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第一轮复习)
合集下载
2014高考一轮复习:必修2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件

以善于经商著称,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 商人 人称为“ ”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 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 商人经商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 水平不高
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发展,为商业服 务的 柜坊 和飞钱相继问世
宋朝 元朝
明清
商业环境宽松,商品种类增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纸 币“ 交子 ” 交通发达、商业繁荣、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1)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成为商品 (2)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3)出现“商帮”,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 . 晋商
知识点 2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1.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1)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①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 大作坊 生产。 •②凭借 国家权力 ,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 •③生产不计 成本 ,产品大多精美,冶金、 制瓷 、丝织 等 行业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2)手工业发展概况 •①冶金业
•3.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1) 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亚、非、欧 许多国家。 •(2) 丝绸远销亚洲、欧洲,形成“丝绸之路”, 赢得“丝国”誉称。 •(3) 瓷器远销欧洲、非洲,中国被称为“瓷器大 国”。
知识点 3 古代商业的发展
•1.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时期 概 况
商朝
春秋战国 秦汉至隋 唐 隋唐
2014高考一轮复习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 本结构与特点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土地制度,了 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 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 发展的特点。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二 第21讲 发达的古代中国农业

• 《四时月令诏条》以法律"诏书"的形式,确立了以"四时"为基础的自然时序和人事活动应遵循自然时序的生产生活准则,突出了对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以时禁发"、"用养结合"的原则,提出了保护农业生态系统和保护林木资源、动物资源、水资源的思想,它在古代 生态保护和法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件壁书题记系迄今所仅见,是迄今所发现的最早最系统的关注人类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关 系的法律文书 ,对研究汉代公文、书法、农时节令和历法都非常有价值。
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铁犁牛耕技术出
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后得到完善而为后世所沿用。 耦犁、曲辕犁等。 (2)耕作技术与耕作制度的进步 改进耕作方法、田间管理系统,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如耕 耙耱技术、代田法、一年两熟、稻麦轮作。 (3)灌溉工具与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的兴修与灌溉工具的使用,人力、畜力、自然力的使用。
说明: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传统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
什么是“精耕细作”
请您思考
精耕细作是现代人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 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和主要耕作方式。
具体说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或 劳动,采用新的技术措施,进行精致的耕作,从而提高 单位面积产量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
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 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
精耕细作
含义:精耕细作是现代人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和主要耕作方式。
具体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铁犁牛耕技术出
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后得到完善而为后世所沿用。 耦犁、曲辕犁等。 (2)耕作技术与耕作制度的进步 改进耕作方法、田间管理系统,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如耕 耙耱技术、代田法、一年两熟、稻麦轮作。 (3)灌溉工具与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的兴修与灌溉工具的使用,人力、畜力、自然力的使用。
说明: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传统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
什么是“精耕细作”
请您思考
精耕细作是现代人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 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和主要耕作方式。
具体说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或 劳动,采用新的技术措施,进行精致的耕作,从而提高 单位面积产量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
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 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
精耕细作
含义:精耕细作是现代人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和主要耕作方式。
具体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 1-1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背景
春秋时期,井田制遭到破坏。 ①公元前 594 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
封 建 土 地 所 有 弊端 确立
收税,其他诸侯国也相继进行税制改革,这实际上承认了 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②战国时期, 各诸侯国先后进行变法, 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造成社会 的两极分化。
3.弱点: (1)分散性,是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 (2)封闭性,相互之间缺少交往和合作。 (3)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 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山东师大附中 2012 届高三第一次测试,23)北方地区流行 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B.农民生活富裕安逸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
传 灌溉 统 技术 农 业
男
①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耕作技术的
耕 条件 进步。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③统治政策的 女 推动。
织 形成 春秋时期出现,战国时期形成。 的 小 农 特点 经 济 ①组织形式: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②生 产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 交纳赋税。 ③生产技术: 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精耕细作。
制 对土地兼并的抑制:①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规定 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②明朝政府丈量全国 土地,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
①通过租佃方式进行土地经营,产生于战国时 期,汉代已比较普遍,宋代日益普遍化,明清时 租佃关系 普遍化 期进一步发展。②在租佃关系下,佃农对地主和 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在长期的发展过 程中,租佃农民通过抗租、减租斗争,争取长期 甚至永久租佃土地的权利,生产积极性得到提 高,这有利于农业的稳步发展。(岳麓版)
高三历史人教版必修二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PPT

刀耕火种 (火耕)
石器锄耕 (耜耕)
耒耜 除草施肥灭虫
耕种一两年 连续耕种
集体劳动
春秋战国
铁犁牛耕 (犁耕)
水利灌溉
垄作法
小农经济
→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注意: ⑴西周时期,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 作物多差不多具备。 “后稷”“社稷” ⑵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牛耕的运 用,是农业技术史上一次动力革命。 ⑶中国古代是并不是自始至终都是小农经济形态。
二、生产力: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生产工具:铁犁牛耕 2、耕作技术 3、耕作制度 4、兴修水利
二、生产力: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生产工具 2、耕作技术 3、耕作制度 4、兴修水利
1、生产工具:铁犁牛耕 ⑴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逐渐推广。 ⑵西汉:耦犁;犁壁;耧车。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⑶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犁评,调节深浅,至此, 耕犁已相当完善,后世沿用。
D、兴修水利
【典型例题】☆(广东T14)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 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 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jiégāo之事,与男子共其 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资本主义的萌芽 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 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①在汉代就已出现 ②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 ③利 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 ④井深随地势坡降而 改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注意:比较翻车与筒车的异同点。
【典型例题】☆(湖南长沙)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如 此描述:“扬郡以风帆数扇,俟风转车,风息则止,此车为救 潦(lào),欲去泽水,以便栽种。”这种工具的估计用途有( ) ①长芦(今天滓)一带用它提取海水制盐 ②关中地区用它 供应城镇居民用水 ③太湖地区用它防治农田涝灾 ④新 疆吐鲁番地区用它截取地下潜水以自流灌溉 A、③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完整版PPT课件

⑵经济: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精耕细作农业的 发展,不利于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到明清阻碍资本主义萌 芽的发展。
⑶科技:推动中国传统科技的发展;使得古代科技无法实现根本 性突破。 ⑷思想文化:民族性格艰苦奋斗的特点;思想保守、狭隘。
11、(2012·海南单科卷)《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 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 称为“ 亲蚕”。后来,历代 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 反映了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 格奉行 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农桑是古代社会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 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 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下列关 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
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 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 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 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
四、小农经济 4、影响: ⑴政治: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府建立的经济基础;维护统一的多 民族国家。
⑶科技:推动中国传统科技的发展;使得古代科技无法实现根本 性突破。 ⑷思想文化:民族性格艰苦奋斗的特点;思想保守、狭隘。
11、(2012·海南单科卷)《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 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 称为“ 亲蚕”。后来,历代 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 反映了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 格奉行 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农桑是古代社会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 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 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下列关 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
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 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 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 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
四、小农经济 4、影响: ⑴政治: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府建立的经济基础;维护统一的多 民族国家。
必修2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复习用)

隋 唐 曲 辕 犁
—
铁犁牛耕的发展
时期 战国 工具名称 铁犁 特点
没有犁壁,只能松土破土,不能翻土造垄, 构造比较简单
西 汉
隋唐
耦犁 耧车
曲辕犁
二牛三人、二牛一人
播种工具,将开沟和播种结合在一起
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
(2)耕作技术的进步
垄作法
一、耕作方法
代田法 耕耙耱技术
二、耕作技术
耕耙技术 两汉: 一年一熟为主
——余秋雨
《春水》
-杜甫
三月桃花浪, 江流复旧痕, 朝来没沙尾, 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 连筒灌小园, 已添无数鸟, 争浴故相喧。
(3)水利灌溉
时期 战国 阅读课 本完成 右边表 格 汉朝 曹魏 唐朝 宋朝 明清 工程或工具
都江堰
漕渠、白渠、龙首渠
翻车 筒车
高转筒车
风力水车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3)从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到以地主私有土 地的土地所有制
(4)呈现区域特色,经济重心从北方的黄河流域转 移到长江流域 (5)中国古代农业起源早,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居于古代世界领先地位
(6)以种植业为主,家庭饲养业为辅
小农经济
1,含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了 满足自家基本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 生产的基本模式。 2,形成条件(1)铁力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 (2)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3,小农经济的特点: 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基本单位: 封闭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落后性: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 脆弱性: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劳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的过分剥削和压榨都容 易导致破产 保守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 4,小农经济发展的原因: 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单位产量的提高; 农民拥有一 定生产资料; 重农抑商政策 5,阻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农民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单,缺乏必要的积 累和储备能力; 封建王朝统治集团腐朽,封建剥削严重; 抵御天灾人祸能 力脆弱 6,积极评价:自耕农生活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 时期,基本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必修2】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1)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经济形态主要是自然经济。 (2)在封建社会中,小农经济也属于自然经济的范畴, 并贯穿于封建社会的始终。 (3)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小农经济,已经不是完全意义 上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它们生产的产品不仅是为了满 足自身需要,更多的是满足市场的需求。1956年三大改造 基本完成后,小农经济被农业合作社代替。 (4)改革开放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一家一 户为单位进行生产和经营,虽然其本质上仍属于小农经济, 但其性质不同于以往的小农经济。现在的小农经济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系下的小农经济,不再属于自然经济。
A.商代遗址中出现了牛骨 B.《诗经》里有关于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中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2 安徽)据有关统计资料,元朝岁收粮赋, 河南江北行省占全国总额的21.39%,江浙行省占 37.10%,江西行省占9.56%,湖光行省占6.97%。结合 下图,分析正确的是( )
3.(2013 安徽)下图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 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它反映了 这一时期( )
A.安徽农业生产居全国领先水平 B.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 C.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 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4.(2012 广东)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 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 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
2.(2013 江苏)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 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 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 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 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于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2)依材料一、二分析小农经济的特点为生产、生活单位 , 农业和家
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分散性
②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封闭性
③ 简单落后 的小生产模式:经营规模小, 落后性
生产条件简陋,缺乏抵御能力,但 在
脆弱性
封建经济中始终占主导地位。
合作探究
2、小农经济
古代不利于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l)自身的以一家一户为单位, 自给自足的封闭性,分散性。 (2)赋税、徭役沉重 (3)土地兼并严重 (4)自然灾害频繁 (5)战乱等
合作探究
2、小农经济
材料一:随着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生产力。土 地私有化打破了以往那种集体生产的农耕传统,向以家庭为单位的 个体生产形态过渡, 与倡导农业生产小家庭化相配春秋战国开始, 手工业也日益小家庭化。一个家庭内“男子力耕,“女子纺绩”, 这种男耕女织,以织促耕的自给自足的家庭小农业逐渐成为中国农 耕经济的主体。 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 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 休息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 改。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材料三: 中华民族自古有重视农业的传统。明清时期统治者调整 统治政策,使农业发展迅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
灌溉工具:曹魏:翻车;唐朝:筒车;宋代:高转筒 车;明清:风力水车
农业耕作方式和技术的发展变化 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铁犁牛耕 (春秋战国)
生产工具:石器
青铜器
铁器
(春秋战国)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农业动力: 人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谷”
施肥治虫
3.农作物种类 粟、稻、黍、稷、麦、桑、麻
粟
稻
黍
稷
麦
桑
麻
夯实基础
我国早期农业发展概况:
起源 生产 时间 工具
耕作 技术
种植 畜养 生活
业
业 方式
原始 社会
距今 一万
石器为主 骨木耒耜
刀耕火种
南稻北粟“六畜” 经常
(最早)
迁徙
商周 时期
年左
右
木石为主 排水除草 少量青铜 施肥治虫
“五谷”
2.(2012广东)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 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 头启土状
知识框架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奠基时期) 1、原始社会 2、商周时期
少量青铜 施肥治虫
“五谷”
走向 定居
特点:起源很早,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影响:奠定了我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真题导悟
1.(2013海南)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 “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 这反映了当时( )
A.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 B.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C.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 D.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
【小常识】垄作法: 又称畎亩法。它将土地开成一
尺来宽的垄和沟(即畎)。天气 干旱的时候就将庄稼种在沟里, 叫做“上田弃亩”;等雨季来时, 再将别的庄稼种在“垄”上,叫 做“下田弃畎”。
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 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 在同一地块上的田垄隔年 代换﹐所以称作代田法。
第一年
耕作技术
垄
沟
春秋时期的铁锄 战国时期凹形铁锄
战国时期铁犁 头、铁镰刀
战国时期铁锄
春秋铁农具
穿有鼻环的牛尊
战国铁农具
西汉的耦犁 二牛抬杠
西汉—耧车
耧(lóu)也叫“耧车、“耧犁”、 “耩子”。一种畜力条播机。西汉 赵过作耧,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由 耧架、耧斗、耧腿、耧铲等构成。 有一腿耧至七腿耧多种,以两腿耧 播种较均匀。可播大麦、小麦、大 豆、高粱等。
主干知识:
一个模式:小农经济;两个阶段:早期农 业、传统农业;三个特点:自成体系、男耕女 织、自给自足。
知识框架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奠基时期) 1、原始社会 2、商周时期
二、传统农业生产的发展 (发展时期) 1、古代农业的综合技术体系——精耕细作 2、古代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小农经济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二 经济文明历程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无农不稳 无工不富 无商不活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 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河姆渡遗址出土)
夯实基础
我国早期农业发展概况:
起源 生产 时间 工具
原始 社会
距今 一万
石器为主 骨木耒耜
商周 年左 时期 右
耕作 技术
种植 畜养 生活
业
业 方式
南稻北粟 (最早)
石刀、石斧、石犁
石犁
夯实基础
我国早期农业发展概况:
起源 生产 时间 工具
耕作 技术
种植 畜养 生活
业
业 方式
原始 社会
原因:小农经济长期占主主导地位; 重农抑商观念的长期影响;人多地少; 农业文化的交流和融汇。
意义: “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 民的伟大创造,是我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 点,为中华文明持续而不间断的发展奠定 了重要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耕作工具的发展 耕作技术的进步 水利灌溉
耕作工具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走向 定居
自主探究
指出我国早期农业生产的特点,并 简要说明影响。
自主探究
根据我国早期农业生产发展概况, 概括其特点,并简要说明影响。
起源 生产 时间 工具
耕作 始 社会
距今 一万
石器为主 骨木耒耜
刀耕火种
南稻北粟“六畜” 经常
(最早)
迁徙
商周 时期
年左 右 木石为主 排水除草
迁徙
商周 时期
年左
右
木石为主 排水除草 少量青铜 施肥治虫
双齿木耒
双尖木耒
商周时期的青铜农具 骨耜
夯实基础
我国早期农业发展概况:
起源 生产 时间 工具
耕作 技术
种植 畜养 生活
业
业 方式
原始 社会
距今 一万
石器为主 骨木耒耜
刀耕火种
南稻北粟“六畜” 经常
(最早)
迁徙
商周 时期
年左
右
木石为主 石器锄耕 少量青铜 排水除草
距今 一万
石器为主 骨木耒耜
刀耕火种
南稻北粟“六畜” (最早)
商周 年左 时期 右
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海南岛黎族人民火耕之后进行播种的情景
夯实基础
我国早期农业发展概况:
起源 生产 时间 工具
耕作 技术
种植 畜养 生活
业
业 方式
原始 社会
距今 一万
石器为主 骨木耒耜
刀耕火种
南稻北粟“六畜” 经常
(最早)
汉朝的犁和犁壁
西汉梯形锄 西汉镂孔锄
汉朝以后, 铁犁牛耕成 为我国传统 农业的主要 耕作方式。
曲辕犁结构合理、使用轻便、回转灵活, 能调节深浅,耕作平稳、深浅一致, 适应水田耕作。
隋 唐
曲 辕 犁
—
结合教材,完成下表:
时期 战国
西 汉
隋唐
工具名称
铁犁 耦犁 耧车 曲辕犁
耕作技术的进步
1、春秋战国时期,使用当时最先进的耕作方法 垄作法 。
二、传统农业生产的发展 (发展时期) 1、古代农业的综合技术体系——精耕细作 2、古代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小农经济
何谓“精耕细作”?
精耕细作是以对土地高度利用为基础,通过不 断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和提 高农作物生产能力而形成的农业生产模式。它 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
合作探究
“精耕细作”特点形成的原因? 有何重大意义?
夯实基础
我国早期农业发展概况:
起源 时间
原始 社会 距今
一万 商周 年左 时期 右
生产 工具
耕作 技术
种植 畜养 生活
业
业 方式
南稻北粟 (最早)
半坡遗址 河姆渡遗址
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两遗址成就说明距今七八千年前 我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炭化粟和菜籽
南 (半坡遗址出土) 稻 北
粟 碳化稻谷
第二年 沟
代田法示意图
3、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形成 耕耙耱 技 术。南方水田采用 耕耙 技术。
耱
耙
耕作技术
耱
耙田:种植水稻,必须把田耙平,以免 同一亩田中,水位参差过甚,或秧苗没水中, 或根露水上,烂死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