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分类
中成药

黄连上清丸(颗粒、胶囊、片) 牛黄解毒丸(胶囊、软胶囊、片) 复方羊角胶囊(片) 金石清热颗粒 牛黄清火丸 牛黄清胃丸 牛黄上清丸(胶囊、片) 上清丸(片) 万氏牛黄清心丸(片) 新癀片 熊胆胶囊 炎立消片 熊胆开明片 穿心莲胶囊(片) 清热解毒颗粒(胶囊、软胶囊、片) 板蓝根颗粒(片、口服液) 比拜克胶囊 冬凌草片 复方双花颗粒(片、口服液) 金莲花胶囊(片) 金莲清热颗粒 抗病毒颗粒(胶囊、片、口服液) 抗病毒注射液 蓝芩口服液 莲必治注射液 清热解毒口服液 清热解毒注射液 石龙清血颗粒 万应颗粒(胶囊) 西黄丸(胶囊) 新清宁片 肿节风片 肿节风注射液 喜炎平注射液 保济丸 藿香正气水 保济口服液 辟瘟片
1 . 4 . 1 . 2 温中除湿 甲类 乙类
1 . 4 . 2 回阳救逆 甲类 1 . 4 . 3 益气复脉 甲类 乙类
1 . 5 化痰、止咳、平喘剂 1 . 5 . 1 温化寒痰剂
甲类 乙类
1 . 5 . 2 理肺止咳剂 甲类 乙类
1 . 5 . 3 清热化痰剂 甲类 乙类
1 . 5 . 4 润肺化痰剂
2 . 2 温经理气活血剂 甲类 乙类
3 肿瘤用药 3 . 1 抗肿瘤药 甲类 乙类
3 . 2 肿瘤辅助用药 乙类
4 妇科用药 4.1 理血剂 4 . 1 . 1 理气养血剂 甲类 乙类
4 . 1 . 2 活血化瘀剂 甲类 乙类
4 . 1 .3 止血剂 乙类 4 . 2 清热剂 4 . 2 . 1 内服药
△ △
△ △ △ △ △ △ △ △ △
△ △
△ △ △
36 37 38 39 40
芪蓉润肠口服液 润肠宁神膏 舒秘胶囊 通便灵胶囊 一清颗粒(胶囊)
△ △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l 62 63 64 65 ★ (5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 (74) 76
中成药大全(附分类目录)

中成药大全(附分类目录)用药:朝阳丸、护肝片、利肝隆片、复乐金胆片、肝康宁、肝必复、复肝能、云芝肝泰复方胆通、益肝灵片、鸡骨草丸(天宇)、参柴颗粒、垂盆草冲剂、肝勃宁胶囊、金胆注射液、肌醇舒肝片、乙肝宁冲剂、消炎利胆片、利胆排石片、健肝乐冲剂茵陈五苓丸、乙肝宝胶囊、澳泰乐冲剂(肿炎春)、茵栀黄口服液、利肝乐口服液复方木鸡冲剂、乙肝扶正胶囊、慢肝解郁胶囊、乙肝解毒胶囊、香菇多糖注射液斯巴特康注射液(苦参碱注射液)19脾胃疾病用药:胃样宁、胃宁冲剂、养胃冲剂、胃灵冲剂、胃气痛片、胃苏冲剂、砂养胃丸(冲剂)、补脾益肠丸、香砂六君丸、健胃愈疡片、陈香路白路、溃疡宁胶囊、溃平宁冲剂、肠泰口服液、奇星四方胃片、三九胃泰胶囊、两面针镇痛片、军铃胃病冲剂20肛肠疾病用药:化痔丸、内痔散、痔疮片、痔疮丸、消痔栓、枯痔丁、槐榆丸、痔宁片、护肝宁片、消痔灵片、齐墩果酸片、槐角地榆丸、明矾注射液、结肠宁灌肠剂、马应龙麝香疮膏21肿瘤用药:平消片22眼科用药:障眼明增光片(丸)、风火眼药、光明眼药、拨云眼药、拨云退职丸、珍珠明目液族金锭眼膏、石斜夜光丸、马应龙八宝眼膏23耳鼻喉及口腔科用药:耳聋丸、配胆丸、滴耳油、红棉散、真炎片、鼻通丸、牙痛安、齿痛宁、牙痛乐牙痛散、鼻渊丸、清音丸、侯症丸、六神丸、喉康散、锡类散、冰硼散、辛芩颗粒、喉痛灵片、廖炎康片、耳聋左慈丸、喉痛消炎丸口、炎清冲剂、补肾固齿丸鼻咽病毒剂、牙痛一粒丸、清热解毒片、双料喉风散、黄氏响声丸、喉疾灵胶囊草珊瑚含片、健民咽喉片、桂林西瓜霜(喷剂)、口腔溃疡药膜、鼻渊舒口服液、口腔炎喷雾剂、万通咽康含片、抗腮腺炎注射液24妇科用药:产泰、铁笛丸、宁坤丸、妇宁丸、当归膏、调经丸、白带片、逍遥丸、健妇丸、治带片、安胎丸、涌泉散、妇炎康、乳癖消、妇宁康、舒尔阴、曰舒安、愈带丸生化汤(丸)、定坤丹(定坤丸) 、益母草膏、妇乐冲剂、抗宫炎片、金鸡冲剂、利夫康乐、温经合剂(十二温经丸) 、妇科干金片、妇科十味片、九制香附丸、妇科调经片、调经活血片、妇科止带片、四物益母丸、乌鸡白风丸、调经益母丸艾附暖宫丸、干金止带丸、妇科白带丸、调经白带丸、威蠢孕康液、新生化冲剂下乳涌泉散、妇炎平胶囊、妇科万应膏、康妇消炎拴、乳核内消液、更年女宝片洁尔阴洗液、痛经灵冲剂、田七痈经散、桂枝茯苓丸、金刚藤糖浆、妇科白带膏(片)、保胎无忧片(散)、八珍益母丸(膏、片) 、丹栀逍遥丸(加味道遥丸) 25儿科用药:保赤散、健脾糖。
中成药原理

中成药原理一、中成药的概念和分类1.1 中成药的定义中成药是指由天然药物和一定剂量的化学药物组成的药物制剂,具有一定疗效的中药制剂。
1.2 中成药的分类中成药根据其原料、制剂形式和用途等方面可以分为多个类别,包括:1.中草药制剂:由单味中药或多味中药组成的制剂,如颗粒剂、丸剂、散剂等。
2.中药注射剂:将中药提取物或中药浸膏制成的注射剂。
3.中药胶囊剂:将中药研粉或中药浸膏填充于胶囊中制成的剂型。
4.中药片剂:将中药浸膏或中药粉末制成的片剂。
5.中药口服液:将中药浸膏或中药粉末制成的液体剂型。
6.中药外用制剂:用于外用的中成药制剂,如贴剂、擦剂等。
二、中成药的原理2.1 中成药的组成中成药由多种药物组成,其中包括天然药物和化学药物。
天然药物是指从植物、动物或矿物中提取的药物,如中草药。
化学药物是指由化学合成得到的药物,如西药。
2.2 中成药的作用机制中成药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整气血:中成药可以通过调整气血的流动来平衡人体的阴阳,调节气血的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温通经络:中成药可以通过温通经络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气血运行不畅的情况,从而缓解疼痛和改善病情。
3.消肿止痛:中成药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可以缓解炎症反应,减轻疼痛感。
4.抗菌消炎:中成药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减轻炎症反应。
2.3 中成药的药效中成药的药效是指药物对人体的作用效果,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1.直接药效:中成药可以直接对疾病进行治疗,如抗菌消炎、镇痛等。
2.间接药效:中成药可以通过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来达到治疗目的,如调节免疫功能、改善气血循环等。
3.综合药效:中成药具有多种药效的综合作用,可以同时对多个病症进行治疗。
三、中成药的临床应用3.1 中成药的适应症中成药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常见的适应症包括:1.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咳嗽、哮喘等。
2.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腹泻等。
中成药部分

第 12 页
分类
1.4.3 益气复 脉
1.5 化 痰、止 咳、平 喘剂
1.5.1 温化寒 痰剂
编号
药品名称
甲类
146 参附注射液 147 四逆汤
甲类 乙类
148 参麦注射液 149 生脉注射液 150 生脉饮(颗粒、胶囊) 151 稳心颗粒 152 益气复脉胶囊(片) 153 炙甘草合剂
备注
第 16 页
分类
1.6 开 窍剂
1.6.1 清热开 窍剂
编号
药品名称
★(200) 止喘灵注射液
备注
甲类 乙类
201 清开灵颗粒(胶囊、片) ★(201) 清开灵注射液
202 紫雪(颗粒、胶囊) 203 安宫牛黄丸(胶囊) 204 安脑片 205 局方至宝丸 206 牛黄至宝丸
★(201) 清开灵软胶囊(口服液)
296 安神补心丸(颗粒、胶囊、片) △
甲类 222 补中益气丸(颗粒)
223 参苓白术丸(散、颗粒)
△
乙类 ★(222) 补中益气合剂(口服液)
△
224
参芪颗粒(胶囊、片)[指11味组 方]
225 刺五加颗粒(胶囊、片) ★(225) 刺五加注射液
226 黄芪颗粒(口服液) 227 四君子丸(合剂)
限恶性肿瘤放化疗期 间血象指标低,脏器 衰竭病人 △
药品名称
甲类 乙类
213 礞石滚痰丸 214 苏合香丸 215 十香返生丸
甲类 乙类
216 缩泉丸(胶囊) 217 固本丸 218 金锁固精丸
乙类
219 固本益肠片 220 固肠止泻丸 221 涩肠止泻散
备注
△ △
第 18 页
分类
中成药大全附分类目录

中成药大全目录:1解表药2清热药3泻下药4利尿通淋逐水药5祛风湿疗痹痛药6化痰止咳平喘药7温化寒湿药8温里药9理血药10消导药11开窍药12跌打损伤药13祛风活络药14安神药15补益药16止泻药17固涩药18肝胆疾病用药19脾胃疾病用药20肛肠疾病用药21肿瘤用药22眼科用药23耳鼻喉及口腔科用药24妇科用药25儿科用药26男科用药27外科用药28急症中成药1解表药:白带丸、玉泉丸、云香精、感冒清、感冒通、安贝特暑症丸、甘和茶、祛暑丸都梁丸、凉膈散、参苏丸、全鹿丸、凉膈散、蛾苓丸、五积丸散、午时茶冲剂、小柴胡丸、头风痛丸、桂枝合剂、玉屏风丸玉屏风颗粒剂、固表防感冲剂、九味羌活丸、参苏理肺丸、通宣理肺丸、枕中健脑液、养命宝胶囊、防风通圣丸、时疫清瘟丸、银翘解毒丸、维C银翘片、羚翘解毒丸、夏桑菊冲剂、芎菊上清丸、时疫救急丹、荆防败毒丸冲剂、川芎茶调散丸、口服液、羚翘解毒片羚羊感冒片、桑菊感冒片丸、合剂、冲剂、风寒感冒冲剂、荆防感冒冲剂、速效伤风胶囊、陈夏六君子丸、少阳感冒冲剂、暑热感冒冲剂、秋燥感冒冲剂、暑热感冒冲剂、风热感冒冲剂、风寒表虚感冒冲剂、卓丹复方消食冲剂;2清热药:上清丸、无极丸、熊胆丸、导赤丸、六一散、二妙丸、三妙丸、四妙丸、龟苓膏黄连素片、穿心莲片、金银花露、八正合剂、白虎合剂、蒲公英片冲剂、银黄注射液、板蓝根冲剂、抗病毒冲剂、牛黄消炎丸、黄连上清丸、清热消炎宁、金熊炎必克、黄连清胃丸、牛黄上清丸、血美宝胶囊、银黄口服液、甘露消毒丸丹牛黄解毒片丸、龙胆泻肝丸片、暑湿感冒冲剂、板蓝根注射液、抗病毒口服液、抗病毒注射液、清暑益气合剂丸、清开灵口服液冲剂,胶囊、甘露解毒口服液、复方板蓝根冲剂、万氏牛黄清心丸片、白花蛇舌草注射液3泻下药:清宁丸、清宁丸、清宁丸、麻仁丸、通便灵、半硫丸、更衣丸、当归龙荟丸、五仁润肠丸4利尿通淋逐水药:结石通五苓丸、舟车丸十枣丸、控涎丸丹、胃苓丸散、慢肾宝液排石冲剂金钱草冲剂尿感灵冲剂5祛风湿疗痹痛药:桐丸片、胶囊、风痛安、风痛灵、木瓜丸、通痹片、痹冲剂、天麻酒、风湿膏龟蛇酒、健步膏、热敷散、寒痛乐、国公酒、三蛇酒、络络通、雷公藤片、风湿圣药、海蛇药、酒风湿药酊、金不换膏、汉桃叶片、独活寄生丸、壮腰健肾丸、昆明山海棠正清风痛灵、舒筋活血片、舒筋活血丸、强筋壮骨丸、腰椎痹痛丸、追风透骨丸、麝香风湿油、风湿跌打膏、附桂风湿膏、消炎镇痛膏、壮骨风湿膏关节止痛膏、伤湿止痛膏、关节镇痛膏、宝光风湿液、辣椒痛可贴、史国公药酒冯了性药酒、风湿一檫灵、肿节风注射液、风湿宁注射液、伤湿涂膜气雾剂复方高效夏天无片6化痰止咳平喘药:二陈丸、橘红丸、咳特灵、消咳喘、痰咳净、鸡苏丸、桃花散、黛哈散、黑锡丹、秋梨膏、气管炎丸、急支糖浆、牡荆油滴丸、奇力咳、感康、海珠喘息定、蛇胆川贝散、川贝枇杷露、复方甘草片、苏子降气丸、礞石滚痰丸、蛤蚧定喘丸补肾防喘片、固本咳喘片、蛇胆陈皮末、蛇胆川贝液、桂龙咳喘宁、杏苏二陈丸桔贝半夏曲、虎耳草素片、百合固金丸、养阴清肺丸膏、康尔止咳剂精制枇杷露、小青龙合剂冲剂,口服液、糖浆、风寒咳嗽冲剂、杏苏止咳冲剂麻杏止咳糖浆、川贝止咳糖浆、复方甘草合剂、克咳立效胶囊、枇杷止咳冲剂、三蛇胆川贝露、黄蛇胆川贝液、复方矮茶素片、橘红痰咳冲剂口服液、煎膏剂牛黄蛇胆川贝液散罗汉果止咳冲剂糖浆7温化寒湿药:保济丸、六合定中丸、藿香正气丸水丸剂、冲服剂、酊水剂、不换金正气散8温里药:疝气丸、良附丸、四逆散、沉香曲、十香丸、香附丸、理中丸、越鞠丸片、开胸顺气丸、十香止痛丸、十香暖脐膏、附子理中丸、小建中合剂、附桂理中丸九气拈痈丸、延胡止痛片9理血药:替保心脑健片、丹参片、舒冠片、冠脉宁、脉君安益心丸、救心油、活心丹、冠心片、心灵丸、环心丹、心宝丸、脑心舒、失笑散、十灰散、正天丸、脑心通活血丹丸、毛冬青片、心可舒片、降压冲剂、脉安冲剂、脉管炎片、玉楂冲剂、苏冰滴丸、舒血宁片银可络,天保宁,华宝通、复方丹参片、山楂降脂片冠心丹参片、丹田降脂丸、强力脑心康、中汇川黄液、消栓再造丸、地奥心血康血康口服液、抗栓保心片、冠心苏合丸、一洲心可宁、康尔心胶囊、心通口服液冠心苏合丸、脑震宁冲剂、三七总甙片冲服剂、刺五加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活血通脉胶囊、复方罗布麻片、复方丹参注射液、复方当归注射液、太极通天口服液10消导药:保和丸、山楂丸、六神曲、积实导滞丸、木香顺气丸、楂曲平胃丸、卓丹复方消食冲剂11开窍药:红灵散、救急散、通关散、解暑片、雷击散、行军散、苏合香丸、脑立清丸片麝香注射液、藏瘟至宝丸、牛黄醒脑片、安宫牛黄丸散、局方至宝丸丹、牛黄至宝丸丹、十香返生丸原名十香返魂丸,十香返生丹12跌打损伤药:百宝丹跌打丸、七厘散、九分散、正骨水、驳骨水、接骨丸丹、骨康液冯氏接骨汤、炎迪宁伤科跌打片、跌打膏、药云南白药、正红花油、田三七粉片伤科接骨片、跌打止痛液、骨折挫伤散、麝香舒活灵、伤痛外搽灵、跌打万花油三七伤药片、一粒止痛丹、接骨七厘片、中风回春丸、骨友灵搽剂贴膏、伤痛一喷灵涂膜气雾剂13祛风活络药:再造丸、天麻丸、玉真散、小活络丸、大活络丸、偏瘫复原丸、人参再造丸、华佗再造丸、全天麻胶囊、天麻壮骨丸、天麻注射液、强力天麻杜仲丸、天麻头风灵胶囊14安神药:眠安宁脑乐静、安神丸、定心丸、磁朱丸、枣仁安神液、五味子糖浆、朱砂安神丸、七叶神安片、柏子养心丸、安神口服液、安神补心丸、安尔眠糖浆、天王补心丸丹、安神补脑液健脑补肾丸健脑丸脑灵素片、养血安神糖浆丸15补益药:薯预丸、归脾丸、四物丸、当归丸、左归丸、生发片、二至丸、桑椹膏、琼玉膏、消渴丸、降糖舒、右归丸、益龄精强肾片、益肾丸、补肾丸、雄狮丸、青蛾丸健步丸、斑秃丸、人参酒鹿茸酒、首乌片丸、龟龄集散、八珍丸冲剂、还精煎合剂、口服液、片剂、老君仙灵芝口服液洋参丸胶囊、冲剂、四君子丸、百令胶囊、归芪冲剂、河车补丸、六君子丸、维血冲剂、大补阴丸阳春玉液、杜仲胶囊、精乌冲剂、刺五加片、更年康片、降糖甲片、西汉古酒健脾资生丸、黄芪注射液、血神口服液、人参健脾丸、人参固本丸、参麦注射液人参弊荣丸、补气养血丸、十全大补丸、炙甘草合剂、阿胶三宝膏、滋阴健肾丸知柏地黄丸、补中益气丸、复方阿胶浆、养心定悸膏、麦味地黄丸、明目地黄丸再障生血片、滋阴降火丸、女贞子糖浆、古汉养生精、金牡蛎胶囊、济生肾气丸蛤阶党参膏、人参蛤蛤精、蛤阶大补丸、补肾强身片、参茸大补丸、参茸卫生丸人参卫生丸、参桂鹿茸丸、五子衍宗丸、天麻首乌片、金水宝胶囊、养命宝胶囊人参蜂王浆、参苓白术散丸、人参归脾丸片、六味地黄丸口服液、杞菊地黄丸口服液、乌须黑发丸精七宝美髯丸、金匮肾气丸桂附地黄丸、八味肾气九、参术健脾冲剂、贞芪扶正冲剂、当归红枣冲剂、阿胶补血冲剂、养血生发胶囊、鹿茸精注射液、杜仲补腰合剂、绞股蓝总甙片、参蛤补肺胶囊、健脑益智冲剂、益肾消渴胶囊、东方神力胶囊、益肾补骨口服液、龟鹿补肾口服液、清宫海马多鞭丸、云南田七花粉口服液16止泻药:脏连丸香连丸、四神丸、时疫救急丸、葛根苓连片、消炎止痢丸、卓丹止泻灵、十香暖脐膏17固涩药:封髓丹缩泉丸、威喜丸、获菟丸、金樱子膏、金锁固精丸、锁阳固精丸、水陆二仙丸、三才封髓丸丹18肝胆疾病用药:朝阳丸、护肝片、利肝隆片、复乐金胆片、肝康宁、肝必复、复肝能、云芝肝泰复方胆通、益肝灵片、鸡骨草丸天宇、参柴颗粒、垂盆草冲剂、肝勃宁胶囊、金胆注射液、肌醇舒肝片、乙肝宁冲剂、消炎利胆片、利胆排石片、健肝乐冲剂茵陈五苓丸、乙肝宝胶囊、澳泰乐冲剂肿炎春、茵栀黄口服液、利肝乐口服液复方木鸡冲剂、乙肝扶正胶囊、慢肝解郁胶囊、乙肝解毒胶囊、香菇多糖注射液斯巴特康注射液苦参碱注射液19脾胃疾病用药:胃样宁、胃宁冲剂、养胃冲剂、胃灵冲剂、胃气痛片、胃苏冲剂、砂养胃丸冲剂、补脾益肠丸、香砂六君丸、健胃愈疡片、陈香路白路、溃疡宁胶囊、溃平宁冲剂、肠泰口服液、奇星四方胃片、三九胃泰胶囊、两面针镇痛片、军铃胃病冲剂20肛肠疾病用药:化痔丸、内痔散、痔疮片、痔疮丸、消痔栓、枯痔丁、槐榆丸、痔宁片、护肝宁片、消痔灵片、齐墩果酸片、槐角地榆丸、明矾注射液、结肠宁灌肠剂、马应龙麝香疮膏21肿瘤用药:平消片22眼科用药:障眼明增光片丸、风火眼药、光明眼药、拨云眼药、拨云退职丸、珍珠明目液族金锭眼膏、石斜夜光丸、马应龙八宝眼膏23耳鼻喉及口腔科用药:耳聋丸、配胆丸、滴耳油、红棉散、真炎片、鼻通丸、牙痛安、齿痛宁、牙痛乐牙痛散、鼻渊丸、清音丸、侯症丸、六神丸、喉康散、锡类散、冰硼散、辛芩颗粒、喉痛灵片、廖炎康片、耳聋左慈丸、喉痛消炎丸口、炎清冲剂、补肾固齿丸鼻咽病毒剂、牙痛一粒丸、清热解毒片、双料喉风散、黄氏响声丸、喉疾灵胶囊草珊瑚含片、健民咽喉片、桂林西瓜霜喷剂、口腔溃疡药膜、鼻渊舒口服液、口腔炎喷雾剂、万通咽康含片、抗腮腺炎注射液24妇科用药:产泰、铁笛丸、宁坤丸、妇宁丸、当归膏、调经丸、白带片、逍遥丸、健妇丸、治带片、安胎丸、涌泉散、妇炎康、乳癖消、妇宁康、舒尔阴、曰舒安、愈带丸生化汤丸、定坤丹定坤丸、益母草膏、妇乐冲剂、抗宫炎片、金鸡冲剂、利夫康乐、温经合剂十二温经丸、妇科干金片、妇科十味片、九制香附丸、妇科调经片、调经活血片、妇科止带片、四物益母丸、乌鸡白风丸、调经益母丸艾附暖宫丸、干金止带丸、妇科白带丸、调经白带丸、威蠢孕康液、新生化冲剂下乳涌泉散、妇炎平胶囊、妇科万应膏、康妇消炎拴、乳核内消液、更年女宝片洁尔阴洗液、痛经灵冲剂、田七痈经散、桂枝茯苓丸、金刚藤糖浆、妇科白带膏片、保胎无忧片散、八珍益母丸膏、片、丹栀逍遥丸加味道遥丸25儿科用药:保赤散、健脾糖浆、小儿肺炎散、保赤一粒金、小儿惊风散、小儿奇应丸、婴儿口服液、儿康宁糖桨、小儿腹泻宁、小儿暖脐膏、小儿至宝丸锭、琥珀抱龙丸琥珀惊风丸、小儿感冒冲剂、小儿退热冲剂、小儿解表冲剂、小儿止咳糖浆、龙牡壮骨冲剂、小儿疳积冲剂、四磨汤口服液、小儿暑感宁糖浆、小儿咳喘灵冲剂、小儿智力口服液、小儿速效感冒冲剂、潘高寿小儿止咳糖浆26男科用药:男康片前列康、尿塞通片、前列通片、男宝胶囊丸、前列回春胶囊27外科用药:醒消丸、紫金锭、蟾酥丸、黑鬼油、肤炎宁、足光粉、白降丹、烧伤药、紫草油、烫火药、小金丸小金丹、三仙丹红升丹、阳币和丸、白癜风丸、皮炎宁酊、代温灸膏、如意金黄散、银屑灵冲剂、复方青黛丸、足癣一次净、万应止痛膏、冻疮未溃膏、武力拔寒散、玫芦皮疾灵、飞龙夺命丸丹、梅花点舌丸梅花点舌丹28急症中成药:安脑丸、新雪丹、癃清片、紫雷散紫雪丹、乐脉颗粒、胃肠安丸、清音滴丸、新清宁片、瓜霜退热灵、廖香保心丸、速效救心丸、生脉注射液、血栓心脉宁紫地宁血散、柴胡注射液、克伤痛擦剂、参附注射涟、清开灵注射液、脑血康口服液、灯盏花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复方丹参滴丸、脉络宁注射液、气滞胃痛冲剂、葛根芩连微丸、双黄连粉针剂、正柴胡饮冲剂、穿琥宁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法、止喘灵注射液、补心气口服液、滋心阴口服液、季德胜蛇药片、外用应急软膏、藿香正气软胶囊、黄腐酸钠口服液、京万红烫伤药膏。
中成药功效分类

中成药功效分类
中成药指的是由多种中草药或天然药物组合而成的药品,具有中药治疗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
根据其功效不同,中成药可分为以下几类:
1. 清热解毒类:主要治疗热毒病,如感冒发热、扁桃体炎、肺
炎等,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抗菌等作用。
2. 补益类:主要治疗体虚、气血不足等病证,如贫血、乏力、
面色苍白等,具有滋补益气、养血安神等作用。
3. 活血化瘀类:主要治疗因气滞血瘀引起的各种疼痛、瘀斑等,如痛经、淤血性皮肤病等,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等作用。
4. 安神类:主要治疗神经衰弱、失眠、健忘等症状,具有镇定
安神、调节情绪等作用。
5. 止咳化痰类:主要治疗各种咳嗽、咳痰等症状,如感冒、支
气管炎等,具有止咳化痰、抗炎杀菌等作用。
以上仅是中成药的几种功效分类,实际上中成药的功效还有很多,例如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利水消肿、健胃消食等。
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和症状来选择合适的中成药。
在使用中成药时,也要注意剂量和用药时间,以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 1 -。
常见中成药剂型分类

常见中成药剂型分类中成药指的是使用中草药或者天然药物为原料,经过一定的加工制备而成的药物。
由于不同药物原料的性质和用途差异,中成药剂型也有所不同。
常见的中成药剂型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散剂型散剂型是指药物制剂呈散装状,如粉末、颗粒、微丸等。
散剂型剂量易于调整,吸收迅速,适用于外用和内服。
比较常见的散剂型中成药有驱风散、感冒颗粒等。
二、片剂型片剂型是指将药物制成薄片状,易于口服。
片剂可以分为常规片剂和控释片剂两种。
常规片剂是指药物在肠道迅速释放并被吸收,起效快;而控释片剂则是药物在一定时间内持续释放,效果持久。
常见的片剂型中成药有感冒片、口腔溃疡片等。
三、胶囊剂型胶囊剂型是指将药物装入胶囊中,便于口服。
胶囊可分为硬胶囊和软胶囊两种。
硬胶囊通常由明胶制成,药物包含在胶囊内部;而软胶囊多由明胶和水溶性聚合物制成,可以包含液体或半固体药物。
常见的胶囊剂型中成药有参松健脑胶囊、藿香正气胶囊等。
四、糖浆剂型糖浆剂型是将药物溶解于糖浆中,适用于口服。
糖浆剂型口感好,易于接受,比较适宜给儿童和老年人使用。
常见的糖浆剂型中成药有止咳糖浆、小儿感冒糖浆等。
五、膏剂型膏剂型是指药物制剂为膏状,常用于外用。
膏剂质地柔软,易于涂抹和吸收,适宜用于皮肤病治疗。
常见的膏剂型中成药有百雀羚膏等。
六、注射剂型注射剂型是指药物制剂为液体,适用于注射给药。
注射剂型可以迅速进入血液循环,效果较快,常用于急救和严重病情治疗。
常见的注射剂型中成药有人参注射液、生血宝注射液等。
七、贴剂型贴剂型是指药物制剂为贴膏状,可贴在患处。
贴剂具有温热、湿敷的效果,适用于痛经、风湿等症状的缓解。
常见的贴剂型中成药有乳香跌打风湿膏、透皮酮等。
总结:中成药的剂型多种多样,每一种剂型都有其独特的应用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选择和使用中成药时,应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选用适合的剂型,并按照使用说明正确使用。
只有正确选择和使用中成药,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成药分类大全

中成药分类大全中成药分类大全一、解表中成药小青龙颗粒:用于风寒感冒,主治外寒里饮证,止咳平喘,亦可治疗过敏性鼻炎九味羌活丸:用于风寒感冒,兼清里热感冒清热颗粒:用于风寒感冒午时茶颗粒:用于风寒感冒,内伤食积证败毒散:用于风寒感冒通宣理肺丸:用于风寒感冒,宣肺止咳参苏丸:用于老年或病后、产后气虚而感受风寒者银翘解毒片:用于风热感冒,辛凉解表,清热解毒双黄连颗粒:用于风热感冒,疏风解表,清热解毒小儿感冒颗粒:用于小儿风热感冒,疏风解表,清热解毒柴胡口服液:用于外感发热保济丸:用于胃肠型感冒,症见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藿香正气水:用于胃肠型感冒,症见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二、清热中成药牛黄解毒片:用于火热内盛,症见咽喉、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银黄口服液: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炎板蓝根颗粒:用于热毒壅盛所致的扁桃体炎、腮腺炎等抗病毒口服液:用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感冒退热颗粒: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三黄片:用于三焦热盛,泻火通便,症见口舌生疮、心烦口渴、尿赤便秘黄连上清丸:用于上焦风热,症见头晕脑胀、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小便黄赤等牛黄上清丸:用于上焦火热所致的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等紫雪:用于热病,止痉开窍,症见高热烦躁、谵语、惊风抽搐、斑疹吐衄片仔癀:凉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热毒血瘀所致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痈疽疔疮,跌打损伤及各种炎症龙胆泻肝丸:①用于肝胆实火上炎证,症见头痛、胁痛、口苦、耳聋、舌红苔黄②用于肝经湿热下注证:症见阴肿、阴痒、筋萎、小便淋漓或妇女带下黄臭等左金丸:用于肝火犯胃、脘胁疼痛、口苦嘈杂、呕吐酸水、不喜热饮二妙丸:用于湿热下注之足膝红肿热痛、下肢丹毒、白带、阴囊湿痒六神丸:用于烂喉丹痧、咽喉肿痛、喉风喉痈、单双乳蛾、小儿热疖、痈疡疔疮、乳痈发背、无名肿毒西瓜霜咽喉含片:防治咽喉肿痛、声音嘶哑、急慢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口腔溃疡、口腔炎、牙龈肿痛等清热消炎宁胶囊:主治热毒证,消炎止痛,舒筋活络十滴水:主治中暑证六合定中丸:主治夏伤暑湿、宿食停滞证,症见恶寒头痛、胸闷恶心、吐泻腹痛六一散:主治暑湿证,症见暑热身倦、口渴泄泻、小便黄少、痱子刺痒仁丹:用于中暑呕吐、烦躁恶心、头目眩晕、晕车晕船、水土不服三、温里中成药附子理中丸: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小建中合剂:主治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挛痛、喜温喜按、按之则痛减或脾胃虚寒引起的虚劳发热、心悸不宁等香砂养胃丸:温中和胃,用于不思饮食、呕吐酸水、胃脘满闷、四肢倦怠四逆汤口服液:温中祛寒,回阳救逆,用于阳虚欲脱、冷汗自出、脉微欲绝参附注射液:回阳救逆,益气固脱,用于阳气暴脱的厥脱证,用于急救艾附暖宫丸:理气补血,暖宫调经,主治子宫虚寒、月经不调、痛经、腰酸带下四、理气中成药逍遥丸:疏肝健脾,养血调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主治】解热镇痛。用于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鼻塞,流涕,咽痛。
【规 格】每袋装10克(含对乙酰氨基酚0.2克)。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3次。
【注意事项】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糖尿病患者、上消化道溃疡患者、膀胱颈梗阻、幽门十二指肠梗阻、甲状腺机能亢进、青光眼以及前列腺肥大等患者慎用。脾胃虚寒,症见腹痛、喜暖、泄泻者慎用。服药期间不宜驾驶车辆、管理机械及高空作业等。
【药品名称】玉屏风颗粒
【成 分】黄芪、白术(炒)、防风。辅料为甘露醇、糊精、甜菊素、枸橼酸。
【功能主治】益气,固表,止汗,用于表虚不固,自汗恶风,面色咣白,或体虚易感风邪者
【规 格】5g×12袋/盒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3次。
【注意事项】本品宜饭前服用。忌油腻食物。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中成药分类.
———————————————————————————————— 作者:
———————————————————————————————— 日期:
ﻩ
第三部分 中成药及中药注射液剂
1.中成药
1.1呼吸科用中成药
【药品名称】板蓝根颗粒
【成 分】板蓝根。辅料为甜菊素、糊精。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药品名称】玉屏风胶囊
【成 分】黄芪 防风 白术(炒)
【功能主治】益气,固表,止汗。用于表虚不固,自汗恶风,面色{白光}白,或体虚易感风邪者。
【规 格】每粒装0.5g,10粒 /板×2板 /盒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粒,一日3次。
【注意事项】忌油腻食物。本品宜饭前服用。
1.2消化科用中成药
1.2.1.通便类
1.2.2.理气类
【药品名称】荆花胃康胶丸
【成 分】土荆芥、水团花
【功能主治】理气散寒,清热化瘀。用于寒热错杂证、气滞血瘀所致胃脘胀闷疼痛、嗳气、返酸、嘈杂、口苦及十二指肠溃疡见上述证候者。
【规 格】每粒装80mg×12s/盒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粒,一日3次,餐前服。4周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过敏体质者慎用。肝病、神经衰弱、心脏病、肾病、肺部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慎用。儿童、老年体弱、大便燥结者慎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寒凉、油腻、不易消化食物。
【规 格】3g×20袋/盒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3g~6g,一日3-4次
【注意事项】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脾虚便溏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药品名称】百令胶囊
【成 分】发酵虫草菌粉。
【药品名称】麻仁丸
【成 分】火麻仁、苦杏仁、大黄、枳实(炒)、厚朴(姜制)、白芍(炒)。
【功能主治】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规 格】60g/瓶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一日 1 ~2 次。
【注意事项】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本品不宜长期服用。
【药品名称】筋骨草胶囊
【成分】筋骨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咳,祛痰,平喘。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所致的咳嗽、痰多。
【规 格】每粒装0.45克(相当于总药材3.5克),每盒24粒。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4粒,一日3次。
【注意事项】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糖尿病患者出现咳嗽应去医院就诊。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孕妇慎服。儿童、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药品
【功能主治】宣肺解表。用于风寒袭肺证,证见咳嗽声重,咳嗽痰多,痰白清稀;急性支气管炎病情轻者见上述症候者。
【规 格】每片重0.5g,24片/盒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片,一日3次,7天一疗程。
【注意事项】运动员慎用
【药品名称】强力枇杷露
【成 分】枇杷叶、罂粟壳、百部、白前、桑白皮、桔梗、薄荷脑。
【规 格】0.32g×36s/盒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4片,一日3次,小儿酌减。外用:用冷开水调化,敷患处。
【注意事项】过敏体质者慎用。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慎用。肾功能不全者慎用。虚火喉痹、牙痛、风寒湿痹、外伤胁痛、阴疽漫肿者慎用。孕妇慎用。本药苦寒,易伤胃气,老人、儿童及素体脾胃虚弱者慎用,一般应避免空腹服用。急性咽炎、胆囊炎感染严重,有高热等全身症状者,酌情应用抗生素。治疗急性咽炎时,可配合使用漱口液含漱,以保持口腔清洁,或配合外用药吹敷患处,以增强疗效。无名肿毒应配合局部用药,以增强疗效。用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药品名称】蛇胆川贝枇杷膏
【成 分】蛇胆汁、川贝母、枇杷叶、桔梗、水半夏、薄荷脑。
【功能主治】润肺止咳,祛痰定喘。用于燥邪犯肺引起的咳嗽咳痰、胸闷气喘、鼻燥、咽干喉痒等症。
【规 格】每瓶装345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2g(约一汤匙),一日3次。
【注意事项】过敏体质者慎用。风寒表证引起的咳嗽者慎用。儿童、孕妇、年老体弱者慎用。用药3日症状无缓解,应谨慎。服药期间不宜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服药期间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功能主治】养阴敛肺,止咳祛痰。用于支气管炎咳嗽。
【规 格】100ml每瓶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毫升,一日3次。
【注意事项】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糖尿病患者禁服。
【药品名称】新癀片
【成 分】肿节风、三七、人工牛黄、肖梵天花、珍珠层粉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热毒瘀血所致的咽喉肿胀、牙痛、痹痛、胁痛、黄疸、无名肿毒等症。
【功能主治】补肺肾,益精气。用于肺肾两虚引起的咳嗽、气喘、咯血、腰背酸痛;慢性支气管炎的辅助治疗。
【规 格】0.2g×60粒/盒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15粒,一日3次。
【注意事项】忌不易消化食物。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药品名称】感冒灵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