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知识树

合集下载

散文考点知识树

散文考点知识树

开头:1、如果开篇点题,首段作用:总括全文,点明主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

2、如果开篇没点题,首段作用: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

3、如果开篇景物描写,首段作用:结构上,它起铺垫作用;景物描写上看,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渲染气氛。

4、如开篇连续发问,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

5、如开篇连续感叹,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中间:1、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前后呼应;3、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引起下文的…内容;4、照应上文的…内容、转换话题。

作用类题目5、或衬托作用(在行文中为了彰显叙述主体而谈到其他事物,其他事物具有衬托作用);或渲染烘托某种氛围(描写环境为人物的出场营造氛围)结尾:1、升华感情;2、点明中心,深化主题;3、总结上文;4、卒章显志,点明主题;或含蓄的表明主旨(往往借助象征性的景物描写)5、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6、言已尽而意无穷,使文章委婉含蓄。

常见典型开头的作用: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某一事件:引出下文的议论或抒情,在结构上往往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内容上具有深化或启迪作用,史实: 反思历史,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

具有例证的作用诗句: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名言:表明……观点,具有论证观点、阐明事理的作用,增强文章说服力;丰富文章内容;理解句子含义:思路点拨:1.观察句子的位置(文头、文尾、段头、段中、段尾)2.确定句子的关键词。

(一般句子都有一两个关键性的词语,这是理解句子的切入点)3.分析句子的内部结4.注意句子是否用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答题模式:1.先说表层含义,再说深层含义2.先说关键词语含义,再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和感情3.先说修辞手法,再结合文章理解散句子一条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散文阅读知识点及阅读技巧

散文阅读知识点及阅读技巧

(或表现人物的特点或品质以写人记事为中心,叙事散文:(散文的概念)散文的分类一、抒情散文:以写景状物为主,表现事物所思想感情。

,抒发作者的阐明事情蕴含的道理)----一读二、散文阅读应分几步?(阅读程序)具有的象征意义,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心。

用一句话概括中---分析题目含义。

③ ②归纳中心意思;①了解主要内容;整体感知:二用铅笔作好标-----抓每层每段中心句。

理清思路:一抓抒情议论句;二抓过渡句;三----理①提炼组合:有的答案隐整合答案:----四述画出相关处。

-----找答题区域----三扣志。

②组织归纳:围绕要点,句子通顺,合。

含于文中,须提炼;有的答案分散在各处,须组三、散文阅读题是怎样出的?先打草稿再修改然后誊写。

----言简意赅。

整体感知题(1)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3)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 ;(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四、散文阅读题的解答有哪开放题(5) 提取并整合文章的内容要点;(4) 深刻含义和作用①了解主要内容;②归纳)通读全文,概括中心1(、整体感知题解答技巧1 些技巧?中心意思;)注意语言表达的规范3()找出中心句或自己概括中心2(分析题目含义③语境(特定语境中的含义词语在1.: 分析词语常见题型、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答技巧2 性,词语可否省略3. 代词指代的内容2.) 义加点词语5. 形容词的作用,动词4. 是否矛盾,调换它,此,之,那些,那,这些,这:代词有指代作用代词的. 的思想感情如此及具体一些内容的指,代词指代内容.有近及远,偶尔也在后文,通常到前文去找:寻找方法. 物,事,代词一般代人.代代入法(得出结果后采用替换法:提示. 时要筛选概括但有,一般可以抄原句,原文都有看是),一般情况都是不能省略:判断 1.: 分析步骤不矛盾,调换,分析词语可否省略. 否符合文意省略或换词时句子会变成什么,分析用原词时句子的意思3.. 分析词语含义2.. 不矛盾,调换 . 不符合实际,意思屏,黄龙洞绿得幽:例. 不矛盾,调换,不能省略,原词搭配恰当,因此:结论4.“,野”“,“幽”句中:问. 九溪十八涧绿得闲,风山绿得野:答? 为什么,三个字能否调换闲”闲是悠闲的意;与山相搭配,野是不受拘束的意思;与洞相搭配,因为幽是幽深的意思.不能调换 : 分析步骤形容词的作用,分析动词. 不能调换,因此原词搭配恰当.与溪水相搭配, 思分1.分析句3.. 分析句子的表层意思2. 准确地描写了……,形象,生动:形容词本身的作用,析动词生动、形象、准确地描写了:语言上可用如下句式表示). 联系全文,联系语段(子的深层含义 , 表现了……(句子深意+句子表义+说出下面句子中划线,联系上下文:例). 突出了……摩托车声的形象生动写出了楼下. 搅得我睡意全消,钻进窗内,声音攀上楼来1.. 词语的含义分析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烦躁,心里的难受“我”突出了,的影响“我”难以阻挡及对所具体而言有喜、怒、哀、乐、爱、恨、.褒贬之情,指文章中所表现出来的好恶是,谓思想感情欢快、喜悦、:通常的思想感情有 . 它包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仇情、恋、怜惜、关爱、体贴、赞美、高兴、兴奋、激动、自豪、热爱、爱戴、崇敬、思念、依例示 . 怀念、感激、忧虑、痛苦、失望、愤恨、仇恨、讽刺等等我伏案写,有一天:1.例的肩上睡着这小家伙竟趴在我,扭头看,……呆一会儿.居然落在我肩上)小珍珠鸟(它,作时“我”对小珍珠鸟的亲答:? “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初中散文阅读知识树

初中散文阅读知识树

初中散文阅读知识树知识树之现代散文篇------三十中张静树之根系-----散文的篇目七年级上金色年华《往事依依》《十三岁的际遇》民俗风情《本命年的回想》多彩四季《春.》《济南的冬天》《夏》奇思妙想《蔚蓝的王国》七年级下童年趣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月迹.》《柳叶》八年级上爱国情怀《枣核》至爱亲情《背影》《我的母亲.》江山多娇《阿里山纪行》《美丽的西双版纳》《蓝蓝的威尼斯》人与环境《都市精灵》《幽径悲剧》《明天不封阳台》八年级下咏物抒怀《海燕》《白杨礼赞.》《石榴》《紫藤萝瀑布》人生体验《错过》《散步》九年级上吟哦讽诵而后得之《鼎湖山听泉》《林中小溪.》《飞鸿滴翠记黄山》《画山秀水》读书动笔《绿》《囚绿记》九年级下迅速捕捉阅读信息《藤野先生》《生命与和平相爱.》《雪》树之主根-----《课标》的要求《课标》总目标:1.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2.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课标》分目标:1.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坏境中的意义和作用2.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3.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意启示树之主干------分类与特点一.散文分类(一).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中心,往往带有一定的抒情成分)1、记人散文。

记叙人物的散文以人物为中心,但在刻画人物形象上与小说不同,不追求人物性格的完整,也不要求全面周致地描写人物命运,而是通过富有特征的细节、人生片段或性格的某一方面来寄情写意。

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

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

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2、叙事散文。

记叙事迹的散文以事件的发展为线索,寄情于事。

所叙述的事件可大可小,可一件也可多件,可以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小故事,也可以是片断的组接或特定场景的描写。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必备知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必备知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必备知识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必备知识一、散文阅读常识(一)散文的特点1. 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

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

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风格:华丽、平实、明快、含蓄、简洁、细腻、豪放、柔婉、幽默、深刻(二)散文的分类1.抒情性散文抒情性散文指侧重于表现思想感情、内心体验的散文。

它们或咏物状景中言志抒怀,或在叙事记人中传达情思。

高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归纳

高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归纳

散文阅读知识点归纳一、结构作用分析1、句段在文章靠头(1)结构上①开篇点题,开门见山。

②引出下文。

③为后文写……埋下伏笔(做铺垫);④或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兴趣;(2)内容上①点明写作缘由②营造……氛围③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

④采用对比手法,将…和…对比,突出或强调…⑤采用欲扬先抑手法,通过写…后文…形成对比,突出或强调…2、句段在文中的作用1、结构上①照应题目②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③前后呼应作用,或照应开头,或照应结尾④转换(折)作用,是内容、思路的转换(折)⑤(引起)下文的作用。

3.句段在结尾的作用(1)结构上①总结全文,②呼应开头(首尾呼应),结构完整(2)内容上①点明…主旨,深化中心,②抒发作者…的感情③呼吁…,突出主旨。

④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4.材料安排(穿插性材料)作用(1)结构上①(反复出现)贯穿全文内容,起到线索作用②引出下文对…的描写(议论、抒情、记叙)③照应文章的……(2)内容上①(反面材料)和文中…形成对照(对比),突出…的…特点(形象、情感、态度)②(正面材料)映衬文中…,突出…的…特点(形象、情感、态度)③丰富文章内容或内涵(主旨);④(诗句)增强文章的文学性、生动性。

5、标题的作用(1)点拨:思考方向(1)问什么(是作用还是含义)。

(2)题目有什么特点(采用什么手法),有什么效果?(3)承载作者什么感情、态度(4)是不是文章的关键词、线索(5)是否点明文章文章主旨(2)标题作用:结构上:①XX是文章的线索,文章围变现了绕它写了XX、XX、XX内容上:①交代了文章的写作内容(对象)\点明了文章的XX主旨②表达了作者XX感情或对XX的…态度③点明(揭示)了XX的…特点(内涵),寄寓作者…X感情(思想、态度)④采用了XX(比喻、拟人、象征、双关、设问)手法,生动形象,吸引读者\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变现了作者…感情\暗示了文章的…的主旨(3)标题的含义①考虑标题的手法及艺术作用②标题的在文中的明显含义③标题在文中更深层次的隐含的涵义(往往涉及到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感情)6、文章的整体思路(1)抓文章线索(行文线索和感情脉络)(2)抓标志性提示内容、时间、地点转换的词语(3)划分层次,概括段落大意(4)明确问题题要求:是问思路、还是问情感脉络,是否有特殊要求(指定必须以什么来组合答案)(5)答题提示:思路答案中要出现:①先写…②再写…③然后写…④最后写…(有时候需要指出线索)情感脉络重要出现:①先写…表现作者…的感情②再写…表现作者…的感情③然后写…表现作者…的感情④最后写…表现作者…的感情二、归纳要点、概括主题(思想情感)1.、归纳要点(1)明白要求【是特点(形象)概括,还是原因(为什么),或者是内容层意】(2)明确答题区间【是某一段,某几段,还是需要从结合全文】(3)注意过渡句【往往在段首或单独成段】、段落中心句【往往在段首或段尾巴】理清层次(4)合理筛选、摘取需啊哟词语句子组合答案【修辞手法句子,还原本义】(5) 结合分值,分点答题2、概括主题(思想感情)(1)把握文章思想感情几留意①看题目【直接点明主题,明确思想感情,或间接暗示】②看首尾【见结构部分首尾作用】③看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明确了作者的观点和感情倾向】④看文章语言运用的褒贬色彩和细节对读者心灵感受的激发⑤看文章的写作背景及写作缘由(2)答题模式①概括主旨:通过描写(叙述)……(特征、一件或几件事),表现……,抒发了(揭露了、批判了、讽刺了)……②思想感情【结合分值,分点作答】:1、XX;2、XX;3、XX……三、体会重点词语或语句含义1、理解重要词语作用(与诗歌鉴赏练字题相似)(1)结合文意,解释词语在语境中含义(如有表现手法——如借代、比喻、双关,要换原本义)(2)结合文意,挖掘词语的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和情感2、理解重要句子(1)区分“理解”“理解含意”“理解用意”“为什么说”理解:如何理解这个句子,包括含意与作用理解含义:仅仅限于句子的深层次含义及其所蕴涵的思想情感“理解用意”:包括含意与作用为什么说:回答原因,很多考题作为探究文章思想感情(主旨)来考查,需结合全文,如2013年四川考题:作者为什么说塔里木河是’“一条负重的河流“,答题同思想感情(2)答题方法①坚持两个原则【1、句不离段,段不离篇;2、作者的写作意图】②根据句子层次理解③抓关键词理解④抓表现手法理解(修辞手法、写作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⑤人物对话,抓人物所处的环境、思想性格、人物关系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四、形象分析1.人物形象(1)把握作者作者思想感情,确定人物分类(是褒还是贬),为选用词语做准备(2)注意文章中评价、议论、抒情的句子,注意需要的词语,以便答题选用(3)注意结合写人物的段落分析概括(4)注意刻画人物的手法①正面描写(细节描写)外貌(肖像、神态、衣着)、动作、语言、心理②侧面描写:用人或物或景物来烘托主要人物的形象或心理或情感③对比。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知识清单(基本知识+结构思路+句段作用+内容概括+语言风格+艺术技巧+散文意蕴)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知识清单(基本知识+结构思路+句段作用+内容概括+语言风格+艺术技巧+散文意蕴)

2025年北京高考语文记背手册07(基本知识+结构思路+句段作用+内容概括+语言风格+艺术技巧+散文意蕴)清单一散文基本知识一、散文的特征1.基本特征:“形散而神不散/形散神聚”。

“形散”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

“神不散/神聚”指散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形”就是散文写了哪些“选材”,语言表达方式灵活多变。

需多答,尽可能全面、具体。

“神”就是散文要表达的主旨、情感。

2.内容上的特征: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深刻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3.形式上的特征: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从细处落笔,以小见大;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二、散文的分类1.写人记事散文(记叙性)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

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塑造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作者的情感。

【这类散文与短篇小说相似,但又有明显的区别。

就叙事而言,散文所叙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而小说对叙事的要求较散文要高得多;另外,散文在叙事的时候需要饱蘸情感,小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体现出来,不须作者明确抒发。

就写人而言,小说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且典型人物是作者虚构出来的。

而散文中的人物则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

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又可将其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

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段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其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偏重于写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

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粗线条勾勒,偏重于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

所绘人物形象真实是其与小说的区别。

】2.写景状物散文(抒情性)这种散文主要运用象征、比兴、拟人等手法,通过对外在形象的描绘来传达作者的情思,因此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这类散文最常用的手法。

2025届七上语文 散文阅读(知识清单)

2025届七上语文 散文阅读(知识清单)

专题12 中考复习之散文阅读(知识清单)散文的整体感知散文因为选材广泛,表达方式多样,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所以我们在散文的整体感知中,往往可以采取“因形析神”,通过散文中具体的人、事、景、物来分析出作者所希望表达的“情、理、志、趣”。

1.写人记事类散文写人记事散文主要以记叙人物生活中细微事件,或茁壮刻画人物性格,或着重掘发所叙述事件的意义,从而抒发作者情感,阐明一定事理。

所以在整体感知写人记事类散文的一般方法如下:❶首先要抓住文章中与主要人物相关的典型事例;❷其次抓住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和心理,把握人物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❸最后联系现实,联系社会背景;抓住作者的议论评价。

2.写景状物类散文写景状物类散文是以景物、事物(或物件)描写为主的,作者花费大量的笔墨写景,写物。

这类散文的特点是“借景抒情”,“借物喻人”;其目的是为了抒情喻理。

在整体感知这类散文方法如下:❶首先要整体把握文章中所描写的景、物的具体特点;❷之后合理联想景物中体现出的人的精神品质;❸最后探析作者想要抒发的具体情感或者希望阐明的具体事理。

第一部分:散文的概念讲解☑散文的概念散文是泛指那些侧重于直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注重主观书写的,不讲究骈偶押韵的文体。

广义的散文:按照传统的说法,散文是与骈文、韵文相区别的散体文章,即除了诗词曲赋以外,一切无韵无律的文章,诸如:人物传记、回忆录、游记、寓言、神话及记事抒情一类的文章,均可列入散文的范畴。

狭义的散文:专指用凝练、优美、生动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短小精悍的文章。

☑散文的分类★根据表达方式不同,散文一般可以分为: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含有饱满的感情。

叙事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时间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

散文知识点归纳 (清晰)

散文知识点归纳 (清晰)

表达方式作用题
• 答题模式:用了什
• 题型设置:一般针对 句子或段落或篇章中 具体的表达方式设置 考题。
么表达方式,这种 表达方式与语境结 合有什么特点,突 出表现什么情感 (意境,思想等)。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 论
考试重点是描写:
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外貌
3、从语言风格的角度鉴赏,如自然淡雅, 如朱自清,用工笔写意蕴;清婉隽永,如 冰心,用婉笔抒写柔情;形象含蓄,如余 光中,用形象表达主旨。
修辞手法作用题
• 答题模式:运用 • 题型设置:针对文中 了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 手法与内容结合 或段落设置考题。 (共同点),表
现了什么情感 (特点),表达 效果(行话)。
术,有的放矢地去分析。如:
解答句子的含义与作用
要二思考:一是句子自身的意思,这主要联系句子所在
的段落进行思考;二是句子深层的意思,这要联系中心、 主题来思考。
要三想到:“一想到”其可能采用了某种修辞手法或者
某种表现手法;“二想到”其可能在结构上具有某种特殊 的功能(总领全文、引起下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 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 ;“三想到”一些文 中的重要语句,有时受文章写作背景和思想内容的制约, 还需结合文章的主题,作者的态度、感情等内容加以理解。
• 二、品味句子的深层含义和作用
• 1.从内容上说,常考查散文中表达作者观 点态度或写作意图的句子。
• 2.从结构上说,常考查散文中的总领句、 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
• 3.从表达上说,常考查散文中富有哲理性 的句子。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①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 ,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引起 下文,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阅读知识树博文收藏03-05 1252散文阅读知识树一、散文: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根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鲁迅《记念刘和珍君》、巴金《小狗包弟》、陆蠡《囚绿记》。

(2)抒情散文:注重表现的思想感受,抒发的思想感情的散文;朱自清《荷塘月色》、郁达夫《故都的秋》、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

(3)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

朱自清《荷塘月色》、郁达夫《故都的秋》、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

(4)说理散文: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

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闪现在思维领域万千景观。

帕斯卡尔《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富尔格姆《信条》、蒙田《热爱生命》、鲁迅《拿来主义》、朱光潜《咬文嚼字》、林庚《说“木叶”》、钱钟书《谈中国诗》、川端康成《花未眠》。

二、考点解析:《考试大纲》对散文阅读的要求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A.理解(能力层级为B)。

包含: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②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

B.分析综合(能力层级为C)。

包含: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④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C.鉴赏评价(能力层级为E)。

包含: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

A1“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类【命题角度】1.体现立场、观点,表现文章思想的词语(语境义)答题步骤为:①本义入手,追根溯源。

根据词语的本义,从上文中找到相关语境。

②关键句子寻线索。

从相关语境中找出包含该词或其近义词的句子,体验其情感。

③思路延伸得情感。

通过类比联想,借鉴同类文章的写作特点找到答案。

例题:(07湖南)鲁迅《忆刘半农君》1.在“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一句中,为什么在“古文”前用“弄”字和“烂”字?请从字义与情感两个方面分析。

答:答案①“弄”是“写”的意思,还有“玩弄”(“游戏”)的含义。

“烂”是“陈旧”的意思。

②从前刘半农投身文学革命,提倡写白话文,是一名勇敢的战士;“五四”退潮以后,思想发生了变化,日益走向保守,写古文是其表现之一。

鲁迅用这两个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是要表现对刘半农的批评。

解析本文是鲁迅先生回忆刘半农的一篇文章,主要从十年前那个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提倡写白话文的勇敢的战士写起,然后写到近几年来思想发生变化,日益走向保守,以致“在外国钞古书,禁称‘蜜斯’”之类。

解题时【命题角度】2.含义特殊、反映深层意义的词语【答题思路】①结合文意定层面。

结合文意,分清该词语包括几个层面的意思。

②立足全文,锁定区域。

找出体现词语层面意思的各个区域,锁定关键句。

③归纳概括。

从关键句中找出体现词语层面意思的关键词,归纳概括出答案。

例题:(09年广东卷)张炜《耕作的诗人》18.从全文看,把托尔斯泰描绘成“耕作的诗人”的意图是什么?答:答案⑴俄国画家列宾给托尔斯泰画的耕作图长久地吸引了,他认为托尔斯泰与土地须叟不可分离的关系是一个伟大诗人与庸常写的最本质、最重要的区别。

⑵揭示文学创作与体验生活的关系,批判当下纤弱、虚假、远离生活的创作风气。

⑶耕作能给予我们真正的创造力和判断力。

⑷高度礼赞了托尔斯泰生命不止、追求不息的创造精神。

对他的写作态度和方式表示赞美。

解析本文始终围绕“耕作”二字描写托尔斯泰的,这两个字既表现了托尔斯泰的精神,也体现了对托尔斯泰的高度评价,应结合原文内容,从这两个方面作答。

【命题角度】3.需要概括含义要点的词语【答题思路】①明确地位,审清题意。

分析题干要求,看清需要概括含义的词语是文章的标题,还是段落中心词。

②分清层面,概括信息。

立足全文,分清词语包含的层面意思,总结概括出含义要点。

例题:(09年广东卷)张炜《耕作的诗人》16.文中画线部分①中的“它们”指什么?②中的“踩出深深的凹痕”有何寓意?答:答案⑴“它们”指割草、缝鞋子、编识字课本、收割、种植等平凡琐碎的日常劳动。

⑵“踩出深深的凹痕”寓意是托尔斯泰深深地扎根于土地,踏踏实实、身体力行地从事日常的劳作,在文学创作上取得的辉煌成就,创作了大量反映土地和农人生活得作品。

解析①根据语句:“他怎样匍匐到土地上,与庄园里的农民,特别是孩子和农妇们打成一片,割草、缝鞋子、编识字课本、收割、种植……他做他们所做的一切,身心与土地紧密结合。

”②根据第五自然段,结合内容作答。

【命题角度】4.有特殊指代义的词语(指代义)【答题思路】①理解词语本义。

所谓词语本义,即词语在词典中的本来意思。

理解其本义,才有可能进一步理解其临时含义。

②圈定特殊语境。

圈定特殊语境,即圈定该词语所在的句子、段落。

如此,方可能便捷地理解词语的临时含义产生的环境。

③联系语境分析。

联系特殊语境中所写的内容,如背景、目的等,进而分析其“潜台词”,恰当解释词语的临时含义。

例题:(07全国Ⅱ)茅盾《海南杂忆》1.到了“天涯海角”,为什么却说“这哪里是‘天涯’”?又为什么开玩笑说“在这个石缝里坐下,说半天情话”?答:答案天涯本义指天之尽头。

也以为“前去无路”。

如今却名不副实,岛上“海角”原来是奇拔的岩石,这出乎的意料。

两座相偎相倚的高大岩石引起解析现实中的“天涯”与想像中的“天涯”相去甚远,因而产生了“这哪里是‘天涯’”的疑问。

而“海角”却“出乎我的意外”,岩石相偎倚,风景优美,适宜说情话。

【命题角度】5.运用了修辞的词语(修辞义)【答题思路】①理解词语的本义,即词语在词典中的本来意思。

②联系语境析修辞。

任何修辞离开了具体语境,便不能发生作用,显出功能。

故而,联系题干中要求解释的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有效阅读区间),分析它运用了何种修辞格。

③瞻前顾后断深意。

在有效阅读区间内,在该词语的前或后皆有对其进行直接阐释的句子、段落。

抓住了这些阐释性语句、语段,便找到了打开词语修辞义大门的钥匙。

④概览全文看表里。

若在有效阅读区间内没有对须释义的词语的阐释性语句、语段,可联系全文主旨,分析文章表面上(表)写什么,实际上(里)写什么,而后由表及里,联系修辞方法分析该词的修辞义。

例题:(01年全国卷)《门》21:开头说:“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

”请根据文意写出“开门”和“关门”的含意。

答案:“开门”的含意是: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发现。

“关门”的含意是:意味着一个结束。

[对应文段]一大清早,一扇门猛然打开,护士走进来:“是个男孩!”开门是一个神秘的动作:它包含着某种未知的情趣,某种进入新的时刻的感知和人类烦琐仪式的一种新的形式。

包含着人间至乐的最高闪现:重聚,和解,久别的恋人们的极大的喜悦。

即使在伤心之际,一扇门的开启也许会带来安慰:它改变并重新分配人类的力量。

每一扇门的关闭就意味着一个结束【命题角度】6.文中反复强调的词语【答题思路】①锁定有效阅读区间。

根据题干提示,找到需要解释的词语在文中对应的位置,从而缩小搜索答案的范围。

②抓住关键词句分析。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文本中的相关区间中,一般都有与试题答案相对应的阐述性、表述性词语、句子。

抓住它们,便找到了答案的核心内容。

例题:(09年北京卷)《司马祠》20.阅读文章最后一段,回答下面问题。

①四个“读”字的运用,有什么丰富而深刻的含义?答:答案①要点一:把司马祠当成历史的大书,强调它特别值得解读要点二:引发读者对司马迁人格与精神进行深入思考【命题角度】7.与本文主旨相关的词语【答题思路】①明确词语地位。

与文章主旨相关的词一般是文章的核心概念,看清它是文章的标题,还是主旨词。

②分析结构抓思路。

理清文章结构,看清写了几个层面。

③抓关键词句,概括要点。

从体现几个层面的关键句子入手,抓关键词概括出答案。

例题:09年浙江卷)(英)大卫•洛契佛特《魔盒》13.指出三处画线词语“似乎”在句中所起的作用。

似乎①:似乎②:_ 似乎③:答案①显示人物的情态。

②表示对魔盒作用的肯定。

③反映“我”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命题角度】8.表达段中、文中核心概念的词语【答题思路】①审清题意明区域。

看清答案从段中找,还是从全文找。

②整体把握,分清层次。

给段落或文章分层次,找全词语的内涵层面。

③锁定关键词。

由体现词语层面的关键词概括出答案。

例题:(09年江苏卷)张笑天《上善若水》14.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

答:答案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

A2“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类句子的含义一般有基本含义、特定含义、深层含义。

句子的基本义即表层意义,往往不难理解。

有些句子有特定的含义,这往往是指句子的概括意义、警策意义。

这样的句子须在总览全篇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去理解。

阅读文章时,还会遇到一些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的句子,这样的句子又往往在文中起重要作用。

这样的句子往往具有隐含意义(象征、比喻)和附加意义(双关、言外之意、语法意义)。

例子:09年山东卷:周国平《记住回家的路》20.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⑴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定有路途。

答:⑵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

答:答案(1)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没有真正的内心生活。

(2)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以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

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B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类【命题角度】根据文中信息筛选观点、筛选新知。

【答题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就是指把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核心意思归并梳理,概括成简明扼要的语言形式。

文章的内容要点,可指全文的,也可指文章的局部的。

例题一:(全国卷Ⅰ/陕西)雷抒雁《彩色的荒漠》14.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答案第一问:戈壁滩环境的恶劣;戈壁滩色彩的单调。

第二问:为表现石油工人为祖国人民所做的巨大贡献埋下伏笔;与下文要描写的彩色荒漠形成鲜明对比;先抑后扬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解析要在对文本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找准筛选区域,进行准确归纳。

(一)第一问筛选整合信息,答题策略:(1)要有文体特征意识论述文,论题、论点(分论点)是主要信息,论据和论证是次要信息;说明文,说明的对象、说明的内容和对象的特征(特点)是主要信息,说明的方法及运用到的材料是次要信息。

(2)要有切层分层意识研究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