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防生人才教育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国防生教育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国防生教育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国防生是国防建设的后备人才,国防生的教育管理必须落实到“学”、“军”、“兵”三位一体。
国防生教育管理的内涵形式应该表现为:以突破知识能力培养为着力点的大学素质教育;以忠诚祖国、履行使命、勇于牺牲为核心价值的军政意识教育;以奉献、纪律、服从意识为内核的军人品质教育;以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身心素质教育。
其素质高低对国防建设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国防生教育管理至关重要。
但目前,国防生教育管理存在5 大冲突,为此,进行了归因分析,在结合工作实际的基础上,着重从5 个方面提出解决措施,为提高国防生素质,增强国防生教育管理提供了有益的见解。
一、国防生教育管理的内涵2008年教育部、人事部和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联合颁发了《国防生教育管理规定》。
《规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国防生学籍管理、军政训练、日常教育管理、违约淘汰处理、国防奖学金管理等作了系统规范。
《规定》注重遵循普通高等教育规律,教育、训练、管理等政策设计不影响高校正常教学,保证国防生接受正规的大学教育,体现国防生应有的“学味”。
《规定》又注重体现军事人才培养需求,把军政训练纳入高校教学内容,突出政治素质、指挥能力和体能训练,突出军人意识、军人作风、军人气质的养成,使国防生具备应有的“军味”和“兵味”。
由此可见,国防生的教育管理必须落实到“学”、“军”、“兵”三位一体。
国防生教育管理的内涵应该表现为:以突出知识能力培养为着力点的大学素质教育;以忠诚祖国、履行使命、勇于牺牲为核心价值的军政意识教育;以奉献、纪律、服从意识为内核的军人品质教育;以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身心素质教育。
从普通高校培养国防生的实践和研究来看,国防生培养是一项部队和学校共同参与、全方位协作的新型育人模式,其系统性、特殊性以及规律性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二、国防生群体存在的现实问题目前,国防生的管理由地方院校与选培办共同参与,协同管理。
清华大学国防生培养的实践与启示

“ 标杆 ” ;在 班 级 建 设 、体 育 、文 化 活 动 中 , 国 防 生 均 展 示
出良好风貌 ;在工作 岗位 落实上 ,半数 以上 的同学选择 到 大城市以外的军 队单位 建功立 业。20 0 6年 ,在 由教育部 与 北京市教育工委联合举 办的 “ 践行 社会 主义 荣辱观 ,寻 找 身边 的榜样 ”主题 教育 活动 中,清华 国 防生集 体因为 “ 携 笔从戎 ,青春报国”的 爱 国主义精神 被誉 为 “ 以热 爱祖 国 为荣 ”的 “ 校园大使 ” 。已毕业 国防生 中涌现出一批 以覃文 强 、赵志升等为代表的扎 根基层 边远部 队 ( 括科研 试验 包 基地)的优秀代表 。清华 国防生到基 层部 队后 能够直 面理
第 3 卷第 4期 2
20 年 1 月 09 2
高等教 育研 究学报
J un l f g e d c t n R s ac o r a h rE u a i e e rh o Hi o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VD . 2. No. 13 4 De 2 9 e.00
D I 036/ i n17 -84 20 .403 O :1 .99j s .6287 .090 . .s 0
i otn mp r tmiso ae n temii r cvlitgai nsrtg fmi tr es n e r iig.Fv i g lg ta a 1 tk ni a sin b s d o h lt y— ii ne r t tae yo a o l ay p ro n ltann i ieh h h ̄ n sl i _ I ae n
清华 大 学 国防生培 养 的实践 与启 示
依托普通高校培养国防生的探索与实践

依托普通高校培养国防生的探索与实践
钟庆杰;尚晓军;李维启
【期刊名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年(卷),期】2006(000)003
【摘要】国防生是根据军队建设需要,由普通高等学校从参加国家统一招生考试
录取或保送入学且毕业后定向分配到军队工作的学生。
在普通高等学校成立国防教育学院是依托普通高技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的新途径,是适合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对于实施科教兴国、科技强军战略方针,全面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总页数】3页(P3-5)
【作者】钟庆杰;尚晓军;李维启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251
【相关文献】
1.依托网络加强国防生教育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2.对依托普通高校培养军队干部若干问题的研究
3.加强依托江西省普通高校培养军事人才的管理对策与思考
4.高效务
实依托培养国防生模式的探索与实践5.依托地方普通高校培养国防人才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防生培养教育中的实案化训练

国防生培养教育中的实案化训练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强调: 要自觉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国防和军队建设各个领域和全过程, 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这一重要论述, 为军队及国防生科学训练、合理施训指明了方向。
用科学发展观统筹指导国防生军事训练, 就是要牢固树立协调发展观、改革创新观, 依靠科技进步、训练思维创新和训练模式转变, 加快合格军事人才的培养。
一、实案化训练的精细设计实案化训练是指以作战任务为引领, 把作战预案或想定贯穿到训练课目与内容之中, 将训练时间、内容、标准及组训方式进行细化、量化、规范, 并充分利用现实、虚拟等方法构建战场环境, 最大限度地缩小训练与实战距离的军事训练方法。
[1] 它强调训练计划的精细设计、训练过程的依案练兵、战场环境的虚实构建, 贴近实战环境的训练要求, 具有信息化时期军事训练的显著特征,是一种适应国防生教育特点, 培养合格后备军官的教育训练方法。
实案化训练课程的精细设计是对训练方法、训练手段、训练过程、训练考核的精细化、规范化的系统构建, 是实案化训练的核心,也是国防生依托培养院校面向军队, 着眼未来的发展方向, 真正实现军事训练“仗怎么打就怎么练” [2] 的关键所在。
因此, 从国防生培养“必须坚持作战需求和岗位需要为导向” [3] 出发针对国防生教育的特点进行实案化训练, 着力于基础知识、专业技能、指挥技能课程的精细设计。
首先, 是国防生基础知识的精细化。
在国防生培训模式中, 国防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训初级指挥军官。
他们专业文化基础知识扎实, 具备一定的军政素质, 但缺乏相应的任职知识、能力和实践经验。
而实案化训练正是面向任职和作战任务的“预实践” 教学活动, 是使学生将任职知识转化为任职能力的一个系统的、科学的训练过程。
它是以任职基础为横向支撑, 任职能力为纵向深度的培养过程, 任职基础与任职能力相互衔接、渗透、作用, 打牢基础, 方能提高能力。
国防教育心得体会2000字

国防教育心得体会2000字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我作为国防生接受了一系列的国防教育,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在此,我将分享我在国防教育中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国防教育使我树立了坚定的爱国主义情怀。
通过学习国防教育课程,我深入了解了我国的历史、文化和优秀传统,尤其是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让我对祖国的伟大和美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激发了我更加热爱祖国的情感。
我深知一名大学生应当具备热爱祖国、尊重民族英雄、珍视民族荣耀的责任和义务。
其次,国防教育提高了我的军事素质和基本技能。
在国防教育实践中,我不仅学习了军事理论知识,还参加了各种实践活动,如军事科目训练、射击训练、战地生存训练等。
这些训练全面提升了我的身体素质和军事技能,培养了我的战斗力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同时,这也加深了我对国家安全形势的认识,使我具备一定的应对危机和保护自己的能力。
再次,国防教育培养了我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在国防教育中,我经常与其他国防生一同训练、学习和生活。
在共同的任务和目标下,我们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形成了良好的团队氛围。
这不仅培养了我的团队合作精神,还提高了我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我深刻认识到,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取得胜利。
此外,国防教育让我树立了正确的安全意识。
在大学期间,我经常参加各类国防教育演习和应急演练,了解了各种应对突发情况的方法和技巧。
我学会了如何预防和处理各类安全事故,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
这些知识和技能不仅在军事领域有用,也能在日常生活中帮助我避免危险并保护自己。
最后,国防教育提高了我对社会责任的认识。
通过学习国防教育课程,我了解到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关系到每一个公民的利益和福祉。
作为一名受过国防教育的大学生,我应该时刻保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到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中。
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我都应该牢记自己的身份和责任,为国家的繁荣和稳定做出积极的贡献。
普通高校国防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CHE P n ,ZENG n - n,Z N i g Xi g we HAO n qa g, Z Ha — in HAO n -a g Do g fn
( u a n, U X ’, 7 07 , /r X / nU i, y, i1, 10 1 C m) ' / ,' e , 7 7 1 a
Ab ta t C t aig te su e t f rn t n l d fn e b ii a n tu o s o ih r e u a 帆 i a n w nr r e a d sr c : u i t t d ns o ai a e e s y c l n is tt n f hg e d c t l v n h o vi ii i S e et i n ps
第 3 2卷第 3 期 20 09年 9月
高等教 育研 究学 报
J u l fHih rE u a i e e rh o ma o g e d c t n R s ac o
V 13 , N . o.2 o3 s p 20 e .O 9
1 I 0 36 / i n 17—8420 .30 1 3 :1 . 9j s .6287 .09 0 .0 O 9 .s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案例】发挥国防生优势 在推进国防教育工作中拓展实践育人途径

在推进国防教育工作中拓展实践育人途径高度重视大学生国防教育,着力打造国防生群体,积极推动国防生作用辐射,主动营造国防教育文化氛围,在推进国防教育工作中拓展实践育人途径,将青年大学生的从军梦、青春梦,融入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
军民携手深度融合,培养高素质后备军官。
自2004年开展国防生培养工作以来,学校始终秉持“铸军魂、塑脊梁、插翅膀”的国防生培养理念,紧紧围绕“三个打牢”目标,即打牢献身国防事业的思想政治基础,打牢投身军队建设的科学文化基础,打牢成为合格军官的军事技能基础,不断提高培养质量。
加强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入部队“主题教育”,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为主题、主线,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
精心组织“坚定信念、铸牢军魂”、“坚定强军目标、投身强军实践”系列讲座。
从2007年开始,连续7年组织毕业国防生赴革命圣地洗礼淬火,形成了井冈山上集合、延河水畔列队、西柏坡前宣誓、首都北京点名的教育特色。
实施“五个一素质提升工程”和“五个一强能计划”,整体提升国防生知识、文化和技能素质。
着眼部队需求,前往已毕业国防生任职部队座谈调研,深入开展国防生暑期基地化集训、当兵锻炼和代职磨练,制定并施行军政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执行好国防生一日生活制度,施行早操队列、晚操体能、中队执勤、集中讲评,有层次有重点地提升国防生军政素质,塑造出国防生“忠诚、博学、律己、表率”良好军人形象。
加大硬件文化建设力度,搭建国防生荣誉室、国防生信息化实验室平台,建立国防生宿舍军营文化长廊,在校园文化中植入了军事文化特征。
人民日报、CCTV-7军事频道、天津日报、天津电视台、《国防教育》杂志等媒体先后报道了学校国防生培养工作。
国防生被校内师生亲切誉为“一道亮丽风景、一张金色名片、一种深厚资源”。
发挥国防生资源优势,拓展高校实践育人途径。
学校重视国防生军政素质优势和教育资源功能的发挥,多措并举,积极探索实践育人的途径和模式,不断丰富国防教育内涵,积极拓展实践育人途径,收到了令人欣喜的成效。
地方综合院校国防生教育管理模式的研究——河北大学的实践与探索

河 北大学是河北 省 唯一 一所重 点综 合性 大学 , 是河北 省 人民政府与 教育部共 同建 设 的省 部共建 大学 、 中西 部高 校 基 础能 力建 设 工程 和 中西 部高 校综 合 能力提 升工 程重 点 建设大学 , 具 有悠 久 办 校 历史 和优 良传统 , 师资 力 量雄
’
一
、
国 内外依托 国 民教 育培 养军 事人才 的探 索
二、 河北 大学依托 培养工作 的基本情况
依 托 国民教 育培养军 事 人才 , 开辟 了一 条经 济 、 便捷、
高效的人才 培养路径 , 是世 界许 多 国家 的普 遍做 法 和成 功 经验 。据有关 资料介 绍 , 目前 美军 共在 全 国 4 9 4所 大学设
主要依托地 方高校招 收选拔 培养 国防生 , 已经 成为 军 队干 部补充 的重 要渠道 。 目前 , 全 军签约 高校 已达 1 1 7所 , 在 校
国 防生近 6万人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0 7—0 8 修回 日期 : 2 0 1 3— 0 8 —1 0
作者简介 : 付鸿彦 ( 1 9 7 8一) , 男, 河北新河人 , 讲 师。研 究方 向: 学生思想政 治教 育。 基金项 目: 本文 系河北大学第七批 教育教 学改革研 究项 目“ 地方综合 院校 国防生教 育管理模 式的研 究与 实践” ( 立
Vo 1 . 2 6 No . 3 S e p t e mb e r , 2 01 3
地 方 综 合 院校 国 防生教 育管 理 模 式 的研 究
河北 大 学的 实践 与探 索
情鸿 彦
( 河北 大 学学 生处 , 河 北保 定 0 7 1 0 0 2 )
摘要 :系统论证我 国地方综合性 院校依托普通 高校培养军事人才的人 才培养模 式、 学生 管理模式和质 量保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国防生人才教育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是我军新时期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破解国防生教育培养中的矛盾与问题,提高培养质量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本文从国防生教育教学改革、教学管理组织等方面进行探讨,并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实践,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部队工作适应能力,促进了培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国防生人才培养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08-0026-02
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确立的军队人才建设重要发展模式,是我军干部培训体制的重大改革。
从1998年我军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签署联合培养军队干部协议书,到如今全国共有117所地方高校成为培养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备军官的签约高校,国防生这个新兴群体业已成为国防后备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生的教育培养和管理须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一直以来,学校瞄准我军新军事变革对人才能力素质的需求,开展国防生人才培养教育工作探索与实践。
本文拟从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教改效果及努力方向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教学改革
国防生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国防生队伍到部队后能否适应部队、发挥效能。
如何充分利用地方院校丰富的教学资源、宽松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出适应我军新军事变革的新型军事人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为了增强国防生教育培养工作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提高培养质量,我校在国防生人才教育培养中实施了以下教学改革。
1.制定了国防生专用的人才培养计划。
在我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部队迫切需要“既能献身基层部队、又能带兵”、“既能驾驭新武器装备、又能适应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任务”的高素质军事人才。
使国防生同时具备过硬的军政素质和部队信息化建设所必需的专业技术知识与能力,成为国防生培养的努力方向。
为此,我校国防生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提出构建“军政素质及管理能力培养体系”和“国防生多学科基础及信息化能力培养体系”,解决国防生军政素质不够硬,军味、兵味不足及传统单一专业培养造成的国防生多学科基础知识和理论不足的问题。
并按照构建“两个体系”的指导思想,制订国防生人才培养计划。
2.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突出继续学习能力、信息化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则,优化国防生教学计划,调整课程设置。
传统过窄的专业教育使得学生学术视野狭窄、知识基础不宽泛、缺乏创新性思维和能力。
为克服这一缺点,根据国防生任职岗位多学科基础的要求,结合我
校国防生专业实际,打破专业藩篱,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调整教学计划,组织教学。
同时在国防生的培养计划中增开课程,强化国防生计算机操作使用和编程能力的培养,让其初步具有编程和计算机硬件维护能力。
针对我军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开设信息采集、分析、处理方面的课程,加强国防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使其初步具备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能力。
强调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增加综合性的课程设计。
3.除将军政理论课程纳入国防生人才培养计划外,紧密结合国防生任职基层部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开设部分选修课程,如军人心理学、部队公文写作、音乐欣赏(军歌)、篮球裁判等,学以致用,增强国防生综合素质,提高其适应基层部队工作生活的能力。
4.加强学科大类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
以厚基础的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强调继续学习、深造能力,建设学科大类核心基础课程群。
适当加大核心基础课程学习要求,优化教学大纲,整合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将来的工作、考研深造打下良好基础。
5.为适应我军转型建设大量新型装备列装部队的需要,我校以提高国防生对新装备的驾驭能力、保障维护能力、改造创新能力为目标,对国防生机、电等工科专业课程进行
优化、整合,按机电复合型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进行培养,降低理论设计要求,增强实践应用内容,突出实际动手和应用操作能力。
6.针对国防生不同地区生源的差距,在个别主要基础课实行分级教学,制订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布置不同的课外作业,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与适应性。
如在英语教学方面,根据学生的高考成绩和英语等级考试成绩分班教学,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在未通过国家英语四级的教学班以正常的大纲要求组织教学,通过了四、六级的同学则以强化英语听说、写作、交流能力为重点,强调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二、教学管理
1.学校成立专门机构,组建后备军官学院,集中管理招收、选拔的国防生,制订国防生人才培养方案,负责国防生的教学组织、学籍成绩管理及教学研究、军政教育及训练、思想政治教育及日常管理。
班主任辅导员老师则主要由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思想好、责任心强、熟悉教学规律、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的教师担任。
2.国防生采取“公共课、军政课、学科基础课等相对集中教学,专业分流”的模式组织教学。
学生在一、二年级期间由学科大类、专业相近的原则统一培养,统一管理,增强国防生的自我管理及服从意识、集体意识。
在这两年内,
聘请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较丰富、开拓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较强的教师任课,采用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发展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两年学习结束后,从第三学年起分别进入各自专业学习。
3.建立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教、管、学”三方的有机结合,及时了解、掌控教学动态,反馈教学信息,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
4.为调动学生积极性,管理中引入竞争淘汰机制。
按照总政治部关于国防生“成绩优良”的培养目标,学校对国防生提出严格的学籍管理要求。
国家英语四级、国家计算机二级、体能训练成绩及学生每学期必修课程正考合格率均纳入学籍管理,达不到相关要求将予以淘汰处理。
三、教改效果
1.学习成绩逐年提高,普遍优于全校水平。
首先,2004级到2008级毕业国防生中,各年级必修课程成绩优良、学分绩点在
2.5以上的比例超过60%,2008级达到了70%以上,不合格率均为0,无一人因成绩原因被淘汰。
其次,重要公共基础课程统考成绩一直排名学校前茅。
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等课程统考中,04到08级国防生平均成绩、合格率均排名全校前三名。
再次,考研率逐级提升,考上优秀军事院校研究生比例逐年增大。
从2004级到2008级我校国防生考研上线率分别为10%、21.82%、29.46%、28.26%和
32.14%,考上军校研究生比例分别为:0、15%、34%、38%、48%,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五届学生平均考研率为26%,超过全国重点大学22%的平均考研率。
最后,英语四六级和计算机二级通过率高于全校水平。
国防生2006-2008级英语四级通过率分别为83.7%、89.1%和92.9%,计算机通过率分别为96.9%、96.4%和94%,高于全校。
2.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学习兴趣逐渐变浓。
学生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思考,从被动学习逐渐变为主动学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习氛围根本好转,自我学习,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蔚然成风,对全校其他同学起到示范作用,促进了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好转。
3.学生的整体素质、实践动手能力普遍提高。
国防生在参加校内外的各类学术、学科竞赛等第二课堂活动中获得了良好的成绩,从2004级开始,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数学建模、机械创新等比赛中共45人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大奖,2005级国防2班获得了教育部、共青团“全国先进班集体”称号。
4.部队、军校对我校国防生的反响普遍较好。
在我们发出的多份问卷调查及调研中,部队用人单位反映,我校国防生学科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学习能力强,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善于将在校所学理论知识与部队实际工作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能很好地发现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
困难和矛盾。
四、结语
我校招收培养国防生以来,在探索地方高校如何培养适应我军新型军事变革的国防后备人才方面有了一定的思路和突破,但是国防生人才培养教育作为一个新事物,在实践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如机电类工科专业按照机电复合型人才进行培养,学分课时偏多,还需要更好地做好课程的整合,优化设置;国防生所学专业知识或多或少存在知识陈旧,与部队新型装备所需要的新知识、新理论脱节的问题,还需有效克服;国防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尚待建立等。
我们只有总结经验、脚踏实地,敢于创新,积极探索,才能进一步做好国防生教育培养工作,切实提高国防生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中央军委.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国发(2000)9号][Z].国发(2000)9号,2000,(5).
[2]赵琪等.空军国防生人才培养特点研究一以西华大学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10).
[3]空军与湖南大学.关于加强空军国防生培养教育
工作的意见[Z].2006.
[责任编辑: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