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及应用数学专业教学计划.doc
数学科学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清华大学

(2) 体育 4学分 第 1-4 学期的体育(1)-(4)为必修,每学期 1 学分;第 5-8 学期的体育专项不设学分,其中第 5-6
学期为限选,第 7-8 学期为任选。
(3) 外语 8学分 英语课程共计 8 学分(其中至少 4 学分为英语必修课组课程),安排在前四个学期完成。第一学年夏
季学期设置外语文化活动月,为非英语专业必修环节,符合免课条件者可申请免课。设清华大学本科生 英语水平考试作为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水平检测,学生在校学习满一年后可以报名参加。
日语、德语、法语、俄语等小语种学生入学后直接进入课程学习,本科毕业需完成三学期的课程, 取得 6 学分。
2. 文化素质课 13学分
20420073
概率统计实践
20420093
算法实践
40420342
数学模型实习
20420083
计算实践
40420752
暑期数学实践
实践环节课程名称和内容可能调整,以各学期实际开课为准。
6.综合论文训练 15学分
40420520
综合论文训练
综合论文训练不少于 16 周,集中安排在第 8 学期。
3学分 2学分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
30250023
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
34100063
程序设计基础
注记:上述课程可以用相同类型更高档次的课程替代。
4学分 4学分 4学分 4学分 2学分 2学分 3学分 4学分 4学分 4学分 4学分 4学分 4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4.数学专业相关课程 88学分
40420682
数学研讨课(1)
40420692
数学研讨课(2)
4
4学分 4学分 4学分 3学分 3学分 4学分 4学分 3学分 4学分 3学分 4学分 3学分
合肥工业大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合肥工业大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 21 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数学学科的基本 理论与基本方法,具备运用数学知识、熟练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外语能 力,并掌握一定的经济、金融和管理知识,能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经济部门从事教学、科研 与管理工作的应用数学高级专门人才或能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 基本规格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的基本原 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 具有敬业爱岗、艰苦求实、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社会 公德和职业道德。 2.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走正确成长的道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能够同群众结合,理论 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热爱劳动。受到严格的科学思想训练,初步掌握数学科学的思想方法。 3.懂得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遵纪守法,举止文明,有“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良好 作风。 4.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自然科学基础和技术科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 专业知识、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和技术经济、企业管理知识,对本专业学科范围内的科学技术新 发展及其动向有一般的了解。 5.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运算、实验、测试等技能以及一定的基本工艺操作技能;具有具有 较强的数学建模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有熟练的计算机编程和应用软件的 开发等技能。 6.具有较强开拓创新的精神,具备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能力和适应 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具有工程经济观点, 受到工程设计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的 初步训练。 7.初步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8.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讲究卫生,身体健康,能胜任未来的工作,能够承担建设 祖国和保卫祖国的光荣任务。 9.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和心理素质以及一定的美学修养。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类)本科教学计划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类)本科教学计划专业代码:0701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和数学实验手段,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计算机解决若干实际数学问题,具备在中等学校进行数学教学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二、培养要求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
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能自觉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
使之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良好的文化素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数学专业,愿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而奋斗,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
专业素质: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严格的数学思维训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运用手段,并通过教育理论课程和教学实践环节,形成良好的教师素养,培养从事数学教学的基本能力和数学教育研究、数学科学研究、数学实际应用等基本能力。
身心素质: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接受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初步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其中包括数学建模、数学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基本能力;2、有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程序编写,掌握数学软件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够对教学软件进行简单的二次开发;3、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和从事数学教学的基本能力。
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以及数学教学理论;4、了解近代数学的发展概貌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了解数学科学的若干最新发展,数学教学领域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法,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学习文理渗透的课程,获得广泛的人文和科学修养;5、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宁波大学数学及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宁波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运用数学知识、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培养适应我国新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或在生产经营公司企业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人才。
要求学生掌握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受到数学模型、计算机和数学软件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宽广的知识面;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开拓精神以及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适应能力。
二、培养基本规格与要求1.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受到比较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初步掌握数学科学的思想方法;2.具有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建立数学模型的初步能力,了解某一应用领域的基本知识;3.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一些数学软件,具有编写简单应用程序的能力;4.了解国家科学技术等有关政策和法规;5.了解数学科学的某些新发展和应用前景;6.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教学能力。
三、核心课程1.学位课程:常微分方程、概率论、近世代数2.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概率论、数理统计、复变函数、实变函数、近世代数、泛函分析、微分几何、大学物理、数学建模、数学建模实验、数值计算方法等,以及根据应用方向选择的基本课程。
四、学制与毕业要求1.学制:四年,最长学习年限为六年。
2.毕业最低学分:164学分五、授予学位及要求符合宁波大学学士学位授予有关规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六、各类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要求1.各类课程结构的设置说明课程设置采用"平台+模块"的结构体系。
课程按春季、秋季、短学期安排。
本专业课程包括以下几大类:通识教育类课程:(42学分);基础类课程:(约30学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大学物理、大学化学、心理学导论、学习的科学与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等;数学类课程:(约40学分):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概率论、数理统计、复变函数、实变函数、近世代数、泛函分析、点集拓扑、数学物理方程、微分几何、应数专题讲座与训练、微分方程数值解法、现代控制论基础、数值计算方法、图论及其应用、数学建模、运筹学、组合数学、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图形学等;经济类课程:(约17 学分):数理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精算学概论、SAS统计分析及应用、投入产出分析、保险学引论、金融数学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课程:(约17学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数学应用软件、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图形学全校、任意选修课共8学分;创新创业学分共4学分。
数学与应用数学免费师范专业培养方案-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免费师范)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本专业主要培养优秀的数学教师与研究人才。
毕业生多数在各省市有相当影响的中学任教,成长为区域教学骨干或者教育管理干部,部分在大学、科研院所工作,培育出一批知名教授和管理人才。
本专业师资雄厚,知名教授长期从事一线教学,重视培养学生数学修养,强化教师素质修炼和技能训练。
由国家级教学名师引领,是教育部特色专业,有数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全国最早招收数学教育方向博士的单位之一,与重点中学建有稳定的教育实践合作,与基础教育名师有长期合作。
本专业在全国尤其在西部享有盛誉,其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成果被评为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社会对优秀数学教师及数学应用人才的需求在任何时代都长盛不衰,本专业就业率一直名列学校前列。
大批杰出校友不仅为优秀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了支持,也为学生就业带来了机遇与优势,就业前景乐观。
二、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1)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借助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
(2)掌握现代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技能,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数学教育以及其他领域知识思考、理解中小学数学教育实践,能够胜任基础教育数学教师工作。
培养要求:(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受到严格的数学思维训练,具有较扎实的数学基础。
(3)具有应用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4)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具有基本的教育管理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5)了解数学及其相关学科发展的新成果、新动态,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6)熟练掌握常用的数学软件,能够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育。
(7)有较强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数学教育论文科研能力。
数学与应用数学(辅修、辅修学士学位)-2020级培养方案

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辅修、辅修学士学位)
(Mathemat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一、培养目标
学生通过修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系列课程,能够掌握数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受到比较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具备应用数学知识和借助计算机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学分要求
辅修30学分;
辅修学士学位45学分(含毕业论文)
三、教学计划表
四、修读要求
1、申请修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辅修、辅修学士学位要求学生在第一、二学期先修读下列四组课程之一,并取得相应的学分:
(1)数学分析I、数学分析II、高等代数I、高等代数II;
(2)微积分I、微积分II、线性代数;
(3)一元微积分、多元微积分与线性代数;
(4)微积分、线性代数。
2、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辅修要求:
(1)必选数理基础与科学素养模块中的数学分析III、常微分方程2门课程;
(2)从学科基础课程模块中近世代数、复变函数、概率论、数学模型、数理统计5门课程中选修4门;
(3)从专业选修课程模块中的9门课程中选修2门。
3、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辅修学士学位要求:
(1)必选数理基础与科学素养模块中的数学分析III、常微分方程2门课程;
(2)必选学科基础课程模块中近世代数、复变函数、概率论、数学模型、数理统计5门课程;
(3)从专业选修课程模块中的9门课程中选修4门;
(4)完成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方案 - 南京财经大学教务处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方案(理学类专业代码:0701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数学理论基础扎实、财经专业知识丰富、外语水平较高、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强的经济与数学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能够在相关领域继续深造;能够在经济、金融、管理以及教育等部门从事经济及金融问题的数学建模与分析、实际应用开发与研究、管理及教学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一)培养方式本专业学生实行“2+2”培养。
一、二年级按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强化数学等基础课程学习,完成规定课程学习任务后,第四学期末,根据学生个人兴趣、特长和未来就业取向实行分流培养。
选择继续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习的学生,三、四年级按照本专业培养方案的后续要求进行强化培养,使多数学生能够达到考取研究生的知识水平,进一步深造学习。
选择分流的学生可以在统计学、金融学、金融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四个专业中任选一个。
进入新专业后,按照新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完成三、四年级的学习任务;为顺利完成新专业的专业学习,学生应同时辅修所选专业的三门学科基础课程。
凡一、二年级不努力学习,课程有不及格且经过次学期补考后仍然不及格者,将留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继续学习。
对学习数学确实有困难者,经本人申请、所在系核准属实,可转到学校相关专业学习。
(二)培养特色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和优势;充分发挥数学的基础学科优势,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三)公民素质与职业道德培养要求:1.努力学习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自己的学习、实践和行动;2.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愿意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3.具有艰苦创业、锐意进取、善于合作、百折不挠的意识、意志、毅力和精神;4.模范遵守社会公德、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5.尊重事实,敢于负责。
(四)知识与能力培养要求:1.具备一定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与素养;2.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受到比较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初步掌握数学科学的思想方法;3.掌握经济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4.具有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建立数学模型的初步能力;5.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知识并能熟练使用计算机 (包括计算机编程及一些数学软件的使用);6.了解数学科学的某些新发展和应用前景,了解近代数学的发展概貌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了解数学教学领域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法;7.了解国家科学技术等有关政策、法规;8.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9.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教学能力;10.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11.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本科教学方案专业代码 070101〔国家〕 0401〔学校〕一、培养目标与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开展,掌握数学科学的根本理论、根底知识与根本方法,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在中等学校从事数学教学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它教育工作者。
〔二〕培养规格1、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党的根本路线,坚持四项根本原则,坚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2、具有扎实的数学根底和较宽的数学知识面,掌握数学专业的根本理论、根本知识和根本技能,了解数学科学开展的趋势,具有良好的数学思维素质,获取创新和科研的初步能力;掌握计算机的根本知识,并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掌握应用数学建模、数学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英语水平到达国家规定的等级要求。
3、具有获得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团队精神;具有科学合理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构造,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4、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懂得教育根本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具备教师的根本素质和根本技能,到达国家语委规定的普通话标准,具有一定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尤其是具备施行素质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培育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能力。
5、树立开拓创新、自主创业的思想,要努力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6、具有安康的体魄和一定的军事根本知识和根本技能,到达国家规定的体质安康和军事训练标准;养成终生锻炼身体的习惯。
7、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
二、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三、四年教育时间活动周数分配表,见附表一。
四、课程设置及学时学分安排〔一〕课程设置:本专业设有公共根底课程〔包括政治理论课程、通识文化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学科与专业根底课程〔包括学科根底课程、专业根底课程〕、专业模块课程〔分理论研究方向、应用方向与数学教学研究方向〕、专业任意选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计划
专业代码: 070101 专业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
一、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科学文化素养,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使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并注重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能够在中等学校进行数学教学的教师以及其它教育工作者。
人才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将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岗敬业、锐意进取、团结协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求真务实的学风以及较强的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比较扎实的教育科学理论素养;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教育研究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能规范流利地使用普通话,普通话测试达到二级乙等(含二级乙等)以上水平。
3. 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初步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具有熟练使用计算机的能力,计算机达到二级(含二级)以上水平,掌握数学软件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够开发简单的教学软件。
4. 了解现代数学发展概貌和数学教学领域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了解相近专业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人文与科学素养。
5. 具有更新知识、继续学习的能力;掌握资料查阅,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并有初步的科研能力。
6. 具有健康的体魄,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标准;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的审美观和一定的艺术鉴赏力。
二、学制与学习年限
标准学制为四年,允许3—6年内完成学业。
三、学分要求与学位
在规定学习年限内,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学生修满175学分,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合格后方能毕业。
修满总学分及学位课程(必修课都是学位课程),平均学分绩点在2﹒0及以上、外语考试达到学校规定方能取得理学学士学位。
四、课程设置
本专业总学时为2859学时(其中课堂讲授2416学时,实践教学(含习题课教学)折算为443学时),共计175学分。
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以及实践课程。
1. 公共基础课程共11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大学语文、大学英语、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B和计算机程序设计(C语言)、形势政策、军事理论、就业指导。
共计908学时,占总学时的31.9%;
46学分,占总学分的26.3%。
2. 专业基础课程共5门: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含射影几何)、普通物理、概率论。
共计727学时,占总学时的25.4%;41学分,占总学分的2
3.4%。
3. 专业课程共7门:微分几何、近世代数、复变函数、实变函数、常微分方程、初等数学研究、数学建模。
共计414学时,占总学时的1
4. 5%;23学分,占总学分的13.1%。
4. 教师教育课程共7门:教师口语、现代教育技术、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班级管理、数学教学论。
共计324学时,占总学时的11.3%;18学分,占总学分的10.3%。
5. 专业选修课程:分限选和任选两组。
共计342学时,占总学时的11.9%;19学分,占总学分的10.9%。
限选课程共6门:数学实验、数学微格教学、现代数学讲座、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研究专题、数学科学精神与思想方法、中学教材分析及说课。
任选课程共有23门,分为A、B、C三个系列,学生选修其中一个系列(允许交叉选),至少修满9学分,162学时。
A系列(7门):泛函分析、点集拓扑、数学物理方程、数学分析选讲、高等代数选讲、流形上的微积分、数理统计;
B系列(8门):图论及其应用、初等数论、组合数学、数学方法论、初等竞赛数学(含高考试卷分析)、画法几何、硬笔书法讲座、不等式及其应用;
C系列(8门):离散数学、数据库原理与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多媒体课件与网页制作、数值分析、运筹学基础、经济学概论;管理学概论。
6.公共选修课程:必须选择一门教育类课程和一门艺术类课程;要求所选择的公共选修课程不低于3门,共计约144学时,占总学时的5.0%;不少于8学分,占总学分的4.6%。
五、实践课程:
共计20学分,占总学分的11.4%。
其中:
(1)见习与实习:
教育见习与实习:教育见习(说课训练)安排在第6学期,共9周,计2学分;毕业教育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共8周;计6学分。
专业见习与实习(即课程设计):分别安排在第4、5学期,共4周,计2学分。
(2)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共20周,计6学分。
(3)社会实践与劳动:一般安排在假期中进行,共计2学分。
(4)军训:2周,2学分。
(5)创新教育:根据学校有关规定计算学分。
六、科研训练(详见《科研训练计划》)
七、课程结构表(见附表1)
八、教学进程安排表(见附表2)
九、专业教学计划表(见附表3)
十、专业选修课程开课计划表(见附表4)
注:1. 实践课程学分包含实践课程部分的20学分加上专业基础课程中大学物理实验II的1学分,共计21学分。
2. 课堂实践教学学分与课堂演算实践教学学分均由学时数折算而得。
附表2: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进程安排表
说明:△入学、毕业教育,= 假期(不在校),◇军训,:考试,☆专业实习(含教育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课程设计
附表3: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计划表
附表3(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计划表
*课堂实践课程的学时折半算到总学时中, 课堂演算实践课程(即习题课)的学时(带*号的数字)如实算到总学时中。
附表4:专业选修课程开课计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