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美丽的海滨》曲线工具的使用(说课稿)

合集下载

最新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美丽的海滨

最新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美丽的海滨
1.老师介绍今天要用的颜色、工具和操作步骤;
2.幼儿操作进行色彩涂鸦,要涂出深浅不同的蓝颜色;
3.涂满颜色后,观察你画的是白天的天空还是夜晚的天空;
4.最后在画面的一角涂上白胶,撒上彩沙
结束部分
作品展示分享: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说自己的想法,幼儿互相欣赏。
教育
活动
活动名称(领域) 美丽的海滨(美术)
活动目标
情感目标:感受蓝色大海的色彩美。
技能目标:能够混合蓝色,深浅变化涂色。
认知目标:认识深蓝色、蓝色、浅蓝色。
活动准备
前经验准备:会操作颜料的涂色工作
物质准备:画纸、颜料、白胶、彩砂
活动过程
导入部分
谈话导入
说一说蓝色:
1.老师和小朋友说一说蓝色,你在过那里见过蓝色?天空、湖水、大海
2.看到蓝蓝的天空,蓝蓝的大海,你的感觉是什么?
3.天空的蓝颜色都是一样的吗?大海的蓝颜色都是一样的吗?
基本部分
(一)说一说深浅不同的蓝颜色、和白颜色
1.老师拿出深蓝色、和天蓝色,问问孩子这两个颜色有什么不同?
2.如果把两个颜色混到一起,会发生什么?
3.如果蓝色里面加白色会发生什么?
(二)刷出大海的颜色

海滨小学美术教案模板范文

海滨小学美术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1课时年级:三年级教材:《美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海滨风光的基本特点,学习运用线条、色彩等基本绘画技巧描绘海滨景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家乡美景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环境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1. 海滨风光的基本特点及表现手法。

2. 线条和色彩在绘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出海滨风光的远近感和立体感。

2. 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创意的海滨风光作品。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刮刀等。

2.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海滨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景物。

2. 学生分享对海滨风光的感受,教师总结海滨风光的特点。

二、新知传授1. 教师讲解线条和色彩在绘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技巧表现海滨风光的远近感和立体感。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线条和色彩的运用,通过刮刀在画纸上作画,感受线条和色彩的变化。

三、实践创作1. 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方法,自由发挥想象力,创作一幅海滨风光作品。

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展示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和学生一起评价作品,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总结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线条和色彩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课后收集家乡海滨风光的图片或实物,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海滨风光的基本特点,并掌握了线条和色彩在绘画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自由发挥。

3. 加强教师巡回指导,关注每个学生的创作过程,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美丽的鱼》曲线工具的使用

《美丽的鱼》曲线工具的使用
《直线和曲线工具的使用》分为2课时,第一课时让学生学会用直线工具画鱼轮廓和条纹,用刷子工具画鱼的眼睛。第二课时让学生学习曲线工具的使用。本节课是第二课时。
学情分析
本课针对的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前面他们已经学过了画图程序中的“铅笔”、“刷子”、“直线”工具的使用。根据小学生有特定的心理特征:好玩、好问、好奇,以及小学生对图片、图形、色彩的喜爱,本课利用兴趣带动学习的方法来组织教学。
将爱护环境与本课的学习结合起来,进行德育渗透,让孩子们懂得保护动物、爱护环境。
布置作业
1分钟
其实“曲线无处不在”比如:美丽的彩虹、雄伟的长城、壮观的立交桥等等,请同学们用曲线工具画一道彩虹。
板书设计
曲线工具的使用
选工具 选线型 选颜色
单 弧:一拖动 二拖动 三原地单击
双 弧:一拖动 二拖动 三拖动
封闭式 :一单击 二单击 三拖动
(2)教师巡视指导
(3)在学生画完后师总结评价(概括引导学生说出两个弯的三步走:一拖动,二拖动,三拖动)
2、用封闭式曲线画“倒花瓶鱼”
任务三:画封闭曲线图形
(1)展示“倒花瓶鱼”图片,请同学们观察对比这种曲线与刚才的两种曲线又有什么区别?
师:前两种曲线都是先画出直线,而封闭图形的终点与起点是同一点,那么我们画出的第一步还是拖动出直线吗?
通过学生互评和老师总评,提高学生运用曲线工具的能力。
作业的练习不仅能复习上节课的知识,还能让学生感受色彩的变化,逐渐掌握色彩的搭配。
课堂小结
2分钟
同学们真是心灵手巧,绘制出了这么多漂亮的鱼,使海底世界充满了生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让我们爱护环境,保护海洋,给这些美丽的精灵们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同时也给我们自己带来更多的快乐。
将本课内容设计成三个小任务,学生明确教学任务后,让学生大胆尝试学习。学生在尝试完成任务的同时,知识能力得到提高。在操作中如碰到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通过3个方法来解决1、同学间的帮助,协作2、教师提供的帮助文件3、教师的指点。在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得到新知。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指导地位。学生可以自由的选择教材、同学、教师作为学习的帮助者,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与他人交流协作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教案《美丽的海滨》

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教案《美丽的海滨》

第五课美丽的海滨一、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铅笔工具、填充工具、椭圆工具的使用方法;2、教学生学会曲线工具的使用;3、培养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并具有初步的审美意识,知识迁移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教学生学会曲线工具的使用三、教学难点教学生学会曲线工具的使用四、教学用具网络微机室小黑板五、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学习你们看到过大海吗?海边的景色美不美呀?今天,你们就用电脑把美丽的海滨画下来。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二)出示任务,明确目标出示(小黑板)学习任务,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与步骤,见板书)。

(三)上机操作,探究新知(学生边阅读教材边上机操作,自主-合作探究新知识,老师行间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1、画天空、大海、沙滩的轮廓线(铅笔工具)2、画白云(填充工具、椭圆工具)3、画太阳伞(曲线工具)曲线工具的使用方法与步骤:(略)……(四)练习拓展,巩固新知学生完成新课任务后,自主创新练习与新课相关的内容,巩固新知识。

(五)作品展示,体验成果优差作品展示,生生交流。

(六)反思体验,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哪一具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其操作方法的三个步骤是什么?六、板书设计第五课美丽的海滨曲线工具的使用:方法与步骤:①选择曲线工具,从开始点画一条直线;②将鼠标指针移到直线的中点处,按住左键向上方拖动,使直线弯曲;③在画好的曲线原位置上再单击鼠标一次,表示结束曲线的绘制。

注意事项:调整线段弯曲不满意(最多两次),及时巧用“撤消”命令,重新画曲线(第22页)。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美丽的海滨》曲线工具的使用(说课稿)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美丽的海滨》曲线工具的使用(说课稿)

《美丽的海滨》曲线工具的使用(说课稿)一、说教材1、说教学内容及教学作用地位《美丽的海滨》选自海南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版信息技术教材第三册第五课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基础,对画图知识作铺垫的延伸,从而能够让学生熟练掌握画图工具结合思维创作。

尤其是学生在学习了新的一种绘图工具的基本操作要领之后,学习兴趣更是被大大激发,学习热情也空前高涨,表现欲望极其强烈。

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需要就是我们教学的动力。

基于此点,我设计了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进一步让学生掌握另一种绘图工具的使用,同时培养学生用自己已掌握的电脑操作创造更多美丽的图案,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想象力,给生活中的大自然景色创造美。

2、说教学目标本节内容侧重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锻炼,为使学生有效将理论知识联系于实践,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根据本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分析,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复习巩固铅笔工具、填充工具、椭圆工具的使用方法。

(2)能利用保存的图片设置墙纸。

(3)让学生学会使用曲线工具。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学一学、想一想、画一画掌握画曲线的方法,及画太阳伞。

给予学生亲身实践操作,从实践中学会调整线段弯曲,从而突破教学难点,最终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的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知识迁移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让学生在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和感知生活中景色的美。

3、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使用曲线工具。

难点:用曲线工具调整线段弯曲。

确定以上教学重点难点的理由: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一些绘图工具的基本操作(如:多边形的绘制),但对如何使用曲线的绘制不甚了解。

而通过使用曲线工具绘制曲线方法是本课的重点。

为了更好地进行操作步操,用曲线工具来调整线段的弯曲是一个比较难以对控制点的掌握。

因此,用曲线工具调整线段弯曲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年级上信息技术说课稿曲线工具的使用海南版

四年级上信息技术说课稿曲线工具的使用海南版

《美丽的海滨》曲线工具的使用(说课稿)一、说教材1、说教学内容及教学作用地位《美丽的海滨》选自海南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版信息技术教材第三册第五课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基础,对画图知识作铺垫的延伸,从而能够让学生熟练掌握画图工具结合思维创作。

尤其是学生在学习了新的一种绘图工具的基本操作要领之后,学习兴趣更是被大大激发,学习热情也空前高涨,表现欲望极其强烈。

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需要就是我们教学的动力。

基于此点,我设计了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进一步让学生掌握另一种绘图工具的使用,同时培养学生用自己已掌握的电脑操作创造更多美丽的图案,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想象力,给生活中的大自然景色创造美。

2、说教学目标本节内容侧重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锻炼,为使学生有效将理论知识联系于实践,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根据本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分析,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复习巩固铅笔工具、填充工具、椭圆工具的使用方法。

(2)能利用保存的图片设置墙纸。

(3)让学生学会使用曲线工具。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学一学、想一想、画一画掌握画曲线的方法,及画太阳伞。

给予学生亲身实践操作,从实践中学会调整线段弯曲,从而突破教学难点,最终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的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知识迁移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让学生在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和感知生活中景色的美。

3、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使用曲线工具。

难点:用曲线工具调整线段弯曲。

确定以上教学重点难点的理由: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一些绘图工具的基本操作(如:多边形的绘制),但对如何使用曲线的绘制不甚了解。

而通过使用曲线工具绘制曲线方法是本课的重点。

为了更好地进行操作步操,用曲线工具来调整线段的弯曲是一个比较难以对控制点的掌握。

因此,用曲线工具调整线段弯曲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美丽的海滩》优秀教案

五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美丽的海滩》优秀教案

五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美丽的海滩》优秀教案1、“递归调用”过程思想。

2、熟练命令条件命令(IF……Then)和递归调用。

1课时本课武汉版《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小学五年级下册第8课,本册重点介绍Logo程序设计语言,使小同学对程序语言有一定的概念,并具备一定程序分析能力,该课重点是递归调用和Repeat 命令的结合,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个拓展与总结,本课需要教师在充分理解过程的定义之后,对过程有一定的了解,并对调用有初步的认识,同学才干够承受递归调用,这样,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对Logo语言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且同学通过在不时的实践与分析过程中,体验Logo程序语言的快乐,从而更加喜欢信息技术。

同学们,你们知道小海龟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哪儿吗?生:海滩师:是啊,那里的景色可真美啊,有高大的椰子树、漂亮的贝壳和海螺呢,还有海风的声音,真美啊(师边说边出示课件:出现海边景色)要完成这幅“美丽的海滩”图,我们需要先完成椰子树、贝壳、海螺三个积木后,再把它们组合起来,就形成美丽的海滩图了。

1、小组合作任务一:画椰子树椰子树由三个局部组成:椰子、椰子叶和树干将同学分成三组,每一组负责一个局部,将命令写出来。

[师生一起分析]:椰子:两个圆形圆:Repeat 36[fd 3.14*直径 /36 rt/lt 10]左边的椰子和右边的椰子只是转角的方向不同而已。

树干:长方形组成长方形:repeat 2[fd 20 rt 90 fd 60 rt 90]椰子叶:半弧组成。

半弧:repeat 18[fd 3.14*直径 /36 rt 10]那么,现在你们定义积木吧!2、交流反应椰子:To yezi [定义过程]Repeat 36[fd 3.14*100 /36 lt 10] [画左边的'椰子] Repeat 36[fd 3.14*100 /36 rt 10] [画右边的椰子] End树干:To shugan:a [定义过程]If :a=100 then stop [假设长度为100 那么停止] Repeat 2[bk :a lt 90 bk 5 lt 90][否那么画长方形] Shugan:a+5 [边长增加5]End [过程定义胜利]椰子叶:To yeziye:a [定义过程]If :a>30 then stop [转角的度数大于30 那么停止] Repeat 18[fd 3.14*60/36 rt 10] [画半弧]PuRepeat 18[fd 3.14*60/36 rt 10]PdRepeat 18[fd 3.14*60/36 lt 10]PuRepeat 18[fd 3.14*60/36 lt 10]PdRt :a [转角]Yeziye:a+5 [角度增加]End现在老师将你们搭建的积木组合起来:To yezishuYeziShugan 10Yeziye 10End3、小组合作、评价反应任务二:画贝壳、海螺分成两组:一组画贝壳,另一组画海螺提示:贝壳的根本组成图形是圆;海螺的根本组成图形圆。

美丽的鱼——“直线”和“曲线”工具的使用教学设计

美丽的鱼——“直线”和“曲线”工具的使用教学设计
双弯曲线的画法:画——拖——拖(朝相反的方向)
学生画出小鱼,并为小鱼找个小伙伴,绘画熟练而快的同学要多为小鱼找几个小伙伴。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己体验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探究学习。便于学生接受教师讲解,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让学生去实践和体会双弧曲线的画法,进一步促进学生创造性地体会曲线的画法。
任务3:大显身手,描绘鱼家
教师演示小鱼身体轮廓的上半身画法。
(首先单击工具箱中的曲线工具,然后在画图区拖动鼠标画出从起点到终点的线段(中间不能停),再将鼠标指针移到线段上要弯曲的部位,按住鼠标的左键,拖动鼠标,拉到适当的位置后放开鼠标。最后,要再次调整曲线的位置,在需要定形的地方再朝相同的方向拉动一次,松开鼠标固定曲线的形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常见曲线的画法;掌握曲线画法的基本规律,领会画曲线时鼠标操作中的画、拉操作要领;学会用简单的曲线组合成具有实际意义的图画。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上机绘画操作实践,结合教师的演示、讲解、任务驱动,积极参与探究画法、合作学习、总结归纳、作品评价、交流反馈等学习活动,掌握用曲线工具画曲线的方法,提高自主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研究型学习能力。
注意到单弯曲线的绘画过程需要我们连续三次按住鼠标左键拖动鼠标。
师:我已经画好了小鱼的上半身,谁来画小鱼的下半身、尾巴和鱼纹?
教师分别请2名学生画出小鱼的下半身、尾巴和鱼纹。
师:老师的小鱼已经画好了,把你的小鱼也画出来吧。
师:在操作过程中有的同学遇到了问题,谁来帮帮他?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解决的问题如下。
同学们的眼睛真厉害。
师:你们想画出这么漂亮的小鱼吗?
小鱼的身体、尾巴和身体上的花纹。
小鱼的身体、尾巴用的是单弯曲线,而用的是双弯曲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的海滨》曲线工具的使用(说课
稿)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及教学作用地位
《美丽的海滨》选自海南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版信息技术教材第三册第五课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基础,对画图知识作铺垫的延伸,从而能够让学生熟练掌握画图工具结合思维创作。

尤其是学生在学习了新的一种绘图工具的基本操作要领之后,学习兴趣更是被大大激发,学习热情也空前高涨,表现欲望极其强烈。

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需要就是我们教学的动力。

基于此点,我设计了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进一步让学生掌握另一种绘图工具的使用,同时培养学生用自己已掌握的电脑操作创造更多美丽的图案,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想象力,给生活中的大自然景色创造美。

2、说教学目标
本节内容侧重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锻炼,为使学生有效将理论知识联系于实践,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根据本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分析,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复习巩固铅笔工具、填充工具、椭圆工具的使用方法。

(2)能利用保存的图片设置墙纸。

(3)让学生学会使用曲线工具。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学一学、想一想、画一画掌握画曲线的方法,及画太阳伞。

给予学生亲身实践操作,从实践中学会调整线段弯曲,从而突破教学难点,最终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的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知识迁移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让学生在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和感知生活中景色的美。

3、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使用曲线工具。

难点:用曲线工具调整线段弯曲。

确定以上教学重点难点的理由: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一些绘图工具的基本操作(如:多边形的绘制),但对如何使用曲线的绘制不甚了解。

而通过使用曲线工具绘制
曲线方法是本课的重点。

为了更好地进行操作步操,用曲线工具来调整线段的弯曲是一个比较难以对控制点的掌握。

因此,用曲线工具调整线段弯曲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这节课采用的主要方法有“创设情境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等教学方法。

本课我利用多媒体展示大自然中的一些美丽的海边风景画。

理论依据: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通过学生观察,教师指导,学生亲自操作实践,从而学会使用曲线工具来调整线段弯曲。

结合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整合)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有机结合画图的各种操作(任务驱动法)。

使学生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

立足课堂教学,在生动有趣、愉悦的气氛中展开,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三、说学法
运用电脑操作绘画是信息技术和绘画知识的整合。

因为,小学生学习电脑绘画的兴趣很浓,他们对学习画图工具的运用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望。

在本课学生将会用美术学科中的色彩知识和绘画技能来创作,需要学生通过亲身的
实践,动手操作来达成目标。

因此,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培养学生“接受任务—探索尝试—综合运用—自主创新”的学习方法。

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内容偏重于实践,为使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作用。

我对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做如下设计:
时间分配:导入新课(3min)、新课教学(15min)、实践演练(20min)、小结(2min)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依据或意图




采用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过
大海吗?海边的景色美不美?想不想去看大海?今天
老师和你们一起走进大海。

播放海边风景画。

(师提示)
观看视频剪辑、通过视觉、听觉、感觉,领略大自然的景色美。

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

使学生有一种想把这美丽的景色画下来的愿望。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




新课教学主要采用师生合作和学生自主实践方式。

一、复习铺垫、巩固练习
过程设计:
1、画天空、大海、沙滩及设置背景色。

(要求学生应注意画面的协调)教师巡视、并发现问题。

觖决问题:
2、您会画“白云”吗?请给我们演示画好吗?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

二、方法指导、学习新知
过程设计:
①(初步认识)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曲线工具。

画太阳伞,太阳伞是弧形的,如何画?
②(方法指导)以演示法的教学方式边说边演示操作步骤。

③(完善认识)解决学生质疑,突破难点。

在画太阳伞,调整曲线弯曲时,一不小心,曲线就拖出一个弯来,怎么办?
用曲线工具调整线段弯曲:解决方法及操作步骤。

三三、实践运用、自主创作
①展示两幅图,让学生进行对比这两幅图的特点。

(师生小结)
②绘画一幅美丽的海滨景色图画。

让学生闭上眼睛,展开想象,勾画自己心中的画的画法。

接着在优美的音乐里开始创作。

三点要求:
①用所学的画图工具画一幅海滨景色图画。

②图画的画面要注意协调。

③完成保存的图片设置墙纸。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画得过于单调教师会适当提示:海边还会有些什
么呢?)

四、观摩交流、效果评价
同学之间互相看一看、评一评。

展示几幅优秀的作品,师点评。

五、归纳总结、课后拓展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利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做什么?
2、布置任务:请同学们回去家里有电脑的同学,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绘画一幅海滨景色图画。

①观察、思考、动手实践、解决问题;
动手操作实践。

观察、思考、动手操作。

学生直观上认识曲线工具。

学生思考。

观察、动手操作。

观察、思考、小组讨论、归纳。

观察、分析,指出各自的其优缺点。

学生自主协作、绘制海滨景色图画。

学生自由发言。

观看、评析。

学生自由发言。

范文
强化加深练习,巩固了前面所学的内容。

为没有掌握好的学生提供知识学习的机会,更好的展开下面的教学任务。

了解班里是否都会灵活观察运用“椭圆”工具。

如果有,则给予让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请他来当小老师示范操作,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引导学生一步步去操作,巡视个别指导。

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从而引出以下任务。

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精神。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

从而突出曲线工具的运用。

鼓励学生在冥想中大胆地发挥想象创造力创作。

培养学生实践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此环节里,在教法上用“观摩”方式,让学生交流学习心得,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评价方式。

肯定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引导学生要善于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

这样的教学能回顾所学的内容,给学生一个完整又深刻的印象。

让学生不知不觉把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

布置练习就可以延伸到课外。

学习永无止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