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一年级第1讲 简单的比较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比较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比较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掌握比较物体长短、高矮、轻重的方法。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轻重的方法。
难点:灵活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比较长短一、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两根铅笔,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根铅笔长,哪根铅笔短吗?二、探究新知1.教师分发长短不一的铅笔,让学生互相比较,找出长短不同的铅笔。
3.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比较方法。
三、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长短不一的物品,让学生用今天学到的比较方法进行判断。
2.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正确答案。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比较高矮一、复习导入1.教师出示长短不一的铅笔,让学生用比较方法判断长短。
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本节课内容:比较高矮。
二、探究新知1.教师分发高低不一的凳子,让学生互相比较,找出高矮不同的凳子。
3.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比较方法。
三、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高矮不一的物品,让学生用今天学到的比较方法进行判断。
2.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正确答案。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三课时:比较轻重一、复习导入1.教师出示长短不一的铅笔,让学生用比较方法判断长短。
2.教师出示高低不一的凳子,让学生用比较方法判断高矮。
3.教师引出本节课内容:比较轻重。
二、探究新知1.教师分发轻重不一的物品,让学生互相比较,找出轻重不同的物品。
3.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比较方法。
三、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轻重不一的物品,让学生用今天学到的比较方法进行判断。
2.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正确答案。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四课时:综合练习一、复习导入1.教师出示长短、高矮、轻重不一的物品,让学生用比较方法进行判断。
二、综合练习1.教师出示综合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1讲:比一比

第一讲:比一比一、知识点;1. 比长短、比大小、比轻重、比多少等;2. 比较的方法:直接比和间接比;二、课堂引入:让同学们展示自己所带的东西,自由比较,想比什么比什么;展示教具,引导同学们如何比较,比较什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需要比较的问题,下面老师就来教教大家应该如何来比较;三、课堂内容:例1. 哪只铅笔最长,在它旁边的括号里打“√”()()()分析:三只铅笔的头尾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第一支笔与第二支笔比较,第二支笔更长,第二支笔与第三支笔比较,第二支笔更长,所以最长的是第二支笔,第一支笔和第三支笔无法比较;同步练习1:在最短的尺子后面打“√”()()()()例2:在装有同要多酒的两个坛子,分别向两个一样的玻璃杯倒酒后,现在哪个酒坛剩下的酒多,就在括号里打“√”酒酒()()分析:因为两个坛子里装的酒是同样多的,那么右图中倒出的酒多,剩下的酒就少;而左图中倒出的酒少,那么酒坛中剩下的酒就多,所以应该在左图的括号里打“√”;同步练习2:小明和小花喝用同样大的杯子喝饮料(满满一杯),两人分别剩下如图所示的饮料,问谁喝的更多?例3:爸爸买来四种水果,放在天平上称,情况如下,仔细比一比,哪种水果最轻?哪种水果最重?A BC D分析:用天平比较水果的重量,哪边低表示这边水果就重,哪边高就表示这边的水果就轻,. 从图A知道梨比桃重,从图B知道苹果也比桃重,从图D知道梨比香蕉重,从这两个图得出梨比苹果重,所以四种水果中,梨最重,桃最轻。
同步练习3:比轻重,在重的边上打“√”并写出谁是最轻的;()()()()例4:三个容器一样大,哪个容器正好装了一半的水?(1)(2)(3)分析:(1),(2)都比一半都,(3)的水容器的是一半。
同步练习4:三个容器一样大,分别装了一些水,如果里面放了同样多的盐,哪个容器里的盐水最淡?例5. 小猴子去拿桃子,走哪条路线最短?哪条最长?()(1)()(2)()(3)分析:在这样的方格纸中比较三条线的长短,我们可以用数格子边的方法判断,占格子边多的线比较长;相反,占格子边少的线就比较短,第一条线占8条格子边,第二条线占12条格子边,而第三条线占14条格子边,所以走第一条路线最短,走第三条路线最长。
第1讲 比较分数的大小

第1讲比较分数的大小同学们从一开始接触数学,就有比较数的大小问题。
比较整数、小数的大小的方法比较简单,而比较分数的大小就不那么简单了,因此也就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方法。
对于两个不同的分数,有分母相同,分子相同以及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三种情况,其中前两种情况判别大小的方法是: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那个分数比较大;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大的那个分数比较小。
第三种情况,即分子、分母都不同的两个分数,通常是采用通分的方法,使它们的分母相同,化为第一种情况,再比较大小。
由于要比较的分数千差万别,所以通分的方法不一定是最简捷的。
下面我们介绍另外几种方法。
1.“通分子”。
当两个已知分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比较大,而分子的最小公倍数比较小时,可以把它们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大小,这种方法比通分的方法简便。
如果我们把课本里的通分称为“通分母”,那么这里讲的方法可以称为“通分子”。
2.化为小数。
这种方法对任意的分数都适用,因此也叫万能方法。
但在比较大小时是否简便,就要看具体情况了。
3.先约分,后比较。
有时已知分数不是最简分数,可以先约分。
4.根据倒数比较大小。
5.若两个真分数的分母与分子的差相等、则分母(子)大的分数较大;若两个假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差相等,则分母(子)小的分数较大。
也就是说,6.借助第三个数进行比较。
有以下几种情况:(1)对于分数m和n,若m>k,k>n,则m>n。
(2)对于分数m和n,若m-k>n-k,则m>n。
前一个差比较小,所以m<n。
(3)对于分数m和n,若k-m<k-n,则m>n。
注意,(2)与(3)的差别在于,(2)中借助的数k小于原来的两个分数m和n;(3)中借助的数k大于原来的两个分数m和n。
(4)把两个已知分数的分母、分子分别相加,得到一个新分数。
新分数一定介于两个已知分数之间,即比其中一个分数大,比另一个分数小。
利用这一点,当两个已知分数不容易比较大小,新分数与其中一个已知分数容易比较大小时,就可以借助于这个新分数。
2022年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学设计(精选4篇)

2022年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学设计(精选4篇)基本教学过程:一、一、创设情境1、少年宫正在举行一个个人广播体操比赛,下面是先出场的两位选手的资料介绍:郑强,11岁,身高1。
42米;李明,11岁,身高1。
38米。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1、他们俩谁高?为什么?板书:1。
42米>1。
38米2、他们的成绩出来了!郑强的得分是9。
87分,李明的得分是9。
90分。
谁的得分更高一些?可以怎样表示?板书:9。
87<9。
903、第三位选手出场了,张华,今年也是11岁,身高1。
40米,我们先来关心一下他的成绩:评委说,张华的表现比李明要好,但不能得10分。
猜一猜评委可能给出多少分?请你将这三个同学的得分按顺序排列起来。
说一说你的怎么比的。
4、现在他们要进行团体表演,请你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把他们排成一队。
5、小结。
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三、巩固与应用1、三位选手的体重是这样的:40。
26千克、35。
56千克、35。
80千克。
请你把他们的体重按顺序排列起来。
2、第9页练一练第1题、2、3、4题。
3、第9题《数学游戏》。
教学过程:复习引入师:小朋友们,这些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参观了美丽的校园,又和小猪们一起帮小兔子盖好了漂亮的房子,接着上节课我们去一起来到了动物园。
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昨天在动物园里看到了什么呀?生1:1头大象,2只犀牛,3只长颈鹿,4朵白云,5个小朋友。
师:好极了,我们昨天学习了1,2,3,4,5这5个数字,小朋友们一起来读一读,写一写。
学生活动:齐读1,2,3,4,5,再把5个数字写给同桌的小伙伴看。
师:看样子小朋友们回家都复习了,这样很好,以后也要养成课后认真复习的好习惯哦。
刚才小朋友们回忆了昨天在动物园看见的小动物,那你们都看见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了吗?生:老师,我没看见小猴,我最喜欢小猴了。
师:咦?小猴去哪里了呢?老师也觉得很奇怪,决定要把小猴子找出来。
老师找啊找,终于找到了小猴子。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通用8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通用8篇)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篇1【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符号“>”、“<”和“=”,并了解其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认识符号“>”、“<”和“=”,理解其含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及其他有关图片。
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什么?3后面是什么?(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
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1、出示主题画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还有需要补充的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猴子梨桃子香蕉3432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3=33>23<43等于33大于23小于4(1)老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向大数,尖端朝向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3)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和“=”的?2、出示第17页下面做一做:(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2)两种东西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指名上台写)(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4,谁会读?一只熊吃了一颗玉米。
玉米够吗?三、练一练第18页练习三的第3题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四、归纳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概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符号“>”、“<”和“=”来表示,比较时可以用一个对着一个的方法来比较。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篇2教学内容:比大小P17教学目标:1、通过计数和比较活动,体验比较方法的多少。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在观察中比较》面试试讲“说课稿+试讲稿”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在观察中比较》面试试讲“说课稿+试讲稿”(一)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在观察中比较》。
第二单元的教学主题是“比较与测量”。
比较和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技能。
当科学家观察和实验时,他们离不开比较和测量。
通过使用数字和标准的测量单位,他们可以确定和描述物体诸如长度、体积、重量和温度等属性。
相似地,在生活中,学生们自然地进行着比较,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
事实上,比较和测量是学生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
本单元共7课,将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比较和测量的学习经历。
在本单元中,他们将观察事物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重演标准尺的产生过程,体会比较和测量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第1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导人,让他们在观察恐龙模型中比较大小,开始认识到日常观察活动中处处有比较。
本课承担着实现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在观察中比较》是新教科版一年级上册《比较与测量》单元起始课。
本课以生活中儿童常玩的玩具导入课程,让学生们在观察恐龙模型中比较它们的大小。
通过不同的方法,“比高低”、“比长短”,并通过简单的表格、画图等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图中的恐龙谁大谁小”,让学生开始认识到日常观察活动中处处有比较,比较就是区分相同和不同,不同角度的比较有可能会带来比较结果(比如大小)的不同。
探索部分,“比较恐龙模型玩具大小的不同方法”,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比较结果,不同的高度,不同的长度等。
意识到比较中需要考虑公平、方便、准确等因素。
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兴趣,为单元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最后通过研讨,鼓励孩子们交流自己的比较方法,并借助记录介绍自己的研究结果。
高斯奥数一年级上册含答案第1讲简单的比较

第一讲简单的比较前续知识点:一年级第一讲;XX模块第X讲后续知识点:X年级第X讲;XX模块第X讲n, -1 1(\|If11/)y:fl1!窠的方格用线划掉请你把栢同把画风换一下.例题1 宙斯神庙被罗马指挥官苏拉破坏到只剩下几根柱子,如图 1.图2是雅典人修复后的宙斯神庙.请问修复后柱子的 数量和原来一样多吗?【提示】数一数,比一比!练习!警察叔叔抓到了 2个小偷.小偷偷到的金币越多,受到的惩罚就越重.这2个小偷 ;— / 中,哪个小偷受的惩罚比较重?一一对应是数学中的重要思想,通过找到两个部分中一对一的物体, 从而得到两个部分的 数量关系.I i I i |IIIi |A丁丁和星星整理房间,图1是丁丁整理出来的东西,图 2 是星星整理出来的东西,谁整理出来的东西比较多?【提示】比较图1和图2,把相同的东西用线划一划!例题2动物园A 和动物园B 都有许多只动物,根据下图,哪个动物园的动物数量比较多?图1图2例题3 丁丁买了两块七彩巧克力,哪块巧克力比较大呢? 【提示】左边有的图形右边也有吗?例题42个能拼成一个“ □”.如果都拼成“ □”,那么哪个图的“―”数量比较多?B练习3 蛋蛋买了两块四彩蛋糕,哪块蛋糕比较大呢?A B图1图2【提示】你能找到一一对应的关系吗?练习4 ); 4个“□”能拼成一个“ □”,如果全拼成“ □”,那么哪个图的“ □”数量比 较多.一一对应的思想能使复杂的问题变简单, 我们比较多个数相加的大小时,不仅可以把两边 的数加起来求和进行比较,也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日 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军队虽然人数较多,但是输给了人数 例题5 较少的刘备.你知道下面两个战营中,哪个是刘备的战营吗?战营2【提示】你能找到相同人数的帐篷吗?战营1 2人2人8人人9人4人图1中,小车能穿过这两个桥洞吗?图2中,哪辆小车能穿过这个例题6桥洞呢?【提示】桥洞和小车分别多高呢?—对应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是用自己的手指来计数的,这是最初十进位的计数方法.有些惯于赤脚的原始部族里,也有用脚趾来计数的,这就是二十进位的“赤脚算术”.也许你认为原始部族在计数方面太不高明了,怎么和一年级的小朋友差不多.可是星期六我却发现,他们计数时所用的基本原则是非常科学的!后来我问了爸爸才知道这个原则是一一对应.“-- 对应”其实很有用处.在生活中它常常出现.比如到图书馆借书,要先查阅图书卡片.书库里有一本书,卡片箱里也就有一张卡片, 卡片上写着书名、作者、页数……这是一一对应.再比如说,至厂个城市去,最好准备一张市区交通地图.市里的街道、公交汽车路线,在图上一目了然,这也是一一对应.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可以使不易计算的变得容易计算,不易掌握的变得容易掌握,不好理解的变得容易理解.所以我们要学会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去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4. 2 个“能拼成一个“ 厶 ”,如果全拼成“”,谁的数量比较多呢?作业1. 下面两只小兔子中,谁的胡萝卜比较多呢?2. 东东和奇奇比赛建房子,谁建的房子比较多呢?3. 饭饭买了两块巧克力,哪块巧克力比较大呢?A B东东Z 卩 厶 厶 7、/△△AB5.大熊和二熊分别写了礼物单,准备买一些暑假礼物送给小朋友,谁准备的礼物数量比较多呢?| 3 个 大熊 二熊第一讲 简单的比较例题 1 答案:不一样多;图 2 多 详解:观察即可看出,图 1 有 5 根柱子,图 2 有 6 根柱子,图 2 柱子较多.例题 2 答案:星星 详解:一一对应消去相同的图案,即可发现星星整理出来的比丁丁整理出来的多 1 样.例题 3 答案:一样大 详解:一一对应消去相同的图案,即可发现两块巧克力一样大.例题4 答案: 2 详解:左边 2 个图形对应右边 1 个图形,所以消去左边 2 个图形的同时消去右边 1 个图形.即可 发现图 2 的正方形数量较多.例题 5 答案:战营 2 详解:左右两边一一对应消去相同人数的阵营,最后可发现战营 1 的人数较多. 例题 6答案:图 1 的车不能穿过第 2 个桥洞;图 2的矮车能穿过桥洞 详解:要使车能穿过桥洞,那么车的高度不能超过桥的高度.图 1 中小车有 4层,而第 2 个桥洞高 3 层,所以车不能穿过第 2 个桥洞.图 2 中高车有 4 层,矮车有 3 层,而桥洞高 3 层,所以只 有矮车能穿过桥洞.练习 1答案: B简答: A 偷了 8 个金币, B 偷了 9 个金币, B 偷的较多. 练习 2答案: B 简答:一一对应消去相同的图案. 练习 3答案:一样大 简答:一一对应消去相同图形,即可发现两块蛋糕一样大. 练习 4 答案: 2简答:左边 4 个图形对应右边 1 个图形,一一对应消除后可发现图 2 的正方形数量比较多. 作业 1答案: B 简答:一一对应,消除相同数量的胡萝卜,兔子 B 多 1 根胡萝卜.1. 2. 3. 4. 5. 6.7.8.9.10.11.12. 作业2 答案:奇奇简答:一一对应,消除相同数量的房子,奇奇比东东多建了 1 座房子,所以奇奇建的房子多.13. 作业3 答案:一样多简答:一一对应,消去左右两边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图案,即可发现两边的图案一样大.14. 作业4 答案:B简答: A 中的 2 个图形对应 B 中的 1 个图形,一一对应,消去后发现, B 的数量比较多.15. 作业5答案:大熊简答:一一对应,左右两边消去标有相同数量的礼物清单,最后大熊多出 2 个礼物,所以大熊准备的礼物比较多.。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认识简单的比较和排序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认识简单的比较和排序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认识简单的比较和排序引言:数学是一门具有逻辑性和实用性的学科,它贯穿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认识简单的比较和排序,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为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认识比较: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比较的情境,比如大小、高矮、长短等。
在数学中,我们需要用到“大于(>)”、“小于(<)”以及“等于(=)”这些比较符号。
比较的基础就是观察和分辨事物的差异。
1. 比较的方法比较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通过观察、量化和思考来进行。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物体的大小、长度等特征,然后用适当的比较符号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比较练习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较的概念,我设计了一些练习题。
例如,给出两个水果图案,要求学生判断哪个水果更大或者两个水果是否一样大。
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观察和比较的能力。
二、认识排序:排序是将一组事物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起来,便于分析和使用。
在小学数学中,我们要求学生能够简单地进行排序操作,如升序和降序排列。
1. 排序的方法排序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使用不同的方法,比如按照大小、长度、重量等进行排序。
在数学中,我们通常采用升序和降序两种方式进行排序。
2. 排序练习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排序的方法,我准备了一些练习题。
比如,给出一组数字,要求学生按照大小进行排序。
这样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排序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三、综合练习:为了帮助学生将比较和排序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我设计了一些综合练习。
1. 比较与排序的综合练习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场景,比如小动物的身高、家具的大小等,要求他们结合比较和排序的方法进行处理。
这样的综合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生活中的应用在生活中,比较和排序无处不在。
我们可以通过买菜、购物等活动来锻炼孩子们的比较和排序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简单的比较
把画风换一下.
【提示】数一数,比一比!
警察叔叔抓到了2个小偷.小偷偷到的金币越多,受到的惩罚就越重.这2个小偷
中,哪个小偷受的惩罚比较重?
一一对应是数学中的重要思想,通过找到两个部分中一对一的物体,从而得到两个部分的数量关系.
A
B
例题1
宙斯神庙被罗马指挥官苏拉破坏到只剩下几根柱子,如图
1.图2是雅典人修复后的宙斯神庙.请问修复后柱子的
数量和原来一样多吗?
图1图2
练习1
【提示】比较图1和图2,把相同的东西用线划一划!
动物园A和动物园B都有许多只动物,根据下图,哪个动物园的动物数量比较多?
动物园A 动物园B
例题2
丁丁和星星整理房间,图1是丁丁整理出来的东西,图2
是星星整理出来的东西,谁整理出来的东西比较多?
图1 图2
练习2
【提示】左边有的图形右边也有吗?
蛋蛋买了两块四彩蛋糕,哪块蛋糕比较大呢?
例题4
2个“”能拼成一个“”.如果都拼成“”,那么哪个图的“”数量比较多?
图1 图2
A B
例题3 丁丁买了两块七彩巧克力,哪块巧克力比较大呢?
A
练习3
【提示】你能找到一一对应的关系吗?
4个“ ”
,如果全拼成“ ”,那么哪个图的“ ”数量比较多.
一一对应的思想能使复杂的问题变简单,我们比较多个数相加的大小时,不仅可以把两边的数加起来求和进行比较,也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
【提示】你能找到相同人数的帐篷吗?
例题5
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军队虽然人数较多,但是输给了人数
较少的刘备.你知道下面两个战营中,哪个是刘备的战营吗?
9人
8人
7人
6人
4人
5人
3人
3人
1人
2人
5人
2人
4人
9人
8人
战营1
战营2
图1 图2
练习4
例题6 图1中,小车能穿过这两个桥洞吗?图2中,哪辆小车能穿过这个桥洞呢?
【提示】桥洞和小车分别多高呢?
课外阅读
一一对应
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是用自己的手指来计数的,这是最初十进位的计数方法.有些惯于赤脚的原始部族里,也有用脚趾来计数的,这就是二十进位的“赤脚算术”.
也许你认为原始部族在计数方面太不高明了,怎么和一年级的小朋友差不多.可是星期六我却发现,他们计数时所用的基本原则是非常科学的!后来我问了爸爸才知道这个原则是一一对应.
“一一对应”其实很有用处.在生活中它常常出现.比如到图书馆借书,要先查阅图书卡片.书库里有一本书,卡片箱里也就有一张卡片,卡片上写着书名、作者、页数……这是一一对应.再比如说,到一个城市去,最好准备一张市区交通地图.市里的街道、公交汽车路线,在图上一目了然,这也是一一对应.
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可以使不易计算的变得容易计算,不易掌握的变得容易掌握,不好理解的变得容易理解.所以我们要学会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去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
作业
1.
下面两只小兔子中,谁的胡萝卜比较多呢?
2. 东东和奇奇比赛建房子,谁建的房子比较多呢?
3. 饭饭买了两块巧克力,哪块巧克力比较大呢?
4. 2个“””,如果全拼成“”,谁的数量比较多呢?
A B
东东奇奇
A B
5. 大熊和二熊分别写了礼物单,准备买一些暑假礼物送给小朋友,谁准备的礼物数量比较多呢?
3个 4个
5个
6个
2个
2个 6个
2个
5个
1个
3个
2个
4个
3个
大熊
二熊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