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1. 引言灌溉与排水工程是农田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保障农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旨在规范灌溉与排水工程的设计,确保工程的安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2. 设计原则灌溉与排水工程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综合考虑土壤类型、作物需水量、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灌溉和排水系统的设计参数;•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工程的效益和可持续性;•充分考虑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确保合理利用水资源;•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环保。

3. 设计步骤灌溉与排水工程的设计包括以下步骤:3.1. 土壤水分测试与分析在设计灌溉系统之前,需要对农田的土壤进行水分测试与分析。

通过测定土壤的含水量和渗透性等指标,确定灌溉的需水量和灌溉的频率。

3.2. 灌溉系统设计灌溉系统的设计包括水源、输水管道、喷灌设备等的选取和布置。

水源可以是地下水、河流水或雨水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水源。

3.3. 排水系统设计排水系统的设计包括排水沟、排水管道等的选取和布置。

根据农田的地形和排水需要,确定合适的排水系统。

3.4. 控制与自动化设计灌溉与排水系统的控制与自动化设计是确保系统高效运行的关键。

通过使用传感器、控制器等设备,实现对灌溉与排水的精确控制和自动化管理。

4. 设计要求灌溉与排水工程的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灌溉系统应满足农作物的需水量,且水分分布均匀;•灌溉系统应具有防渗漏、防冲刷和耐用的特点;•排水系统应能及时排除农田中的积水,防止土壤板结和作物根部窒息;•灌溉与排水系统的选材应符合环保要求,具有一定的耐腐蚀性;•灌溉与排水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应方便、经济、高效。

5. 设计验收灌溉与排水工程的设计完成后,需进行设计验收。

验收内容包括工程图纸审核、施工方案审核、关键技术指标的检测和实地考察等。

设计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和投入使用。

6. 工程管理灌溉与排水工程的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工程的管理与维护;•定期对工程进行巡视和检修,确保工程的正常运行;•定期对工程进行技术指标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加强员工培训和技术交流,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

灌溉与排水工程规范

灌溉与排水工程规范

【题名】: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副题名】:Code for design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标准号】:GB 50288-99【代替标准】:【颁布部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发布【发布日期】:1999-03-02发布【实施日期】:1999-08-01 实施【标准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批准文号】:建标[1999]70号【批准文件】: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1999]70号根据国家计委《关于印发一九九○年度部分计划(草案)的通知》(计综合[1990]160号)附件二的要求,由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288-99,自1999年8月1日起施行。

本规范由水利部负责管理,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负责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一九九九年三月二日【全文】: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前言根据国家计委计综合[1990]160号文下达的《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规范》(后更为《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的编制任务,在水利部领导下,由水利部科学技术司、农村水利司和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主持,编制组自1991年4月开始工作,1994年3月完成征求意见稿,1996年4月完成送审稿,并于1997年1月召开审查会议,通过了审查。

《灌溉与排水工程没法规范》分总则,工程等级划分,设计标准,总体设计,蓄水、引水和提水工程,灌溉输配水系统,排水系统,田间工程,灌排建筑物,喷灌和微灌系统,环境监测与保护以及附属工程设施,共12章36节356条和15个附录,内容全面覆盖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除结构计算以外的各个方面。

既有将灌溉排水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的总体设计,也有灌溉工程枢纽和单项灌排建筑物设计;既包括了水源工程、输配水渠道、排水沟和畦灌、沟灌等常规设计内容,也包含了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和喷灌、微灌节水等新技术;既对灌区环境保护设计提出了要求,也对逐步实现灌区现代化管理所必须设置的附属工程设施作出了规定。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是指在进行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标准和规范。

它主要用于保证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安全性,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有效运行。

首先,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要求根据地块的土质、坡度、降水量等因素,合理确定灌溉与排水系统的设计方案。

其中,灌溉系统设计要考虑到作物的需水量、土壤的保水性等因素,确保作物得到适量的水分。

同时,排水系统设计要根据地块的坡度、土壤的排水能力等因素,确保水能顺利排出,避免积水和涝灾发生。

其次,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要求灌溉与排水系统的设计要符合环保要求。

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用水的原则,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同时,要合理选择灌溉与排水设备,确保设备的使用寿命长、效率高、能耗低,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

此外,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要求工程设计时要考虑到施工、维护和管理的方便性。

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灌溉与排水设备的布局、通道的设置、阀门的位置等,以方便施工人员的操作和日常维护管理。

最后,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要求工程设计要符合相关法规和政策的要求。

比如,要遵守水资源管理法规、环境保护法规等,确保工程设计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同时,要注意设计中的
安全问题,确保工程的施工和运行过程中不发生意外事故。

总之,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是保证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合理性和科学性的一系列标准和规范。

它不仅要求根据地块的情况合理确定设计方案,还要考虑到环保要求、施工维护管理的方便性和相关法规的要求。

只有按照规范进行设计,才能确保灌溉与排水工程的顺利进行和有效运行。

灌溉和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灌溉和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灌溉和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篇一:灌溉与排水工程施工方案灌溉与排水工程施工方案本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施工应注意与其它工程施工的配合与衔接。

如与田间路桥工程施工就形成交叉作业,过水管涵的施工应与田间路桥工程施工密切配合,避免二次开挖。

渠道与新修道路伴行时,必须待道路路面施工完毕后,方可进行渠道两侧的衬砌及渠底砼的浇筑,避免道路工程压实时侧压对水利工程的破坏。

灌溉与排水工程应视整个工程进展情况有计划地进行。

一、施工流程施工准备→测量放线→沟槽土方开挖→浆砌石(砼)渠道施工→土方回填→养护→报验。

二、施工工艺(一)土方开挖沟槽开挖之前弄清与施工相关的地下情况、已建管道情况,沟槽以逆流方向进行开挖,使已铺设的下游管道先期投入使用,供后段工程的施工排水。

根据施工设计图纸、现场地质情况及场地条件,沟槽采用人工与机械开挖相结合方式开挖的槽底标高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应先设法降低地下水位。

沟槽开挖后应及时进行管道、沟渠、池槽等构件的基础施工,以免槽底土壤暴露过久,若出现超挖现象,则及时进行处理。

施工期间应注意保护与开挖的沟槽附近的地上、地下设施。

对于不明障碍物,应查明情况采取措施清除后才能施工。

(二)模板制作与安装1、模板的设计,制作和安装保证模板结构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能承受混凝土浇筑和振捣的侧向压力和振动力,防止产生移位,确保混凝土结构外形尺寸准确,并有足够的密封性,避免漏浆。

2、模板采用现场制作木模板,模板的制作应满足施工图纸要求的建筑物结构外形,其制作允许偏差控制在规范的规定标准之内;支架材料采用钢脚手架,模板的金属支撑材料应符合金属支撑要求。

3、模板木材的质量达到材质标准,腐朽、严惩扭曲或脆性的木材严禁使用。

4、木模面板厚应不小于3cm ,析面应尽可能光滑,不允许有凹坑、皱折或其他表面缺陷。

5、安装按施工图纸进行模板安装的测量放样,重要结构应设置必要的控制点,以便检查校正;模板安装过程中,应设置满足的临时固定设施,以防变形和倾覆;结构混凝土模板安装的模板允许偏差,遵守规范的规定。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1. 引言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是为了确保灌溉与排水系统能够有效地满足农田的灌溉和排水需求,提高农田的产量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本文档旨在规范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的各项要求和技术指标,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2. 设计基本原则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科学性与合理性:设计应基于科学分析和实际情况,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安全性与可靠性:设计应考虑到灌溉与排水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工程在各种自然条件下能够正常运行。

•高效性与节能性:设计应追求高效的水资源利用和能源利用,以实现灌溉与排水工程的节能目标。

•环保性与可持续性:设计应符合环保要求,促进农田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3. 设计要求3.1 灌溉工程设计要求灌溉工程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设计水量:通过合理的水平面设定和土壤水分需求测定,确定设计水量,确保农田的灌溉需求得到满足。

•渠道设计:根据农田的地形、土壤情况和降雨量等因素,合理设计渠道的断面和坡度,以达到灌溉水的均匀分配和农田排水的要求。

•农田分区:根据农田的土壤特性、作物需水量和灌溉方式等因素,合理划分灌溉分区,实现不同分区的精细化灌溉。

•灌溉设备:选择适当的灌溉设备,包括喷灌、滴灌和微喷等,以提高灌溉效果和效率。

3.2 排水工程设计要求排水工程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设计排水量:根据农田的土壤性质、地形和降雨条件等因素,确定设计排水量,确保农田能够及时排除积水,防止土壤盐碱化。

•排水管道:合理设计排水管道的位置、断面和坡度,以保证排水管道的通畅和排水效果。

•田间排水沟:根据田地的大小和形状,合理设计田间排水沟的位置和断面,以提高灌渠水的排水效果。

•水泵站与径流调节设施:根据农田的需要,设计合理的水泵站和径流调节设施,以满足灌溉和排水的要求。

4. 工程施工和运维要求4.1 工程施工要求•施工材料:选用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的材料进行工程施工。

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

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

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一、设计原则1.灌溉排水渠系的设计应以科学、经济合理、先进适用为原则,确保农田得到足够的灌溉水量和有效排水,提高农田的产能。

2.设计应根据地理环境、土地利用状况、降雨均衡和灌溉用水需求等因素进行合理规划,确保灌溉排水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二、设计标准1.灌溉排水渠系的设计应符合国家农田灌溉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设计应根据农田所在地的降雨量、蒸发量、土地类型等因素确定合理的灌溉水量,并保证排水系统的稳定排水能力。

三、设计内容1.灌溉渠道的设计应根据灌溉用水需求和农田的地形条件进行合理布置。

应注意渠道的坡度、深度、宽度等参数的设计,确保水能顺利流动,并减少水量损失。

2.排水渠道的设计应根据农田的土壤类型和排水需求确定合理的排水闸门数量和位置。

渠道应具备良好的排水能力,有效地排除农田内的积涝水。

3.设计时应合理布置渠道的交叉口和汇水口,以确保整个灌溉排水系统的连通性和稳定性。

同时,应考虑到水质的保护,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水源被污染。

4.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灌溉排水系统的维护和管理问题,合理安排渠道的出水口和泵站的位置,方便进行维护和管理工作,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设计要求1.灌溉排水渠系的设计要充分考虑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的要求,采用水平灌溉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并合理布置渠道的出水口和水源保护措施。

2.设计时要考虑到水文地质情况,避免渠道的泥沙淤积和堵塞,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渠道的通畅性。

3.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区域的降雨量和排水需求,合理确定渠道的容水量和排水能力,防止因洪水导致农田的水浸灾害。

五、设计审查1.灌溉排水渠系的设计应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查,并取得设计审查合格证明。

2.设计审查时应对灌溉排水渠系的各项技术指标和参数进行详细检查,并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六、施工监督1.灌溉排水渠系的施工应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确保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项目区共规划排水沟12条,总长度41.2km ,全部为土渠。

大田南干一分干干渠长13.4km ,设计过水能力达20.0m 3/s , 衬砌到哪一级?
渠系水利用系数达到0.73(只包括从支渠到田间);
支渠水利用系数达到0.90;
斗渠水利用系数达到0.90;
田间水利用系数达到0.9(包括农渠);
灌溉保证率提高到50%;
灌、排系统分开布置、灌排相间布置,即沟--路--渠,
渠道比降尽量接近地面坡度,减小挖、填方工程量。

灌区内少量不能自流灌溉的局部高程,可进行土地平整或提水灌溉解决;
地面参考点一般是指最难灌到的地面点(不包括局部高地),根据地形、地面坡 度及供水距离选定。

如沿渠地面坡度比渠道水面比降大,则渠道最近处最难控制;反之,最远处最难控制。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均为抛物线,计算公式见(4.3.1-f ),十三支渠为梯形断面,计算公式见(4.3.1-g ),
Ri AC Q =
(4.3.1-f )
Bh A 32= 611R n C =
)1)2/(2/ln(1)2/(222++++=P B P B P P B B χ χA
R =
Py X 22=
式中 A----为过水断面(m 2)
R----水力半径(m )
x----为湿周 (m )
C----谢才系数
i----渠道底坡
n----渠道糙率
h----渠道水深(m )
B----水面宽度(m )
P 的含义?
灌溉定额186 m 3/亩,灌溉水利用系数按0.65计,。

灌溉与排水工程规范

灌溉与排水工程规范

【题名】: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副题名】:Code for design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标准号】:GB 50288-99【代替标准】:【颁布部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发布【发布日期】:1999-03-02发布【实施日期】:1999-08-01 实施【标准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批准文号】:建标[1999]70号【批准文件】: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1999]70号根据国家计委《关于印发一九九○年度部分计划(草案)的通知》(计综合[1990]160号)附件二的要求,由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288-99,自1999年8月1日起施行。

本规范由水利部负责管理,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负责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一九九九年三月二日【全文】: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前言根据国家计委计综合[1990]160号文下达的《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规范》(后更为《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的编制任务,在水利部领导下,由水利部科学技术司、农村水利司和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主持,编制组自1991年4月开始工作,1994年3月完成征求意见稿,1996年4月完成送审稿,并于1997年1月召开审查会议,通过了审查。

《灌溉与排水工程没法规范》分总则,工程等级划分,设计标准,总体设计,蓄水、引水和提水工程,灌溉输配水系统,排水系统,田间工程,灌排建筑物,喷灌和微灌系统,环境监测与保护以及附属工程设施,共12章36节356条和15个附录,内容全面覆盖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除结构计算以外的各个方面。

既有将灌溉排水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的总体设计,也有灌溉工程枢纽和单项灌排建筑物设计;既包括了水源工程、输配水渠道、排水沟和畦灌、沟灌等常规设计内容,也包含了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和喷灌、微灌节水等新技术;既对灌区环境保护设计提出了要求,也对逐步实现灌区现代化管理所必须设置的附属工程设施作出了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项目区共规划排水沟12条,总长度41.2km ,全部为土渠。

大田南干一分干干渠长13.4km ,设计过水能力达20.0m 3/s , 衬砌到哪一级?
渠系水利用系数达到0.73(只包括从支渠到田间);
支渠水利用系数达到0.90;
斗渠水利用系数达到0.90;
田间水利用系数达到0.9(包括农渠);
灌溉保证率提高到50%;
灌、排系统分开布置、灌排相间布置,即沟--路--渠,
渠道比降尽量接近地面坡度,减小挖、填方工程量。

灌区内少量不能自流灌溉的局部高程,可进行土地平整或提水灌溉解决;
地面参考点一般是指最难灌到的地面点(不包括局部高地),根据地形、地面坡 度及供水距离选定。

如沿渠地面坡度比渠道水面比降大,则渠道最近处最难控制;反之,最远处最难控制。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均为抛物线,计算公式见(4.3.1-f ),十三支渠为梯形断面,计算公式见(4.3.1-g ),
Ri AC Q =
(4.3.1-f )
Bh A 32= 611R n C =
)1)2/(2/ln(1)2/(222++++=P B P B P P B B χ χA
R =
Py X 22=
式中 A----为过水断面(m 2)
R----水力半径(m )
x----为湿周 (m )
C----谢才系数
i----渠道底坡
n----渠道糙率
h----渠道水深(m )
B----水面宽度(m )
P 的含义?
灌溉定额186 m 3/亩,灌溉水利用系数按0.65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