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3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 》优质课获奖课件

气 态
升 华
固 (熔化)吸热 液
态
态
(凝固)放热
水蒸气
液
汽
化
化
凝
水
华
凝
熔
固
化
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真理的大海,让未发现的一切事物躺卧在我的 眼前,任我去探寻。
——牛顿
蒸气( ) A.凝固而成的 B.直接凝华而成的 C.液化而成的 D.先液化后凝固而成的
6.下面哪些现象属于升华A现象( )
A.放在木箱中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 会变小 B.夏天清晨,草地上常有露水 C.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 D.放在冷冻室的鲜肉变硬了
7.冬天的早晨,在有人居住的室内窗
户上往往会出现冰花,下A 面说法正确的是
加热时碘出现 了
什么状态?
停止加热后, 烧杯壁上的碘 是什么状态?
气 变化条件放: 固
态
热态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 过程叫凝华。物质凝华过程中需 要放热。
二、生活中的
物理 (1)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丸,
过一
段时间会 变小,最后
不见了。
(2)冬天冰冻的衣服也 会变干。
(3)用久了的灯泡的灯丝 会变细。
碘并盖紧塞子,烧杯
中加入热水,将试管
放入烧杯中加热。当
试管中充满某种气体
后将仔试细管观取察出:放入凉 水中1.。加热前碘是什么状态的?
2.加热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3.停止加热并冷却过程中看到了什么
现象?
一、升华和 凝华 加热前
碘是什么状态?
加热后 碘是什么状
态?
固态 变化条件吸:热 气态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 程叫升华。物质升华过程中需要吸 热。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3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4节升华和凝华步骤:师生双边活动二次备课一、情景引入,约3分钟多媒体播放图片,由图片引入本课内容。
【学情预设】:学生欣赏图片。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复习:前面我们学习了哪几种物态变化?【学情预设】:学生思考,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及吸、放热情况。
提出问题:固态和气态之间能不能直接转化?【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复习的良好习惯,温故知新,对问题做出正确猜想。
二、学导并举、约26分钟一、形成新知【学情预设】:观察碘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注意是否有液体生成,学生思考。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演示实验。
同学们要仔细观察:碘在加热前、加热时、冷却时的状态变化。
多媒体播放视频:碘的升华、凝华实验。
引导学生注意碘的状态变化以及石棉网的作用,酒精灯的使用。
分析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展示完后,请学生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
【学情预设】:学生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
【学情预设】:学生自己总结回答。
总结: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
升华需要吸热。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液态的现象叫凝华。
凝华需要放热。
【设计意图】:发散学生的思维。
二、生活中的物理【学情预设】:学生试着进行分析,说出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再判断发生了哪种物态变化;灯泡内壁发黑,是先升华后凝华形成的。
分析升华和凝华现象:1、樟脑丸变小了;2、灯泡内壁发黑;3、冬天,冰冻衣服变干;4、冬天北方窗玻璃上常出现的冰花;5、冬天雪、霜、树枝上出现“雾凇”【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
知识拓展:阅读科学世界“大漠里的故事”【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够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的一些水的循环现象。
【学情预设】: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归纳升华、凝华现象:1.雾凇、霜、雪的形成 2.冬天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3.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4.樟脑丸变小了5.灯泡变黑了【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3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4节升华和凝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了解生活中
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语言进行解释.
2.过程与方法:
学会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物
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升华和凝华是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
四.教具准备铁架台、锥形瓶、酒精灯、细线、碘、樟脑丸及粉未、枯树枝、旧的灯管灯泡.
五.教学设计
本人在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了新教材的教学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首先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现象:卫生球
变小引入课题,在实验中,引导学生根据猜想自主设计实验步骤:
你认为本实验要分几个过程进行观察? 每个过程主要观察什么?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又让学生
在实验中带着目标去观察,避免了观察的盲目性,观察的过程中
让学生做好记录、把结果与同学进行交流,培养同学们观察能力
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在
充分理解概念的基础上,从物理走向社会,了解生活中的现象升
华凝华现象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解释中培养学生用
物理语言解释实际现象的能力.
六.教学程序:
七.板书设计:。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3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3.4升华和凝华【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对实验的观察以及分析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和升华过程要吸热, 凝华过程要放热。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步骤,即提出问题一猜想一实验验证一得出结论一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认识升华、凝华现象,系统整理本章知识。
【教学难点】会分析升华和凝华现象。
【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预习导学案2.教学器材:少量的碘试管塞子热水凉水水槽、【教学方法】学生探究实验、交流讨论【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1PPT展示提出问题:1:前面我们学习了哪凡种物态变化?2:固态和气态之间能不能直接转化?学生活动1学生思考1,并回答:已经学了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四种物态变化。
学生思考2,同时出现两种不同的观点。
1:不能直接转一化。
2:能直接转化。
请同学们举出生活中固态和气态直接转化的实例。
认为能直接相互转换的同学举例:冰箱里出现冰霜、冬天雪人不见熔化却变小了……【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复习的良好习惯,温故知新。
用图示将物态变化转化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提出问题:固体和气体之间能不能直接转换。
引起学生猜想和举例,从而引入升华和凝华探究实验。
引入升华与凝华课题。
二、新课讲授(1)演示探究生活中有不少的例子都一说明了固态和气态之间可以直接转换,但是这种变化非常缓慢而且不容易观察,今天我们一起用碘做一个实验,因为气态的碘是有颜色的,容易观察。
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
学生关注实验器材,同时非常关注固态碘的颜色。
教师活动2探究碘升华和凝华:1、在烧瓶中放少量碘。
摇动烧瓶在班级里展示碘。
问:烧瓶里的碘是什么状态的?瓶塞底部是什么颜色的?一请把你观察到的碘的初始状态填写在导学案中。
学生活动2学生可以听见碘在烧瓶里晃动时的声音,观察碘的状态一同回答:烧瓶内是固态的碘,瓶塞底部是白色的,同时把观察到的现象填写在导学案上。
八年级物理上册3.4升华和凝华市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特等奖大赛微课金奖PPT课件

变为紫色碘蒸气 ;将试管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
凉水中,碘蒸气没有 液化 ,而是直
接 变为固态碘
。
• 2.物理学上,把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过程叫做 升华 ;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过程叫做 凝华。
• 3.升华要 吸 热;凝华要 放 热。
第4页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 新知二水循环 • ●阅读书本P65“想想议议”, 回答下列问题。 • 1.水有三种状态: 冰 、 水 和 水蒸气 。 • 2.完成下面填空,说明水三种状态之间转化过程
做升华;升华要 吸热。
• 2.凝华:物体从 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做凝华;凝华要 放热。
过程叫 过程叫
第3页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 (阅读、试验、观察获取新知)
• 新知一升华和凝华
• ●进行书本P64“想想做做”试验,观察现象,回答下 列问题。
• 1.试验中发觉:在试管中放少许碘,塞紧盖子后放入
热水中,观察到碘没有 熔化,而是直接
第三章 物态改变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第1页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 1. 知道升华和凝华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 放热。
• 2. 了解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语言进 行解释。
• 3. 能用水三态改变解释自然界中一些水循环现象。 形成节约用水意识。
第2页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 (课前自学完成,完成时间:2分钟) • 1.升华:物体从 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名称以及吸热、放热关系。
第5页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 ●阅读书本P65“科学·技术·社会”内容,了解自 然界中一些水循环现象。
第6页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 1.冰、露、雨、霜都是自然界中水“化身”,其 中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成是( ) C
人教物理八上3第4节升华和凝华[姚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人教物理八上3第4节升华和凝华[姚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https://img.taocdn.com/s3/m/f16fd6fa0975f46526d3e114.png)
作业
班级公共邮箱: tianbao_yizhong@ (天宝_一中)
密码:
天生我材 宝自砺成
自理自学 勇争第一
雾淞的形成实验模拟
实验前
实验后
课程小结 巩固提高
魔术 揭秘
课程小结 巩固提高
课程小结 巩固提高
课程小结 巩固提高
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 (吸热)
水蒸气凝华为霜 (放热)
作业
1、课后针对性练习(15min) 2、阅读教材P65 STS《水循环》,列举出 水循环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结合自己 的体会,写一篇与节约用水相关的科普短 文。(200字以内) 3、使用冰箱和一个西红柿, 自己制作“霜”。
吸放热规律的应用
干冰
人工降雨些与升华或凝华有关?
A.用久的灯泡变黑
B.炼铁的过程
C.雾淞的形成
D.长江上的雾
学以致用
D.雾凇俗称树挂,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自然奇 观。雾凇的形成,大部分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 华形成的小冰晶,附着在树枝等物体上。
雾淞的形成实验模拟
天生我材 宝自砺成
自理自学 勇争第一
3.4 升华和凝华
天津市第一中学 姚楷
温故知新
思考:是不是所有的固态物质在受热之 后都会变为液态物质呢?
实验探究
装有碘的玻璃管
热水和冷水
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引申:哈尔滨冬季晾在室外的湿衣服会 变干吗?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吸放热规律的探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节《升华和凝华》PPT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6、下列现现属于那种物态变化?
(1).铁水浇注成零件 (2).夜晚下霜
(3).夜晚下露
(4).衣服晾干了
(5).干冰制冷. (6).雾旳形成
(7).操场旳雪化了
潜能挑战
1、一壶水从加热到沸腾旳过程中,你能观察
到什么现象?请写出两种并加以解释。 2、有关煮饺子旳说法,下述正确旳是:
A、生饺子刚到进锅里要沉下去 B、饺子煮熟后会漂起来 C、只要浮起来旳饺子就是煮熟旳 D、饺子冷后,又要重新沉入锅底
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
温度计 热 现 象
物态变化
温度与温度计
1、温度:
2、摄氏温度
要求: 单位:
3、温度计
制作原理: 使用措施:物态变化升华(吸热)固态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液态
汽化(吸热) 液化(放热)
气态
凝华(放热)
寻找规律
定义模式: 物质从 (直接)变成 叫做 。
(温度条件) 、(发生部位) 旳汽化现象
3、一杯很烫旳水,要使这杯 水冷却旳快某些,你准备采用 哪些做法?请至少说出两种做 法,并指出每种做法应用旳物 理知识或原理。
布置作业
▪ 完毕课后习题
再见
2023.12
共同进步!
三点: 熔点 凝固点 沸点
三条件: 熔化 凝固 沸腾
温度条件 热量条件
三规律: 熔化 凝固 沸腾: 不断 热 温度不变
同中求异
1、同是固体旳晶体与非晶体有何不同?
有无一定旳熔点和凝固点
2、同是吸热旳熔化、蒸发、沸腾、升华液温有何不同?
熔化、沸腾: 蒸发、升华 3、同是汽化方式旳蒸发和沸腾有何区别?
汽化方式 发生位置 温度要求 剧烈程度 液温变化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 》优质课获奖课件

雨:当云越聚越多,越聚越厚的时候,就要开始下落, 在下落过程当中随着温度升高,云中的小冰晶熔化成小 水滴,与云中原有的小水滴一起降落到地面上,这就是 雨。(熔化)
雾:空气中如果有较多的浮尘,水蒸汽遇冷液化成小 水珠附在浮尘上,和浮尘一起漂浮在空气中,这就是 雾。(液化)
露:天气较热时,空气中的水蒸汽清晨前遇到温度 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成小水珠附在它们的表 面,这就是露。(液化)
碘变成碘蒸汽需要吸热。
升华
物质由固态直接 变为气态的现象
升华需要吸热
凝华
物质由气态直接 变为固态的现象
凝华需要放热
生活中物理现象 在寒冷的冬天,在玻璃窗
的内表面会有冰花。
凝华
水蒸气
小冰晶
思考:窗花出现在玻璃窗的内侧 还是外侧?
答案是: 内侧
生活中物理现象
严寒的冬天,一直冰 冻的衣服也能晾干。
冰 升华 水蒸气
雪:当水蒸气上升到很冷的高空时,水蒸汽凝华成六 角形的冰花,冰花聚集在一起,形成雪片或者雪团降 落下来,这就是雪。(凝华)
霜:夜晚,气温降到0摄氏度以下时,地面附近的水蒸 汽遇到地面上冷的物体,凝华为冰花附在物体上,这 就是霜。(凝华)霜会使农作物遭受冻害。
云 (液化、 凝华
雨(液化)
雪( 凝华)
雾(液化)
霜 (凝华) 露 (液化)
堂堂清
1. 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
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
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B )
A.熔化和汽化
B.凝固和凝华
C..凝固和液化
D.汽化和升华
堂堂清
2. 说说下列各现象中物质的物态变化并说明吸 放热情况。 A. 碘变成紫色的气体 (升华吸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盖片上的水在碘蒸气凝华时,冒“热气”,盖片有些变热.说明碘凝华过程要放热.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组织、指导学生分组讨论:
【提醒】
控制碘量:只需少许碘粒.
控制温度:需要缓慢加热.
强调观察无液态碘的出现.
玻璃片要和烧瓶口密封.
在学生分组做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可以询问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对于没有达到预期观察目的的学生可以做适当的操作、观察指导.指导学生体会凝华放热的现象可以在玻璃盖片上滴几滴水,观察有碘蒸气遇到盖片时的现象,同时用手摸一摸盖片感觉一下盖片
填空
板书设计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升华过程吸热,凝华过程放热
教学反思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升华吸热现象的分析知道用升华的方法可以获得低温的环境.
②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升华和凝华的物态变化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事物间相互联系、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②通过在教学活动中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感受物理有用,从而使学生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第三章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图示: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课题
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对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分析以及实验的观察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②通过对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知道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
③通过教学活动能在物态变化中识别升华和凝华现象.
②“舞台白雾”的形成:把干冰倒在大盘里,由于干冰的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迅速降温.再用风扇把冷空气缓缓吹向舞台,于是一路上冷空气便使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从而形成了“白雾”.
学生思考后做出猜想,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验证猜想】看个图片,并观察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正确与否
学生自己用实验来进行探索研究
教学重点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条件
教学难点
会分析升华和凝华现象
仪器材料
少量的奈和碘、烧杯、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枯树枝、玻璃片
教学方法
演示试验、学生探究实验、交流讨论
课时安排
1节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通过实例和实验引入新课
师生讨论引出升华和凝华物态变化.
通过学生实验进一步感受升华和凝华过程以及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的现象.
的温度变化.
【讨论】
大家看到什么现象?
细心的同学会发现玻璃管内原来有一 些固体物质,加热之后这些固体物质的状态发生了什么变化?
中间过程中物质有变成液态吗?这现象说明了什么?
在师生共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①给固态的碘加热后,烧杯内出现了紫色的碘蒸气,没有液态的碘出现,说明固态的碘受热后能直接变成气态的碘蒸气.
冰花是如何形成的?冰花是附着在窗子玻璃上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为什么?
分析用久的白炽灯泡为什么会发黑?用久的日光灯管为什么在两端也会发黑?
对于生活中常说的“下霜”,能不能理解为霜是白天而降的?
根据升华和凝华的定义,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升华和凝华现象.
通过教师和学生对升华和凝华应用的讨论,使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拓展】
①“升华干燥食品”: 用升华“干燥食品”是先把新鲜食品放到急冻冷库里进行速冻,然后再把速冻过的食品放到真空干燥机中. 由于食物上的冰在低温、低压下升华,便把食品中残余的水分去掉.食用时,只要把这种食品放入水中一泡,就能还原成新鲜食品,并仍保留原来的味道和营养.这种经升华干燥的食品体积小、重量轻,便于运输和保存,在军事、野外勘探、登山、航天等领域广为使用.
学生实验后,各组代表汇报实验观察的结果
无色的玻璃管加热变成紫红色.
里面的固体加热后,变成了气态
没有.说明物质不一定先熔化再汽化才能变成气态,直接就可以从固态变成气态
全班交流各组的
解释、看法
【阅读】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全班讨论分析指出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是:升华一凝华一熔化.
课后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
课堂小结
通过学生对实验和日常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分析,使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现象有进一步的认识
【提出问题】既然物体可以从固体变成液体,再由液体变成气体,那么物体可否不经过液化过程,而直接由固体变成气体?也就是除了我们学习过的四种物态变化外,还 有其他物态变化吗?
【学生实验】碘升华和凝华
课本64页
【提出问题】它们果真是直接变化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