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园林布局.

合集下载

寺庙园林——葛双双

寺庙园林——葛双双

视觉 “色”在禅宗的感性经验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宗教把“色” 视为心相,视为“境”。禅者的直观及其觉悟赋予相对的景物以绝对 的意义,所谓“一切色是佛色”。植物景观婀娜多姿的体态、丰富绚 丽的色彩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园林意境。海棠之姿、荷池之雅、枫叶之 色、松柏之幽分别构成了不同的视觉上的寺庙园林意境。
寺庙园林
葛双双 3120104474
1、寺庙园林简介及组成部分 2、寺庙园林中寺庙与园林的关系 3、寺庙园林的特点 4、寺庙植物 5、例子——惠山寺
寺庙园林简介
寺庙园林,指佛寺、道观、历史名人纪念性祠庙的园林。
狮子林(禅宗寺庙园林)
寺庙园林的组成部分(组群布局) 1、生活部分 生活供应部分,除方丈、僧房、斋堂、厨房等外,还设有供香客、游人 住宿的客房。 2、前导部分 前导香道既是寺庙的主要交通路线,也是寺庙园林游览的序幕景观。
“园包寺”即寺庙融化在山水风景之中;“寺裹园”即 寺内又建有若干小园林,供香客游人欣赏。
灵隐寺
祖宗崇拜是我国古代的又一普遍文化现象,在各地名 山大川风景区,常常设有纪念古代名人贤士或者民族英雄 的纪念性建筑,实际上是另一种类型的宗庙建筑。
杜甫草堂
寺庙园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带有某些综合性公 共园林的性质。为了接待一些香客和游人的游览,一 些寺庙常设有生活起居和娱乐的设施。有的庙园中设 有客房,以便读书人攻读或来往过客借宿。
乐山大佛
3、游览部分 园林游览部分随寺庙所处地段呈现不同的布局。位处城镇的寺 观祠庙,多是圈围在院墙内部、模仿自然的山水园,布局的方式和 手法类同私家园林。位处山林环境的寺观,则突破模仿自然的山水 园的格局,而着力于寺院内外天然景观的开发,通过少量景观建筑、 宗教景物的穿插、点缀和游览路线的剪辑、连接,构成环绕寺院周 围、贯连寺院内外的风景园式的格局。

中国佛教建筑分类和空间研究 ppt课件

中国佛教建筑分类和空间研究 ppt课件

隋唐时期:中国佛教的繁荣发展,佛教建筑的昌盛期。
隋唐时期政治、贸易以及文化的昌盛,将佛教的 地位推上了至高点。主要的佛寺分布于东汉末年 的三个区域:东西二京为首的政治文化中心区, 江南苏杭一带的经济文化发达区以及剑南成都府 为中心的蜀文化区。
唐代佛教建筑的典型平面
这一时期的佛教建筑是在中国宫室型的基础上定性化并且有所发展的。延续和发展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教建筑的特点:中轴对称的多进式院落。
佛教是一个极具包容性的宗教,无论流传到哪里,都能与 当地民风结合,发展为适于当地的佛教。
佛教建筑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精神建筑,也是也是一种政 治、经济、社会环境的产物。
中国佛教建筑分类和空间研究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萌芽期——东汉 融合器——魏晋南北朝 昌盛期——隋唐 衰落期——宋元明清
普陀山自北而南贯穿一条山脉,地势北高南低, 最高峰位于北部,山势向四面延缓。
西、北坡陡峻,山脚平地狭小,海岸多淤泥,更 有北风侵袭,所以寺庙基本不建设在西北面。
南部山势缓和,山麓一带平缓开阔,海岸洁净平 展,景色秀美。所以大本分庙宇庵院都分布于东 部和南部。
普陀山寺庙群
二、深藏不露,取其幽蔽
寺庙建筑充分利用山林优越 环境,向深山密林发展。将 寺庙建造在山坡或山麓低凹 处,隐于参天林木巨石之间, 以藏而不露的布局方式取得 幽静隐蔽的效果。
慧济寺
法雨寺
普济寺
普陀山主香道
中国佛教建筑分类和空间研究
官署式佛寺 民居式佛寺 园林式佛寺
官署式佛寺
中国传统世俗建筑以院落式布局为基本方法,凡属比较重要的建筑群,其总体布局和主要屋宇的 建造都强调中轴对称,以此显示建筑物的庄重和使用者的尊贵地位。
中国佛教寺庙最初脱胎于官署世俗建筑,官署建筑群的中轴对称布局形式对于表达神圣的佛寺在 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是十分相宜的。

佛教寺观园林空间特色研究

佛教寺观园林空间特色研究

佛教寺观园林空间特色研究作者:张诗怡来源:《乡村科技》2018年第35期[摘要]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对中国园林景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思想也影响着中国人的造园方式,尤以渗透到对待自然的态度为典型。

寺观园林也不例外,我国的宗教文化也影响着寺庙的景观设计,更为重要的是能直接通过其空间布局与组成、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等反过来烘托宗教氛围,传达宗教文化教义。

基于此,本文以四川省遂宁广德寺为例,介绍广德寺园林景观空间及园林空间艺术特征,为其他地区寺观园林的景观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 寺观园林;宗教文化;空间布局[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8)35-67-2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三大类型之一的寺观园林,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纪念性园林之和[1]。

空间作为园林最重要的设计部分,其本身的意义就不可否定。

而且寺庙园林的空间布局、序列组织等,既是美学的,又是宗教的。

遂宁广德寺——四川省遂宁市的著名佛教寺庙园林作为“观音文化之乡”,自从建成以来园林内部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广德寺的空间格局基本无异,依然是呈庭院式的轴线对称的布置。

1 遂宁市观音文化与广德寺1.1 宗教文化对中国寺观园林的影响中国历来就信奉以礼为准则,包括建筑制度在内,宗庙作为以前的行政场所当然也不例外。

这种理性精神主要表现在寺观的建筑群体布局呈对称式,采用以殿堂为主的庭院式布局,形成轴线对称、庞大而主次分明的建筑群体[2]。

1.2 廣德寺概况遂宁广德寺坐落在山清水秀的卧龙山间,也是沿山麓到山顶布局,这种选址方式是因地制宜,符合中国寺观园林的选址模式,也是为了为修行僧人道士营造自然幽静、远离尘世的氛围,同时也使广大信士对佛道二教悠然产生高不可攀、令人神往的追求。

遂宁广德寺,先名石佛寺,始建于公元618年,已有1 280多年的历史。

在唐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元),被封为“禅林寺”,最后在明武宗正德年间被封“广德寺”。

XX山地型佛教文化主题公园设计

XX山地型佛教文化主题公园设计
后扩增的广场部分与原寺相比风格不够统一,同周围环境相接略显牵强。
案例分析之 苏州重元寺
概况: 重元寺距今已有1504年历史.重建后的重元寺,以其水上观音院室内高达33米的观音圣像成为
一大特色,体现重元寺莲花佛国、观音道场独特风貌。 特点:
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水系纵横与阳澄湖相连,水质优良且均为活水,具有良好的自 然水体景观条件;
目录
1、项目背景 2、相关案例分析 3、方案形成 4、专项设计 5、用地平衡与投资估算
项目背景
河北迁安五里山 佛教文化主题公园规划设计
HEBEI QIANAN WULISHAN BUDDHISM THEME PARKS PLANNING AND DESIGN
项目背景
• 从迁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图纸中可以看出,规划对滦河及两岸都 进行了重要调整,滦河西岸也规划新城 区,形成围绕河流发展的态势。
认知与分析 之 现状解读
由于五里山位于场地中部的位置,导致将园区分为东西两部分,从而产生了不同坡向,这对植物材料的 选择有部分影响。对于现状地形进行坡度分析,其分析结果结合场地坡度作为景观营造的依据。此外,山 体的坡向对于建筑布局的规划也有很高的参考价值,通常会选择南向的地块作为放置建筑的首选。
认知与分析 之 场地优势、限制及策略
• 同时,基于北魏摩崖石刻的保护工作的 开展,并对五里山佛教建筑群进行重新 规划与建设,提升历史文化名城与历史 景观的品牌地位,建设新的城市精神文 明风貌。
• 所以本项目的建成对于城市绿线、河流 驳岸共同形成新的城市绿网,进而构成 新型城市生态系统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里山石佛寺位置
项目背景
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促进了优质城市景观与和谐人居环境的建设。打造 五里山公园不仅能推动城市生态文明的长足发展,而且在对文物进行有效保护的同时,深入挖掘 迁安市的文化底蕴,丰富了迁安市的山水园林格局,进一步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

佛教的建筑

佛教的建筑

•包括佛寺、佛塔和石窟。

佛教由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所创,他的名字是悉达多,他属于释迦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

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佛教正式由官方传入中国,明帝永平十年(67年)明帝派人去西域,得佛像经卷,用白马驮回洛阳,遂建白马寺,自此佛教传入中国。

中国早期佛寺建筑的布局,大致沿袭印度形式。

尔后因融入固有的民族风格,遂呈现新貌。

其建材以木为主,多设于平地(如府城市街)或山中,称寺、寺刹、僧寺等等。

在我国及东南亚许多风景区、景观园林里都能见到佛教建筑的山门、殿、塔、阁。

明、清佛寺的布局,一般都是主房、配房等组成的严格对称的多进院落形式。

与中国四合院的布局形式相似。

山门——整个寺院的入口,一般有三个门(故又称“三门”),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

这三座门常盖成殿堂式,或至少是把中间的一座盖成殿堂,叫“山门殿”或“三门殿”。

殿内塑两大金刚力士(属护法神“天龙八部”)像。

论佛寺园林空间构成——以普陀山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三大寺为例

论佛寺园林空间构成——以普陀山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三大寺为例
中豳分类号 :¥ 3 . 71 9 文献标识码 :B
中国幅员辽阔 ,名山众多 。每一座 山都展
现着优美的自然景观,同时也与壮丽的人文景
观 交融辉映。在诸名山 中,除了有不少文 人墨
客的遗迹外,大多融合有佛教、道教等文化氛 围, 修建有大量的佛、道建筑。这些寺观在营
建过 程 中,无不对庙宇的选址 、园林环 境等极
为重视,同时也受到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的古代地理学思想——风水理论的深刻影响。
普 陀山是 中国佛 教四大 名山之一 , 中普济寺 、 其 法 雨寺 、慧济寺三大寺在园林空间环境 的营造 及 与风 水的融合方面堪称典 范。
1 普 陀山三大寺概况
11 普陀 山概况 .
普 陀山风景 名胜 区位于我国浙江省舟 山群
收 稿 日期 :20 .91 ;修 回日期 :20 — . 060.9 061 1 00
作者 简介 :丁兆光 (9 1 18 一),男 ,回族 ,福 建屏 南人 ,硕士 ,从事园林规 划设计 与理 论研 究 ;・ 讯作者 。 通
维普资讯
6 期
1 . 三 大 寺概 况 2
维普资讯
第2卷 第6 6 期 2006 1 月 年 1






T CH. E
V0 . 6 No 6 12 . NO . V.2006
C. J OUR. OF z] j I NG FOR. S I & 田1 A
文章编号 :10—76(06 0 - 1—5 0 1 7 20 ) 60 40 3 0
丁兆光,等: 论佛寺园林空间构成
1 5
普济寺 、法雨寺、慧济寺是普陀山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三座寺庙 , 代表了普陀山佛寺的文化特征。 普济寺 , 俗称前寺 , 是山中供奉观音的主刹, 位于普陀山的灵鹫峰南麓 ,占地面积约 3 0 其中建筑 7 0 , 0 m

传统宗教文化对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

传统宗教文化对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

传统宗教文化对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自古就受到传统宗教文化的深刻影响,它们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

下面就从道教、儒教和佛教三个方面来探讨它们对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

一、道教道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宗教信仰,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其对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园林布局。

道家常将景物分为阴阳两派,以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为依据,布置园林中的湖、山、亭、林等景物,使之相互配合,达到阴阳协调,五行平衡的目的。

2.景观规划。

道家注重人与自然的融合,园林中的建筑、景观、植物以及水体都要遵循自然规律,追求自然的美。

道教思想强调“是曰万物之始也”,因此很多园林从建园之初就注重保护和栽植古树名木,形成独特的园林景观。

二、儒教儒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道德,倡导礼、义、廉、耻等教化人心的原则。

其对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文化内涵。

园林艺术是一种文化艺术,儒家注重文化内涵,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园林艺术也应当体现儒家文化的标志与价值。

2.园林细节。

儒家思想重视细节,园林艺术中也注重点滴之处的规划与雕琢,如小径曲折、蜿蜒、池边石径等,都蕴含着文化内涵和审美理念。

三、佛教佛教是一种宗教思想,强调追求永恒不变的东西,倡导心静自然慧,对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造景构思。

佛教思想追求虚静解脱,园林中的金碧山水、亭台楼阁等种种造景都是依据佛家思想而构思的,体现了佛教的特色。

2.世俗与佛性的统一。

古典园林艺术中的水整、假山、石苑等建筑和景观,不仅具备了世俗的功能,还体现了佛教的思想,实现了世俗和佛性的统一。

中国传统宗教文化对古典园林艺术有着深刻的影响,它们在园林布局、景观规划、文化内涵、园林细节、造景构思等诸多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为古典园林艺术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魅力。

中土佛教寺院布局

中土佛教寺院布局

中土佛教寺院布局中土佛教寺院布局佛教传入中国,兴建的第一座寺院白马寺是以汉代官署的格局建造的,以后又有不少官僚和富家施舍现成的府邸和私宅为佛寺。

所以,中国汉族地区的佛寺在近两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基本继承了中国的建筑传统,以院落形式作为佛寺的布局,即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串连而成。

汉地佛寺的另一特点,就是有一条南北中轴线。

主要建筑建在中轴线上,附属建筑则在中轴线的东西两侧。

中轴线上的建筑由南往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等。

天王殿前的东西有钟楼、鼓楼对峙。

大雄宝殿前的左右是伽蓝堂和祖师殿相对。

法堂前左右为斋堂和禅堂。

法堂后或藏经阁左右是方丈室。

另有库房、厨房、客房、浴室等分布四周。

大寺名刹,还另辟有五百罗汉堂。

有的著名大寺院在寺院的左后侧或右后测设立戒坛,自成格局,另为一院。

还有的附有塔院(又称塔林)。

各殿堂供奉的佛像一般是:山门(正门):多为三门并立,中间大两旁小,故又称“三门殿”。

门内两侧塑有金刚像。

天王殿:三门殿内的第一重殿。

殿中央供奉弥勒尊佛,背后供奉韦驮菩萨,韦驮菩萨面北而立。

东西两旁供四大天王像。

大雄宝殿:是寺中主殿、正殿。

因宗派不同,正殿供奉的佛像也有区别。

比较常见的是:一佛二弟子:释迦佛、阿难、迦叶。

一佛二菩萨:释迦佛、文殊、普贤。

一佛四弟子:释迦佛、文殊、普贤、阿难、迦叶。

横三世佛:药师佛(东)、释迦佛(中)、阿弥陀佛(西)。

竖三世佛:燃灯佛(过去佛,东)、释迦佛(现在佛,中)、弥勒佛(未来佛,西)。

三身佛:卢舍那佛(左)、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中)、释迦佛(右)。

五方佛:阿閦佛(东)、宝生佛(南)、大日如来(中)、阿弥陀佛(西)、不空成就佛(北)。

过去七佛:迦叶佛、拘留孙佛、尸弃佛、毗婆尸佛、毗舍浮佛、拘那含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由东至西)。

净土宗寺院也有在主殿供阿弥陀佛(坐像)或接引佛(立像)的。

正殿佛像的背后,或供文殊、普贤、观音三大菩萨,或塑海岛观音。

大殿两侧多供奉十八罗汉,也有的大寺供奉二十诸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哼将,原名郑伦,原是商纣王的大将,是度厄真人的弟子, 他拜度厄真人为师。由于郑伦虔诚拜师,认真学法,因此 深得度厄真人的钟爱,于是度厄真人很快授他一种法术, 这就是“窍中二气”。他在“警卫”中如遇盗贼,只要鼻 子一哼,就会响如洪钟,并随响声喷出二道白光,可吸敌 人魂魄,所以,任何敌人在他面前都会失败。 • 哈将,名叫陈奇,他腹内有一道黄气,如果遇到敌人,只 要张口哈出一口黄气,同样可以吸敌人的魂魄,使敌人呆 若木鸡,举手就擒,置敌人于死地。
山门
• 寺院正面的楼门。寺院的一般称呼 。 • 因为以前寺院多筑于山林之间,故以山门 为寺院的别名。这是因为过去的寺院多居 山林,故名“山门”。通常寺院为了避开 市井尘俗而建于山林之间,因此称山号、 设山门。后世造于平地、市井中之寺院, 亦泛称山门。 • 一般有三个门,所以又称"三门"。象征“三 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 “无作门”。
• 今之寺院或仅有一门,也可称之为三门。这三座 门常盖成殿堂式,或至少是把中间的一座盖成殿 堂,叫“山门殿”或“三门殿”。殿内塑两大金 刚力士(属护法神“天龙八部”)像。金刚力土 是手执金刚杵守护佛法的护法神,其形象一般都 是面貌雄伟,作忿怒相,头戴宝冠,上半身裸体, 手执金刚杵,两脚张开。所不同者,只是左像怒 颜张口,以金刚杵作打击之势;右像忿颜闭口, 平托金刚杵,怒目睁视而已。 • 后世多筑哼哈二将。
佛号声声唤回苦海迷路人
晨钟暮鼓警醒世间名利客
天王殿
• 天王殿——三门内的第一重殿,殿中间供弥勒菩萨,弥勒 菩萨像后供韦驮天,面向北。 • 东西两旁供四大天王像,东方天王名“提多罗咤”(“提 多罗咤”意为持国——即能护持国土,是帝释天的主乐 神),手持琵琶,护东方“弗提婆”(胜)洲人民; • 南方天王名“毗琉璃”(意为增长,能使他人善根增长), 手中持剑,护南阎浮提(胜金)洲人民; • 西方天王名“毗留博*”(意为广目,能以净眼观察护持 人民),手中缠绕一龙,护西瞿耶尼(牛货)洲人民; • 北方天王名“毗沙门”(意为多闻,有大福德,护持人民 财富),右手持伞,护北郁单越(胜处)洲人民。世俗称 为“四大金刚”。
竖三世佛
三世佛又有以过去、未来、现在为三世的, 名“竖三世佛”。 • 正中是现代佛,就是释迦牟尼佛; • 东边是过去的迦叶佛; • 西边是未来的弥勒佛。
佛家一览
——刘杰武
• 作业: • 根据园博园的所见所闻,结合目前已经学 过的知识,写一篇社会实践论文。 • 字数要求:3000字以上 • 格式:论文格式。 • 提交:第一星期,提交论文框架。 • 第三星期,提交论文。
• 佛寺布局 • 佛教其他知识 放生池 佛手印 塔
佛寺布局
• 一般中轴线上建筑:山门——钟鼓楼—— 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 • 东西两侧及其他建筑:僧寮、香积厨、斋 堂(食堂)、位比丘立 像,一年老,一中年,这是佛的两位弟子。 年老的名‘迦叶尊者’,中年的名‘阿难 尊者’。佛涅槃以后迦叶尊者继领徒众, 后世称为初祖。迦叶涅槃以后,阿难尊者 继领徒众,后世称为二祖。
横三世佛
有的大雄宝殿中不是一尊佛像而是三尊,是代表中、 东、西三方不同世界的佛。 • 中间一尊是我们这个世界的释迦牟尼佛; • 左边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琉璃光佛,结跏趺 坐,左手持钵,表示甘露,右手持药丸; • 右边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结跏趺坐,双 手叠置足上,掌中有一莲台,表示接引众生的意 思。这三尊佛合起来叫“横三世佛”。
• 大肚能容容天下一 切难容之事; • 开口便笑笑天下一 切可笑之人
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
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
大雄宝殿
• 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宝殿就是正殿,也有称为大 殿的。大雄宝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也是僧 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大雄宝殿中供奉本师释 迦牟尼佛的佛像。大雄是佛的德号。 • 大者,是包含万有的意思;雄者,是摄伏群魔的 意思。 • 因为释迦牟尼佛具足圆觉智慧,能雄镇大千世界, 因此佛弟子尊称他为大雄。 • 宝殿的宝,是指佛法僧三宝。
灵隐寺韦驮天
弥勒佛
• 即未来佛,藏语谓“强巴”。 “弥勒”是梵文 Maitreya的音译简称 。 • 生于南天竺婆罗门家。绍释迦如来之佛位,为一 生补处菩萨。先佛入灭,生于兜率天内院。彼经 四千岁(即人中五十六亿七千万岁),下生人间, 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正觉,初过去之弥勒,值佛 而修得慈心三昧,故称为慈氏。乃至成佛,犹立 是名也。
谭拓寺大雄宝殿
释迦牟尼及二祖
• 释迦牟尼佛是佛教的教主,二千五百年前印度释 迦族的一位王子出家成佛,建立了佛教,所以称 为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像有各种不同的姿式, 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是结跏趺坐,左手横置左足 上名为‘定印’,表示禅定的意思;右手直伸下 垂,名为‘触地印’,表示释迦在成道以前的过 去生中,为了众生牺牲自己的头目脑髓,这一切 唯有大地能够证明,因为这些都是在大地上作的 事。这种姿式的造像名为成道相。
大悲禅院山门
哼哈二将
钟、鼓楼
• 中国古代主要用于报时的建筑。钟楼和鼓楼的合 称。钟鼓楼有两种,一种建于宫廷内,一种建于 城市中心地带,多为两层建筑。宫廷中的钟鼓楼 始于隋代,止于明代。它除报时外,还作为朝会 时节制礼仪之用。城市中的钟鼓楼早为专用报时 建筑。古代里坊制城市(见里)实行宵禁,早晚 击鼓为启闭坊门的信号。 • 建于明洪武年间的西安钟楼鼓楼是现存最古老的 实例。此外,唐代寺庙内也设钟和鼓,元、明时 期发展为钟楼、鼓楼相对而建,专供佛事之用。
• 一种是结跏趺坐,左手横置左足上,右手向上屈 指作环形名为‘说法印’,这是说法相,表示佛 说法的姿式。 • 另外有一种立像,左手下垂,右手屈臂向上伸, 这名为旃檀佛像,传说是佛在世时印度优填王用 旃檀木按照佛的形容所作。下垂名‘与愿印’, 表能满众生愿;上伸名‘施无畏印’,表能除众 生苦。后来仿照此形象制作的也叫作旃檀佛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