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论把握写景状物散文的主旨
写景状物散文的阅读指要

写景状物散文的阅读指要写景状物散文是散文中的主要类型。
这类散文,内容上以写景状物为主,表达方式上以描写为主,辅之以记叙、抒情、议论。
人教课标版第一单元选的就是这类散文,它们分别是《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都是脍炙人口的散文精品。
这三篇散文,其共同点是:写景美、情味浓、意蕴深、语言美。
根据这几点,我们可以从如下方面展开阅读:一、赏析美景在写景状物的散文中,景物描写是首先要关注的,在不同的作家笔下,景物呈现不同的形象、色彩、状貌、趣味。
这些景物显于了作家对自然的观察力、感受力和表现力。
我们首先要会赏析。
如何赏析呢,一般来说,要注意这样几点:1、抓景物的特点所谓特点,就是这一景物不同于其他景物的特别之处。
如《荷塘月色》就描绘了荷香月色这幅美景图,这幅图不像江南采莲图,它不是水彩画,而是水墨画,从色调上来说是淡雅的,而不是浓艳的;从画面来说是清丽的,而不是明媚的,从氛围来说是安谧的,而不是热闹的。
这幅图表现的是宁静、朦胧、和谐,我们可以从淡云、静荷、薄雾中见出,从淡香、颤动、静泻中见出,从色彩、氛围、格调中见出。
2、看写景的角度看写景的角度,总体上要把握这样两类角度,一是五官的角度: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
如《故都的秋》写小院静观,既用视觉,如碧绿的天色槐树叶底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又用听觉,如驯鸽的飞声。
写落蕊轻描,既有视觉,如铺得满地;又有触觉,如脚踏上去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二是观察的角度(视觉的.变化):仰视、俯视、远视、近视、环视;动景、静景;实写、虚写;定点观察(观察者不动)、移步换景(观察者移动)等。
如《荷塘月色》描绘荷香月色,就既有远视(如有些大意的远山),又有近视,如对杨柳、路灯的描绘,还有对荷塘四面的描写。
写荷月既定点观赏,又移步扫描,既写了荷塘静景,也写了荷塘动景。
整个一篇文章,写荷香月色求实,而写江南采莲则务虚。
即使是写荷,也做到了虚实结合,如叶子出水很高便是实,而像亭亭舞女的裙则是虚,由实到虚,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拓宽了意境,加浓了诗情。
写景状物散文的大概念

写景状物散文的大概念写景状物散文是一种以描绘自然景物、物件、场景为主要内容的散文形式。
这类散文以表达作者对自然、生活的感悟和体验为主要目的,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展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对生命的独特感悟。
首先,写景状物散文通常以描绘自然景物、物件、场景为主要内容。
这些景物可以是山川河流、树木花草、天气变化等自然景观,也可以是建筑、器物、艺术品等人工制品。
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一个真实的自然或人文环境中,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敬畏。
其次,写景状物散文注重表达作者对自然、生活的感悟和体验。
这类散文不仅仅是单纯的描绘自然景物,更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作者对生命的理解、对世界的认知、对人生的感悟。
作者将自己的情感、思想、哲理融入其中,使得写景状物散文更具有思想深度和人文价值。
此外,写景状物散文通常采用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表现手法。
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写、细腻的心理刻画等手法,将自然景物描绘得栩栩如生,使得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同时,作者也会在描绘自然景物的过程中,穿插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深化文章的主题。
最后,写景状物散文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
这类散文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的描绘,传递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对生命的独特感悟。
这些感悟和体验具有普遍性和永久性,能够激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同时,写景状物散文也具有传承文化、弘扬人文精神的作用,能够提高读者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
总之,写景状物散文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的描绘,传递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和对生命的独特感悟。
这类散文以其细腻的描绘、真实的感悟、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审美价值而备受读者喜爱。
在当今社会,写景状物散文更具有弘扬人文精神、传承文化的使命和责任。
常见四类散文一般结构思路

散文常见四类题材的结构思路班级姓名通过对几年来高考现代文阅读选文的分析,根据写作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把散文分为写景状物类散文、议论说理类散文、文化游记类散文、写人记事类散文四类。
每种类型都有各自相对一致的写作思路,把握每类散文的写作特点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整体把握文章、理解文章,使答题时指向性明确,思路清晰,一语中的。
一、写景状物类散文阅读模板(一) 常见的结构形式(1)静赏式:进入经典——依次静赏——赏景联想——离开景点。
特点:赏景的缘由;多角度的写景;使用联想,用抒情的方式来深化主题。
(2)情索式:(以情味线索来连缀景物)情的缘起——情的积蓄——由情及人——情的归结。
特点:看似写景,实则借景抒情。
将景物特征分解成若干方面,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抒情。
(3)象征式:物的概述——物的性格——由物及人。
特点:用物来象征人,形在写物,旨在写象征之人;卒章显志;篇末点题。
(4)怀念式:睹眼前景——思从前景(人、事)——抒怀念情。
特点:借联想和想象写怀念之物,表达寄托的情思。
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从一景联想到相关的另一景,且另一景中寄托着作者的主要情感。
(二)阅读模板步骤一:划分层次,把握思路:第一步,标各段落序号;第二步,研标题、作者;第三步,通读全文,思索文本思路和结构。
写景散文:描写景物的顺序;或观察点角度的变化;或先描写画面,刻画环境,后抒发情感。
咏物散文:由物及人。
步骤二:鉴赏景物,把握特点:第一步,标记文中写景或物的语句。
第二步,抓角度,思考特征。
角度:外在——形、声、色、味等方面,内在——品格、神韵、气质等情态的特征及内在意蕴。
第三步,分析语境,概括特征:①找原词概括,提取描写景、物的修饰语(形容词),利用上下文中作者评价景物特征的词;②提炼词语概括,根据对语境的理解来概括画面、特定物的特征。
步骤三:联系背景,探讨情感第一步,抓首尾段。
首尾段往往有作者议论的语句,这是把握作者情感意图的捷径。
第二步,标记相关语句。
由《谈生命》谈及写景状物类散文的阅读教学

、
理 解 写 景 状 物 是 此 类 抒 情 散 文 的 一 个 主 要 影 , 清冷 中带些 幽幽 的温 暖 ” 等 . 写 了一江春 水 等 描 行 程 的丰 富 经 历 。 喻 示 着 人 生 旅 途 的 多 彩 。 写 小 也
内 容 பைடு நூலகம்
描 写 自然 风 光 、 文 风 俗 , 状 生 活 、 人 摹 自然 中 的 树 :他 遇 着 骄 奢 的 春 天 。他 也 许 开 出 满 树 的 繁 花 , “ 具 体 事 物 , 抒 情 散 文 内 容 的 一 大 特 色 , 景 状 物 蜂 蝶 围 绕 着 他 飘 翔 喧 闹 . 小 鸟 在 他 枝 头 欣 赏 唱 歌 , 是 写 的 文 字 应 该 是 抒 情 散 文 的 主 要 内容 。 占据 了文 章 的 他会 听 到 黄莺 清 吟 , 鹃啼 血 , 许 还 听见 枭 鸟 的 杜 也
方 法 , 难 进 入 到 文 章 境 界 中 去 涵 泳 、 悟 、 华 , 情 解 读 文 章 . 一 条 必 走 的 路 径 。文 中 描 写 的语 句 , 很 感 升 是
因 此 , 师 如 能 在 课 内 指 导 得 法 , 生 课 外 阅 读 必 教 学 会 受 益 如 “ 时 候 他 经 过 了 细 细 的 平 沙 . 阳芳 草 里 . 见 有 斜 看
文章 绝大部 分 内容 。冰心 的《 生命 》 写 了一 江春 谈 描
抒 情 散 文 , 名 思 义 重 在 抒 情 , 发 对 自然 、 顾 抒 社
水 东 流 人 海 的 瑰 丽 情 景 和 一 棵 小 树 长 大 叶 落 归 根 会 、 活 、 生 的 感 悟 和 体 验 , 是 这 种 情 感 的抒 发 生 人 但
二 、理 解 生 动 的 景 物 描 写 是 此 类 抒 情 散 文 语言
写景状物散文阅读之抓住景物的特点

龙源期刊网
写景状物散文阅读之抓住景物的特点
作者:魏传鹏
来源:《作文周刊·高一版》2016年第38期
【技法指津】
在鉴赏写景状物散文时,要想抓住景物的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找准对象,判断类型。
先找准散文描写的对象,然后判断对象是景还是物。
如果是景,那么其主要手法是借景抒情,阅读的重点是根据画面的特点分析意境,如《荷塘月色》;如果是物,那么其主要手法是托物言志,阅读重点是分析其象征意义,根据形象的特征,把握情和意,如《白杨礼赞》。
二、抓住角度。
任何景物描写都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这个顺序取决于描写角度。
最常见的角度有时间角度和空间角度,时间角度体现出时间顺序;空间角度就是通常所说的由远及近,从上而下,从外到内等。
三、注意修辭手法。
注意景物描写常见的修辞手法,如烘托渲染、以动写静、粗笔勾勒、浓墨重彩、虚实相生、移步换景等。
四、结合语境,概括特征。
可以从原文中概括,提取描写景物的修饰词;可以利用上下文中作者评价景物特征的词;也可以根据对语境的理解来概括画面景物的特征;也可以调动平时积累的有关景物特征的词综合概括。
2025届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 专题二 散文阅读 读文指津 思维建模

专题二 散文阅读 读文指津 思维建模一、散文种类读懂散文从四个角度入手1.关注标题明趋向散文标题,或点明写作对象,或点出线索,或表明情感。
关注标题,就能够初步了解文意的整体趋向,从而为梳理文脉打好基础。
2.厘清线索分层次所谓“点”,即具体的自然段;所谓“面”,即大的层次。
要想详尽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必须“点”“面”结合去梳理。
①由点分析段落:依据每一段中的关键词(表过程的时间词、表关系的关联词、表倾向的情感词等)或关键句(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等)理解段意。
②由面分析层次:合并提取,总结层意。
依据段落关系(总分、因果、并列等)合理合并,提取主要内容,概括出层意。
3.分析技巧明手法散文技巧分析有两个方面:①表达方式方面运用的技巧和文体知识方面运用的技巧,如散文的表达方式具体有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等。
②修辞手法方面运用的技巧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运用的技巧,如散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排比、拟人等;散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象征、衬托、抑扬等;散文中常见的行文技巧有设置线索、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照应题目、首尾呼应等。
4.综合分析得主旨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是其对生活的高度认识,即思想的升华。
它传达着作者的心声,给人以启迪,仔细品味,都富有一定的生活哲理。
阅读时,一定要把握作品的立意,体味作者所寄寓的情感旨趣。
(1)依据题材特点寻主旨。
①写景状物散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主旨即景物意蕴。
②写人叙事散文:因人明品、借事明理,主旨即人情事理。
③议论说理散文:托物说理、直接说理,主旨即情趣理趣。
④文化游记散文:记游写史怀人思古,主旨即情感哲思。
(2)揣摩关键语句明感情。
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作者议论抒情的语句、带有修辞手法的语句是揣摩的关键。
(3)联系开头与结尾探意图。
文章首尾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表现或流露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或情感态度,阅读时要把开头和结尾联系起来进行思考。
如果首尾情感态度一致,就要总结一下相同点在哪里;如果首尾情感态度差别较大,就要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感变化。
写景状物散文阅读技巧

写景状物散文阅读技巧一、散文常识特征:形散神不散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二、解题方法1、研读题干(题目),明确要求,尤其把握好关键词的含义。
2、寻找答题区,检索范围,综合分析。
具体做法:细读3、准确表达。
(1)摘关键词(2)摘关键句(3)自己的话概括4、原则:答案在文章中一定有根据三、如何解读散文的主旨(考点剖析一)方法:1、看标题2、看注释3、看过度句(段)4、看开头结尾句5、看抒情议论句6、看反复出现句(段)概括格式:本文叙述(描写、介绍)了……,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讽刺、反映)了……(分清主旨、主题、梗概、中心思想与主要内容的异同。
)领会为什么写的题型(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即文章中要表达的情、理+作者技法)四、写景状物类散文规律(考点剖析二)写景(物)——抒情——写人(主旨)归纳散文写作思路:写景(物),是为了写人,是为了抒发情感(物与人的相似处)。
状物类散文的写作上,作者常常是托物抒情、融情于景、移物就情。
就是将物拟人化,赋予物以人的精神、品格、性情、风貌;或通过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把情完全融合在写景的文字中;或把物拉过来,赋予人的情感。
根据这一特点,阅读题目就常从景入手,要求领会作者的感情这一角度命题。
五、题目的作用(考点剖析三)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中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饰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六、段落与句子的作用(考点剖析四)1、分析段落的位置:开头段、中间段、结尾段2、分析段落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点明主旨,深化主题。
结构上的作用: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总结上文3、中间段:结构上承上启下、推动情节发展内容上承上(写出内容)启下(写出内容)六、句子或段在文中的作用(考点剖析五)分析语句或段的作用:一般应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去分析。
01 把握散文的文体特征,理清散文行文思路-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全国通用)

任务一
(续表) 作者由普希金的痛苦和命运生发开去,将“喜欢天才的命运还是庸人的 生活”这一问题置于读者面前,启人深思。根据文章的线索、关键句子 合 及段落分布可以将全文合并为三个部分:来到普希金流放地;拜访普希金 之墓,了解他的伟大和死亡的时代原因;由普希金的痛苦深思问题 整 由童年时代与普希金的结缘说起,进而来到普希金流放地;了解到普希金 合 在流放中的生活、普希金的伟大和死亡的时代原因;作者由普希金的痛 答 苦和命运生发开去,将“喜欢天才的命运还是庸人的生活”这一问题置 案 于读者面前,启人深思
好处?请简要分析。
【解题】
细审题, 根据题干“两条线索”及“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可知,本题考查把
明方向 握文章线索、探究线索作用
本文为游记,其游历路线依次是:①在普斯科夫,与当地作家交
线 游记
找线索,
谈时探讨普希金的性格发展;②去圣山寺院拜谒普希金之墓;
索 散文
析作用
③“汽车愈来愈靠近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我的心情从焦虑逐
任务一
(续表) 合并段落,概括要点。将圈画出的关键语句与段落重要内容结合,梳理各段 落主要内容:①开篇,以童年时代的一段记忆开头,既点出了作者与普希金结 缘之早,也自然地引出下文对访问普希金流放地的期待;②第二段,由回忆回 合 到现实,表明此行目的;③第三段,来到庄园,联想到普希金作品《叶甫盖 尼·奥涅金》女主人公达吉雅娜;④第四段,过渡段,由女讲解员引入下文普 希金在流放中的生活;⑤第五段,对普希金的身份地位、性格特点和作品成 就进行简要介绍;⑥第六段,详细介绍普希金之死的时代原因;⑦文章结尾,
任务一
金的遗言:“我的痛苦已经大于我的力量了!”这样巨大的痛苦显然不仅仅是 来自妻子的不贞,还有人格上的、事业上的种种,与其说诗人死于丹特士的子 弹,不如说他是被当时沙皇统治下的压抑和黑暗窒息而死的。普希金是被来 自社会的巨大病苦吞噬的,因此他的死也不是属于个人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论把握写景状物散文的主旨
思路和方法
为引导学生如何把握主旨,迅速地读懂文章,下面谈谈关于主旨把握的一些思路方法,请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1、明关系:景因情生
散文总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指的是谋篇、选材、技巧、语言等,“神”指的是思想感情,即主旨。
虽然散文结构灵活多变,材料五花八门,技巧不拘一格,语言风格各异,但是主旨是唯一不变的。
并且,主旨与谋篇、选材、技巧等存在着严格的因果关系,或者说,作者选择什么材料、技巧,如何谋篇布局,必须服从于主旨的需要。
就写景状物类散文来说,景因情生,景随情变,情景关系十分紧密。
作者选择的景物和人事,一定关照着他内在的情感和感悟。
一篇优秀的写景状物类散文,其景物的特点、写景的断连、主次景物的组接、景物和人事的连通等等,自始至终都与作者的情感的波动、情趣的流露配合得严丝入缝。
例如《荷塘月色》。
作者撷取了塘边的树影、灯光,塘中的荷花、流水,塘上的白雾、月色等这些景物,另加江南采莲一事。
从景物看,色彩以淡为主,间以浓抹;声音以静为主,间以噪闹;亮度以暗为主,间以明光;形态以美为主,间以阴怖。
从人事看,江南采莲是少男少女示爱的尘封往事,作者心系之却无以至之。
景物和人事随着作者情感的波动而起伏变化。
景因情生,景随情变,透露着作者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忧愁,显现出作者心灵在负重和挣脱之间游移而形成的一条曲线。
又如2007年天津卷《雪野里的精灵》。
第19题:请赏析“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这句话。
本题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可选择语言技巧或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此句景物描写及所包含的作者情感。
这些雪野里的“精灵”(无名小花)是大自然的弱小生命,与上文“一棵巨树”宏大壮丽之生命同样值得礼赞,因为宏大与弱小的生命“都是造物主无与伦比的杰作,都是生命的奇观”。
作者对小花那样弱小生命充满喜爱,对它们顽强的生命力心怀感动,正是这样的情感诉求,才有如此有情味的景物描写。
如果学生能意识到这种情景关系,答案就不会偏离命题指向。
答案:①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小生命顽强的生命力。
②用鲜活生动的语言,写出了“我”见到这些小生命时的惊喜与感动之情。
如果明确了景因情生、景随情变的情景关系,就打开了解读写景状物类散文主旨的第一扇门户。
好的散文,没有多余的景物描写和人事叙述,一切都为了主旨的需要。
从景物和人事入手,探寻散文主旨是符合散文文本特点和作者的创作意图的,是正确而有效的策略。
2、理思路:走好三步
散文内容丰厚繁杂,结构灵活多变,主旨隐藏于文字之间,但是有一条基本的创作思路,即文章的前一部分为揭示主旨作铺垫,后一部分则卒章显志。
表现在写景状物类散文上,思路大致归结为三步曲:主要的景物和人事——其它的景物和人事——揭示主旨。
主要景物和人事的描述为了直接揭示散文的主旨,其它景物和人事的描述除了起到与前者形成对比或类比、反衬或正衬的作用外,还有引对象、作铺垫等作用。
环境描写则起到渲染气氛、衬托中心、烘托形象的作用。
高考的散文选本大多较为规范,能大致体现以上思路特点。
例如2008年全国卷Ⅱ《马樱花》。
文章思路可整理为:过去“大院子里”的生活(其它人事)——过去庭院里的马樱花和如今阳光下的马樱花(主要景物)——对新旧时代马樱花的感悟(揭示主旨)。
理清了思路,主旨便豁然开朗:文章通过马缨花新旧时代的对比,通过对马缨花感情的变化,表现出作者心情和生活态度的变化。
反过来,把握了主旨也有助于对选材、谋篇的理解。
比如第16题:作者为何用了很多笔墨写过去“大院子里”的生活?这道题重点考查考生分析文
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此题涉及其它人事,可联系主要景物马樱花和文章主旨,再稍作分析,不难得出以下答案:①为马缨花的出现做反衬;②为对比马缨花十三年前和如今的不同提供环境背景。
又如2008年福建卷《吟风》。
文章思路可整理为:“随着季风而四时变幻”的银杏(其它人事)——具有丰厚内涵的风(主要景物)——对风的本质的领悟和抒发豪迈之情(揭示主旨)。
第12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季风虽有四时之变,而惟有其风骨不变”这句话的理解。
“四时之变”可联系其它人事——银杏;“风骨不变”可联系主旨揭示——对风的本质的领悟,然后对相关信息加以筛选整合,便可得出答案:①风从外在看,有温暖的春风,凉爽的夏风,气爽的秋风,寒冷的冬风。
它是随着四时的变化而变化的。
它时时在重新雕塑着一个新的世界。
②风从本质看,不变的是,它有情,磊落坦荡,敢爱敢怒;它更有骨,心高气豪,义无反顾,颇有英雄气度。
这三部曲,概括了高考散文的基本思维过程,简化了散文繁多的内容,帮助考生迅速理清思路、把握主旨,从而正确解答相关题目。
3、抓特征:触摸脉搏。
景物是作者情感的载体,是情感的外现。
作者或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赋予景物以人的精神、品格、性情、风貌,通过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把情融合在写景的文字中,或在景物描写的基础上,为最后抒发感情作铺垫。
因此,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就触摸到了作者思想感情的脉搏。
例如2007年全国卷Ⅰ《总想为你唱支歌》。
写大西北环境恶劣,左公柳“顽强地负起了生命的全部使命”,胡杨林“挺立着身子不肯倒下”,民勤人“要想活下去,只有向命运抗争”,戈壁石“呼喊我”。
这些景物和人事蕴含着作者强烈的感情。
我们稍作联想感悟,不难得出文章主旨:讴歌了不畏困难,敢于向命运抗争的生命精神和意志,抒发了对大西北的深情向往和热烈赞美之情。
又如2007年福建卷《落叶是疲倦的蝴蝶》。
落叶既是文章景物对象,又是全文线索,也是在外漂泊、思念故乡及亲人的“我”和辛劳一生、衰老死去的母亲的象征。
凄美如蝶的落叶知道叶落归根,为我成长而绿为我成熟而黄。
字里行间涌动着作者对母亲和故乡深情的怀念,对母爱深深的感激,对已经没有机会报答母爱的无尽遗憾。
抓景物特征时,要留意景物的人格内涵、写景的断连、主次景物的组接、景物和人事的连通等。
这些都与主旨密切相关,不容忽视。
我在高三复习中,运用以上思路和方法,再加以一定的针对性训练,学生大多能较迅速地读懂文章,正确把握主旨,答题正确率也明显提高。
当然,散文主旨的把握需经长期的阅读积淀,但在有限的时间内引导考生如何正确把握主旨,是快速提高阅读和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因为只有把握了文章的主旨,明确了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才能纲举目张,心领神会,从容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