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_露天开采境界(采矿学)(下)-12级使用
露天开采境界(露天采矿学-设计原理)

露天采矿学----设计原理第十六章露天开采境界16.1 概述1课程的名称及内容;2学习方法;3露天矿设计应遵循的原则;4各种剥采比的概念。
1课程的名称及内容:(1)名称-露天采矿学发展情况:50年代:露天采矿工艺矿山工程(剥离及掘沟)设计原理60年代:露天采矿工艺开拓开采设计原理现代:工艺及工艺系统剥采程序设计原理(2)内容:工艺----研究个别工艺环节的特点、工艺方法、适用条件及能力计算。
工艺系统----研究各环节之间的配合,及构成可行的生产系统。
剥离程序----研究剥离和采矿时间和空间上关系设计原理----除了研究剥离和采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关系外,还要研究它们之间的数值的制约关系。
并把矿山与经济效益结合起来。
以求得最佳设计,初步设计的方法步骤以及资料的处理。
2学习方法:预习;听讲;复习;习题。
(工作前的预演,设计前的准备)3露天矿设计应延续的原则:(1)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解决。
(多种情况)(2)经济效果为主,劳动生产力的效率为辅。
(劳动力便宜的情况下)4各种剥采比的概念 (1) 平均剥采比: p vn p=(3/m T ) 从露天境界内,采出的岩量与以采出的矿量之比。
设:n ηl ----原矿采出系数;η----有用矿物采出系数; ρ----岩石的混入率; n ηl =η(1+ρ)(2)境界剥采比: kk kv n p =露天矿保持最终帮坡角延伸单位深度时增加的采出岩量与矿量之比。
(1)k k l k k lv p n p ηηηη++=境界剥采比随工程的延伸不断的变化并且一般是在增大。
(3)边邦境界剥采比:露天矿保持最终帮坡角不变延伸单位深度时,从其一邦增加采出的岩量与其矿量之比。
kA kA kA v n p =kB kB kBv n p =(4) 生产剥采比:TT Tv n p =露天矿以其最大帮坡角生产时,延伸单位深度时增加的采出的岩量与其矿量之比(最大帮坡角=>最小平盘宽度)。
(5)最大生产时期的剥采比: 2max 2T v n p = 最大生产时期的平均剥采比(6)初始剥采比: 00123v n p p p =++ 由其基建时期支付的剥离量与其境界内采出的矿量之比。
(完整word版)露天采矿学露天开采_考试复习试题

露天开采考试复习试题名词解释工作帮:是指由正在进行和将要进行开采的台阶所组成的边帮。
非工作帮:是指由非工作台阶组成的采场边帮顶帮:露天开采境界位于矿床上盘一侧的边坡面称为顶帮底帮:露天开采境界位于矿床下盘一侧的边坡面端帮:位于矿床两端的边坡面最终帮坡面:通过非工作帮最上一台阶的坡顶线和最下一台阶的坡底线所作的假想斜面称为非工作帮坡面,非工作帮坡面位于最终境界时称为最终帮坡面。
最终帮坡角:露天矿非工作帮最上一个台阶坡顶与最下一个台阶坡底线所作的假想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工作平盘:在开采台阶上进行采掘运输作业的平台露天采场:开采所形成的系统、台阶和露天沟道总称为露天采矿场山坡露天矿:位于露天采场地表最终境界封闭圈以上的露天矿称为山坡露天矿强闭包:设r C是盈闭包s C的任意子闭包,若ω(r C)≤ω(s C),则s C称为强闭包技术境界:以固定边坡角的斜面作为边坡面的境界称为技术境界。
可爆性:岩石可爆性(爆破性)表示岩石在炸药爆炸作用下发生破碎的难易程度,它是动载作用下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的综合体现可挖性:岩石的可挖性是指岩石可挖掘的特性,它是一个受多因素影响的岩石铲挖阻力的总概念复垦率:复垦后可被利用的土地数量与被矿山占用和破坏的土地数量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露天矿生产能力:是指在具体矿床地质、工艺设备、开拓方法和采剥方法条件下,露天矿在单位时间内的矿石开采量和矿岩剥采总量。
第一章1请问露天开采有哪些特点?答:优点:A矿山生产能力大;B机械化程度高;C安全和劳动条件好;D矿石损失贫化小;E开采成本低;F基建期短缺点:A对矿床埋藏条件要求严格,合理的开采深度较浅;B占用土地多C受气候条件影响大;D破坏环境第二章1。
简述露天采矿设计程序1)初步确定露天开采境界2)初步确定矿山生产能力3)初步确定矿山总图布置及外部运输4)初步确定开拓运输方式及运装设备类型5)具体进行开拓运输布线6)修改调整并确定露天开采境界7)编制采掘进度计划,验证生产能力8)确定采掘设备数量及工艺参数9)具体进行总图布置及外部运输2。
东大21春学期《采矿学(下)》在线平时作业3【标准答案】

21春学期《采矿学(下)》在线平时作业3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条件对生产能力的作用体现在矿山工程延伸速度和台阶水平推进速度。
A.自然
B.技术
C.开采技术
D.开采
答案:C
2.汽车具有爬坡能力大、运输线路通过的平面尺寸小、运输周期相对较短、运输机动灵活、运输线路的修筑与养护简单,适于等特点。
A.长途运输
B.强化开采
C.短途运输
D.单一运输
答案:B
3.钻孔一般按照一定的网度布置在一些叫的直线上。
A.钻孔线
B.格线
C.网线
D.勘探线
答案:D
4.台阶坡面角主要是岩体的函数。
A.稳定性
B.抗压强度
C.整体性
D.裂隙发育程度
答案:A
5.台阶的三要素包括:台阶高度、和台阶宽度。
A.台阶坡面
B.台阶面
C.台阶坡线
D.台阶坡面角
答案:D
6.露天开采境界内岩石总量与矿石总量的比值称为。
A.平均剥采比
B.境界剥采比
C.生产剥采比
D.分层剥采比。
露天采矿学(6)

露天采矿学——露天开采工艺第一章 绪论一、《露天采矿学》是露天开采专业的主干专业课。
⎧⎨⎩上册《露天开采工艺学》60学时——本学期下册《露天开采设计原理》70学时——下学期[主线之一]:《露天采矿学》——是露天开采专业最基本的专业知识,也是标志露天开采专业特色的专业知识。
(也就是说:就是因为我们学习了《露天采矿学》这门课程,才说我们是学露天开采专业的,而不是学地下采煤专业或其他专业的。
)二、《露天采矿学》学科性质及特点:1.是采矿学科的一个分支。
属于工业类学科。
2.工业学科分类:⎧⎧⎪⎪⎪⎪⎪⎪⎧⎧⎪⎪⎪⎪⎪⎪⎨⎪⎪⎪⎪⎪⎪⎩⎪⎪⎨⎪⎪⎨⎨⎪⎪⎪⎪⎪⎪⎪⎪⎪⎪⎪⎪⎪⎪⎪⎪⎩⎪⎪⎪⎩⎪⎩地质学科测量学科露天采矿学固体矿床开采学科地下采矿学水下采矿学采掘工业类学科采矿学科——液体矿床开采学科——研究石油、矿泉水的开采等工科汽体矿床开采学科——研究天然气的开采。
其他学科加工工业类学科——如化工学、机械制造等。
3.学科特点:(1)《露天采矿学》不但研究有用矿物开采,而且还研究其上剥离物的开采,以及有用矿物与剥离物之间的时、空量的关系及其规律性。
(2)是一门运用多门基础知识的综合学科。
在牢固掌握数、理、化、力学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以下几方面的专门知识:⎧⎪⎪⎪⎨⎪⎪⎪⎩①地质学知识——掌握必要的地质构造学、矿床学、工程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及气象学等。
②测量学知识③矿山工程机械化、电气化和自动化知识④矿山经济和管理知识⑤其它有关知识——计算机三、《露天采矿学》内容1.露天采矿学(surtace mining )——研究矿床剥离和露天开采(包括⎧⎨⎩《露天开采工艺学》《露天开采设计原理》)技术及其内部规律性的学科 [主线之二]:2.露天采矿学的主要内容:⎧⎨⎩(1)露天开采工艺学(上册)(2)露天开采设计原理(下册)△ 露天开采设计原理——是研究有用矿物与剥离物之间的时、空、量的关系及发展规律的。
△ 那么露天开采工艺学是研究哪些内容的呢?① 工艺(technology )——利用生产工具对各种原材料、半成品进行加工或处理,使之成为产品的方法。
第11讲 露天开采境界

1.内容提要本节将介绍露天开采境界的组成及影响因素,几种常用剥采比的定义,确定经济合理剥采比的方法,境界剥采比的计算方法,确定露天开采境界的常用原则,工程中确定露天开采境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概述——露天开采境界的组成及其影响因素㈠露天开采境界的组成及其影响因素露天开采境界是指露天矿开采终了(或某一时期)所形成的采场空间边界。
它由露天采场的地表境界(可以理解为“边界”)、底部境界和周围边坡组成。
露天开采境界设计就是要合理地确定露天矿的底部周界、最终边坡和开采深度。
由于矿床埋藏条件不同,在确定矿床开发方式时可能遇到下列三种情况:①矿床全部宜用地下开采;②矿床上部宜用露天开采而下部宜用地下开采。
矿体延伸较深或覆盖层厚度变化较大,只能用露天开采方法开采其部分储量,仍有相当大部分储量需用地下开采。
③用露天开采的矿床。
属这类矿床的有:上部覆盖岩层厚度不大,埋藏浅的水平或缓倾斜矿床;在圈定的境界外尚有少部分储量,不值得再用地下开采时,可扩大开采境界,将这部分储量用露天法采出;在圈定的境界外尚有相当大部分储量暂不宜用地下开采。
对于后两种情况,需要确定露天开采的合理界限,即露天开采境界。
限定露天开采境界的几何要素有:露天矿底平面的位置和形状、最终边坡角及开采深度。
合理确定露天开采境界极为重要。
露天开采境界的大小,将决定了露天矿的可开采工业储量和剥离岩石量,并将影响露天矿场内的矿岩量、露天矿的生产规模及服务年限、基建工程量、设备选型、劳动定员、成本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因此,合理确定露天开采境界,是露天矿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
影响露天开采境界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⑴自然因素包括矿体埋藏条件(如,矿体的产状,地质构造,矿石质量及其变化情况等)、矿床勘探程度及储量等级、矿石和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工程地质条件与水文地质条件、矿区地形及地物分布情况(如,河流、地面建筑物及厂房)等。
东北大学22春“采矿工程”《采矿学(下)》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版(参考答案)试题号1

东北大学22春“采矿工程”《采矿学(下)》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版(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穿孔作业是矿床露天开采的第一道生产工序,其作业内容是采用某种穿孔设备在计划开采的台阶区域内穿凿炮孔,为其后的爆破工作提供装药空间。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2.布孔参数有孔距、孔深和炮孔邻近系数。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3.所谓(),就是爆区中任何一个炮孔爆破时,在空间上都是按照一定的起爆顺序单独起爆的爆破技术。
A.连续起爆B.排间起爆C.波浪起爆D.逐孔起爆参考答案:D4.露天矿()指每年采出的矿石量和剥离的岩石量,()的确定直接影响到矿山设备的选型、设备数量、劳动力及材料要求等。
A.效率B.产量C.生产能力D.规模参考答案:C5.露天开采有两种方法,即()开采和条带剥离式开采。
A.阶梯式B.台阶式C.梯段式D.阶段式参考答案:B6.在最终开采境界的计算机优化设计和开采计划优化中,常常用到价值块状模型,简称价值模型。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7.()是指露天矿某一生产时期内所剥离的岩石量与所采的矿石量之比。
A.平均剥采比B.境界剥采比C.生产剥采比D.分层剥采比参考答案:C8.金属矿床露天开采一般要经过以下四道生产工序:穿孔、爆破、铲装及运输,以上各工序环节相互衔接、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露天开采的全部生产周期。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9.爆破工作质量、爆破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后续采装作业的()与采装作业成本。
A.好坏D.高效性参考答案:C10.进行生产剥采比()的方法通常有PV曲线法和经验法。
A.平衡B.平均C.衡量D.均衡参考答案:D11.台阶的要素包括()。
A.台阶坡面B.台阶宽度C.台阶高度D.台阶坡面角参考答案:ABCD12.用于矿体圈定与矿量、品位估算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探矿钻孔的()。
A.岩芯B.岩芯取样C.样本D.标本参考答案:B13.露天矿生产能力指采出的矿石量和剥离的岩石量。
露天采矿学第07章露天开采境界武汉理工大学叶海旺

n'b
D' uD
于是可得经济合理剥采比为:
nJ' H
r b
(uL
D'
' L
uD )
7.2.3 盈亏平衡法
盈亏平衡法合用于矿床单一露采旳情形。该措施要 求露采旳矿产品成本不得超出其销售价格,或者不
允许单位工业储量旳露采最终盈利不大于零,以确 保矿山不亏损。即
L' uL
L'
r
n'b
0
于是可得经济合理剥采比:
(3)生产剥采比不不小于经济合理剥采比原则
生产剥采比能够反应露天矿生产旳实际剥采比。所 以按nS≤nJH原则拟定开采境界,能够使露天矿任何 生产时期旳经济效果都不劣于地下开采。该原则中 旳生产剥采比,能够是均衡生产剥采比,也能够是 未均衡旳生产剥采比即时间剥采比。
按该原则圈定旳露天开采境界比按nP≤nJH原则圈定 旳小,而较按nJ≤nJH原则圈定旳大。所以,随之而 来旳初始剥离量和基建投资也较大。另外,因为生 产剥采比旳概念不易明确界定,加之它与采深旳关 系较为复杂而不易把握,因而该原则相应旳设计措 施旳可操作性较差。鉴于上述原因,这个原则极少 采用。
a
n' r
b
CD
于是可得:
n'
r b
(CD
a)
则经济合理剥采比即为 上式旳最大值,即
n' JH
r b
(CD
a)
(2)精矿成本比较法
该措施是以精矿(或矿产品)作为计算基础,使露 天矿旳精矿成本不不小于地采精矿成本。即
DL
n'b
DD
K L rK L
KD
于是可得精矿经济合理剥采比:
绪论采矿学下

缺点: (1)污染与破坏环境。开采过程中,穿爆、采装、运输、排卸 等作业粉尘较大,运输汽车排出的一氧化碳逸散到大气中,废 石场的有害成分在雨水的作用下流入江河湖泊和农田等,污染 大气、水域和土壤,将危及人民身体健康,影响农作物与动植 物的生长,破坏生态环境, 露天开采后留下赤裸的矿坑,破坏 地表植被; (2)占用土地多。露天开采的矿坑以及排弃的大量剥离物均要 占用大片土地,一个露天开采的矿区占用的土地可达几十平方 公里; (3)受气候条件影响大。暴雨、大风、严寒、酷热等对露天开 采均有一定影响; (4)对矿床埋藏条件要求严格,合理的开采深度较浅。
评价: 虽然露天开采在经济和技术上的优越性很大,但它不能取
代地下开采。当开采技术条件一定时,随着露天开采深度增加, 剥岩量迅速增大,达到一定深度后继续用露天开采,经济上不 再合理,这种情况就应转入地下开采。随着地下开采技术进步, 地下开采的能力和生产条件也正在逐步提高。
0.3 露天矿开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露天煤矿开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开采规模大型化。建成了一批大型和特大型露天矿山, 能力为1000万~3000万t/a;
(2)工艺连续化。为了加大开采规模,在露天煤矿中对条件 适宜的矿山尽量采用连续工艺;对于岩石较硬的矿山,可采用 移动式或半固定式破碎机来扩大生产环节中的连续作业部分;
(3)应用联合开拓方式。根据矿山不同的条件,选用多种开 拓开采方式配合,进行扬长避短的强化开采,如可利用横采加 大工作线推进强度等;
轮式装载机:由于技术的进步和可靠性的提高,已作为中小 型露天矿的主要装载设备。随着生产的需要,也逐步向大型化发 展,斗容已从16m3、21m3 、25m3发展到31m3以上。如 Caterpillar公司的994D型轮式装载机(斗容可达31m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3)影响露天开采境界的因素
影响露天开采境界的因素很多,可归为三大类:
1)自然因素 包括矿体赋存条件(如矿体形态、大小、厚度、倾角等), 矿床勘探程度及储量级别,矿石和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矿区地形地貌。
2)经济因素 包括矿石的质量和价值,原矿和精矿成本及售价,基建投 资和建设期限,国家及地区经济发展的方针及政策。
0 (1 )
经济合理剥采比:
nJH
0 1 L L L DD DL b 0 1 D D D
βL = βD 。
ε —— 选矿回收率;β ——精矿品位;
第6章 露天开采境界
§6.1 概述
§6.2 经济合理剥采比的确定
§6.3 境界剥采比的计算方法 §6.4 确定露天开采境界的原则 §6.5 露天开采境界的确定方法与步骤 §6.6 最终境界设计的计算机优化方法
2
§6.1 概述
一 二 露天开采境界的组成、意义及影响因素 剥采比的概念
7
(2) 分层剥采比
nF
指露天开采境界内某一水平分层的岩石量与矿石量之比值。
分层剥采比可以作为参照指标用于理论分析,是计算平均剥 采比和估算均衡生产剥采比的基础数据。
VF nF AF
nF——分层剥采比,m3/m3或m3/t、t/t; VF——露天开采境界内水平分层的岩石量,m3或t; AF——露天开采境界内水平分层的矿石量,m3或t。
25
若露采和地采单位工业储量所获精矿数量和质量均相同
L ' K L D ' K D
L D
/ L ' K L / K D D
n
' JH
PL PD
r D ' r KL [(K L PL DL ) ( K D PD D D )] ( DD DL ) b L ' b KD
选取CD、a和b值。
优点:原矿成本比较法计算简单,要求的基础数据少,数 据来源也比较方便。(实际中基础数据精确确定也不易!) 缺点:该法没有考虑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者在损失、贫 化技术经济指标上的差别。实际上,露天开采的损失、贫化小 于地下开采,因而反映到经济上也较前者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这对于价值较高的有色、稀有金属矿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原矿成本比较法适用条件: 原矿成本比较法确定经济合理剥采比通常适用于露采和
D nJH = (U L UD) b
L
20
★若矿山企业的最终产品为原矿,并允许 L
D 则:
U L PL a
式中:PL
U D PD CD
PD ─ 分别为露采和地采的原矿销售价格,元/t;
─ 分别为露采和地采的原矿品位。
L D
(1) 平均剥采比
(2) 分层剥采比 (3) 生产剥采比* (4) 境界剥采比*
(5) 经济合理剥采比*
(6) 储量剥采比和原矿剥采比
一 露天开采境界的组成、意义及影响因素
(1) 组成:
指露天矿开采终了时(或某—时期)所形成的空间边界。它由露 天采场的地表境界、底部境界和周围边坡组成。
3
(2) 意义:
的重要依据。 目前关于经济合理剥采比的确定方法很多,但归纳起来主 要分两大类:比较法、价格法
13
比较法:旨在分别用露采和地采两种开采方式对同一地段 单位数量的原矿进行开采时经济效益的比较,确定经济合理剥 采比,以划定在经济上最有利的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的分界线。 常用方法有:
原矿成本比较法、 精矿成本比较法、 储量盈利比较法、 盈亏平衡法
3)技术组织因素 包括露天开采与地下开采的技术水平、装备水平和发展趋 势、以及制约和促进其应用推广的技术与组织条件。
5
二 剥采比的概念
剥采比 n:每开采单位矿石量所需剥离的岩石量。
(1) 平均剥采比nP (2) 分层剥采比nF (3) 生产剥采比nS (4) 境界剥采比nJ (5) 经济合理剥采比nJH 随着露天开采境界由 扩展到 abcd ,可采的矿 石量从A1增加到A1+A2,但需要剥离的岩石量也从V1增大到 V1+V2。因此,露天开采境界的确定,与剥岩量和可采矿量联系 在一起,也就是与剥采比有关。剥采比有经济和变化属性。
' n n 1 / 1; 可得:
n n 1 1
12
§6.2
经济合理剥采比的确定
§6.2.1 比较法
一 原矿成本比较法 二 精矿成本比较法 三 储量盈利比较法 四 盈亏平衡法 五 各种方法的相互关系及适用条件 §6.2.2 价格法
经济合理剥采比,是露天开采设计中确定露天矿最终境界
L ' D '
L ' D '
PL ' PD '
D ' r r [( PL ' a) ( PD ' C D )] (CD a) b L ' b
因此,在上述条件下只需露天开采的原矿成本不大于 地下开采,就可以充分保证单位工业储量的露天开采最终 盈利不小于地下开采盈利。
储量盈利比较法比起精矿成本比较法来说,又前进了
一步,它全面地考虑了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者在损失和 贫化的差异。 精矿成本比较法适用于露天开采与地下开采两者回收 率差别不大而贫化率差别较大的情况。
通常情况下,三种比较法的计算结果中,储量盈利比
较法所得的经济合理剥采比最大。
22
从理论上讲,储量盈利比较法是—个最合理的nJH计算方法, 不过,在实际应用时却有如下的缺点: (1)要求基础数据多,且数据来源不尽可靠,计算较繁琐; (2)受产品价格的影响,目前某些金属产品的价格背离实际 的价值,为计算带来困难。 储量盈利比较法的适用条件: (1)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的回收率和贫化率都有显著差别的
n L U L L b 0
由此可得经济合理剥采比:
nJH U L b
与储量盈利比较法一样,单位工业储量的盈利可以计算 到原矿,也可以计算到精矿。
24
五 各种方法的相互关系及适用条件
假设露采和地采单位工业储量所获得原矿的数量和质量 均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储量盈利比较法简化为原矿成本比 较法。
价格法:用于那些能够明显判定在经济上和技术上只能采 用露天开采的矿床,没有必要和地下开采进行比较,而只需要 另行选择适当的最低价格或允许的最高成本的矿产品作比较的 基础,来计算经济合理剥采比。
14
§6.2.1
比较法
一 原矿成本比较法(产品成本比较法) 露天开采的原矿成本由纯采矿成本和分摊的剥离成本两部 分组成,即
矿床,特别是资源稀缺和矿产品价值很高的矿床;
(2)产品价格与价值背离不大和价格基本稳定时; (3)由于本法所需数据较多,宜在矿床勘探程度较好和矿石
加工试验资料比较详细可靠的条件下采用,故多用于可行性
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以及现有生产的矿山中。
23
四 盈亏平衡法
盈亏平衡法适用于矿床采用单一露天开采的情况。这时, 要求露采的矿产品成本不得超过其销售价格,或者说,不允 许单位工业储量的露采最终盈利小于零,以保证矿山不亏损, 即:
DL、DD——分别为露采和地采时每吨原矿所分摊的采矿和 选矿生产成本,元/t; KL、KD——分别为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时每吨原矿的精矿 产出率,t/t。 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18
由此可得经济合理剥采比: nJH
∵ 原矿的精矿产出率为:
∵ 采出原矿品位为:
KL
b KD (
DD DL )
K /
天开采境界的经济分析。
V nJ A
nJ—境界剥采比,m3/m3或m3/t、t/t; ΔA—露天开采境界延深单位深度所增加的矿石量,m3或t; ΔV—露天开采境界延深单位深度所增加的岩石量,m3或t。
10
(5) 经济合理剥采比 n
JH
指露天开采单位矿石量在经济上允许的最大剥岩量。单位与
上述各种剥采比相一致。
它是一个理论上的极限值,是确定露天矿最终境界的重
要技术经济依据。 (6) 储量剥采比n和原矿剥采比n′
储量剥采比n:是露天开采境界内依据地质勘探报告所计算的 岩石量与矿石储量之比,即: n V A ; 0 0 原矿剥采比n′:是同一范围内考虑开采损失和贫化后得出的 剥离岩石量与采出原矿量之比,即: n' V ' A' 。
abcd
6
露天矿设计和生产中常用的几种剥采比: (1)平均剥采比 指露天境界内,岩石总量与矿石总量之比值。反映露天矿的
nP
总体经济效果,在设计中常作为参照指标,用来衡量设计的
质量。
VP nP AP
np——平均剥采比,m3/m3或m3/t、t/t; Vp——露天开采境界内的岩石量,m3或t; Ap——露天开采境界内的矿石量,m3或t。
b CD
b
CD——地下开采的原矿成本,元/t 由上式可得:
n
CD a
b
令上述不等式右边算式为:nJH 即为经济合理剥采比。 大剥采比,即经济合理剥采比。
CD a
nJH 表示每吨原矿的露采成本不大于地采成本时允许的最
16
前式是矿山设计中常用的一个基本计算式,关键是正确
8
(3)生产剥采比
nS
指露天矿某一时期内所剥离的岩石量与所采出的矿石量之比 值。
Vs ns As
ns——生产剥采比,m3/m3或m3/t、t/t; Vs——某一生产时期内所剥离的岩石量,m3或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