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张爱玲的散文《爱》 (1)
张爱玲散文《爱》阅读答案

张爱玲散文《爱》阅读答案张爱玲散文《爱》阅读答案阅读下列散文,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5分)爱[张爱玲]这是真的。
有个村庄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许多人来做媒,但都没有说成。
那年她不过十五六岁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口,手扶着桃树。
她记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
对门住的年轻人同她见过面,可是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
离得不远,站定了,轻轻的说了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她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各自走开了。
就这样就完了。
后来这女人被亲眷拐子卖到他乡外县去作妾,又几次三番地被转卖,经过无数的惊险的风波,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从前那一回事,常常说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的桃树下,那年轻人。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爱》堪称张爱玲最短的一篇散文,全文仅320余字。
请从“散文的小和大”的角度对本文进行赏析。
(注意分条作答)字数不少于50字。
参考答案:25.(1)本文篇幅短小而内涵丰富,320余字,写出了爱情与时闻、爱情与生命的深层意蕴。
(2)作者小处着墨、大处着眼,细细品味’遣词用意很深,感动人心。
作者运笔于事件的细部勾勒,如“她”十五六岁时与他在后门相遇,用语简洁干净,呈现出绝美的诗一般的意境,让人在这些细微处感受到爱情的美和力量,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
又如开头一句“这是真的”初读容易忽略,反复品读发现,绝不是废话。
到见得字字有力有情,还有如“她记得她穿的是……”中的“记得”,“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中“还记得”“你也在这里吗”中的“也”,以最常见的字眼写出了少女的无限深情,写出爱对于人生的丰厚意义。
(3)从选材上看,“爱”的内容简单短小:这是一个女孩男孩朦朦胧胧的初恋故事,表述古蓄蕴藉,全文不见一个“爱”字,但寄意无穷,我们可以读出关于爱的许多方面,如偶然、恒久、含蓄、深沉等等。
张爱玲散文爱读后感整理

张爱玲散文爱读后感整理张爱玲(散文)《爱》描写了一个很美的(故事),下面是学习啦我给大家整理的张爱玲散文爱(读后感),盼望能帮到大家!张爱玲散文爱读后感1周末的晚上,一个人在家里,偶然翻了翻一本小杂志,有篇小文《爱》,题目好象是通俗了一些。
可没看几行,便不能自禁。
读书的绝妙境界总是在无意间来到,原来是张爱玲的作品。
我便把阅读时的天马行空的感受写了下来。
"那是她不过十五六岁,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口,手扶着桃树。
她记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
对门住的年轻人同她见过面,可是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离得不远,站定了,轻轻的说了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她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各自走开了。
'读至此,就被这简简洁单的文字吸引了,有一种只可意会的感觉胸中涌动,仿佛是有沧桑古意拂来:"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照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皎洁的月光,稀稀朗朗的镶嵌在桃树林荫里,间或一逢,"噢,你也在这里吗?'此情此景,一言一声,站了一会,虽是淡淡的感觉,而今读起,好像是多么的熟识而令人心神荡漾。
后来,这女子被人拐买转卖,历尽人生坎坷风波。
老了的时候,还经常说起,在那个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的桃树下,那年轻人。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照旧笑春风。
'老妇人回忆的是那少年,不知道女作家此时思念的是谁?是那傻不愣瞪的少年,抑或是灿若桃花的女子?两者某种似有若无的联系。
但一切只成了美妙的回忆,沧桑与凄凉也如一丝一线,时断时续上来了。
人们都说,张爱玲的小说太沧桑太悲凉,其实她的散文又何尝不是呢?"于千万人中遇见你所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什么别的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这一次又略不同,沧桑中带了那么一点爱,空旷寂寥的感觉覆盖在四周了。
张爱玲爱及赏析

张爱玲爱及赏析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爱·张爱玲这是真的。
有个村庄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许多人来做媒,但都没有说成。
那年她不过十五六岁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口,手扶着桃树。
她记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
对门住的年轻人同她见过面,可是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离得不远,站定了,轻轻的说了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她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各自走开了。
就这样就完了。
后来这女子被亲眷拐子卖到他乡外县去作妾,又几次三番地被转卖,经过无数的惊险的风波,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从前那一回事,常常说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的桃树下,那年轻人。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凄美而无奈的爱——张爱玲散文《爱》赏析“爱”这一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述说不尽的主题,张爱玲仅以三百四十余字的袖珍篇幅,看似轻松地淡淡道来。
语言洗尽铅华,单纯干净,全然没有她惯有的华丽绚烂。
然而,一种不动声色的人生苦难和沧桑已被她轻轻地触及;而一份爱的无奈和哀痛也被她暗暗地激起,让人想想就忍不住要心酸落泪。
文章以四个字起首做一段:“这是真的”,潜台词即:这不是小说,更不是传奇。
“这是真的”,读完全文,回味过来,更加重了故事的悲剧性。
接下来叙述一个真的、美的、纯的,同时又是那么虚的、淡的、凄的关于“爱”的故事。
春天的晚上,桃树的底下,着月白衫子的十五六岁的少女,正是青春如花,做梦怀春的豆蔻年华,对爱可以有无数的美好憧憬。
正当此际,那个对门的他,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对她说了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然后,“她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儿,各自走开了”。
仿佛要发生点什么,却什么也没发生。
结果的确什么也没有发生——“就这样就完了”,张爱玲在此另起一段,六个字里用了两个“就”,就冷酷的葬送了那个春天的桃花盛开的萌芽着爱的情感的晚上。
张爱玲的《爱》

你相信一见钟情吗,或者你相信瞬间即成永恒的时刻吗?亦或者你相信你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会永远留存在一个人的记忆之中,永生不会忘记。
最离奇的故事不见的是假的,而假的故事一定要编的不那么的离奇。
但张爱玲说这是真的。
有个村庄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许多人来做媒,但都没有说成。
那年她不过十五六岁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口,手扶着桃树。
她记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
对门住的年轻人同她见过面,可是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离得不远,站定了,轻轻的说了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她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各自走开了。
就这样就完了。
后来这女子被亲眷拐子卖到他乡外县去作妾,又几次三番地被转卖,经过无数的惊险的风波,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从前那一回事,常常说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的桃树下,那年轻人。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噢,你也在这里吗?”这是一句绝美的问候。
暂不谈论作者那哀凉的文字本身,单文中故事就足以“在千万年之中,打动千万人的心。
”张爱玲只是艺术的发现者或创造者。
语言洗尽铅华,单纯干净,全然没有她惯有的华丽绚烂。
然而一种不动声色的人生苦难和沧桑已被她轻轻地触及;而一份爱的无奈和哀痛也被她暗暗地激起,让人想想就忍不住要心酸落泪。
文章以四个字起首作一段:这是真的,潜台词即:这不是小说,更不是传奇。
这是,读完全文,回味过来,更加重了故事的悲剧感接下来叙述一个真的、美的、纯的,同时又是那么虚的、淡的、凄的关于爱的故事。
那个曾经如桃花般春华妙龄的女子,在成为历史沧桑的老妇人之时,还常常说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的桃树下,那年轻人。
那刚要开始就已结束的了无痕迹的爱,是何等的虚无,又是何等的强大!一个女人的不幸的一生,一个女人可以凭藉那虚无缥缈的爱去承受一切苦难的一生。
张爱玲《爱》读后感(4篇)

张爱玲《爱》读后感(精选4篇)张爱玲《爱》读后感(精选4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为大家搜集的《爱》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那个年代,这是一个,凄美而感人,无须过多言语的诠释:这又是一首情歌,潜在的情感穿越各种迷离,一生永不褪色。
一生中,只有那句刻骨铭心的话维系着两颗跳动的心,心与心的感应,心与心的默契,如黑夜里的一个亮点,支撑着一个人的理性灵魂。
这种寓平静中的“轰轰烈烈”,也许,这就是张爱玲《爱》的魔力。
“这是真的”,我的情感随作者的坦言而触动。
她该是一个爱做梦的女孩吧!我喜欢有月的夜,月光可以柔柔地泻在月白的衫子,她爱在春天的晚上,轻轻地靠在桃树下,攀着发青的嫩枝,让情感从这里延伸,初春是美的,无奈冬意还未褪尽,她的目光一直停伫在桃树对面的那扇门,仿佛门的开启与闭合紧紧联络着所有的惊喜与感动,今夜无月,黑夜中,她已忘记了自己的美,她的执着已忘记了自己是位小康之家的女儿,她忘记这是一种叛逆,她在乎的是那份感动。
“噢,你也在这里吗?”轻轻的,话语简洁得连一个字也容不下去。
是男性特有的女性羞涩?是惊奇发生的冲动?彼此的无言,生怕更多的言语,都会惊动周围的小生命,破坏了无声的美。
彼此固守着那一段间隔,那一份清泉般的美丽。
他会发现她今夜的美吗?他为何要保持着那段短短的间隔,相识而无语,那份最真挚的情感、最纯真的爱恋为何深藏心底不敢轻易地表露!也许是家庭的缘由,也许是无形的网,也许这是对传统无声的背离。
春天的晚上,桃树之下的邂逅,无言的默契,那一份寂静的黑色掩饰不了内心的狂热,静与动的比照,恰恰给我们留下如诗的空白。
想象也因此而美丽,张爱玲正是用真实的粗线条描绘出她的理想主义。
“就这样就完了”无声的美让人感到缺憾,以致于历尽种种苦难之后,这种美变成生命唯以回味的爱恋,现实的无奈同时让这份爱恋倍受时间无情的煎熬。
我看张爱玲《爱》的主题思想

我看张爱玲散文《爱》的主题思想看张爱玲的文章,总觉得那是一种超脱世俗的高贵,仿佛是那冰山上盛开的雪莲,不敢触碰,怕扰乱了那份宁静的美。
总喜欢用“酸酸的”、“淡淡的”来形容她的文章的笔调,文字中透出的美是酸酸的惊艳之美,淡淡的苍凉之美,不得不佩服,也不得不承认她把人生看得那么通透。
张爱玲的散文《爱》,亦是如此。
寥寥数百字,读后心中没有大悲大喜,只留下一抹微凉,半丝欣喜。
遗憾的是那个女孩没能跟那个邻家男孩在一起,微微欣喜的是,辗转一生,当女孩老去,心中仍有最初的那份美好。
时间带走了一切,唯独没带走的,就是那份如初的记忆。
最美的际遇莫过于如此。
女孩如花的年纪,邻家的男孩,两人虽未相知,却似曾相识;虽未有千言万语,而此刻一语胜过千万言。
“噢,你也在这里吗?”简单的话语,没有了下句。
或许,之后是两个人的相视,女孩羞涩的低下头,莞尔一笑,然后跑开。
故事到此,戛然而止。
再后来,女孩被拐,卖做妾,又几次三番地转卖,这一生的悲凉,这如烟花散落后的寂寞的感情世界。
还好,那个女孩心中却无法忘记年少时,那个春天的晚上,那个年轻人,那份美好的爱恋。
她一直刻骨铭心,哪怕岁月更迭。
张爱玲以《爱》为标题,而文章却没有没写过一个爱字。
在她眼里什么才是爱。
说到爱,当然不能不说对张爱玲来说最重要的男人——胡兰成。
张爱玲的散文《爱》是1944年4月在《杂志》月刊上发表的,而张爱玲与胡兰成在当年2月相识,因为《封锁》,胡兰成走进张爱玲的世界,走进了这个寂寞女子的心。
也就是说,散文是张爱玲在热恋的时候写下的。
张爱想表达的或许是,人生中有太多的遗憾,有太多的阴差阳错,可是最美好的东西,最美的感情却不会因为生命中的坎坷而改变,依然在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搁置着,用来支撑生命中的不快与苦难,或许这才是真正的爱吧。
热恋中的她怎么会写下这么悲凉的故事呢?或许,张爱玲是有远见的,她知道没有什么是长久的,她在乎的只是当下的感情,当下的爱,这才是一个真性情的张爱玲。
张爱玲经典散文(精选5篇)

张爱玲经典散⽂(精选5篇)张爱玲经典散⽂(精选5篇) 在⽇常⽣活或是⼯作学习中,⼤家⼀定都接触过散⽂吧?散⽂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写散⽂,多数时候都离不开事件。
那么你真的知道要怎么写散⽂吗?下⾯是⼩编整理的张爱玲经典散⽂(精选5!篇),仅供参考,⼤家⼀起来看看吧被窝》 《被窝》 连夜抄写了⼀万多字,这在我是难得的事,因为太疲倦,上床反⽽睡不着。
外⾯下着⾬,已经下了许多天,点点滴滴,歪歪斜斜,像我的抄不完的草稿,写在时速消息油印的反⾯,黄⾊油印字迹透过纸背,不论我写的是什么,快乐的,悲哀的,背后永远有那黄阴阴的⼀⾏⼀⾏;蓝墨⽔盖这不住棗阴凄凄的新闻。
"××秘书长答记者问:户⼝⽶不致停⽌配给,外间所传不确……"黄黯单调的⼀⾏⼀⾏……滴沥滴沥,搭啦搭啦,⾬还在下,⼀阵密,⼀阵疏,⼀场空⽩。
霖⾬的晚上,黏唧唧地,更觉得被窝的存在。
翻个⾝,是更冷的被窝。
外国式的被窝,把毯⼦底下托了被单,紧紧塞到褥⼦底下,是⾮常坚牢的布置,睡相再不好的⼈也蹬它不开。
可是空荡荡地,⾯积太⼤,不容易暖和;热燥起来,⼜没法⼦把脚伸出去。
中国式的被窝,铺在褥⼦上⾯,折成了筒⼦,恰恰套在⾝上,⼀会就热了,轻便随和,然⽽不⼤牢靠,⼀下⼦就踢开了。
由此可以看出国民性的不同。
⽇本被窝,不能说是"窝"。
⽅⽅的⼀块覆在⾝上,也不叠⼀叠,再厚些底下也是风飕飕,被⾯上印着⼤来⼤去的鲜丽活泼的图案,根本是⼀张画,不过下⾯托了层棉胎。
在这样的空⽓流通的棉被底下做的梦,梦⾥也不会耽於逸乐,或许梦见隆冬郊外的军事训练。
中国⼈怕把娇艳的丝质被⾯弄脏了,四周⽤被单包过来,草草地缝⼏针,被⾯不能下⽔,⽽被单随时可以拆下来洗濯,是⾮常合科实际的打算。
外国⼈的被单不订在毯⼦上,每天铺起床来⽐较⿇烦,但他们洗被单的意思似乎⽐我们更为坚决明晰,⽽他们也的确⽐我们洗得勤些。
被单不论中外,都是⽩⾊的居多,然⽽⽩布是最不罗曼谛克的东西,⾄多只能做到⼀个⼲净,也还不过是病院的⼲净,有⼀点惨戚。
张爱玲散文爱实用3篇

张爱玲散文爱实用3篇张爱玲散文爱 1文章内容:这是真的。
有个村庄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许多人来做媒,但都没有说成。
那年她不过十五六岁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口,手扶着桃树。
她记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
对门住的年轻人同她见过面,可是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离得不远,站定了,轻轻的说了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她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各自走开了。
就这样就完了。
后来这女子被亲眷拐子卖到他乡外县去作妾,又几次三番地被转卖,经过无数的惊险的风波,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从前那一回事,常常说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的桃树下,那年轻人。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__,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作品欣赏:张爱玲在这篇小散文中写了一个小故事,尽管只有一个梗概,但也有了它的凄美之感。
一开头,张爱玲就写道:“这是真的。
”确实是真的,据胡兰成《今生今世》所言,故事的主人公为胡兰成发妻玉凤的庶母,她的经历与《爱》中的女孩几乎一样,想来张爱玲是从胡兰成口中听来的这个故事。
又是胡兰成。
胡兰成写到张爱玲时有许多谎言,但说这小故事似乎没有必要说谎。
张爱玲写这个故事的时候,正是与胡热恋的时候。
张爱玲一直拒绝罗漫谛克,但她与胡兰成的这段热恋,又是她一生中短暂的`罗漫谛克时期,几乎是惟一的一次。
所以在张爱玲众多的作品中,《爱》这篇小散文显出了别样的风采,如此明亮的诗意,在张爱玲的作品中也几乎是惟一的,寄托了她此时此刻对爱的理解与感慨、遐思,人在热恋时,对爱的理解总与其他时期不同。
春天的夜晚,月白的衫子,熟悉而陌生的邻家男孩,人面桃花,擦肩而过,“就这样就完了”,瞬间成为永恒,永恒的惆怅与忧伤。
古诗“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化为散文的意境,古典的诗意与浪漫。
尽管张爱玲在小说与散文中有表达的分野,小说更多地表达她的悲剧人生意识,散文更多地表达世俗人生,但彼此又是互为表里的,散文中的世俗人生是以悲剧意识作为背景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象爱》
我带着自己尚浅的对爱情的憧憬,试图把自己的心变得敏感起来,努力的去捕捉《爱》带给我的感触,写下来,写下我的或许没有意义的瞎想,写下我读到缘分,写下我的祝愿。
那个月光里有着淡淡稻香的夜晚,那个穿着月白衫子的偷偷望着前面的那扇门的青春羞涩的姑娘,那个恰巧出现在视线里的邻家的大男孩,那句原来你也在这里,这一切是那样的撩人心弦。
原来你也在这里。
有着太多说不尽的意蕴,激起了我的太多的瞎想。
其实我早已在这里守候,守着心里想你爱你的秘密,候着你不可预知的经过。
这看似偶然的相遇啊,其实是我一直坚信的必然,因为我时时刻刻都等候在这里,还会长长久久的等候在这里,只要你来,我就不会错过。
我打听过了,你喜欢这里。
其实跟你有千言万语,早在每个想你的梦里,每次想你的午后,当成故事,一句句的说给你听过。
答应住在我心里的那个你,下次再跟你见面的时候,一定要当面告诉你,却,毫不争气,在见了你之后,心跳动的厉害,手也不知道该放在哪,就这样惊慌的乱了阵脚,手足无措起来。
丢了曾踌躇满志的约定,语无伦次的说了句。
原来你也在这里。
事后,我想,我们终究是遇见了,没有甜言蜜语的倾诉,也没有你侬我侬的亲密。
可,这些当时错过了绽放的花蕾啊,在以后,想你的每一次里,又静悄悄的绽放了,在我心里,偷偷的,悲伤的愉快着,即使你并不知道。
我们终究是遇见了,可你还是要远行。
看着你转身离去,我没有言语,在心底挥挥手跟你说再见。
不愿相信就此一别,你就是那个生命中仅有一擦肩的匆匆的过客。
我在等着,焦急不安的等着。
后来,我渐渐地相信岁月静好的力量。
看着身边形形色色的,一对对朋友和情侣,有的是才貌双全,有的是平平淡淡,可他们看上去,都是那么的和谐。
我决定相信时间老人的睿智,我相信他最终会把正确的你带到我的身边。
可能现在还不是时候,待我转过1000个弯后,下个路口,我就会遇见你。
而你,也恰巧在那里。
或许到那时还不是最正确的时候,还需要再经历些什么我才能去真正以爱人的身份站在你的身边,没有关系,我愿意继续等待,我想,只是那个时间不对罢了,等时间对了,一切就会如想象般甜蜜,甚至更好。
终于,我懂了。
我们终究是遇见了,也终究是分散了。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你明明就不在我的身边,却时刻住在我的心里,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你明明就住在我的心里,我却触碰不到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明明就触碰不到你,却还拼命地想着,挽着你的臂,牵着你的手,依偎在你胸口。
时间那么长,我真想能马上就走完,好弄清楚我的生命的前方究竟有没有你,记忆那么短,尽管我年老了好多,关于你的记忆却没有和我走过的生命一样增加长度。
渐渐
地,渐渐地,当岁月苍老了容颜,当看透繁华落尽,当一切都渐渐平淡,心底那个期待与你再次重逢的愿望变得不再强烈,但是它还在,偶尔拿出来嘲笑嘲笑自己年少无知,嘲笑嘲笑自己这么多年放不下你的花痴,嘲笑嘲笑自己这么老了还想着和你重逢的孩子气,嘲笑嘲笑自己忘记了,即使再相遇,也会认不出你年老的样子了。
最后,再笑笑,摇摇头,把它装回心里原来的位置,带着一丝丝的窃喜,心平气和的对自己说,这会是个带进坟墓里的秘密。
于千万人之中遇到你所要遇到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中,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好说,唯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关于这句话,有位作者这样解读,末了一段谈的不是故事本身,也许张爱玲想在此为“爱”作一个释义,可我们看看她都用了些怎样触目惊心的词:“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
”这是多么渺茫无望啊!生活于乱世之中的张爱玲似乎与生俱来有种沧桑感,她对时间总是那么敏感,以至于害怕自己来不及抓住什么,充满无助与无奈。
这种沧桑感决定了张爱玲《爱》的基调。
我不喜欢这个解读。
或许是因为我阅历尚浅吧,更多的是现在的我不想相信无奈的宿命论,不想用苍凉的沉重的感叹来接受这篇文章。
我只是读到了一种好像叫做缘分的东西,不偏不倚,像真的被上帝安排的那样,即使机遇再小,也还是会遇见。
遇见你,是我今生最美丽的意外。
不是有人说吗,今生即使只有一面之缘的人,也是用我
们上世千百次的回眸换来的。
这遇见,得来的多不容易啊。
徐志摩曾说,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我想,如果实现了,那该是怎样的一种幸运啊。
“没有早一步,也没晚一步,正好赶上了。
”所以我们更多的应该是感谢这样的相遇,也许山盟海誓能代表轰轰烈烈的爱,但这比不上为爱无声守候的美。
我不想去想象那姑娘会怎样的温文尔雅,那男孩是怎样的眉清目秀,因为我不想再给予这个故事太多的完美,然后再被这个注定永别的结局,打得不成样子。
也因为我不想让那么多平凡没有大起大落的爱情故事在跟它对比下会显得黯然失色。
是因为人性的伟大吗?人们往往总是在平淡和凄美中更倾恋于凄美的婉转着的刺伤。
仅仅是因为后者赚的了我们那个叫做眼泪的东西吗?我不知道。
我只是知道,不管姑娘是不是天生丽质,也不管男孩是不是白皙阳光,他们就是爱了。
不管我是灰姑娘还是白雪公主,我都会遇见属于我的王子。
不管他生在何方,又长成什么样子。
我从不去嘲笑那些两个人长得都有缺陷的情侣,我知道他们都有他们自己的故事,而他们的幸福也绝比其他人差。
不可否认长相甜美清秀给人赏心悦目的快乐,也不去辩驳我也会喜欢欣赏长相好看的人,可我知道,如果有一天我会向你表白,那么我喜欢的绝不是你的外表,会是什么呢?我想到时候我应该就能说得清了。
有人说,读了张爱玲的《爱》,就一定要听听刘若英的《原来你也在这里》,说这首歌用暖暖的声音,唱着暖暖的曲调,填补了张爱玲半个世纪多的荒芜,圆满了这段错过后终于相聚的爱情。
我像受了什么命令似的,听了这首歌。
请允许我尘埃落定,用沉默埋葬了过去。
满身风雨我从海上来才隐居在这沙漠里该隐瞒的事总清晰千言万语只能无语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喔原来你也在这里。
在千山万水人海相遇喔原来你也在这里。
看见尘埃两个字,我想起了张爱玲的一句话,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的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为了找你,我倾尽所有,用尽全身力气,从遥远的地方,长途跋涉,在这里隐居,不为扬名,不为衣食,只是为了,你能恰巧经过。
正如阿难说,我愿化身石桥,受那500年风吹,500年日晒,500年雨淋,只求她从桥上经过。
而最后,因为找到了你,就不再瓢泼不定了,过去的苦难风雨也都不重要。
不需要解释,沈从文说,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你。
不需要其他的理由,只要我愿意相信。
当我正在努力寻找清自己和这个故事的碰撞点时,旁边的一姐妹儿正在那样放荡的笑,笑声如雷贯耳,也如当头一棒,把沉浸在美好的想象中的我打醒。
这完全和故事里含蓄的美冲了。
冲的一塌糊涂。
可我还是不想受打扰,这份因为《爱》带给我的心底的动容,带给我的思绪飞扬,带给我的文字的流淌。
虽然不是大家的作品,也不是个有水平的学生的作品,只是我还挺珍惜。
读了一个故事,想到了好多故事。
我稍稍的抬着头,歪着脑袋,容易又或困难的,想弄清楚每一
个细微的感受是什么。
最后我还蛮感谢姐妹儿的笑的。
这让我又想到了,我应该回到现实生活中去安慰那些,就像故事中的姑娘一样,受伤的人。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肯定会有深爱着却从未牵过手的人,肯定会有表白了遭到拒绝还是恋着的人,肯定会有分手了还是很想念的人。
我想告诉他们,请放开笑。
放开心底紧绷着的,隐藏着的感情,放开全身的不愉快,用笑去释放,去拯救。
我知道,对某些人来说,放下会很难,既然这样,我想,那就不要再痛苦的挣扎着企图强迫自己去放下了。
相反,去放开,放开这感情,任凭它生长,飞翔,任凭它把自己带到哪去,就像想象着自己是雌雄同体,身体有一半是他,有一半是自己,还是一如既往的爱着,努力着,并学会享受着。
有好多路,还是要自己去走,即使留给地平线的是似乎孤单的一个人的背影,殊不知,这背影里其实是一半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