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生理功能
人体生理机能综述

人体生理机能综述一、背景介绍人体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生物系统,各个器官和系统相互配合,共同维持着正常的生理机能。
在人体内,有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和机制不可或缺。
本文将对人体的一些主要生理机能进行综述,包括呼吸、消化、循环、代谢等方面。
二、呼吸系统呼吸是人体获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的重要过程。
该过程包括外呼吸和内呼吸两个阶段。
外呼吸发生在肺部,通过气管和支气管将空气输送到肺泡中,并通过肺泡膜与血液中的红细胞进行氧气交换。
内呼吸发生在细胞水平上,通过线粒体内部发生的细胞呼吸过程将营养物质转化为能量,并释放出二氧化碳。
三、消化系统消化是将食物转化为身体所需营养物质的过程。
它从口腔开始,通过咀嚼、咽喉以及食道进入胃部,在胃中被分解成较小的颗粒。
然后,食物在小肠中继续消化,并通过肠壁吸收营养物质进入血液循环中。
不可消化的残渣物被推送到大肠以进行进一步水分吸收和形成粪便。
四、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组成,起到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至全身各个部位的作用,并携带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返回肺部排出体外。
人体的心脏是一个强有力的泵,通过舒缩功能推动血液流动。
在体内,动脉将含有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个细胞,而静脉则将含有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的血液运回心脏。
五、代谢过程代谢是指人体对外界物质进行转化并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过程。
其中包括两类基本代谢方式:即有氧代谢与无氧代谢。
有氧代谢需要有足够的氧气参与,通过线粒体内发生的呼吸链反应将营养物质转化为能量。
无氧代谢则在缺氧状态下,通过乳酸发酵或其它代谢途径产生能量。
六、泌尿系统泌尿系统是人体排泄废物的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肾脏是该系统的核心器官,通过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水分,并生成尿液。
尿液由输尿管输送到膀胱,在储存一段时间后通过尿道排出体外。
七、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人体内部信息传递的主要机制之一,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纤维和周围神经)。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20
mV
0
-20
-40
阈电位
-60
-80
去极-10化0 :在极化基础上,膜内外电位差
减小。去极化表示细胞处于兴奋过程。
+20
mV
0
-20
-40
阈电位
-60
-80
-100
超极化:膜内外电位差增大,即膜内负电位 大。超极化表示细胞处于抑制状态。
0mv -70mv
复极化:细胞膜去极化 后再向RP方向恢复
去极化达到阈电位,触发邻近静息部位膜爆发新的AP
(二)传导方式: •无髓鞘N纤维的兴奋传导为近距离局部电流; •有髓鞘N纤维的兴奋传导为远距离局部电流(跳跃式)。
(三)传导特点 •
1、生理完整性 • 2、双向性 • 3、相对不疲劳性 • 4、绝缘性 • 5、不衰减性或“全或无”现象
0
小结
1.静息电位
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刺激的阈值(threshold)即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 :
刺激作用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 刚能引起组织兴奋(AP)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上刺激
阈下刺激
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
条件
内因
组织细胞的功能条件
外因刺激
性质
适宜的刺激
刺激的强度(= 或>阈 强度)
对钾离子的通透性比对钠的达100倍。 静息时有少量钠离子进入膜内,所以实测
值比计算值要小。
RP产生机制的膜学说:
∵静息状态下①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②细胞
膜对离子的通透具有选择性:K+>Cl->Na+>A-
∴
[K+]i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
生理功能是什么意思

生理功能是什么意思生理功能是指人体各种器官和系统所具有的正常运转和维持生命活动的能力。
它包括呼吸、消化、循环、排泄、神经传导、感觉等一系列功能。
这些功能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地工作,使人体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和维持内部的稳定。
呼吸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基本功能之一。
通过呼吸,人体摄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保持氧气在体内的供应,并排除细胞产生的废气,维持酸碱平衡。
消化是将食物转化为人体所需营养物质的过程。
它包括口腔、食管、胃、肠等器官的功能协调,将食物分解、吸收并转化成能量和营养物质,供给人体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
循环是指心脏泵血将氧气和养分输送到各个器官和组织,同时将代谢产物和废物收集回心脏,经由肺和肾排出体外的过程。
循环功能的正常运转,能够维持身体组织和器官的正常供氧和营养,同时也起到了保持体温和水平衡的作用。
排泄是指通过肾脏、肺、肠道和皮肤等器官,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和代谢产物,维持体内废物的平衡和稳定。
神经传导是指神经系统通过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过程。
神经传导包括感觉、运动和调节等功能。
感觉功能使得人体对周围环境的刺激做出反应,运动功能则让人体能够控制肢体的动作,调节功能则使得各个器官和系统之间能够相互协调合作。
感觉功能是感官器官对外界刺激的感应和反应。
人体的感觉功能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
这些感觉功能可以使人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正确的反应,保护个体的安全和生活的需要。
总之,生理功能是指人体各种器官和系统所具有的正常运转和维持生命活动的能力。
这些功能相互依赖、协调合作,使人体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和维持内部的稳定。
生理功能的正常运作对于人体的正常生活和健康非常重要。
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及特点

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及特点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及特点主要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
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对人体生理功能的调控。
神经调节的特点是快速、短暂且具有局部性。
神经调节的主要机制是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电信号传导来实现的。
当人体感受到外界刺激时,神经元会接收到相应的信号,然后将信号传递到相应的器官或组织,从而引起相应的生理反应。
例如,当人体遇到危险或紧急情况时,神经系统会通过释放肾上腺素来提高心率和血压,以增加机体的应激能力。
这种快速的神经调节机制可以使人体迅速做出应对,以保证机体的生存和安全。
体液调节是指通过体液中的化学物质对人体生理功能进行调节。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缓慢、持久且具有全身性。
体液调节的主要机制是通过体液中的激素分子来实现的。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化学物质,它们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输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然后与相应的受体结合,从而调节相应的生理功能。
例如,当人体血糖水平过高时,胰岛细胞会分泌胰岛素,使血糖水平下降。
这种体液调节机制可以保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维持各种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行。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在调节方式和特点上有一些区别。
首先,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电信号传导实现的,而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中的化学物质来实现的。
其次,神经调节是快速、短暂且具有局部性的,而体液调节是缓慢、持久且具有全身性的。
此外,神经调节更适用于迅速应对外界刺激和危险情况,而体液调节更适用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和各种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行。
总的来说,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及特点主要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
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对人体生理功能进行调控,特点是快速、短暂且具有局部性;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中的化学物质对人体生理功能进行调节,特点是缓慢、持久且具有全身性。
这两种调节方式相互配合,共同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和各种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行。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2、产生机制: (离子流学说)
(1)动作电位上升:
刺激
对Na+有 较大通透 性
+ + -
Na +通道开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Na+ Cl+ + +
+
+
+
+ +
K+
+ + + + + + - - - -
A蛋白质
+ -
+ -
+ -
+ -
故动作电位为Na +内流所形成 的平衡电位。
2、产生机制: (离子流学说)
(2)动作电位下降:
Na+平衡时 Na+通道 关闭, K+通道打开 Na+ Cl对K+有较
+ + + + + + + + + + + -
大通透性
+
K+
- + + - - + + + +
A蛋白质
+
+
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
3、动作电位和局部兴奋的特征: 动作电位:
•全或无
•不衰减性传导
•脉冲式传导
3、动作电位和局部兴奋的特征: 局部兴奋:
- +
- +
- +
- +
2、兴奋传导的特征
①生理完整性: 损伤、麻醉、低温能使传导阻滞
②双向性:冲动能同时向两端传播
③绝缘性:各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兴奋互不干扰
人体生理功能

人体生理功能人体是一个复杂而神奇的生物机器,拥有众多生理功能来保证其正常运行。
这些生理功能包括呼吸、循环、消化、排泄、神经调节以及内分泌调节等等。
本文将对人体的主要生理功能进行介绍,并探讨其在维持健康和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一、呼吸系统呼吸是人体获取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通过肺部进行气体交换。
人体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和肺部等器官。
当我们吸入空气时,氧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然后被血液吸收,并传送到身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中。
同时,二氧化碳从组织中产生,通过血液流回肺部,然后被呼出体外。
呼吸系统的正常运行对于保持身体的氧供需平衡至关重要。
二、循环系统循环系统主要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心脏作为循环系统的中心,通过这个强大的肌肉器官,将富含氧气和养分的血液泵入全身循环。
血液流经血管,将氧气和养分输送到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带走废物和二氧化碳。
循环系统的协调运行保证了身体各个部分的血液供应,维持了正常的生理功能。
三、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包含口腔、食道、胃、肠道和相关消化腺等器官,负责将食物转化成身体所需的能量和养分。
当我们进食时,口腔的唾液开始分解食物。
然后,食物通过食道进入胃部,在那里被胃酸和消化酶分解。
接下来,食物进入小肠,通过小肠壁吸收养分,并通过血液传递给全身。
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行保证了身体的能量供应和营养吸收。
四、排泄系统排泄系统主要由肾脏和相关管道组成,负责排出体内的废物和过剩液体。
肾脏通过过滤血液形成尿液,其中包含废物、毒素和多余的水分。
尿液从肾脏通过尿管进入膀胱,然后通过尿道排出体外。
排泄系统的正常运行有助于保持体内正常的水平和溶质浓度,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
五、神经调节神经系统是人体的调控中枢,包含大脑、脊髓和神经元。
它通过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传递,控制并调节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
例如,呼吸、心跳、消化和运动等。
大脑是神经系统的总司令部,负责感知和解释外界刺激,并发送指令给身体其他部分。
人体器官和生理功能

人体器官和生理功能人体器官和生理功能是人类生命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相互配合与协调,人体能够正常进行各种生理功能的实现。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人体器官和生理功能的基本知识。
一、皮肤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同时也是最外层的保护层。
它具有多种功能,包括保护内部器官、调节体温、感受外界刺激等。
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其中表皮是最外层,具有阻挡外界微生物的作用;真皮是中间层,包含了汗腺和毛囊等结构;皮下组织则起到储存能量和隔热保温的作用。
二、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其主要功能是供氧和排出二氧化碳。
人体通过呼吸系统吸入氧气,并将其输送到肺部,然后通过肺泡与血液发生气体交换,将氧气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细胞。
同时,呼吸系统还能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气。
三、循环系统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三部分。
心脏是人体循环系统的核心器官,负责将血液泵送到全身。
血液通过血管系统循环流动,在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的同时,还能将新陈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带回肺部和其他排泄器官。
循环系统起到了输送和供应养分、氧气的重要作用。
消化系统由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肝脏、胰腺和胆囊等组织器官组成。
其主要功能是将食物消化为营养物质并吸收,排出未被吸收的废物。
消化系统通过机械和化学的方式将食物进行分解、降解,然后通过各个器官的协作将其吸收入血液,并供给全身其他器官使用。
五、泌尿系统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它负责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和过多的水分。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核心器官,通过对血液进行过滤、吸收和分泌的过程,形成尿液并将其排出体外。
泌尿系统不仅维持了体内水平衡,还能调节电解质水平和排除毒素。
六、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神经和感觉器官组成。
它负责人体的感知、传导和控制功能。
大脑是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通过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与交流,调节和控制不同的生理功能,包括意识、思维、运动和感知等。
人体器官和组织的生理功能

人体器官和组织的生理功能是指人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生理作用和功能,可以细分为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神经、内分泌、免疫、生殖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介绍。
呼吸系统是人体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系统。
人的呼吸系统由鼻、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其中肺是呼吸器官的主要部位。
肺内有数以亿计的气囊,能够容纳氧气和二氧化碳,并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部位,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肺还具有自我修复和清除杂物的功能,可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清除体内不适宜的物质。
循环系统是人体输送血液、供氧和运输养分的系统。
人的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不断地将富含氧气的血液从左心室通过动脉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经过毛细血管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最终回流至右心房。
循环系统还能够协助调节体温、保持体内环境的稳定。
消化系统是人体消化食物,吸收养分的系统。
人的消化系统由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肝等器官组成。
口腔中的唾液酶能够分解淀粉质,胃液中的胃蛋白酶能够消化蛋白质,小肠中的胰液酶和肠液中的肠酶能够分解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
存在于肠道内的菌群还能通过发酵等方式帮助消化,促进养分的吸收。
消化系统还能够产生激素和神经传递物质,通过调节胃肠蠕动等方式影响食欲和饱腹感。
泌尿系统是人体排泄代谢产物、调节体液平衡的系统。
人的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肾是泌尿系统的核心,能够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水分,将代谢产物投放到膀胱中形成尿液。
膀胱则是储存和排泄尿液的器官。
泌尿系统还能够调节血压、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等。
神经系统是人体感知环境、进行思维、执行运动的系统。
人的神经系统由神经元、神经节、神经纤维和神经传递物质组成。
神经系统可以进行感觉传递、信息处理和执行控制,同时还能够协调器官和组织的功能。
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并称为调节系统,协同调节人体内环境的平衡。
内分泌系统是人体产生和分泌激素、调节体内生理功能的系统。
人的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和分泌细胞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绪论学习主要内容及要点一、人体生理功能的概述人体生理功能研究的是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包括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过程、机理、意义以及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生命活动的影响等。
二、人体生理功能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动物实验、人体实验和调查研究。
动物实验包括急性和慢性实验两大类,是生理学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
研究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主要是在细胞和分子、器官和系统,以及整体这三个水平上进行的。
三、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和生殖。
(一)新陈代谢是指人体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
包括两个过程:①人体不断地从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合成自身新的物质,并贮存能量的过程称做合成代谢;②人体不断分解自身旧的物质,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并把分解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分解代谢。
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称为物质代谢;伴随物质代谢而产生的能量的贮存、释放、转移和利用的过程称为能量代谢。
(二)兴奋性人体对环境条件变化发生功能活动改变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1.刺激与反应(1)刺激:能引起人体发生功能活动改变的内外环境变化称为刺激。
刺激按其性质可分为:①物理刺激②化学刺激③生物性刺激④社会因素和心理活动构成的刺激。
(2)反应:接受刺激后,人体内部的代谢活动及其外部功能状态的改变称为反应。
刺激要引起人体或组织产生反应必须具备三个条件:①刺激强度,②刺激作用的时间,③强度-时间变化率。
(3)阈值:单位时间内,在刺激强度-时间变化率不变的条件下,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或阈值。
其可作为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客观指标(阈值的大小和组织兴奋性的高低呈反变关系)。
强度等于阈值的刺激称为阈刺激;强度大于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强度小于阈值的刺激则称为阈下刺激。
阈刺激和阈上刺激都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而单个阈下刺激则不能引起组织的反应。
(4)可兴奋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和腺体组织的兴奋性较高,对刺激的反应迅速而明显,生理学中习惯上将这些组织称为可兴奋组织。
2.兴奋与抑制(1)兴奋:是指人体或组织接受刺激后由静息状态变为活动状态,或活动由弱增强。
(2)抑制:是指人体或组织接受刺激后由活动状态转为静息状态,或活动由强减弱。
兴奋与抑制是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人体接受刺激后究竟发生兴奋还是抑制,主要取决于刺激的质和量以及人体所处的功能状态。
(三)生殖人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男性和女性发育成熟的生殖细胞相互结合产生子代个体的功能称为生殖。
四、人体与环境(一)人体的外环境外环境是指整个人体生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人体能够根据外部情况来调整内部关系的生理特性,称为适应性。
(二)人体内环境与稳态1.内环境: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体内环境,称为人体的内环境。
其主要作用有:①为细胞提供必要的理化条件,确保各种酶促反应和生理功能的正常进行;②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同时接纳细胞代谢的终产物。
2.体液:体液是人体内所有液体的总称,约占体重的60%。
体液的分布及其作用如表1。
表1 全身体液的分布和作用3.稳态:人体内环境的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内环境的稳态是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和保证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五、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主要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其意义及特点见(表2)。
表2 人体生理功能调节方式及特点体液的分布占体重(%) 生理作用 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其中 组织液血浆 40 20 15 5 是进行各种生化反应的场所 是人体的内环境,其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是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是沟通内、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中间环节调节方式作用 生理意义 特点 神经调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人体生理 人体主要的调节方式 作用迅速、短暂而精确六、在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反馈控制中,根据反馈信息的作用不同,将其分为负反馈和正反馈两类(见表3)。
表3 正、负反馈的比较测试练习 一、名词解释1.新陈代谢 2.兴奋性 3.阈值 4.内环境 5.稳态 6.适应性 7.反射8.反馈二、填空题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有 、 和 。
2.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 、 和 。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其结构基础是 ;它是由 、 、 、 、 五个部分组成。
4.新陈代谢包括 和 两个过程。
5.反应的基本表现形式有 和 。
6.可兴奋组织包括 、 和 。
7.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客观指标是 ,其与兴奋性呈 关系。
8.刺激引起人体或组织发生反应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 和 。
体液调节(全身性)(局部性)自身调节 功能的调节,其基本方式是反射 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随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组织器官,从而 调节其生理活动 某些组织细胞产生的化学物质借组织液扩散,影响邻近组织细胞的功能活动 内、外环境变化时,组织、细胞不依赖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调节代谢、生长发育 与生殖等基本功能 使局部与全身的功能活动相互配合和协调 协助维持生理功能的稳态作用缓慢、广泛、 持久 作用范围较局限 调节幅度较小,影响范围小,灵敏度较低 方式作用 生理作用 负反馈正反馈 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反 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一致维持人体生理功能的相对稳定 使某一生理功能迅速加强,直至完成9.反射分为和两大类。
10.根据反馈信息的作用不同,将反馈分为和。
四、选择题1.人体从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合成自身新的物质,并贮存能量的过程,称为A.新陈代谢 B.合成代谢 C.能量代谢 D.异化作用 E.以上都不是2.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是A.兴奋性 B.新陈代谢 C.适应性 D.生殖 E.反馈作用3.刺激是指能引起细胞产生反应的()变化A.体液 B.内环境 C.外环境 D.内外环境 E.新陈代谢4.某组织的阈值越大,说明其A.兴奋性越高 B.兴奋程度越低 C.兴奋程度越高D.兴奋性越低 E.没有兴奋性5.人体内环境是指A.细胞内液 B.血浆 C.体液 D.血液 E.细胞外液6.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主要依赖于A.神经调节 B.自身调节 C.神经调节 D.正反馈作用 E.负反馈作用7.关于内环境的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有A.是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 B.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C.人体的一切调节活动的意义在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D.内环境中各种理化因素和物质浓度保持相对稳定E.细胞的代谢和外环境的因素对内环境的稳态没有影响8.能比较迅速反映人体内环境变动状况的体液是A.脑脊液 B.血浆 C.尿液 D.淋巴液 E.细胞内液9.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反射 B.反应 C.神经冲动 D.正反馈作用 E.负反馈作用10.人体生理功能调节方式最重要的是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适应性 E.正反馈作用11.在生理学实验中,破坏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后,下列何种现象消失A.反应 B.抑制 C.兴奋性 D.兴奋 E.反射12.关于非条件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有A.先天固有的 B.是一种高级神经活动 C.数量有限D.有固定的反射弧 E.人类和动物共有的一种初级神经活动13.属于条件反射的是A.大量饮水引起尿量增多 B.炎热环境下出汗 C.看到橘子分泌唾液D.咀嚼食物引起唾液分泌 E.寒冷刺激引起皮肤血管收缩14.关于负反馈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反 B.负反馈是可逆的C.在人体生理功能调节最为常见 D.维持人体生理功能的相对稳定E.一旦发动就迅速加强,直至完成15.下列生理过程哪些是属于负反馈A.排尿 B.排便 C.分娩 D.血液凝固 E.动脉血压相对稳定五、简答题或论述题1.何谓人体内环境和稳态?有何重要生理意义?2.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3.何谓负反馈、正反馈,它们在人体功能活动的自动控制调节中,各有何生理意义?4.在临床护理中,给患者进行肌肉注射时,要求做到“两快一慢”(快速进针,快速拔针,缓慢推药),请用所学知识予以解释第四单元呼吸功能学习主要内容及要点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
呼吸的全过程由肺通气、肺换气、气体运输和组织换气四个环节组成。
肺通气与肺换气称为外呼吸,组织换气称为内呼吸。
呼吸的意义在于维持内环境O2和CO2含量的相对稳定,以确保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一、肺通气功能肺通气是指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1.肺通气的动力肺泡与外环境之间的压力差是实现肺通气的直接动力,呼吸肌舒缩活动引起的呼吸运动是实现肺通气的原动力。
(1)呼吸运动:是指由于呼吸肌的舒缩而引起的胸廓节律性扩大和缩小。
呼吸运动根据呼吸深度不同分为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
参与平静呼吸的呼吸肌主要是膈肌和肋间外肌,在用力呼吸时,还有辅助呼吸肌参与,如肋间内肌、腹肌、斜角肌、胸锁乳突肌和胸大肌等。
根据引起呼吸运动的主要肌群不同,呼吸也可分为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
(2)肺内压和胸内压:1)肺内压:是指肺泡内的压力。
吸气时,肺内压低于大气压约1~2mmHg;呼气时,肺内压高于大气压约1~2mmHg。
吸气末和呼气末,肺内压等于大气压。
2)胸内压:指胸膜腔内的压力,生理状态为负压。
胸膜腔是由胸膜脏层和壁层形成的密闭腔隙,有两种力量通过胸膜脏层作用于胸膜腔:一是使肺泡扩张的肺内压;二是使肺泡缩小的肺回缩力。
故胸膜腔内压力实际上是这两种相反方向力的代数和,即: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力。
在吸气末和呼气末,肺内压=大气压,因此,胸膜腔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力。
若将大气压作为零,则胸膜腔内压=—肺回缩力。
可见,胸膜腔负压是由肺回缩力所形成的。
吸气时肺回缩力增大,胸内负压增大,呼气时,胸内负压减小。
胸膜腔负压的生理意义:①使肺维持扩张状态,并使肺能随胸廓运动而运动。
②降低心房、腔静脉和胸导管内压力,促进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
2.肺通气的阻力包括弹力阻力和非弹性阻力。
弹性阻力是指弹性组织在外力作用下变形时所产生的对抗变形的力。
包括肺弹性阻力和胸廓弹性阻力。
肺弹性阻力包括肺泡表面张力(2/3)和肺弹性纤维的回缩力(1/3)。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II型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的脂蛋白混合物,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
其生理意义:①降低吸气阻力,有利于肺扩张,②防止肺水肿的发生,③维持肺泡的稳定性。
肺弹性阻力的大小可用顺应性来度量。
顺应性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
顺应性与弹力阻力成反变关系。
非弹力阻力指的是弹力阻力以外的阻力,包括气道阻力、粘滞阻力和惯性阻力。
气道阻力和气道口径的4次方成反变关系。
呼吸道平滑肌的舒缩是影响气道口径大小的主要因素,而呼吸道平滑肌又受到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
3.肺容量及肺通气量肺容量指的是肺容纳的气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