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生命史上的五次大灭绝PPT课件

合集下载

显生宙5次生物大灭绝事件

显生宙5次生物大灭绝事件

显生宙5次生物大灭绝事件生物的演化是地球历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最早的生命记录是发现于澳大利亚距今35亿年地层中的原核生物化石,自距今35亿年至5.4亿年漫长的地质时期生命形式比较简单。

而从距今5.4亿年的寒武纪开始,多细胞的后生动物开始爆发式地发展,在很短的地质时期内,出现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现存生物门类的祖先类型。

生物的演化不仅包括生物的爆发,还包括生物的灭绝。

物种的灭绝在地球历史中是一件很稀疏平常的事,当平均灭绝率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时,称为正常灭绝或背景灭绝。

当某一地质时期,许多门类的生物突然大规模灭绝,则称为大灭绝或集群灭绝。

大灭绝具有以下特征:(1)灭绝量值大,大量物种在大灭绝事件后彻底消失;(2)波及范围广,属于全球性的灾难;(3)时间间隔短暂,通常约数10万年至上百万年;(4)涉及门类广泛;(5)重创原有的群落结构;(6)改变生物地理格局。

在显生宙约5.4亿年的历史中,地球生物系统曾发生过多次生物的灭绝事件,其中最显著的灭绝事件有五次。

分别是:奥陶纪末期生物灭绝事件;晚泥盆世生物灭绝事件;二叠纪末期生物灭绝事件;三叠纪末期生物灭绝事件;白垩纪末期生物灭绝事件。

奥陶纪末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在距今4.43亿年,持续时间330万年-190万年。

造成当时约三分之一的腕足动物和苔藓动物科灭绝,牙形石、三叶虫和笔石类等几乎所有门类都受到影响,生物多样性锐减,种一级的灭绝率达到82%。

该次事件分为两幕,第一幕起始于凯迪期末期到赫南特期早期,气候变凉,热带海水表层温度大幅下降,海平面大幅下降50-100米,陆表海大面积退缩,栖息地严重丧失;上升流活跃,充氧并携带有毒物质的较暖水上涌到大洋表层。

使得多门类暖水生物遭受重创;第二幕发生于赫南特期晚期,起因于冰川消融, 回暖快速,海平面大幅上升,洋流循环几乎停滞,浅水海底多严重缺氧,凉水腕足动物群整体消亡。

在此过程中,火山活动也对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图1)。

晚泥盆世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在距今3.75亿年。

地球一共灭亡了几次

地球一共灭亡了几次

地球一共灭亡了几次简介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但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地球经历了多次灭亡事件。

这些灭亡事件对生物物种和地球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地球历史上的主要灭亡事件,并尝试回答一个重要的问题:地球一共灭亡了几次?大灭绝事件地球历史上发生过五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这些事件被称为“大灭绝”。

每一次大灭绝都造成了大量物种的灭绝,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次大灭绝:奥陶纪-志留纪大灭绝约4.35亿年前,发生了地球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灭绝事件。

这次灭绝事件涉及了约85%的海洋物种和约70%的陆地物种,其中包括了许多早期的生物群落。

造成这次大灭绝的原因尚不明确,但可能与气候变化、海平面下降以及大规模火山喷发有关。

第二次大灭绝: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约2.51亿年前,地球再次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

这次灭绝事件造成了约96%的海洋物种和约70%的陆地物种的灭绝,被认为是地球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之一。

这次灭绝可能是由于火山活动、全球气候变化和大规模土地干旱引起的。

第三次大灭绝:白垩纪-古新世大灭绝约6,600万年前,地球经历了第三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

这次大灭绝事件造成了约75%的物种灭亡,其中包括了恐龙等大型生物。

科学家普遍认为,这次大灭绝是由于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巨大陨石撞击地球所导致的。

第四次大灭绝:始新世大灭绝约3,800万年前,地球发生了第四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

这次大灭绝事件影响了约30%的海洋物种和约15%的陆地物种。

灭绝的原因可能涉及气候变化、海洋酸化和海平面上升等因素。

第五次大灭绝:现今大灭绝目前,地球正在经历第五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目前物种灭绝速度是过去几百万年来的千倍以上。

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气候变化、非法狩猎和非法贸易等原因是当前生物灭绝的主要驱动力。

小规模灭绝事件除了五次大灭绝事件之外,地球历史上还经历了许多小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

地球上经历过的五次大灭绝

地球上经历过的五次大灭绝

地球上经历过的五次⼤灭绝⼈们常说地球是⽣命赖以⽣存的家园。

地球成为⽣命的家园⾄少有38亿年的历史了。

可是地球这个家并不总是对⽣命友好的。

有时候地球会毁灭⽣命,让⽣物发⽣惨烈的灭绝。

地球⽣命史上⼤规模的⽣物灭绝事件⼀共发⽣了5次。

我们可能正在经历第六次⽣物⼤灭绝,这是⼀部分科学家的预⾔。

前⾯五次物种⼤灭绝,每⼀次,地球超过75%的⽣物物种都消失了,只能从古⽣物学家们费尽千⾟万苦找到的化⽯中,得窥它们的影⼦。

图⽰:⽣命赖以⽣存的家园——地球。

第⼀次,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约85%的物种灭绝了。

遭受这次灭绝的⽣物是海洋⽣物,因为这时候地球上还没有出现陆地⽣物。

这个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动物就是鹦鹉螺。

别看现在海洋中是鹦鹉螺只有⼗⼏厘⽶。

可是奥陶纪的鹦鹉螺⾝长可达11⽶,是站在⾷物链顶端的顶级掠⾷者。

不过这种体型巨⼤的奥陶纪霸主没有逃过灭绝的厄运。

图⽰:奥陶纪海洋中的霸主鹦鹉螺科学家认为导致这次灭绝的罪魁祸⾸是地球附近的超新星爆发产⽣的伽马射线暴正好击中了地球。

伽马射线摧毁了地球上的臭氧层,导致了海洋浮游⽣物⼤量死亡,⾷物链基础遭到摧毁,发⽣了⼤饥荒。

这种说法受到了受到了很⾼的认可度,同时也告诉了我们地球上的浮游⽣物对于地球⽣命的重要性。

它们是地球⽣物链中最基础也是最脆弱的⼀环。

图⽰:现在海洋中的鹦鹉螺第⼆次,泥盆纪⼤灭绝,发⽣在3.7亿年前,75%的海洋⽣物灭绝了。

这时海洋中的⽣物刚刚从上次⼤灭绝的阵痛中⾛出来,不幸⼜降临了。

导致这次⼤规模性灭绝的的凶⼿来⾃地球的内部——超级地幔柱喷发。

地球的内部充满了⾼温的岩浆。

这些岩浆在地壳下流淌着,终于有⼀天地壳承受不住来⾃地下的巨⼤压⼒,海底被撕开了。

3000亿⽴⽅⽶的岩浆从地下喷涌⽽出!喷发附近的海洋⽣物当即被烫死,海⽔遭到了严重污染。

海洋⽣物的厄运⼜来了。

这时的海洋⽣物趁着地球上这两次灾难的间隙已经发展到了脊椎动物——鱼类。

鱼类已经进化出了⾝长11⽶,体重超过4吨,咬合⼒有5吨的可怕怪物——邓⽒鱼。

简述进化过程中的五次物种大灭绝

简述进化过程中的五次物种大灭绝

简述进化过程中的五次物种大灭绝从地质数据中,可以看到在生命进化史中,地球上已发生了5次物种大灭绝。

这改变了进化历史,但也推动了新物种的诞生。

回顾大灭绝的五次进化里,使得今天的生物多样性有了巨大的变化。

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发生于大约2500万年前,发生在泥盆纪末期,也就是“奥陶纪/志留纪界线”。

在这次灭绝中,多达96%的海洋动物以及70%以上的陆上动物灭绝。

受到的影响最严重的是海洋中的多孔虫、层状石虫这样的生物。

虽然灭绝了大量的动物,但也推动了一些新物种的出现,比如双壳虫类和节肢动物类。

第二次大灭绝发生在大约540万年前的早期志留纪,也被称作“灰岩灭绝”。

这次大灭绝影响了多种海洋生物,消灭了一些珊瑚和海藻,也大量歼灭了石栉虫。

有研究认为,此次灭绝的重灾区是在热带和暖温带的海洋里,冷带和暗冷带海洋的灭绝程度则不那么严重。

事件后,新的物种比如软体动物类和连体动物类开始出现,继续推动物种多样性的发展。

第三次大灭绝发生在大约230万年前的中三叠世,也被称为“印支灭绝”。

灭绝前,曾存在着大量的石头虾、海绵、海参和其他生物,但大约有50%的种类在灭绝中消失了,也包括一些在现代世界中发现的物种,比如海胆。

同时,许多新的物种以及新的类群也出现了,如鱿鱼类、死胡同,为日后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新的起点。

第四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大约200万年前的泥盆纪晚期,被称为“晚泥盆纪灭绝”。

这是进化历史上最大的物种大灭绝,大约有3/4的海洋动物和2/3的陆上动物灭绝了。

受这次灭绝影响最大的是软体动物和双壳虫,但同样也有一些新物种开始形成,比如节肢动物类和现代鲸鱼类。

最后一次物种大灭绝是大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也被称作“白垩纪/第三纪界线”。

它主要影响了恐龙,触角动物和蜥脚类等古老物种,以及海洋中的大部分软体动物。

但是,这次大灭绝也标志着继今人和现代哺乳动物的出现,大量的新物种也随之涌现,标志着进化史中的第五次大灭绝结束。

以上,就是进化历史中五次物种大灭绝的简述,它们也是当今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发展的历史重要事件,但也反映出进化历史中的无常和不可预测性。

地球史上五次生物大灭绝

地球史上五次生物大灭绝

地球史上五次生物大灭绝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地球史上五次生物大灭绝2009年11月24日星期二 23:07对史前化石的统计发现,在长达5亿多年的显生宙里,平均每百万年有2至4个科级的生物消亡,这是属于正常的进化时期。

但在5个短暂时期,即奥陶纪末(约4.4 亿年前)、晚泥盆世(约3.75 亿年前)、二叠纪末(约2.5 亿年前)、晚三叠世(约2.08亿年前)和白垩纪末(6500万年前),每百万年的灭绝率高达10~20 个科。

当时,全球广泛的生物灭绝现象涉及大多数门类和生态环境(包括陆地、海洋),灭绝速率和灭绝量远远高于正常值,这就是生物的集群灭绝,或称生物大灭绝。

中生代白垩纪末的那次大灭绝事件最引人关注,因为称霸一时的恐龙就在那个时期彻底灭绝了。

但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大灭绝则是发生在二叠纪末的那次。

奥陶纪末大灭绝奥陶纪末大灭绝由前、后两幕组成,其间相隔约50 万~100万年。

第一幕是生活在温暖浅海或较深海域的许多生物都灭绝了,灭绝的属占当时属总数的60%~70%,灭绝种数更高达80%。

第二幕是那些在第一幕灭绝事件中幸存的较冷水域的生物又遭灭顶之灾。

科学家认为气候变化及其相关事件是造成这两幕生物灭绝的主要原因。

当时在南半球(冈瓦纳大陆及其边缘)发育着广阔的大陆冰盖,当冰盖形成并达到最高峰时,全球大气和海水温度大幅度急剧下降,处于高纬度海域的浅、冷、高密度海水向下及向赤道方向迁移,从而产生了富氧和富营养的冷深水流,海洋环境发生了强烈变化,大洋水体发生翻转。

冰盖形成还使全球海平面大幅度下降约50~100 米。

同时,海水的碳、氧稳定也发生显著游移,水圈和大气圈中二氧化碳含量降低,引起强烈的冰室效应,使大陆冰川继续扩大,这些事件的综合效应导致许多生活于温暖水域的生物灭绝。

在50 万~100 万年的冰期内,深海里几乎没有多少生物,它们主要生存于凉(冷)水域的浅海海底,繁盛的是与少量笔石、三叶虫相伴生存的赫南特贝腕足动物群。

5次物种大灭绝5次造山运动5次全球大海退时间为什么惊人相同

5次物种大灭绝5次造山运动5次全球大海退时间为什么惊人相同

5次物种大灭绝5次造山运动5次全球大海退时间为什么惊人相同5次物种大灭绝:奥陶纪末期4.4亿年前85%物种灭绝;泥盆纪末期3.65亿年前,海洋生物遭到重创;二叠纪末期2.5亿年前,两栖类、哺乳类爬行动物几乎全部灭绝;三叠纪末期2.05亿年前,76%的物种惨遭噩运,75%至80%的生物遭到灭亡;白垩纪末期6500万年前,恐龙时代在此终结,海洋中的菊石类也消失于这个时期。

5次物种大灭绝、5次造山运动、5次全球大海退的时间惊人的相同1、寒武纪以来的第一次造山运动是加里东运动。

《地球科学辞典》释文:“加里东运动泛指古生代志留纪与泥盆纪之间发生的地壳运动,属早古生代的主造山幕,欧洲普遍用于早古生代变形的名词,以苏格兰的加里东山而命名。

那里志留系及更早地层被强烈褶皱,与上泥盆系呈明显的不整合接触”。

志留纪始于 4.4亿年,这说明第一次造山运动的开始时间是4.4亿年前。

第一次全球大海退:志留系三分性质比较显著。

一般说来,早志留世到处形成海侵,中志留世海侵达到顶峰,晚志留世各地有不同程度的海退和陆地上升,表现了一个巨大的海侵旋回。

志留纪晚期,地壳运动强烈,古大西洋闭合,一些板块间发生碰撞,导致一些地槽褶皱升起,古地理面貌巨变,大陆面积显著扩大,生物界也发生了巨大的演变,这一切都标志着地壳历史发展到了转折时期。

晚志留世各地有不同程度的海退和陆地上升,志留纪始于4.4亿年,这说明全球第一次大海退的时间是4.4亿年,这和第一次造山运动、第1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相同2、寒武纪以来的第二次造山运动是海西运动。

《地球科学辞典》释文:“海西运动又称华力西运动,泛指晚古生代发生于欧洲的造山运动,其时限自泥盆纪初期至二叠纪末。

泥盆始于是4亿年前,“自泥盆纪初期”这说明海西运动始于3.65亿年前。

第二次全球大海退:泥盆纪始于4亿年前,是晚古生代的第一个纪,从距今4亿年前开始,延续了4000万年之久。

从泥盆纪开始,地球又开始发生了海西运动。

地球历史上的五次生物大灭绝

地球历史上的五次生物大灭绝

地球历史上的五次生物大灭绝自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以来,地球上的生命演化并非一帆风顺,其中出现了五次影响遍及全球的生物大灭绝事件。

第一次,在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是地球史上第三大的物种灭绝事件,约85%的物种灭亡。

古生物学家认为这次物种灭绝是由全球气候变冷造成的。

在大约4.4亿年前,现在的撒哈拉所在的陆地曾经位于南极,当陆地汇集在极点附近时,容易造成厚厚的积冰---奥陶纪正是这种情形。

大片的冰川使洋流和大气环流变冷,整个地球的温度下降了,冰川锁住了水,海平面也降低了,原先丰富的沿海生物圈被破坏了,导致了85%的物种灭绝。

第二次,在距今约3.65万年前的泥盆纪后期,历经两个高峰,中间间隔100万年,是地球史上第四大的物种灭绝事件,海洋生物遭到重创。

第三次,距今约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估计地球上有96%的物种灭绝,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是地球史上最大也是最严重的物种灭绝事件。

这次大灭绝使得占领海洋近3亿年的主要生物从此衰败并消失,让位于新生物种类,生态系统也获得了一次最彻底的更新,为恐龙类等爬行类动物的进化铺平了道路。

科学界普遍认为,这一大灭绝是地球历史从古生代向中生代转折的里程碑。

其他各次大灭绝所引起的海洋生物种类的下降幅度都不及其1/6,也没有使生物演化进程产生如此重大的转折。

科学家认为,在二叠纪曾经发生海平面下降和大陆漂移,这造成了最严重的物种大灭绝。

那时,所有的大陆聚集成了一个联合的古陆,富饶的海岸线急剧减少,大陆架也缩小了,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很多物种的灭绝是因为失去了生存空间。

更严重的是,当浅层的大陆架暴露出来后,原先埋藏在海底的有机质被氧化,这个过程消耗了氧气,释放也二氧化碳。

大气中氧的含量有可能减少了这对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非常不利。

随着气温升高。

海平面上升,又使许多陆地生物遭到灭顶之灾,海洋里也成了缺氧地带。

地层中大量沉积的富含有机质的页岩是这场灾难的证明。

史上五次生物大灭

史上五次生物大灭

• • • •
4、三叠纪——裸子植物的兴盛时代
三叠纪地貌
第四次生物大灭绝
• 距今1.95亿年前的三叠纪末期,估计有76% 的物种,其中主要是海洋生物在这次灭绝 中消失。这一次灾难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标 志。 。
5、千5 距今6500万年前白垩纪末期,是地球史上 第二大生物大灭绝事件,约75%-80%的物种 灭绝。在五次大灭绝中,这一次大灭绝事 件最为著名,因恐龙时代在此终结而闻名, 海洋中的菊石类也一同消失。其最大贡献 在于消灭了地球上处于霸主地位的恐龙及 其同类,并为哺乳动物及人类的最后登场 提供了契机。 。
第六次生物大灭绝
2、泥盆纪——鱼类的时代
泥盆纪地貌
第二次生物大灭绝
• 第二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泥盆纪晚期,其 在距离今约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泥盆 纪是脊椎动物飞越发展的时期,鱼类相当 繁盛,各种类别的鱼都有出现,故泥盆纪 被称为“鱼类的时代”。最重要的是从总 鳍类演化而来的,两栖类、爬行类的祖 先——四足类(四足脊椎动物)的出现。
地球生物五次大灭绝 自寒武 纪生物大爆发以来,地球上的 生命演化并非一帆风顺,其中 至少出现了五次影响遍及全球 的生物大灭绝事件 。
1、奥陶纪——海洋无脊物动物的全 盛时期
奥陶纪地貌
第一次生物大灭绝
• 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4亿4万年前的奥 陶纪末期,古生物学家认为这次物种灭绝 是由全球气候变冷造成的。大片的冰川使 洋流和大气环流变冷,整个地球的温度下 降了,冰川锁住了水,海平面也降低了, 原先丰富的沿海生物圈被破坏了,导致了 85%的物种灭绝。
3、二叠纪——生物圈重大变革时期
二叠纪地貌
第三次生物大灭绝
距今约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估计地球上有96%的物 种灭绝,是地球史上最大也是最严重的物种灭绝事件。这 次大灭绝使得占领海洋近3亿年的主要生物从此衰败并消 失,让位于新生物种类,生态系统也获得了一次最彻底的 更新,为恐龙等爬行类动物的进化铺平了道路。其他各次 大灭绝所引起的海洋生物种类的下降幅度都不及其1/6, 也没有使生物演化进程产生如此重大的转折。 二叠纪物种大灭绝原因猜想 火山爆发说: 陨石撞击说: 甲烷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必须在100年内殖民外星,以避免灭绝)
回顾地球生命史,人类的先祖至少遭遇过5次大劫
当地球上98%的物种已经灭绝时,人类却成功进化,坐上地球 霸主的宝座。
我们凭什么能在这个蓝色星球上立足?
.
又能否再一次摆脱劫难?
3
. (1972年12月7日阿波罗17号拍摄的地球照片,名为蓝色弹珠;图片源自NASA)
断夯实的地基之上 终于嬴得了人类星球
250万年的存在 从这个角度而言
人类的胜利堪称奇迹。
.
(人类文明的“地基”)
17
然而
距离上一次大灭绝
已经过去6500万年
它会否再次降临?
人类能打破霸主必亡的宿命吗? ? ?
.

18
本课件制作主要参考了星球研究所微信 公众号的“各位霸主,一路走好”的文 章。
.
.
(上图为当时的人类祖先大带齿兽)
12
第4次大灭绝
距今2亿年前第4次大灭绝正式开始史称三叠纪大 灭绝。
.
(位于德州理工大学的波斯特鳄化石)
13
第五任霸主出现距今1.6亿年左右的侏罗纪时期
恐龙
哺乳动物
之前被鳄类压制的恐龙则逐步填满 了鳄类留出的生态位,随后的故事
恐龙灭绝之后哺乳动物们小
我们已经耳熟能详,恐龙遍布全球, 心翼翼地从阴暗的地下走出,
提塔利克鱼
人类先祖开始在海陆相接的边缘生存, 它名为提塔利克鱼是鱼类和两栖动物之 间的过渡物种,它的鳍已经可以像四肢 一样支撑身体必要时还能爬上岸边。
.
8
第2次大灭绝
3000万年后也就是3.7亿年前的泥盆纪晚期第2次 大灭绝再次降临地球史称泥盆纪大灭绝。
. (头骨保存于美国克利夫兰国家自然博物馆,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邓氏鱼化石)
(后期又出现了鹦鹉螺等新霸主;上图为 奇虾复原图)
(首次发现于云南澄江,昆明鱼复原图.)
6
第1次大灭绝
距今4.4亿年左右,奥陶纪-志留纪大灭绝,
.
7
第二任霸主出现在距今4亿年左右的泥盆纪时期
邓氏鱼 鱼类中的盾皮鱼开始称霸海洋,最大 的一种名为邓氏鱼,体长约6至8米、 重达1.1吨是比第一代霸主更强大、 更凶猛的捕食者,就连同一时期出现 的鲨鱼也经常成为它的果腹之物。
地球生命史上 的五次大灭绝
1
.
2
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几乎每年都会就人类的命运发出警告
内容包括外星文明、人工智能的威胁以及全球气候的变化……
2017年5月3日他发出了最新一次警告
Humanity must colonize another planet within 100 years if we are to survive
4
大约40亿年前一种单细胞生物出现在地球上。它是地球上所有现存及 已灭绝生命的共同祖先被称为终极共祖(LUCA,Last Universal Common Ancestor)
之后的数十亿年中月升日落、繁衍不息
小小的终极共祖最终演化为一个超级家族包括870万种形态万千、习性
各异的物种
这些家族成员从来都不是和平主义者
.
蓝色星球的霸主之争早已上演
5
第一任霸主出现在5.3亿年前的寒武纪
奇虾
昆明鱼
它体长1米,最长可达2米,强 壮的嘴部结构可以轻松穿透贝 类的外壳。而当时其它多数物 种大小都不超过10厘米。
同一时期人类先祖则是一种发现 于云南的原始鱼类——昆明鱼, 它体长只有2-3厘米,对于胃口 极大的奇虾而言此时人类的祖先 如同不值一顾的蚊子肉。
. (发掘于坦桑尼亚的丽齿兽化石,展出于德国国家博物馆)
11
第四任霸主出现距今2.3亿年左右的三叠纪时期
鳄类(镶嵌踝类主龙)
它把握住了几乎一片空白的地球 迅速成为三叠纪当之无愧的霸主, 比如令人胆寒的波斯特鳄,它体 长达12米是当时最大的陆生肉食 动物,几乎可以猎杀任何动物。
大带齿兽 我们的祖先开始向哺乳动物缓慢 进化,它们没有完成向哺乳动物 的最终进化,由于鳄类及其它捕 食者的压制它们的体型甚至从之 前的家猫大小变成了只有老鼠大 小。
而丽齿兽的近亲犬齿兽也同样长出了 犬齿,犬齿兽也便是当时的人类先祖。 它体型要比丽齿兽小很多,以犬齿兽 中稍晚一点出现的三尖叉齿兽为例它 体长仅30-50CM,比家猫还要略小, 只能以小型动物和昆虫为食。
.
10
第3次大灭绝
距今约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第3次大灭绝毫不 犹豫地爆发了,史称二叠纪大灭绝。
9
第三任霸主出现距今3.2亿年左右的石炭纪时期
丽齿兽
犬齿兽
生物开始离开海洋走向陆地,陆地也开始 进入一个植被的超级繁茂期。陆地上同时 出现了众多霸主,最为知名的是体长可达 5米的丽齿兽,它是首次长出犬齿的动物, 它可以轻易撕碎任何猎物,是恐龙出现之 前陆地上最强大的掠食者之一,直到今天 犬齿依然是顶级陆生猎食者的标志。
统治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天空 250万年前它的一个灵长类
的全部空间。恐龙是这个星球上最 成功的统治者,它们统治地球超过
分支完成了从猿到人的演化。
1.6亿年。
.
14
第5次大灭绝
直到65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第此时人类的祖先已经熬过了40亿年
从奇虾到盾皮鱼,从丽齿兽到巨鳄再到恐龙五代霸主已经全部逝去
地球上所有现存和曾经存在的物种有98%已经灭绝
所有有能力压制人类的物种全部与世长眠
人类终于可以正式站到舞台中央
恐龙灭绝之后哺乳动物们小心翼翼地从阴暗的地下走出
250万年前
一个灵长类分支完成了从猿到人的演化
人类星球诞生
.
16
40亿年的漫长等待 在如此渺茫的生存概率中一次又
一次躲开劫难 在历代霸主及其它物种一层层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