的应用及其意义。

答案:一、选择题1. A2. C3. B4. C5. D二、简答题6. 柏拉图的“理念论”认为,现实世界是不完美的,而理念世界是完美无瑕的。

理念是永恒不变的真实存在,而我们所感知到的物质世界只是理念的不完美复制。

7.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提出,存在是最基本的问题,而时间是存在的本质属性。

他强调了人的存在方式,即“此在”,并探讨了人的存在状态和存在的意义。

8.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工人被剥夺了对自己劳动产品的控制权,从而感到自己与劳动、产品和自身都产生了疏离。

三、论述题9. 尼采的“超人”哲学思想主张超越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追求个人的力量和自由。

这种思想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在个人主义和自我实现的价值观上。

10. 庄子的“无为而治”思想主张顺应自然,不强求,不强制干预。

在当代社会,这一思想可以应用于政府治理、企业管理以及个人生活等方面,强调减少不必要的干预,让事物自然发展,以达到和谐的状态。

哲学与人生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C. 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问题D.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答案:A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物质B. 意识C. 精神D. 理念答案:A3. 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A. 对立统一规律B. 质量互变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矛盾普遍性规律答案:A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价值在于:A. 个人财富的积累B. 个人能力的发挥C.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D. 个人地位的高低答案:C5.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A. 唯心主义观点B. 唯物主义观点C. 形而上学观点D. 辩证法观点答案:B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 认识的唯一来源B. 认识的唯一标准C. 认识的唯一目的D. 认识的唯一动力答案:A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是:A. 主观的B. 客观的C. 相对的D. 绝对的答案:B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社会革命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D.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答案:C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自由和解放的前提是:A. 个人奋斗B. 社会制度C. 物质财富D. 人的全面发展答案:D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A. 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B. 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C. 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D. 和谐共生的关系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题)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一是实践性,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二是辩证性,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三是历史性,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阶段性的;四是科学性,以科学的方法和态度研究自然和社会现象,追求客观真理;五是革命性,旨在指导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进行社会革命,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

哲学:哲学与人生必看题库知识点(题库版)

哲学:哲学与人生必看题库知识点(题库版)

哲学:哲学与人生必看题库知识点(题库版)1、单选大乘佛教所主张的“三谛说”是指()。

A.真谛、世谛、俗谛B.真谛、义谛、胜谛C.空、假、中D.空、假、真正确答案:C2、多选从属于“非结果论”范畴的最重要的代(江南博哥)表性理论有()。

A.个人主义B.功利主义C.圣谕论D.义务论正确答案:C, D3、多选隋唐时期我国出现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其中最著名的有()。

A.法相宗B.华严宗C.律宗D.中国禅宗正确答案:A, B, D4、判断题任何词语都是一种具有知识意义的约定符号,同自然符号一样,反映了人与外界的关系。

正确答案:错5、单选许多哲学家认为,后现代主义哲学兴起的标志是()。

A.《后现代状况》的发表B.《词与物》的发表C.《癫狂与文明》的发表D.《新唯识论》的发表正确答案:A6、判断题现代西方哲学可以概括为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

正确答案:对7、单选12月1日,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实现流域全覆盖,南昌、武汉、长沙、成都、重庆、贵阳、昆明等7个海关加入改革。

当天,流域12个关区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也纳入区域通关一体化,长江全流域真正实现了“12关如1关”。

这标志着()三大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全面实施。

A.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广东地区B.京津冀、黄河经济带、广东地区C.京津冀、长江经济带、港澳地区D.京津冀、海西经济带、广东地区正确答案:A8、单选在中西哲学交流史上,做出奠基性的伟大贡献的人物是()。

A.柏拉图B.利玛窦C.莱布尼茨D.伏尔泰正确答案:B9、判断题在哲学史上,分析哲学诞生的标志是“语言的转向”.正确答案:对10、多选哲学对科学的作用表现在()。

A.确立科学的理论前提B.阐明科学的基本性质C.捍卫科学的独立性D.谋求全体科学的统一正确答案:A, B, C, D11、判断题科学就其本质而言,乃是关于事物因果关系的知识。

正确答案:对12、多选下列属于心理利己主义的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与人生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
1、从远古开始,人们就把“天”作为人类智慧追索的对象,诗人屈原提出了172个“天问”。

下列关于“天问”的回答中,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是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C万物都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D“天为阳,地为阴”
2、下列说法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A“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 B“行百里者半九十” C “庄稼施肥有技巧,看天看地又看苗” D“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3、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的A 主观条件B客观基础C发展道路D现实依据
4、下列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成语是A量力而行B好高骛远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
5、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这说明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C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
6、古希腊有一个故事:某人借了别人的钱,到期不还。

债主找上门讨债,欠债人说:“一切都是变化的,现在的我已经不是以前的我,所以我不欠你的债”。

债主气愤地打了他。

在法官面前评理时,债主说:“现在的我已经不是打人的我,所以我没有打人。

”这两人的说法都是
A否认了运动的稳定性 B否认了相对静止C片面夸大了相对静止 D否认了事物的稳定性
7、下列选项属于规律的是A红灯停绿灯行 B价格时涨时落 C万有引力D中学生守则
8、“拔苗助长”的漫画是在批评A没有实际行动者B不善于和敢于行动者C没有发挥自觉能动性D不按规律办事者
9、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拔苗助长,苗枯田荒。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
10、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

下列不属于自觉能动性的是A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B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C以创造性的活动改造世界D蜜蜂建造的蜂巢巧夺
天工
11、“巧妇能为无米之炊”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两种观点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A人有能动作用B人的能动作用受物质条件制约C做事情要发挥自觉能动性D人的意识是否能反映客观事物
12、“天下掉馅饼”的漫画中的哲学寓意是A只要耐心等待,机遇总会来的B人生发展不能“等靠要”C自觉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D思想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13、中国古人强调天人合一,《周易》提出:“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

”这些观点对于我们建设美丽中国的启示是A发挥自觉能动性能改造规律B人的自觉能动性决定自然变化C改造自然要保持自然原貌D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改造自然
14、一位身体每况愈下的病人,看着窗外的一颗树,树叶在秋风中一片一片地掉落下来,悲伤地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

”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画了一片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

看着这片始终没有掉落的树叶,病人增强了战胜病魔的信心。

故事蕴含的哲理是A精神力量可以决定物质的力量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C意识是人脑对事物的正确反映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15、农历丁亥年是60年一遇的“金猪年”,不少青年夫妇把孩子的出生时间锁定在该年,认为这一年出生的“金猪宝宝”有福气。

从哲学上讲,将个人命运同生肖属相联系在一起是不足取的,其依据是A想象的联系代替不了事物固有的联系B联系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际交往关系C非本质的联系掩盖不了本质的联系D联系是客观的,与人的活动无关
16、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这种说法强调了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B人际和谐的重要性C物质世界的多样性D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
17、专家指出,人们随手一扔的一次性筷子,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A一位小提琴家在音乐会上演奏,突然G弦断了,但是他并没有停下来,而是即兴创作了一首从头到尾可以不用G弦的曲子,演奏非常成功。

这说明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