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静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读写练习题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3 古诗词三首 》同步练习二(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3 古诗词三首 》同步练习二(含答案)

《3 古诗词三首》一、看拼音,写词语.乡亲们都自发地来帮老汉收割稻谷,这种热心助人的měi dé( )令人称道,就连叽喳的xǐ què( )和呜叫的qiū chán( )也为之叫好.二、在加粗字的正确读音下打”√”.辛弃疾.(jī jí) 别.枝(béi bié) 丰年.(niáng nián) 社.林(shèn shè) 溪.桥(xī xīn)三、造句.旖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驰神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解释词语.别枝:_____________________鸣:____________________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林:____________________五、根据下列语境,补充合适的诗句.1.向晚时刻,我徜徉在宽阔的长堤,放眼望去,只见原野空旷,树影斑驳,再看江面,但见水中映月,清澈照人……此时此景,我不禁吟诵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踏着乡村湿滑的小路,词人走过一座弯弯的小桥,眼前忽然出现了一条潺潺的小溪和一座低矮的茅店,这一切是多么熟悉啊!他欣然吟诵道:“________,________.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本文三首古诗词中有两首是写月夜景色的,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_》.(2)《宿建德江》一诗的诗眼是“_______”,从“________”这句可以看出诗人旧愁未去,新愁又来.(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未遮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雨下得很急.(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_.他与北宋词人_________并称“苏辛”;与宋朝女词人_________并称“李辛”.“西江月”是_________,“夜行黄沙道中”是_________.七、课内阅读江月·夜行黄沙道1)默写这首词.2)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这样写有何作用?3)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_(季节),从_____________看得出作者对这些景物的描写,把黄沙道写得充满生机.4)该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一、美德喜鹊秋蝉二、jí bié nián shè xī三、村落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风光旖旎. 这欢快的歌声,让我们心驰神往,忘掉了一切.四、飞离树枝鸣叫同“现”,出现的意思. 社庙丛林.五、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六、舟夜书所见宿建德江暮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乱入船忽吹散词南宋辛弃疾苏轼李清照词牌名题目七、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2)鸣蝉、蛙声.形象生动有情趣,以鸟惊、蝉鸣、蛙噪这些山村夏夜特有的声音,把黄沙道写得生机勃勃,颇不寂寞.3)夏惊鹊、鸣蝉、稻花香、蛙声4)表达了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同步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同步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习题一、基础知识1.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____________( )宿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根据拼音写汉字。

住宿夜幕野旷缝隙Zhù sù yè mùYě kuàng fèng xì3.给下列各自组词。

德()()日()()江()()树()()4.比一比,组一组。

暮()诸()宿()二、综合题5.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日暮客.愁新客:________________(2)移舟泊烟渚.渚:__________________6.理解诗句的意思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课内阅读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2)分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及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

B.第一句点题,也为下面写景抒情作了准备;第二句中“日暮”是“客愁新”的原因。

C.最后两句,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天和树、人和月的关系,写得恰切逼真。

D.此诗前两句为情借景抒情,后两句为触景生,描写了清新的秋夜,突出表现了细微的景物特点。

(4)这首诗是怎样抒发情感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三、提高题桃花溪[唐]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①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②在清溪何处边?【注解】①石矶:河流中露出的石堆。

②洞:指《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找到的洞口。

中国诗词大会模拟试题150道(含答案)

中国诗词大会模拟试题150道(含答案)

中国诗词大会模拟试题150道(含答案)中国诗词大会模拟试题150道(含答案)(一)依据上句对下句,或依据下句填上句1、煮豆燃豆萁,□□□□□。

(曹植《七步诗》)答案:豆在釜中泣2、□□□□□,能开二月花。

(李峤《风》)答案:降落三秋叶3、碧玉妆成一树高,□□□□□□□。

(贺知章《咏柳》)答案:万条垂下绿丝绦4、□□□□□,人来鸟不惊。

(王维《画》)答案:春去花还在5、众鸟高飞尽,□□□□□。

(李白《独坐敬亭山》)答案:孤云独去闲6、□□□□□,桂树何团团。

(李白《古朗月行》)答案:仙人垂两足7、黑发不知勤学早,□□□□□□□。

(颜真卿《劝学》)答案:白首方悔读书迟8、□□□□□,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答案:泥融飞燕子9、江碧鸟逾白,□□□□□。

(杜甫《绝句》)答案:山青花欲燃10、□□□□□,岂能长少年。

(孟郊《劝学》)答案:青春须早为11、湖光秋月两相和,□□□□□□□。

(刘禹锡《望洞庭》)答案:潭面无风镜未磨12、□□□□□,浮萍一道开。

(白居易《池上》)答案:不解藏踪迹13、弄石临溪坐,□□□□□。

(白居易《遗爱寺》)答案:寻花绕寺行14、□□□□□□□,我来施食尔垂钩。

(白居易《观游鱼》)答案:一种爱鱼心各异15、蓬头稚子学垂纶,□□□□□□□。

(胡令能《小儿垂钓》)答案:侧坐莓苔草映身16、□□□□□,霜刃未曾试。

(贾岛《剑客》)答案:十年磨一剑17、何当金络脑,□□□□□。

(李贺《马诗其五》)答案:快走踏清秋18、□□□□□,独自占芳辰。

(欧阳修《和梅圣俞杏花》)答案:何如艳风日19、千门万户曈曈日,□□□□□□□。

(王安石《元日》)答案:总把新桃换旧符20、□□□□□□□,却教明月送将来。

(苏轼《花影》)答案:刚被太阳整理去21、小儿何所爱?□□□□□。

(汪洙《言志》)答案:爱者芝兰室22、□□□□□,日日报平安。

(汪洙《绿竹》)答案:清风频动处23、舍后荒畦犹绿秀,□□□□□□□。

《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读写练习题

《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读写练习题

《独坐敬亭山》、《舟夜书所见》、《宿建德江》读写练习题
一、默写《独坐敬亭山》、《舟夜书所见》、《宿建德江》。

二、回答问题。

1.《宿建德江》描绘的景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哪些词句获得了这样的印象?
2.《昼夜书所见》中有一句诗故意夸大了事物(即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是哪一句?
3.《独坐敬亭山》有一句把事物当作人来写(即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是哪一句?
三、回顾你掌握的诗歌知识,然后写下来。

四、把一个地方的景物画在方框里,再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描写景物,表达思想感情。

小学四年级语文《1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1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古诗词三首一、给下面的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y īn ( ) lu ó ( )ān ( ) nu ó ( )xi án ( ) cu ì ()xu án ( ) chu ì ( )二、读拼音,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1山。

2、遥望洞。

3、江南好,风景旧曾。

三、比一比,再组词。

谙( ) 庭( ) 亭( ) 潭( ) 暗( ) 廷( ) 停( ) 谈( )四、先解释带点的字词,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1、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厌: 句意:2、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和: 磨: 谙 闲 翠螺句意:3、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谙:句意:五、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比喻B、拟人C、反问D、对比1、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能不忆江南?()六、按要求填写相应的诗句。

1、《独坐敬亭山》一诗中让我能体会到作者当时孤寂的心情的诗句是:2、《望洞庭》一诗中让我能想象到的洞庭山水秀美的诗句是:3、《忆江南》一诗中令我仿佛看到了江南色彩明丽的春光的诗句是:七、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湖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1、这句话写的是刘禹锡《望洞庭》中的两句诗,这两句诗是:,。

2、诗人的笔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把“洞庭湖中的山水”比喻成。

部分答案:四、1、满足。

鸟儿飞走了,诗人只有静静地凝视着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

2、和谐。

打磨。

在月光皎洁的深秋,洞庭湖的波光和皎洁的月光互相映衬,显得那么和谐、宁静。

在月光的照耀下,无风的洞庭湖平静得像一面没有打磨过的镜子,带着宁静和柔和。

3、熟悉。

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熟悉,多么了解。

四年级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练习题

四年级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练习题

四年级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练习题一、基础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众鸟高飞尽(jìn jǐn)孤云独去闲(xián xuán)2、看拼音,写词语。

jìng tíng shān ()gū yún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尽:闲:厌:4、默写《独坐敬亭山》。

二、诗句理解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这两句诗中,“尽”和“闲”两个字用得好,好在哪里?“尽”字形象地描绘出了众多鸟儿飞得无影无踪的景象,展现出一种空旷寂寥的氛围。

而“闲”字则生动地写出了孤云独自飘浮的悠闲自在,与诗人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

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将敬亭山拟人化,说自己与敬亭山相互凝视,永不满足,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的孤独之感。

在这世上,似乎只有敬亭山能理解他,陪伴他,表达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以及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寂寞。

三、拓展练习1、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孤独的诗句?请写一写。

示例:“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2、假如你是诗人李白,面对敬亭山,你会想些什么?我可能会想:这世间的喧嚣与繁华皆与我无关,众人皆离我而去,唯有这敬亭山默默相伴。

它见证了我的喜怒哀乐,却从不言语,只是静静地倾听。

在这寂静之中,我仿佛能感受到它的安慰与理解。

3、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独坐敬亭山》所描绘的画面。

在高高的敬亭山上,群鸟高飞远去,无影无踪,就连那一片孤云也独自悠闲地飘走了。

我静静地凝视着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觉得厌烦。

此时此刻,在这广袤的天地之间,似乎只有我和敬亭山彼此相伴。

四、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李白一生豪放洒脱,但在《独坐敬亭山》中却流露出孤独的情感。

有人说,这是他在人生低谷时的真实写照;也有人说,这是他内心深处对宁静与自由的向往。

夜书所见练习题

夜书所见练习题

夜书所见练习题一、填空题1. 请根据记忆填写《夜书所见》的作者名字:________。

2. 《夜书所见》这首诗中,描述夜晚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 诗中提到了哪种动物,用以比喻作者的孤独感受?________。

二、选择题1. 《夜书所见》这首诗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杜牧2. 诗中“独坐幽篁里”的“幽篁”指的是什么?A. 深山B. 竹林C. 幽静的房间D. 幽深的山谷3. 诗中“弹琴复长啸”的“长啸”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A. 快乐B. 悲伤C. 愤怒D. 宁静三、简答题1. 请简述《夜书所见》这首诗所表达的主题。

2. 诗中“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两句,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四、翻译题1. 将《夜书所见》的诗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翻译成英文。

五、阅读理解阅读以下《夜书所见》的诗句,回答问题: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 诗中“独坐幽篁里”描绘了怎样的环境?2. “弹琴复长啸”反映了作者的什么情感?3. “深林人不知”表达了作者对周围环境的什么感受?4. “明月来相照”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六、写作题1. 以《夜书所见》为灵感,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散文,描述一个夜晚,你独自一人在自然环境中的所见所感。

七、综合分析题1. 分析《夜书所见》中作者使用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2. 讨论《夜书所见》中所体现的诗人的生活态度和情感变化。

八、诗歌鉴赏题1. 从《夜书所见》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诗,并说明理由。

2. 描述《夜书所见》中所蕴含的意境和情感。

九、开放性问题1. 如果你是《夜书所见》的作者,在现代生活中,你会如何表达自己的孤独和对自然的向往?十、创意写作题1. 假设你是一位诗人,在一个寂静的夜晚,你独自一人在书房中,写下了一首诗来表达你的情感。

请创作这首诗,并给它一个合适的标题。

以上练习题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夜书所见》这首诗的内涵,同时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翻译、写作和创意思维能力。

独坐敬亭山练习题

独坐敬亭山练习题

独坐敬亭山练习题
独坐敬亭山练习题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通过课文《独坐敬亭山》的学习,我们又掌握了不少的语文知识。

今天小编还给大家准备了“独坐敬亭山练习题”,同学们可以动手写一写,看看自己掌握了多少。

独坐敬亭山练习题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独坐敬亭山
1、看拼音写词语
jìng tíng shā
n
2、“亭”字的读音是,“亭”字的笔画共画,我可以用“亭”字组三个不同的词语:、、。

3、我可以给“亭”字加上“ ”偏旁,变成“ ”字,组词。

我可以给“亭”字加上“ ”偏旁,变成“ ”字,组词。

4、《独坐敬亭山》作者朝诗人,通过对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的感情。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运用的修辞方法。

其中“厌”字解释为______________,“闲”字解释为______________;“尽”字解释为
______________。

5、根据意思写诗句。

天上的鸟儿都向着高空飞走了,孤独的一朵云也不愿意留下,悠闲地向远处飘去。

和我互相对视而不会觉得厌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坐敬亭山》、《舟夜书所见》、《宿建德江》读写练习题
一、默写《独坐敬亭山》、《舟夜书所见》、《宿建德江》。

二、回答问题。

1.《宿建德江》描绘的景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哪些词句获得了这样的印象?
2.《昼夜书所见》中有一句诗故意夸大了事物(即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是哪一句?
3.《独坐敬亭山》有一句把事物当作人来写(即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是哪一句?
三、回顾你掌握的诗歌知识,然后写下来。

四、把一个地方的景物画在方框里,再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描写景物,表达思想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