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件位置和数量对冷弯薄壁型钢_混凝土组合梁的影响_赵滇生

合集下载

冷弯薄壁型钢—重组竹组合柱偏心受压有限元分析

冷弯薄壁型钢—重组竹组合柱偏心受压有限元分析

冷弯薄壁型钢—重组竹组合柱偏心受压有限元分析张秀华;曾紫嫣【摘要】采用实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冷弯薄壁方钢管—重组竹组合柱进行偏心受压性能的有限元分析.通过选取材料本构关系,完成建立模型,设定边界条件,求解得到组合柱极限承载力.用此建模方法通过改变试件的长度、冷弯薄壁型钢的厚度、重组竹板厚度,可以计算实验室无法满足条件下柱的承载力,并对影响承载力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偏心距和长细比对于冷弯薄壁型钢—重组竹偏心受压构件具有重大影响,两种因素相比较而言,长细比的影响略小一些.【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8(044)013【总页数】2页(P45-46)【关键词】钢—竹组合结构;偏心受压;有限元分析【作者】张秀华;曾紫嫣【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398.9随着国家关于“节能环保、绿色建筑”理念的推广,近年来在钢结构领域关于钢组合结构的研究逐渐开展起来。

国内科研人员提出了一种新型环保结构——钢—竹组合结构。

这种结构以冷弯薄壁型钢和竹材人造板为主要材料,采用结构胶及自攻螺钉进行连接,可充分发挥钢材的轻质高强与竹材的低碳环保两种材料的优势,同时利用两种材料协同工作效应,有效缓解钢结构稳定性差而竹材经济性低的问题。

随着研究的开展,目前国内外对钢—竹组合结构的研究成果正日趋完善:宁波大学课题组对冷弯薄壁型钢—竹胶板组合结构进行了重点研究,包括冷弯薄壁型钢—竹胶板组合梁的抗弯及抗剪性能、组合楼板的抗弯及抗震性能、组合柱的轴心及偏心受压性能、梁—柱节点的受力性能以及组合墙体抗震性能的研究,得到了以上构件的破坏特征及承载力公式[1-8]。

同时,东北林业大学课题组对重组竹材料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证明重组竹可以良好地应用于钢组合结构中;并对冷弯薄壁型钢—重组竹组合柱进行了轴心受压试验,得到其破坏形态并推导出承载力公式[9,10]。

冷弯薄壁型钢自攻螺钉墙梁节点承载性能分析

冷弯薄壁型钢自攻螺钉墙梁节点承载性能分析

关键 词 : 冷弯薄壁 型钢 ; 连接节点 ; 建模方法 ; 轴压 比 中图分类号 : T U 3 9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1 9 3 3 ( 2 0 1 5 ) 0 2—0 2 1— 0 5
An a l y s i s o n t h e c a p a c i t y o f j o i n t i n l o w- - r i s e c o l d - f o r me d
第4 1 卷 第 2期 2 0 1 5年 4月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S i c h u a n B u i l d i n g S c i e n c e 21
冷弯薄壁 型钢 自攻螺钉墙梁节点承载性能分析
褚云朋 姚 勇
( 西南科技 大学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 院, 四川 绵阳 6 2 1 0 1 0 )

要: 冷弯 薄壁 型钢结构墙体— 楼盖 连接 中构件数量大 , 合理 简化各构件间 的连接作 用是建立 正确有 限元 模型 的
关键 , 已有研究表 明 , 轴压 比对梁柱连 接体 系抗震性能影响较大 。本文结合冷弯 壁型钢对试验试件进行计算 , 并进行 了改变轴压 比参数 的分析。结果表 明 : ① 螺钉耦合加 界面接
na a l y s i s . he T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 ①S c r e w c o u p l i n g p l u s i n t e r f a c i l a c o n t a c t m o d e l i n g r e s u l t s c o i n c i d e s w i t h t h e e x p e i r me n t l a r e s u l t s , he t

冷弯薄壁方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压弯性能研究

冷弯薄壁方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压弯性能研究
开 裂 ( 个 正 交 方 向 ) 压 可 三 、
碎 、 性变 形及 徐变 。 塑
钢管 对混 凝土 的套箍 作 用有效 地提 高 了混 凝 土的抗 压强 度 和变形 能力 ; 内填 混 凝 土提 高 了钢 管 管壁 而 的侧 向刚度 , 者 有很 好 的协 同工 作 能 力 。但 目前 两 对 冷弯 薄壁方 钢 管混 凝 土 结 构 的研 究 成 果 较少 , 也 没 有相 应 的技 术 规 程 。本 文 利 用 大 型 有 限元 程 序 A S S对 薄壁方 钢 管 混凝 土 组合 柱 压 弯 性 能 进 行 NY
2 2
表 1 试 件 参 数




21 0 2年
第2 9卷
co r
注 : ()式 () 式 1 、 2 中具 体 参 数意 义 及 取 值 详 见 文 献 , [ ] 2。
核 心 混 凝 土 采 用 了 Wii Wan e 五 参 数 破 la l m. rk r
坏 准则 。 ( ) 弯薄壁型钢 、 下刚性垫板 采用 了 Vn 2冷 上 o Mi s随动强 化准则 , 构关 系采 用 了双线性 随 动强 s e 本 化模 型 ( K N) 见 图 3 B I , 。材 料 屈 服 强度 和 初 始 弹性 模量 按 相应 的材性 试 验 确 定 , 入 塑 性 强 化 阶段 切 进 线模 量 E 取 为初 始 弹性模 量 E的 0 0 倍 。泊松 比 . .1
有 限元模 型 中混 凝 土采 用 S L D 5单 元 , 单 O I6 该 元 具有 8个 节 点 , 个 节 点 有 、 、 每 y 3个 方 向 的位
() 1 本文采 用 了文献 [ ] 2: 葩充分考 虑 约束效 应
收稿 日期 :0 2— 3—2 21 0 0 作者 简 介 : 赵滇 生 (9 7 ) 男 , 江 义 乌人 , 教 授 , 究 方 向为 钢 结 构 、 间结 构 。 15 一 , 浙 副 研 空

冷弯薄壁型钢板组约束作用研究

冷弯薄壁型钢板组约束作用研究
整 体 屈 曲 的发 生 ,或 促 使 交界 板 件 提 前 屈 曲。 国外 2O世 纪 七 八 十 年 代 对 这 一 现 象 首 先 进 行 了研 究 ,成 果 在 各 国铜 结 构 规 范 中有 所 体 现 ;国 内 九十 年 代 也 开 始 涉及 这 一 领 域 ,相 应 研 究 被 我 国相 关 规 范 采 纳 。 对 国 内外 板 组 效 应 研
性 。罗 洪光 提 到英 国规 范 BS 5950—5未 直 接 考 虑 据 没 有显 著 性差 别 。反 之 ,不 考 虑 板 组 约 束结 果 较
图 1 板 组 构 件 屈 曲示 意
国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51368043,51768055);内 蒙 古 自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2017MS(LH)0526);内 蒙 古 科 技 大 学 优 秀 青 年 基 金 项 目 (2016YQL10)。
第 一 作 者 :陈 明 ,男 ,1978年 出生 ,博 士 ,教 授 。 通 信 作 者 :孟 祥 福 ,mengxiangfu1993@ foxmail.com。 收稿 日期 :2018—04—23
科 研 开 发
的具体 计算 式 ,其 公式 较 为简 洁 ,仅适 于板 件 宽厚 比 载 力 变 化 较 大 。
较 大 时 。20 世 纪 40 年 代 后 期 ,Winter修 正 了
李 元 齐 等 通 过 多 组 高 强 度 轴 压 构 件 的试 验 数
Karman公 式 ,所 得 有 效 宽 度 计 算 式 被 美 国 AISI规 据 ,对 比分 析 了从 板 组 约 束 的 有 效 宽 厚 比方 法 发
1 受 压 板 件 研 究 历 史 1.1 国 外 研 究
在单 向 受 压 板 件 的 屈 曲 非 线 性 理 论 研 究 上 , Karman 1910年 的提 出关 于板 件 受 压 的 大 挠 度关 联 方程 ,并 根据 Schuman于 1930年 试 验证 明宽 薄板 件 在 所 能 承 受 的 极 限荷 载 与 板 宽 并 没 有 有 效 关 联 的 现 象 ¨ ,总 结 了板件 受 压有 效 宽度 的概 念 及 相 关 领 域

浅析冷弯薄壁型钢拼合截面梁研究现状

浅析冷弯薄壁型钢拼合截面梁研究现状

浅析冷弯薄壁型钢拼合截面梁研究现状浅析冷弯薄壁型钢拼合截面梁研究现状摘要: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体系主要由组合墙体、组合楼盖、屋盖及维护结构组成,该体系已经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简单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冷弯薄壁型钢拼合梁的研究情况,并提出了目前研究中的缺乏之处,为工程设计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1.前言冷弯薄壁型钢拼合截面梁由C形和U形截面的根本构件拼合而成。

其广泛应用于组合墙体中的门窗过梁和组合楼盖中。

国内外现有的关于冷弯薄壁型钢受弯构件的设计标准及规程【3】对常用的单个构件截面和局部常用的拼合截面构件的强度和稳定承载力做了详细规定,但是对多肢拼合冷弯薄壁型钢箱梁的受弯性能还缺乏相应的规定。

如果按照现有标准规定【4】的多肢拼合冷弯薄壁型钢构件的受弯承载力简单的由单根构件的承载力乘以截面的个数计算,其结果是否合理目前还缺乏试验和理论依据。

2.国内外研究中的缺乏尽管国内外学者已对局部拼合冷弯薄壁型钢梁进行了研究,但尚存在以下缺乏之处:〔1〕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拼合冷弯薄壁型钢受弯构件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尤其对于多肢拼合冷弯薄壁型钢箱梁还缺乏相应的研究;拼合冷弯薄壁型钢受弯构件由于受初始缺陷、板组效应、截面形状、加载方式以及材料特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其受力性能的分析相当复杂,而国内外学者进行的试验研究主要针对两端简支情况、绕截面强轴弯曲的受力性能进行研究,因此还需对拼合冷弯薄壁型钢受弯构件进行大量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

〔2〕我国现行国家标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标准?(GB50018-2002)【5】和建筑工业行业建设标准?低层冷弯薄壁型钢房屋建筑技术规程?〔JGJ227-2021〕【4】还没有明确规定关于多肢拼合冷弯薄壁型钢箱梁受弯承载力的设计条文。

同时由于影响拼合冷弯薄壁型钢构件受弯性能的因素众多,国内对其研究存在居多缺乏,使得我国标准的设计条文和国外设计标准的规定相差较大,如何尽快完善我国的设计标准并与国际接轨是丞待解决的问题。

冷弯薄壁型钢-新型轻质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节点性能研究

冷弯薄壁型钢-新型轻质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节点性能研究
i mp o r t nt a p a r t s o f t h e s t r u c t u r e wh i c h p l a y t h e k e y r o l e f o r s t uc r t u r a l p e r f o ma r n c e .Bu c k l i n g wi l l h a p p e n wh e n t h e l o a d e x c e e d s
s h i p s , t h e l o a d -s t r a i n r e l a t i o ns hi p s a n d t h e be a r i ng c a pa c i t i e s h a d b e e n c o n t r a s t e d a nd a n a l y z e d.T h e r e s u l t s o f t e s t s h o w t h a t t h e
Ab s t r a c t : C o l d — f o r me d t h i n — w a l l s t e e l s t uc r t u r e i s u s e d i n b u i l d i n g c o n s t uc r t i o n s m o r e a n d m o r e .J o i n t i S o n e o f t h e mo s t
新 鲤 . 建魄 粉 括
中 国 科 技 核 苇点性能研 究
赵莹 : , 王选 亮 。
( 1 .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城建学院, 吉林 长春 1 3 0 0 0 0 ; 2 . 沈阳圣文房地产开发有 限公司, 辽宁 沈 阳 1 1 0 0 0 0 )
p e r f o ma r n c e f o c o m p o s i t e j o i n t s i s b e t t e r t h a n t h e c o l d - f o me r d t h i n — w a l l j o i n t s .

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滑移性能的研究

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滑移性能的研究
取 得 了较系 统完 善 的成 果 , 是这 些 研 究 大 部 分是 但
有 自身 显著 的优 势 , 因而在 轻钢住 宅 、 业建 筑等方 工
面具有 广 阔的应用 前景 .
针对 传 统 的截 面形 式. 弯 薄壁 型 钢一 冷 混凝 土 组合 梁
f f e e he r c nn c o nt r l t a c l t d si i plfe o e or ul s cos O ordif r nts a o e t r i e va , he c l u a e lp by sm ii d m d lf m a i l e t t tby A N S S sm ul ton . ha Y i a i s
关 键 词 : 合 梁 ; 弯 薄 壁 型 钢 ; 移 组 冷 滑
中图 分类号 : TU3 2 5 9 . 文献 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0 6 4 0 ( 0 1 0 — 2 9 0 1 0 — 3 3 2 1 ) 20 0 —6
Th lp p o e t fc m p s t e m fc l — o m e e si r p r y o o o ie b a o o d f r d
K e r s:c p ie be m ;c d f r e h n— a l d s e l si y wo d om ost a ol - o m d t i w le t e ; lp
近年来 , 混凝 土组 合梁 广 泛地 应 用 于建 筑 和 钢一 桥梁结 构 中 , 国内外学 者对 钢一 凝 土组 合 梁 的研究 混
赵 滇 生 , 钱 静 周 旭

( . 江 工 业 大 学 建 筑工 程 学 院 , 江 杭 卅 1 0 2 2 浙 江建 效 监 理 有 限公 司 , 江 杭 州 3 0 1 ) 1浙 浙 I3 0 3 ; 浙 1 0 2

冷弯薄壁型钢-加气混凝土组合梁的设计及分析

冷弯薄壁型钢-加气混凝土组合梁的设计及分析
第 3 6卷 第 6 期 20 0 8年 1 2月
浙 江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来自J OURNAL OF ZHE I JANG UNI RS TY CHNOL VE I OF TE OGY
Vo . 6 No 6 13 .
De . 20 c 08
冷 弯 薄壁 型钢一 加气 混 凝 土组 合 梁 的设 计 及 分析
w a o d t r i h fe tv l n i t ft o po ie g r e n p a tclm i t t s f n y t e e m ne t e e f c i e fa gew d h o he c m st id ri l s i i ts a ei ou d,
Z HA O Din s e g .ZHAN i— n a —h n Ja mig 。ZHANG a — u M og o
( . le eo vlEn ie rn n c iet r 1 Colg fCii gn e iga dAr htcu e,Zh j n iest f F c n lg ei g Unv r i o e h oo y,Ha g h u 3 0 3 a y n z o 1 0 2,Chn ia
非 线性 有 限 元 法 , 究 了 这 两 种 材 料 组 合 梁 的 设 计 方 法 , 过 不 同 荷 载 形 式 下 应 力 分 布 的 结 果 对 研 通
比, 讨论荷 载形 式对有效 翼缘 宽度 的影 响. 并得 出了各 种参 数 下 的组 合 梁 , 塑性 极 限阶段 的 混凝 在
土有 效翼缘 宽度 的取值 方法 , 并根 据有 效翼缘 宽度得 出等效矩 形应 力分布 高度的计 算方法 , 建立 了 冷弯薄壁 型钢一 气混凝土组 合 梁塑性 极 限承 载 力计 算公 式. 加 关键 词 : 冷弯薄壁 型钢 ; 蒸压轻质 加 气混凝土 ; 效翼缘 ; 限承载 力 有 极 中图分类 号 : U3 8 . T 9一 1 文 献标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0 64 0 ( 0 8 0 —6 20 l 0 —3 3 2 0 ) 60 8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建筑,第25卷,第5期,2008年5月Z h e j i a n g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V o l .25,N o .5,M a y .2008收稿日期:2008-03-03作者简介:赵滇生(1957—),男,浙江义乌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钢结构研究。

连接件位置和数量对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影响T h e E f f e c t o f P o s i t i o na n d Q u a n t i t y o f C o n n e c t i o n s o n C o l df o r m e dT h i n S t e e l -C o n c r e t eC o m p o u n dB e a m赵滇生1,詹佳明1,余 强2Z H A OD i a n -s h e n g ,Z H A NJ i a -m i n g ,Y UQ i a n g(1.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32;2.浙江工业大学校园建设处,浙江杭州310032)摘 要:冷弯薄壁型钢截面板件宽厚比大,因此连接件位置和数量会对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变形产生较大的影响。

本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分析了弹性阶段和弹塑性阶段连接件数量和位置对组合梁变形以及应力分布的影响。

结果表明,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在不同的连接件数量和位置的情况下,都具有较高的抗弯承载力,变形能力都相当好;连接件位置和数量对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变形和应力分布有一定的影响,对极限承载力影响较小。

关键词:冷弯薄壁型钢;非线性有限元;连接件位置;连接件数量;变形中图分类号:T U 3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707(2008)05-0018-04 冷弯薄壁型钢板件宽厚比大,屈曲时临界应力低。

组合梁中,将冷弯薄壁型钢置于受拉区,可有效防止它发生屈曲,充分发挥了其强度高的优点,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

钢梁可由两个相同的冷弯薄壁C 型钢背靠背焊接而成工字型截面或面对面焊接而成箱型截面,焊缝设在组合截面上下翼缘的纵向中心线上,制作简单。

但是目前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研究还是很少。

由于冷弯薄壁型钢和热轧型钢性能的差异,导致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设计方法不能完全采用目前钢-混凝土组合梁的设计方法[1]。

冷弯薄壁型钢与热轧型钢相比具有板件宽厚比大的特点,因此连接件位置和数量的变化,对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变形的影响将比对热轧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影响更明显。

为了探讨这些因素的影响,本文采用有限元法对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梁进行了分析。

1 有限元模型建立采用A N S Y S 分析时,混凝土采用S o l i d 65单元,当混凝土开裂后,混凝土单元中使用分散裂缝模型。

S o l i d 65单元是A N S Y S 专门为混凝土材料定义的一种单元,本文选用具有由弥散钢筋单元组成的整体式模型,能简单合理地模拟钢筋的受力性能,并采用W i l l i a m &W a r n k e 五参数破坏准则和多线性各向同性硬化流动律。

采用S o l i d 65单元的整体式模型,可以避免应力的集中。

钢梁采用S H E L L 181壳单元,考虑包辛格效应,本构关系为双线性随动强化模型。

单元划分时将接触面上的混凝土节点和钢梁节点重合,在有连接件的位置,将混凝土和钢梁的重合节点的三个方向自由度都耦合,其它重合的节点仅在x 方向和y 方向耦合,如图1所示。

图1 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有限元模型D OI :10.15874/j .cn ki .cn33-1102/tu .2008.05.007混凝土的受压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方程为[2]:σc =f c k 1-1-εcε0n εc <ε0f c k ε0<εc ≤εc u(1)式中,f c k 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

参数n 、ε0和εc u 的取值如下,f c u ,k 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n =2-160(f c u ,k -50)≤2.0(2)ε0=0.002+0.5×(f c u ,k -50)×10-5≥0.002(3)εc u =0.0033-(f c u ,k -50)×10-5≤0.0033(4)冷弯薄壁型钢的本构关系采用理想弹塑性模型,其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方程为:σc =E ε ε≤εy f y ε>εy(5)式中,E 为钢材的弹性模量;εy 为屈服应变,εy =f yE 。

A N S Y S 分析中采用Q 235钢材和C 30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钢和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如图2所示。

图2 应力-应变曲线2 连接件位置和数量对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影响 钢梁是由两个相同的冷弯薄壁C 型钢背靠背焊接而成的工字型截面或面对面焊接而成的箱型截面,焊缝设在组合截面上下翼缘的纵向中心线上,如图3所示。

由于采用耦合命令模拟钢梁和混凝土板的连接,所以不存在连接件自身抗剪强度不够及连接件与混凝土之间滑移的问题。

本文所研究的变形差异,是指由于连接件位置或数量不同导致钢梁和混凝土板的应力分布和应变不同而引起,与连接件自身的变形及连接件与混凝土间的滑移无关,组合梁具体参数见表1、表2。

图3 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梁表1 工字型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构件参数梁编号连接件间距/m m连接件到y 轴距离/m m 混凝土板尺寸b e ×h c/m m 钢梁尺寸b f ×h s ×t f ×t w/m m 跨度l/m m A Ⅰ16001800×100160×200×3×63600A Ⅰ2120201800×100160×200×3×63600A Ⅰ3120601800×100160×200×3×63600A Ⅰ460201800×100160×200×3×63600A Ⅱ16001800×100160×200×8×83600A Ⅱ2120201800×100160×200×8×83600A Ⅱ3120601800×100160×200×8×83600表2 工字型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构件参数梁编号连接件间距/m m连接件到y 轴距离/m m 混凝土板尺寸b e ×h c/m m 钢梁尺寸b f ×h s ×t f ×t w/m m 跨度l/m m B Ⅰ16001800×100160×200×3×33600B Ⅰ2120201800×100160×200×3×33600B Ⅰ3120601800×100160×200×3×33600B Ⅰ460201800×100160×200×3×33600B Ⅱ16001800×100160×200×8×83600B Ⅱ2120201800×100160×200×8×83600B Ⅱ3120601800×100160×200×8×83600图4 组合梁中钢梁部分的应力分布图4表示连接件单排布置时钢梁的应力分布,可以看出钢梁上翼缘的应力越往两边越小,这种现象就是冷弯薄壁型钢的剪切滞后现象,有两部分组成:上翼缘受连接件的作用而产生的应力,离连接件距离越远,正应力越小;上翼缘受腹板的作用而产生的应力,离腹板越远,正应力越小。

图5(a )和图5(b )均表示连接件到y 轴距离分别为0、20、60时,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梁荷载-变形曲线。

在弹性阶段,连接件数量相同的条件下,连接件单排布置,位于中间时,19第5期赵滇生等:连接件位置和数量对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影响梁的变形小于连接件双排布置时梁的变形。

在连接件数量相同的条件下,连接件单排布置时,其间距是连接件双排布置时间距的一半,连接件对钢梁的作用力如图6所示,作用力分布方式不同是导致两者变形不同的原因之一;当连接件单排布置时,连接件对钢梁的作用力可以直接通过腹板传递,当连接件双排布置时,它对钢梁的作用力通过翼缘传递给腹板,在剪切滞后的影响下,两者的应力分布不同,导致变形的不同。

当连接件双排布置时,连接件越靠近腹板,梁的挠度越小,但是影响不大,如图5(a )和5(b )所示。

连接件的数量不同,组合梁的变形也不同,如图5(c )和5(d )所示,连接件的数量对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变形有较大的影响。

当钢板厚度增加,连接件位置对组合梁变形的影响有所减小,如图7所示,但还是有一定的影响,进入弹塑性阶段后影响也依然较大。

图7 组合梁的荷载-变形曲线当组合梁进入弹塑性阶段时,刚度下降。

与弹性阶段相比,弹塑性阶段组合梁的变形受连接件位置和数量的影响更为显著,如图5和图7所示。

对冷弯薄壁箱型钢-混凝土组合梁而言,不论是弹性阶段还是弹塑性阶段,连接件单排布置时组合梁的变形,都小于连接件双排布置时组合梁的变形;对冷弯薄壁工字型钢-混凝土组合梁而言,弹性阶段,连接件单排布置时组合梁的变形,小于连接件双排布置时组合梁的变形,弹塑性阶段,连接件单排布置时组合梁的变形,明显大于连接件双排布置时组合梁的变形。

可以这样理解:在冷弯薄壁工字型钢-混凝土组合梁中,连接件双排布置时,它对钢梁腹板的作用是通过上翼缘传递的,传递过程中存在剪切滞后,与单排连接件时不存在剪切滞后相比,刚度较低,所以变形较大。

当混凝土板进入弹塑性阶段时,变形加大,与单排连接件相比,此时双排连接件可有效减少混凝土翼板的应力集中和剪切滞后,从而减小变形,如图8所示的两种应力分布图。

而且弹塑性阶段,钢梁腹板塑性发展比上翼缘充分,也会造成连接件与腹板上边线直接相连时(即连接件单排布置时)组合梁的变形比没有与腹板直接相连时(即连接件双排布置时)组合梁的变形大。

如图9所示,特征荷载q =48N /m m 作用下,连接件单排布置时,跨中截面处钢梁的应力分布与连接件双排布置时的应力分布有较大的差异,而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三种情况下钢梁的应力分布几20 浙 江 建 筑2008年 第25卷乎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