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题复习--法律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中考道法法律知识点

九年级中考道法法律知识点

九年级中考道法法律知识点在九年级中考中,道法法律相关的知识点是考试内容中的重点,在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的基础上,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本文将分为四部分介绍九年级中考涉及到的道法法律知识点,分别是民法、刑法、行政法和宪法。

一、民法知识点1.合同法:合同是民法中的重要内容,了解合同的要素、成立和解除条件以及合同的类型等是九年级中考中常考的题目。

2.婚姻家庭法:关于婚姻和家庭的权利与义务是民法中的热点问题。

要了解婚姻登记、离婚、继承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3.知识产权法:包括商标法、专利法和著作权法,了解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维权是九年级中考中常见的问题。

二、刑法知识点1.刑法基本原则:了解刑法的基本原则,并能解释法律条文的含义,是九年级中考中刑法题的基础。

2.刑事责任年龄:了解我国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以及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处理是刑法考试中的热门知识。

3.刑事侵权法:包括故意伤害、盗窃、抢劫、贩毒等,掌握这些犯罪类型的行为构成、处罚等是刑法考试的重点。

三、行政法知识点1.行政行为:了解行政行为的特点、种类以及合法性审查的制度是行政法考试的核心知识。

2.行政许可:包括行政许可的概念、种类以及许可的条件和限制等,是九年级中考中行政法题的经典考点。

3.行政诉讼:了解行政诉讼的程序以及申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条件是行政法考试的重要内容。

四、宪法知识点1.宪法基本原则:了解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人民民主专政、法治国家等内容,是九年级中考宪法题的基础。

2.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包括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如言论自由、人身自由等,以及公民的基本义务,如纳税义务等。

3.宪法修正:了解宪法修正的程序和条件,并掌握我国宪法修正的历史和现状。

以上就是九年级中考道法法律知识点的简要介绍。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提高解题的能力和正确性,为中考取得优异的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5年云南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 主题2 法治教育 考点1 认识法律

2025年云南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 主题2 法治教育 考点1  认识法律
主题二 法治教育 考点一 认识法律
(七下第九、十课,八上第五课)

体系构建 思维导图

经典例题 直击中考
考点一 认识法律
返回目录
考点一 认识法律
返回目录
考点一 认识法律
返回目录
考点一 认识法律
课标链接 1.了解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2.认识犯罪的基本概念,了解刑罚的主要类型。 3.认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培育和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 力,自觉抵制校园欺凌和违法犯罪行为。 4.辨别媒体中的不良信息,了解网络环境中如何保护未成年人隐私等合 法权益
2.法律的产生: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 阶段的产物;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 3.法律的本质:法律是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 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 盾和纠纷的标尺。
返回目录
考点一 认识法律
4.法治的内涵和意义。 (1)内涵: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 ,强调依法治 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 法办事。 (2)意义:①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 重要标志。 ②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 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返回目录
考点一 认识法律
5.刑罚的含义和分类。 (1)含义: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 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 内容。 (2)分类: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主 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罚 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分类整理

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分类整理

道德与法治是中考中的一门重要科目,涵盖了法律、道德、公民责任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是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的分类整理。

一、法律知识
1.宪法和法律的概念及特点。

2.我国的法律体系,包括宪法、民法、刑法、劳动法等。

3.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4.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5.公民的法律权利和义务。

6.法律的划分:公法和私法。

7.刑法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8.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规定。

二、法律法规
1.食品药品安全法规。

2.儿童保护法规。

3.安全生产法规。

4.环境保护法规。

5.网络安全法规。

三、常见犯罪和违法行为
1.盗窃、抢劫、诈骗等治安犯罪。

2.交通安全违法行为。

3.非法采伐、滥伐林木等环境犯罪。

4.网络犯罪和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

四、个人权利和义务
1.言论自由和新闻出版的权利。

2.人身自由和个人隐私的权利。

3.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4.公民的社会责任与义务。

五、社会公德
1.尊老爱幼、礼貌待人等基本道德规范。

2.团结友爱、守时守信等社会公德规范。

3.社会关系中的权益、义务和责任。

六、公民道德
1.守法的道德规范。

2.公民的道德义务和责任。

3.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公民道德的基本内容。

七、家庭道德和婚姻伦理
1.尊师重道、孝敬父母等家庭道德规范。

2.婚姻伦理、家庭伦理的基本原则。

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法律知识点精编

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法律知识点精编

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法律知识点精编在中考道德与法治科目的复习过程中,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法律知识的复习,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法律意识,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法律。

下面是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法律知识点的相关内容。

一、法律与法规法律是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强制性规范,是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立法过程制定的。

它具有普遍性、稳定性和完备性的特点。

法律的实施需要借助法律机关。

法规是根据法律制定的对法律进行具体实施的规定,通常由行政机关制定。

法规对法律有进一步的细化和补充,是法律的配套规定。

二、法律的分类1.宪法: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律,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权力机关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权威性。

2.民法:民法主要规定了民事权利和义务,包括合同、侵权、继承等内容。

3.刑法:刑法主要规定了犯罪行为及其法律责任,是国家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打击和制裁的法律。

4.行政法:行政法规范了政府行为,规定了政府机关的组织、职权和行使方式等。

5.劳动法:劳动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规定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6.婚姻法:婚姻法规定了婚姻制度和夫妻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7.交通法:交通法规范了交通安全行为,保护了行人和车辆的正当权益。

三、法律的作用和意义1.维护社会秩序:法律的存在和实施维护了社会的正常运转和秩序。

它规范了人们的行为,减少了犯罪和争议的发生。

2.保护公民权益:法律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保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使人们能够在一个有序和公平的社会中生活。

3.规范社会行为:法律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规范,规定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规则。

它引导人们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四、法律的适用原则1.法无禁止即可为:即在法律中没有规定禁止的情况下,人们可以自由行使其权利。

2.法无不容情:法律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适用,不能一刀切、一视同仁。

3.公平正义:法律适用应当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对各方公平、公正。

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题复习专题一 心中有法第3讲 法不可违 预防犯罪 善用法律

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题复习专题一 心中有法第3讲 法不可违  预防犯罪  善用法律
余元
王某销售无标示的含有“冰墩墩”图案的台灯,被 D
罚款5 000元
违法类别 民事违法 刑事违法 行政违法
刑事违法
2.(2022·海南中考)公民权利受到侵害,要 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以下维权方式正确的 是( B )
A.知识产权受到侵犯,向公安机关起诉 B.发生合同纠纷,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C.商家怀疑商品被偷,对顾客强行搜身 D.受到同学欺负,纠集他人将对方打伤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5.(2022·四川遂宁中考)2022年5月5日,因侵害长津湖 战役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网络大V罗昌平被海南省三亚市城 郊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并承担在新浪网和《解
放军报》等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的民事责任。罗昌平的行为
(C )
①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②应受到行政处罚 ③具有
轻微的社会危害性 A.①② C.①④
④应承担民事责任 B.①③ D.③④
6.下列对如图判决书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C)
①被告人徐某某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②高空抛物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③判 决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④有期徒 刑和罚金都是刑罚处罚中的主刑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法治教育 专题一 心中有法 第3讲 法不可违 预防犯罪 善用法律
一、选择题 1.(2022·江苏泰州中考)下列表格中案例与违法类别案例
A
顾某酒后多次恶意拨打110,被公安机关拘留8日
B
陈某非法贩卖濒危野生动物,被判处有期徒刑9年
孙某打球时,误伤他人眼睛,被判定民事赔偿8 500 C
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法治标定 了自由的界限,法治是自由的保障。我们既可以 享受数字时代带来的便利和自由,又要遵守法 律,守住法治的底线。

冲刺01法律常识-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重点知识梳理整合

冲刺01法律常识-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重点知识梳理整合

输入您的文字 复制您的文字
(1)要做到自尊自爱,依法规范自己的言行,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2)要提高维权意识,当自己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权
利。
(3)要像尊重自己的人格尊严那样尊重爱护他人的人格尊严
法律常识
二、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
1、含义:公民依法享有不愿公开或不愿让他人知悉的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的秘 密的权利。 2、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法律特殊保护 (1)原因:由于人们缺乏法制观念或对未成年人的关心爱护方式不当,使侵 犯(未 2)成法年律隐依私据权:的未现成象年时人有输复保发入 制护您 您生法的 的。和文 文字 字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确规输复定入制,您您任的的何文文字字组织 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3、如何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1)管理好含有自己隐私的物品,一旦发现有人披露自己的个人隐私,要依 法制止,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隐私权。(2)我们还有尊重他人的隐 私权。
法律常识
3、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 (1)有法可依(2)有法必依(3)执法必严(4)违法必究 有法可依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先决条件。有法必依是健全社会 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执法必严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条件。违法必究是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保障。 4、如何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法〈律1〉不认允真许学做法的,事对情法坚律决提不输复倡做入 制您 您做;的 的的文 文事字 字情积极去做,法律规定做的输复事入制您您情的的一文文定字字去做, 〈2〉逐步增强守法意识,树立法制观念,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 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法律常识
3、继承顺序: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 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没有第一继 承人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4、如何保护公民的继承权? (1)公民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要有维权的意识。未成年人被侵权 后应当通过自己的法定监护人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维护自己的继承权 (合2法)权在利行。使继承权时,要输复依入 制法您 您进的 的行文 文字 字,不能非法获得继承权、不输复能入制损您您害的的他文文字字人的

中考道法必考知识点归纳2023

中考道法必考知识点归纳2023

中考道法必考知识点归纳2023中考道法,即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中学阶段重要的德育课程之一。

它不仅涉及到法律知识,还包括道德规范、社会责任感等内容。

以下是2023年中考道法必考知识点的归纳:一、法律基础1. 法律的定义: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2. 法律的作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3. 法律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公正原则、法治原则。

二、宪法知识1. 宪法的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 宪法的内容:包括国家的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能等。

3. 宪法的修改程序:宪法的修改必须经过严格的法定程序。

三、公民权利与义务1. 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财产权等。

2. 公民的基本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纳税等。

3.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权利与义务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 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 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体现在个人行为和社会活动中。

五、法治社会建设1. 法治社会的含义:在全社会形成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良好氛围。

2. 法治社会的特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的权威得到尊重和维护。

3. 法治社会建设的途径:加强法治教育,完善法律体系,提高公民法律意识。

六、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1. 社会公德:遵守公共秩序,尊重他人权利,维护社会和谐。

2. 职业道德:诚实守信,勤勉尽责,公平竞争。

3. 家庭美德: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团结。

七、社会责任与公民参与1. 社会责任的含义:个人或组织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2. 公民参与的方式:通过选举、志愿服务、公共讨论等形式参与社会事务。

3. 公民参与的意义:促进社会进步,实现个人价值。

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法律知识点精编

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法律知识点精编

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法律知识点精编道德与法治是中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道德和法律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规范,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

下面是一些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法律知识点的精编,供学生们参考。

一、法律的基本概念和特征1.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实施的,目的是规定国家和社会公共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的一种强制性规范。

2.法律的特征(1)强制性:法律具有强制性,必须遵守。

(2)平等性:法律对所有人平等适用,不分贵贱。

(3)公正性:法律是公正、公平的,保护弱势群体和公民的权益。

(4)保障性:法律保障公民的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二、法律的作用和意义1.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法律规定公民的行为准则,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保障社会的正常运转。

2.保护公民的权益和自由法律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财产权益和人权自由,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3.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法律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促使人们遵守社会公共规范,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和谐发展。

三、法律的原则和价值观1.公平正义原则法律要求公平和正义,对待所有人要公平公正,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不公正和不正义行为。

2.平等权利原则法律保护每个公民的平等权利,不因其社会地位、财富或性别等因素而歧视或限制权利。

3.自由原则法律保护公民的自由权利,限制政府干预和侵害公民自由的行为,允许公民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

四、主要的法律知识点1.个人权利和义务(1)生命权和身体权:保护公民的生命权和身体权,禁止杀人和殴打他人。

(2)财产权和合同权:保护公民的财产权和合同权,禁止侵占和欺骗他人的财产。

(3)人身自由权: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权,禁止非法拘禁和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

2.社会公共行为规范(1)文明法治交通:履行交通法规,文明驾驶和乘车。

(2)环境治理: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和浪费。

(3)尊重他人权益:尊重他人的人权和自由,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3.青少年法律教育(1)爱护老人和尊敬教师:尊重老年人和教师,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2018•贵州遵义)2018年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草案)。

这表明( )
A.法律是维护我们权益的最有力武器
B.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C.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2018•山东威海)截至2018年2月底,十二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25部,修改法律127件次,做出法律解释9件。

这( )
①体现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具有最高决定权
②体现了法律由国家制定
③说明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
④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A.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
3.(2018•四川广安)截至2017年8月,近5年来中纪委共立案审查中管干部200多人,打破所谓“刑不上大夫”的猜想;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给予纪律处分超过119万人,法律制裁上万人,打破所谓“法不责众”的观念,让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

它让我们明白了法律是( )
①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②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③对全体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④具有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的功能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2018•江苏镇江)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下列突出体现法律这一基本特征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正式颁布
B.某公务车辆因违法停放被处罚
C.路人谴责李某损坏共享单车的行为
D.学校处分实施校园欺凌的学生
5.(2018•云南)法律是我们的“守护者”,下列有关法律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法律只保障少数公民的合法权益
②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③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
④法律维护社会的安宁和稳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018•江苏徐州)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注重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解决好性别歧视和身份歧视的问题,漫画中某单位招聘的做法( )
①维护了应聘者的人格尊严权
②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③维护了招聘单位的利益,公平合理不偏袒
④侵犯了女性应聘者的合法权益,是非正义的行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7.(2018•内蒙古通辽)继姚明脸、“洪荒少女”傅园慧、“葛优躺”等表情包之后,最近不少热点事件中的人物形象又被制作成各类表情包,成为网民新宠。

然而,在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背后,隐藏着不得不重视的法律问题,即滥用真人表情包涉嫌侵权。

2018年2月,“葛优躺”表情包侵权案二审落槌,判决艺龙网公司赔偿葛优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支出7.5万元并赔礼道歉。

此案说明( )
①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②法律维护公平正义
③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④法不可违,违反法律必然受到相应的处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8.(2018•云南)党的十八大以来,检察机关对105名原省部级以上干部提起公诉,法院依法进行了审理,有效地惩治了各类腐败行为,这说明( )
A.反腐败是当前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中心
B.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C.法律、道德、纪律都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D.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二、非选择题
9.(2018•浙江舟山)(节选)维护法律尊严,是现代公民成熟的标志。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由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会议于今年4月27日通过,该法规定,以侮辱、诽谤或者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人身权利的,应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材料一是如何体现其特殊性的?
10.(2018•安徽)(节选)学法守望法致敬英雄
材料一:2018年4月2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第一条明确指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材料体现了法律的哪一特征?材料二表明了什么?
1.(2019•原创题)2018年8月3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

决定自2019年1月1
日起施行;此前,2018年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

这说明( ) 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D.法律可以解决我国所有问题
2.(2019•原创题)2017年6月22日,莫焕晶在其雇主杭州蓝色钱江小区2幢1单元1802室故意纵火。

火灾导致该户女主人及3名小孩死亡。

2018年9月21日上午,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遵照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签发的执行死刑命令,对莫焕晶执行了死刑。

这表明( )
A.我国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违反法律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处罚
C.我国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法律是由法院制定并保证实施的
3.(2019•原创题)2018年9月27日,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杨崇勇受贿案,对被告人杨崇勇以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对杨崇勇受贿所得财物及其孳息予以追缴,上缴国库,不足部分,继续追缴。

这说明( )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特殊行为规范
②法律是社会成员的最高行为准则
③凡是官员违反法律的,一律加重处罚
④我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4.(2019•原创题)材料一:2018年10月10日,枫叶正红小区建设工地因木工堆放物料偏重,导致工地两部架杆部分脱落,经现场管理人员发现后及时处理,并未造成任何人员伤亡。

但由于在该地工作的塔吊司机黄某用手机录像,并谎称:“架子歪了,摔死了6个”,并将该视频发送至微信群众,引起网友关注,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

10月12日,黄某被公安部门依法处以行政拘留10日并处罚款500元的行政处罚。

材料二:河南省沁阳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对一起未成年人危险驾驶案件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使当事人小强(化名)能参加2018年高考。

但小强行为的性质依然是犯罪,这种相对不起诉的决定对小强个人来讲并不是个人特权。

高考生在法律面前没有特权,有的只是他们理应美好的未来。

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考点全面演练】
夯基过关
1.B 2.A 3.B 4.B 5.D 6.D 7.D 8.B
9.《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由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会议通过,体现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该法规定侵害英雄烈士人身权利的应依法承担法律责任,体现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10.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

热点加练
1.A 2.A 3.C
4.①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②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③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

④法律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⑤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