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规范教程 第三章 家庭生活礼仪
合集下载
第第三章 家庭礼第1节孝敬尊重长辈

LOGO
第一节 孝敬尊重长辈
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诗经》
那么,作为子女对父母长辈要讲究哪 些礼仪呢?
一、听从父母的教诲。
孝和顺总是相联系的,没有顺也就没有孝。 孝敬长辈,就应该的听从长辈的正确教诲,不 应该随便顶撞,有不同想法可以和父母商量, 应讲道理。即使受了委屈也要心平气和的解释, 不能对父母产生敌对情绪。
十一、与老人相处要有耐心。
俗话说:“树老根多, 人老话多”。
同学们: 继续努力!
第三章 家庭礼仪
“家和万事兴”,中国人的家庭观念非常浓重,家庭和睦在社会 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一个家庭和睦、美满与否,不仅关系着自身家 庭的幸福,而且和国家强盛有着密切的关系。家庭和睦使得社会稳定, 社会稳定促使国家富强。我国历史上先贤提倡:“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就是说明要管理好自已的家庭,之后才能够成就大事业。Fra bibliotekLOGO
想一想:你的家庭成员都包括哪些人?
温馨、和睦、幸福……我们在形式家庭的时候总有数不清的 美好词汇。家能否让我们感到温暖舒适,与家庭成员之间是否互 相关心、互相爱护有着密切的关系。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论是 与长辈、同辈、晚辈相处,或是与亲朋好友、街坊邻居交往,都 必须注意家庭礼仪。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家庭礼仪,如同润滑剂 一样,使得家庭、亲朋、邻里间的关系亲切却不失自由,密切却 留有空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被人与人之间的爱包围着、温 暖着,才会感到舒适自由。
LOGO
二、理解长辈,对父母要和颜悦色。
凡是深深敬爱父母的人,面对父母一定不会有 厌烦、恼怒的表情。
三、体谅父母。
子女应该宽厚待人,包括自已的父 母。当子女受到父母的惩罚或错怪时, 当子女的要求被父母否定或拒绝时,子 女应该冷静地想一想,理解父母,体谅 父母。受到父母惩罚时,首先要态度端 正。受惩罚一定是子女有了过错,父母 生气之极不够理智所致,所以,一定要 老老实实承认错误。试想,父母绝不会 对一个与他们毫不相干的人进行惩罚。 所以要体谅父母,即使受到惩罚,也要 主动和父母交流。
03 现代礼仪 第三章

第三章 生活礼仪
3.1.1 父母与子女相处的礼仪
言传 身教
一视 同仁
作风 民主
教育 有方
现代礼仪
第三章 生活礼仪
现代礼仪
3.1.2 子女与父母相处的礼仪
年轻人都希望自己有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很羡慕和谐的家庭气 氛。其实作为年轻人,学习和了解与父母相处的礼仪非常重要。
大家都清楚这样一个事实:自己的成长、进步,都凝结了父母 的心血和汗水,自己虽然很爱父母,但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不 能忍受父母的唠叨、事事过问,不少人为此烦恼,有的人甚至 采取对抗的态度顶撞父母。
现代礼仪
第三章 生活礼仪
(二)宿舍礼仪 1.保持宿舍卫生 2.美化宿舍环境 3.保障他人休息 4.尊重个人隐私 5.注意交流文明 6.学会集体生活
现代礼仪
第三章 生活礼仪
3.2.4 活动礼仪
(一)开学典礼 1.及时送发请柬 2.精心布置会场 3.做好准备工作 (1)做好大会发言准备工作。 (2)做好大会后勤服务工作。 (3)做好大会物质准备工作。 (二)毕业典礼 (三)校庆典礼
第三章 生活礼仪
3.3.3 交友禁忌
(一)忌开玩笑过度 1.开玩笑要看对象 2.开玩笑要看时间 3.开玩笑要看场合、环境 4.开玩笑要注意内容 (二)忌随便发怒 (三)忌恶语伤人 (四)忌飞短流长 (五)忌言而无信 (六)忌衣冠不整 (七)忌忘恩负义 (八)忌不尊重女性
现代礼仪
家庭礼仪主要包括家庭成员礼仪和邻居礼仪等。为了处理好家 庭关系,首先要通晓家庭成员礼仪,使彼此和睦相处。此外, 还应熟悉邻居礼仪,和左邻右舍搞好关系。
家庭成员礼仪是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中处理相互关系的行为规 范与准则。只有父母善待子女,晚辈孝敬长辈,父慈子孝,才 能使家庭关系更加亲密。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夫妻互 敬互爱、互相关心,家庭生活自然会充满温馨。
《实用礼仪教程》教学课件03家庭礼仪

互相督促
自家同辈之间的相互督 促主要指的是同辈之人 彼此间互相推动,互相 鞭策,善于发现对方之 所长,并虚心向对方学 习,以求共同发展,缺 少这一点,往往会令一 家的同辈之人同样平庸 无奇、碌碌无为。
五、 夫妻相处的礼仪
夫妻之间互敬 互爱
彼此了解, 互相体谅、信任
夫妻双方 共同承担家务
夫妻双方保持好自己 的仪容
第二节 家庭成员礼仪
一、 家庭称谓礼仪
早在血缘家族阶段,亲属称谓制度就已产生。当时的称谓 是按年长、年轻、年幼三个等次划分的,如自己身为年轻 者,则年长者为父母,同辈的都是兄弟姐妹,年幼的全是 儿女。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亲属,一般应按约定俗成的 称谓称呼,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哥哥”、“姐姐”等与外人交谈时,对自己家属的称呼, 应采用谦称,比如,称辈分比自己高的亲属,可在称呼前 加“家”字,如“家父”、“家母”、“家兄”等;称辈 分比自己低的亲属,可在称呼前加“舍”字,如“舍弟”、 “舍妹”、“舍侄”等。对他人家属的称呼,应采用敬称。 对长辈,应在称呼前加“尊”字,如“尊母”、“尊兄” 等;对平辈或晚辈,应在称呼前加“贤”字,如“贤弟”、 “贤妹”等;在亲属的称呼前加“令”字,一般不分辈分 与长幼,如“令堂”、“令尊”、“令爱”、“令郎”等。
•注意仪容整洁,穿着美观,能使对方产生一种自豪的心理。 •特别是在一起参加社交活动时,双方都会十分注意对方的仪表, •千万不要给对方“丢面子”,引起家庭感情危机。
•夫妻的结合不仅是为了找一个照顾彼此生活的伴侣,更是寻找知己, •一种精神抚慰和寄托,而后者更是促进夫妻感情的关键因素。
第三节 家庭间的交往礼仪
生活中,协调、处理自己与兄弟姐妹的关系时, 要注意以下礼节
3-3交往礼仪称呼与介绍(礼仪规范教程高教版)之二

二、称呼与介绍
(一)称呼礼仪
2.涉外称呼 (3)对国王、皇后 称“陛下”,对王 子、公主、亲王称 “殿下”,对有爵 位的人称其爵位, 也可称“先生”或 “阁下”。
二、称呼与介绍
(一)称呼礼仪
2.涉外称呼 (4)对军官称其 军衔,或冠以 姓名加“先 生”,对将军、 元帅等高级军 官称“阁下”。
二、称呼与介绍
二、称呼与介绍
(二)介绍礼仪
1.自我介绍 (1)自我介绍的内容。确 还定 应自具我有介鲜绍明的的具针体对内性容,,应应避做免到“兼千顾人实一际 面需 ”要 ,、 一所 概处 而场 论景 。,
应酬式自我介绍。 适用于某些公共场合和一般性的 社交场合,如旅行途中、聚会、 通电话时。应酬式自我介绍的内 容最为简洁,往往只包括姓名一 项即可。如“您好!我叫魏 强。”“我是李玲。”等。
二、称呼与介绍
(一)称呼礼仪
1.称呼的形式
(2)工作中的称呼
在工作岗位上,人们彼此之间的称呼应庄重、正式、规范。
职务称呼。
在工作中,以交往对象的职务相称,以示身份 有别、敬意有加,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称呼方法。 以职务相称,具体来说又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仅称职务。如“校长”“主任”等。 第二种,在职务之前加上姓氏,如“王总经 理”“刘董事长”等。也可使用简称,即“王 总”“刘董”。 第三种,在职务之前加上姓名,这仅适用于极 其正式的场合,如“××总理…××市长”等。
二、称呼与介绍
(二)介绍礼仪
1.自我介绍 (1)自我介绍的内容。
社交式自我介绍。 这是一种刻意寻求与交往对象进一 步交流与沟通,希望对方认识自己、 了解自己、与自己建立联系的介绍 方式。其内容大体应当包括介绍者 的姓名、籍贯、学历、兴趣以及与 交往对象的某些熟人的关系等。如 “我叫李明,东北人。我刚才听见 你在唱那英的歌,她也是东北人, 我特喜欢她唱的歌,你也礼仪 介绍是人们相互认识、彼此建立友谊的一种社交方式。在人际交往中,无 论是采用自我介绍的方式,还是他人介绍的方式,都应遵守必要的礼节。 1.自我介绍
家庭礼仪(完整版)

41
B
就餐礼仪
42
B
就餐礼仪
❖ 进餐前要先请长辈或者客人就坐。 主动把合长辈或者客人口味的菜摆在他们面 前。
❖ 进餐时尽量不要发出声音,不口含食物讲话 。
❖ 夹菜时不要用筷子在盘中挑拣,尽量不要起 身。
43
B
❖ 如有公筷或者公勺,要尽量适用公筷和公勺。
❖ 自己用完餐后,尽量不提前离席,如果确实需要提前 离开,应该轻声向家人以及在座的客人有礼貌地打招 呼。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虽是亲人,有时候相处不
当容易亲人当仇人,影响家庭和睦。家庭成员
相处礼仪也是一门学问。
6
B
长者先,幼者后——孝敬老人、 孝于亲,所当执——尊敬父母
7
B
孝敬父母
孝敬 父母
关心 父母
体谅 父母
礼仪精髓
关心父母的内心世界,让老人快乐顺心地生 活。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对社会上的老人,要 尽到晚辈的礼数。
10
B
二、女婿与岳父母相处的礼仪
❖ 岳母面前多夸奖妻子 ❖ 嘴要甜 ❖ 多奉献少索取 ❖ 要时刻将岳父母的恩德铭记在心
礼仪精髓:
人常说,女婿如半儿。女婿对岳父母应如同对自己的父母一样尊敬 、孝顺。女婿对岳父母尊敬,妻子也会对公婆尽孝道。反之,一个不 关心岳父母的人,其妻子同公婆的关系一定也会受到影响。
26
B
L/O/G/O
B
27
一、待客礼仪
(一)家里有客人来访,应提前做准备。
1、居室要收拾干净整洁。 2、待客的必备物品,如茶具、茶、开水、烟具、各种饮料、水果等都要备齐
。
3、主人的服饰:家庭接待的服饰应是具有一定档次的休闲装,这样显得比较 亲切、随和。另外,作为主人要施淡妆,这样能够显现出主人对客人的一 种尊重。
中职生礼仪规范教程第三章

3.4.3 送礼的礼节 1.赠送礼品应考虑具体情况和场合
一般在赴私人家宴时,应为女主人带些小礼品,如鲜 花、水果等,客人家有小孩的,可送玩具、糖果等。过节 时,可根据节日的风俗送些时令的礼品。
3.4.3 送礼的礼节 2.送礼间隔要适宜
送礼的时间间隔也有讲究,过于频繁或时间过长都不 合适。一般来说,以选择重要的节日、喜庆、寿诞送礼为 宜,送礼者不要突兀虚套。
星期天,爸爸妈妈有事出去了,小华和妹妹在家。这时,门铃 响了,妹妹动作快,跑过去开门了。原来是爸爸的同事李叔叔来找 爸爸,妹妹说:“爸爸不在。”就要把门关上。小华快步走上前, 赶紧把客人让进家,请他到客厅坐下,并且倒了杯茶,双手递给客 人。李叔叔很高兴,直夸奖小华懂事。懂得待客、做客之道,是一 个人良好品德修养的表现。
3.4.2 做客的礼节 5.做客的注意事项
(6)作为晚辈若是陪同父母去拜访长辈的朋友,对主人要格外注意礼 貌。见面时宜行鞠躬礼,切不可冒失地向主人伸出手去握手。 (7)陪同家长进入主人客厅,要等父母入座后,再按照主人的吩咐入 座。 (8)陪同父母做客,不要乱插话;主人问到自己问题时应恭敬地回答; 父母告辞之前,自己不能表示倦意,更不能催父母告辞。
(3)不可昂首阔步,而应微微低头,缓步慢行;
(4)讲话时声音要低沉,不可与参加丧礼的人交头接耳,讨论其他事 情,甚至谈笑风生;
(5)葬礼要坚持参加到底,对死者的家属可进行劝慰,用温情关切的 语言劝其节哀,此时禁言也是适宜的。
3.2.3 参加祭扫礼仪
祭奠是对已逝先人的一种纪念 形式,一般可分两类:家庭祭奠和 扫墓祭奠。家庭祭奠,一般在父母、 祖父母的生辰或忌日时举行。通常 是面对遗像,点燃馨香三柱,供奉 水酒三杯,以示纪念。扫墓祭奠, 一般在清明节、中秋节和春节举行。 祭扫先人墓地,馨香三柱,鞠躬悼 念(一般三鞠躬代替),寄托哀思。 整修陵墓,一般是给坟墓培土,并 整修墓道。
社交礼仪 第三讲 家庭礼仪

以联络感情为目的
家庭礼仪的主要职能并非以个人形象的塑造为侧重点, 而是通过种种习惯形成的礼节、仪式来进一步沟通感情。
俗话说的“亲戚亲戚,不走不亲”,就是强调亲友间的 感情有了血缘关系的基础,还得需要通过一定的礼仪手 段来维持、强化和巩固。
婚嫁喜庆、乔迁新居、寿诞生日等种种快乐,通过礼仪 的传播,可以使更多的人体会和享受,这一传播过程的 最终目的就是加强感情联系。
选择适当时间,一般不要在别人吃饭和休息的时间去拜 访。如果是晚上拜访亲友,逗留的时间不宜太长,以免 影响主人及其家人的休息。
做客时穿戴要整齐,仪容要整洁,以表示对亲友的尊重 和礼貌。
进门前要按电铃或轻轻叩门,待有回音或有人开门后方 可进入。即使主人家门是敞开的,也不能乱闯一通,应 站在门外招呼,等有人应答后再入内。
家庭礼仪的重要性
“相敬如宾、白头偕老”阐明的就是夫妻间也要有礼节 才能幸福一辈子的道理。 “父子和而家不败, 兄弟和而家不分,乡党和而争讼息, 夫妇和而家道兴”,可见“和”是关键。 这个“和”用今天的话来解释,也就是相互谦恭有礼的 意思。 家庭礼仪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简单地说,家庭礼仪是维持家庭生存和实现幸福的基础, 家庭礼仪能调节家庭成员之间达成和谐的关系,家庭礼 仪也有助于社会的安定、国家的发展。
举办生日宴
邀请家人一块参加(也可以开两场) 生日宴不是摆阔,应开得朴素而有意义。 时间要节制,以免影响别人。
待客礼仪
迎客的礼节
事先做准备,如整理房间 热情和客人打招呼 安排就做并用茶水招待客人 交谈时要态度诚恳
当客人表示要走时,可以婉言相留,希望其多坐一会儿, 但要尊重他们的意愿,不能强行挽留,以免贻误他们的 生活安排。
卧床病人由于有人到来,可能会坐起来进行接待,这时 应尽量劝其躺下。如果病人仍执意要爬起来,则应上前 搀扶。
第三章 家庭礼仪 《现代礼仪》PPT课件

第三章 家庭礼仪
第一节 家庭成员礼仪
家庭成员礼仪是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中处理 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与准则。父母善待子女, 晚辈孝敬长辈,父慈子孝,家庭关系更加亲 密。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夫妻互敬 互爱、互相关心、相互尊重,家庭生活自然 会充满温馨。
一、父母与子女相处的礼仪
(一)言传身教
生活中,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二节 家庭应酬
一、待客 邀请亲朋好友到家里做客,
要事先做些准备 。 把客人迎进屋后,安排客人就座。 主人与客人交谈时,态度要诚恳 当客人提出告辞时,主人可诚意挽留。
二、馈赠
(一)见机行事 (二)投其所好 (三)讲究礼仪 (四)送花礼仪
第三节 邻居礼仪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些年来,城 乡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但目前住 别墅的市民毕竟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城市 家庭还是与人为邻。
一、彼此尊重 大家应彼此尊重,见面时互相问候,至少
应点头致意。
二、互相关照 邻里之间要相互关照,有事互相帮忙。
案例:“曾参杀猪”的故事
“曾参杀猪”的故事说明了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要 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品格,必须从父母做起,从日常行为做起。
(二)一视同仁
父母与子女之间应保持一种亲密无间的关系。
(三)教育有方
案例:“孟母断织”的故事
教育子女要善于抓住时机, 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
(四)作风民主
少一点命令, 多一些沟通。
(一)互敬 夫妻互敬即相互尊重,相敬如宾。
(二)互爱 夫妻互爱即互相体贴,温情脉脉。
(三)互学 夫妻互学即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
(四)互助 夫妻互助即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夫妻应共同 不唯我独尊。 (六)互谅 夫妻互谅即学会宽容,互相谅解。 (七)互慰 夫妻互慰即互相关照,彼此安慰。 (八)互勉 夫妻互勉即互相勉励,互相鼓舞。
第一节 家庭成员礼仪
家庭成员礼仪是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中处理 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与准则。父母善待子女, 晚辈孝敬长辈,父慈子孝,家庭关系更加亲 密。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夫妻互敬 互爱、互相关心、相互尊重,家庭生活自然 会充满温馨。
一、父母与子女相处的礼仪
(一)言传身教
生活中,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二节 家庭应酬
一、待客 邀请亲朋好友到家里做客,
要事先做些准备 。 把客人迎进屋后,安排客人就座。 主人与客人交谈时,态度要诚恳 当客人提出告辞时,主人可诚意挽留。
二、馈赠
(一)见机行事 (二)投其所好 (三)讲究礼仪 (四)送花礼仪
第三节 邻居礼仪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些年来,城 乡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但目前住 别墅的市民毕竟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城市 家庭还是与人为邻。
一、彼此尊重 大家应彼此尊重,见面时互相问候,至少
应点头致意。
二、互相关照 邻里之间要相互关照,有事互相帮忙。
案例:“曾参杀猪”的故事
“曾参杀猪”的故事说明了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要 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品格,必须从父母做起,从日常行为做起。
(二)一视同仁
父母与子女之间应保持一种亲密无间的关系。
(三)教育有方
案例:“孟母断织”的故事
教育子女要善于抓住时机, 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
(四)作风民主
少一点命令, 多一些沟通。
(一)互敬 夫妻互敬即相互尊重,相敬如宾。
(二)互爱 夫妻互爱即互相体贴,温情脉脉。
(三)互学 夫妻互学即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
(四)互助 夫妻互助即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夫妻应共同 不唯我独尊。 (六)互谅 夫妻互谅即学会宽容,互相谅解。 (七)互慰 夫妻互慰即互相关照,彼此安慰。 (八)互勉 夫妻互勉即互相勉励,互相鼓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待客的必备物品:如茶具、茶叶、开水、烟具、 各种饮料、水果等都要备齐。
(3)主人的服饰:家庭待客时的服饰应是具有一定档 次的休闲装,这样显得比较亲切、随和。另外,作为 女主人要施淡妆,这样能够体现出主人对客人的一 种尊重。
(4)如果知道客人要留宿,一定要换洗卧具,备好客房。
(5)客人在约定的时间到来,应提前出门迎接。
第一节
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 围
开宗明义
懂得家庭礼仪的重要性,能够明确自己在家庭中 的角色,处理好与家庭成员的关系,努力营造温 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学习 目标
能够履行好自己的家庭职责,掌握家庭礼仪规则并指导自己的家庭生活。
一、家庭礼仪的重要性
一、家庭礼仪的重要性 家庭礼仪指的是人们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用以沟通思想、交流信息、联络感情而约定俗成的行 为准则和礼节、仪式的总称。 家是我们生活的港湾。当我们疲惫或受伤的时候,家是一个能让我们休息、疗伤、积攒力量、重 新出发的地方。温馨和谐的家庭关系是我们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家庭礼仪就是为了表 达我们对家庭成员的尊重和关爱,是维持家庭生存和实现幸福的基础。
三、家庭礼仪
一个家庭要想为每一个家庭成员的生活、学习、 工作、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需要每一个家 庭成员的参与和努力,尤其是家庭中的父母等长 辈要因势利导,善于运用各种方法和技巧,在家庭 内部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和家庭生活模式,营造 浓厚的文化氛围,塑造良好的家风。家庭成员之 间要做到“八互”:互敬、互爱、互信、互帮、 互助、互让、互谅、互感。
上门拜访他人时,尤其是去家里拜访,一定要稳重,不 要太随意,应该尊重对方的隐私权。做客时应注意以 下几点:
(1)要提前预约,不做不速之客。
(2)做客前要整理好自己的服饰,仪表必须要整洁大方。
(3)在主人家中见到其长辈时要恭恭敬敬地起立问候。
(4)对主人种植的花木不要采摘,对其喂养的金鱼、猫、 狗等不要逗弄。
礼仪规范教程
第三章
家庭生活礼仪
第一节
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第三节
邻里团结
第二节
待客与做客礼仪
章前导读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神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叫孔融他们七兄弟从最小的弟弟开始挑,小弟弟首先挑走了一个最大的,而到孔融的时候,孔融拣 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剩下的大梨就给哥哥们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 因为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为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 典范。 “融四岁,能让梨。”就是出自这个典故。 这个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我们应该学习孔融身上的哪些礼仪知识呢?家庭里需要礼仪吗? 观点一:礼仪是公共场合的东西,而家庭是身体的休息室,是心灵的避风港,是一个让我们可以无拘无束展示真性情的地方,所以,家庭里 不需要礼仪。 观点二:礼仪是润滑剂,家庭也要讲究礼仪。家庭礼仪使家庭更幸福! 观点三:家庭要讲礼仪,家庭礼仪是一切礼仪的基础。 家庭礼仪是讲家庭生活中必要的礼仪。讲究家庭美德、维护家庭的和睦、保持新型的家庭人际关系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内容。
(二)创业的要素
一、邻里间的相处礼仪
(5)在主人家中举止要大大方方,讲话的态度要诚恳自 然,不要随意谈论主人的不快、失误或短处。
(6)拜访异性朋友应以白天为宜。
(7)做客时见到主人出现疲乏或还有其他客人,应适时 告辞。
(8)辞行时态度坚决,不要“走了”说过几次,人却迟 迟不动。
二、做客礼仪
知识 之窗
自古以来,中国就被称为“礼仪之邦”,各种礼仪纷繁复杂。在古代,常 见的待客礼仪有8种:①拂席,即擦去座席上的灰尘,请客人就座,以示敬意; ②扫榻,即拂去榻上的尘垢,表示对客人的欢迎;③倒屣,由于急于要迎接 客人,以致把鞋子都穿倒了;④拥彗,古人迎接尊贵的客人,常拿着扫帚表 示敬意。意思是说,把房屋打扫得干净净,以招待客人;⑤虚左,即空出车 上左边的座位,迎接客人(古代乘车,以左为尊);⑥却行,即向后退着走,以 示对客人的尊敬;⑦侧行,即侧着身子前行,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⑧避席, 即离开座位站起来,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第三节
邻里团结
开宗明义
邻里关系的处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 遇到的问题,和谐的邻里关系能够让我们的生活 更加轻松愉快,学完本节课让我们主动去创造和 谐的邻里关系吧。
学பைடு நூலகம் 目标
明确邻里居住的礼仪,掌握邻里相处的原则。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融洽的邻里关系,不仅是社会团结安定的因素,也是为自己创 造友好的居住环境。因此,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形成一种互敬、互信、互助、互让、互 谅的邻里关系。
(6)客人进屋后,首先请客人落座。
(7)客人落座后要尽快敬茶、递烟、端出糖果。端 茶送糖果时要用双手,并为客人剥糖纸、削果皮、 点香烟。
(二)礼貌待客的具体做法
1.迎接客人 主人应按事先约定的时间站在门口迎接。 2.问候寒暄 见到客人应热情招呼。 3.敬烟、敬茶 一般情况下,来客若是男士,一落座应马上敬烟。 4.陪客人交谈 客人坐下,奉敬烟茶糖果之后,应及时与之交谈, 话题内容可因实际而定。 5.送客礼节 当客人散席或准备告辞时,主人应婉言相留。
第二节
待客与做客礼仪
开宗明义
学会待客与做客礼仪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与 朋友交流,还可以让别人看到你多样的风采,学 习待客与做客礼仪开始是掌握家庭生活礼仪的 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 目标
掌握待客的准备工作及具体待客方法,明确做客的注意事项。
一、待客礼仪
(一)家里有客人来访应提前做准备
(1)居室要收拾干净整洁。
二、关于代沟
小时候我们与父母的关系都很亲密,会黏 妈妈,崇拜爸爸;而慢慢长大后,很多人开 始觉得父母观念陈旧、落伍了,感觉和父 母之间存在代沟。这是很正常的。因为 两代人成长的环境与经历不同,肯定会有 不同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特点,即使今天处 在同样的时代里,面对同一件事,父母和我 们由于年龄、阅历的不同,也往往对事物 有不同的看法。
(3)主人的服饰:家庭待客时的服饰应是具有一定档 次的休闲装,这样显得比较亲切、随和。另外,作为 女主人要施淡妆,这样能够体现出主人对客人的一 种尊重。
(4)如果知道客人要留宿,一定要换洗卧具,备好客房。
(5)客人在约定的时间到来,应提前出门迎接。
第一节
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 围
开宗明义
懂得家庭礼仪的重要性,能够明确自己在家庭中 的角色,处理好与家庭成员的关系,努力营造温 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学习 目标
能够履行好自己的家庭职责,掌握家庭礼仪规则并指导自己的家庭生活。
一、家庭礼仪的重要性
一、家庭礼仪的重要性 家庭礼仪指的是人们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用以沟通思想、交流信息、联络感情而约定俗成的行 为准则和礼节、仪式的总称。 家是我们生活的港湾。当我们疲惫或受伤的时候,家是一个能让我们休息、疗伤、积攒力量、重 新出发的地方。温馨和谐的家庭关系是我们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家庭礼仪就是为了表 达我们对家庭成员的尊重和关爱,是维持家庭生存和实现幸福的基础。
三、家庭礼仪
一个家庭要想为每一个家庭成员的生活、学习、 工作、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需要每一个家 庭成员的参与和努力,尤其是家庭中的父母等长 辈要因势利导,善于运用各种方法和技巧,在家庭 内部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和家庭生活模式,营造 浓厚的文化氛围,塑造良好的家风。家庭成员之 间要做到“八互”:互敬、互爱、互信、互帮、 互助、互让、互谅、互感。
上门拜访他人时,尤其是去家里拜访,一定要稳重,不 要太随意,应该尊重对方的隐私权。做客时应注意以 下几点:
(1)要提前预约,不做不速之客。
(2)做客前要整理好自己的服饰,仪表必须要整洁大方。
(3)在主人家中见到其长辈时要恭恭敬敬地起立问候。
(4)对主人种植的花木不要采摘,对其喂养的金鱼、猫、 狗等不要逗弄。
礼仪规范教程
第三章
家庭生活礼仪
第一节
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第三节
邻里团结
第二节
待客与做客礼仪
章前导读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神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叫孔融他们七兄弟从最小的弟弟开始挑,小弟弟首先挑走了一个最大的,而到孔融的时候,孔融拣 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剩下的大梨就给哥哥们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 因为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为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 典范。 “融四岁,能让梨。”就是出自这个典故。 这个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我们应该学习孔融身上的哪些礼仪知识呢?家庭里需要礼仪吗? 观点一:礼仪是公共场合的东西,而家庭是身体的休息室,是心灵的避风港,是一个让我们可以无拘无束展示真性情的地方,所以,家庭里 不需要礼仪。 观点二:礼仪是润滑剂,家庭也要讲究礼仪。家庭礼仪使家庭更幸福! 观点三:家庭要讲礼仪,家庭礼仪是一切礼仪的基础。 家庭礼仪是讲家庭生活中必要的礼仪。讲究家庭美德、维护家庭的和睦、保持新型的家庭人际关系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内容。
(二)创业的要素
一、邻里间的相处礼仪
(5)在主人家中举止要大大方方,讲话的态度要诚恳自 然,不要随意谈论主人的不快、失误或短处。
(6)拜访异性朋友应以白天为宜。
(7)做客时见到主人出现疲乏或还有其他客人,应适时 告辞。
(8)辞行时态度坚决,不要“走了”说过几次,人却迟 迟不动。
二、做客礼仪
知识 之窗
自古以来,中国就被称为“礼仪之邦”,各种礼仪纷繁复杂。在古代,常 见的待客礼仪有8种:①拂席,即擦去座席上的灰尘,请客人就座,以示敬意; ②扫榻,即拂去榻上的尘垢,表示对客人的欢迎;③倒屣,由于急于要迎接 客人,以致把鞋子都穿倒了;④拥彗,古人迎接尊贵的客人,常拿着扫帚表 示敬意。意思是说,把房屋打扫得干净净,以招待客人;⑤虚左,即空出车 上左边的座位,迎接客人(古代乘车,以左为尊);⑥却行,即向后退着走,以 示对客人的尊敬;⑦侧行,即侧着身子前行,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⑧避席, 即离开座位站起来,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第三节
邻里团结
开宗明义
邻里关系的处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 遇到的问题,和谐的邻里关系能够让我们的生活 更加轻松愉快,学完本节课让我们主动去创造和 谐的邻里关系吧。
学பைடு நூலகம் 目标
明确邻里居住的礼仪,掌握邻里相处的原则。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融洽的邻里关系,不仅是社会团结安定的因素,也是为自己创 造友好的居住环境。因此,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形成一种互敬、互信、互助、互让、互 谅的邻里关系。
(6)客人进屋后,首先请客人落座。
(7)客人落座后要尽快敬茶、递烟、端出糖果。端 茶送糖果时要用双手,并为客人剥糖纸、削果皮、 点香烟。
(二)礼貌待客的具体做法
1.迎接客人 主人应按事先约定的时间站在门口迎接。 2.问候寒暄 见到客人应热情招呼。 3.敬烟、敬茶 一般情况下,来客若是男士,一落座应马上敬烟。 4.陪客人交谈 客人坐下,奉敬烟茶糖果之后,应及时与之交谈, 话题内容可因实际而定。 5.送客礼节 当客人散席或准备告辞时,主人应婉言相留。
第二节
待客与做客礼仪
开宗明义
学会待客与做客礼仪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与 朋友交流,还可以让别人看到你多样的风采,学 习待客与做客礼仪开始是掌握家庭生活礼仪的 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 目标
掌握待客的准备工作及具体待客方法,明确做客的注意事项。
一、待客礼仪
(一)家里有客人来访应提前做准备
(1)居室要收拾干净整洁。
二、关于代沟
小时候我们与父母的关系都很亲密,会黏 妈妈,崇拜爸爸;而慢慢长大后,很多人开 始觉得父母观念陈旧、落伍了,感觉和父 母之间存在代沟。这是很正常的。因为 两代人成长的环境与经历不同,肯定会有 不同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特点,即使今天处 在同样的时代里,面对同一件事,父母和我 们由于年龄、阅历的不同,也往往对事物 有不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