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启示答案
居里夫人课外阅读答案5篇

居里夫人课外阅读答案5篇暑假,我曾遨游在书海里,书海中唯一能打动我的心,就是那本伟大的《居里夫人传》。
我的心头辈子为高尚的女科学家的伟大精神所深深震撼,征服了。
因为居里夫人的信念感染了我,而我又是无比地崇拜这位伟大的女神。
居里夫人通过不屈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诠释着一个个奇迹,让我们赞叹不已。
看了这本传记,居里夫人的求学阶段和研究科学的部分在传记中描绘了出来,我总仍不住去细读几遍,并用一支黑色的水笔把感动的地方圈画出来。
有时我总忍不住赞叹她几句;我赞叹她的话犹如长江的流水,说也说不完,永远不到尽头。
在我的心目中,她就是一个女神。
她不仅有高尚的品质和人格,还有着巨大的贡献。
她因为发现并提炼出镭,在1911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成为世界上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人。
但她却淡泊名利,继续研究科学。
她对事业有着很深的执着,还与着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我认识的所有着名人物里面,居里夫人是唯一一个不为盛名而颠倒是非的人。
”居里夫人给我们叙写了一个个传奇,一个个奇迹。
偏偏是在她最艰难的情况下,完成学业和伟大成就。
她的经历告诉我们,知识是多么的可贵,如果不是因为她甘于刻苦学习并掌握知识,如果不是她那锲而不舍,顽强不屈的精神之柱支撑着,就不会发现并提炼出镭。
这个伟大的成就是无人否定的,大家都崇拜她,赞颂她。
读了这本传记,使我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居里夫人的精神,现在这种精神是不断但无形地激励着我。
使我明白了许多,也让我今后的人生有了新的目标和计划。
我原来紧封着的“窗户”,因为我被居里夫人的精神彻底征服了;现在这扇窗户怅然、豁达地打开了。
居里夫人锲而不舍,坚定不移的精神永远照亮着我的心窗,直至成功之道。
并再一次地感动了我。
我在这几周,阅读了老师推荐的《居里夫人传》。
这本书使我被居里夫人所震撼。
当我看了一点的时候,就激动不已,感觉找到了人生的楷模,生活的榜样。
我很少敬佩什么人,但是居里夫人,把我折服了。
课外阅读参考答案

课外阅读参考答案一、给女儿的一封信1.在赛场上要有一颗平常心,赛前要保持体力。
(意思同即可) 2.B 3.“戏剧性”指最后关头反败为胜。
(意思同即可) “一张弓总被拉满”比喻一个人身体总处于紧张状态。
(意思同即可) 4.以亲切的口吻、平等的态度与女儿交流;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事例说理。
(言之成理即可)二、老人与海5.老人虽然失败了,但他在与鱼斗争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超常的毅力和勇气,表现了一种不可被征服的精神上的胜利,他可以说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6.①天黑,目标不准②老人本已身体疲惫③鲨鱼多而且凶猛④武器几乎没有……7.只有棍子和舵把4、视觉:他只看见它们的鳍在水面上划出一道道线,还有它们的磷光;听觉:听到上下颚啪地咬住的声音;感觉:他感到什么东西攫住了棍子,它就此丢了。
8、提示:叙事要扣住战胜困难的主题,所得的启示要有一定的哲理性。
三、记忆中的老舍9.本文记叙了作者与老舍先生交往的三件事。
一是上大学时,同学请老舍先生吃饭,“我”作陪;二是老舍先生请开会的同行吃一顿地道的北京饭;三是老舍先生为“我”付理发的费用。
10.表明老舍先生和蔼、亲切、与老百姓打成一片、没架子,又熟悉北京、热爱北京的特点。
16小中见大。
11.两篇文章描写人物相同之处在于运用语言、行动、神态、肖像等方法表现人物性格。
不同之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中刻画人物直接描写、正面描写多,而且在描写中插入抒情、议论点明人物性格特点;而本文除正面描写外还有侧面描写,还通过记事来表现人物性格,语言也更含蓄。
12.(提示:老舍先生为“我”付理发费,是侧面描写,可换成正面描写。
)四、8分23秒答案:13、示例:没有任何征兆,埋伏的狮子们就纷纷跃起,三头野牛事先根本就没有任何防备,就已经和狮子迎面相遇了。
14、如风而至团团包围狂追吼声如雷15、照应题目;强调牛狮之战时间之短;突出牛狮之战带给“我”的震撼之大。
16、示例一:强者与弱者,原来并不取决于体魄的强壮或孱弱,也不在于其食肉还是食草;示例二:强与弱,是一种精神与意志的较量;示例三:有些个体,看似软弱,可它们一量同仇敌忾、紧密团结在一起,就会开成一股无比强大的力量,在这种力。
四年级课外阅读6篇含答案

井蛙之志(18分)有一天,一只小井蛙对来井边饮水的画眉鸟说:“朋友们都(潮嘲)笑我坐井观天,见识短浅,这太不公平了!这回我(立下树下)雄心壮志:订好学习计划,两年内成为一名知识渊博的学者!不信你瞧,我的学习计划都订好了!”大概是由于过分(感动激动)吧,小井蛙(的得)肚皮一鼓一鼓的,看样子真要发奋干一(番场)事业呢!画眉鸟说:“井蛙弟弟订了计划可得努力去实现呦!好吧,两年后我听你的好消息。
”说完,就飞走了。
小井蛙爱不释手地看着自己的(红宏)伟计划,越看心里越美。
他兴冲冲地(借惜)来了几本厚厚的书籍,心想,这一来当上学者就更有把握啦!第二天,小井蛙拿出一本书,翻开看了几行,哟,看书还挺吃力的呢!他想,先好好休息几天,等精力(充分充沛)了,(在再)来啃这本厚书也不迟。
一个星期后,当他第二次拿起书的时候,忽然想起:蝌蚪们不是约我今天去做游戏吗?去不去呢?小井蛙又想:两年的时间还长呢,先去玩,明天再看书吧!从蝌蚪那里回来后,小井蛙感到身上有点酸胀酸胀的,不过精神还是挺不错。
他正准备看书,抬头一望,(园园圆圆)的月亮正挂在井台的上空,好几颗星星还直冲他眨眼呢!小井蛙的心又动了:这么好的天气不赏赏月,开开心,那才是傻瓜呢,明天再看书吧!这样一天推一天,两年时间不知不觉地溜走了。
一天清晨,小井蛙正在睡懒觉,朦胧中从井台传来唱歌的声音:“明日推明日,明日有多少,万事推明日,时光空消磨……”“谁呀?这么早就来吵吵,烦死了!”小井蛙嘟囔了一句。
“我是画眉姐姐,特地赶早来祝贺你成为学者的。
太阳都晒着屁股了,你怎么还没起床呀?”小井蛙一翻身爬起来,张开嘴巴,摊开双手,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1、把文中不正确的字、词划去。
(5分)2、解释下面的词语。
(4分)(1)坐井观天:(2)爱不释手:3、井蛙所立的志向;它是这样去做的:;结果。
(6分)4、这则寓言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写一写。
(3分)给予的故事(15分)从前有个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他饥渴难耐,快要支持不住了。
10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10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题目:爱吹嘘的猫这篇短文讲述了一只猫总是吹嘘自己的能力,对于自己的错误却百般掩饰。
在捕捉老鼠时逃掉了,它却掩饰说老鼠太瘦了,不适合捉。
在捉鱼时被鲤鱼的尾巴打了一下,它却装出笑容说是要利用鱼尾巴洗脸。
当它掉进泥坑时,浑身都是污泥,它解释说是要治疗身上的跳蚤。
最后,当它掉进河里时,同伴们想要救它,但它却说自己在游泳,结果沉没了。
这篇短文告诉我们,有错误要勇于承认并及时改正,不能对过失百般掩盖而不愿承认。
近义词:吹嘘-吹捧;惊异-惊奇诧异;掩盖-遮盖;可能-也许省略号表示猫的话还没有说完。
食物链的故事在美国,有一个草场,养了很多羊放牧。
但是,总有一些虎狼常来这里吃他们的羊。
当地人很生气,决定要把这些食肉动物猎杀完。
后来,这些虎狼终于被他们猎杀完了,他们都很高兴。
可是,草场慢慢地被越来越多的羊吃光了。
羊没有了食物,也慢慢地都饿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物链对自然界是多么的重要。
每样物种的灭绝都可能影响到一系列的问题。
食物链形成了大自然中“一物降一物”的现象,维系着物种间天然的数量平衡。
上个世纪,中国将小小的麻雀列为“四害”之一,于是全民总动员,一个彻底消灭麻雀的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除了毒、抓、杀之外,人们还采取轰的办法。
一见麻雀的影子,就猛敲锣鼓,齐声呐喊,惊得雀儿绝无停歇立锥之地,只好不停地躲呀,飞呀,最后累得从半空跌落摔成肉饼。
因为失去麻雀这个天敌,庄稼地里害虫丛生,虫灾泛滥,结果造成粮食歉收,接着,饥饿紧跟而来,人类终于饱尝了破坏生物链的苦果。
通过这两个事例,我们可以看到灭绝一种生物保护另一种生物的做法是错误的。
这是因为没有考虑到大自然中的生态平衡。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做事情的时候要考虑周全,要尊重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蚂蚁四重奏蚂蚁是世界上分布广、数量多的生物之一。
它们的足迹几乎遍布世界任何一个角落。
我曾仔细观察过这种神奇的小动物,发现它有一套简单、实用的生存哲学。
三年级语文课外阅读附答案

三年级语文课外阅读附答案阅读练一仔细阅读文章,品味关键词句在文中的意思和作用,把握文章的内容,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生活的美好。
一)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有一次,父亲带着我,爬上教堂高高的塔顶。
脚底下,星罗棋布的村庄环抱着罗马,如蛛网般交叉的街道,一条条通往城市广场。
好好瞧瞧吧,亲爱的孩子,”爸爸和蔼地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一样,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此后,我一直把父亲的教导记在心间。
有一天,我遇到了一位朋友,她的毛衣颜色很素净,却编织得极为巧妙。
多漂亮的毛衣呀!是自己织的吗?”我问道。
“不是,”她答道,“是XXX太太织的,她在美国学的。
”突然,我的眼睛一亮,一个大胆的念头在脑海闪现:我为什么不从毛衣入手,自己设计、制作和出售时装呢?我画了一张黑白蝴蝶花纹的毛衣设计图,请XXX太太先织了一件。
为了观察别人的反应,我穿着这件毛衣,参加了一个时装商人的午宴。
结果,一家大商场的经理当场就向我订购了四十件,约定两星期内交货。
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两个星期要四十件?这根本不可能!”当我站在XXX太太面前时,她说,“你要知道,织这么一件毛衣,我几乎要花上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啊!”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
半路上,我猛然停住脚步,心想:这种毛衣虽然需要特殊技能,但在巴黎,一定还会有别的妇女会织的。
我跑回XXX太太家,向她讲了自己的想法。
她觉得有道理。
我同XXX太太想尽办法,终于找到了二十位心灵手巧的妇女。
两个星期以后,四十件毛衣从我新开的时装店装上开往国外的货轮。
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
厥后,我计划举办一次大型时装展,但在离展出只有十三天的时候,缝纫的女人们在另一家时装店的挑拨下跑光了。
这回该从哪儿找到一条出路呢?看来,我的时装展不能不推迟了——不然,就只有展示未缝成的衣服了。
对呀!我为何不成以搞一个不是成衣的时装展呢?时装展如期开幕。
课外阅读及答案

课外阅读及答案空心树①河岸上长着两棵柳树,老柳树谦逊地低着头,舒展着自己的枝叶。
可是年轻柳树却认为自己长得又yún chèn( ),又好看,老是仰着脸,想尽量把自己的枝﹑杈把弄得比老柳树漂亮一些。
②有一天年轻柳树对老柳树说你干吗老是低着头趴着你看我多气派那些房子呀人呀我都不放在眼里看他们谁不chēng zàn( )我长得又高大又漂亮他摆出一副瞧不起老柳树的样子③老柳树友爱地对它说:“我不是不知道你长得漂亮。
可你要当心树会变空的啊!”④年轻柳树不理睬老柳树的忠告,仍旧得意洋洋地欣赏自己的美貌。
⑤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
因为年轻柳树老是把吸收到的养分用在打扮外衣上,树心真的变空了。
不久,这两棵柳树的主人把它们砍倒了。
主人看到年轻柳树心竟然是空的,痛心地说:“唉,本来我是打算用你做房梁的,可现在除了把你当做柴火烧掉,再也没有别的用处了。
”年轻柳树听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读准文中的拼音,规范书写汉字。
2.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近义词:谦逊()气派()吸收()(2)反义词:称赞()痛心()得意洋洋()3.给第二小节加上标点。
4.年轻的柳树为什么会变空心的?主人对它的空心为什么痛心失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年轻柳树听了主人的话,会怎么样呢?它又会说些什么呢?发挥你的想象在文中空白处写几句话。
(至少用上一句歇后语或名言警句)。
6.老柳树和年轻柳树有什么不同之处?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题指导:这是一道并不难理解的小短文,意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包括了拼音﹑字词﹑加标点﹑写一段话等考查点,需要学生理解﹑体验﹑感悟﹑思考。
五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30篇带答案解析

五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30篇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1.课外阅读。
围魏救赵战国时期,魏国派军队进攻赵国。
魏国的军队很快包围了赵国首都邯郸,情况十分危急。
赵国眼看抵挡不住魏国的攻势,赶紧派人向齐国求救。
齐国大将田忌受齐王派遣,准备率兵前去解救邯郸。
这时,他的军师孙膑劝他说:“要想解开一团乱麻,不能用强扯硬拉的办法;要想制止正打斗得难分难解的双方,不宜用刀枪对他们一阵乱砍乱刺;要想援救被攻打的一方,只需要抓住进犯者的要害,捣毁它空虚的地方。
眼下魏军全力以赴攻赵,精兵锐将势必已倾巢出动,国内肯定只剩下一些老弱残兵。
魏国此时顾了外头,国内势必空虚。
如果我们此时抓住时机,直接进军魏国,攻打魏国都城大梁,魏军必定会回师来救,这样,他们撤走围赵的军队来顾及首都的紧急情况,我们不是就可以替赵国解围了吗?”一席话说得田忌茅塞顿开,他十分赞赏地说:“先生真是英明高见,令人佩服。
”孙膑接着又补充说:“还有一点,魏军从赵国撤回,长途往返行军,必定疲惫不堪。
而我军则趁此时机,以逸待劳,只需在魏军经过的险要之处布好埋伏,一举打败他们不在话下。
”田忌叹服孙膑的精辟分析,立即下令按孙膑的策略行事,直奔魏国首都大梁。
齐军一边把要攻打大梁的声势造得很大,一边却在魏军回师的途中设下了埋伏。
果然,魏军得知都城被围,慌忙撤了攻赵的军队回国。
人马行至桂陵一带,齐军擂鼓鸣金,冲杀出来。
魏军始料不及,仓皇抵御,哪里战得过有着充分准备的齐军。
魏军被杀得丢盔弃甲,还没来得及解救都城,便几乎全军覆没。
这次战争,齐军大获全胜,赵国也得到了解救。
(1)根据句意,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一下子心里开了窍。
比喻豁然领悟、明白了。
________②多指作战时自己充分休息,养精蓄锐,等待敌人疲劳后,乘机出击制胜。
________(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齐国为什么要去攻打魏国都城大梁?(3)齐国能打败魏国,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魏军从赵国撤回,长途往返行军,疲惫不堪,面对有充分准备的齐军,无法抵抗。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课外阅读(有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课外阅读(有答案)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可爱的小鸟没有一片绿叶,没有一缕炊烟,没有一粒泥土,没有一丝花香,只有水的世界,云的海洋。
一阵台风袭过,一只孤单的小鸟无家可归,落到被卷到洋里的木板上,乘流而下,姗姗而来,近了,近了!……忽然,小鸟张开翅膀,在人们头顶(盘旋旋绕)了几圈,“扑啦”一声落到了船上.许是累了?还是发现了“新大陆”?水手撵它,它不走;抓它,它乖乖地落在掌心.可爱的小鸟和善良的水手结成了朋友.瞧,它多美丽,娇巧的小嘴,啄理着绿色的羽毛;鸭子样的扁脚,呈现出春草的鹅黄.水手们把它带到舱里,给它“搭铺”,让它在船土安家落户。
每天,把分到的一塑料桶淡水匀给它喝,把从祖国带来的鲜美的鱼肉分给它吃.天长日久,小鸟和水手的感情日趋笃厚。
清晨,当第一束阳光(照进射进)舷窗时,它便敞开美丽的歌喉,唱啊唱,嘤嘤有韵,宛如春水淙淙。
人类给它以生命,它毫不悭吝地把自己的艺术青春奉献给了哺育它的人。
可能都是这样?艺术家们的青春只会献给尊敬他们的人。
小鸟给远航生活(涂上蒙上)了一层浪漫色调。
返航时,人们爱不释手,恋恋不舍地想把它带到异乡。
可小鸟憔悴了,给水,不喝!喂肉,不吃!油亮的羽毛失去了光泽。
是呀,我们有自己的祖国,小乌也有它的归宿,人和动物都是一样啊,哪儿也不如故乡好!慈爱的水手们决定放开它,让它回到大海的摇篮去,回到蓝色的故乡去。
离别前,这个大自然的朋友与水手们留影纪念。
它站在许多人的头上,肩上,掌上,胳膊上,与喂养过它的人们,一起融进那蓝色的画面……1.画去括号中不正确的词语。
2.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毫不悭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不释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鸟和水手为什么能结为朋友?4.小鸟憔悴在哪里?小鸟憔悴的原因是什么?5.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作者由联想到,它们共同具有的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阅读启示答案【篇一: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参考答案】>一、楚人学舟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折:调头。
旋:转弯。
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突然。
犯:碰到。
⑤柁:同“舵”。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1)其始折旋疾徐()(2)乃四顾胆落().1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椎鼓径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二、鲁人徙越读下列这则文言文,回答14~16题(6分)【注释】①屦:麻鞋。
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
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赤脚。
14.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2分)(1)或谓之曰(2)以子之长15.翻译划线句(2分)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16.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三、芒山盗1.解释下列加点字。
(4分)(1)愿如儿时一吮母乳 (2)盗因告刑者曰(3)以至不检(4)夫语“教子婴孩”2.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1) 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译文:(2) 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译文:3.对下列句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芒山有盗临刑 (3)愿如儿时一吮母乳(2)盗一菜一薪 (4)母与之乳a、(1)与(2)相同,(3)与(4)不同b、(1)与(2)不同,(3)与(4)也不同c、(1)与(2)相同,(3)与(4)也相同d、(1)与(2)不同,(3)与(4)相同4.这个故事留给我们的启示是:四、月攘一鸡(选自《孟子》) 注释:①攘:窃取,偷。
②君子:这里指行为端正的人。
道:此处指行为道德。
1.解释下列加点字。
(4’)(1)是非君子之道 (2)请损之(3)以待来年然后已 (4)或告之曰2.选出与“以待来年然后已”中“已”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欺速已矣b、惧其不已c、可以已大风d、此印者才华,则第二板已具3.翻译: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4.这个故事启示我们)五、陈万年教子1.解释下列句子的加点字(1)欲杖之(2)具晓所言(3)咸叩头谢曰 (4)大要教咸谄之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召其子咸教戒于床下a、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b、一狼洞其中c、肉食者鄙,未能远谋d、孰知赋剑之毒有甚是蛇者乎3.翻译:大要教咸谄也。
4.你认为陈万年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六、农夫殴宦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
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日:“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尝与人佣耕 b 今以柴与汝甚矣,汝之不惠 c不取直而归系向牛头充炭直d我有死而已尔来二十有一年矣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刀劈狼首b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3.将“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翻译成现代汉语。
4.文中卖柴农夫与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卖柴农夫与卖炭翁这两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七、农夫殴宦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
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
”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1.解释文中加点词:(1)才与绢数尺 (2)农夫涕泣(3)不取直而归 (4)遂殴宦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以刀劈狼首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4.文中卖柴农夫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八、敝帚自珍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傅毅之于班固①,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
”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里话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斯不自见之患也。
注释:①傅毅、班固均为东汉文学家,史学家。
②[超]班超。
班固之弟,东汉名将。
③[自休](冗长松散)自己也止不住。
④[自见]即见自,表现自己的长处。
⑤[体]体裁⑥[里语]俗语,民间谚语。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1)自古而然( ) (2)而固小之( )(3)鲜能备善( ) (4)斯不自见之患也( )2.选出与“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中加点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a、武仲以能属文b、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c、盖亦以精力自致者d、策之不以其道3.文中分析“文人相轻”的原因是什么?4.“家有敝帚,享之千金”在文中是什么意思?现代汉语常用“敝帚千金”、“敝帚自珍”的表达形式,那么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九、樊重树木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
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
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
引种植之不可已出。
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此之谓也。
注解:樊重:人名。
梓漆:梓树和漆树。
1.解释句中的加点词:(1)向之笑者(2)咸来求假焉(3)然积以岁月2.下列句中的“之”与“时人嗤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怅恨久之b、何陋之有c、亲戚畔之d、汝心之固,固不可彻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4.“此之谓也”说的是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示?道理:启示: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翻译)一:参考答案: 11.(1)慢;(2)看。
12.(4分,各2分)(1)于是就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方法(技术)。
(2)用椎敲着鼓,径直向前驶去。
13.(2分)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或学习、工作不能自满,或学习、工作应该不断进取)二:参考答案:14.(1)有人(2)凭15、你们编了麻鞋是给人穿的,可是越国人是光脚走路的。
你们织了白绢是给人做帽子戴的,可是越国人是被散头发不戴帽子的。
16、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三:答案:1.(1)吮吸 (2)于是 (3)约束、检点 (4)语气词2.(1)我小时候,偷一棵菜、一根柴,我的母亲看见了很喜欢我的这种不良行为,以至于后来不能约束自己,才有今天的下场。
(2)“教给孩子需要从幼儿开始”话不假啊! 3.b4.教育孩子要从小开始(意见对即可)四:参考答案: 1.(1)远 (2)减少 (3)明年 (4)有人 2.d停止,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4.对于错误的东西,要下决心立即改正,决不能因故拖延,更不能明知故犯。
(感:这个故事在今天,似乎显得太平淡乏味。
既无哲理又无智能。
只是简单的说教:知错就改。
)五:参考答案:答案1.(1)用杖打 (2)完全,都 (3)认错 (4)大致2.a3.主要的意思是教我奉承拍马啊!4.不对,陈万年教儿子学会拍马屁,这是一种卑劣的行为,是不准确的。
六:参考答案:1. d2. a 3. 译文:我有父母亲,妻子儿女,等我卖柴得钱后才能有饭吃。
4.答: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与迫害。
卖柴农夫性情刚烈,敢于奋起反抗;卖炭翁淳朴善良,逆来顺受。
七:参考答案: 1.(1)给 (2)眼泪 (3)通“值”价值 (4)就 2.a3.我有父母亲、妻子儿女,等着卖柴得钱后,才能有饭吃。
4.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迫害。
八:参考答案: 1.(1)这样 (2)轻视(3)少(4)害处 2.b3.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斯不自见之患也。
4.比喻人无自知之明。
比喻东西虽不好,但由于自家之物,也看得非常宝贵。
九:参考答案:1.(1)从前 (2)都、借 (3) 但是 2.c3.作一年的打算,不如种谷;作十年的打算,不如种树。
4. 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早作准备,有长远打算。
启示:学习也是如此【篇二:课外阅读参考答案】、给女儿的一封信1.在赛场上要有一颗平常心,赛前要保持体力。
(意思同即可)2. b3.“戏剧性”指最后关头反败为胜。
(意思同即可) “一张弓总被拉满”比喻一个人身体总处于紧张状态。
(意思同即可)4.以亲切的口吻、平等的态度与女儿交流;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事例说理。
(言之成理即可)二、老人与海5.老人虽然失败了,但他在与鱼斗争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超常的毅力和勇气,表现了一种不可被征服的精神上的胜利,他可以说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6.①天黑,目标不准②老人本已身体疲惫③鲨鱼多而且凶猛④武器几乎没有??7.只有棍子和舵把 4、视觉:他只看见它们的鳍在水面上划出一道道线,还有它们的磷光;听觉:听到上下颚啪地咬住的声音;感觉:他感到什么东西攫住了棍子,它就此丢了。
8、提示:叙事要扣住战胜困难的主题,所得的启示要有一定的哲理性。
三、记忆中的老舍9.本文记叙了作者与老舍先生交往的三件事。
一是上大学时,同学请老舍先生吃饭,“我”作陪;二是老舍先生请开会的同行吃一顿地道的北京饭;三是老舍先生为“我”付理发的费用。
10.表明老舍先生和蔼、亲切、与老百姓打成一片、没架子,又熟悉北京、热爱北京的特点。
16小中见大。
11.两篇文章描写人物相同之处在于运用语言、行动、神态、肖像等方法表现人物性格。
不同之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中刻画人物直接描写、正面描写多,而且在描写中插入抒情、议论点明人物性格特点;而本文除正面描写外还有侧面描写,还通过记事来表现人物性格,语言也更含蓄。
12.(提示:老舍先生为“我”付理发费,是侧面描写,可换成正面描写。
)四、8分23秒答案:13、示例:没有任何征兆,埋伏的狮子们就纷纷跃起,三头野牛事先根本就没有任何防备,就已经和狮子迎面相遇了。
14、如风而至团团包围狂追吼声如雷15、照应题目;强调牛狮之战时间之短;突出牛狮之战带给“我”的震撼之大。
16、示例一:强者与弱者,原来并不取决于体魄的强壮或孱弱,也不在于其食肉还是食草;示例二:强与弱,是一种精神与意志的较量;示例三:有些个体,看似软弱,可它们一量同仇敌忾、紧密团结在一起,就会开成一股无比强大的力量,在这种力【篇三:课外文言文阅读中启示类题目的阅读理解方法】lass=txt>教学目标:1、掌握逆推思维法、正反思维法、角色思维法等概括启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