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六年级美术徐悲鸿与奔马教学内容
美术教学:《徐悲鸿与奔马》——小班化教案

美术教学:《徐悲鸿与奔马》——小班化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徐悲鸿及其奔马画作的背景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的基本认识和欣赏能力。
3. 训练学生的绘画技巧,学会如何表现马的姿态和神韵。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欣赏徐悲鸿的奔马画作,让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绘画作品的方法。
2. 采用分组讨论、示范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绘画的基本技巧。
3.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创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积极观察、勇于实践的精神,养成耐心、细心的学习态度。
3. 通过欣赏和创作,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一、徐悲鸿与奔马画作介绍:1. 介绍徐悲鸿的生平及其在美术领域的地位。
2. 分析徐悲鸿奔马画作的艺术特点,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二、绘画技巧讲解:1. 讲解中国画的基本工具和材料。
2. 示范徐悲鸿奔马画作的绘画步骤和方法,如线条勾勒、墨色渲染等。
三、实践创作: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表现马的姿态和神韵。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徐悲鸿及其奔马画作的背景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的基本认识和欣赏能力。
3. 训练学生的绘画技巧,学会如何表现马的姿态和神韵。
二、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掌握中国画的基本技巧。
2. 如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绘画作品的能力。
第四章:教学准备1. 准备徐悲鸿奔马画作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准备中国画的基本工具和材料,如毛笔、墨、纸等。
3. 准备实践创作的场地和辅助工具。
第五章:教学过程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徐悲鸿及其奔马画作。
2. 引导学生关注徐悲鸿奔马画作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二、讲解与示范:1. 讲解徐悲鸿奔马画作的艺术特点。
2. 示范绘画技巧,讲解绘画步骤。
三、实践创作: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表现马的姿态和神韵。
六年级美术教案《徐悲鸿与奔马》分析

徐悲鸿与奔马一、教学目标1、了解徐悲鸿的生平与艺术成就,感受徐悲鸿笔下的奔马的艺术特点与精神内涵。
2、比较分析,了解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现实中的马不同的特点,并临摹感受。
3、提高美术观察与欣赏能力,加深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二、重难点重点:了解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感悟徐悲鸿奔马作品的精神内涵。
三、教学设计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北京荣宝拍卖2010秋季艺术品《奔马图》,请学生竞猜成交价。
作者是谁?(2)教师总结板书课题:《徐悲鸿与奔马》2、了解画家的艺术人生。
3、欣赏分析,共同探究(1)通过视频播放,欣赏马奔跑的动态,感受马的文化,了解马的造型结构。
(2)欣赏徐悲鸿奔马系列图,感受徐悲鸿结构严谨,用笔纵放淋漓的画面中,把马的形体表现得十分强健而丰腴,纵横驰骋,气势磅礴,观之使人倍感精神振奋。
学生交流,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自然界中的奔马有什么异同点?(3)欣赏雕塑《铜奔马》,感知无比高超的技艺将马踏飞燕这一惊心动魄的刹那表现得淋漓尽致。
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反衬出奔马的神骏,设想奇绝,堪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千古绝唱。
学生探讨,徐悲鸿笔下奔马的姿态与雕塑《铜奔马》中马的姿态优什么不同?(4)欣赏郎世宁《八骏图》局部,马的形体结构、皮毛质感、体积空间都画得细腻逼真。
感受中西绘画手法的融合。
学生分析,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郎世宁笔下的马在表现技法上有什么不同?(5)概括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点。
(6)感悟徐悲鸿的艺术思想,他曾说:“我画马,其实也牵着思想的马。
只要出笔,便会情动于衷。
”4、掌握方法,尝试体验(1)出示徐悲鸿画马步骤图,分步骤讲解怎样用笔用墨。
(2)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感知用笔用墨。
(3)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大胆表现,画出自己心中的奔马。
5、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教师设想多种形式展示学生的作品。
(2)让学生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来加强对作品的理解。
小学美术浙人美版六年级上册第1课《徐悲鸿与奔马》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小学美术浙人美版六年级上册第1课《徐悲鸿与奔马》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小学美术浙人美版六年级上册第1课《徐悲鸿与奔马》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比较深入了解徐悲鸿奔马在技法上的特点,理解徐悲鸿中西结合的技法,并学画悲鸿马。
2、通过视频图片和教师示范了解妈的结构和动态,探究悲鸿马中西结合的绘画技法,通过实践尝试感受悲鸿马的技法特征。
3、进一步加深对悲鸿马技法及情感上的了解,感受徐悲鸿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学情分析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悲鸿马的特点已经有所了解,特别是通过分析对徐悲鸿通过奔马表达的爱国之情有了较深入的了解。
所所以在第二课时重点是通过分析了解悲鸿马在技法上的特点,抓住“中西融合”展开分析,最终通过学画悲鸿马再次从不同的角度感受悲鸿马的魅力。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徐悲鸿作品的分析,了解徐悲鸿在技法上是如何进行中西结合的,并运用这些技法表现悲鸿马。
教学难点:了解悲鸿马中西结合的技法并运用到马的表现实践中。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和欣赏,我们一起感受了徐悲鸿笔下奔马扬鬃奋蹄的力量,驰骋嘶鸣的气势,通过一匹匹奔马我们还领略了徐悲鸿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怀和对祖国未来的殷殷期望。
下课后老师也学画了一匹悲鸿马,你能根据的老师的作品回忆起悲鸿马的主要特点吗?(学生回答)小结:就如画家杨先让所说,对于那个年代悲鸿的马是号角、是战斗、是不屈服、是一个民族觉醒的象征。
徐悲鸿的奔马曾鼓舞过无数的人,那么为什么徐悲鸿的奔马会有如此强大的力量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技法上再次深入的分析徐悲鸿和他的奔马。
出示课题:徐悲鸿与奔马——学画悲鸿马活动2【讲授】新授。
六年级上美术说课稿-徐悲鸿与奔马-浙美版秋

六年级上美术说课稿:徐悲鸿与奔马课程简介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到中国现代艺术大师徐悲鸿的作品——《奔马》。
通过学习这幅画作品,学生们将会学会如何从作品中寻找艺术家想要表达的意思,学会欣赏音乐作品,增强了解艺术的能力。
本课程适于六年级上学生。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现代艺术大师徐悲鸿和他的作品《奔马》。
2.理解批判性欣赏一幅艺术作品的方法。
3.学习如何欣赏艺术家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能力目标1.培养观察和想象力,并从艺术作品中得到启示。
2.增强儿童对视觉、情感和文化方面的理解。
3.培养鉴赏艺术作品的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爱好。
2.让学生感受到艺术作品带来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1.了解徐悲鸿和他的艺术作品《奔马》。
2.学习如何从视觉元素上进行批判性欣赏,理解艺术家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开展批判性欣赏。
教学方法1.问答法: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来激活他们的知识。
2.示范法:教师通过详细的讲解和示范来指导学生欣赏一幅艺术作品。
3.听观看法:让学生通过听、观赏艺术作品来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
4.交流讨论法: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观点和共同点,并加强对常用批判性语汇的理解。
教学准备1.一张徐悲鸿的《奔马》画作。
2.讲解幻灯片、黑板和彩色笔。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用图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徐悲鸿先生的照片、他的代表作《奔马》的照片,并问学生他们有关于徐悲鸿先生和他的作品的认知。
鼓励学生多说一些自己的看法。
第二步:讲解1.让学生观察《奔马》画作,教师引导学生寻找画中存在的视觉元素,如线条、形状、色彩、空间和纹理等。
2.接下来,教师介绍徐悲鸿先生的生平和作品创作背景,同时向学生描述他创作《奔马》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并解释如何通过艺术元素从中寻找它们。
3.最后,让学生对《奔马》进行批判性评价。
学生可以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来进行评价:它的优点,它的缺点,画面中的信息有哪些,画面背景有何联系,画面呈现的聚合对象是什么,画面的孩子和老师有什么感觉等等。
徐悲鸿奔马美术欣赏教案

徐悲鸿奔马美术欣赏教案教案标题:徐悲鸿《奔马》美术欣赏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现代美术大师徐悲鸿及其代表作品《奔马》;2. 探索《奔马》作品中的艺术特点和意义;3. 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徐悲鸿《奔马》的图片或幻灯片展示;2. 学生的绘画纸和绘画工具;3. 画家徐悲鸿的简介资料。
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奔马》的图片,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 介绍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重要人物,简要介绍他的生平和艺术成就。
主体:1. 分析《奔马》作品的艺术特点:a. 线条的运用: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的线条,解释徐悲鸿如何运用线条描绘马的力量和速度感。
b. 色彩的运用: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的色彩运用,解释徐悲鸿如何运用明暗对比和色彩的饱和度来表现马的形态和动感。
c. 构图的设计: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的构图,解释徐悲鸿如何通过构图的安排来突出马的形象和动态。
2. 探索《奔马》作品的意义:a. 引导学生思考《奔马》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例如自由、力量、奔放等。
b. 引导学生思考《奔马》作品与中国文化和历史的联系,例如马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3. 创作活动:a. 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绘画或其他媒介表达自己对《奔马》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b. 提供绘画指导和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
总结: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2. 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作品的多样性和个人表达的重要性。
3. 总结徐悲鸿《奔马》的艺术特点和意义,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欣赏艺术作品。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美术馆或画廊,进一步了解不同艺术家和艺术作品。
2. 鼓励学生选择其他徐悲鸿的作品进行欣赏和研究,拓宽他们对中国现代美术的认识。
评估方式:1. 学生对《奔马》作品的描述和表达;2. 学生创作作品的表现和表达能力;3. 学生参与讨论和展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 1、徐悲鸿与奔马 浙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 - 1、徐悲鸿与奔马一、教学目标1.了解徐悲鸿的生平和艺术风格;2.通过观察徐悲鸿的代表作品奔马,了解用线条、颜色和空间表现形态的艺术技法;3.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意识;4.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徐悲鸿的生平和艺术风格;2.奔马的画法和表现。
难点1.如何用线条、颜色和空间表现形态;2.如何增强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10分钟)1.查看徐悲鸿的艺术作品,回答问题:你觉得徐悲鸿的画有什么特点?(5分钟)2.介绍徐悲鸿的代表作品-奔马,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奔马的线条、色彩和形态。
(5分钟)2. 展示与解读(15分钟)1.展示徐悲鸿的作品集,让学生自由欣赏,并听取他们对作品的看法。
(5分钟)2.回到奔马这幅画,向学生介绍奔马的历史背景,并解读画中的色彩和线条。
(10分钟)3. 制作奔马画作(30分钟)1.要求学生关注奔马的线条和形态,利用纸张和铅笔模仿画中的形态。
(10分钟)2.继续关注奔马的形态和色彩,以水彩为媒介,完成一幅自己的奔马画作。
(20分钟)4.作品赏析(10分钟)1.学生交换彼此的画作,交流彼此的观感与心得。
(5分钟)2.教师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作品,并给学生总结和点评。
(5分钟)四、师生互动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徐悲鸿对艺术的贡献,并帮助学生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2.教师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及时给予学生的创造性表现与品质反馈。
3.教师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和表达,发散想象,鼓励学生自信地展现自己的创意和思考。
4.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分享和接受意见,并帮助学生将其落实到作品的创作过程和品质提升中。
五、评价与总结1.评价学生的艺术鉴赏、表现和创造能力,综合评估学生的作品及其开展课程的学习质量与效果。
2.总结学生的认知和提升,以激励他们在未来艺术教育中继续深入学习和创作,并对未来的美术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进行调整与完善。
美术教学:《徐悲鸿与奔马》——小班化教案

《徐悲鸿与奔马》——小班化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徐悲鸿的生平和艺术成就引导学生对徐悲鸿的奔马作品产生兴趣1.2 教学内容介绍徐悲鸿的生平背景和艺术风格展示徐悲鸿的奔马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徐悲鸿的生平和艺术成就学生观看徐悲鸿的奔马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第二章:奔马作品的欣赏与分析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奔马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引导学生分析奔马作品中的艺术特点2.2 教学内容分析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艺术特点,如线条、色彩、构图等引导学生欣赏奔马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2.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奔马作品的艺术特点学生欣赏奔马作品,并进行小组讨论第三章:奔马绘画技巧的讲解与示范3.1 教学目标教授学生奔马绘画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创作3.2 教学内容讲解奔马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教师进行示范,展示奔马绘画的步骤和技巧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奔马绘画的基本技巧并进行示范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实践操作第四章:学生奔马创作的指导与评价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奔马绘画技巧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4.2 教学内容学生进行奔马创作的指导和辅导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4.3 教学活动教师对学生进行奔马创作的指导和辅导学生进行奔马创作,教师对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第五章:课程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总结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成果引导学生对徐悲鸿奔马作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5.2 教学内容回顾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成果提出对徐悲鸿奔马作品的更深入研究和探索的建议5.3 教学活动教师总结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成果学生提出对徐悲鸿奔马作品的更深入研究和探索的建议第六章:奔马绘画的线条技巧6.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掌握奔马绘画中的线条技巧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表现奔马的姿态和动态6.2 教学内容讲解奔马绘画中线条的重要性和运用方法分析徐悲鸿奔马作品中线条的表现力6.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奔马绘画中线条的运用方法并进行示范学生跟随教师进行线条技巧的练习第七章:奔马绘画的色彩运用7.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掌握奔马绘画中的色彩运用培养学生运用色彩表现奔马的情感和氛围7.2 教学内容讲解奔马绘画中色彩的重要性和运用方法分析徐悲鸿奔马作品中色彩的表现力7.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奔马绘画中色彩的运用方法并进行示范学生跟随教师进行色彩运用的练习第八章:奔马绘画的构图技巧8.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掌握奔马绘画中的构图技巧培养学生运用构图表现奔马的视觉效果8.2 教学内容讲解奔马绘画中构图的重要性和运用方法分析徐悲鸿奔马作品中构图的表现力8.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奔马绘画中构图的运用方法并进行示范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构图技巧的练习第九章:奔马绘画的创作实践9.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线条、色彩和构图技巧进行创作培养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个性化的奔马作品9.2 教学内容学生进行奔马绘画的创作实践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指导和反馈9.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奔马绘画的创作实践学生完成个性化的奔马作品,教师对作品进行指导和反馈第十章:课程总结与作品展示10.1 教学目标总结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成果培养学生展示和评价自己作品的能力10.2 教学内容回顾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成果学生展示自己的奔马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10.3 教学活动教师总结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成果学生展示自己的奔马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第十一章:奔马绘画的改进与提升1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奔马绘画进行改进与提升培养学生深入探究和自我提升的能力11.2 教学内容分析学生的奔马作品,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提升的方向引导学生进行奔马绘画的创作,以提升作品质量11.3 教学活动教师分析学生的奔马作品并提出改进建议学生根据建议进行奔马绘画的创作第十二章:奔马绘画的欣赏与批评1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奔马绘画的欣赏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批评性思维分析奔马作品12.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欣赏奔马绘画作品,培养审美能力分析奔马作品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批评性思考12.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奔马绘画作品学生进行奔马作品的批评性分析第十三章:奔马绘画作品的展示与交流1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展示和交流奔马绘画作品的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13.2 教学内容学生展示自己的奔马绘画作品引导学生进行作品的交流和讨论13.3 教学活动学生展示自己的奔马绘画作品进行作品的交流和讨论第十四章:奔马绘画课程的反馈与评价14.1 教学目标收集学生对奔马绘画课程的反馈意见教师进行课程评价,以改进教学方法14.2 教学内容学生填写奔马绘画课程的反馈问卷教师分析反馈意见,进行课程评价14.3 教学活动学生填写奔马绘画课程的反馈问卷教师分析反馈意见,改进教学方法第十五章:课程拓展与推荐15.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奔马绘画进行课程拓展学习推荐相关的学习资源和材料,供学生进一步学习15.2 教学内容介绍与奔马绘画相关的拓展学习资源和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课程拓展学习15.3 教学活动教师介绍奔马绘画的拓展学习资源和材料学生进行课程拓展学习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徐悲鸿与奔马》小班化教案,共分为十五个章节。
徐悲鸿与奔马教学方案

徐悲鸿与奔马教学方案教学方案:徐悲鸿与奔马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徐悲鸿及其作品的背景和意义;2.分析和探讨《奔马》这幅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点;3.提高学生对于艺术作品欣赏和批评的能力。
教学内容:1.徐悲鸿及其作品背景的介绍-徐悲鸿的生平简介:出生地、成长背景、学术背景等;-徐悲鸿的艺术风格和作品特点:对农民和劳动人民的关注;中国民族风格的表现;独特的水墨画技法等;-徐悲鸿艺术成就的评析:在苏联时期的影响;归国后的成就等;2.《奔马》的介绍与分析-作品的背景和创作动机:描绘现代军马和马术运动的典型;-作品表现手法:构图、线条运用、用色等;-作品主题的解读:表现现代中国强大的力量和希望;-作品的艺术影响:对徐悲鸿以及中国艺术界的影响;3.艺术作品欣赏和批评的训练-学习使用艺术批评术语:如构图、用色、线条运用等;-分析和评价《奔马》以及徐悲鸿其他作品;-同类作品对比与批判;-听取学生对于艺术作品的观点和感受,并进行讨论和辩论;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以徐悲鸿的名言“奔腾吧,我的马”作为引子,激发学生对奔马题材艺术作品的兴趣。
2.教师介绍徐悲鸿的生平、学术成就以及他对中国艺术的贡献。
3.向学生展示《奔马》的照片,启发学生对作品的主题、构图、线条运用和色彩搭配等方面进行探讨和猜测。
4.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围绕徐悲鸿的艺术风格和作品特点进行探究,然后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发现。
5.教师对学生的分析和讨论进行点评,并对作品进行深入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和艺术价值。
6.教师布置学生进行艺术批评的作业,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用艺术批评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作品。
7.学生进行作品欣赏和批评,教师组织全班进行合理讨论和点评,提高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评价方法:1.学生参与度和主动性的评价;2.学生对徐悲鸿及其作品的理解程度的评价;3.学生对《奔马》和其他艺术作品的分析和批评能力的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 受期
之 伤作狮 》Biblioteka 的品 狮, 子把当
时
《会师东京》
寓意抗战胜利 振奋民族精神
《九方皋》——希望国家重视招纳人才的作品
说一说
外轮廓线
浓、干
留白 马蹄
鬃毛
浓 、 干
讨论徐悲鸿是怎 样用墨的浓、淡 、干、湿来变现 马的。
淡、湿
腹部
相对于前腿
后腿 淡、湿
画马步骤
马,作为一种腾 跃精神物的象征 ,早已深入人心 并成为绘画中一 个重要的题材。
1、立体效果强
2、造型表现夸张
3、结构特点突出
说一说
描述徐悲鸿笔下马奔跑的姿态,说说他们与雕塑《 铜奔马》中的马的表现形式有什么不同特点?
豪放的泼墨 劲秀的线描 头部使用明暗 骨骼肌肉结构 强烈的立体效果
大胆的想象力 铜铸技术技艺精湛 骨骼肌肉逼真细腻
想一想
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郎世宁笔 下的马在表现马的立体感上面 有什么不同?
写意
徐悲鸿:用大笔简洁概括画 出大轮廓,再用形象造型上 较为夸张,随意。
相同:都为中国画
郎世宁:用墨勾出外轮 廓,再层层染出明暗变 化和结构变化,体现出 立体的感觉,细腻逼真 。
工笔
徐悲鸿曾说:“我画 马,其实也是牵着思 想的马。只要出笔,
便会情动于衷。”
接下来通过一段视频,我们一起走进徐悲鸿的 世界,感受他的通过奔马表达了什么情感!
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 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 。所作国画彩墨浑成, 被称为中 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
奔马图
看到这些奔马,你有什么感受呢 ?
强劲 有力 潇洒自由
气势磅礴
康有为
晚清时期著名政治家,革命 家 教育家 思想家 文学家
精深华妙 隐秀雄奇 独步中国 无以为偶
想一想
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自然中的奔马一样吗?
小学六年级美术徐悲鸿与 奔马
徐悲鸿
徐悲鸿,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 宜兴市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
提教 院长育问。家:擅。长1现9人49在物年请、后走任一兽中位、央花美小鸟术朋,学友主院 告 诉张现我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 ,刚强调刚国在画视改革频融中入西,画徐技悲法,鸿作的 作画 剖主结品张构什光、线骨么、骼最造的为型准,确杰讲 把出求 握对 ,,象 并在的强中解调 国 现作品代的绘思想画内史涵上,对独当树时中一国帜画?
怎样才能用手中 笔使马跃然纸上 ,在流畅的线条 中达到神形兼备 、气韵生动的境 界?
画马步骤
学生作品
请大家尝试用自己的情感画 出属于自己的奔马吧!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谢谢!
徐悲鸿擅长以马喻人、托 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 国热情。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 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 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
至抗战爆发后,徐悲鸿认 识到艺术家应该与国家同呼吸 共命运,所以他将将艺术创作 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所以 他的马成为正在觉醒的民族精 神的象征。
中抗
国日
《 负
比战 喻争 成时