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日韩新国家宽带战略详解

英美日韩新国家宽带战略详解
英美日韩新国家宽带战略详解

英美日韩新国家宽带战略详解

韩国

宽带战略目标

韩国的宽带网络建设始于2004年的“u-Korea”战略。2004年韩国政府提出了为期6年的BCN(Broadband Convergence Network)计划。该计划将投入8.04亿美元建设遍及全国的宽带化用户网络,通信、广播和因特网融合的传输网以及基于BCN的融合业务。有线用户网计划通过FTTH、LAN、VDSL、HFC DOCSIS等,实现50~100 Mbps的带宽,无线网计划通过HSDPA和WiBro提供平均1Mbps的带宽。

2009年2月,韩国通信委员会宣布了UBcN计划。韩国政府和业界计划在2012年前共投资34万亿韩元(约合2.57亿美元),在全国建成速度为此前10倍的光缆网络、无线宽带融合的网络(UBcN)。该网络建成后,有线网的最高传输速率将达1Gbps,无线网平均传输速率将达10Mbps。

政府扶持手段

在BCN计划实施中,2006年政府就宣布向FTTH、光纤LAN、FHC投资26.6万亿韩元。

为实施UBcN计划,韩国政府宣布中央政府将投资1.3万亿韩元,余下的由私营运营商提供。

此外,为了向农村地区建设宽带网络,政府曾经向KT(韩国电信)提供了7700万美元的低息贷款。

实施效果

在政府的战略规划引导下,业界的积极投入使韩国的宽带网络和宽带服务提升非常迅速。目前韩国的宽带用户数已经突破了1781万,宽带家庭普及率超过91%,位居全球前10位;宽带人口普及率36%。根据Akamai 2011年第三季度对全球各国平均上网速率的测试,韩国网络平均连接速率为16.7Mbps,年增长率18%;韩国峰值连接速率为46.8Mbps,比去年提升19%。中国峰值连接速率5.5Mbps,年增长49%,平均连接速率1.4 Mbps,比去年提升43%。

美国

宽带战略目标

美国在国家宽带计划中提出的宽带速率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至少1亿美国家庭将拥有可承受的100Mbps实际下载速率以及50Mbps 实际上传速率。美国的每个社区都应当享有至少1Gbps的可承受宽带服务,包括学校、医院、政府等。

当前宽带战略的重点是:

无线宽带基础设施建设和创新;加快推进宽带普遍服务和宽带应用(如健康、教育方面的应用);促进竞争和最大限度地维护消费者权益;加强公共安全宽带网络建设。

政府扶持手段

——财政支持

美国政府对宽带的财政支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美国在《2009年美国复兴与再投资法》中设立的72亿美元的宽带发展基金,另一部分是每年征集的普遍服务基金。

美国72亿美元的宽带刺激计划中的NTIA(国家电信和信息管理局)的BTOP(宽带技术机遇项目)宽带项目,已投资40亿美元用于233个BTOP计划。其中,网络基础设施:

35亿美元用于123个工程,建设宽带网络;3.8亿美元用于部署安全的公共无线宽带网络。公共计算机中心:2亿美元用于66个公共计算机中心(PCC)。推进宽带应用:2.5亿美元用于44个工程。

去年10月,美国创立了一个年度预算高达45亿美元的新的“连接美国基金”,将使超过700万居住在乡村地区的美国人享受到高速宽带接入。

——绘制宽带地图

美国国家电信和信息管理局在“国家宽带数据和发展基金计划”下完成了国家宽带地图的绘制。NTIA负责拨付款项,以资助遍布全国的56个州政府(含5个特别行政区)或其指定的代理机构搜集、验证各州的宽带服务数据。NTIA为宽带地图计划预留了2.3亿美元左右的资金。

——扶持宽带应用,增强宽带普遍服务

E-rate项目是美国针对学校、图书馆的普遍服务项目。按照宽带计划的建议,FCC需要更新和提升E-rate项目,目前美国97%的学校和几乎所有的公共图书馆都有基本的互联网接入,但速率慢。FCC最新通过的E-rate政策包括:高速光纤-对学校的光纤接入进行资金支持,学校可以选择多种方式得到光纤接入,包括通过现有的地区和本地网,或利用当地未使用的光纤线路进行的高速接入。学校热点-学校可以建设热点,向周边社区提供互联网接入,以方便学生回家使用,并带动周边发展。学习随身行-FCC试点把上网本、平板电脑等无线终端用于课堂的内外,使学生不用在固定的地点进行学习。

实施效果

宽带计划公布一年后,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公布,宽带计划中有83%的工作已经完成。

在宽带战略的引导下,美国加快了网络部署步伐。Google已经在堪萨斯城提供1Gbps 的超高速光纤业务,有线电视网络公司Comcast开始推50Mbps、100Mbps的业务,而以Verizon为代表的电信运营商已经把FTTH/FTTP的速率从100Mbps提速到150Mbps。与此同时,政府资助的E-Rate等项目也在促进宽带的广泛使用。2011年第三季度末美国的宽带用户数已达9000多万,较2008年年底增长了19.4%;平均网速达6.1Mbps,年度增长23%。

新加坡

宽带战略目标

2009年4月,新加坡宣布一年内启用全国宽带网。2010年8月31日,新加坡下一代全国宽带网络启用。该网是一张全国性的超高速光纤到户网络,最高速率可达1Gbps。

政府扶持手段

建网:政府财政全力支持

新加坡政府认为,新一代全国宽带网的最大作用是要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服务。为此,该网络应为下游运营商提供非歧视性的、有效的、开放的接入。新一代全国宽带网络包括了三大相互分离的产业层:

1.无源基础设施的建筑商(NetCo)负责被动式基础设施(例如暗光纤和光纤管道)的设计、建设和运营。OpenNet于2008年9月26日被指定为无源基础设施的建筑商。

2.有源设备的运营产业层(OpCo)提供基于主动式基础设施(包括转换器和传输设备)的网络批发服务。和心公司(隶属竞争性运营商星和公司)2009年4月3日被指定为有源设备的运营商,与OpenNet共同推进宽带网。

3.零售服务提供商产业层(RSP)将服务售予终端用户和产业。

新加坡规定,在基础设施层、运营产业层分别实行搭建和运营的分离,以保持零售产业层的活力和竞争,使终端用户受益。新加坡将为基础设施层的网络推进提供7.5亿新币资金,为运营产业层主动式基础设施的部署提供2.5亿新币资金。和心初期投资为1亿新加坡元,未来25年的投资总额约为10亿新加坡元。

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IDA)规定,宽带网络配套的批发价在网络启用的最初两年中只能跟着原料价下调,5年内不能上调。

普及:政府助力提升民众对光纤的认知

新加坡政府认为,扶持宽带发展不仅是建网,还要和运营商紧密合作,让用户了解并接受光纤网络业务。

IDA称,考虑到这一全国性网络部署的规模和特性,告知和教育终端用户关于全国宽带网本身和它能带来的益处尤为重要,IDA与网络参建方及基层组织合作,通过广泛的平台(直邮/通知、深入社区的活动、公众教育宣传以及IDA资讯通信体验中心等)增强民众对新一代全国宽带网络的认识。

自2009年8月中旬起,新加坡居民陆续收到OpenNet的告知信,告知他们有关通信光纤的安装事宜及首次安装光纤管线的相关费用。用户可在一定的期限内回复是否同意安装。如果同意,OpenNet公司将免去接入民居的首段15米光纤的安装费用,如果过了期限后再申请铺设光纤,那么则需要付费。现在,随着越来越多的家庭积极回应免费光纤安装邀请,越来越多的大楼所有者也积极配合光纤网络的安装。

针对非住宅建筑,IDA最近推出了光纤就绪标记活动,以帮助公众了解哪些楼宇已铺设了光纤。针对住宅,IDA也推出了“光纤网络用户最多的住宅区的竞赛”。同时,资讯通信体验嘉年华也将在3月初推出。

应用:让宽带网为国家发展服务

IDA还制订了一个推动实施和应用的宏观策略,有效促进了对新一代全国宽带网络服务的需求。该策略旨在通过新光纤网络的植入,实现有效的服务推广,使光纤网络的经济和社会效应达到最大。此策略的一个重要指导原则是确保公共、私人及公众部门的直接参与,从而获得广泛、独特的实施方案。

为了促进服务方式的简化和新服务的应用,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将促进建立新一代创新中心,为创新性服务的构思和测试提供便利。此外,还将确立新一代服务创新计划,加快具有重要性和影响力的新一代服务的推广进程。

IDA指出,新一代全国宽带网络具备开放式接入、超高网速和合理价格等特点。目前,新加坡已有6家服务提供商为企业与家庭用户提供超过30种光纤宽带网络接入服务方案。为进一步提升宽带业务质量,新加坡近日发布《宽带网速透明度条例》,自2012年4月1日起,所有固线和移动宽带网服务提供商需公布用户下载数据时较常见的速度。宽带网服务提供商需要每隔3个月更新速度数据,让用户在其网站或广告刊物上找到相关的信息。

实施效果

今年年初,新加坡新一代全国宽带网络迎来了第10万名用户。这意味着该国新一代宽带网在启用仅17个月后就已经达到了8.7%的家庭普及率。按计划,新一代全国宽带网今年年中将覆盖95%的家庭和商业建筑。截至去年年底,已实现了83%的覆盖率,并已有超过1.9万栋商业建筑和办公楼完成光纤电缆的铺设。

英国

宽带战略目标

在《数字英国》中提出了以下两个宽带领域的发展目标:

到2015年,保证英国人可享有至少2Mbps 的基本宽带网络。

在提供基本宽带网络的同时,铺设下一代高速光纤网络。

政府扶持手段

——对宽带速率进行规范

2011年9月英国广告实践委员会(CAP)和广播广告实践委员会(BCAP)对运营商宽

带广告速率提出规范导则,规定只有在10%的用户达到广告速率中的“up to”速率后,运营商才可以使用“up to”这个词。CAP与BCAP的规则将于2012年4月生效。

另外,Ofcom承诺要确保消费者可以得到有关速率的清楚信息,在其“宽带速率自愿守则”中,要求ISP向将签署宽带业务的用户告知他们可能获得的最大速率。Ofcom对该守则和业界使用的宽带速率进行了定义,这些速率包括:标称或广告速率、接入线速率、实际吞吐(或下载)速率、平均吞吐(或下载)速率。ISP还被要求向用户解释影响用户速率体验的因素,如用户线自身情况、ISP网络容量、共享网络的用户数、ISP业务量管控政策、每天各个时刻用户在线数量及接入到特定网站的数量等。

——定期发布宽带地图

为使英国绝大部分家庭用户能够享受到超宽带的服务,Ofcom于2011年7月开通宽带地图,地图中显示各地区宽带接入能力,帮助政府和地方当局更好地分配宽带扶持资金。

——否决宽带税,增加政府资金投入

英国政府在2009年提出宽带战略《数字英国》时,并没有打算从政府预算中支出扶持资金用于宽带建设。于是,政府提议向每个固定电话收取每年6英镑的额外费,即宽带税。但2010年新一届政府上任后,否决了以收取宽带税获得宽带建设资金的提议。2010年,英国政府决定投资10亿英镑用于边远地区的宽带接入网络建设。这一投资将会让英国的超级宽带普及率达到90%以上。2011年3月,实际投入5000万英镑,用于乡村宽带网络建设的资金已经基本分配到各地区,每个地区获得了500万~1000万英镑的资金。2011年11月30日,英国政府宣布拨款1亿英镑用于10座城市的“超高速固定和移动宽带网络”建设。在税收方面,英国三分之二地区的高速宽带网业务首年免税。另外,英国还会出资4.8亿美元为低收入家庭提供宽带补贴。

实施效果

宽带战略的发布极大带动了宽带基础设施建设。宽带速率有明显提升。使用高速率业务的用户比例迅速提升。2009年4月,宽带战略发布前仅有8%的家庭宽带用户使用的宽带接入服务宣称速率能达到10Mbit/s以上。在宽带战略发布一年多时间后,即2010年11月,这一比例迅速上升到42%。2011年这一比例仍在以较快速度提升,2011年5月上升到47%,2011年11月上升到58%。

自2009年6月英国宽带战略实施以来,有效带动了宽带接入用户的增长。2010年宽带接入用户新增量与2009年相比有明显上升,2010年新增125万户,比2009年新增量多出28万户。预计,2011年英国宽带接入用户仍能保持110万以上的新增量。

日本

宽带战略目标

2001年日本提出e-Japan战略,制定了“可高速上网家庭3000万户,可超高速上网家庭1000万户”的目标。e-Japan战略到2003年提前实现。日本总务省2004年6月通过了u-Japan“下一代宽带发展战略2010”构想,目标是在2010年前建立一个“100%国民利用高速及超高速网络连网的社会”,2010年日本90%的家庭都可接入超高速(传输速率为30Mb/s)网络。

当基础设施几近完备、用户使用量大大提升后,日本2009年7月推出了助力公共部门的“i-Japan战略2015”,与以往的信息化战略强调数字化技术的研发、过多侧重于技术方面不同,“i-Japan”着眼于应用数字化技术打造普遍为国民所接受的数字化社会。“i-Japan”战略分为三个目标:

——聚焦与政府、学校和医院的信息化应用推广,电子政府和电子自治体、医疗保健、教育与人才。

——激发产业与区域活力、培育新兴产业,制定提高ASP(应用服务提供商)能力与普及SaaS(软件即服务)的各种指导性政策,促进中小企业的业务发展,强化现有产业的竞争力,促进信息产业的变革,推广绿色IT与智能道路交通系统,为开创新的创意市场提供条件。

——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将超高速宽带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即固定宽带速率达到Gb级、移动宽带速率为100Mb级。2015年光纤接入到所有家庭。

政府扶持手段

2008年~2009年“U-Japan“实施期间,日本政府在智能交通系统、改进ICT网络设施、培训、农村宽带建设上投资371亿日元。

日本政府向宽带接入运营商提供税收优惠,包括企业的税收赎回以及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及摊销税收优惠,提供宽带接入上的债务担保和低利率融资。

实施效果

目前,日本宽带人口已超过3581万,家庭普及率达72%,人口普及率达27%。根据Akamai 2011年第三季度的测试,日本网络平均连接速率为8.9Mbps,年增长率超过10%,峰值连接速率32.9 Mbps,比去年提升7.3%。

链接:

国际电联呼吁削减ICT赋税

本报讯国际电信联盟(ITU)秘书长哈玛德·图埃日前敦促各国政府削减或是取消阻碍移动行业未来发展的ICT(信息通信技术)设备和业务的沉重税赋。

图埃对各国政府向ICT商品和业务征收不公平的税费、从蒸蒸日上的技术行业图利的做法提出了警告。“越来越多的税收管理部门认识到ICT业务可刺激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因此有别于其他业务,看到这一点很令人鼓舞。承诺遵循最佳ICT监管做法的各国政府正在降低或甚至完全取消一些针对具体行业的税费。国际电联乐于见到各国政府在此方面紧随其后。”他如此表示。

2017年中国信息安全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2017年中国信息安全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以及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监管体制 信息安全行业主要受信息产业及安全主管部门的监管,具体如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信息安全行业,受到信息安全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管理。行业的主要法律法规如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行业主要发展政策

行业主要发展政策如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二)信息安全行业概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1、信息安全的定义

信息安全是指对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系统中的数据及依托其开展的业务进行保护,使得它们不会由于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未经授权的访问、泄露、破坏、修改、审阅、检查、记录或销毁,保证信息系统连续可靠地正常运行。信息安全具有真实性、机密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可用性、可核查性和可控性七个主要属性: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信息安全行业的技术、产品和服务 (1)信息安全技术 为了实现信息安全的七个核心属性,需要从信息系统的物理安全、运行安全、数据安全、内容安全、信息内容对抗等五个方面进行安全建设与安全防范。因而,目前信息安全的主流技术包括信息系统自身的安全技术(物理安全和运行安全技术)、信息自身的安全技术(数据安全与内容安全技术)、信息利用的安全技术(信息对抗技术),具体如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信息安全产品 信息安全产品按照功能分类主要包括:防火墙产品、入侵检测与入侵防御产品、统一威胁管理产品、身份管理类产品、加密类产品、电子签名类产品、安全审计类产品以及终端安全管理产品等。主要产品的情况如下:

2019年 《网络安全建设与网络社会治理 》试题答案

我国互联网产业正在规模迅速壮大,全球互联网企业市值前20强,我国企业占(C)家。 (A) 15 (B) 2 (C) 8 (D) 4 2013年增设的7个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不包括(C)。 (A) 成都 (B) 郑州 (C) 贵阳贵安 (D) 重庆 我国要构建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完善统一的绿色安全数据中心标准体系、互联互通的分布式网络存储支撑体系、资源共享的(D)体系。 (A) 网络安全保障 (B) 网络空间智能化 (C) 网络空间一体化 (D) 灾备应急响应 保障国家网络安全需要从广义层面发展网络安全产业、创新网络安全保障,要发挥(C)网络安全基础性作用。 (A) 国家 (B) 政府 (C) 大型互联网企业 (D) 主管部门 惠普、戴尔、IBM、思科四大美国公司服务器产量占据全球服务器市场份额(C)以上。 (A) 20% (B) 90% (C) 70% (D) 99% 属于5G技术方案验证内容的有(B)。 (A) 大规模天线测试 (B) 5G新空口的无线技术测试 (C) 开展预商用设备的单站测试 (D) 新型多址测试 连续广义覆盖场景主要挑战在于,能够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B)的用户体验。 (A) 50Mbps以上 (B) 100Mbps以上 (C) 5OOMbps以上 (D) 1Gbps以上 1. 本讲认为,(B)要在人才流动上打破体制界限,让人才能够在政府、企业、智库间实现有序顺畅流动。 (A) 加强全民网络安全意识与技能培养 (B) 完善网络安全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 (C) 加强网络安全教材建设 (D) 加快网络安全学科专业和院系建设 我国5G试验将分(A)步走。

网络安全市场现状及策略分析

网络安全市场现状及厂商策略分析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安全已成为日益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重要问题;与此同时,网络安全技术水平也在与病毒、黑客等的较量中不断得到提高。目前,国内的政府上网工程、企业信息化工程以及各行业信息化建设步伐日益加快,这就对网络安全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单一的安全产品和技术,已越来越无法满足行业和企业用户保障网络安全的需要,为用户提供网络安全整体解决方案,已成为各安全产品生产厂商占据市场并取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企业从单一网络安全产品向网络安全整体解决方案的转型,已经成为网络安全产品市场发展初步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网络安全解决方案的特点 从总体上看,网络安全涉及到网络系统的多个层次和多个方面,同时,它也是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因此,网络安全实际上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既涉及对外部攻击的有效防范,又包括制定完善的内部安全保障制度;既涉及防病毒攻击,又涵盖实时检测、防黑客攻击等内容。因此,网络安全解决方案不应仅仅提供对于某种安全隐患的防范能力,而是应涵盖对于各种可能造成网络安全问题隐患的整体防范能力;同时,它还应该是一种动态的解决方案,能够随着网络安全需求的增加而不断改进和完善。 根据2000年12月和2001年6月,CCID赛迪顾问对国内网络安全厂商产品线的抽样调查,在国内生产和销售网络安全产品的厂商中,提出各种网络安全解决方案的已由17.4%增加到了32.6%(图1),这个数字目前仍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从目前网络安全厂商所提供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来看,现有解决方案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 解决方案的整体性。现有解决方案基本上融合了防杀毒、防火墙、信息加密、安全认证以及入侵检测和网络安全评估等全线安全产品和服务,在此基础上,有些厂商,如冠群联想和中科网威,还分别加入了自己开发的数据恢复功能。 2. 主要构建于企业自身的核心产品和技术。为了突出自身产品的价值和地

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通用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 析(通用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通用版)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逐渐凸显出来,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明确网络安全概念,提高网络安全性,成为了网络发展的重要内容。从目前网络发展来看,网络安全对于互联网用户具有重要意义,用户在网络上进行的信息传输、数据管理、银行支付等行为,如果不能有效保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不但会制约互联网的发展,也会给用户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必须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应从网络安全实际出发,认真分析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提高网络安全性。 关键词:网络安全;互联网发展;问题及对策 一、前言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取得了积极

进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多个领域的重要辅助手段,对提高工作效率和改变生活方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网络个人信息的增多,以及人们对网络的依赖,网络安全问题成为了制约网络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网络安全问题还对用户的信息及财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和威胁。为此,我们应对网络安全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应从网络安全现存问题入手,分析问题的成因,制定具体的应对策略,保证网络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提高网络安全性,为用户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 二、网络安全的概念分析 网络安全从本质上来讲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就是指网络系统中流动和保存的数据,不受到偶然的或者恶意的破坏、泄露、更改。系统连续正常的工作,网络服务不中断。从广义上来说,凡是涉及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所要研究的领域。从本质上来讲,网络安全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

未来美军网络安全技术发展路线图

未来美军网络安全技术发展路线图 [知远导读] 如其它4个作战域一样,网络空间领域同样需要强大的技术基础做后盾。斯蒂芬?E?金博士(Steven E. King, Ph.D)所领导的网络优先事项指导委员会(Cyber Priorities Steering Council)在2012年11月26日,为美国开展网络攻防技术研究制定了科学技术路线图。 美国是一个信息化程度非常高的国家,可以说,网络已经嵌入了美国社会的每一个细胞。正如2007年到2008年发生的针对格鲁吉亚、爱沙尼亚的网络攻击事件证明的一样,一个信息化程度越高的国家,对网络攻击活动越脆弱。 美国的经济发展已经离不开网络了。网络空间本身就是美国经济的一个关键领域。它已成为创业、技术进步、言论自由传播和新型社会网络的新型孵化器,推动着美国经济的发展。另外,美国的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和有效运作也需要网络空间的安全、稳定、可信得到有力的保障。 美国政府认为网络空间具有高度的战略价值——经济上和军事上的。美国政府下了坚定的决心,分配了充足的人力物力,重塑全球网络空间。美国政府积极采取行动,制定网络空间的“游戏规则”,获取网络空间的主动权。正如美国2010年《四年防务评估》指出:“尽管网络空间是一个人造领域,但它目前已和陆地、海洋、天空和太空等自然领域一样,成为国防部的活动领域。” 美国网络司令部的作战部主任布雷特?T?威廉姆斯空军少将在2013年2月22日举行的第四届网络安全会议上所指出,网络司令部正在利用互联网执行它的任务,要把网络空间看成一个独立的行动领域,进行组织、训练与装备,这样美国国防部可以利用网络空间的潜能。他说,“我们面临的挑战是,互联网不是为军事指挥和控制而设计,但我们已经让它适应了做这样的事。” 尽管如此,负责采办、技术与后勤的国防部副长办公室所领导的网络优先事项指导委员会(Cyber Priorities Steering Council)指出,在网络安全方面还远远不够。由于动能任务和网络任务严重依赖于网络,而国防部的基础设施不是建立在一个包罗万象的、静止不变的边界基础之上的,这就使得国防部的网络基础设施存在着严重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如图1所示。

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PDF.pdf

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 思想·创新·增长 近几年德国创新领域有着较大的发展。2005-2008年间德国企业研发投资增加了19%;2008年研发人员的数量比2004年增加近12%;2008年德国研发总体支出占GDP的比重为2.7%,成为东、西德重新统一以来最高的年份;2009年德国工商总会创新报告表明,至2008年底,约30%企业将自己的创新归功于联邦的研发和创新政策。 而今,鉴于金融危机的重创、国际竞争加剧和全球挑战日益严峻,德国政府决议,进一步发展高技术战略,使德国成为解决全球挑战的先行者,不仅有助于改善人民生活,更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潜力。 2010年7月,德国联邦政府正式通过了《思想·创新·增长——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这是继2006年德国第一个高技术战略国家总体规划之后,对德国未来新发展的探求。新战略指出,德国面临着几十年来最严峻的经济与金融政策挑战,解决之道在于依靠研究、新技术、扩大创新,目标明确地去激发德国在科学和经济上的巨大潜力。为此,联邦和各州政府一致认为:至2015年,用于教育和科研投入占GDP比重增至10%。而经济—科学研究联盟将始终伴随高技术战略的实施过程。新战略还提出以5大需求领域开辟未来新市场,并重点推出11项“未来规划”,积极营造友好创新环境。 五大领域 为应对未来挑战,德国新战略聚焦在五大领域:气候/能源、健康/营养、交通、安全和通讯,并在这五大领域提出各自行动计划和措施。新战略希望通过这五大领域开辟未来的新市场,提高关键技术并改善创新相关条件,最终促进进步。 (一)气候/能源 新战略提出应当扩大知识基础,有针对性地运用气候保护技术和调整措施,来改进政治、科技、经济和社会行动方案。联邦政府将深化政府同工业和金融之间的合作,依靠创新,倡导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效,有针对性地运用气候保护技术和调整措施,同时扩大国际合作。具体行动详见表1。

浅谈中国国家信息安全战略

浅谈中国国家信息安全战略 关键词:信息安全国际信息安全威胁中国信息安全战略 摘要: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国家的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建设环境,需要国家安全保障。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隐形的国际斗争的工具,某种程度上来说,鼠标、键盘和子弹、炸弹一样危险。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独立的基本要素,也影响着政治、军事、经济等其他要素。对于中国而言,必须广泛吸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完善信息安全战略,健全信息安全体制,保障国家信息安全。 一、信息安全简述 (一)、什么是信息安全 从一个主权国家的角度来讲,信息安全属于非传统安全范畴。非传统安全是指除军事、政治和外交冲突以外的其他对主权国家及人类整体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的因素。1信息安全,意为保护信息及信息系统免受未经授权的进入、使用、披露、破坏、修改、检视、记录及销毁。2 (二)、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诞生为信息战提供的巨大技术支持,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隐形的国际斗争的工具。某种程度上来说,轻轻敲击一下键盘和发射一枚炸弹危险程度不相上下。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本要素,举足轻重地影响着政治、军事、经济等其他要素。 二、国际信息安全现状分析 (一)、信息安全威胁事件回顾 1.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偷偷把一套带有病毒的同类芯片换装到伊拉克从法国购买了一种用于防空系统的新型电脑打印机里。当美国领导的多国部队发动“沙漠风暴”行动,空袭伊拉克时,美军用无线遥控装置激活了隐藏的病毒,致使伊拉克的防空系统陷入了瘫痪。 1夏超然,2008年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新挑战与国家安全战略的应对之策,《理论观察》2009年第1期 2资料来源:“信息安全”维基百科https://www.360docs.net/doc/5717780538.html,/wiki

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标准版)

Enhance the initiative and predictability of work safety, take precautions, and comprehensively solve the problems of work safety.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标准版)

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标准版)导语: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统筹规划,增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做到未雨绸缪,综合解决安全生产问题。文档可用作电子存档或实体印刷,使用时请详细阅读条款。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逐渐凸显出来,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明确网络安全概念,提高网络安全性,成为了网络发展的重要内容。从目前网络发展来看,网络安全对于互联网用户具有重要意义,用户在网络上进行的信息传输、数据管理、银行支付等行为,如果不能有效保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不但会制约互联网的发展,也会给用户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必须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应从网络安全实际出发,认真分析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提高网络安全性。 关键词:网络安全;互联网发展;问题及对策 一、前言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取得了积极进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多个领域的重要辅助手段,对提高工作效率和改变生活方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网络个人信息的增多,以

中国信息安全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年中国信息安全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作者:————————————————————————————————日期:

2017年中国信息安全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以及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监管体制 信息安全行业主要受信息产业及安全主管部门的监管,具体如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信息安全行业,受到信息安全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管理。行业的主要法律法规如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行业主要发展政策 行业主要发展政策如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二)信息安全行业概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1、信息安全的定义

信息安全是指对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系统中的数据及依托其开展的业务进行保护,使得它们不会由于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未经授权的访问、泄露、破坏、修改、审阅、检查、记录或销毁,保证信息系统连续可靠地正常运行。信息安全具有真实性、机密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可用性、可核查性和可控性七个主要属性: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信息安全行业的技术、产品和服务 (1)信息安全技术 为了实现信息安全的七个核心属性,需要从信息系统的物理安全、运行安全、数据安全、内容安全、信息内容对抗等五个方面进行安全建设与安全防范。因而,目前信息安全的主流技术包括信息系统自身的安全技术(物理安全和运行安全技术)、信息自身的安全技术(数据安全与内容安全技术)、信息利用的安全技术(信息对抗技术),具体如下:

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逐渐凸显出来,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明确网络安全概念,提高网络安全性,成为了网络发展的重要内容。从目前网络发展来看,网络安全对于互联网用户具有重要意义,用户在网络上进行的信息传输、数据管理、银行支付等行为,如果不能有效保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不但会制约互联网的发展,也会给用户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必须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应从网络安全实际出发,认真分析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提高网络安全性。 关键词:网络安全;互联网发展;问题及对策 一、前言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取得了积极进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多个领域的重要辅助手段,对提高工作效率和改变生活方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网络个人信息的增多,以及人们对网络的依赖,网络安全问题成为了制约网络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网络安全问题还对用户的信息及财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和威胁。为此,我们应对网络安全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应从网络安全现存问题入手,分析问题的成因,制定具体的应对策略,保证网络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提高网络安全性,为用户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 二、网络安全的概念分析 网络安全从本质上来讲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就是指网络系统中流动和保存的数据,不受到偶然的或者恶意的破坏、泄露、更改。系统连续正常的工作,网络服务不中断。从广义上来说,凡是涉及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所要研究的领域。从本质上来讲,网络安全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广义来说凡是涉及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所要研究的领域。 三、网络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从目前网络安全所暴露出的问题来看,重要包括两个大的方面,即自然因素引起的网络安全问题和人为因素引起的网络安全问题,以下我们着重分析这两种网络安全问题。 1、自然因素及偶发因素引起的网络安全问题 计算机系统硬件和通讯设施极易遭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如:各种自然灾害(如地震、泥石流、水灾、风暴、建筑物破坏等)对计算机网络构成威胁。还有一些偶发性因素,如电源故障、设备的机能失常、软件开发过程中留下的某些漏洞等,也对计算机网络构成严重威胁。此外管理不好、规章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水平较低、操作失误、渎职行为等都会对网络安全造成威胁。 2、人为因素引起的网络安全问题 从计算机网络的实际使用来看,人为因素引起的网络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应用中的不安全问题

透视美国《国家网络安全综合计划(CNCI)》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透视美国《国家网络安全综合计划(CNCI)》 作者:张文贵, 彭博, 潘卓 作者单位: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北京,100084 刊名: 计算机安全 英文刊名:NETWORK AND COMPUTER SECURITY 年,卷(期):2010(11) 参考文献(20条) 1.TIC-ImplementationPlanningGuidance.pdf 2.dhs021910.pdf 3.privacy_pia_eisntein.pdf 4.privacy_pia_nppd_initiative3exercise.pdf 5.privacy_pia_nppd_24x7.pdf 6.GAO-10-338 7.20090728_einstein_rpt.pdf 8.FOIAapp112409.pdf 9.pshs_hooper_research.pdf 10.120971.pdf 11.5108LiebemanCollinslettertochertoff.pdf 12.privacy_pia_nppd_einstein1michigan.pdf 13.R40836_09302009.pdf 14.2008.11.21_details_emerge_about_presidents_cyber_plan.pdf 15.2008_TIC_SOC_EvaluationReport.pdf 16.m08-05.pdf 17.m08-16.pdf 18.m08-27.pdf 19.m09-32.pdf https://www.360docs.net/doc/5717780538.html,CI-Cybersecurity pdf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5717780538.html,/Periodical_dzzwyjc201011024.aspx

网络安全关乎国家安全

网络安全关乎国家安全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曝光了神秘部门TAO(Office of Tailored Access Operations,定制接入行动办公室) ,该部门创建于1997年,是NSA下属的顶尖网络攻击部门,人员总数超过1000名,包括军事和民间“黑客”、情报分析师、目标定位专家、计算机软硬件设计师等。其任务是通过黑客手段,秘密入侵海外目标的计算机与通讯系统,破坏和窃取相关的数据情报。 “此前有报道称,TAO已成功侵入中国计算机与通讯系统达15年之久。而这事谁该出来受审?是远程行动中心(ROC)的人?电信网络技术部门(TNTB)的人?任务基础设施技术部门(MITB)的人?还是接入技术行动部门(ATOB)的人?哪个国家具有定位到他们的能力?美国司法部门却无视这些事实,在非法获得不明‘证据’情况下,却倒打一耙来锁定我方军事人员,其用心一目了然。” “美国互联网通过涡轮(TURBINE)计划已经发展到以自动化的手段向目标计算机注入间谍程序、数据收集的程度,从而极大地提高控制目标机的能力,可以大批量地控制他们所希望控制的目标。”方滨兴说。 “无论是硬件设备还是软件,美国都有技术进行攻击。针对鼠标、键盘、USB插头等,他们有专门的攻击手段,例如改造USB插头使得能够截获或插入信息的特种插头(水蝮蛇-I)的价格高达2万美元,唯有美国有这样的能力。只要你使用,电脑就相当于被对方控制。” “美国对包括中国、印度等数十个国家进行过攻击入侵。事实上,斯诺登事件之前,中国就发现了铁证如山的美国中央情报局针对我国境内数百个重要信息系统的实施攻击的事件,包括中国电信运营商企业。”日前,隐居俄罗斯的美国前中情局雇员斯诺登再度爆料,美国国家安全局入侵中国华为公司的服务器,不仅监听华为内部的电子邮件,在华为公司产品中植入漏洞,还涉嫌窃取华为设备相关软体的源代码。 “美国是互联网发源地、掌握为数众多的根服务器,可以说互联网的天下,就是美国的天下。美国作为电脑或网络空间的绝对霸主,历年来一直在非法监听全世界,窃取包括军事、商业等多领域机密。世界各国的域名都需要在美国进行解析,不用美国的根服务器,则无法让世界各地浏览网页,一旦用美国的根服务器,在安全方面就会受到美国的掣肘,这种担心并非杞人忧天。” 中国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公布的美国攻击中国网络的最新数据,今年3月19日至5月18日,2077个位于美国的木马或僵尸网络控制服务器,直接控制了我国境内约118万台主机。135台位于美国的主机承载了563个针对我国境内网站的钓鱼页面,造成网络欺诈侵害事件约1.4万次。2016个位于美国的IP对我国境内1754个网站植入后门,涉及后门攻击事件约5.7万次。以上数据不难说明,美国才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网络窃密者,也是中国网络的头号攻击国。 “我国政府所用电脑设备往往注明是政府采购,这对一些国际品牌供应商来说,是很好的攻击设备植入的目标,很容易被美国方面进行监控。甚至我国政府采购时,供货商还被要求注明最终用户是谁,这等于把我们的政府部门完全暴露在人家攻击之下。刚刚曝光的NSA 向思科路由器植入后门的照片说明,美国甚至可以跳过供货商直接在出口海关处做手脚。这说明我国政府采购尽管解决了资金节省问题,但却在安全方面带来了风险,给别人下手的机会。如果对方不知道购买者是谁,恐怕也就不会随意设置后门了,毕竟成本很高。” 世界互联网的空间秩序应如何维护?如何进行公正评判?方滨兴认为,联合国在这方面也束手无策。2012年国际电联(ITU)曾要求美国将“根服务器管理权”交出来,由国际社会来管理,但遭到美国的坚决反对。实际上,各国完全可以各自建自己的根服务器,负责为本国网民做解析。如果世界各国联合起来,尤其是那些被美国视为重点监控的国家都建设自

网络安全现状及对策分析

网络安全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本文以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为突破口,重点分析防范各种不利于计算机网络正常运行的措施,从不同角度全面了解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将不利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与有效运行。 Abstract: The impact of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a major factor as a breakthrough point, to guard against all kinds of analysis of the focus is notlunwen114 conducive to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computer network, from a different point of view to understand the full impact of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do a pretty good idea, will address the negative factors in the bud , To ensure the security of computer network management and effective operation. 关键词:网络系统安全权限加密 Key words: computer networks, security systems, network permissions, encryption 1、网络安全隐患分析 (1)网络系统在稳定性和可扩充性方面存在问题。由于设计的系统不规范、不合理以及缺乏安全性考虑,因而使其受到影响。 (2)网络硬件的配置不协调。一是文件服务器。它是网络的中枢,其运行稳定性、功能完善性直接影响网络系统的质量。网络应用的需求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设计和选型考虑欠周密,从而使网络功能发挥受阻,影响网络的可靠性、扩充性和升级换代。二是网卡用工作站选配不当导致网络不稳定。 (3)缺乏安全策略。许多站点在防火墙配置上无意识地扩大了访问权限,忽视了这些权限可能会被其他人员滥用。 (4)访问控制配置的复杂性,容易导致配置错误,从而给他人以可乘之机。 (5)管理制度不健全,网络管理、维护任其自然。 2、确保网络安全防范措施分析 2.1、网络系统结构设计合理与否是网络安全运行的关键 全面分析网络系统设计的每个环节是建立安全可靠的计算机网络工程的首要任务。应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下大气力抓好网络运行质量的设计方案。在总体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由于局域网采用的是以广播为技术基础的以太网,任

美国网络安全体系架构

美国网络安全体系架构 一、导语 网络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且综合的系统工程,涵盖了安全组织体系、安全技术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 美国作为拥有最复杂的信息网络的国家之一,平均每5年就会出新的网络概念、新的网络架构和新的网络建设计划。关于美国的网络安全体系架构是怎么样的?其如何贯穿在美国的网络安全计划中、落实到具体机构的?带着这些困惑,和笔者一起,揭秘美国的网络安全体系架构。 二、安全体系模型 开头,先聊聊安全体系模型。国家级的网络安全体系必然不是一蹴而就,要探究如此庞大的体系架构,还是要理论先行。 过去几十年,美国提出了多个网络安全体系模型和框架,比较经典的如PDRR模型、P2DR模型、IATF框架和黄金标准框架,都广为人知并被国内广泛应用。

P2DR模型:基于时间的动态安全循环 安全=风险分析+执行策略+系统实施+漏洞监测+实时响应。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国际互联网安全系统公司(ISS)提出了基于时间的自适应网络安全模型P2DR,该模型最大的特点是可以进行量化与数据证明。在使用加密、防火墙等静态防御工具的同时,P2DR模型利用检测工具来评估系统的安全状态,通过安全策略(Policy)、防护(Protection)、检测(Detection)和响应(Response),达到一个动态的安全循环。PDRR模型:强调修复能力 这个阶段,安全的概念开始从信息安全扩展到了安全保障。由美国国防部提出的PDRR模型,集防护(Protection)、检测(Detection)、恢复(Recovery)、响应(Response)于一体,更强调自动故障修复能力。 IATF框架:纵深防御 IATF由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制定并发布。通过将信息系统的信息保障技术层面划分成4个焦点域,局域计算环境、区域边界、网络和基础设施、支撑性基础设施,再在每个焦点域内,描述其特有的安全需求和相应的可控选择的技术措施,将信息基础设施的防护扩展到多层。 直到现在,IATF仍在不断完善和修订。

美国网络安全战略简析

美国网络安全战略简析 网络战信息安全令人瞩目——美国网络安全战略简析 网络安全是指为保护网络基础设施、保障安全通信以及对网络攻击所采取的措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受网络的影响日益增强,给国家安全也带来了新的威胁。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和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国家,他们凭借信息高速公路开始进入网络经济时代,其国家信息高速公路、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引领美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同时在世界网络运用方面独领风骚。2003年2月14日,美国公布了《国家网络安全战略》报告,正式将网络安全提升至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从国家战略全局上对网络的正常运行进行谋划,以保证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安全与稳定。 一体化预警网络系统在运行中 网络安全事关全局 信息技术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美国是当今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一大国,拥有英特尔公司、微软公司、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等世界上一流超级跨国公司,而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是美国经济得以繁荣和可持续增长的基石,一旦网络信息系统受到破坏,美国的经济将受到重创。 目前,美国社会的运转对计算机网络的依赖性日益加重,计算机网络已经渗透到美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各种业务处理基本实现网络化,美国的整个社会运转已经与网络密不可分;换言之,网络危机将可能导致美国整个社会陷于瘫痪。2005年8月,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的部分地区发生的大范围停电事故并引发了电网日常运作的崩溃,社会运转迅速陷于停顿,其中7个主要机场和9个核反应堆被迫关闭,5000多万的居民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位于纽约的世界银行总部也因网络中断而暂停工作,网络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可见一斑。 网络系统成为攻击重点。网络攻击不受国界、武器和人员的限制,如何防范网络攻击已成为美国不得不认真对待的重大战略问题。比如,其国防部网站是美国的重要核心网站,他的被攻击次数不断增长已使美国政府忧心忡忡。9·11事件发生后,一些恐怖分子利用网络之便向美国计算机网络频频发动攻击,特别对那些要害部门的网络进行破坏,从而危害美国及其盟友国家民众的安全,“网络恐怖主义”浮出水面。 网络安全成为信息技术的薄弱环节。虽然各种杀毒软件和防火墙不断升级,但各种病毒还是不断入侵,网络安全方面的信息技术相对滞后,网络安全始终受到严重威胁。 顶层设计备受重视 美国对网络安全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已经着手解决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近年来,其重大步骤主要有:保证要害部门安全;加强基础设施安全;制定网络安全战略;加强国家安全与国际网络安全合作;强化网络安全研究及政府协调与监管;实施网络安全演习等。据悉,2005年5月,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弗吉尼亚州举行了为期3天、代号为“沉默地平线”的计算机网络反恐演习。演习中,中央情报局模拟了一次类似9·11恐

网络安全策略研究(一)

网络安全策略研究(一) 摘要]当前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开始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计算机网络安全不仅影响了网络稳定运行和用户的正常使用,还有可能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威胁到国家安全。文章分析了几种常见的网络入侵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网络安全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入侵检测 引言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开放和自由的网络,它在大大增强了网络信息服务灵活性的同时,也给黑客攻击和入侵敞开了方便之门。不仅传统的病毒借助互联网加快了其传播速度并扩大了其传播范围,而且各种针对网络协议和应用程序漏洞的新型攻击方法层出不穷。这些黑客把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当成一种新式犯罪工具和手段,不仅影响了网络稳定运行和用户的正常使用,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会威胁到国家安全。如何更有效地保护重要的信息数据、提高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已经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和人民生活的重大关键问题。近年来,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开始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文章分析了几种常见的网络入侵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网络安全的几点策略。 一、常见的几种网络入侵方法 由于计算机网络的设计初衷是资源共享、分散控制、分组交换,这决定了互联网具有大跨度、分布式、无边界的特征。这种开放性使黑客可以轻而易举地进入各级网络,并将破坏行为迅速地在网络中传播。同时,计算机网络还有着自然社会中所不具有的隐蔽性:无法有效识别网络用户的真实身份;由于互联网上信息以二进制数码,即数字化的形式存在,所以操作者能比较容易地在数据传播过程中改变信息内容。计算机网络的传输协议及操作系统也存在设计上的缺陷和漏洞,从而导致各种被攻击的潜在危险层出不穷,这使网络安全问题与传统的各种安全问题相比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黑客们也正是利用这样的特征研发出了各种各样的攻击和入侵方法: 1.通过伪装发动攻击 利用软件伪造IP包,把自己伪装成被信任主机的地址,与目标主机进行会话,一旦攻击者冒充成功,就可以在目标主机并不知晓的情况下成功实施欺骗或入侵;或者,通过伪造IP 地址、路由条目、DNS解析地址,使受攻击服务器无法辨别这些请求或无法正常响应这些请求,从而造成缓冲区阻塞或死机;或者,通过将局域网中的某台机器IP地址设置为网关地址,导致网络中数据包无法正常转发而使某一网段瘫痪。 2.利用开放端口漏洞发动攻击 利用操作系统中某些服务开放的端口发动缓冲区溢出攻击。这主要是由于软件中边界条件、函数指针等方面设计不当或缺乏限制,因而造成地址空间错误的一种漏洞。利用软件系统中对某种特定类型的报文或请求没有处理,导致软件遇到这种类型的报文时运行出现异常,从而导致软件崩溃甚至系统崩溃。 3.通过木马程序进行入侵或发动攻击 木马是一种基于远程控制的黑客工具,具有隐蔽性和非授权性的特点,一旦被成功植入到目标主机中,计算机就成为黑客控制的傀儡主机,黑客成了超级用户。木马程序可以被用来收集系统中的重要信息,如口令、账号、密码等。此外,黑客可以远程控制傀儡主机对别的主机发动攻击,如DDoS攻击就是大量傀儡主机接到攻击命令后,同时向被攻击目标发送大量的服务请求数据包。 4.嗅探器和扫描攻击 嗅探器是利用计算机的网络接口截获目的地为其他计算机的数据报文的一种技术。网络嗅探器通过被动地监听网络通信、分析数据来非法获得用户名、口令等重要信息,它对网络安全的威胁来自其被动性和非干扰性,使得网络嗅探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往往让网络信息泄密变

国外主要国家网络安全战略的特点及其动向

国外主要国家网络安全战略的特点及其动向 王洪涛 2012年05月08日12:55 来源:中直党建网 当前,网络已全面渗入全球发展进程之中,其影响逐渐从经济社会领域扩展至政治、外交、安全等领域,尤其是网络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网络空间的重要性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等大国纷纷制定国家网络安全战略,争取和维护网络空间中的优势地位;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新西兰等部分中小国家也积极制定网络安全战略,维护自身网络权益。 一、各国网络安全战略的特点 各国的网络安全战略思考有诸多相似之处,体现出各国对网络的作用有一定共识。同时,由于发展阶段、价值理念、国际地位等各不相同,各国网络安全战略也存在冲突之处。 (一)“扬长避短”,发展因素是重要战略考虑。各国普遍意识到网络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同时网络攻击、网络黑客与窃密、网络犯罪和网络恐怖主义等网络安全威胁是共同面临的巨大危害。各国制定网络安全战略根本目的是提升综合国力,促进国家安全和发展,而基本思路就是遏制网络的消极影响,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美国2011年《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和《网络空间行动战略》指出,网络空间对于刺激贸易和经济增长、提升政府执政和国防能力、促进科技进步和推动社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不可或缺。俄罗斯《联邦信息安全学说》强调,国家安全从根本上取决于信息安全的保障。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的网络安全战略都认为,网络对国家经济、社会、政治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党同伐异”,意识形态因素是重要战略目标。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网络空间视为维护和拓展自身价值观的重要领域,使网络安全战略带有浓重的意识形态色彩。美国提出互联网自由政策,在网络空间内大力推进民主、自由、人权等

网络间谍与国家安全1

网络间谍与网络安全 内容提要:网络间谍已成为各国情报机构获取情报的重要手段,并对网络安全乃至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本文探讨了网络间谍的界定,网络间谍的工作特点以及对网络间谍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网络间谍网络安全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国越来越重视利用网络间谍开展情报活动,并加大了对其技术、资金的投入力度,网络间谍已经成为各国情报机构获取情报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在步入信息社会的今天,人们对网络的依存度越来越高,网络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而网络间谍行为对网络安全乃至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因而,准确界定网络间谍的概念,把握网络间谍的活动特点,对于防范网络间谍和保障网络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网络间谍的界定 关于网络间谍的定义,目前学术界存在一些争议,一些学者把黑客的个人行为、公司的商业行为和国家机构的网络秘密间谍活动混为一谈,认为这些都属于网络间谍范畴。这种定义的模糊性给网络间谍的研究带来了困难。 笔者认为,网络间谍是指一国通过网络空间这一媒介争取发展间谍、秘密获取与某国国防有关的情报的活动,以达到危害对象国安全或增加其它国家优势的目的。与传统的间谍行为一样,网络间谍属于国家行为,是由国家情报部门发起的,有着高度的组织性和明确的目的性。由国家机构主导,这是构成网络间谍的必要条件。因而,尽管诸如黑客、恐怖主义分子、有组织犯罪和其他非国家行为主体所进行的网络窃密活动也可能对对象国的安全造成极大的破坏,但这些行为本身并不属于网络间谍范畴。即使某个敌对的窃密行动是由军人或者政府人员实施的,但只要这一行动不是由国家机构指使,并且完全依

靠个人的能力完成,那么,它也仍然不是网络间谍行为。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由于网络技术的隐蔽性以及行为主体性质的复杂性,使得区分国家与非国家主体的行为变得复杂。如国有商业公司和政府代理机构等行为主体的行为。这时,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如谁控制该行为主体,谁对有关行动负责,以及行动本身的性质,等等。 网络间谍的出现使各国情报部门开始将其触角伸向网络,拓展了其传统的工作方式。一是加大与民营高科技公司的合作力度。如美中情局与微软、英特尔等大公司合作,在这些公司开发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程序或应用软件里植入后门程序,有选择地识别和跟踪其它国家敏感部门的重要信息。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正是利用这种后门程序,获得了伊国防部的许多重要情报。二是加强黑客技术的研发。如美国家安全局与英国军情五处合作,耗费1000万英镑巨资研发了一种被称为NetEraser的软件,该软件能够监视和截取全球范围内的电子邮件,并能自动筛选和分析。三是拓展其传统的争取发展间谍途径。美、以、法、俄等国情报机构通过互联网上的论坛、聊天室等,招募黑客、不同政见者为其工作。1994年,美国贝克莱实验室(一家军事和国防工业的军网系统)的工作人员发现用户帐目上有75美分的出入,他们就跟踪调查,结果发现了两名德国籍俄罗斯网络间谍侵入了电脑系统。这就是有名的“75美分案”。这两名网络间谍侵入了许多军网系统,获得了许多有用的情报资料。而他们正是在网络聊天室里被俄罗斯情报机构物色并招聘的。 二、网络间谍的工作特点 网络间谍是随着信息技术这一新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因而有着与传统意义的谍报工作不一样的特点。 (一)危害性。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扩展了国家安全的内涵。人

浅谈如何建立有效的网络安全策略

浅谈如何建立有效的网络安全策略 银行业是国内最重要且最具活力的行业之一,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作为银行市场运作、金融创新、客户服务、量化管理的技术基础,银行电子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为此,银行系统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已成为银行在市场竞争中生存的基础,其抵抗风险的能力将成为衡量银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各种网络安全问题接踵而至,计算机病毒、操作系统漏洞、黑客攻击等屡见不鲜。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匿名性在给社会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不可避免的使信息存在各种安全风险。 如何使网络系统不受黑客和病毒的入侵,如何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可靠性,也是建设局域网网络安全过程中所必须考虑的重要事情之一。本文通过对网络安全成因的分析,结合自己了解的本单位网络实际情况,提出局域网络的安全解决方案。 网络安全威胁及攻击方式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网络威胁是对网络安全缺陷的潜在利用,这些缺陷可能导致非授权访问、信息泄密、资源耗尽、资源被盗或者被破坏等。 网络安全从其本质上来讲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网络安全主要包括物理安全与逻辑安全。物理安全主要指网络硬件的维护、使用及管理等;逻辑安全是从软件的角度提出的,主要指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等。网络安全所面临的威胁可以来自很多方面,并且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网络安全威胁主要有以下几种: 窃听。在广播式网络系统中,每个节点都可以读取网上传输的数据,如搭线窃听、安装通信监视器和读取网上的信息等。网络体系结构的广播性使得偷听网上的数据或非授权访问很容易而且不易发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