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基因组学与转录组学的胡桃科植物系统进化及群体遗传学研究
基于转录组学和机器学习算法的肺结核铁死亡相关关键基因的研究

基于转录组学和机器学习算法的肺结核铁死亡相关关键基因的研究叶江娥;方雪晖;熊延军;刘盛盛【期刊名称】《中国防痨杂志》【年(卷),期】2024(46)1【摘要】目的:运用转录组学和机器学习方法探索铁死亡关键基因与肺结核发病机制的相关性。
方法:以“pulmonary tuberculosis”为关键词,以测序类型(转录组学)和物种(HOMO sapiens)等为条件从公共存储库NCBIGEO(/geo)中进行搜索和筛选,得到GSE153326和GSE67589两套转录组数据集。
将GSE153326作为训练组数据[包含健康人群血液样本8份,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阳性血液样本52份]、GSE67589作为验证组数据(包含健康人群血液样本30份,MTB阳性27份);使用R脚本对数据进行矫正和注释,对两转录组的差异表达基因鉴定后,筛选出GSE153326训练组差异基因中与铁死亡相关基因(TBFerDEG)的表达情况,并对TBFerDEG的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进行富集分析;利用LASSO回归分析和SVM算法,从TBFerDEG中获得与铁死亡有明显差异的关键基因,并对其进行ROC分析,探索与关键基因相关的药物调控网络;最后将关键基因导入GSE67589验证组中,以验证训练组筛选出的铁死亡关键基因的诊断意义。
结果: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共筛选得到416个TBFerDEG,剔除不符合入选要求的基因,最终得到56个TBFerDEG差异基因。
GO富集分析发现,肺结核中与铁死亡相关的生物学进程有细胞对化学应激的反应自噬调节、线粒体自噬、线粒体解体等;参与的通路有AMPK信号通路和铁死亡等。
通过LASSO回归分析和SVM算法,最终得到5个与铁死亡相关的关键基因,分别为BID、AR、STK11、ALOX12和SRC,AUC分别为0.807、0.858、0.734、0.840和0.880;验证关键基因结果表明,AR和SRC基因在验证组(GSE67589)中MTB阳性与健康人群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4和0.017)。
基于转录组和代谢组探究植物应答干旱和植食性昆虫的研究进展

基于转录组和代谢组探究植物应答干旱和植食性昆虫的研究进展冯振;郑春燕;薄玉琨;李烨华;朱峰【期刊名称】《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年(卷),期】2024(32)3【摘要】胁迫是制约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植物应对不同胁迫的反应是复杂多样的。
在面临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时,植物主要通过重新分配调整一系列的转录调控网络以及代谢网络来维持平衡,以致在转录及代谢水平上都会发生变化。
随着组学技术的发展,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作为新兴学科被广泛应用于植物抗逆相关研究中,进而从转录和代谢水平上揭示植物响应逆境胁迫的机制。
植物生长过程中面临的多种胁迫,其中干旱和虫害尤为严重,给我国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本文针对植物在干旱、植食性昆虫以及双重胁迫下的转录和代谢调控机制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发现在干旱胁迫下植物通过调控合成脱落酸、脯氨酸以及光合作用中间体相关基因表达及其代谢物合成来抵御胁迫,在植食性昆虫胁迫下植物通过调控茉莉酸、水杨酸以及黄酮类等物质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其代谢物合成进行响应,在双重胁迫下植物通过调控激素相互作用以及一些次生代谢物的产生来影响干旱胁迫下植物的抗虫性。
通过探讨植物在逆境胁迫下转录和代谢差异及其关键调控因子的变化,可以为培育耐受逆境胁迫的品种,提高农作物产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总页数】11页(P369-379)【作者】冯振;郑春燕;薄玉琨;李烨华;朱峰【作者单位】河北省土壤生态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农业水资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3;Q945【相关文献】1.基于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分析工业面包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ABY3冷冻胁迫应答机制2.植物在非生物胁迫下代谢组学与转录组学的研究进展3.基于转录组测序筛选新疆野苹果组培苗应答冻害谷胱甘肽代谢相关的基因4.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在植物非生物胁迫中的研究进展5.基于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探究草珊瑚叶和根中黄酮类成分差异积累的转录调控机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有害生物基因组学”课程思政与OBE教学设计

“有害生物基因组学”课程思政与OBE教学设计作者:王华玲曾健勇李会平牟洪香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4年第14期[摘要]“有害生物基因组学”是森林保护专业的专业拓展课程。
在课程设计中坚持以OBE教育理念为导向,以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为目标,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评价等维度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致力于解决森林保护专业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课程思政碎片化、课程思政供给端和输出端不匹配等问题。
基于OBE教育理念,在进行学情分析基础上对“有害生物基因组学”课程进行思政教学设计,将立德树人落在实处。
[关键词] OBE理念;课程思政;基因组学[基金项目] 2023年度河北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林业硕士专業学位研究生素质和能力机构塑造与实践”(YJG2023039);2022年度全国林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教学改革项目“‘双向沉浸式’林业专业学位研究生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LYJZW-YJ202204);2021年度河北农业大学“森林保护”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项目[作者简介]王华玲(1984—),女,山东威海人,博士,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生物信息学研究;曾健勇(1991—),男,江西吉安人,博士,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昆虫肠道微生物功能研究;李会平(1975—),女,河北新乐人,博士,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林木病虫害生物防治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4)14-0077-04 [收稿日期] 2023-02-10引言教育是立国之本。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
在“大思政”教育背景下,各大高校围绕何谓课程思政、如何开展课程思政、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实践。
“有害生物基因组学”是森林保护专业的专业拓展课程。
核桃CDPK基因家族鉴定与转录表达分析

落叶果树 2023,55(6):32-35Deciduous Fruits ·试验研究· DOI : 10.13855/ki.lygs.2023.06.007 核桃CDPK 基因家族鉴定与转录表达分析庄丽丽1,宋林眉1,王芳2,李玉群1,张柱岐1,刘凯1∗(1.滨州职业学院,山东滨州256603;2.滨州高新区青田街道办事处,山东滨州256603) 摘 要:钙依赖型蛋白激酶(CDPK )在植物响应逆境胁迫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在核桃全基因组数据库中利用隐马尔可夫模型鉴定CDPK 家族成员基因,对该家族成员进行了结构分析,并对冷胁迫和不同组织的转录水平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核桃CDPK 基因家族包含38个成员,开放阅读框为399~2181bp ,蛋白大小为132~645个氨基酸,等电点为5.34~9.14,亚细胞定位预测该38个基因均定位于细胞核。
在清香核桃冷胁迫不同时间后进行转录表达分析,发现JrCDPK 4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并在根和嫩叶中表达较高,推测该基因可能参与响应冷胁迫以及根、嫩叶的生长发育,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响应冷胁迫的机理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核桃;冷胁迫;CDPK 家族;表达分析 中图分类号: S6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910(2023)06-0032-04收稿日期:2022-12-08基金项目:滨州职业学院博士基金(2022bzbs01);“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22YFD2200402);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1326352D)。
∗通讯作者:刘凯(1992-),男,山东阳信人,副教授,从事果树栽培与遗传育种研究工作。
E -mail:liukai@作者简介:庄丽丽(1977-),女,山东新泰人,副教授,从事植物栽培与遗传育种研究工作。
E -mail:1007732081@Identification and transcriptional expression analysis of CDPK gene familyin Juglans regia L.ZHUANG Lili 1,SONG Linmei 1,WANG Fang 2,LI Yuqun 1,ZHANG Zhuqi 1,LIU Kai 1∗(1.Binzhou Polytechnic ,Binzhou ,Shandong 256603,China ;2.Qingtian Sub District Office of Binzhou High Tech Zone ,Binzhou ,Shandong 256603,China ) 粤遭泽贼则葬糟贼:Calcium -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CDPK)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lant re⁃sponse to stress.In this study,CDPK family members were identified using Hidden Markov Model (HMM)in the whole genome database of walnut.The structure of CDPK family members was ana⁃lyzed,and the transcription levels of CDPK family members were analyzed under cold stress and in different tissu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DPK gene family contained 38members,which were located on 14chromosomes,with open reading frames ranging from 399to 2181bp,protein sizes ranging from 132to 645amino acids,and isoelectric points ranging from 5.34to 9.14.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predicted that all 38members were located in the nucleus.Transcriptional expression a⁃nalysis of fresh walnut after different time of cold stress revealed that JrCDPK 4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ing trend and was highly expressed in roots and young leaves,suggesting that this gene might be involved in the response to cold stress and i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roots and young leav⁃es.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laid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this gene’sresponse to cold stress.—23—第6期庄丽丽等:核桃CDPK基因家族鉴定与转录表达分析 Key words:walnut;chilling stress;CDPK family;expression analysis 核桃(Juglans regia L.)是中国广泛栽培的经济林树种,具有较高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深受消费者喜爱,被列为“四大坚果”之一。
核桃SSR反应体系的优化及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的开题报告

核桃SSR反应体系的优化及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核桃是我国重要的果树之一,在市场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和需求。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和营养均衡的重视,核桃因其具有的脂肪酸、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素,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但是,核桃的生长周期长、花期集中、花荚密生等因素限制了其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因此,建立高通量分子标记检测技术体系可以有效提高核桃繁殖的效率和品质。
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是已知最常见的DNA分子标记,也是基因组学研究和分子育种中最常用的标记。
SSR标记具有多态性高、重复性强、遗传显性较好等优点,可用于分析物种内和物种间的遗传多样性、基因定位、种质资源鉴定等研究。
因此,在核桃分子标记检测技术体系中使用SSR标记对核桃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可以为核桃研究和育种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目的1. 对核桃的SS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建立高通量分子标记检测技术。
2. 通过SSR标记对核桃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揭示核桃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核桃研究和育种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三、研究方法1. 优化核桃的SSR反应体系,包括PCR反应中引物浓度、模板浓度、PCR程序等参数的优化,并对PCR产物的质量进行评估。
2. 收集10个核桃大地种质资源样品,用优化的SSR反应体系进行PCR扩增,并进行聚合物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产物的检测。
3. 通过测序技术对PCR扩增产物进行基因型分析,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包括等位基因频率、遗传多样性参数等。
4. 利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核桃样品之间的遗传关系和亲缘关系,包括遗传距离和相似系数等。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将建立高通量分子标记检测技术,对核桃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揭示核桃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有助于掌握核桃的遗传背景和种质资源分布规律,为核桃的保护、利用和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胡桃科Juglandacea

一些胡桃科植物的种子可以提取出食用油,如枫木油,具有独特的 香味和营养价值。
果蔬
部分胡桃科植物的果实和叶子可作为蔬菜或水果食用,如澳洲坚果。
药用价值
传统药材
有毒成分
在传统中药中,胡桃科植物常被用于 治疗多种疾病,如核桃仁可润肺止咳、 补肾固精;枫木炭则可用于止血。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胡桃科植物含有 有毒成分,如苦核桃,使用不当可能 导致中毒。
胡桃科 Juglandacea
目录
• 胡桃科简介 • 胡桃科植物的种类 • 胡桃科植物的经济价值 • 胡桃科植物的生态作用 • 胡桃科植物的种植与保护
01
胡桃科简介
胡桃科的基本特征
01
02
03
乔木或灌木
胡桃科植物多为乔木或灌 木,树干高大,树皮厚实。
奇数羽状复叶
胡桃科植物的叶子多为奇 数羽状复叶,叶片形状多 样,有椭圆形、卵形、披 针形等。
长山核桃
长山核桃与山核桃相似,但果实更长 ,呈线形或披针形。主要分布在北美 洲的中部和南部地区。
胡桃属
普通胡桃
普通胡桃树为落叶乔木,叶子为羽状复叶,核果呈球形或卵形。主要分布在亚 洲和非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红胡桃
红胡桃的果实呈圆形或扁圆形,外壳为红褐色,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热带地区。
03
胡桃科植物的经济价值
水源涵养
保持水土
胡桃科植物的根系发达,能够有效地固 持土壤,防止水土流失,从而保护水源 。
VS
水质净化
胡桃科植物能够吸收水中的营养盐和污染 物,起到水质净化的作用,保证水源的清 洁。
05
胡桃科植物的种植与保 护
种植技术
繁殖方法
土壤选择
胡桃楸果实表型性状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㊀山东农业科学㊀2023ꎬ55(5):28~34ShandongAgriculturalSciences㊀DOI:10.14083/j.issn.1001-4942.2023.05.005收稿日期:2022-08-10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9MC055)ꎻ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2021LZGC023)ꎻ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子课题(2019LZGC01805)ꎻ山东省草本植物种质资源普查项目(鲁财预指 2021 1号)作者简介:王子豪(1998 )ꎬ男ꎬ山东临沂人ꎬ硕士研究生ꎬ主要从事植物生态学方面研究ꎮE-mail:294933994@qq.com通信作者:胡德昌(1978 )ꎬ男ꎬ山东潍坊人ꎬ博士ꎬ副教授ꎬ硕士生导师ꎬ主要从事植物生态学方面研究ꎮE-mail:hudch78@163.com胡桃楸果实表型性状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王子豪1ꎬ苏迅1ꎬ解孝满2ꎬ仝伯强2ꎬ丁平2ꎬ韩彪2ꎬ刘丹2ꎬ张萍1ꎬ孔冬瑞1ꎬ胡德昌1(1.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ꎬ山东烟台㊀264025ꎻ2.山东省林草种质资源中心ꎬ山东济南㊀250014)㊀㊀摘要:基于山东地区3个不同地理居群(泰山居群㊁仰天山居群㊁昆嵛山居群)以及胡桃楸原生地吉林地区长白山居群的胡桃楸果实6个数量指标ꎬ开展方差分析㊁相关性分析以及聚类分析ꎬ并进行部分材料的ITS序列比对ꎬ旨在探究其表型性状及遗传背景差异程度ꎮ结果表明:①供试材料的果实多为8个纵脊ꎬ具长尖ꎻ山东地区胡桃楸果实表面纹饰均较浅ꎬ变化相对丰富ꎬ而吉林地区材料表面纹饰均较深ꎬ差异较小ꎻ不同居群间果实表型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ꎬ而居群内则以泰山居群单株间的果实表型性状变异最为丰富ꎮ②表型性状的遗传力均在0.93及以上ꎬ说明表型性状受较强的遗传特性控制ꎬ居群间差异相对稳定ꎻ不同地区间胡桃楸材料的欧式距离相对较小ꎬ推测居群间存在着基因交流ꎮ③不同材料的ITS区域序列碱基位点变异无明显规律ꎬ呈现随机变化ꎬ且居群间遗传距离较小ꎻ供试群体总遗传变异中有41.99%发生在居群内ꎬ58.01%发生在居群间ꎻ4个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665ꎬ基因流Nm为1.93ꎬ存在着基因交流ꎮ遗传分析结果与果实表型性状分析结果基本一致ꎬ个体的表型性状与遗传背景存在明显相关性ꎬ但遗传距离与地理分布距离间的相关性并不明显ꎮ关键词:胡桃楸ꎻ果实ꎻ表型性状ꎻITS序列ꎻ遗传多样性中图分类号:S792.132.01㊀㊀文献标识号:A㊀㊀文章编号:1001-4942(2023)05-0028-07AnalysisofFruitPhenotypicCharactersandGeneticDiversityofJuglansmandshuricaWangZihao1ꎬSuXun1ꎬXieXiaoman2ꎬTongBoqiang2ꎬDingPing2ꎬHanBiao2ꎬLiuDan2ꎬZhangPing1ꎬKongDongrui1ꎬHuDechang1(1.SchoolofLifeSciencesꎬLudongUniversityꎬYantai264025ꎬChinaꎻ2.ShandongForestandGrassGermplasmResourcesCenterꎬJinan250014ꎬChina)Abstract㊀BasedonsixquantitativeindexesofJuglansmandshuricafruitsfromthreeShandongpopula ̄tions(TaishanꎬYangtianshanandKunyushanpopulations)andoneChangbaishanpopulationinJilinProv ̄inceꎬtheanalysesofvarianceꎬcorrelationandclusterwereconductedꎬandalsotheITSsequenceinformationcomparisonofsomematerialsꎬinordertoexplorethedifferencesinphenotypictraitsandgeneticbackground.Theresultswereasfollows.①Mostofthefruitsofthetestedmaterialshad8longitudinalridgesandlongtips.ThesurfacedecorationofthefruitsfromShandongProvincewasshallowerwithrelativelyricherchangesꎬwhilethatoffruitsfromJilinProvincewasdeeperwithsmallerdifferences.Thedifferenceinfruitphenotypiccharac ̄terswasverysignificantamongdifferentpopulationsꎬandthatamongsingleplantsinTaishanpopulationhadtherichestvariation.②Theheritabilityofphenotypictraitswasmorethan0.93ꎬwhichindicatedthatthephe ̄notypictraitswerecontrolledbystrongergeneticcharacteristicsꎬandthedifferencesamongpopulationswererelativelystable.TheEuclideandistancebetweenJ.mandshuricamaterialsfromdifferentregionswasrelativelysmallꎬwhichcouldbeinferredthattherewasgeneflowamongdifferentpopulations.③ThebasesitevariationofITSsequenceamongdifferentmaterialsshowedrandomchangewithoutobviousruleꎬandthegeneticdis ̄tancebetweenpopulationswassmall.Therewere41.99%ofthetotalgeneticvariationoccurredwithinpopula ̄tionsand58.01%amongpopulations.ThegeneticdifferentiationcoefficientFSTamongthefourpopulationswas0.665andthegeneflowNmwas1.93ꎬindicatingthepresenceofgeneexchange.Theresultsoffruitphenotyp ̄ictraitsanalysisandgeneticanalysiswerebasicallyconsistent.Thephenotypictraitsofindividualswereobvi ̄ouslyrelatedtothegeneticbackgroundꎬbutthecorrelationbetweengeneticdistanceandgeographicaldistribu ̄tiondistancewasnotobvious.Keywords㊀JuglansmandshuricaꎻFruitꎻPhenotypictraitsꎻITSsequenceꎻGeneticdiversity㊀㊀胡桃楸(JuglansmandshuricaMaxim.)为胡桃科(Juglandaceae)胡桃属(JuglansL.)植物ꎬ又称核桃楸㊁野核桃ꎬ是一种高大温带落叶乔木ꎬ常作材用ꎬ与水曲柳和黄波罗并称东北地区三大阔叶树种ꎬ且种仁可食[1ꎬ2]ꎮ作为核桃的近缘种ꎬ与栽培核桃杂交育种㊁用作核桃砧木等成为近年胡桃楸研究的热点[3-5]ꎮ另外ꎬXu等[6]揭示了核桃青皮酚类物质能够有效抵御胶孢炭疽菌ꎬ对下一步开发植物源核桃炭疽病绿色防控农药具有重要意义ꎮ因此ꎬ对胡桃楸进行相关研究具有巨大实际应用潜力ꎮ果实作为繁殖器官ꎬ与叶片等营养器官相比特征相对稳定ꎬ能在不同地理位置㊁复杂多变的环境下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ꎬ能较好地体现进化上的变异规律ꎮ陈思羽等[7]发现分布在长白山不同区域的核桃楸ꎬ种子质量㊁种子长度和种子宽度等性状变异明显ꎮ宋佳兴等[8]将辽东山区胡桃楸种质资源的果实根据表型性状划分为球形㊁卵形等十余种果实形态ꎬ变异类型丰富ꎮ高张莹等[9]认为不同种群间核桃楸果核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ꎬ主要受生境因子影响ꎬ但也受到很强的遗传控制ꎬ基于表型性状数据的聚类结果与地理分布并不完全一致ꎬ呈现随机变异特征ꎮ李红莉等[10]研究得知黑龙江野生毛榛果实表型性状多样性丰富ꎮ张深梅等[11]调查发现大别山19个核桃野生居群的果实表型性状在居群间和居群内均存在极显著差异ꎬ具有丰富的表型变异ꎮ董胜君等[12]发现东北杏的果实性状变异较为丰富ꎬ且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间ꎮ王尧等[13]研究得知山东省盐肤木果实表型性状多样性较为丰富ꎬ变异以居群间变异为主ꎬ而且受地理位置影响明显ꎬ可作为盐肤木优质种源筛选的重要指标ꎮ可见ꎬ以果实作为试验材料能更直观地反映胡桃楸各个居群间的表型差异ꎮ胡桃楸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及华北地区ꎬ然而近几年的资源普查发现山东省的泰山㊁仰天山㊁昆嵛山等地也有部分自然种群分布ꎬ呈现狭域分布格局ꎮ目前ꎬ该物种已被列为山东省珍稀濒危植物ꎬ相关的物种保护工作也已开展[14-16]ꎮ由于个体数量少且结实率低㊁啮齿类动物取食以及人为采集等因素影响ꎬ获取一定数量的群体样本和果实材料相对困难ꎬ这导致胡桃楸种质资源相关研究甚少ꎮ前期研究结果表明ꎬ各居群胡桃楸存在一定程度的表型性状分化ꎬ遗传背景不明确ꎮ因此ꎬ为探究不同种源地胡桃楸果实变异规律及造成其形态学特征差异的原因ꎬ本研究采集山东地区3个生境的地理居群以及胡桃楸原生地吉林地区的长白山居群共13个单株的289枚胡桃楸果实ꎬ测定其表型性状ꎬ并通过差异性㊁相关性及聚类分析研究其变异程度ꎬ同时ꎬ基于ITS区域测序获得的生物学信息检测其遗传多样性水平ꎬ挖掘各居群的遗传背景ꎬ以期为胡桃楸种质资源的分类鉴定㊁物种保护㊁资源圃建立以及核桃新品种选育等提供参考ꎮ1㊀材料与方法1.1㊀果实材料采集本试验对山东地区胡桃楸主要居群泰山居群(TSꎬ117.10ʎE㊁36.25ʎNꎬ山东泰安)㊁仰天山居群(YTSꎬ118.45ʎE㊁36.71ʎNꎬ山东潍坊)㊁昆嵛山居群(KYSꎬ121.74ʎE㊁37.30ʎNꎬ山东烟台)以及吉林地区长白山居群(CBSꎬ121.08ʎE㊁38.46ʎNꎬ吉林延边)分别进行单株取样ꎻ居群内各供试植株相距100m以上ꎬ以避免克隆单株ꎮ于2021年9月92㊀第5期㊀㊀㊀㊀㊀㊀㊀王子豪ꎬ等:胡桃楸果实表型性状及遗传多样性分析底到10月初果实成熟期采集成熟果实ꎬ分别编号并带回实验室ꎬ人工剥离青皮获得内果实ꎬ蒸馏水清洗干净后ꎬ置于通风良好处室温条件下风干ꎬ然后装入自封袋保存备用ꎮ共收集到4个胡桃楸居群13个单株的289枚果实(表1)ꎮ由于结实数量存在差异ꎬ从各单株采集的果实数量不同ꎬ部分单株已达取样极大值ꎮ其中ꎬ泰山居群6个单株140枚果实ꎬ仰天山居群2个单株60枚果实ꎬ昆嵛山居群2个单株46枚果实ꎬ长白山居群3个单株43枚果实ꎮ㊀㊀表1㊀试验材料编号居群名称单株数量(株)单株编号单株果实数量(枚)合计果实数量(枚)TS泰山居群6TS0130TS0230TS0320TS0420TS0520TS0620140YTS仰天山居群2YTS0130YTS023060KYS昆嵛山居群2KYS0116KYS023046CBS长白山居群3CBS0110CBS0214CBS031943总数132891.2㊀DNA提取于各供试单株上分别采集成熟叶片3~5枚ꎬ迅速置入盛有变色硅胶的封口塑料袋内带回实验室ꎮ随机抽取泰山居群的4个单株㊁仰天山居群的2个单株㊁昆嵛山居群的2个单株㊁长白山居群的3个单株共计11份材料进行ITS区域测序分析ꎮ应用CTAB法进行DNA提取ꎬ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其浓度及质量ꎬ-20ħ保存备用ꎮ1.3㊀果实表型性状数据获取与统计分析使用游标卡尺(精准度ʃ0.2mm)测量胡桃楸果实的横径(垂直于纵轴无棱处最大横截面的长度)㊁侧径(垂直于纵轴的2条纵棱之间的长度)与纵径(果实纵轴的长度)ꎬ精确到0.001mmꎬ并计算果型指数(果型指数=纵径/横径)ꎬ果型指数0.9~1.1为圆形ꎬ>1.1~ɤ1.5为椭圆形ꎬ>1.5为长椭圆形ꎮ人工观察判断果核尖端类型㊁表面纹饰㊁纵脊数目等特征ꎬ果核尖端类型分为长尖㊁渐尖㊁无尖三种ꎬ表面沟纹分为深㊁浅两种ꎮ运用MicrosoftExcel2016软件进行数据处理ꎬ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ꎮ不同居群果实表型性状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 ̄VA)ꎬ用Duncan s最小显著差异法进行多重比较ꎬ显著㊁极显著水平分别设置为0.05㊁0.01ꎻ将数据进行标准化转换ꎬ采用组间联结-系统聚类法ꎬ以欧式平方距离进行聚类分析ꎻ采用Pearso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ꎮ变异系数CV=S/Xˑ100%ꎬ其中S为性状标准差ꎬX为性状平均值ꎻ相对极差RR=(Xmax-Xmin)/Xˑ100%ꎬ其中Xmax㊁Xmin分别为性状最大㊁最小值ꎻ居群遗传力H2=1-1/Fꎬ其中F为方差分析中的F检验值ꎻ三径均值D=(D纵径+D横径+D侧径)/3ꎻ果实体积V=4/3π(1/2D)3ꎮ1.4㊀ITS片段PCR扩增与数据分析应用PCR技术特异扩增11份胡桃楸材料相关ITS片段ꎬ并进行序列分析ꎬ获得遗传信息ꎬ检测变异程度ꎮ引物序列(ITS4:5ᶄ-TCCTCCGCT ̄TATTGATATGC-3ᶄꎻITS5:5ᶄ-GGAAGTAAAAGTCGTAACAAGG-3ᶄ)㊁扩增体系及扩增程序参考张浩[17]的方案ꎮ引物合成及所获得的PCR产物单向测序委托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进行ꎮ利用MEGA-X软件对序列信息进行比对ꎬ分别计算各片段的碱基含量㊁变异位点数目㊁简约性信息位点等信息ꎮ运用DNAsp5软件计算ITS序列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㊁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以及平均核苷酸多样性差异(K)等相关遗传多样性指数ꎻ应用Arlequin3.5软件对ITS区域遗传信息进行分子方差(AMOVA)分析ꎬ计算其遗传分化系数(FST)及基因流(Nm)ꎬ检测胡桃楸居群内和居群间的遗传变异关系ꎮ2㊀结果与分析2.1㊀不同居群胡桃楸果实表型性状差异性分析如图1所示ꎬ山东地区不同居群胡桃楸果实表面纹饰均较浅ꎬ多为8个纵脊㊁具长尖(仅泰山居群17枚果实具渐尖和无尖)ꎬ而吉林地区长白山居群多为表面纹饰较深㊁8个纵脊㊁具长尖ꎮ经03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5卷㊀比较ꎬ所收集的泰山居群果实体积中等ꎬ果型变化丰富ꎬ140枚果实中ꎬ57.9%(81枚)为椭圆形ꎬ30.0%(42枚)为长椭圆形ꎬ12.1%(17枚)为圆形ꎻ仰天山居群胡桃楸果实体积偏大ꎬ51.7%(31枚)为椭圆形ꎬ48.3%(29枚)为长椭圆形ꎻ昆嵛山居群果实体积整体较小ꎬ84.8%(39枚)为椭圆形ꎬ15.2%(7枚)为长椭圆形ꎻ长白山居群胡桃楸果实体积最大ꎬ32.6%(14枚)为椭圆形ꎬ67.4%(29枚)为长椭圆形ꎮ4个居群胡桃楸果实的横径㊁侧径㊁纵径㊁果型指数㊁三径均值㊁体积变幅分别为1.85~3.15cm㊁1.89~3.25cm㊁2.17~5.17cm㊁1.00~2.13㊁2.03~3.96cm㊁4.38~32.50cm3ꎬ平均值分别为2.39cm㊁2.51cm㊁3.34cm㊁1.40㊁2.77cm㊁11.56cm3ꎬ变异系数在7.56%~36.07%之间ꎬ经F检验居群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ꎬ遗传力分别为0.93㊁0.97㊁0.98㊁0.97㊁0.98㊁0.98(表2)ꎬ推断这些果实表型性状受较强的遗传特性控制ꎬ居群间差异相对稳定ꎮ不同居群中ꎬ各单株果实表型性状的变化程度存在差异ꎮ对比果型指数ꎬCBS与YTS居群内个体间无显著差异ꎬ果实性状相似度较高ꎻ极值(最大2.14ꎬ最小0.93)均出现在TS居群材料内ꎬ说明该居群个体间差异明显ꎬ果实类型最为丰富ꎬ其中TS01与TS02㊁TS05单株之间差异显著ꎬTS03㊁TS04㊁TS06之间差异不显著ꎮAꎬ泰山居群ꎻBꎬ仰天山居群ꎻCꎬ昆嵛山居群ꎻDꎬ长白山居群ꎮ图1㊀不同地理居群的胡桃楸果实㊀㊀表2㊀不同居群胡桃楸果实表型性状统计分析结果项目材料横径(cm)侧径(cm)纵径(cm)果型指数三径均值(cm)体积(cm3)TS012.38ʃ0.37abcd2.53ʃ0.22b3.88ʃ0.89ef1.63ʃ0.50e2.93ʃ0.23ef13.23ʃ3.28deTS022.25ʃ0.40a2.27ʃ0.53a3.22ʃ1.05bc1.43ʃ0.61c2.58ʃ0.61ab9.38ʃ7.60abTS032.44ʃ0.72bcd2.65ʃ0.53bc2.72ʃ0.86a1.12ʃ0.19a2.60ʃ0.70abc9.41ʃ9.39abTS042.67ʃ0.27f2.81ʃ0.44d3.16ʃ0.50bc1.19ʃ0.19ab2.88ʃ0.21de12.54ʃ2.58cdTS052.36ʃ0.13abc2.57ʃ0.42b3.35ʃ0.64cd1.42ʃ0.29c2.76ʃ0.25cd11.09ʃ3.01bcTS062.50ʃ0.36de2.56ʃ0.64b3.06ʃ0.56bc1.22ʃ0.19ab2.71ʃ0.46bc10.55ʃ6.12abcYTS012.47ʃ0.39cde2.76ʃ0.26cd3.71ʃ0.27e1.50ʃ0.29cd2.98ʃ0.25ef13.85ʃ3.20defYTS022.47ʃ0.14cde2.73ʃ0.16cd3.66ʃ0.27de1.48ʃ0.08c2.95ʃ0.16ef13.48ʃ2.12defKYS012.31ʃ0.32ab2.38ʃ0.34a3.39ʃ0.65cd1.47ʃ0.27c2.69ʃ0.42bc10.28ʃ3.99abKYS022.26ʃ0.36a2.36ʃ0.27a2.93ʃ0.48ab1.30ʃ0.16b2.52ʃ0.30a8.42ʃ3.31aCBS012.58ʃ0.38ef2.58ʃ0.29b4.15ʃ1.37f1.60ʃ0.34de3.10ʃ0.68f16.11ʃ8.67fCBS022.51ʃ0.30de2.64ʃ0.25bc4.14ʃ0.50f1.66ʃ0.19e3.10ʃ0.34f15.62ʃ5.67fgCBS032.48ʃ0.52cde2.55ʃ0.52b4.11ʃ1.06f1.65ʃ0.30e3.05ʃ0.63ef15.27ʃ10.73efg各居群材料均值TS2.41ʃ0.74b2.54ʃ0.71b3.28ʃ1.48a1.36ʃ0.77a2.74ʃ0.71b11.07ʃ7.64bYTS2.47ʃ0.39bc2.74ʃ0.24c3.68ʃ0.28b1.49ʃ0.30b2.96ʃ0.23c13.67ʃ3.02cKYS2.28ʃ0.42a2.35ʃ0.37a3.30ʃ1.05a1.31ʃ0.43a2.54ʃ0.46a8.65ʃ5.62aCBS2.51ʃ0.51c2.58ʃ0.52b4.13ʃ1.35c1.64ʃ0.38c3.08ʃ0.66d15.77ʃ10.31d所有材料均值2.392.513.341.402.7711.56F值14.993∗∗32.748∗∗54.519∗∗30.674∗∗53.557∗∗57.380∗∗居群遗传力0.930.970.980.970.980.98变异系数(%)7.569.0116.3814.0411.2436.07相对极差(%)54.8154.5889.5280.7169.68243.25㊀㊀注:∗∗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ꎮ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ꎮ13㊀第5期㊀㊀㊀㊀㊀㊀㊀王子豪ꎬ等:胡桃楸果实表型性状及遗传多样性分析2.2㊀胡桃楸果实表型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由表3可知ꎬ胡桃楸果实的横径㊁侧径㊁纵径㊁体积㊁三径均值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ꎬ果型指数与果实纵径㊁三径均值㊁体积均极显著正相关ꎬ表明果实横径㊁侧径㊁纵径的变异具有互相适应的协同变化特征ꎮ㊀㊀表3㊀胡桃楸果实表型性状间的相关性系数相关横径侧径纵径果型指数三径均值体积横径1.0000.759∗∗0.440∗∗-0.0300.754∗∗0.746∗∗侧径1.0000.375∗∗0.0080.707∗∗0.679∗∗纵径1.0000.880∗∗0.898∗∗0.898∗∗果型指数1.0000.606∗∗0.602∗∗三径均值1.0000.990∗∗体积1.000㊀㊀注:∗∗表示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0.01)ꎮ2.3㊀基于果实表型性状的不同居群胡桃楸材料聚类分析根据胡桃楸果实表型性状数据ꎬ运用欧氏距离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ꎬ结果(图2)显示ꎬ在欧氏距离25.0处ꎬ可将胡桃楸居群分为2组ꎬ第1组包括CBS01㊁CBS02㊁CBS03㊁TS01㊁TS04㊁YTS01㊁YTS02ꎬ第2组包括TS02㊁TS03㊁TS05㊁TS06㊁KYS01㊁KYS02ꎮ可见泰山居群内多样性更丰富ꎬ呈现一定程度的分化ꎬ分别与长白山居群㊁昆嵛山居群有一定程度的相似ꎮ供试材料间欧氏距离相对较小ꎬ相互混杂ꎬ推断山东地区胡桃楸不同居群间以及与长白山居群间存在着基因交流ꎮ图2㊀基于欧氏距离构建的不同居群㊀㊀胡桃楸果实表型特征聚类图2.4㊀基于ITS序列的不同居群胡桃楸遗传分析由表4可见ꎬYTS居群的Hd㊁Pi㊁K值均为零ꎬ其余3个居群的Hd均为1.000㊁Pi和K均表现为CBS>KYS>TSꎬ表明YTS居群遗传多样性水平最低ꎬTS和KYS居群遗传多样性相对偏高ꎬCBS居群遗传多样性最高ꎮ测序信息经比对后ꎬ不同材料的碱基变异位点无明显规律ꎬ呈现随机变化ꎮ综合上述结论ꎬ果实表型性状分析结果与遗传分析结果基本一致ꎮ因此ꎬ推断山东地区3个胡桃楸居群以及东北地区CBS居群各个体的表型性状与遗传背景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ꎮ由遗传距离分析结果(表5)可知ꎬ4个胡桃楸居群间遗传距离普遍较小(0.001~0.048)ꎬ平均值为0.027ꎬ其中TS与KYS居群遗传距离相对较远ꎬ呈现最大遗传距离(0.048)ꎻ而TS与YTS居群遗传距离相对较近ꎬ遗传距离最小(0.001)ꎮCBS居群与TS㊁YTS㊁KYS居群地理距离较远ꎬ但居群间遗传距离较小ꎬ表明各胡桃楸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间未表现明显的相关性ꎮ㊀㊀表4㊀基于ITS序列的胡桃楸居群遗传多样性居群编号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平均核苷酸多样性差异KTS1.0000.0021.667YTS0.0000.0000.000KYS1.0000.0032.000CBS1.0000.03927.000平均值0.7500.0157.667㊀㊀表5㊀基于ITS序列的胡桃楸居群间遗传距离居群编号TSYTSKYSYTS0.001KYS0.0480.048CBS0.0180.0170.032㊀㊀应用Arlequin3.5软件对ITS区域遗传信息进行分子方差(AMOVA)分析ꎬ结果(表6)显示该物种群体总遗传变异中有41.99%发生在居群内ꎬ58.01%的变异发生在居群间ꎮ3个胡桃楸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665ꎬ居群间基因流Nm较大ꎬ为1.93ꎬ表明胡桃楸居群间存在基因交流ꎮ㊀㊀表6㊀胡桃楸居群ITS序列AMOVA分析变异来源自由度总方差变异成分变异比例(%)居群间361.2276.019Va58.01居群内730.5004.357Vb41.993㊀讨论与结论植物个体的表型性状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23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5卷㊀用的结果ꎮ变异系数越大说明对环境适应性越强ꎬ变异系数小则说明性状相对稳定ꎬ遗传稳定性较好ꎬ不易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ꎮ胡桃楸果实体积㊁形状等相关指标均属于数量性状ꎬ与个体生长的立地生境和树木生理年龄等因素存在一定相关性ꎮ于国斌[18]发现东北地区胡桃楸果实存在丰富的变异类型ꎬ不同种源地的胡桃楸果实横径㊁纵径㊁侧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ꎬ推断变异类型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ꎮCosmulescu等[19]对核桃属J.regia的坚果形态学特征进行比较后认为所观察的性状变异可能是由农业气候条件和果实自身繁殖特性引起ꎮ本研究结果表明ꎬ胡桃楸果实6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在7.56%~36.07%之间ꎬ在居群间存在极显著差异ꎬ4个居群的地理位置㊁气候条件和种群大小存在较大差异可能是导致其果实性状变异的主要原因ꎻ另外ꎬ泰山居群的果实类型最为丰富ꎬ表明居群内的单株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变异ꎻ与逄宏扬等[20]的研究结果一致ꎬ本研究也发现胡桃楸果实横径㊁侧径㊁纵径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ꎬ表明这三个性状间具有互相适应的协同变化特征ꎮ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可为后期进行胡桃楸资源收集和种质保存提供研究基础ꎮ聚类分析结果显示ꎬ泰山居群胡桃楸果实表型性状呈现一定程度的分化ꎬ分别与长白山和仰天山居群㊁昆嵛山居群的果实表型较为相似ꎬ而且居群间遗传距离较小ꎬ判断可能存在着基因交流ꎻ而仰天山居群与昆嵛山居群间表型性状差异较大ꎬ未聚在一起ꎮ表明这4个居群的胡桃楸果实形态特征呈现片断化分布ꎬ这与高张莹等[9]的核桃楸果核形态特征在部分地区呈现区域板块化特征的结论一致ꎮ当遗传基础较窄时ꎬ为适应复杂的生态环境ꎬ物种的表型性状有可能会随着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产生与之相适应的遗传变异ꎮ宋佳兴等[8]调查发现立地条件相对一致的胡桃楸果实表现出丰富的变异类型ꎬ推断胡桃楸种群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ꎮ高张莹等[9]研究发现东北到华北天然分布的9个核桃楸种群间果核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ꎬ且各性状的遗传力均大于0.9ꎬ受到很强的遗传控制ꎬ各表型性状并未完全按地理距离而聚类ꎮ本研究基于ITS序列分析结果显示ꎬ山东地区的仰天山居群遗传多样性水平最低ꎬ泰山居群㊁昆嵛山居群和长白山居群遗传多样性相对偏高ꎻ基于形态学特征分析的结果也表明仰天山居群果实表型性状较为单一ꎬ泰山居群的性状变异相对丰富ꎮ两方面分析所得结论基本一致ꎬ推断胡桃楸果实表型性状的差异是其适应不同生境条件的方式之一ꎬ且这种变异是不连续的ꎬ可能受遗传多样性影响ꎮ因此ꎬ若要完全阐明胡桃楸果实表型变异规律ꎬ还需进一步扩大种质资源的收集范围ꎬ并结合分子手段对其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等进行深入研究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HuZꎬZhangTꎬGaoXXꎬetal.Denovoassemblyandcharac ̄terizationoftheleafꎬbudꎬandfruittranscriptomefromthevul ̄nerabletreeJuglansmandshuricaforthedevelopmentof20newmicrosatellitemarkersusingIlluminasequencing[J].Mo ̄lecularGenetics&Genomicsꎬ2016ꎬ291(2):849-862. [2]㊀张晓林ꎬ刘超ꎬ刘剑ꎬ等.核桃楸研究现状及育种策略[J].吉林林业科技ꎬ2019ꎬ48(1):14-17.[3]㊀李佳娜ꎬ高瑞馨.我国胡桃楸的遗传育种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ꎬ2020ꎬ48(17):4-7.[4]㊀袁显磊ꎬ祁永会ꎬ逄宏扬ꎬ等.珍贵树种胡桃楸杂交育种研究概述[J].中国林副特产ꎬ2022(3):69-71ꎬ74. [5]㊀金虎ꎬ魏彪ꎬ刘影ꎬ等.胡桃楸嫁接核桃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ꎬ2015ꎬ43(21):170-171.[6]㊀XuHFꎬWangGFꎬZhangJꎬetal.Identificationofphenoliccompoundsandactiveantifungalingredientsofwalnutinre ̄sponsetoanthracnose(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J].PostharvestBiologyandTechnologyꎬ2022ꎬ192:112019. [7]㊀陈思羽ꎬ杨辉ꎬ韩姣ꎬ等.长白山区核桃楸结实性状种源变异分析[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ꎬ2015ꎬ37(12):32-40. [8]㊀宋佳兴ꎬ李吉ꎬ果冲ꎬ等.辽东山区胡桃楸种质资源果实变异类型的筛选[J].分子植物育种ꎬ2017ꎬ15(9):3798-3802.[9]㊀高张莹ꎬ张海峰ꎬ陈国平ꎬ等.核桃楸种群果核形态及地理变异[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ꎬ2017ꎬ23(4):609-615. [10]李红莉ꎬ李雪ꎬ逄宏扬.黑龙江野生毛榛果实表型性状的多样性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ꎬ2022ꎬ51(2):20-26. [11]张深梅ꎬ奚建伟ꎬ洪俊彦ꎬ等.大别山山核桃果实与叶片性状的表型多样性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ꎬ2020ꎬ33(1):152-161.[12]董胜君ꎬ王若溪ꎬ张皓凯ꎬ等.不同种源东北杏果实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ꎬ2020ꎬ29(6):42-50.[13]王尧ꎬ吴姝青ꎬ张俊康ꎬ等.山东省不同种源盐肤木果实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ꎬ2020ꎬ2933㊀第5期㊀㊀㊀㊀㊀㊀㊀王子豪ꎬ等:胡桃楸果实表型性状及遗传多样性分析(1):18-25.[14]李法曾.山东植物精要[M].北京:科学出版社ꎬ2004. [15]陈汉斌ꎬ郑亦津ꎬ李法曾.山东植物志(上卷)[M].青岛:青岛出版社ꎬ1990.[16]臧德奎.山东珍稀濒危植物[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ꎬ2017:3-8.[17]张浩.濒危植物胡桃楸山东地区种群结构及遗传分析[D].烟台:鲁东大学ꎬ2021.[18]于国斌.东北地区胡桃楸种质资源收集及果实类型研究[J].林业科技ꎬ2020ꎬ45(3):19-22.[19]CosmulescuSꎬStefanescuD.Morphologicalvariationamongpersianwalnut(Juglansregia)genotypeswithinthepopulationanddependingonclimaticyear[J].ScientiaHorticulturaeꎬ2018ꎬ242:20-24.[20]逄宏扬ꎬ龙作义ꎬ李雪ꎬ等.核桃楸种质资源保存与创新利用[Z].黑龙江省牡丹江林业科学研究所ꎬ2018.43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5卷㊀。
胡桃楸种源遗传变异规律的研究

胡桃楸种源遗传变异规律的研究作者:夏德安许忠志侯丹周佳王会仁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第31期摘要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了胡桃楸种源试验林的遗传变异和优良种源的选择。
结果表明,胡桃楸种源间的树高、胸径、材积等生长性状的差异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胡桃楸的主要性状与经度、纬度、海拔的相关系数都未达到显著水平,呈现随机变异;胡桃楸生长性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系数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但从相关系数看,年均温、年积温、日照常数和年降水量对生长有一定影响,表现为随着年均温、年积温、日照常数和年降水量的增加,树高、胸径、材积等生长性状的取值增大;舒兰是优良种源,材积比其他种源高出64.03%。
关键词胡桃楸;地理变异;种源中图分类号 S792.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31-10956-03Study on Genetic Variation Law of Juglans mandshurica ProvenancesXIA Dean1, XU Zhongzhi2, HOU Dan1 et al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Tree Genetics and Breeding,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40; 2. Liaoning Province Forestry Seed Management Station, Shenyang, Liaoning 110006)Abstract The genetic variation and provenance selection were studied using analysis of variance,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in Juglans mandshurica provenance experimental fores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eight, DBH and volume among Juglans mandshurica provenance are significant or very significant level.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the main characters of Juglans mandshurica and the longitude, latitude,elevation aren’t significant and their variations are random.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growth trait of Juglans mandshurica and climate factors are not significant. According to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mean annual temperature, annual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sunshine duration and annual precipitation have impact on growth. With the increasing in mean annual temperature, annual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sunshine and annual precipitation, these traits of value increase. Shulan is the optimal provenance, its volume 64.03% higher than other provenance.Key words Juglans mandshurica; Geographical variation; Provenances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属于胡桃科(Juglandaceae)胡桃属(Juglan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基因组学与转录组学的胡桃科植物系统进化及群体遗传学
研究
胡桃科(Juglandaceae)隶属于壳斗目(Fagales),是世界重要的经济树种,具有重要的材用、食用、药用、生态和艺术价值。
本研究以胡桃科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进化生物学及群体遗传学等方法,对胡桃科物种进行如下分析:首先,利用群体基因组学数据对该科中最重要的经济树种胡桃属(Juglans)植物进行研究,从多角度揭示胡桃属系统发育关系、物种形成机制以及该属物种复杂的群体动态历史。
其次,本研究利用叶绿体基因组数据阐明胡桃科的系统发育关系、揭示其进化起源中心以及多样化历史,结合化石证据进一步确定胡桃科的在时间尺度上的进化历程。
主要结果如下:(1)中国胡桃属植物包括以下5个物种:核桃、铁核桃、野核桃、麻核桃和核桃楸。
首先,基于IlluminaMiseq测序平台首次对胡桃科中核桃的叶绿体DNA进行高通量测序。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获得了完整的核桃叶绿体参考基因组序列(160,367 bp)。
对参考基因组序列进行注释,发现其共有137个基因,包括86个蛋白编码基因,3个假基因(2个ycf15和1个infA),40个tRNA基因,8个rRNA基因。
其次,由于缺乏丰富的分子标记,中国胡桃属植物5个物种间系统发育关系仍然没有彻底被解决。
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平台Illumina Hiseq对中国5个胡桃属的叶绿体DNA 进行测序,通过上述部分构建的参考叶绿体基因组,进行5个胡桃属叶绿体基因组比较研究。
基于比较结果,共鉴定了胡桃属植物叶绿体序列中大量的SNPs和
Indels变异位点,以及简单重复序列和大片段重复序列。
同时,利用叶绿体基因组、蛋白编码基因和非编码区序列三组数据对5个胡桃属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与形态学的分组高度一致,分为核桃组和核桃楸组。
本研究中开展的胡桃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测序分析将为进一步研究胡桃属的种间杂交、系统进化和群体历史提供可用的遗传资源。
(2)胡桃属植物比较转录组学以及跨物种EST-SSRs分子标记开发可以为后续研究该属物种群体适应性分化研究提供有效的基因组资源。
利用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分别对中国5个胡桃属植物,即核桃、野核桃、核桃楸、麻核桃和铁核桃的不同组织(叶片、幼果、雌花、雄花)RNA等量混合后进行转录组测序。
本研究共产生16,811,432-49,929,297 个高质量的 reads,通过 de novo 组装得到 83,112-103,167 个unigenes序列,鉴定出9,216-9,389个核心单拷贝直系同源基因。
同时,随机选择96对EST-SSRs分子标记在5个胡桃属物种中进行通用性和多态性检测。
此外,基于467个单拷贝直系同源基因对7个胡桃属植物(核桃、铁核桃、野核桃、核桃楸、麻核桃、美国白核桃和黑核桃)和3个外类群(山核桃、板栗和夏栎)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基因树和物种树系统发育关系一致。
基于胡桃属的叶绿体基因组和单拷贝直系同源基因序列分别构建系统发育树的结果表明,美国白核桃和中国特有种麻核桃的系统位置存在分歧,近缘种种间杂交和叶绿体捕获可能是导致胡桃属物种核基因组与叶绿体基因组系统发育关系分歧的原因。
(3)由于胡桃属植物的天然分布是典型的北半球间断分布,而成为东亚-北美生物地理分布模式的研究热点。
有限的分子标记不能很好的解决胡桃属的系统发育关系和生物地理分布模式。
本研究通过胡桃属10个物种50个体进行重测序来探究胡桃属的系统发育关系和生物地理分布模式。
研究结果表明:叶绿体基因组为重建胡桃属系统发育提供足够的有效信息位点,解决该属物种种间尚未解决的系统发育关系,美国白核桃聚在黑核桃组组内,麻核桃聚在核桃楸组中。
此外,结合化石点校正确定胡桃属内的分化时间约为43.8 Mya。
同时,通过ADMIXTURE基于核基因组SNPs分析胡桃属群体遗传结构结果表明,麻核桃为杂交种,其母本为核桃组Cardiocaryon,父本为核桃楸组Dioscary,即
J.hopeiensis= Cardiocaryon ♀× Dioscaryon ♂。
然而,在白核桃中没有检测到近缘种的基因渐渗。
根据胡桃属核基因组SNPs 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美国白核桃与核桃楸组聚为一支,并最先从核桃楸组分化出来;而麻核桃的个体既有和核桃楸组聚为一支,也有和核桃组聚为一支。
结合单亲遗传叶绿体基因组和双亲遗传核基因组的研究结果表明,美国白核桃系统发育关系分歧的原因是该物种与黑核桃组发生了叶绿体基因捕获事件,而麻核桃的系统发育关系分歧的原因是近缘种之间的杂交渐渗。
(4)由于胡桃科复杂的进化历史,导致其系统发育关系和多样化历史尚未阐明。
本研究通过对胡桃科的6个代表属的26个个体进行叶绿体基因组测序来揭示该科的多样化历史。
通过比较叶绿体基因组分析,鉴定出该科中的假基因和分化热点区域,为后续胡桃科开发条形码提供潜在的分子标记候选区。
胡桃科叶绿体基因组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胡桃科属间系统发育关系明确,分为6大支,且每个属都为一个单系支。
结合化石校正点对胡桃科分化时间进行估算,结果表明,胡桃科的分化时间发生在白垩纪(78.58
Mya,95%HPD:76.58-80.50 Mya),且东亚分布的黄杞属植物最原始;而胡桃科内两
个亚科(黄杞亚科和胡桃亚科)的分化时间发生在中新世(61.98
Mya,95%HPD:59.98-63.98 Mya)。
结合胡桃科物种分化时间与气候动态历史的分析,结果表明主要的两个物种多样化时间与过去气候动态历史相对应,分别发生在始新世早期和中新世中期。
本研究中的胡桃科系统发育关系将为胡桃科的分类学、物种多样性、生物地理学、表型进化、基因功能以及比较基因组学提供重要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