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物种群和群落.ppt

合集下载

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 章末归纳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 章末归纳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5)在加入草履虫后,如果研究者再加入另一种以酵母菌为食 在加入草履虫后, 物的生物, 物的生物,则三者之间最先发生的关系是 A.共生 A.共生 C.竞争 C.竞争 B.腐生 B.腐生 D.寄生 D.寄生 (
C )
二、群落演替的过程 群落演替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侵入定居阶段(先锋群落阶段)。一些物种侵入裸地定居成功并 1.侵入定居阶段(先锋群落阶段)。一些物种侵入裸地定居成功并 侵入定居阶段 )。 改良了环境,为以后侵入的同种或异种物种创造有利条件。 改良了环境,为以后侵入的同种或异种物种创造有利条件。 2.竞争平衡阶段。通过竞争,优势物种定居并繁殖后代, 2.竞争平衡阶段。通过竞争,优势物种定居并繁殖后代,劣势物种 竞争平衡阶段 被排斥。相互竞争过程中共存下来的物种,在利用资源上达到相对平 被排斥。相互竞争过程中共存下来的物种, 衡。 3.相对稳定阶段。物种通过竞争平衡协调进化, 3.相对稳定阶段。物种通过竞争平衡协调进化,资源利用更为充分 相对稳定阶段 有效,群落结构更加完善,有比较固定的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 有效,群落结构更加完善,有比较固定的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群落 结构复杂、层次多。 结构复杂、层次多。
2.我国东部亚热带某山地森林地区的一片森林遭到人为砍伐破坏, 2.我国东部亚热带某山地森林地区的一片森林遭到人为砍伐破坏, 我国东部亚热带某山地森林地区的一片森林遭到人为砍伐破坏 一直难以恢复。科学家为确定森林砍伐后对环境的影响, 一直难以恢复。科学家为确定森林砍伐后对环境的影响,长期跟 踪研究了该地区森林受破坏地的河流和未受破坏地的河流中氮的 含量,数据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含量,数据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者设计了一实验, 1.研究者设计了一实验,目的是研究一种生物种 研究者设计了一实验 群数量的变动对另一种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 群数量的变动对另一种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 在第一天将一种酵母菌接种于一培养基上, 在第一天将一种酵母菌接种于一培养基上,放 在合适的并且无其他物种存在的条件下培养, 在合适的并且无其他物种存在的条件下培养, 在第三天将草履虫加到此培养基上, 在第三天将草履虫加到此培养基上,研究者检 测了两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 测了两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请据图回 答相关问题: 答相关问题: (1)下图表示在培养基上培养酵母菌时,各环境因素对酵母菌繁殖 下图表示在培养基上培养酵母菌时, 速度的影响, 速度的影响,其中不正确的是 ( C )

种群和群落-文ppt课件

种群和群落-文ppt课件

第2节 种群的数量变化
1s=20min
y=2n
一、建构种群增长的模式
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
数学形式。 如:曲线图、数学方程式
一般步骤 ①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②做出合理假设; ③根据实验数据,用数学形式表达; ④检验或修正。
y=2n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自然界的确有类似细菌在理想状态下种群数 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 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J” 型。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特别 森林阶段
灌木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提醒
种群演替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
通常是“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
讨论:
1.为什么先在裸岩上定居的是地衣而不是苔藓或草本植物? 2.地衣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什么条件?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 3.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
A.种内互助 B.种内斗争 C.互利共生 D.竞争
四、群落的
1、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植物:光照、温度 决定因素
动物:食物、空间/栖息地
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
2、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不同生物分布于不
同地段,呈镶嵌分布的现象。
决定因素:地形的变化、光照的强度、土壤 的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等环境因素影响。
2、狼以兔为食,兔以草为食。捕食
种 群

➢下列生物的关系是共生还是寄生?
体 数
1、蚂蝗吸食动物血液 寄生
2、白蚁与它肠内的鞭毛虫 共生
时间
竞争
3、菟丝子与大豆 寄生 4、噬菌体和细菌 寄生 5、鸟与羽虱 寄生

种群和群落PPT.

种群和群落PPT.

A、微生物 B、动物
C、植物 D.动、植物
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
❖生物要适应环境
生物的生存受到其他生物及非生物的温度、 阳光、水分、食物等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生物也会影响环境
图中植物形态的变化主要是受了环境中什么 因素的影响?

阳光
图中植物的分布主要是受了环境中什么因素的 影响?
水分 、阳光
阳光与动物的 生活习性也有密切 的关系
环境能影响生物,生物个体会受到其他 生物的影响吗?
种内互助 蚂蚁、蜜蜂的现象 1.种内关系
种内斗争 争夺食物、空间或配偶
2.种间关系
❖ 互惠:彼此有利,分开后能独立生活,也叫种 间协作 如:花与蝴蝶
(注意:种群没有大小、年龄、性别、肤色之分,
一定区域内人口也可看作是一个种群)
整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是否属于一个种群?
细菌,真菌等 微生物
浮流生物
二.生物群落(群落):
在一定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 物群落,简称群落。
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D)属于群落的是( ) A、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
B、校园中的全部学生 C、一段朽木上的所有生物 D、一片地里的全部蒲公英
夜行性动物
梅花鹿
红腹角雉
(6)对四肢骨折的人,要就地取材,制作临时夹板固定;抬起时要托好骨折处。 师:上节课故事中的冬冬看了同学们的研究成果一定非常高兴。他一定会兴奋的说:“我下次再到动物王国参加大会,有了这些知识, 再也不会误吃变质的食物了”。 怀疑
幽默固然有用,但应聘者在面试时应保持严肃。 二、活动过程: 二、学习新课:
每个面试者应有各自的提问范围。 3、 那这些营养成分对人体到底有什么作用呢?(保持心血管健康、增恰巧能够机体抗病能力及预防某些癌症。) 在这一环节,销售人员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问题,解决客户在购买环节上的一些不同的意见。

2023新教材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六 第1讲 种群和群落课件

2023新教材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六 第1讲 种群和群落课件
答案:D
6.[2022·全国乙卷]分层现象是群落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森林
群落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②森林
植物从上到下可以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灌木层 ③垂直方向上森
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 ④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
与食物有关 ⑤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⑥群
5.正确认识生态位
群落
协同进化
6. “三看法”判断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
特别提醒 (1)演替不是一个无休止的过程:任何环境下的演替最终都要达到一 个成熟阶段,此时群落和周围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物种 与环境之间高度协调,能量和物质的利用率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
性也高。 (2)演替不是“取而代之”: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
群数量的增加部分占初始种群数量的比例,种群增长率=(Nt-Nt-1)/Nt- 1=Nt/Nt-1-Nt-1/Nt-1=λ-1。
(2)增长率≠增长速率
增长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增加的数量,增长率是一个比值。 (3)最大捕捞量≠最大日捕捞量 ①种群数量达K/2时及时捕捞可以获得可持续利用的最大捕捞量,但不
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是由动物种类决定的
A. ①③④⑤
B.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⑥
D.③④⑤⑥
答案:A
7.[2022·全国乙卷]某研究小组借助空中拍照技术调查草原上地面活
动的某种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操作流程是选取样方、空中拍照、
识别照片中该种动物并计数。回答下列问题: (1)为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选取样方时应注意的主要事项有
②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 遭 到 破 坏 时 , K 值 会 ___下_降____ ; 当 环 境 条 件 状 况 改 善 时 , K 值 会 ___上_升____。

种群和群落PPT

种群和群落PPT
速率

② 种群数量 0 K
【变式题】下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 型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 是( B )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B.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b到c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 D .比较曲线 Y 与曲线 X ,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 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率
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 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 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A .若a 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 a 点以后 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逻辑斯谛增长 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度超 过b点 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 与b~c段相似 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 势与c~d段相似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样方法:适合调查植物以及活动能力较弱的 小动物种群密度。调查时要注意做到随机取样。 (2)标志重捕法:适合调查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 的种群密度。 3.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 (1)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
①“J”型曲线是在环境资源无限且无种内斗争、缺少天 敌的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以一定的增长率无限增加。 ②“ S” 型曲线形成的原因是存在环境阻力,使种内斗 争加剧,种群数量的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小,最后种群 数量不再增加,维持在K值(环境容纳量)左右。 (2)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在生产中的应用 ①对于濒危动植物而言,由于环境污染、人类破坏等, 该生物的K值变小,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提高环 境容纳量,是保护这些生物的根本措施。 ②在野生生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面,要保证捕捞或 利用后生物种群数量不得低于K/2,这样既可获得最大 利用量,又可保持种群的高速增长。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件:第4章_种群和群落_第1节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件:第4章_种群和群落_第1节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
解析答案
12345
2.下图表示的是四种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 其中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A越小的是( )
解析 种群年龄组成有三种类型,其中衰退型年龄组成的种群 密度将越来越小。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
解析答案
12345
3.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的动态信息主要A来自( ) A.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组成 B.现有人口的数量和密度 C.现有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 D.现有人口男女的性别比例 解析 年龄组成、性别比例以及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 出率等特征都能影响种群密度,但只有年龄组成可用来预测种 群未来的动态信息,根据种群的年龄组成可分为三种类型:增 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
解析答案
12345
4.下列有关生物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中,正确的D是( )
A.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用标志重捕法 B.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1 m2左右 C.调查蒲公英,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 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 解析 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的种群密度,用样方法,A项错误; 一般而言,北温带地区每个样方的大小,乔木为100 m2,灌木为16 m2,草本为1 m2,所以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应划分为100 m2左右,B 项错误; 调查蒲公英,除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外,还要把样方两个相邻的边 及顶角处的个体统计在内,其他边缘不作统计,C项错误。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
返回
二、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
1.种群的其他特征
知识梳理
(1)出生率和死亡率
①概念:单位时间新内产生或死亡 的个体数该目种占群个体总数 的比率。

种群和群落ppt12 3

种群和群落ppt12 3


3、在比夜更深的地方,一定有比夜更黑的眼睛。

4、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

5、从来不跌倒不算光彩,每次跌倒后能再站起来,才是最大的荣耀。

6、这个世界到处充满着不公平,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接受,还要试着做一些反抗。

7、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

13、不管从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以后不要停止;不管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以后不要后悔。

14、当你决定坚持一件事情,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15、只有在开水里,茶叶才能展开生命浓郁的香气。

16、别想一下造出在的自己,困惑谁都有,但成功只配得上勇敢的行动派。

18、人生最大的喜悦是每个人都说你做不到,你却完成它了!

19、如果你真的愿意为自己的梦想去努力,最差的结果,不过是大器晚成。

20、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2019/5/21
4
群落的演替
2、类型
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
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
(2)次生演替: 地方发生的演替

例2: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 C )
A、初生演替
B、先是初生演替后为次生演替
C、次生演替
D、先是次生演替后为初生演替
2019/5/21
5

8、有些人,因为陪你走的时间长了,你便淡然了,其实是他们给你撑起了生命的天空;有些人,分开了,就忘了吧,残缺是一种大美。

9、照自己的意思去理解自己,不要小看自己,被别人的意见引入歧途。

5.1 种群和群落(34张PPT)

5.1 种群和群落(34张PPT)
• 物种的个体大小——个体大的物种密度低。 生存资源的供给能力——生存资源丰富的地方种群密度高。 周期性变化——环境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引起种群密度周期性 变化。如候鸟飞来时密度较高,飞走后密度为零。蚊子密度 夏天高,冬天低…… 外来干扰——如农田中洒农药后害虫因大量死亡而密度很快 下降…… 天敌数量的变化——如猫增多导致鼠密度下降;青蛙增多导 致害虫减少…… 偶然因素——如流行病、水灾、旱灾……
单独存在
个体
一个 物种
一定的空 间内集合
种群
多个组合
群落
群落的主 要类型
水生生物群落
陆生生物群落
热带雨林 常绿阔叶林 针叶林 草原 荒漠 沼泽
赤麻鸭个体 短 尾 猴 个 体
睡莲个体
一个物种可以以个体 形式存在,也可以在 一定空间内集合在一 起,形成种群。 占有 一定的地域和空间.
种群
种群:在一定的地域或空间内,同一物 种的个体集合叫种群。(即在一定的地域或 空间内,同种生物的总和。)
种群密度 (1)概念: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种群密度很高
种群密度较高
种群密度一般
2、性别比例――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 1、雌雄相当型 • 2、雌多雄少型 • 3、雌少雄多型
的动物。
这种类型多见于高等动物
蜜蜂、象海豹等群体动物
这种类型较为罕见。如家白蚁等营社会性生活
• 3、年龄组成: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一般分为幼 年(尚无生殖能力)、成年(有生殖能力)和老年(丧失生殖能 力)三个阶段。 年龄组成一般分三种类型:
老年 成年
幼年 稳定型年龄组成
⑵稳定型:特点是各年 龄期的个体数比例适中。在 一定时期内出生的新个体数 接近衰老死亡的个体数。种 群中个体数目保持相对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