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遗传学期末考试复习

合集下载

园林 遗传学期末考试复习1剖析

园林 遗传学期末考试复习1剖析

1. 名词解释遗传学:研究生物体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

遗传:有性繁殖过程中亲代与子代以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的相似性。

变异:同种生物亲代与子代间以及不同个体间的差异称为变异。

基因型:指生物体遗传物质的总和,这些物质具有与特殊环境因素发生特殊反应的能力,使生物体具有发育成性状的潜在能力。

表型: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在环境条件的作用下发育成具体的性状,称为表现型。

遗传物质:是存在于生物器官中的“泛子/泛生粒”;遗传就是泛子在生物世代间传递和表现个体发育:生物的性状是从受精卵开始逐渐形成的,这就是个体发育的过程。

细胞分化:在一个生物体的生命周期中,形态逐渐发生变化,这就是细胞分化的过程。

形态建成:指构成一个结构和功能完美协调的个体的过程阶段发育的基本规律:顺序性、不可逆性、局部性2. 简述基因型和表现型与环境和个体发育的关系。

3. 简述生物发育遗传变异的途径。

(1)基因的重组和互作:生物体变异的重要来源 (2)基因分子结构或化学组成上的改变(基因突变) (3)染色体结构和数量的变化 (4)细胞质遗传物质的改变4. 简述观赏植物在遗传学研究中的作用。

1)园林植物种类的多样性;2)园林植物变异的多样性(多方向、易检测、可保留); 3)园林植物栽培繁殖方式的多样性; 4)保护地栽培;5)生命周期相对较短。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2.1 细胞 1 组成:个体发育外界环境条件作用(外因)•细胞的重要性:1)结构单位——形态构成,细胞的全能性2)功能单位——新陈代谢,生命最基本的单位3)繁殖单位——产生变异的基本单位2 类型根据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可以将生物分为非细胞生物:包括病毒、噬菌体(细菌病毒);细胞生物:以细胞为基本单位的生物;根据细胞核和遗传物质的存在方式不同又可以分为:原核生物 (无丝分裂,转录,翻译在同一地点)Eg细菌、蓝藻(蓝细菌)真核生物 (有丝分裂,转录,翻译不在同一地点)Eg :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真菌、高等植物、动物、人类2.2 染色体1染色体的结构染色体主要由 DNA、蛋白质、 RNA 组成。

园林植物遗传学期末考试复习

园林植物遗传学期末考试复习

植物遗传学第一章、绪论1. 名词解释遗传学:研究生物体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

遗传:有性繁殖过程中亲代与子代以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的相似性。

变异:同种生物亲代与子代间以及不同个体间的差异称为变异。

基因型:指生物体遗传物质的总和,这些物质具有与特殊环境因素发生特殊反应的能力,使生物体具有发育成性状的潜在能力。

表型: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在环境条件的作用下发育成具体的性状,称为表现型。

遗传物质:是存在于生物器官中的“泛子/泛生粒”;遗传就是泛子在生物世代间传递和表现个体发育:生物的性状是从受精卵开始逐渐形成的,这就是个体发育的过程。

细胞分化:在一个生物体的生命周期中,形态逐渐发生变化,这就是细胞分化的过程。

形态建成:指构成一个结构和功能完美协调的个体的过程阶段发育的基本规律:顺序性、不可逆性、局部性2. 简述基因型和表现型与环境和个体发育的关系。

3. 简述生物发育遗传变异的途径。

(1)基因的重组和互作:生物体变异的重要来源(2)基因分子结构或化学组成上的改变(基因突变)(3)染色体结构和数量的变化(4)细胞质遗传物质的改变4. 简述观赏植物在遗传学研究中的作用。

1)园林植物种类的多样性;2)园林植物变异的多样性(多方向、易检测、可保留);3)园林植物栽培繁殖方式的多样性;4)保护地栽培;5)生命周期相对较短。

个体发育外界环境条件作用(外因)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2.1 细胞1 组成:•细胞的重要性:1)结构单位——形态构成,细胞的全能性2)功能单位——新陈代谢,生命最基本的单位3)繁殖单位——产生变异的基本单位2 类型根据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可以将生物分为非细胞生物:包括病毒、噬菌体(细菌病毒);细胞生物:以细胞为基本单位的生物;根据细胞核和遗传物质的存在方式不同又可以分为:原核生物 (无丝分裂,转录,翻译在同一地点)如:细菌、蓝藻(蓝细菌)真核生物 (有丝分裂,转录,翻译不在同一地点)如: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真菌、高等植物、动物、人类2.2 染色体1染色体的结构染色体主要由 DNA、蛋白质、 RNA 组成。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试题及答案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试题及答案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考试试题姓名:一、名词解释(每个 5 分,共40 分)1. 品种:2. 有性繁殖3. 春化作用4. 诱变育种5. 种质资源6人工种子7.原生质体8.细胞全能性二、简答题(每题6 分,共30 分)1. 简述园林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的主要方法以及各自的特点。

2. 引种成功的标准是什么?3. 简述园林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4. 简述选择育种的程序?5. 与其他常规育种方法相比,单倍体育种有哪些优势?三、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 分)1. 论述植物基因表达调控过程。

2.论述诱变育种的意义3. 以一种一二年生花卉为例,论述杂交优势育种的一般程序。

《园林植物育种学》试卷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 分,共15 分)1. 品种:指遗传上相对一致,具有相似或一致的外部形态特征,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某一种栽培植物个体的总称。

2.有性繁殖:通过亲本的雌雄配子受精而形成合子,近一半分裂、分化和发育而产生后代的过程。

3. 春化作用:一些植物必须经历一定的低温处理才能促进花芽形成和花器官发育的现象。

量。

4. 诱变育种:人为的利用理化因素,诱发生物体产生遗传物质的突变,经分离、选择、直接或间接地培育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5. 种质资源:经过长期自然演化和人工创造而形成的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改良植物的基因来源6.人工种子: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将植物体细胞诱导成形态和生理上均与合子胚相似的体细胞胚,然后将其包埋于一定营养成分和保护功能介质中,组成类似种子的单位。

7.原生质体:去细胞壁厚的裸露细胞团。

细胞全能性: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形成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

二、简答题(回答要点,每小题6 分,共30 分)1. 简述园林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的主要方法以及各自的特点。

①就地保存:保存原有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存费用较低;但易受自然灾害。

( 1.5 分)②异地种植保存:基因型集中,比较安全,管理研究方便;但费用较高,基因易发生混杂。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期末考试复习题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期末考试复习题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期末考试复习题名词解释:1、基因型:、基因型:2、相对性状:、相对性状:3、杂种优势:、杂种优势:4、芽变选种:、芽变选种:5、选择育种:、选择育种:6、表现型:、表现型:7、单位性状:、单位性状:8、自交不亲和性:9细胞质遗传:细胞质遗传: 10母性影响母性影响 填空、选择、判断改错题涉及的知识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二章第十二条指出:“国家实行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对经过人工培育的或发现的野生植物加以开发的植物品种,具备新颖性、_______、一致性、__________的,授予植物新品种权。

的,授予植物新品种权。

2、“临界剂量”是指照射植物某一器官成活率占____%的剂量。

的剂量。

3、许多基因影响同一个性状的表现,许多基因影响同一个性状的表现,称为称为_________;一个基因影响许多性状发育的现象称之为_________。

4、非等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分为、非等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分为5、连锁遗传中,若亲本的两个显性性状联系在一起遗传、两个隐性性状联系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称为_________;若一亲本的显性性状和另一亲本的隐性性状联系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称为_________。

6、正常的2n 个体称为双体,个体称为双体,缺体可表示为缺体可表示为_________,单体可表示为________,三体表示为_________。

7、秋水仙碱能抑制细胞分裂时____________的形成,使已正常分离的染色体不能拉向两极。

能拉向两极。

8、 A 、B 、C 、D 四个亲本参加多系杂交,如进行添加杂交,可用简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如进行合成杂交,可用简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 9、植物分类学上的基本单位是______;栽培作物的基本单位是______。

10、通常以引种植物在新地区能_______________作为引种驯化的基本要求。

期末考试试卷-园林植物遗传育种djh

期末考试试卷-园林植物遗传育种djh

2.辐射成活率为40%的剂量称为()A.致死剂量B.半致死剂量C.临界剂量D.以上均不正确3.原始群体性状差异较大的异花授粉植物实生选种时,一般采用()A. 一次单株选择B. 一次混合选择C.混合——单株选择D.单株——混合选择4.园林植物多倍体与二倍体相比,一般会变现为()A.气孔增大B.花大色艳C.适应性弱D.结实率增加5.要获得A×B的后代,下列杂交程序正确的是()①对A进行去雄②对B进行去雄③套袋④授粉⑤去袋A.①③④⑤B. ②③④⑤C. ①③⑤④D. ②③⑤④6.下列园林植物的有性杂交过程中,可以进行室内切枝杂交的有:()A .月季B .杨树C .百合D .梅花 E. 菊花7 克服远缘杂交中杂种不育性的方法有:()A .幼胚离体培养B .花柱短截C .试管受精D .染色体加倍8 下列射线中,哪一种不属于可以引起物质电离的电磁波()A.α射线 B.β射线 C .紫外线 D .激光9. 对于繁殖系数较高的草花而言,有时为了加速其选种进程,下列哪个程序或圃地可以省略()A .株系圃 B.品种比较预备试验圃 C .品种比较试验圃 D .区域试验10. 在进行人工杂交育种时,采集的植物花粉应贮藏在:( )A .干燥、高温条件下B .潮湿、低温条件下C .潮湿、高温条件下D .干燥、低温条件下三、 判断题 (每小题2 分,共10 分)1. 园林植物诱变M1代一般不需要进行选择( )2.在进行多亲杂交时,一般应让综合性状好的或具有重要目标性状的亲本先参与杂交。

( )3.突变重演性的实质是基因突变的重演性。

( )4.多父本授粉不易选出优良品种。

( )5.由于南北方日照长短不同,当植物从南向北引种时,可适当提前播种。

( )四、填空题 (每空 1 分,共 15 分)1.芽变选种一般按二级选种程序,包括初选、___ 和___ 三个阶段2.在园林植物引种过程中,必须进行引种试验,其内容具体包括___ 试验、___ 试验 和___ 试验,然后确定推广应用。

园林遗传育种复习资料整理

园林遗传育种复习资料整理

园林遗传育种复习资料整理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1.植物细胞结构及特点2.染色体组织、形态特征及结构3.植物细胞分裂的方式4.高等植物的世代交替第三章遗传的基本规律和细胞质遗传1.遗传的三个基本规律(1)分离规律:(2)独立分配规律:(3)连锁遗传规律:2.细胞质遗传的特点3.植物雄性不育现象概念以及基础第五章园林植物种质资源1. 种质资源:是具有一定遗传物质,表现一定优良性状,并能将这种特定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生物资源的总和,也称“遗传资源”。

2. 种质资源的意义和作用:(1)育种和栽培的物质基础(2)生物技术的基因资源(3)基础研究的实验材料3. 种质资源的分类及其特点:①本地品种资源:对当地自然和栽培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取材方便,其中部分可以直接利用。

②外地种质资源:反映了各自原产地的自然和栽培特点,具有不同的遗传性状,可作为改良本地种质资源的重要育种材料。

③野生种质资源: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和抗性基因,但经济性差,常作为抗性育种的材料。

④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具有某些特殊性状的基因,可作为育种的中间材料或作为品种加以推广。

4 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1)收集:考察收集、函件收集、异地(国外)引种(2)保存:1)就地保存:保存原有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存费用较低;但易受自然灾害。

2)种子低温保存:种子容易采集、数量大而体积小,便于贮存、包装、运输、分发,但无性繁殖植物及顽拗型种子不易保存。

3)异地种植保存:基因型集中,比较安全,管理研究方便;但费用较高,基因易发生混杂。

4)离体试管保存:大大节约土地和劳力,繁殖系数高,可免除病毒感染,超低温保存可长期保存种质。

5.我国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特点:(1)种类繁多(2)分布集中(3)变异丰富(4)品质优良6. 种质利用的方式①引种栽培;②种质转育(杂交、回交、系统育种等);③种质创新(诱变育种、基因工程等)第六章园林植物引种1.引种: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分布区域(野生植物)或栽培区域(栽培植物)认为地迁移到其他地区种植的过程。

园林植物遗传学复习资料

园林植物遗传学复习资料

遗传学:是研究植物生理和变异的科学,又是研究遗传物质的结构、功能、传递及表达规律的科学。

变异性: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与个体之间表现出具有一定差异的现象。

遗传和变异的关系:遗传和变异作为作为生物的两个基本属性,是生命运动过程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遗传可以使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种的稳定性,而变异,可以使生物进化和产生新的物种,这使二者相互对抗,变异所浮现的新特征,惟独通过遗传才能保持,这又使二者相互依存。

基因型:指生物体遗传物质的总和,这些物体具有使物体发育成形状的潜在能力。

表现型;:生物体遗传物质在环境条件作用下发育成具体的形状。

饰变(表型模写):环境条件的改变所引起的表型变异与某些原因引起的变化相似的现象。

性状:是指生物体所变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相对性状:同一形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点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彻底显性:具有一对相对性状差异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F1 只表现其中一个亲本性状的现象。

超显性:杂种的表现型并非介于两个亲本之间,而是超过任何一个亲本,这种现象叫做杂种优势。

基因互作:两对以上的非等位基因相互作用控制同一个单位形状的现象称为基因间的互作。

一因多效:一个基因可以影响许多性状的发育称为“一因多效”。

多因一效:许多基因影响同一性状的表现称为“多因一效”。

交换值:是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

相引相;两个显性性状集中在一个亲本中,两个隐性性状集中在另一个亲本中,这种杂交组合称为相引组相斥相:每一个亲本中都是一个显性性状和一个隐性性状,这种组合称为相斥组。

彻底连锁:在形成配子时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没有发生交换的遗传现象。

交换:同源染色体之间互换部份片段,连锁基因中的一个位于互换的片段上,于是和它相对基因互换位置,这个过程称为交换。

不彻底连锁:由于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换,使位于同一对染色体的连锁基因发生部份重新组合,重组型远远小于亲本型,这种现象称为不彻底连锁现象。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期末复习讲解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期末复习讲解

绪论一、基本概念1、遗传和变异遗传:上下代之间性状的相似现象,即生物体世代间的连续性就是“遗传”。

变异:同种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称为变异。

2、基因型和表现型通常把生物体内具有发育成性状潜在能力的遗传物质的总和称为遗传基础,即基因型。

遗传基础得到必需的环境条件发育成具体的性状称为表现型。

3、表型模写(饰变)和反映规范表型模写:环境改变所引起的表型改变有时与某些基因引起的变化很相似,但这种变化是不能遗传给后代的,这种现象叫做表型模写,或饰变。

反应规范:遗传学上把某一基因型的个体,在各种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所显示的表型变化范围称为反应规范。

二、基本问题1、遗传和变异的辩证关系遗传和变异是有机体在繁殖过程中同时出现的两种普遍现象1,是对立和统一的一对矛盾。

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贯穿于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始终,在一定的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矛盾对立统一的结果,使生物向前发展。

遗传和变异现象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生物进化发展和品种形成的内在原因。

在生命活动历程中,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经常的、发展的。

没有变异,生物界就失去了进化的动力,遗传只能是简单的重复。

没有遗传,就不可能保持物种的相对稳定性,变异不能积累,变异将失去意义,生物也就不可能进化。

2、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基因型是生物性状遗传的可能性,表现型是遗传基础在外界环境条件的作用下最终表现出来的现实性。

基因型改变,表现型随之改变;但有时环境改变,表型也随之改变,而基因型并未发生改变。

3、个体发育的基本规律4、变异的类型和区分方法根据变异在繁殖过程中能否遗传,将其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区分方法:一种方法是控制外界环境条件,把实验材料栽培在尽可能一致的环境条件下,由此观察到材料之间的差异是由于遗传基础的不同造成的;另一种方法是将遗传基础相对一致的材料,栽培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由此获得的差异往往是不遗传的,属于不遗传的变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遗传学第一章、绪论1. 名词解释遗传学:研究生物体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

遗传:有性繁殖过程中亲代与子代以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的相似性。

变异:同种生物亲代与子代间以及不同个体间的差异称为变异。

基因型:指生物体遗传物质的总和,这些物质具有与特殊环境因素发生特殊反应的能力,使生物体具有发育成性状的潜在能力。

表型: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在环境条件的作用下发育成具体的性状,称为表现型。

遗传物质:是存在于生物器官中的“泛子/泛生粒”;遗传就是泛子在生物世代间传递和表现个体发育:生物的性状是从受精卵开始逐渐形成的,这就是个体发育的过程。

细胞分化:在一个生物体的生命周期中,形态逐渐发生变化,这就是细胞分化的过程。

形态建成:指构成一个结构和功能完美协调的个体的过程阶段发育的基本规律:顺序性、不可逆性、局部性2. 简述基因型和表现型与环境和个体发育的关系。

3. 简述生物发育遗传变异的途径。

(1)基因的重组和互作:生物体变异的重要来源(2)基因分子结构或化学组成上的改变(基因突变)(3)染色体结构和数量的变化(4)细胞质遗传物质的改变4. 简述观赏植物在遗传学研究中的作用。

1)园林植物种类的多样性;2)园林植物变异的多样性(多方向、易检测、可保留);3)园林植物栽培繁殖方式的多样性;4)保护地栽培;5)生命周期相对较短。

个体发育外界环境条件作用(外因)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2.1 细胞1 组成:•细胞的重要性:1)结构单位——形态构成,细胞的全能性2)功能单位——新陈代谢,生命最基本的单位3)繁殖单位——产生变异的基本单位2 类型根据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可以将生物分为非细胞生物:包括病毒、噬菌体(细菌病毒);细胞生物:以细胞为基本单位的生物;根据细胞核和遗传物质的存在方式不同又可以分为:原核生物 (无丝分裂,转录,翻译在同一地点)如:细菌、蓝藻(蓝细菌)真核生物 (有丝分裂,转录,翻译不在同一地点)如: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真菌、高等植物、动物、人类2.2 染色体1染色体的结构染色体主要由 DNA、蛋白质、 RNA 组成。

(重点)典型染色体由着丝粒、长短臂、端粒和随体构成。

2染色体数目是物种的特征,相对恒定;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2n),配子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中的一半(n)同源染色体:体细胞内形态结构相同、遗传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分别来自双亲。

形态结构上不同的染色体间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重点)3 四级结构模型1. 核小体( DNA + 组蛋白)初级结构2. 螺线管(核小体 +连接丝)二级结构3. 超螺线管(螺线体)三级结构4. 染色体(超螺线体)四级结构2.3 细胞分裂(一)有丝分裂过程先是细胞核分裂,即核分裂为两个;后是细胞质分裂,即细胞分裂为二,各含有一个核。

1)前期前期:细胞核内出现细长而卷曲的染色体,以后逐渐缩短变粗,每个染色体含有两个染色单体。

核仁和核膜逐渐模糊不明显,出现纺缍丝。

两消失:核仁、核膜两出现:纺锤丝、染色体2)中期各个染色体的着丝点均排列在纺锤体中间的赤道面上。

着丝粒与纺锤丝相连。

染色体具有曲型的形状,因此是鉴别和计数的好时期。

3)后期每个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为二,各条染色体单体各成为一个染色体,由纺锤丝拉向二极。

4)末期在两极围绕着染色体出现新的核膜,核仁重新出现。

一个细胞内形成两个子核,接着细胞质分裂,在纺锤体的赤道板区域形成细胞板,分裂为两个子细胞。

又恢复为分裂前的间期状态。

第三章1、基因:基因是位于染色体上,具有功能的特定核苷酸顺序的DNA片段,是贮存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基因可以突变,基因之间可以发生交换。

2、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占据相同座位的两个不同形式的基因,是由突变造成的许多可能的状态之一。

3、分离律的实质:杂交种的体细胞在形成性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产生两种不同类型、数目相等的配子。

4、分离假说验证方法:①测交法②自交法③花粉测定法5、分离律实现的条件:1 二倍体,性状区分明显,显性作用完全2 减数分裂正常,配子的生活力相等3 配子形成合子机率均等4 合子发育正常5 分析的群体足够大1.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1.完全显性:表现亲本之一性状2.不完全显性:不同于任何一个亲本3.超显性:表现型超过亲本4.并显性(共显性):AB血型5.镶嵌显性:同时表现父、母本的性状6.致死基因:白化基因复等位基因:在群体中占据某同源染色体同一座位的两个以上的、决定同一性状的基因。

2.非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1、互补作用(分离比为9:7)2、加性基因(分离比为9:6:1)3、重复基因(分离比为15:1)4、显性上位基因(分离比为12:3:1)5、隐性上位基因(分离比为9:3:4)6、抑制基因第四章连锁遗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常常有联系在一起遗传的倾向,即为连锁遗传。

交换率/连锁率:产生新组合的配子数的百分数来表示。

连锁群: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全部基因组成一个连锁群。

染色体图:依据基因之间的交换值(或重组值)确定连锁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绘制出来的简单线性示意图。

交换:减数分裂前期,尤其是双线期,配对中的同源染色体在非姐妹染色单体间某些位点出现交叉缠绕的现象,即是同源染色单体间相对应的片段发生交换的地方。

4、有一杂交试验获得如下结果:AaBb×aabb↓Aabb aaBb AaBb aabb42% 42% 8% 8%问:a. 发生交换和没发生交换的配子是哪些?b. 两基因间的遗传距离是多少?c. 在这两基因区段内减数分裂前期I非姊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的孢母细胞百分率是多少?答;a. 发生交换的配子是AB和ab,未发生交换的配子为Ab和aB;b. 两基因间的遗传距离为16个图距单位;c. 减数分裂前期Ⅰ非姊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换的百分率为32%。

5、番茄测交结果如下;+ + s 348O p + 306+ + + 730 p s 63+ p s 96O + + 110+ p + 2O + s 2(1)这3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顺序如何(2)2个纯合亲本的基因型是什么?(3)这3个基因间的距离是多少?(4)符合体系是多少?第五章数量性状遗传学1、质量性状:具有明显的界限,没有中间类型,表现为不连续变异的性状。

2、数量性状:相对性状间不易区别明显,在性状的表现程度上有一系列中间过渡类型,呈现连续变异的性状。

3、显性学说:认为杂种优势是由于双亲的显性基因集中在杂种中所引起的互补的作用。

其缺点在于没有指出非等为基因的相互作用。

4、超显性学说:认为杂种优势来源于双亲基因型的异质结合所引起的基因间的互作。

认为等位基因间没有显隐性关系。

3遗传力(heretabitity)用H 表示,就是遗传方差在总的表型方差中所占的比例。

4杂种优势:指两个遗传组成上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第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上比其双亲优越的现象。

二、数量性状的基本特征1.杂种后代的数量性状表现连续分布。

2.杂种后代的数量性状对环境条件反应敏感。

3.杂种后代数量性状的表现也受遗传的影响。

4.数量性状研究的对象是群体,对于个体而言难以确定。

5.除了上述特征外,还表现其他一些情况:若干性状表现趋中变异;有超亲类型出现;有些经济性状表现退化现象三、数量性状的遗传学分析每个数量性状是由许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每个基因的单独作用较小,与环境影响造成的表型差异差不多大小,因此,各种基因型所表现的差异就成为连续的数量了 四、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填空或判断) 1. F1的平均值介于两亲本之间。

2. F2平均值与F1的平均值接近。

3. F2的变异幅度比F1的变异幅度更大,且F2的极端类型与亲本的变异接近。

五、多基因假说的要点(解释多基因假说) 1. 数量性状的遗传受一系列基因所支配。

2. 这些基因对表现型的影响是微小的,相互独立的,但以积累的方式发生作用。

3. 等位基因之间的缺乏显隐性关系,但它们也按照基本的遗传规律,有分离和重组,连锁和交换。

4.对环境条件敏感六、遗传率在育种上的应用规律(判断)⏹ 1)不易受环境影响的性状的遗传率比较高,易受环境影响的性状则较低; ⏹ 2)变异系数小的性状的遗传率高,变异系数大的则较低; ⏹ 3)质量性状一般比数量性状有较高的遗传率;⏹ 4)性状差距大的两个亲本的杂种后代一般表现较高的遗传率;⏹ 5)遗传率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对自花授粉植物来说,它因杂种世代推移而有逐渐升高的趋势。

(课后题目)5假定大丽花基因型AABBCC 和aabbcc 的两个自交系花朵,直径分别为18cm 和12cm ,这3对等位基因都是独立遗传的,均以加性效应方式决定花径,试问: 1)二者杂交一代的花径是多少? (180+120/2=150cm )2)在F 二代群体中有哪些基因型表现为花径值15cm? 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 3)如果F 一代自交5代,基因型为AAbbcc 的个体占多少比例? 11.3%第六章、细胞质遗传%100⨯+==E G G P G V V V V V H不规则彩斑出现的原因:1.质体(叶绿体)的分离和确实如:天竺葵属,紫茉莉属,和月见草属2.易变基因的体细胞突变如翠雀属,金鱼草属和烟草属3.位置效应即一个基因被易位到一个接近易染色质的位置,如月见草属和玉米。

4.各种类型的染色体畸变1)涉及染色体环和桥的畸变2)黏性染色太3)染色体和染色体片段的缺失5.内层组织从嵌合体上分化出来如天竺葵,常春藤属和冬青属6.病毒感染如郁金香属和忍冬青不规则的彩斑可以大致地分为区分彩斑和混杂彩斑。

彩斑:是植物病毒病的症状,即本为相同颜色的组织,但看起来却由两种以上的不同的部分颜色组成,这种不同的颜色现象即为彩斑。

染色结构类型:倒位,重复,缺失,易位嵌合体的遗传:1.区分嵌合体植物个体的一边为一种植物的组织,而另一边则为另一种植物的组织,两种组织所占的比例可大可小,两种植物的性状同时出现在一个个体上,嫁接最初造成的嵌合体多属于这一类型。

2.周缘嵌合体整个植株的茎,叶,花,果实等器官组织,其最外一层或几层细胞为一种植物的组织,而其里面则为另一个种的组织。

3.周缘区分嵌合体植物体外表一层或几层细胞的一部分细胞为一种植物,其余大部分为另一种植物。

这种类型较小,也很不稳定。

第七章染色体组:一个染色体组是指二倍体生物体配子中所包含的全部染色体。

异源多倍体:指体细胞中包含2至3种不同来源的染色体组,即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来自不同物种。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组DNA分子发生的突然的可遗传的变异现象。

复等位基因:等位基因多于2个以上的称为复等位基因。

染色体结构的改变情况:缺失、重复、到位、易位杂合倒位在遗传上表现特殊的行为:1、倒位杂合体部分不育2、改变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3、物种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可导致新物种产生非整倍体的表达方式:单体(2n-1)缺体(2n-2)双单体(2n-1-1)双三体(2n+1+1)突变的概念及类型:(结合P140-141)遗传性状飞跃式的间断的变异现象称为变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