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种相同功效中药的区别
中药相同功效药物的区别

中药相同功效药物的区别1.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紫草荆芥:炒炭止血薄荷:疏肝解郁牛蒡子:解毒散肿蝉蜕:明目退翳升麻:升举阳气葛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紫草:凉血解毒解毒:牛蒡子、升麻、紫草2.通窍——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白芷:消肿排脓细辛:温肺化饮解表: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3.清肝明目——羚羊角、熊胆、桑叶、菊花、秦皮、决明子、车前子、石决明、珍珠母疏散风热:桑叶、菊花解表清肺润燥:桑叶清热解毒:菊花、羚羊角、熊胆清热燥湿止痢止带:秦皮清热解毒、息风止痉:羚羊角、熊胆平抑肝阳、息风止痉:羚羊角润肠通便:决明子利尿通淋、清肺化痰:车前子平肝潜阳:石决明、珍珠母平肝潜阳、镇惊安神:珍珠母4.清虚热——知母、牡丹皮、秦艽、青蒿、地骨皮、胡黄连、鳖甲、银柴胡银柴胡:专清虚热知母:滋阴润燥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青蒿:解暑截疟地骨皮:清肺降火、凉血止血地骨皮:除疳热、清湿热秦艽:祛风湿、清湿热鳖甲:滋阴潜阳、软坚散结5.下乳——关木通、穿山甲关木通:利尿通淋穿山甲:活血消癥、消肿排脓6.截疟——青蒿、生何首乌、槟榔、常山青蒿:清热解暑生何首乌:润肠通便、解毒常山:吐痰涎槟榔:驱虫消积、行气利水7.安胎——紫苏、黄芩、砂仁、桑寄生、杜仲、断续、菟丝子、白术、苎麻根、艾叶紫苏:解表、行气宽中黄芩:清热燥湿砂仁:化湿行气桑寄生:补肝肾、祛风湿、强筋骨艾叶:温经止血白术:补气、健脾、止汗菟丝子:补肾固精、养肝明目补肝肾、强筋骨:桑寄生、杜仲、断续凉血止血、解毒:黄芩、苎麻根8.开窍——郁金、皂荚、麝香、冰片、蟾蜍、苏合香、石菖蒲、牛黄、远志麝香:活血通经冰片:外用清热解毒石菖蒲:宁神化湿和胃蟾蜍:解毒止痛牛黄:熄风止痉、清热解毒远志:宁心安神、祛痰、消散痈肿9.杀虫——苦参、贯众、芦荟、牵牛子、花椒、川楝子、苦楝皮、槟榔、百部(皂荚、雷公藤、仙鹤草、使君子、南瓜子、鹤草芽、雷丸)花椒:温中止痛芦荟:泻下清肝牵牛子:逐水去积川楝子:行气止痛槟榔:消积行气百部:润肺止咳贯众: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疗癣:川楝子、苦楝皮10.润肠通便——郁李仁、火麻仁、桃仁、当归、瓜蒌(仁)、决明子、(苦)杏仁、苏子、肉豆蔻、生首乌、硫黄、柏子仁、知母、虎杖瓜蒌:清热化痰、宽胸散结郁李仁:利水消肿决明子:清肝明目肉苁蓉:补肾阳、益精血当归:补血调经生首乌:解毒截疟柏子仁:养心安神麦冬:养阴活血祛瘀:当归、桃仁止咳平喘:杏仁、苏子补阳:肉苁蓉、硫黄补血:当归、桃仁11.利咽开音——蝉蜕、诃子、桔梗桔梗:宣肺化痰排脓诃子:涩肠止泻、敛肺止咳蝉蜕:疏散风热、止痉12.温中止呕——生姜、沉香、砂仁、白豆蔻、吴茱萸、丁香、高良姜生姜:解生半夏、生天南星及鱼蟹毒沉香:行气止痛、纳气平喘砂仁:化湿行气安胎吴茱萸:散寒止痛、助阳止泻化湿行气:砂仁、白豆蔻13.纳气平喘——沉香、补骨脂、磁石沉香:温中止呕、行气止痛补骨脂:补肾助阳、固精缩尿磁石:镇惊安神、聪耳明目的药物是14.续筋接骨——庶虫、自然铜、骨碎补、断续庶虫:破血逐瘀骨碎补:活血补肾自然铜:散瘀止痛断续:补肝肾、止血安胎。
中药功用异同对比表

中药功用异同对比表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 适用于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
与川芎、白芍搭配可增强功效。
|
| 人参 | 补气养血,提神益智 | 适用于体虚、乏力、失眠等症状。
与黄芪、党参搭配可增强功效。
|
| 银花 |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 适用于感冒、流感等症状。
与连翘、金银花搭配可增强功效。
|
| 黄连 | 清热燥湿,解毒消炎 | 适用于热病、湿热病等症状。
与黄芩、连翘搭配可增强功效。
|
| 桂枝 | 发汗解表,温经止痛 | 适用于感冒、风寒、经痛等症状。
与白芍、生姜搭配可增强功效。
|
| 甘草 | 补中益气,解毒润燥 | 适用于脾胃虚弱、咳嗽、口干等症状。
与黄芩、知母搭配可增强功效。
|
| 荆芥 | 发汗解表,开窍散痰 | 适用于感冒、头痛、咳嗽等症状。
与连翘、板蓝根搭配可增强功效。
|
| 三七 | 止血散瘀,消肿止痛 | 适用于外伤、瘀血等症状。
与桃仁、红花搭配可增强功效。
|
| 五味子 | 固精壮阳,润肺止咳 | 适用于肾虚、遗精、咳嗽等症状。
与黄芪、淮山搭配可增强功效。
|
| 大黄 | 清热泻火,通便润肠 | 适用于热病、便秘等症状。
与芒硝、枳实搭配可增强功效。
- 1 -。
功效相近的中药区别大对比

功效相近的中药区别大对比1.麻黄与桂枝共同点:均有发汗解表的功效,都可用于风寒表证。
不同点:麻黄,以宣散为主,发汗力强。
适用于外感风寒,恶寒无汗的表实证。
并有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
用于肺气壅揭之咳喘证及水肿。
桂枝,以温通为主,发汗力较缓,外感风寒,无论有汗的表虚证和无汗的表实证均可用。
桂枝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常用治寒凝血滞诸痛证,痰饮,蓄水证以及心悸脉结代等证。
2.苍耳子与辛夷共同点:质轻,性升浮。
解表力弱,善于通窍。
常相须为用,用治鼻渊头痛。
不同点:苍耳子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风疹瘙痒。
辛夷专治鼻渊,为治鼻渊头痛之要药。
3.桑叶与菊花共同点:均轻清发散,发散风热,平肝明目。
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以及肝经风热或肝火上炎之眩晕头痛,目赤昏花等证。
常相须为用以增强疗效。
不同点:桑叶清肺润肺力强。
常用于燥热伤肺之干咳少痰,兼凉血止血。
用于血热吐衄轻证。
菊花清肝平肝力优。
常用于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惊风,兼能清热解毒,用治疔疮肿毒。
4.柴胡与升麻共同点:均为发散风热药,具升阳举陷之功效。
用于外感风热表征及中气下陷之证。
不同点:柴胡退热作用较强,能和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为治少阳证要药。
并善于疏肝解郁,清胆截疟,用于肝气郁结之证及疟疾等。
升麻长于透疹,用于麻疹疹出不畅,并善于清热解毒,用于热毒所致的多种病症。
5.石膏与知母共同点:均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功效。
用于温热病邪在气分,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等肺胃气分实热证,以及肺热咳嗽等证,两味药常相须为用。
不同点:石膏辛甘大寒,重在清解,泻火力较强。
善清胃肺实热,故肺热咳嗽,胃火上炎,头痛,牙龈肿痛多用。
煅石膏还有收敛生肌之功,外用与疮疡溃而不敛,湿疹浸淫,水火烫伤等证。
知母苦甘性寒质润,重在清润,清热之中又善滋阴润燥,滋肺肾之阴而润肺除蒸,故多用于肺燥干咳,阴虚消渴,肠燥便秘以及肾阴不足之骨蒸潮热等证。
6.黄芩,黄连,黄柏共同点: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速记口诀:功效相似的中药如何区分?

速记口诀:功效相似的中药如何区分?一、山楂、神曲、麦芽共性为消食化积;差异为山楂主消肉食、并有行气散瘀的作用,神曲主助金石药的消化、并略兼带解表之功,麦芽主消米面一切诸果食积、并有回乳及一定疏肝的作用。
二、泽泻、泽兰、泽漆共性为利水;差异为泽泻主泄相火,泽兰主活血化瘀、通经消肿,泽漆主化痰止咳、散结。
三、茯苓、赤茯苓、茯神共性为利水渗湿、健脾安神;差异为茯苓主偏于健脾安神,赤茯苓主健脾安神力弱、但能泻热行水、治膀胱湿热、湿热白带尤佳,茯神主专供安神、其他作用弱。
四、鹿角、鹿角胶、房角霜共性为温补肾阳;差异为鹿角主可作为鹿茸的替代品、并有活血散瘀消肿功能,鹿角胶主益精血、并有止血作用,房角霜主收敛止血、还可治疮疡久不愈合的功能。
五、生首乌、制首乌、首乌藤共性为补血;差异为生首乌主润肠通便、解毒、截疟、补血弱,制首乌主补益精血、固照用乌发,首乌藤主养心安神、且具祛风通络的作用。
六、大青叶、板蓝根、青黛共性为清热解毒、凉血功能;差异为大青叶主消斑,板蓝根主利咽,青黛主消斑、清肝泻火。
七、附子、肉桂、干姜共性为散寒止痛、治脾胃虚寒的胃脘痛、食少便溏;差异为附子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下温肾阳、中温脾阳,肉桂主补火助阳、并有温经通脉的作用,干姜主回阳、且温肺化痰。
八、乳香、没药共性为活血止痛、消肿生肌;差异为乳香主兼行气,没药主偏于散瘀。
九、龙骨、牡蛎共性为平肝潜阳、固涩收敛;差异为龙骨主镇惊,牡蛎主软坚散结。
十、黄芩、黄连、黄柏共性为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差异为黄芩主清上焦热为主、亦清肝火并兼有止血安胎,黄连主清中焦相火为主、亦清心火及肝火、并善治湿热痢疾,黄柏主清下相火为主、退虚热、止带、治湿疹、湿疮。
十一、龟板、鳖甲共性为滋阴潜阳、退虚热;差异为龟板主固经止血、益肾健骨、养心补心,鳖甲主软坚散结。
十二、川贝、浙贝共性为清热化痰、润肺止咳;差异为川贝主清肺止咳、虚劳久咳、化痰散结,浙贝主开郁散结、还用于外感风热、痰热咳喘、痰火热毒壅结。
15种治疗脾胃不和的中草药

15种治疗脾胃不和的中草药1. 黄连(Bittern)性味:苦、寒。
功效:清热解毒、燥湿,利胆、降脂。
临床应用:用于湿热壅盛,病毒感染,黄疸,胆汁淤积,消化不良,腹泻等。
2. 陈皮(Tangerine peel)性味:苦、辛、温。
功效:燥湿解郁,行气止呕,开胃消食。
临床应用:用于脾虚湿重、胸满嗳气、食欲不振、泄泻等。
3. 苍术(Atractylodes)性味:苦、辛、温。
功效:健脾胃、升阳气、祛湿止泻。
临床应用:常用于脾胃虚弱、升降失常,胃纳不佳、腹泻等。
4. 人参(Ginseng)性味:甘、微苦、温。
功效:益气生津、强身健体、提神醒脑。
临床应用:常用于脾胃不和、气虚乏力、食欲不振、心悸失眠等。
5. 白术(White Atractylodes)性味:甘、苦、微温。
功效:健脾胃、益气、消湿。
临床应用:用于脾虚湿重、浮肿、泄泻。
6. 泽泻(Alisma)性味:甘、淡、寒。
功效:促进尿液排泄、利水消肿、降低血脂。
临床应用:用于水肿、尿热、淋浊等。
7. 山楂(Hawthorn)性味:酸甜、微温。
功效:健脾化湿、消食化滞、降脂解酒。
临床应用: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胀、高血压、脂肪肝等。
8. 木香(Aucklandia)性味:辛、温。
功效:行气解郁、理气降逆、消食生津。
临床应用:用于脾胃气滞不畅、胸腹胀闷、厌食、呕吐、嗳气等症状。
9. 砂仁(Cardamom)性味:辛、温。
功效:理气开胃、消食化痰、温中祛寒。
临床应用:用于胸胁胀满、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
10. 甘草(Licorice root)性味:甘、平。
功效:调和诸药、益气清热、解毒痛。
临床应用:常用于配伍中和、调节胃肠功能,用于胃炎、胃溃疡等胃肠疾病。
11. 茯苓(Poria)性味:甘、淡、平。
功效:利水消肿、健脾益胃、安神止惊。
临床应用:用于抗抑郁、失眠、记忆力减退、过度兴奋的情况。
12. 党参(Codonopsis)性味:甘、微温。
功效:益气生津、健脾补中、养心安神。
各种金钱草的区别

各种金钱草的区别(2010-12-14 18:38:22)中草药里面叫金钱草的药材有很多种,各地的土名又不一样,很容易混淆。
金钱草类药材为常用中药,主要用于治疗湿热黄疸、肝炎、胆结石、尿路结石、细菌感染等疾病。
我总结了一下大概有下面几种,分别描述之。
一、过路黄中药名叫金钱草的正宗药材就是过路黄,它是报春花科珍珠菜属植物。
味甘、微苦,酸,性凉。
清热解毒,利尿排石,活血散瘀消肿。
它的别名有很多,路边黄、对坐草、大叶金钱草、黄花过路黄等。
五一放假后就可看到路边到处都是这种小黄花,煞是漂亮。
每一朵花有5个花瓣,但偶尔也有6个花瓣的,今年我采到的过路黄就有花瓣居然是6个的。
中药大辞典收载了报春花科珍珠菜属植物4种过路黄,其原植物为:1、过路黄(大金钱草);2、聚叶珍珠菜(大过路黄);3、聚花过路黄(小过路黄);4、点腺过路黄。
在永州过路黄有两种,一种梗是黄白色的,多长在路边;另一种梗是红色的,多生于山脚荒地上。
前者利水作用要强一些,后者活血消炎作用要好一些。
过路黄每年刚开花的时候,茎是立起来的,这时候采过路黄较容易,一把一把的可以抓起来,第一次开花落了以后,茎开始沿着地面爬,长须根,这往后采起来就麻烦些。
果实是黑色的蒴果。
这个药可用于治疗尿路结石、胆结石、肝炎、肝硬化腹水、野菌和药物中毒、龋齿肿痛、带状疱疹、烫火伤、化脓性炎症,比如急性胃肠炎、全草捣烂敷治疔疮有特效,有止血生肌之效,茎叶与糯米酒糟捣烂,敷治乳腺炎。
全草捣烂擂汁直接服汁可治小儿急惊风,汁兑童便服可治跌打重伤。
过路黄治疗毒蛇咬伤和疯狗咬伤也有效果。
二、连钱草很多地方在没有过路黄的时候常用连钱草来代,此药是唇形科活血丹属植物活血丹。
这个药跟过路黄区别很大,首先茎是唇形科的显著特征:茎四棱,而过路黄是圆茎。
其二,连钱草的叶形是圆形,叶缘有十八个齿(俗名叫十八缺草,来源于此。
),而过路黄是心形叶,全缘。
其三,连钱草叶有一股很浓郁的香味,用手捏烂一闻有点儿像辣蓼又有点儿像薄荷的味道,而过路黄没有这么浓郁的气味。
香橼和香附的功效与作用区别

香橼和香附的功效与作用区别香橼和香附是两种常用的中药材,它们都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尽管它们在名称上稍有相似之处,但其功效和作用却存在一些区别。
本文将介绍香橼和香附的功效与作用区别。
香橼的功效与作用香橼,又名柑橘皮、陈皮,是常见的中药材之一。
它主要生长在柑橘树上,为柑橘科植物的果皮部分。
香橼具有以下功效与作用:1.健脾消食:香橼具有健脾开胃、消食化滞的功效,能够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食欲,改善消化不良等症状。
2.理气宽中:香橼能够调和气机,宽中行滞。
它对于胸腹胀满、脘腹疼痛、食积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止咳化痰:香橼具有止咳化痰的作用,适用于咳嗽用药或配方中。
4.祛湿化痰:香橼有一定的祛湿化痰作用,常用于湿热内蕴、痰湿阻滞等症状。
5.安神定志:香橼能够舒肝定志,对于焦虑、失眠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香附的功效与作用香附是由多年生草本植物香附的干燥块茎制成的药材。
它具有以下功效与作用:1.舒筋活血:香附能够舒筋活血,对于风湿疼痛、痛经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调经止痛:香附对于女性月经不调、经痛等症状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3.开窍醒神:香附有一定的开窍醒神作用,能够改善头晕、乏力等症状。
4.镇咳平喘:香附对于咳嗽、喘息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5.温肾散寒:香附具有温肾散寒的功效,对于肾阳不足、腰膝酸软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香橼和香附的区别香橼和香附虽然都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在功效与作用上存在一些区别:1.来源不同:香橼是柑橘科植物的果皮,而香附是由香附草药的干燥块茎制成。
2.功效不同:香橼主要用于健脾消食、理气宽中和止咳化痰等方面,而香附则以舒筋活血、调经止痛和开窍醒神等方面为主。
3.适用范围不同:香橼适用于消化不良、胸腹胀满、失眠等症状,而香附适用于风湿疼痛、痛经、头晕等症状。
4.药性特点不同:香橼具有健脾消食、止咳化痰的功效,味苦辛,性温;而香附具有舒筋活血、开窍醒神的作用,味甘苦,性微温。
综上所述,香橼和香附在功效与作用上有一定的差异。
31种相似功效的中药对比

31种相似功效的中药对比
1南沙参与北沙参
南沙参与北沙参之性能功用基本相似。
但就养阴、清热、生津之功效而言,南沙参力不及北沙参;就化痰作用而言;则南沙参优于北沙参,且有益气之功。
2麦冬与天冬
两者药性均为寒凉,均能养肺阴,常相须为用。
但天冬寒润之力强于麦冬,长于滋肾阴而清降虚火;麦冬则寒润之力较弱,偏于养胃生津、润肺与清心除烦。
两者在作用部位上尚有偏上偏下之分。
3龟甲与鳖甲
两者均能滋阴清热,潜阳息风,用治阴虚发热,阴虚阳亢与阴虚风动等证,常相须为用。
但比较其功力,相同之中略有差异,即滋阴以龟甲为主,潜阳则以鳖甲为长。
故欲其滋阴为主之方多用龟甲;欲其退夜热早凉、骨蒸为主之方多用鳖甲。
鳖甲能软坚散结,常用治癥瘕积聚、疟母等症,则为鳖甲之所长,而龟甲则无此作用。
但龟甲能补肾健骨,治腰膝酸软,囟门不合,及固经止血,养血补心等,鳖甲很少应用。
展开剩余9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执业药师考点总结:十四种相同功效中药的区别
相同功效中药的区别是执业中药师的重要考点之一,为了方便执业药师考生记忆背诵,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如下:
1、透疹
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紫草
既能透疹又能炒炭止血的中药药物是荆芥
既能透疹又能疏肝解郁的药物是薄荷
既能透疹又能解毒散肿的药物是牛蒡子
既能透疹又能明目退翳的药物是蝉蜕
既能透疹又能升举阳气的药物是升麻
既能透疹又能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药物是葛根
既能透疹又能凉血解毒的药物是紫草
既能透疹又能解毒的药物是牛蒡子、升麻、紫草
2、通窍
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
既能通鼻窍又能消肿排脓的药物是白芷
既能通鼻窍又能温肺化饮的药物是细辛
既能通鼻窍又能解表的药物是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
3、清肝明目
羚羊角、熊胆、桑叶、菊花、秦皮、决明子、车前子、石决明、珍珠母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疏散风热的药物是桑叶、菊花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解表清肺润燥的药物是桑叶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的药物是菊花、羚羊角、熊胆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燥湿止痢止带的药物是秦皮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息风止痉的中药药物是羚羊角、熊胆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抑肝阳、息风止痉的药物是羚羊角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是决明子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利尿通淋、清肺化痰的药物是车前子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的药物是石决明、珍珠母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镇惊安神的药物是珍珠母
4、清虚热
知母、牡丹皮、秦艽、青蒿、地骨皮、胡黄连、鳖甲、银柴胡专清虚热的药物是银柴胡
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润燥的药物是知母
既能清虚热又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药物是牡丹皮
既能清虚热又能解暑截疟的药物是青蒿
既能清虚热又能清肺降火、凉血止血的药物是地骨皮
既能清虚热又能除疳热、清湿热的药物是胡黄连
既能清虚热又能祛风湿、清湿热的药物是秦艽
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潜阳、软坚散结的药物是鳖甲
5、下乳
关木通、穿山甲
既能下乳又能利尿通淋的药物是关木通
既能下乳又能活血消癥、消肿排脓的药物是穿山甲
6、截疟
青蒿、生何首乌、槟榔、常山
既能截疟又能清热解暑的药物是青蒿
既能截疟又能润肠通便、解毒的中药药物是生何首乌
既能截疟又能吐痰涎的药物是常山
既能截疟又能驱虫消积、行气利水的药物是槟榔
7、安胎
紫苏、黄芩、砂仁、桑寄生、杜仲、断续、菟丝子、白术、苎麻根、艾叶
既能安胎又能解表、行气宽中的药物是紫苏
既能安胎又能清热燥湿的药物是黄芩
既能安胎又能化湿行气的药物是砂仁
既能安胎又能补肝肾、强筋骨的药物是桑寄生、杜仲、断续
既能安胎又能补肝肾、祛风湿、强筋骨的药物是桑寄生
既能安胎又能凉血止血、解毒的药物是黄芩、苎麻根
既能安胎又能温经止血的药物是艾叶
既能安胎又能补气、健脾、止汗的中药药物是白术
既能安胎又能补肾固精、养肝明目的药物是菟丝子
8、开窍
郁金、皂荚、麝香、冰片、蟾蜍、苏合香、石菖蒲、牛黄、远志
既能开窍又能活血通经的药物是麝香
既能开窍又能外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是冰片
既能开窍又能宁神化湿和胃的中药药物是石菖蒲
既能开窍又能解毒止痛的药物是蟾蜍
既能开窍又能熄风止痉、清热解毒的药物是牛黄
既能开窍又能宁心安神、祛痰、消散痈肿的药物是远志
9、杀虫
苦参、贯众、芦荟、牵牛子、花椒、川楝子、苦楝皮、槟榔、百部(皂荚、雷公藤、仙鹤草、使君子、南瓜子、鹤草芽、雷丸)
既能杀虫又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药物是贯众
既能杀虫又能泻下清肝的药物是芦荟
既能杀虫又能逐水去积的药物是牵牛子
既能杀虫又能温中止痛的药物是花椒
既能杀虫又能疗癣的药物是川楝子、苦楝皮
既能杀虫又能行气止痛的药物是川楝子
既能杀虫又能消积行气的药物是槟榔
既能杀虫又能润肺止咳的药物是百部
10、润肠通便
郁李仁、火麻仁、桃仁、当归、瓜蒌(仁)、决明子、(苦)杏仁、苏子、肉豆蔻生首乌、硫黄、柏子仁、知母、虎杖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物是郁李仁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清肝明目的药物是决明子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活血祛瘀的药物是当归、桃仁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清热化痰、宽胸散结的药物是瓜蒌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止咳平喘的药物是杏仁、苏子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肾阳、益精血的药物是肉苁蓉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调经的药物是当归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解毒截疟的药物是生首乌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阳的药物是肉苁蓉、硫黄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的药物是当归、桃仁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养心安神的药物是柏子仁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养阴的药物是麦冬
11、利咽开音
蝉蜕、诃子、桔梗
既能利咽、开音,又能宣肺化痰排脓的药物是桔梗
既能利咽、开音,又能涩肠止泻、敛肺止咳的药物是诃子
既能利咽、开音,又能疏散风热、止痉的药物是蝉蜕
12、温中止呕
生姜、沉香、砂仁、白豆蔻、吴茱萸、丁香、高良姜
既能温中止呕又能解生半夏、生天南星及鱼蟹毒的药物是生姜既能温中止呕又能行气止痛、纳气平喘的药物是沉香
既能温中止呕又能化湿行气的药物是砂仁、白豆蔻
既能温中止呕又能化湿行气安胎的药物是砂仁
既能温中止呕又能散寒止痛、助阳止泻的药物是吴茱萸
13、纳气平喘
沉香、补骨脂、磁石
既能纳气平喘又能温中止呕、行气止痛的药物是沉香
既能纳气平喘又能补肾助阳、固精缩尿的药物是补骨脂
既能纳气平喘又能镇惊安神、聪耳明目的药物是磁石
14、续筋接骨
庶虫、自然铜、骨碎补、断续
既能续筋接骨又能破血逐瘀的药物是庶虫
既能续筋接骨又能活血补肾的药物是骨碎补
既能续筋接骨又能散瘀止痛的药物是自然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