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优教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教学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每一年的9月18日晚,东北沈阳总要响起长长的警报声,在全国还有许多城市也在这一天拉响了警报,这是为了让人们记住1931年9月18日发生的“九一八事变”这个国耻日。
你知道“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吗?为什么这一天让我们中国人没齿难忘,痛心疾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九一八事变1.出示图片:图为日军占领吉林东北军军械厂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简单叙述九一八事变的大致经过。
提示:一是制造借口,柳条湖事件是日本为制造九一八事变炮制的借口;二是军事进攻,日袭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沈阳城;三是事变后日本快速侵占东北三省,并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
3.教师提问:日本为什么要制造九一八事变?(学生讨论后)4.教师归纳:①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为此制定了大陆政策;②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日本为摆脱危机加紧侵略中国;③国民党反动集团全力“剿共”,日本有机可乘。
5.教师强调:九一八事变的影响从两方面讲述。
首先,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其次,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
6.教师过渡: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奋起抗争。
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东北的抗日义勇军和杨靖宇的东北游击队,以及后来改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
目标导学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1.教师提问:1935年,北平学生发出了“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桌子了”的呼声,谈谈你对这一呼声的理解?他们又是如何做的?提示1:日本占领东北后,于1935年策动了“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优质课教案_2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一、单元背景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
面对日军的侵略行径,由于蒋介石采取了不抵抗政策,导致了东三省的迅速沦亡,加剧了民族危机。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
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的爆发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本课内容上承新民主主义的兴起,下启人民解放战争,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课时设计说明本课以讲授为主兼用其它教学方法,如图文结合法、自主学习法、分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练习法等。
教师的讲授主要职责是帮助学生梳理日本侵华线索、引导分析九一八事变中蒋介石的对日政策及影响和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及影响。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通过影视及文学作品对于抗日战争也有了一些了解。
而且这个的年龄段的学生对战争感兴趣,既热衷于感官认识又喜欢理性思考,所以,在教学中需要注重理性的引导。
四、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培养学生阅读、概括、分析、运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使学生学会利用教材、视频提取有效信息,加以分析、探究。
( 2)通过分组讨论,共同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历史探究活动的亲身参与中逐步加深对历史与现实关系的理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体会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的悲痛感受,勿忘国耻,激励自己好好学习、勇于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五、教学重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难点: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六、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认定目标(播放一段纪念九一八的新闻视频,设疑导入)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先让我们共同来看一段新闻视频【教师】:播放视频通过看这段新闻视频后,老师设疑:同学们可曾知道80多年前的东北,也就是在1931年沈阳城发生了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之后的东北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全国人民为什么都来纪念九一八?九月十八日为什么是咱们中国的国耻日?同学们,想知道这些疑问吗,让我们一起通过学习第14课《难忘九一八》来探讨答案吧!由此导入新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教学设计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和影响,掌握西安事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历史。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2)让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和抗日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九一八事变的原因、经过和影响。
(2)西安事变的背景、过程和和平解决的意义。
2、教学难点(1)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引导学生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的历史进程中,总结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基本史实。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历史资料,提高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九一八事变的纪录片片段,提问学生:“这段视频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它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2、讲授九一八事变(1)展示九一八事变的地图和相关图片,讲解事变的经过。
(2)分析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原因,包括日本的侵略野心、国内矛盾的转移等。
(3)讲述九一八事变的结果,东北三省沦陷,中国人民开始了长达 14 年的抗日战争。
(4)探讨九一八事变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这一事件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3、讲授西安事变(1)介绍西安事变前的国内形势,日本侵华加剧,民族危机加深,国民党内部的分化。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名师教案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名师教案一、课标内容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关于本课内容,学生通过影视及文学作品有一定的了解。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也具备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学习历史的方法,对问题的看法有自己的见解,但由于其思维还不够成熟,在看待一些问题是,会过于片面或偏激,容易感情用事。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加以巧妙的引导,帮助他们客观、公正地看待问题。
三、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史料讲解、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目标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本课基础知识,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标2:阅读教材,结合史料,了解九一八事变的背景;总结归纳出蒋介石不抵抗日军的原因。
观看视频,了解抗日英雄的故事,体会他们的爱国精神,培养分析、归纳、表述历史史实的能力。
(重点)目标3:阅读教材,列举华北危机的表现有哪些;说出一二•九运动的时间、领导党派、口号、意义。
(重点)目标4:阅读教材,结合所学知识小组探讨: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的原因;结合材料,合作探讨当时日本、美国、南京方面在西安事变问题上各自的目的是什么;归纳西安事变的意义是什么?培养小组探讨,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四、教学活动1.课堂导入师:点击图片,播放视频:《松花江上》观看视频,思考:是什么事件让东北人民背井离乡,有家难回?2.讲授新课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1)目录(PPT呈现)本课三两个子目:九一八事变、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
(2)自主学习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质疑】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问题记录反馈老师。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优质课教案_1

《从九一八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以及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知道华北危机,一二九运动以及西安事变;分析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描述历史事件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问题能力以及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反映了中华民族具有反侵略的光荣传统,当代青少年应该以先辈为榜样,树立和培养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教材分析】重点: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松花江上》,提问大家知道这首歌吗?看课后自由阅读资料并结合每年九月十八日的防空警报提问:你知道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这一天我们中国人没齿难忘,痛心疾首?让我们走进18课《从九一八到西安事变》。
二、新课讲授(一)目标导学一:九一八事变1、出示文字图片,分析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原因,讲述大致经过。
学生回答——时间、地点、经过、结果。
2、教师提问:日本为什么要制造九一八事变?(学生讨论后教师教师总结:1、日本的侵略蓄谋已久,为此制定了大陆政策。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3、国民党全力剿共给了日本可乘之机。
3、教师提问:伪满州国何时何地成立?执政是谁?有哪些危害?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教师注意正确性。
4、教师过渡: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奋起抵抗。
提问:中国人的局部抗战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阅读后回答。
(二)目标导学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1、教师提问:1935年,北平学生发出了“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谈谈你对这一呼声的理解?他们又是如何做的?学生回答:日本占领东北后,妄图把华北变为第二个伪满洲国,策划了“华北自治运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内容。
这一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同时,中国国内各阶层人民纷纷奋起抵抗,展现出了强烈的爱国精神。
(一)教材地位本课上承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后的国内局势,下启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华的开端,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二)教材内容1.九一八事变:介绍了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日本蓄意制造柳条湖事件,炮轰沈阳北大营,侵占东北三省。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
2.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日本侵略者进一步侵略华北,引发华北危机。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学生举行了一二·九运动,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3.西安事变:讲述了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和意义。
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经过和影响;了解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的情况;知道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和意义。
2.学生能够分析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重要性。
3.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史料、分析图片等方式,提高历史信息的提取和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创设历史情境、问题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观点,提高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了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情感。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案1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够讲述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全过程;知道在九一八事变中东北迅速沦陷的原因;能列举东北沦陷后中国军民抗争的史实;能够正确分析张、杨发动西安事变和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及意义。
过程和方法:通过图片展示、文字阅读和视频播放,使学生了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概况,通过课堂讨论认识西安事变的历史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九一八事变带给东北人民的深重灾难;感受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学习张、杨两位将军和中国共产党不计个人荣辱得失,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局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西安事变。
\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与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警报声响起。
教师:每年的九月十八日,在我国东北的沈阳、长春等地的城市上空,都会响起尖利的警报声,请问有没有同学知道这是为什么学生答略。
教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一段已经成为过去、但我们却应该时时铭记的苦难岁月——难忘九一八。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历史情景的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时代感较强的情景拉近了历史同现实的距离,实现了历史同现实的对接)—(二)新课学习九一八事变1.布置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九一八事变”部分。
教师提示:抓住时间、地点、事件经过等要素。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历史教学中要教给读书、自主学习的方法。
)2.视频播放:柳条湖事件3.学生思考、讨论: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发言,略。
#教师小结:为其侵略行为寻找借口。
4.面对日军的挑衅和进攻,驻防东北的中国军队纷纷要求还击,可作为当时中国南京国民政府最高长官的蒋介石是什么态度呢投影出示:蒋介石发给张学良的密电。
(视频、史料的运用可以使学生获得最直观的历史影像,拓展了历史学习的空间,也为学生的分析、讨论提供了素材。
)学生齐读电文后回答: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无礼挑衅,蒋介石是什么态度蒋介石不抗日,他正在忙什么对此,我们有什么感受5.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让亲者痛,仇者快,东北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就这样拱手让给了日本人,东北数千万的人民就在侵略者的铁蹄下开始了悲惨的生活。
八年级历史上册《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案、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本章节内容的掌握,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的简短历史分析,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不少于500字。
2.设计一份关于九一八事变至西安事变的历史时间轴,标注重要事件、人物和影响,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提高学生的历史梳理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历史事件。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素养,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历史观,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既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又能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规律,为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奠定基础。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观点,共享信息,提高合作能力。
4.通过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2.使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树立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前两年的历史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九一八事变至西安事变这段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事件的具体细节、历史背景及影响认识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在面对历史事件时,容易产生情感共鸣,但也可能因年龄和认知特点,对历史事件的复杂性、深层次含义理解不够。
作业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
2.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给予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优教教案
一、教学目标
目标1:①通读教材,能够独立自主正确完成填空;②能够发现疑点、难点,提出问题。
目标2:讲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了解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和东北三省沦亡(重点)
目标3:知道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史实,把握一二·九运动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目标4:掌握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难点)
目标5:通过回顾知识、动手建构知识体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二、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观察右侧漫画《东北军脚上的镣铐》:图中手持钢枪要冲上前线的战士形象代表着要抗日的东北军,但脚上拴着一副沉重的镣铐不能动弹。
漫画形象地反映了东北军被迫执行哪一政策的史实?你知道漫画中的这一场景同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吗?
(二)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结合本课优教导学案【自主学习】环节,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
1.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2.蒋介石为什么要实行“不抵抗政策”?
3.西安事变的背景、时间、人物、目的、经过、历史意义是?
4.张学良和杨虎城是蒋介石的部下,为什么会“以下犯上”,扣押蒋介石呢?
5.西安事变震惊全世界,引起了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的强烈反响。
如何处置蒋介石呢?
6.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不主张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
说明了什么?
(四)课堂小结
请结合本课优教课件
(五)当堂达标
请调用互动学习卡,使用
随堂训练——课时达标
互动学习,及时测评,高效课堂。
(六)学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