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河里古文化初探之一

合集下载

湖南省结防所团员青年赴炭河里学习古文化

湖南省结防所团员青年赴炭河里学习古文化

湖南省结防所团员青年赴炭河里学习古文化
湖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时间:2017-11-01
10月29日,湖南省结防所团委组织所内40多名团员青年来到
位于宁乡的千年古城——炭河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进行古文化学习之旅。

炭河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中国首个周文化主题公园,它包括炭河里青铜博物馆、文化长廊、炭河里遗址本地保护与展示三大板块。

通过参观、学习,让团员青年们对青铜文化的历史起源和发展、国之重器“四羊方尊”“人面方鼎”的制作过程以及中国礼乐文化的流传有了深刻的了解。

大家在充分感受了“南中国青铜文化中心”的独特魅力后,一行人进入了宋城炭河古城。

在古城中,西周王宫、古城墙、兵事殿、六艺之教等周文化风情神奇再现,仿佛三千年前的时光再次复活,令所有前往参观的人都沉浸在那一片古香古色的氛围之中。

不同的建筑讲述着不同的故事,有巾帼红颜的倾国倾城、有生离死别的缠绵悱恻、有家仇国恨的悲愤忧患、有武王伐纣的壮怀激烈。

那些历史人物和文化通过故事都深深印刻在了大家的脑海中。

这种寓教于乐的学习形式让团员朋友们获益良多。

大家纷纷表示,其实古文化学习并不枯燥,历史并不遥远,它就在身边,在我们的家乡。

2004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2004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2004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近日,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由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文物天地》杂志社等共同主办的2004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正式揭晓。

自1990年以来,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已连续举办了15届,产生了十分广泛的社会影响,极大地推进了考古学科的发展、考古知识的普及和文物保护意识的培养。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希望对大家有用。

2004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1、广东广州大学城南汉二陵时代:五代十国发掘单位: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领队:冯永驱简介:2003年2月,广东、省政府和广州、市政府决定兴建广州地区高校新校区(广州大学城),选址广州市蕃禺区新造镇小谷围岛。

3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岛上文物进行全面调查。

2003年6月;2004年10月,对施工范围发现文物的地点进行考古勘探和抢救发掘。

分别在小谷围岛西部的北亭村的青岗和大香山发现2座南汉时期的砖室大墓,经发掘考证,为南汉的德陵和康陵。

南汉是五代十国时期割据于岭南的一个独立王朝,前后经历了55年的时间,其疆域最大时包括今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及湖南、贵州、云南的一部分,是岭南地区继南越国之后的第二个地方政权。

此次发现的南汉德陵和康陵,是南汉考古的重要收获。

经发掘,德陵虽未发现陵园建制,且墓室被盗,但墓道中出土的青瓷罐和釉陶罐,是广州第一次发现如此众多的五代瓷器,属官窑制品无疑。

其胎质坚硬,釉色青中闪灰,晶莹透亮,是五代青瓷中的上品,为研究五代十国陶瓷器提供了实物资料。

康陵哀册文碑的发现,不仅明确了墓主人的身份和下葬年代,还更正了《蕃禺县志》等文献史志对德陵和康陵的错误记述,解决了历史悬案。

康陵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这一时期唯一布局完整的陵园,围垣四隅双角闕和陵前设廊式建筑的建制也与历代陵寝制度有所不同。

将为研究我国古代陵寝制度的发展,提供新的材料。

2004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2、河北易县北福地史前遗址时代:新石器时代发掘单位: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发掘领队:段宏振简介:易县北福地遗址发现于1985年,是河北最重要的史前遗址之一,对研究北方地区史前文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直备受学术界关注。

游炭河古城作文

游炭河古城作文

游炭河古城作文游炭河古城,是一座位于中国西部的古老城市,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风土人情。

我有幸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前往游览了这座古城,深深地被它的魅力所吸引。

下面我将分享我的游炭河古城之行,让大家一起领略这座古城的风采。

一进入古城,我就被它那古朴的建筑和独特的风情所吸引。

古城内的街道狭窄而曲折,两旁是青砖灰瓦的民居,古色古香,仿佛让人穿越到了古代。

在古城的街道上,我看到了许多当地居民,他们穿着传统的服饰,悠闲地在街头闲逛,仿佛时光在这里静止了一般。

这样的场景让我感受到了古城的宁静与祥和。

在古城的中心,有一座古老的城楼,它是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城楼高耸挺拔,庄严肃穆,仿佛在述说着古城的历史和传奇。

登上城楼,远眺古城全景,可以看到古城周围的群山环绕,绿树成荫,烟雾缭绕,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站在城楼上,我感受到了古城的厚重和庄严,也被这片美丽的土地所感动。

除了古城本身的魅力,游炭河古城还有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值得一游。

我参观了古城内的博物馆,里面陈列着大量的历史文物和文献资料,让我对古城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古城内还有许多古老的庙宇和祠堂,这些古建筑保存完好,展现出了古代建筑艺术的精湛工艺,让人叹为观止。

在古城的街头巷尾,我还品尝了当地特色的美食,尝遍了各种小吃和特色菜肴。

这些美食口味独特,风味鲜美,让我大饱口福,也感受到了当地人的热情好客。

此外,我还参加了古城内的民俗表演,欣赏了当地的传统音乐和舞蹈,感受到了浓厚的民族风情。

总的来说,游炭河古城之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古城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美食和民俗表演,让我对这座古城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我相信,这次的旅行将成为我人生中美好的回忆,也让我更加热爱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

游炭河古城,是一座值得一游的地方,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前来感受它的魅力,领略它的风采。

宁乡炭河古城简介

宁乡炭河古城简介

宁乡炭河古城简介
宁乡炭河古城位于湖南省宁乡市炭河镇,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城。

这座城市建于明代,经过多次扩建和修缮,至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

炭河古城是湖南省境内保存最为完好的明清古城之一,城墙高达七米,周长约五千米,城门、城楼、护城河等建筑物保存完好。

古城内有明清古街、古建筑、文化遗迹等众多历史遗迹,是中国古代城市建筑和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炭河古城的建筑风格独特,有明清古典建筑和湘西民居的风格,古色古香,充满了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

古城内还保存有不少珍贵的历史文物和民间艺术品,如明代的古碑、石雕等,是研究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的重要资料。

除了历史文化遗迹之外,炭河古城还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

城墙内外环绕着绿树成荫的山丘和清澈见底的小溪,风光秀丽,宛如一幅水墨画。

游客可以在这里漫步古街,品尝当地特色美食,感受古城的韵味和历史文化的底蕴。

目前,炭河古城已成为宁乡市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在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宁乡市也在积极开发和利用炭河古城旅游资源,推广宁乡旅游,加快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 1 -。

湖南宁乡安宁的乡土风情

湖南宁乡安宁的乡土风情

湖南宁乡安宁的乡土风情我来说两句发布时间:2011-08-03浏览次数:196次字号:[大中小 ] 宁乡历为湘中著名的古邑大县。

夏、商、周时期属荆楚之地,直到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才拥有了自己的县名宁乡县。

宁乡县的历史又何止这千余年。

当我们一踏上这片土地,就不得不因它古老的文明油然而生敬意,澎湃起满腔的激情。

宁乡县境内密布的古遗址,处处无不闪耀着文明的光芒。

浮光岭遗址是处新石器的文化遗址,坐落在双江口草溪村境内。

在这处面积约3万平方米的商代早朝遗址上,人们从10至80厘米的文化层中,发掘出砺石、石斧和陶器残片。

这些陶片让人感到一种文明的神奇。

考古人员试图用残片拼出陶器的原形,可惜无法做到。

从出土的灰陶、红陶及少量的黑陶来看,其泥质大约分为粗泥、细泥、夾砂三类。

陶片上已有绳纹、凹玄饰等纹饰。

在宁乡县境已发现古遗址20处,而刘家湾、钦家土段、月形山这三处为较有影响的史前文化遗址。

位于宁乡县老粮仓乡粮丰村的刘家湾遗址,处于流沙河开阔的冲积平川上,属长江中游龙山文化体系,下限延续至商周。

1986年,考古人员从这里采集到雉足釜形陶鼎、镂孔陶器座、矮领陶罐、陶鬲、磨光梯形石等。

陶系以夹砂橙黄陶和泥质橙黄陶为主,纹饰主要有绳饰,鼎足上一般都饰以按窝。

流沙河乡荷叶村的流沙河段西岸一级台地上的钦家土段遗址,同属龙山文化体系,发掘的石器与陶器众多。

而陶系以夹砂褐胎陶为主,纹饰以细绳纹和刻划纹为主。

在流沙河流域北岸青山桥乡景德村河段的二级台地的月形山遗址,包括了石塘、石家湾、景德观遗址等,出土的陶系以夹砂灰陶为主,有少量泥质红陶和灰陶。

陶器纹饰除细绳纹外,还兼有弦纹、篦点纹、附加堆坟和方格纹。

这几处史前文化遗址证明着早在石器时期到商周,宁乡就有先民们依水而居,生息繁衍于河流纵横的水岸之上。

在宁乡县西部山区井冲乡刁子村的九牯洞商代文化遗址,发现众多人类曾居住的洞穴遗址。

这些洞穴一般面积为五、六平方米,高一至两米不等,洞口均面向东南,进入洞口需弯腰弓背。

宁乡炭河里古城的介绍

宁乡炭河里古城的介绍

宁乡炭河里古城的介绍
宁乡炭河里古城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位于湖南省宁乡市。

这座古城因炭河里遗址而闻名,是中国首个周文化主题公园。

炭河古城内有许多周朝时期的建筑和景点,如西周王宫、古城墙、兵事殿、六艺之教、后宫等,这些景点以周文化为主题,再现了三千年前的那一场爱恨情仇。

此外,古城内还有许多现代化的体验项目,如炭河千古情、实景体验剧《大地震》等,为游客提供了全方位的旅游体验。

炭河古城还被誉为“南中国青铜器之乡”,因为这里曾出土过四羊方尊、人面方鼎等国之重器。

这些国宝级文物不仅是炭河古城的瑰宝,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见证。

总之,宁乡炭河里古城是一个集历史、文化、艺术和科技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旅游。

长沙炭河研学作文

长沙炭河研学作文

长沙炭河研学作文篇一《炭河之旅:探秘古老西周》长沙炭河,这个名字一听就觉得充满了神秘色彩。

去炭河研学那天,我像只欢快的小鸟,早早地就收拾好东西出发了。

一到炭河,巨大的仿古建筑就出现在眼前,仿佛穿越回了西周时期。

走进里面,第一感觉就是热闹。

耳边全是同学们叽叽喳喳的讨论声和导游讲解的声音。

我们先去看了青铜器展览,那青铜器可真是多啊。

形状各异,大的小的都有。

就说那个鼎吧,上面的花纹特别精致,有那种弯曲的线条,像是在讲述着古老的故事。

我凑近了看,发现鼎内部还有些烧焦的痕迹,这让我一下就联想到千年前人们在这鼎下生火做饭或者祭祀的场景。

我想象着一个穿着古代服饰的人,虔诚地将祭品放入鼎中,周围的人都跪地祈祷,那画面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

接着我们来到了一个模拟当时集市的地方。

地上全是那种小石子铺成的路,两边是一间间小小的屋子。

屋子里有的卖一些小饰品,那些小饰品看起来很粗糙,但其实做得很用心。

我看到一个小耳环,它是用很普通的铜制成的,但是造型很奇特,像是一个小铃铛。

我想这要是戴在古代姑娘的耳朵上,肯定会发出清脆的声音。

还有那些卖食物的小摊位,虽然只是卖点现代的小吃,但是放在这古色古香的环境里,别有一番风味。

我还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了一个模拟西周礼仪的小活动。

我们跟着老师,学着古人的样子拱手作揖。

那动作可别扭了,特别是男生,他们的手总是放不对位置。

一个同学,他的手就跟打架似的,在空中乱舞,最后他自己都被自己逗笑了。

这过程虽然搞笑,但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西周礼仪的严谨和复杂。

这炭河之旅,就像是打开了一本古老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

篇二《炭河里的欢乐研学行》炭河研学对我来说,就像是一场充满惊喜的冒险。

记得那天,天气还挺不错的,阳光明媚但又不是很热。

一进入炭河古城,映入眼帘的是一群穿着古装的工作人员,他们就像是从历史里走出来的人。

我们沿着一条小路往城里深入,路边有好些植物。

有一棵大树特别引人注目,树干粗壮无比,我和几个同学想合抱一下都抱不过来。

宁乡炭河古城简介

宁乡炭河古城简介

宁乡炭河古城简介
宁乡炭河古城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境内,是一座古老而充满魅力的城市遗址。

炭河古城最早见于明代,是明代山阳巡检司的驻地,后经清代正式定名为炭河镇。

炭河镇占地广阔,历史悠久。

如今,炭河古城已成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同时也是一个备受游客热爱的旅游胜地。

炭河古城建筑群以红砖、花岗岩为主要材料,建筑风格独特,是以明代嘉靖年间建筑为主,有许多古老的民居、官署、庙宇、祠堂、商铺等等的建筑,这些古老的建筑都是古老文化的一部分,千百年来保存良好,是观光旅游的最佳选择。

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古代湖南的文化传统,了解它悠久的历史背景,体会它丰富的文化内涵。

炭河古城的文化、历史和建筑富有特色,其中最著名的是炭河文化和三山圣拜文化。

在游览炭河古城时,还可以参观三山圣拜祖庙和炭河祠堂等文物景观,了解三山圣拜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古城内还有许多民俗文化和宗教文化古迹,如:炭河古城民俗博物馆、文昌阁、天兴阁等等,这些古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湖南文化的宝库。

炭河古城目前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胜地,它充满着古老而神秘的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往参观。

除了欣赏古建筑外,游客还可以品尝当地特色小吃,如:宁乡肉脯、炭河鸡排等等,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真正的湖南美食文化。

总之,宁乡炭河古城是湖南具有很高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的标志性遗产之一,它通过自身的独特魅力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品尝这份灿烂的文化瑰宝。

未来,炭河古城还将继续保持其古老文化的魅力,为湖南的旅游业贡献更多的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炭河里古文化初探之一
试揭开宁乡炭河里古城主人之谜
喻立新
宁乡炭河里古城遗址发现于1963年,2001年至2005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确认该处是一处西周时期的古城址。

这一重大发现,为研究黄材炭河里古文化的涵,提供了重要的考古依据,从而被评为2004年“全国十大考古重大发现”之一。

但炭河里遗址发掘已过去多年,炭河里古文化研究进展不大,它的主人依然是一个谜团。

炭河里遗址位于湘江下游支流——沩水上游的黄材盆地,隶属省宁乡县黄材镇栗山村,黄材盆地地处雪峰山脉东北麓,是沩水上游一
个面积近
千万平方
米的山间
盆地,中
央地势平
坦,三面
高山环
抱。

沩水
主源黄材
中国历史地图集·夏时期图 中国历史地图集·商时期全图
河自西向东从盆地中间流过,炭河里遗址即坐落在盆地西部的黄
材岸。

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夏时期全图》显示,
夏代时长江中游一带生活着一个原始部族集团——三苗。

其围大
致包括江汉、江淮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南北、洞庭蠡之间的辽阔地
域,即今天的省南部、省西部,以及、、三省。

《非子》云:“三
苗不服者,衡山在南,岷江在北,左洞庭之波,有蠡之水”。

关于三苗的起源,《国语·楚语下》说“其后三苗复九黎之
德”,说的是“三苗”复兴了“九黎”的事业和历史传统。

韦昭
注《国语》此句云:“三苗,九黎之后也”,即三苗是九黎的后
裔。

《国语•梦语》注中说:“九黎,蚩尤之徒也”。

《书吕刑释
文》、《吕氏春秋•荡兵》、《战国策•》高诱注,都说蚩尤是九黎
之君。

所以,三苗就是中华民族“三始祖”之一——蚩尤的后人。

有的学者认为三苗在商代时就开始神秘消失了。

谭其骧先生
在《中国历史地图集·夏时期全图》上标有三苗。

但在《商时期
全图》上不见三苗之踪迹,笔者赫然发现图上标注有“宁乡”和“清江”。

应该是由于在长江以南的宁乡炭河里及清江(现樟树市)吴城周边,发现了许多商代青铜器,认为这些青铜器是商人铸造,所以,商王朝势力取代了三苗。

三苗在商代时,是否不存在了?应该存在!试想:如果宁乡商代青铜器是三苗人铸造的,三苗在商代时期就当然存在!至于吴城遗址,只能证明那里也曾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并不能证明三苗不存在了。

广汉三星堆也发现了许多商代青铜器,但事实上那是古蜀国铸造的。

据历史典籍记载,三苗起源于尧舜之时,当时是中华上唯一能与中原华厦集团分庭抗礼的部落联盟,但长期受华厦集团的打压,于是被迫向南退缩,向西发展。

商代前三苗势力应是退出了长江以北。

留在长江以北的三苗人发展成为了“荆蛮”,商王朝对其进行了征伐。

据《竹书纪年》载:“商师征有洛,克之,遂征荆,荆降”说的是,商人的军队在攻占“有洛”(今洛河一带地区)之后,曾乘胜南下征伐“荆蛮”,一度迫使“荆蛮”归顺。

又《吕氏春秋·孟冬纪·》载:“汤见祝网者置四面……汤收其三面,……汉南之国闻之,曰:‘汤之德及禽兽矣。

’四十国归。

”“汉南”指汉水之南。

商初,汉水之南生活着包括“荆蛮”在众多氏族部落和方国,由于成汤“征伐”与“招抚”结合,都归附于商朝。

但没有证据证明商王朝势力越过长江。

商王朝在长江之北设立一个军事据点——盘龙城,其防御对象只有就是长江之南的三苗。

三苗部落聚居中心就在宁乡黄材。

《名义考》云:“三苗建
国在,而所治则江南荆也”。

“三苗”方国都邑建在近边的黄材与史载相吻合——《名义考》成书于明代,当时的宁乡黄材属府。

又据《后汉书·西羌传》载:“西羌之氏本出自三苗,姓之别也。

其国近南岳。

”——宁乡黄材距南岳仅一百五十多公里。

湘中地区至今还存在的一种神秘古朴的民间原始文明文化形态,称之为“梅山文化”。

梅山文化产生的地区是古梅山峒蛮居住地,史称“梅山”。

《宋史•梅山峒》云:“梅山峒蛮,旧不与中国通,其地东接潭,南接邵,其西则辰,其北则鼎”。

即包括今天的、、、、、、等市25个县级行政区域的全部或部分,宁乡黄材即在其中。

著名民俗专家、师大学教授子艾论证,梅山是中华民族三祖之一蚩尤部族的世居地之一。

所以三苗部落聚居中心设在黄材并不奇怪。

三苗不晚于商末周初由部落联盟变成了三苗方国,黄材炭河里古城当然是其都邑。

2001年至2005年对黄材炭河里考古发掘,炭河里西周古城遗址始建于商末周初(2970+或-50年)。

在炭河里遗址外2公里围出土了许多商周青铜器,总数达300多件。

多数精
品和有铭文的铜
器都出土于此,如
“大禾”人面纹方
鼎、“父乙”窝
纹罍、“癸”卣、
“戈”卣、巨型瓿、
寨子山兽面纹瓿、
三亩地“云纹铙”等。

黄材地理位置偏僻,在这里同时出现年代相近的城和大批青铜重器,让人难以否认两者间地密切关系,所以三苗方国应当是这些青铜器的主人。

闻名中外的四羊方尊出土在黄材月山铺,它的主人当然是三苗。

因为蚩尤是三苗始祖,姓“”,而“,从羊”,所以,三苗人用以羊为图饰的四羊方尊等礼器,祭天拜地敬祖宗。

距黄材不到20公里的老粮仓镇与枫木桥乡交界处有一座“师古寨”的山,山的西北面为老粮仓,东南面为枫木桥。

1959年、1993年先后在此共发现了15件商代大铜铙。

关于铙的用途,专家认为“可用于军旅,类似铜鼓,击鼓山顶,足以号召部队,指挥军阵,而且也可用祭祀宴享”(高至喜《中国南方出土商周铜铙概论》)。

相传师古寨是几千前祭祀祖先之地。

宁乡口音中“师”与“思”同音,“师古寨”实际上是“思古寨”,其意是:专门思念古人(祖先)的地方。

谁在此思古祭祖呢?根据出土的大铜铙系商代铸造,应该是商代或稍后西周时期的人们在此思古祭祖,当时当地生活的是三苗人。

三苗所尊奉的始祖是蚩尤,蚩尤姓“”,而“,从羊”,所以“师古寨”又名“羊角寨”,《民国·宁乡县志》云:“羊角寨即师古寨”。

三苗人为什么选择此山思古祭祖?因为当时该山及其附近生长着许多枫树(后来有人伐枫树用枫木架了一座桥,那一带现在就叫“枫木桥”),而枫树,是三苗人的主要崇拜神物之一,属于植物图腾崇拜,现在的苗族依然如此。

在黔东南神话《苗族史诗》(亦称《苗族古歌》)中,苗族先民们将自己与枫树有血缘关系的思想表达出来了,其对枫树的描会是非常的细腻、深情。

他们认为,人是由蝴蝶妈妈生的,而蝴
蝶妈妈又是枫树生的。

为什么枫树是苗族先民的植物图腾呢?这可能与《山海经·大荒南经》所记载的“蚩尤所弃其桎梏进为枫木”的传说有关。

综上所述,宁乡黄材炭河里古城的主人就是商周时期的三苗方国,三苗也是宁乡商周青铜器的主人。

本文仅仅证明三苗方国是宁乡商周青铜器的使用者,并不能证明三苗方国是宁乡商周青铜器的铸造者。

欲知宁乡商周青铜器何人何地铸造,请关注拙文《试揭开宁乡青铜器之谜》。

本文得到省博物馆原馆长、研究员熊传薪先生的悉心指导,在此深深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