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答题模板汇总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旅游地理答题模板

旅游地理答题模板

旅游地理答题思路模板一、旅游业对区域发展的意义:1.拉动经济发展:a.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b.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c.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如: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邮电、金融、房地产、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产业)d.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但是过分地依赖旅游业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2.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a.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总体促进社会发展)b.提供大量就业机会c.旅游者的大量涌入给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3.旅游业对文化的影响:a.促进文化交流(①促进民族文化精华的提炼,使民族文化更有特色和吸引力②促进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b.一些旅游项目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值?4.影响区域环境:?a.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促进历史古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复)???b.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不处理好,过多游客造成旅游环境的混乱、污染,降低了旅游质量?二、旅游资源游览价值的评价?1、评价旅游资源的质量:主要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才会对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①美学价值——自然风景名胜区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最根本原因?②科学价值?③历史文化价值——主要指人文景观而言?④经济价值: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旅游业已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产业之一。

2、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3、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三、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1.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旅游资源的质量(优质、独特,具备较高的审美或历史文化价值)、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2.交通位置及其通达度?3.客源市场: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是影响客源市场的重要因素。

因为旅游地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

一般来说,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即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的价值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区的资源。

“旅游地理”教案讲义

“旅游地理”教案讲义
旅游地理
(Excellent handout training template)
人文 旅游 资源
建筑 景观
园林
文化 艺术 景观
碑刻
傣族
风土 民情
泼水

更多地 表现在 教育性 方面的
意义
建筑 景观
具体 形式 和精 神文 化形 式
2.旅游景观的欣赏
(1)自然景观位置选择的一般方法
景观类型
景观举例
观赏 位置 选择
演讲结速,谢谢观赏!
李白“日照 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 前川。飞流 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 九天。”
江河 湖海
洞庭湖、长江、滇池
范仲淹《岳
位置较高的亭 阳楼记》 台楼阁(岳阳 “予观夫巴 楼—岳阳,黄 陵胜状,在 鹤楼—武汉, 洞庭一湖, 滕王阁—南昌, 衔远山,吞 大观楼—昆明) 长江,浩浩 之上俯览远望 汤汤,横无
高大雄伟 的山峰
庐山(赣)、黄山(皖)、 泰山(鲁)、武陵源群峰
(湘西北)
远眺、 俯瞰
地貌的酷 似造型
云南路南石林的阿诗 玛、广东肇庆的七星 岩、安徽黄山的石猴 观海、青岛的石老人
特定 的观 赏位

长江三峡(渝、鄂)、科
山中的峡 罗拉多大峡谷(美国)桂
谷、幽洞、
林的芦笛岩洞
一线天
一线天Biblioteka 置身 其中 近观置身其中近观
诗句举例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 山小”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 近高低各不同”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 起时”
瀑布
尼亚加拉瀑布(加、美两国间、伊 利湖与安大略湖之间)、伊瓜苏瀑 布(巴西、阿根廷间,伊瓜苏河与 巴拉那河汇合处,世界最宽瀑布)、 安赫尔瀑布(委内瑞拉境内,世界 适当距离仰观 落差最大瀑布)、莫西奥图尼亚瀑 布(赞比亚、津巴布韦两国间,赞 比西河上)、黄果树瀑布(贵州境 内,北盘江上)

地理旅游讲课教案模板范文

地理旅游讲课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题:《我国著名旅游胜地——黄山》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黄山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

- 让学生掌握黄山的气候特点、动植物资源及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旅游资料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我国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

- 增强学生保护自然环境、传承优秀文化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黄山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

- 黄山的气候特点、动植物资源及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2. 教学难点:- 黄山云海、奇松、怪石等自然景观的成因。

- 黄山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黄山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黄山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旅游资料。

4. 观察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黄山美景。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著名的旅游景点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我国的著名旅游胜地——黄山。

(二)新课讲解1. 黄山地理位置:介绍黄山的地理位置,展示黄山地理位置图。

2. 黄山自然景观:讲解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等自然景观,展示相关图片、视频。

3. 黄山历史文化:介绍黄山的历史文化,如黄山四绝、黄山的神话传说等。

4. 黄山气候特点:讲解黄山的气候特点,如四季分明、温差大等。

5. 黄山动植物资源:介绍黄山的动植物资源,如黄山松、黄山云豹等。

6. 黄山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分析黄山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措施。

(三)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收集、整理黄山旅游资料。

2. 小组讨论:如何保护黄山旅游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黄山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气候特点、动植物资源及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2. 强调保护黄山旅游资源的重要性。

《旅游地理》教案

《旅游地理》教案

《旅游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2)掌握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和旅游活动的主要类型;(3)学会分析旅游景观的开发与保护。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观察和分析我国旅游资源的地理分布;(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调查并总结某一旅游胜地的特点及开发措施;(3)运用所学知识,为当地旅游资源开发提出合理化建议。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旅游地理的兴趣和热爱;(2)增强保护旅游资源的意识;(3)提高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旅游观。

二、教学内容1. 旅游地理基本概念:旅游、旅游资源、旅游活动、旅游者、旅游业等。

2. 旅游资源的分类: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社会旅游资源等。

3. 旅游景观的欣赏: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俗景观等。

4. 旅游活动的类型: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度假旅游、探险旅游、宗教旅游等。

5. 旅游地理案例分析:某一旅游胜地的特点、开发措施及保护措施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旅游活动的类型及旅游景观的欣赏。

2. 教学难点:旅游资源的评价、旅游活动的规划与组织、旅游景观的开发与保护。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旅游资源的分类及旅游活动的类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某一旅游胜地的特点、开发措施及保护措施。

3. 小组讨论法:调查并总结某一旅游胜地的特点及开发措施。

4. 实践活动法:为当地旅游资源开发提出合理化建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旅游资源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旅游地理的兴趣。

2. 讲解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旅游资源的分类及旅游活动的类型。

3. 分析某一旅游胜地的特点、开发措施及保护措施。

4. 小组讨论:调查并总结某一旅游胜地的特点及开发措施。

5. 实践活动:为当地旅游资源开发提出合理化建议。

6.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旅游地理答题模板

旅游地理答题模板

旅游地理答题模板1.旅游资源价值评价(1)美学价值(2)科学价值(3)历史文化价值(4)经济价值(5)观赏价值2.旅游资源评价游览价值:(1)旅游资源质量高,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2)该旅游线路景点类型多样,共同组成景观群,集群状况好(3)周围无雷同的景点,地域组合好市场交通:(1)距经济发达地区近,客源市场广阔(2)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可进入性强,开发价值大基础设施:(1)服务设施较完善(不足)(2)区内用地广,布局合理,环境承载力强3.发展旅游业对区域的影响(积极)(1)拉动经济发展(2)带动相关产业发展(3)带动就业(4)促进文化交流和繁荣(5)对旅游资源、环境保护有促进作用(6)促进国民素质提高4.发展旅游业对区域的影响(消极)(1)旅游业有波动性,导致区域经济的不稳定性(2)旅游业的发展导致消费品、房地产价格上涨(3)给旅游区的社会治安带来隐患(4)交通拥堵(5)环境污染(6)破坏生物多样性(7)对文物古迹的破坏(8)给当地居民带来不便(9)对当地传统文化带来冲击5.旅游景观的欣赏角度选择观赏位置:瀑布——仰视把握观赏时机:钱塘江大潮——农历八月十八抓住景观特点:领悟自然和人文的和谐:以情观景:6.旅游景区规划设计景区交通线路:首先要方便游览各个景点保证交通的便捷、经济、安全、可靠旅游交通工具(观光车):加快旅游速度、缩短旅游时间、减轻旅游疲劳旅游景区的服务设施(游客中心):要与交通线连接,注重交通的便利、快捷;尽量在旅游景区附近选址,以方便旅游者;有的服务设施要集聚,有的需要分散,具体分析7.旅游业发达的原因(1)旅游资源丰富(2)交通便利(3)经济发达,旅游消费市场广阔(4)基础实施完善(5)安全性高(政治环境等)8.旅游出行人数多的地区的条件(1)经济发达,收入高(2)交通便利,出行方便(3)生活水平高,出行意愿强(4)思想意识先进,开放性强9.旅游开发条件(1)旅游产品(有价值)(旅游资源丰富、集群组合状况好、有独特性)(2)客源条件(距经济发达地区近,游客多)(3)交通条件(便利)(具体说:有无机场、高速、铁路、公路等)(4)基础设施完善,接待能力强(5)政策支持10.历史老街特征和开发原则特征: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原则:(1)重点是保护历史文物;(2)围绕着老街店铺,开发特色产品;(3)与周围整体景观相协调;(4)注意环境保护11.旅游开发需注意的问题(1)安全问题:限制游客人数,加强旅游管理(2)接待问题:完善基础设施,完善交通运输,提高服务质量(3)环境问题: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环保意识12.新兴旅游项目发展条件(1)政策支持(2)新兴项目有吸引力(3)客观条件具备13.个人(探险式)旅游注意事项(1)知识储备(旅游资源方面)(2)装备储备(3)安全方面(防暑、防虫、防雨、自然灾害、意外伤病、团队合作等)(4)对旅游地自然环境(气候、地形、水文等)和人文环境(民俗、禁忌等)(5)发生意外时应急预案。

2019年旅游地理答题模板

2019年旅游地理答题模板

旅游地理答题模板如何观赏旅游景观▲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1.了解景观特点观赏距离的远近、角度变化、俯仰差异等,都会带来不同的观赏效果。

景观欣赏,远望取其势,近看取其质。

3.把握观赏时机4.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人文景观)5.提高自身审美素质6.保护当地环境、注意人身安全…旅游景观特点及形成原因1.一个景区的景观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描述(1)旅游资源:是否丰富、多样。

(2)景观的主要类型:以自然景观为主还是以人文景观为主,自然景观以山林为主还是以水体为主,人文景观以历史文化为主还是以现代风貌为主等。

(3)景观特色:有何地方特色和审美特色。

(4)景观品位的高低:是世界级、国家级还是地方级。

▲2.景观特点的地理成因(1)自然因素: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生物等。

(2)人文因素:人口、经济、城乡聚落、文化、政治等。

自然旅出游时间应在9月至次年3月(或冬半年或最好选择9月和3月);选择新月出现日期前后;拍摄极光应该选择在夜晚;关注天气预报,选择晴朗的天气;注意防寒保暖;准备专业拍摄工具;野外拍摄需带好照明设备。

【例2】云南石林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之列,一年四季对境内外旅游者产生着强烈的吸引力。

请说明云南石林景观形成的自然条件及该地境内外游客数量较多,季节构成较均衡的原因。

形成的自然条件:喀斯特地貌,石灰岩被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溶蚀,地壳上升;原因:地处亚热带,冬季不冷,四季皆宜旅游;地势较高,夏季不热,旅游价值高(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旅游资源独特,吸引力强。

【例3】说出黄果树瀑布最佳旅游季节是什么时候?简述原因。

夏(秋)季节,此时水量丰富,气势磅礴;云贵高原地势高,夏季凉爽;植物茂盛,景色优美;假期多,交通便利,可进入性强,开发价值大(交通不便)区内配套服务设施的完善(不完善),接待能力强(弱)区内用地广,布局合理,环境承载力强(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环境承载量相协调)【例4】距离短,出行时间短,成本低;国内游,出行手续简便,容易出行;国内游,语言和风俗障碍少。

初中地理答题模板讲解教案

初中地理答题模板讲解教案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初中地理答题模板的重要性,掌握常见的答题模板。

2.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总结地理知识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在地理考试中答题的准确性和速度。

教学重点:1. 初中地理答题模板的种类及特点。

2. 常见答题模板的运用方法。

教学难点:1. 学生对答题模板的理解和应用。

2. 学生在地理考试中灵活运用答题模板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在地理考试中,你们是否遇到过以下问题?a. 题目看不懂,不知道如何下手。

b. 答题速度慢,考试时间不够用。

c. 答题内容不全面,得分不高。

2.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初中地理答题模板,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二、新课讲解1. 答题模板的重要性a. 提高答题速度。

b. 提高答题准确率。

c. 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

2. 常见答题模板及特点a. 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答题模板- 绝对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纬度带位置、温度带位置。

- 相对位置:位于XX地区的XX方位,东西南北中靠、濒、临等。

b. 地形地势答题模板- 地形特点:以什么地形为主,地势起伏(大、小),地势特征(哪里高哪里低)。

- 地势特点:哪里高,哪里低。

或地势起伏大或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 地形分布特点:描述哪个方位是什么地形即可。

c. 气候答题模板- 气候类型: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

- 气候特点:气温、降水、季节变化等。

d. 经济答题模板- 资源分布:矿产、能源、土地、水等。

- 产业布局:农业、工业、服务业等。

3. 答题模板的运用方法a. 细审题干,抓住关键词和修饰词。

b. 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答题模板。

c. 结合地理知识,运用答题模板进行答题。

三、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答题模板,进行课堂练习。

2.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答题过程中的错误。

四、总结与反思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答题模板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地理学习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旅游地理答题模版

旅游地理答题模版

旅游地理★ 发展旅游业的作用⑴拉动经济增长①发展国际旅游,增加外汇收入②发展国内旅游,回笼货币,稳定市场③增加当地经济收入,缩小地区差异④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⑵促进社会发展①满足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生活水平与素质②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③促进传统文化保护④提供就业机会⑶促进社会进步①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②加快社区建设,改善生活环境③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文明程度★ 旅游业过度开发中的环境问题⑴对自然环境的破坏①污染自然环境②破坏生态系统③损毁文物古迹⑵对社会环境的破坏①外来文化入侵,传统文化消亡②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城市景观破坏③景点保护和管理压力大,安全系数下降,旅游质量下降★ 解决旅游业过度开发所导致的环境问题的措施①加强旅游区的环境监测和保护,防止环境污染②加大环保宣传,增强游客环保意识③完善旅游接待配套设施,提高地区接待能力④进一步发展交通事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⑤加强旅游区的规划和管理,适当控制旅游开发规模★ 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⑴旅游资源价值①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具有非凡性②资源组合状况好,景观地域组合状况好(集群状况好)③环境承载能力大,地区接待能力强⑵地理位置条件⑶客源市场条件(距离远近)⑷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建设①基础设施:水、电、交通、通信②公共设施:住宿、餐饮、购物、健身和娱乐⑸其他投资、施工、服务、政策★ 打造旅游业优势措施①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②扩大对外宣传力度③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服务水平④大力开发娱乐项目,丰富景观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地理>答题模式
一、旅游业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1.拉动经济发展:a.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b.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c.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邮电、金融、房地产、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产业)。d.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但是过分地依赖旅游业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
2.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a.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总体促进社会发展) b.提供大量就业机会c.旅游者的大量涌入给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
3.旅游业对文化的影响:a.促进文化交流(①促进民族文化精华的提炼,使民族文化更有特色和吸引力②促进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b.一些旅游项目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值
2.交通位置及其通达度
3.客源市场: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是影响客源市场的重要因素。因为旅游地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一般来说,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即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的价值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区的资源。
4.旅游地的接待能力
5.旅游地的环境容量
四、旅游景区规划
1.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
(1)旅游景区的吸引物:景区内标志性的观赏物,是旅游业赖以发展的基。
八、旅游安全防范措施
1.增强安全意识2.消除不安全因素。3.控制不安全行为:限定游客活动范围,设置安全警告标志;加强巡视;及时获得天气预报,预防自然灾害;加强游客安全教育;4.加强救援。
①美学价值——自然风景名胜区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最根本原因
②科学价值
③历史文化价值——主要指人文景观而言
④经济价值: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旅游业已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产业之一。
2、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
3、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
三、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1.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旅游资源的质量(优质、独特,具备较高的审美或历史文化价值)、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
(2)旅游者:主体地位
(3)旅游景区的服务业:交通、食宿、娱乐、购物等。
2.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原则
(1)突出景观特色(2)自然美与人工美统一(3)维护生态平衡
(4)最佳综合效益:最大限度的发挥景点的综合使用价值。
3.旅游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
(1)景区形象:景观特色是决定性因素。
(2)功能分区:常见的功能区有服务区、游览区和保护区。
(3)空间布局:交通线、服务设施等要布局合理。
五、旅游景区规划中一般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旅游资源的科学分析与评估,未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2.旅游开发没有形成特色。旅游区形象不明,游客市场及产品定位不准
3.旅游区空间布局不合理,中心区过多的接待设施不利于景观和生态环境保护。
4.景区开发建设中,城市化的特征过于明显,人工建设痕迹太多,对背景环境破坏严重。
5.旅游建设项目缺乏科学的论证,人造景观重复建设、内容雷同,在当地缺乏文化根基。
六、旅游活动线路设计原则
1.突出特色。2.讲究韵律—保持兴奋度。3.“冷热”兼顾—以“热”带“冷”。4.发展创新—适应需求,安全可靠
七、选择旅游线路要注意的问题:
1.突出主题2.尽可能使景区串联,避免形成重复;3.合理安排时间和活动内容;4.根据经济条件选择交通方式和食宿条件。
4.影响区域环境:a.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促进历史古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复)b.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不处理好,过多游客造成旅游环境的混乱、污染,降低了旅游质量。
二、旅游资源游览价值的评价
1、评价旅游资源的质量:主要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才会对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